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合集下载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瘦长体型的中青年 女性或长期卧床者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10—50岁,但以20 一30岁最常见。病程方面,儿童常为急性起病,以餐后腹痛、 呕吐为主要症状,程度较剧,可反复发作,常被首诊为阑尾炎、 急性胃肠炎等,可继发于躯干石膏固定、牵引或过度伸展卧位 后;成人大部分为慢性病程,症状相对较轻,大多能通过体位 变动或呕吐后自行缓解,可反复发作。SMAS没有特异的临 床表现,主要表现类似于消化性梗阻,可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 痛,也可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持续性、痉挛性或绞榨样疼痛,常 于餐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顽固性呕吐,呕吐后不适症状消 失。本病的突出特点为症状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并可因体位 改变而缓解。即症状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数天乃至数月 内无再发症状。症状与体位变动有关,仰卧位时症状加重,而 俯卧位、膝胸位、左侧卧位时症状可自行缓解。另外,体检有 时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压痛、脐周压痛甚至全腹压 痛.偶可闻及振水音。患者病程越长,症状越重,出现明显消 瘦、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斑管间脂肪垫消失,则压迫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万方数据
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开始受到越来 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依然有许多临床医生过份 依赖消化内镜、腹部cT平扫等先进检查手段,肠系膜上动脉 综合征的误诊率仍较高,我国有学者统计其误诊率高达 47.1%。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 综述。 1发病机制
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因就诊时间不同,病情轻重不一, 且由于该病高热持续时间长,大部份患儿口唇破裂,应用抗生 素无效,加之缺乏该病的知识,使家长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故 应对患儿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同时对家长及患儿采取有效 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获得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能取 得较好的效果。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课件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 三度。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肠系膜上动脉过长、过短、扭曲,十 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角度过小,以及 腹腔内粘连、炎症等均可引起本病。
病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导致食 物通过受阻,引起十二指肠扩张、淤 滞,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
临床表现
01
0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课件
xx年xx月xx日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概述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预防与康
复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目录
0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肠 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 或升部,引起十二指肠淤滞症的 一组临床症候群。
等。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帮 助他们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
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 项
关注病情变化
如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或反复 出现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劳累,保持 心情愉悦。
03
症状
主要表现为饱胀、腹痛、 呕吐等,呕吐物多为宿食, 有时呈咖啡样物。
体征
腹部可见肠蠕动波,右上 腹或脐周有压痛,肠鸣音 亢进。
并发症
可并发肠梗阻、肠坏死、 胃食管反流等。
0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 断
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
饱胀、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
体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护理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护理课件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 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
0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
饮食调整
遵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 原则,避免过饱,少量多餐。
运动指导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肠道
蠕动。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临床表现
症状
SMAS患者主要表现为饱 胀、嗳气、呕吐等症状, 可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
体征
体检可见上腹部轻压痛, 肠鸣音活跃,有时可触及
扩张的十二指肠。
并发症
长期反复发作的SMAS可 能导致营养不良、消瘦、 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可出 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0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评估
评估方法
01
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肠
道负担。期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或闭塞。
积极治疗原发病
03
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
病,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 烈运动,根据病情适当安 排活动量。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 心理支持和疏导,增强治 疗信心。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症状发作时间和程度,及 时报告医生。
饮食护理
饮食调整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选 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物,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
观察法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腹痛、呕吐、体 重下降等。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适当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肠
道蠕动,缓解症状。
避免诱因
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等可能 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的行为,
以及过度用力等动作。
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遵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 食原则,避免进食过饱,少量
多餐,以减轻肠道负担。
疼痛护理
对于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 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口服 止痛药或进行热敷等。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 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等
情况,应及时就医。
康复指导
健康宣教
01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康复训练
02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腹部按摩、肠道功能训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治疗经过
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无效后,接受手术治疗,解 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术后恢复良好。
3
治疗经验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后应加 强营养支持治疗。
特点
SMAS多见于体型瘦长、脊柱前凸的 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其主要临床表 现为饱胀、腹痛、呕吐等症状,进食 后加重,呕吐物多为胆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SMAS的病因主要包括解剖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解剖学因素包括脊柱前凸畸 形、十二指肠水平部位置异常等;动力学因素包括胃肠蠕动减弱、腹腔内压下 降等。
控制并发症
对于并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 发症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并发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科普讲座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科普讲座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科普讲 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2. 何时出现症状? 3. 如何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4. 如何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5. 如何预防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 征?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定义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 Syndrome)是指 肠系膜上动脉因某种原因压迫十二指肠,导致消 化道症状。
该病症通常发生在体重减轻或长期卧床后,尤其 是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更常见。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体重减轻、先天性解剖异常、腹部 肿瘤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 的角度变小,进而压迫到周围的结构。
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
该病症相对少见,确切发病率尚无明确数据,但 近年来报告有所增加。
基于症状和体重变化,医生会考虑进一步的影像 学检查。
如何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评估 肠系膜上动脉的状态。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压迫。
如何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内镜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内镜检查可以评估消化道的具体 情况。
定期锻炼和均衡饮食是关键。
如何预防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注意身体变化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消化道症状,应 及时就医。
早期干预可以防止病情加重。
如何预防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相关病史 的人群。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疾病PPT演示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疾病PPT演示课件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采取少量多餐、 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 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生活方式改善
建议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 ,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 ,以改善肠道功能。
心理支持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焦虑和恐惧情 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 以缓解身心紧张状态。
XX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 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6
REPORTING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XX
PART 01
疾病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Wilkie病或十二指肠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 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所引起的肠腔梗阻和一系列症状。
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过小,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十二指肠水平部,从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此外,脊柱前凸、身体瘦长、内脏 下垂等因素也可增加发病风险。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性别差异
相对较低,但具体发病率因地区和人 群而异。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青 壮年多见。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消瘦、营 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症状较轻,中型 有典型餐后上腹部胀痛和呕吐等症状,重型则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胡桃夹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

胡桃夹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

胡桃夹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胡桃夹综合症(HAT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该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受到胃、十二指肠或胰头肿瘤的压迫,导致上消化道症状和肠套叠的形成。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胡桃夹综合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症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肠系膜上动脉的位置和压迫程度:超声能够直接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以及动脉的位置、长度和压迫程度。

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应位于胃的前方,与腹主动脉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而在胡桃夹综合症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可能与胃、十二指肠或胰头肿瘤紧密相连,导致其受压,产生症状。

2.腹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超声检查能够定量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血流速度、流量和阻力指数等参数。

在胡桃夹综合症患者中,受压的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速度可能增加,流量增大,而阻力指数则减小。

这些改变可能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受到了压迫,并导致肠血供不足。

3.上消化道症状的评估:超声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等。

在超声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胃的形态、大小和蠕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胃或十二指肠的压迫。

此外,还可以评估胃的排空功能,检测胃内容物是否滞留。

这些结果有助于判断症状是否与胡桃夹综合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症虽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特征可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因此,对于存在疑似病例的患者,在超声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综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总之,超声诊断在胡桃夹综合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凭借其操作简便、无创、无辐射等特点,超声成为一种理想的诊断工具,并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胡桃夹综合症,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及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十二指肠横部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

多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位置过低,或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十二指肠排出梗阻。

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上腹钝痛、呕吐等。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多见于体形瘦长的患者,20~30岁患者多见,主要症状为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钝痛、嗳气,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潴留的食物,有时含有胆汁,吐后症状减轻。

频繁呕吐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体征。

(2)辅助检查:X线钡餐检查有助于诊断,表现为十二指肠横段与升段受阻,胃、十二指肠扩张,幽门通畅。

【治疗与护理】
(1)非手术治疗: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少量多餐、餐后俯卧位或左侧卧位等。

出现严重恶心、呕吐,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症状者,应酌情给予输液治疗。

(2)手术治疗:梗阻明显、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酌情选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或十二指肠悬韧带松解术。

(3)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一般应少量多餐,餐后适当俯卧位或左侧卧位30分钟。

②补充营养,必要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6例诊治探讨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6例诊治探讨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6例诊治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6例,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24例因无效后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Treitz 韧带松解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

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首选方法,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也有助于诊断,根本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导致十二指肠近段淤滞、扩张。

1927年Wilkie综合报道75例该病,并作了详尽的阐述,故又称为Wilkie病。

好发于年青人群,约3/4为10~39岁,60%是女性[1]。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伴脱水及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外科医师对SMAS的认识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我院1990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SMAS病人26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8例,年龄12~50岁,平均28岁,其中18岁以下者5例,18~40岁者16例,40岁以上者5例;病程6个月~8年,平均5.6年。

体型瘦长者22例。

在外院曾行手术治疗2例,单纯行胃空肠吻合术。

1.2临床表现26例均表现有反复餐后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呕吐量大,呕吐物以胃内容物为主,含胆汁而无粪臭味,呕吐常发生在进食后15~40分钟,呕吐后症状明显减轻。

22例餐后采取俯卧位或胸膝位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查体:消瘦、贫血14例,胃区有振水音16例,见胃型及蠕动波8例。

1.3影像学检查结果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26例,24例显示胃、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明显扩张,钡剂滞留;水平部明显受压呈典型的“刀切征”或“笔杆征”者20例;近段肠管强有力地顺向蠕动及逆蠕动形成明显的“钟摆样”运动者18例,改为俯卧位行x线透视观察,钡剂容易通过且大部分进入空肠者23例。

1 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 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98投稿邮箱:zuixinyixue@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1·病例报告·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周春娟,范文(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空勤科,江苏 南京 210002)1 病例简介2015年6月患者于都江堰疗养院体检时因受寒、饮食不当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位置局限于剑突附近,为持续性绞痛,久坐、就站疼痛可加重,平躺时疼痛缓解,伴恶心、嗳气,此后半月逐渐出现全身皮疹,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荨麻疹”,予以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皮疹反复发作,后改为口服中药治疗,症状逐渐缓解,未再复发。

但患者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一直未缓解,为治疗就诊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呼气试验示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未予治疗。

2016年4月就诊于西安电力医院查胃镜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窦炎,HP 阴性。

予以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及胃粘膜保护剂治疗,后继续口服中药(广东省中医院药方)治疗半年,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

2016年6月至空军总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降部炎性改变,HP 阴性。

病理示:十二指肠粘膜慢性炎,胃角粘膜轻度慢性炎,胃窦小弯粘膜轻度慢性炎。

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旋杆菌阴性。

2016年11月至空军总医院复查并进一步查腹主动脉CTA 提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减小(约23°),邻近十二指肠水平部管腔受压变窄并近端管腔轻度扩张,左肾静脉平面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隙约6 mm ,局部左肾静脉管径约5 mm ,其远心端左肾静脉增宽,约11 mm ,胰腺头颈部位置前移,考虑先天发育,十二指肠球部受压管径变窄。

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胃返流,胃下垂,十二指肠降部小憩室。

2017年1月9日患者自觉腹痛难忍就诊于浙大一附院,行B 超引导下T8神经阻滞椎旁阻滞术,效果一般。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yarterysyndrome)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是由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引起的慢性肠梗阻。

一、病因局部解剖变化是由先天性解剖变异和(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的,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十二指肠停滞扩张。

1.先天解剖变异(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太小:十二指肠水平位于腹膜后,从右到左横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动脉,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神经鞘。

肠系膜上动脉一般处于第一腰椎水平,与腹主动脉相同50°~60°角。

正常成年人有时可以在十二指肠水平前看到肠系膜上动脉的压痕。

如果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角度过小,或者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的分支过低,可以压迫十二指肠从中间通过,引起梗阻症状。

(2)十二指肠位置高:由于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或增厚,致使十二指肠位置较高,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压迫症状。

(3)脊柱前突:脊柱前突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角度过小。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其他情况(1)瘦体型:瘦体型和各种原因可削弱肠系膜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支撑作用,内脏下垂牵拉肠系膜往往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2)术后粘连:腹腔内手术后粘连牵拉肠系膜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明显压迫。

二、发病机制这种疾病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固定组织(如腹主动脉和脊柱)的压迫引起的。

其机制(1)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成锐角。

(2)十二指肠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距离缩短。

(3)内脏下垂。

(4)胎儿期肠道分流异常等。

2.鉴于上述解剖关系和以下因素(1)体重急剧减轻。

(2)瘦长。

(3)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

(4)腹膜后肿瘤。

(5)束腰或脊柱石膏固定易诱发本病。

1、症状:病人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胀痛或绞痛,有时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背部,常见于进食后2~3h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减轻,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由于十二指肠淤塞和胃潴留,患者反复呕吐,饭后呕吐,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呕吐物多为胆汁,仰卧、站立或坐容易呕吐、位置改变、侧卧、躺或胸膝位可减轻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
*导读: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胃扩张、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等。

1.急……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胃扩张、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等。

1.急性胃扩张:急性胃扩张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

通常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2.肠坏死:肠坏死又称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以由许多原因导致肠坏死,一旦发生肠坏死将会有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

恶心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

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

3.十二指肠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的局部表现是位于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缺损,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等,容易反复发作,而且呈现出慢性经过。

4.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大量呕血或便血;在成人,如果一次出血量在800ml以上,占总循环血量的20%,即可出现休克体征。

5.门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肝硬化或节段性萎缩,若同时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则可急性致死。

约三分之一
患者门脉血栓形成缓慢,可形成侧支循环,而且门静脉可再通,但最终仍进展为门脉高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
导语:肠胃疾病比较多,在对肠胃疾病治疗上,要选择综合的治疗方式,这样对肠胃疾病改善有很好帮助,不过对肠胃疾病治疗的时候,饮食上要选择清淡
肠胃疾病比较多,在对肠胃疾病治疗上,要选择综合的治疗方式,这样对肠胃疾病改善有很好帮助,不过对肠胃疾病治疗的时候,饮食上要选择清淡的,这个时候吃一些复杂食物,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作用,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
引起本症原因很多,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形成壅积者居多(占50%),该情况也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其他原因有:①先天异常;②肿瘤;③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④胆囊和胃手术后发生粘连牵拉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粘连、溃疡、狭窄或输入襻综合征;⑤其他先天性畸形:十二指肠倒位、胆囊十二指肠结肠索带所致十二指肠梗阻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和饱胀症状,多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发生,恶心、呕吐胆汁样物,有时因上腹饱胀而自行设法呕吐以缓解症状。

此症呈周期性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常出现便秘。

2.体征
可见胃型及蠕动波,上腹振水音阳性,可闻及腹内拍水声和肠鸣音高亢。

在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认识后,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时候,要先对合理疾病各方面进行了解,而且治疗肠系膜上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概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因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进而引起一系列急、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的一种疾病,亦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综合征。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十二指肠三者解剖关系出现异常是其发病基础。

因其无典型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误诊率高达57.1%~67.3%。

该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为主。

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内镜、腹部 CT、选择性 SMA 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均已成为诊断 SMAS 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

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预后一般。

英文名称: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其它名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Wilkie 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腹痛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发病部位:腹部-十二指肠常见症状: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主要病因:解剖结构异常、恶性肿瘤、胃下垂、淋巴结肿大、医源性因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立位腹平片、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SMA 造影重要提醒: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程长、病情重,可进一步加重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重视。

外科脊柱矫形手术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基于发病情况分类: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较少见,其发生多与创伤、躯干石膏固定、牵引、卧于过度伸展的支架之上有关。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讲课PPT课件

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汇报人:
疾病发展: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等症状。
预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及时,预 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方法: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 使用抗炎、解痉、止痛等药物;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压迫,恢复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
深入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研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寻找新的
治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运动等,以减轻症状
医护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 习和培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和过度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康复锻炼:定期进 行有氧运动,如散 步、慢跑等,增强 体质
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多吃 蔬菜水果
心理调适: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预防措施:预防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 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PART THREE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引起的疾病 病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受阻 病理生理: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水肿、肠壁缺血、肠壁坏死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如何诊断鉴别,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管造影、十二指肠钡餐造影*一、检查一般无特异,长期不能正常进食者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化验指标异常。

1、X线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钡剂通过延迟,甚至呈直线状中断;近端十二指肠肠管明显扩张,在部分病人还可见到压迫近端肠管逆蠕动增强构成的钟摆运动;取俯卧位时即可见压迫解除,钡剂顺利通过,近端扩张消失。

2、血管造影检查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解剖角度的关系,通常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小于25°*以上是对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易混淆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如何鉴别?:*一、鉴别1、消化性溃疡腹部胀痛、呕吐及消化不良症状需与消化性溃疡鉴别,特别是伴有幽门梗阻时。

表现为胃潴留,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呕吐物常为12h以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呈酸臭味,但不含胆汁为其特点。

2、十二指肠外的肿瘤胰头癌或巨大胰腺囊肿压迫可引起十二指肠淤积,腹部超声波、CT检查、内镜检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可予以区分。

偶也可因腹主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本症。

3、其他本病还需与十二指肠内的结石、毛粪石、蛔虫团、异物所致十二指肠梗阻相区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指肠的压迫。
病理生理
十二指肠受压
肠系膜上动脉在腹主动脉前方横跨十二指肠降部,若夹角 过小或脂肪垫减少,可导致十二指肠受压,引起肠道梗阻 。
肠道运动障碍
受压的十二指肠可能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肠道推进性蠕 动减弱或消失,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
胃肠道症状
由于肠道梗阻和食物滞留,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长期受压还可能导致肠道吸收功 能障碍,出现营养不良等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后。
03
提供信息和建议
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和建议, 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问
题。
05
02
增强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面对疾病和 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 积极性。
04
倾听和理解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 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 持。
03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餐后腹痛
表现为进食后中上腹部或左上腹 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
状。
体重减轻
由于长期进食后腹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导致患者体重减轻、营养 不良。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便秘、腹胀 等症状。
诊断方法和标准
腹部X线平片
血管造影
可见胃及十二指肠第一段扩张,有液平面 ,钡剂通过受阻。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 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减轻肠
道负担。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综合征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
解自身病情。
A
B
C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症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症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症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系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疾病病因一、病因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特点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位于腹主动脉及其向前的分枝有-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之中,十二指肠的前方为斜行的肠系膜上动脉,其后为腹腔动脉和脊柱,通过血管造影正常人夹角为47~60°,当肠系膜过长过短,内脏下垂,脊柱前倾以及肠系膜上动脉本身的变异等均可造成。

肠系膜向下牵拉,使夹角变小,常<6~25°而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形成肠管的狭窄,而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症状体征一、症状根据间歇性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加重,俯卧位、侧卧位时减轻,和X线造影显示十二指肠水平段有压迫征象,B型超声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缩小时一般可做出诊断。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长时卧床者多见。

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发病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类似于幽门梗阻,本病突出的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

梗阻严重时可伴有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

还有一部分出现神经官能症表现。

用药治疗一、西医症状轻微者应控制饮食、卧床休息,最好采用俯卧位、侧卧位,恶心呕吐明显者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经对症处理多数患者可逐渐缓解症状。

经内科治疗无效和时可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或Treitz韧带松解术,疗效满意。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对肠系膜上动脉的检查和对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CT扫描:观 察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情况
超声检查:评估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程度
血管造影:明确肠 系膜上动脉压迫的 具体位置和程度
内镜检查:观察肠 壁和肠腔情况,排 除其他疾病可能
治疗方法与策略
体征评估: 检查患者 腹部是否 有压痛、 反跳痛等 体征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评 估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程 度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 肝功能、肾 功能等指标, 评估患者身 体状况
治疗效果 评估:观 察患者治 疗后症状 是否改善, 生活质量 是否提高
预后评估: 根据以上评 估结果,预 测患者预后 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疗 方案和康复 计划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如抗炎药、 止痛药、抗焦虑 药等
药物剂量: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 合理调整药物剂 量
药物副作用: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病情需要, 合理联合使用多 种药物,以增强 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恢复肠道血供
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 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肠系膜上动 脉压迫综合征,并指导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 内镜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活检 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血管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无力型,可触及下垂的右肾、肝
和脾 沿十二指肠可有压痛 压迫下腹部使肠系膜上升,可使症状缓解 伴有胃扩张时可见胃蠕动波
辅助检查之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之实验室检查
胃液检查可发现胆汁 十二指肠液内可有滞留的过夜食糜,并可
有过多的剥脱上皮和大量细菌,可能是食 物滞留引起十二指肠炎症的表现 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时,血液检查可有营 养不良性贫血、低钾血症、氮质血症等
预后与预防
该病由肠系膜上动脉变异引起,常呈周期
性发作。 多胎分娩,体力过劳,情绪波动常为诱发 因素。 平时能多加注意,如餐后膝胸位半小时, 加强腹肌锻炼,避免过劳,控制情绪波动 等可明显减少发作和减轻症状
鉴别,如十二指肠肿瘤、结石、寄生虫以 及十二指肠外的其它病变(如肿瘤、囊肿、 主动脉瘤)的压迫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先天性腹膜带(可见于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先天性腹膜带( 童,使儿童形成巨十二指肠,成人少见, 如考虑此病而内科治疗无效应注意) 如考虑此病而内科治疗无效应注意)。
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 出血性胰腺炎:由于十二指肠近侧端淤张,肠内容物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减至
6°~15°(正常为25°~60°) 15°(正常为25° 60° 肠系膜上动脉到腹主动脉之间的平均距离 缩短至2 mm~ mm(正常为10mm~28mm) 缩短至2 mm~8 mm(正常为10mm~28mm)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到十二指肠中点的距离 缩短至10 缩短至10 cm以下 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固定、位置过高 十二指肠上动脉起始部位过低
辅助检查之肠道x 辅助检查之肠道x线造影
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扩张,可伴有胃扩张 十二指肠水平部黏膜皱褶的陡然的垂直或斜行压
迹,呈“笔杆样” 迹,呈“笔杆样”或“刀切样“改变 刀切样“ 胃十二指肠排空延迟4h胃十二指肠排空延迟4h-6h 改变体位(俯卧位或胸膝卧位)钡剂可通过 X线透视下梗阻近端逆蠕动所致的钡剂反流,形 成钟摆样运动。
根据间歇性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症状
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加重,俯卧位、膝 胸位、侧卧位时减轻,和x 胸位、侧卧位时减轻,和x线造影显示十二 指肠水平段有压迫征象,b 指肠水平段有压迫征象,b型超声或血管造 影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缩小时一般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其它造成十二指肠淤滞的疾病相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消化科研究生 季涛
临床概述
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由于 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由于
肠系膜上动脉位置异常,压迫十二指 肠水平段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 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备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不同于十二指肠壅积
症,前者是后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约占50%。 症,前者是后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约占50%。
辅助检查之B 辅助检查之B型超声检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饮水后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间夹角内,
十二指肠横段肠管在蠕动时的最大宽度< 10mm 十二指肠降段扩张,内经>30mm 十二指肠降段扩张,内经>30mm B型超声显示“斗形”或“葫芦形”图像 型超声显示“斗形” 葫芦形” 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13° 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13°
可进入胰管,引起胰腺酶激活,发生出血性胰腺炎
胆囊炎 急性胃扩张 结肠过敏:可与此病伴随发生,为内脏下垂病人较多

治疗措施
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处理,嘱患者采取少吃多餐,
每餐相隔2 每餐相隔2小时左右,饭后采取膝胸位或俯卧位半 小时。 急性发作期给与短期禁食、胃肠减压、抗痉挛药 物和静脉营养等治疗,可以用阿托品、抗生素等。 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影响营养或正常工作 时 ,可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1.游离十二指 ,可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1.游离十二指 肠悬韧带2.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3.十二指肠复位 肠悬韧带2.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3.十二指肠复位 术。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长时间
卧床者多见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 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 含有胆汁 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 发病者 突出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 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 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消瘦、贫血、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营养 不良表现。还有一部分出现神经官能症表现。
解剖学位置
十二指肠水平部是较固定的肠管,位于腹膜后,
肠管后面是腹主动脉和脊柱的第三腰椎。 肠系膜上动脉在第一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动脉, 在立位和卧位时,向下向右行走于小肠系膜内, 与腹主动脉形成一锐角(正常值为25° 60° 与腹主动脉形成一锐角(正常值为25°-60°),并 在进入小肠系膜前跨过十二指肠水平段,故十二 指肠水平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所构成 的锐角间隙内。 十二指肠水平段在腹膜后比较固定,其升段被十 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悬吊固定于腹后壁。
辅助检查之腹主动脉造影侧位片和 辅助检查之腹主动脉造影侧位片和 腹部CT 腹部CT
腹主动脉造影: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
动脉之间的夹角减小 腹部CT:可以在横截面观察肠系膜上动脉 腹部CT:可以在横截面观察肠系膜上动脉 和腹主动脉的关系,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 变窄的程度,以及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
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