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
窦桂梅:用语文镌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
窦桂梅:用语文镌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窦桂梅,女,1967年生。
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先后获得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
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就想当个好老师!”这是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心声。
为了这个最最素朴、但已然融入她血液的生命冲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窦桂梅老师不断实现着对自我的超越,对传统语文教学观的超越。
她以特有的生命激情和求真思想丰富、镌刻着学生的心灵世界,也拓宽、厚积着语文的生命。
超越、再超越,是窦桂梅的生活姿态,也是她永恒的追求。
她就是在一次次的追求超越中,锻造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升华了自己的生命。
超越让她不断站在新的坐标上冷静沉思自己所执著的事业,并逐渐潜入语文深广的文化天地,为学生稚嫩的生命成长基奠下丰厚的精神养料。
超越是自我否定后生发的强烈的精神吁请,超越的前提是自觉的反思,只有走向自觉的自我状态的反思和专业反思,才会走进宽广的人生境界,虚怀若谷,张弛自如。
1998年,窦桂梅初步形成了语文教学“三个超越”的主张,即“语文教学要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在这种“超越”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窦桂梅选择超越的勇气和智慧,“三个超越”并非是对传统教学观的彻底否定,而是基于此的扬弃,是以此为基点的新的迈进、拓展。
课程,在超越下走向统整。
在超越理念的引领下,窦桂梅潜心研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到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结合使用以主题单元编写的教材,提出了“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对以往单薄的语文课堂的一次大整合,它追求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读后感《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的作者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
共收录了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等12篇课堂实录及专家点评,教学内容涉及小学低、中、高三个段的小说、古诗词、童话、绘本等阅读教学,篇篇都是佳作,篇篇都是精品。
书的内容由自序《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开篇,窦老师在自序中写:“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以语文教人的。
”的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其中“整本书主题教学”中的一起学习古典小说《三打白骨精》让我印象深刻。
窦老师以“向善”为主题,从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要素带领学生欣赏“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小说最吸引孩子的往往是情节,而孩子阅读小说又往往只注意情节的热闹和有趣,忽略作者精心塑造形象的匠心。
这一课窦老师用比较多的时间和孩子们讨论故事情节,在逐步深入的“聊”中,慢慢领悟到白骨精的“三变”其实是“三骗”,感受到孙悟空在“三打”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唐僧在“三责”中表现出来的是非不分,人物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在“聊”中学生发现这个故事里的三变、三打、三责,这些情节看似相同,其实不同:白骨精变的模样不同,孙悟空打的动作不同,唐僧责怪的态度不同,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并不是简单地重复。
在此基础上,窦老师又进一步带领孩子发现故事的结构密码——反复叙事,不仅在《三打白骨精》中反复叙事,整部《西游记》也是反复叙事的叠加。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窦老师是在带领孩子欣赏文学,学生也在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
窦老师倡导“主题教学”的理念,认为学习母语,决不能仅仅关注语言形式,而应从内容或“人文”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
本课就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
全国小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推荐书目
全国小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推荐书目窦桂梅推荐书目:1-2年级:必读: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2、逃家小兔3、我爱我爸爸(绘本)4、红鞋子5、爷爷一定有办法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7、格林童话选选读: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一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5、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赵静、文纪子南海出版社)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著,杨文译,浦蒲兰绘本馆)7、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著,邹晓平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明天出版社)9、胡萝卜种子10、小精灵的秋天11、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14、兔子坡(美国罗伯特罗素)15、稻草人(叶圣陶)3-4年级:必读: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3、夏洛的网(美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6、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7、犟龟(德米切尔恩德)选读: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春风文艺出版社)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史代格著,赵永芬译,新蕾出版社)9、文身狗(德保罗马尔著,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1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1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15、嘭嘭嘭(童喜喜)16、大林和小林(张天翼)17、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18、美丽的巴拿马(德米切尔恩德)19、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汤姆索亚历险记5-6年级:必读: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2、草房子(曹宇轩)(新版)3、小王子(法圣德克旭贝里)4、哈里波特系列5、秘密花园(美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选读:1、风与树的歌(日安房直子著,彭懿译,少年儿童出版社)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何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4、我能跳过水洼(澳艾伦马歇尔,黄源深陈士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5、逃逃(秦文君,春风文艺出版社)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王宗文译,新蕾出版社)7、小河男孩(英蒂姆鲍勒,麦倩译,新蕾出版社)8、奥兹仙境(美弗兰克鲍姆,张璘潘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接力出版社)10、女生日记(杨红樱)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1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13、城南旧事(林海音)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15、毛毛--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16、幻城(郭敬明)17、《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1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9、三重门(韩寒)20、青铜葵花(曹文轩)21、女儿的故事(韩子涵)22、第三军团(张之路)23、寄小读者(冰心。
浅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智慧
浅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智慧作者:刘山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7年第32期语文名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风格和智慧值得研究,向名师学习,我们会更有收获。
下面谈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
窦桂梅,女,1967年4月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
一、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1.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有思想的课堂。
她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思想,主张从语言、民族文化、个人修养三个层面,对应人与自然社会、人与母语、人与自我三组关系进行教学。
2.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
她说:“没有激情的课堂就像一口枯井,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
”窦桂梅老师主张“三情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暗情情未了。
窦老师的课激情澎湃,令人情思激荡。
古人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窦老师以其饱含生命激情的语文课堂誉满全国,被称为“燃烧的玫瑰”。
既有思想的骨架,又有激情的血肉,二者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窦桂梅老师集“激情、大气、厚实、豪放”于一体的教学风格。
二、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智慧(一)课堂充满激情窦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被称为“燃烧的玫瑰”。
有人曾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了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激情飞扬是窦桂梅老师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她的课堂也被称为“激情课堂”。
窦老师的课堂激情表现在课始生情,课中燃情,课终延情,激情课堂点燃了学生心灵的圣火,拨动了学生生命的琴弦,将课堂变成了一池流动而活泼的春水。
(二)思想引领课堂窦老师的课堂不光有激情,还有激情背后理性的思考。
窦老师是“主题教学”的开拓者,正是主题教学思想,引领着她的课堂激情,像河道一样引领澎湃的江水一样向前奔流。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及点评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及点评幸福的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点评: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第一课时引出“不幸”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生:(接读)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
学生读一读)。
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
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
(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
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
1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
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
生: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师:真好~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从文章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就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自己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的这些感受的。
【点评:导入部分,窦老师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配乐读诗、浏览全文,奠定了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带学生进入了诗意的童话世界。
又通过“女孩“、“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小女孩的形象。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获得感受,通过交流,把读到的小女孩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用课文中的语句说明自己的感受。
窦桂梅介绍
三、窦桂梅对语文老师的建议
• 对教师职业的强烈愿望
• 公开课是快速提高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 随笔和记录课堂,进行反思
• 文学经典的阅读
二、窦桂梅的教育主题
(一)“三个超越”
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3、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 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量。
• 其次,超越教材,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 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 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 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一、窦桂梅简介
•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从 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 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 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 写人员。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 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 目标质量手册》。她提出的“三个超越” 和“三个回归”理念,在语文界产生广泛 影响。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但绝对不是只 靠课堂就能学好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 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 活的成长中。
3、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 首先,让学生超越教师,就是让每个学生 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是把思考、发 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
(二)尝试语文教学的“三个超 越”
• 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 • 建立“积累—感悟—创新”的全新教改模 式
1、积累:打好两个底子
• 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 • 打好精神 在书本中感悟语文,感悟人生
• 在生活中感悟语言,感悟人生 • 创新:实现两项挑战
二、主题教学
窦桂梅把主体教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指文本负载的言语方式、知 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 • 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包括的民族 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底蕴; • 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 的生长与形成。
窦桂梅老师的书籍
窦桂梅老师的书籍简介窦桂梅老师是一位知名的华裔作家,她以其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主题而闻名。
她的书籍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窦桂梅老师的书籍及其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
她的代表作品1. 《红楼梦再探》这本书是窦桂梅老师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再探讨。
她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部文学作品,透露出更多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通过她的工作,读者们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中国女性的命运》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窦桂梅老师对于中国女性的命运非常关注。
她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中国女性在历史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探讨了中国女性在当代社会的角色和地位。
这本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女性权益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中国哲学导论》窦桂梅老师还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这本书中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
通过她的解读,读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于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她的贡献与影响1. 传承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窦桂梅老师通过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创作,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传统传承和发扬了下去。
她的书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2. 增进人们对于女性问题的认识窦桂梅老师关注和研究中国女性的命运,通过她的书籍向社会揭示了女性面临的挑战和不公平待遇。
她的工作鼓励人们关注女性权益,并推动女性地位的提高。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她的著作中,窦桂梅老师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她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和历史的深入分析,向读者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窦桂梅老师的书籍对读者的影响1. 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窦桂梅老师的书籍,读者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她的书籍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读者们可以通过这些了解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窦桂梅的故事
窦桂梅的故事窦桂梅,吉林省蛟河县人。
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
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及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
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名师,绝对的名师。
但是名师成长的历程你知道吗?窦桂梅原是吉林省某小学的一名普通的非教学老师。
因为一名老师生病,她被临时安排去教课。
教了两个月后,那位老师康复回来上课了。
她又去忙后勤工作了。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开始喜欢上了语文教学。
后来,学校里有一名参加全省公开课的名额,结果谁也不愿意上。
因为,每位老师都知道,准备这节课,意味着整个人可能要掉层皮,掉十斤肉,但换来的并不一定是大红花。
校长让谁去谁也不去,还拿出种种理由来推脱。
窦老师找到了校长,准备试一试。
校长还很不放心。
在窦老师的再三要求下,校长决定放手一搏。
对于一名仅几个月的教学经验的新手。
窦老师开始了她艰难的腾飞之路。
她求着所有的语文老师听她的课。
而且对每位老师给出的建议都认真的听取,积极的修改。
一年的时间,一年的心血付出,克服了孩子小等种种苦难。
窦老师在公开课上一炮走红。
在后来的教学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由于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成绩突出被清华大学聘为校长。
你知道清华附小附近的一套两室一厅70多平方米的房子值多少钱吗?大约730万人民币。
我没有打错,就是730万人民币。
从这你就可以看出清华附小怎么样了。
窦老师的成长经历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启发。
启发我们去思考,去审视,去反思。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篇1每次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都能够获得无限的惊喜和体会无穷的新意。
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简短的讲学中,窦老师告诉我们高贵是最美的童话,而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在演绎美丽的语文人生!一、回归母语教育——返本快乐返本快乐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
1、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他的未来,就在最初的地方升腾。
窦老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提示语文老师的是,别让孩子们读太多的童话故事梗概,让孩子们能体会更多文学作品的经典。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看富于文学味道的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不仅孩子要多读童话,我们老师也要精读童话,因为,每篇经典童话都是一篇精妙之作。
2、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体会训练,不能停留于文字之上。
只会做表面功夫是不对的,要能让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含蓄和精华。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过于肤浅,只让学生学会添加一些好词就足以。
文字的精髓却经常被疏忽。
作者的遣词造句没有等以很好体会,学生自然所获取的只是文字的表皮。
我们可以用反复提升诵读、比较朗读、指导朗读、仿写感悟等形式加以训练。
二、回归文学1、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花园,给她们体味一种文学的味道。
如果说音乐鉴赏能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如果我们努力采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实践由老师的引导到自我领悟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别只放在字词句中,要体会的是一种语言的曼妙之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文学的味道。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文本,学会融合一种文学表达;老师要不断读书,挖掘经典童话的内涵,了解像安徒生这样著名作家的有关文献;读更多详细、生动的文本,才能具备引领学生鉴赏,营造精神花园的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的那些教材中苍白的文本,努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独特的思想感受。
2、朗读也有文学味,不是一种单一的体会,而是一种有人性的体会。
窦桂梅语文名师课心得体会
窦桂梅语文名师课心得体会
窦桂梅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名师,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深受学生
和家长的欢迎。
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得到更全面和深
刻的体验。
首先,窦桂梅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积累。
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
必须掌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等方面
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
必须掌握好课本内容,并对此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可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语文。
其次,窦桂梅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必须
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分析、推理等方法,更好地理
解与运用语文。
她强调学生需要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窦桂梅的课堂环境具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最后,窦桂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她也注重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的来说,窦桂梅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教育体验。
她注重学生的基础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窦桂梅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种教学模式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窦桂梅经典课例
窦桂梅经典课例窦桂梅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有许多经典课例,以下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等方式,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展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现状。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残垣断壁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如“估量、损失、殿堂” 等词语。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为“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这两个主要部分。
3.精读课文,体会辉煌1.让学生再次阅读描写圆明园辉煌的段落(第 2 - 4 自然段),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圆明园建筑宏伟、文物珍贵的语句。
2.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时,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建筑风格的多样。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建筑的复原图或者类似风格的建筑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在讲解文物珍贵部分,文中提到“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 教师让学生理解“上自…… 下至……”这个句式,体会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时间跨度之长,价值之高。
并结合一些文物的图片或者介绍(如兽首等),让学生感受文物的珍贵。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明园的辉煌,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4.感受毁灭,激发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圆明园毁灭的段落(第 5 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毁灭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英法联军),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窦桂梅事迹
窦桂梅是中国一位杰出的乡村教师,她致力于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以下是她的事迹:
1.建立乡村学校:窦桂梅毕业后回到自己家乡山西省神木县,在当地建立了一所名为“陕
北山村小学”的乡村学校。
该学校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免费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2.克服困难:窦桂梅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缺乏教学资源、贫困学生家庭的支持不足以及
交通条件等。
然而,她坚定地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募捐和组织志愿者的方式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学条件。
3.教育改革:窦桂梅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正常的学科知识外,她还注重学生的
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她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和社区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4.关注弱势群体:窦桂梅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儿童特别关注。
她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
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努力改变社会对这些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5.公益事业推广:窦桂梅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成果,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推广。
她在全国范
围内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分享她在乡村教育方面的经验,以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工作。
窦桂梅的事迹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她的努力,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和弱势群体,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特级教师窦桂梅语录
特级教师窦桂梅语录特级教师窦桂梅语录 1、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
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
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_2)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3、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为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_世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_2)4、要带领孩子们阅读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3)5、三个超越的本质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6、反思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走出历史困境,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树立一种观念,一种思想。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8)7、教育要创新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
辛勤耕耘育桃李,春华秋实满园芳——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人物访谈4 2019年第2期(第32卷)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
曾获得“全国第四届杰出校长奖”与“全国模范教师”“当代教育名家”等荣誉称号。
研究并实践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获得了建国六十五周年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推动构建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成志教育的学校实践获第二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出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多部专著,其中多部入选年度“百部教师喜爱的图书”。
辛勤耕耘育桃李,春华秋实满园芳———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本刊记者□谢先成【编者按】窦桂梅是我国基础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语文老师和校长,也是一位从一线走出来的实践派教育家。
窦桂梅19周岁参加工作,凭借闯劲和韧劲迅速成长为语文教学名师。
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她都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智慧地思考、感悟与实践教育。
她热爱学习,无论工作多么琐碎繁杂,都会挤出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把学习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她敢于实践、大胆尝试,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20年前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语文立人”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主张。
在进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工作的近20年里,窦桂梅的职业角色和使命发生了变化。
作为校长,她引领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
但她始终心怀敬畏,依然坚持奋战在教育一线,和老师们一起深耕课堂,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十多年来,即便是在百忧劳心的日子里,她仍努力深入课堂,与学生一道成长。
本期人物访谈带领大家一起走近窦桂梅,感悟她30多年的专业成长历程和教育生涯。
记者: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当时吉林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再到如今的名校校长,一路上不断学习是您的追求。
窦校长,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成长历程吗?窦桂梅:起初,我对教师的了解源自于姥爷和父亲对我的认识,他们认为我身上有当老师的潜质和气质,觉得我合适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我父亲当过小学老师,受他的影响,我在15岁的时候报考了师范学校。
窦桂梅个人简介
窦桂梅个人简介窦桂梅简介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窦桂梅人物经历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深耕一线,研究实践的语文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带领学校教师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成志教育”思想及实践成果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
窦桂梅教学成就实践历程从教30年,始终立足课堂,坚持儿童立场,以“语文立人”为导向,围绕完整人的发展,在长达几十年的主题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立足课堂的探索阶段(1994.9—2007.8):提出语文教改的《为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构建了超越空间与时空的大语文观。
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该专题的报告,为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提供借鉴。
2)立足课程的完善阶段(2007.9—2013.9):围绕主题教学思想,系统构建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获得建国六十五年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将其作为第一个成果向全国推介。
3)立足全面育人的深化阶段(2013.10—今):主题教学的立人思想,撬动学校“1+X课程”改革从主题教学提升为主题教育。
窦桂梅的教学思想
窦桂梅的教学思想一、生平简介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
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
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199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
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
先后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
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
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二、窦桂梅的三个“超越”超越教材: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却不是唯一性。
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生命涂上更浓重的底色。
如果教师仅仅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我们只能说这个老师是机器,他只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这个“主人”施加的命令,而完全没有超越的痕迹。
所以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理念与精神食粮传播给学生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元素。
做到这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能超越教材,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前言不搭后语,给人课堂散乱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维是乱的而不是发散的,这都是缘于教师没有挖掘教材而随意“超越”教材所导致。
超越教师:教师首先要有超越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一个老师连学生都不能超越,那么他是不称职的。
窦桂梅
窦桂梅,女,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人。
1967年4月出生,汉族,毕业于吉林师范学校。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
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
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
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1]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所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先后到过许多省市作经验介绍及观摩教学;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
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
在团队建设与管理引领中,用思想学术引领学校,努力带领教师办一所令人难忘的、温暖的、卓越的学校。
不仅引领清华附小教师成长,还引领区、市,及其他省市语文骨干教师提升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
为了学校的发展,加大“人才引进”、“科研课题”、“研修项目”、“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投入与培训,丰富了学校办学资源、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精神品质,带出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一、简介窦桂梅,女,1967年4月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生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等专著。
先后获得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点报告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合未来的教育理念。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注重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
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是我,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共同承担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超越教材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创造的积淀,她涵咏着人性的华彩,提纯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这些积淀了各民族以及人类精神的有效载体,应该成为学生基本的阅读教材。
这样的阅读,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关爱,会使学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能够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水准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
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听窦桂梅老师讲座
听窦桂梅老师讲学2010年10月23日晚,在南充顺庆区政府的果城会堂,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附校长窦桂梅老师的讲座。
窦老师讲座的题目是:回到教学的原点。
看见大屏上反复闪烁的课题,我就在思考:这些年课改轰轰烈烈,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都在注重“新”,注重“改”,可能把原来本真的东东丢了,是的,该审视我们的课改了,或许改来改去,蓦然回首,才发现苦苦找寻的东西还在起步处。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王国维总结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改或许也是这样。
不过只有经历过也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或许经历就是财富,就是成果。
窦老师在灯光的照射下,看上去还是很年轻的,一习短发,四六分开,声音很清脆,如银铃般悦耳。
她说她有些感冒,嗓子不行,开头的声音比较低,后来,声音惭惭高了起来,可能是讲得投入了。
工作人员在他面前摆了一瓶矿泉水,窦老师整个晚上一口都没有喝,真行的。
窦老师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大屏幕上有一首诗:〃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惠特曼《草叶集》窦老师讲得很引人,语言优美,表达精到,我根本来不及作一些笔记,只散乱的记得说过下面一些意思:母语是人成长的精神河床,母语不同于语文,不同于文字,母语有母亲的亲切感。
孩子在母语环境里长,有如在母亲怀抱里长大…… 母语教师应该是牧羊人,知道哪儿有丰茂的水草,将羊群引向那儿。
(一)三个超越母语教师要“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这是她10多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现象提出来的,当时国家组织“更新教育观念”的讲座,她有幸在人民大会堂作了专题报告。
大屏幕上有这样几句: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堂天地,天地课堂师生一起,幸福成长窦老师举了很多例子讲他是如何做的。
主讲人简介
附件:主讲人简介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教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研究实践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获得了建国六十五周年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并撬动了学校“1+X课程”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提出以成志教育为儿童心灵植入指南针的办学使命,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出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我的教育视界》《超越•主题•整合》《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玫瑰与教育》《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回到教育的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
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曾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在联合国总部作《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与学》专题报告。
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
王玲湘: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
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东北师大硕士生导师,人教社培训团成员。
国家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
《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教师博览》封面人物。
先后获得“教育部小学课改优秀教研员”、“教育部‘十五’课题先进工作者”、“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等十五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多年教学探索,形成“朴实大气文言共生”的教学风格。
2006年10月,参加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执教《搭石》获一等奖,赴各省、市讲学、讲课百余场。
多次主持国家级、省级的九五、十五、十一五多项重点规划课题,其中两项被评为省优秀课题。
指导二十多名教师参加全国、全省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
张华毓: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小学高级教师,市百名师德优秀教师,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上传: 肖瑶更新时间:2012-3-14 19:19:16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思考:1、超越既往的主题定位,既从现实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在尊重儿童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让儿童体会到,我们不是一个廉价的同情者,而是一个反思者,能够在小姑娘“幸福”的死去中,我们如何面对苦难,汲取怎样活着的勇气和力量2、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批注,超越既往的咬文嚼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而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3、从童话创作的角度,深入体会经典创作的内涵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以及内心包蕴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追求的“大”,从而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思路:1、从生活现实出发: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2、从文化背景出发: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3、从童话角度出发: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一课时一、引出“不幸”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生:(师指一名学生朗读)——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学生读一读)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生1: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生2: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生3: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雪花落在她打着卷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她看上去非常美丽生4: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大年夜的时候看到了她最疼爱她的奶奶,而且奶奶把她带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生5: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师:我听到了“可怜”、“穷苦”、“美丽”、“与众不同”这些语词真好阅读同一篇文章,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观点二、解读“不幸”(一)寒冷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放开声音读读(生齐读第一然段)师:再读读第一句话(重点品味第一句)生:(齐读)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师:瞧,读到一个“冷”字,(课件突出“冷”)就自然会想到这个冷字背后的信息,这是告诉我们——生:天气冷极了,“冷”字,交代了天气生:再往下读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个字——“雪”呢,(课件突出“雪”)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季节师:这是什么季节?(学生说冬天)师:那“黑”呢?生:这个“黑”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师:瞧,当你细读每句话,读到重点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词后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现在,再读这句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来读读生:(读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语调越来越高,一种是语气越来越深沉随着老师的手势齐读)师:还是这句话,我们再读读到“冷”,什么感觉?生:我们感觉到冷,再加上“冷极了”,说明真的很冷师:注意紧跟这“冷”后面又出现了一个“雪”呢?生: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让人感觉更冷了师:再注意,这两个词后面又多了一个“黑”,又是什么感觉呢?生:已经是三个“冷”了!让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极了!师:如果我们在“冷”的前面加上一个字,才能体现这不一般的冷呢?生:加一个“极”,就是“极冷”生:不,我觉得加一个“寒”更好,“极冷”是说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冷的程度,更让我们感到寒气逼人,令人觉得冷得可怕(板书:寒)师:你看,还是这句话,我们又读到了一层意味,再读更不一样了来,我们把阅读到的滋味送到句子中去,读读生:(学生再一次两种形式朗读这句话,语气一种是由弱到强一种是由强到弱精彩)师:(课件展示教师阅读批注的文本内容)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会阅读你看,阅读一句话的时候,抓住重点的词语反复咀嚼,不仅读出了词语背后的信息,还读出了词语内在的感受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一句也没有写小女孩,去掉可以吗?生:不成,这是环境描写,很重要通过细读,我们感觉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掌声)(二)恐惧师:是啊,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看,小女孩就这样向我们走来那就细读这段后几句话的描写,哪个词语触动了你,就把你读出的信息或感受等分享给我们(学生默读,而后发言)生:我觉得“光着头、赤着脚”说明了小女孩的穷苦,大冬天却是“光着头、赤着脚”生:是啊,小女孩从头冷到脚我还想补充,这里说是“大年夜”,“大年夜”本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温暖地在一起,而“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走着,我眼前仿佛看到这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光着头赤着脚向我们走来生:“一向是他妈妈穿的”也说明小女孩非常穷,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鞋师:(教师因势利导)那就是说,小女孩一向就没有鞋穿好啊,就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生:我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小男孩说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摇篮”一词说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这是安徒生用夸张的写法师:你看他多会读书,安徒生多有童话趣味啊他发现了“摇篮”背后的信息和修辞方法你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摇篮”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生:“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我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了,也不懂事,说的话挺气人的生:本来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就已经很冷了,再加上我又读到的“又黑又冷”,我体会到,天简直冷到了极点生: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我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生:我还想补充,“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这“吓”是因为“冲”,可以想象小女孩心里恐惧的程度(板书:“恐惧”)师: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师:(引读)这一整天,谁也——(学生接读: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学生接读:没有给过她一个钱)师: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沉静一会儿,不让学生答)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一定浮想联翩那么、我们把你们想象的这些“谁”去掉,看看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去掉“谁”的句子)生:我认为用上两个“谁”,我眼前就浮现了那些形形色色的、衣冠楚楚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这个小女孩,可见,课文的句子体现是是大人们的冷漠生:“谁”指每一个人,“没有人”指一批人,范围很广泛,没有第一句的程度严重“谁”字特别强调没有一个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给一个人给过她一个钱更能看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师:还是这句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课件出示变换了角度的句子,引导学生完成:这一整天,小女孩,小女孩)生: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师:不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吗?既然如此,安徒生为什么偏偏不从女孩的角度来写?生:“谁”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说没有人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而第二句话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来说的我觉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比站在小女孩的角度更有强调的力量生:也就是说,第二句话只交代了结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课文的这句中是说,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也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加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师:好一个冷漠无情!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生:我觉得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了,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掌声)师:此刻,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生:(齐说)雪上加霜!师:(屏幕出示教师的批注)你看,刚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重点的句子,反复推敲、比较,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不也一样像你们这样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吗?(三)饥饿师:阅读的时候,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把你阅读的信息或者感受写在文字的旁边,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吗?批注就这么简单——下面就请你也试着从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哪个词哪句话触动你,就把你读到的信息、感受,以及其他批注在旁边(学生充分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批注之后分享)生:“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我觉得小女孩“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这一整天,那可是从早到晚,这里的“饿”是我们平常说的饿吗?生:小女孩是饿极了,那叫“饥饿”!(板书:饥饿)师:好啊,不仅读到了寒冷,还读到了“饥饿”生:要说寒冷,再加上饥饿,可以说,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师:好!把这个成语批注在句子的旁边谁来读读,体会女孩此刻的饥寒交迫!(学生在文章中批注:饥寒交迫)生:我读到了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我觉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而且课文还写道,“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说明富人家很有钱,而小女孩却在这个大年夜在街上走着,冷着、饿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师:这个对比说得好!是啊,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你们注意了(课件突出:“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生:小女孩这么美,她没有注意,没有人和她一起过大年夜,可是她却忘不了,我觉得这个对比,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师:其实,对比阅读批注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女孩该注意的顾及不了,不用记住自然来到的大年夜她却忘不了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这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作家的匠心之处生:所以这段中的第一句话说“可怜的小女孩!”师:注意这句,这是谁站出来说话了?生:我觉得是作者在说,是安徒生在说是作者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就写下了这句话我发现这里用到的是“!”,这也说明作者内心的这种情感很强烈师:按理,作家应该躲在故事的后面冷静客观地描述也许作家或者翻译者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情不自禁写上了这句话瞧,这就相当于批注!其实刚才你们批注的,生成的感受,已经超越了这个“可怜”这怎么是一个“可怜”了得的呢!(四)孤独师:就这样慢慢地读啊,细细地品生:我在第四自然段中,读到这句话“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我觉得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从下面的一句可以看出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生:小女孩在外面受了这么多的苦却不能回家,心里就觉得更冷了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她家里是多么贫穷!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风还是能灌进来这里“灌”可以感受到风的威力,因为我们平常说风刮进来、吹进来说“灌”,那是说风像水一样倒进来,可以想象她家该怎样的冷!生:我还想补充,我发现,从开始读到现在,哪儿都是一个冷字这里写她家的冷淡比如“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我觉得这里的冷有两个意思,一是她们家本身很冷,二是她们家没有关爱,“她爸爸会打她的”,我想如果她爸爸能给她一点温暖,他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在墙角呆着,一定会回家呆一会儿的,此刻,她是心灰意冷!师:你们很会注意整个段的联系与把握如果说读到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看,(屏幕出示小女孩配字画像)茫茫黑夜,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高大的墙角边,想象小女孩什么心情,为这幅画像题词吧生:若题词的话,就是刚才同学说的心灰意冷生:我觉得她的神情是悲伤生:我觉得最准确的是她此刻有家不能回的那份孤独,无助(学生板书“孤独”)生:读到此处,看到小女孩蜷缩在墙角的样子,我想流泪,她怎么这么不幸啊(五)痛苦师: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她一共点燃了几次?生:5次(师引导说出)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师:(屏幕出示文中体现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师配乐梳理,增强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整体感受)尽管如此,可每一次,火柴都灭了要知道这可是令人们欢乐无比的大年夜啊,可小女孩呢——生:(齐读)小女孩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师:尽管小女孩穿着那双没有多大用的大拖鞋,然而她穿过马路的时候生:(齐读)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师: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呢——生:(齐读)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师:本来应当赢得人们的同情与帮助,但是—生:(齐读)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师:本来应当受到父母的那些深深的关爱,但她却——生:(齐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他的……师:小女孩本来想点燃火柴,获得温暖与快乐,然而——生:(齐读)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高的墙……师:这寒冷,这饥饿,这恐惧,这孤独,当我们把这些散乱四处的句子规整一起,整体阅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生:是无奈、是无比的悲伤生:用书上的词,就, 是痛苦!(板书“痛苦”)师:饱受这样苦难的小女孩,可以想象,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生:“奶奶!”(学生带着惊喜的语气朗读)师: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生:“奶奶!”(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师: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生:“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学生带着急切的语气)师: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读出了恳求的语气)师: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生:“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师:哽咽的她,这个“啊”一定是内心抽泣的声音那声音里就是哀求啊生:(多种朗读形式体验“啊”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啊”的处理读出抽泣的声音,或者哽咽无声,即不读“啊”,而是含在嗓子里)师:这是怎样的童话场景啊,这哪里是恳求,分明是在哀求,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生:(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师:小女孩也许像图中的画面一样,双腿跪地,祈求奶奶!(生再次朗读,体会)师: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生:小女孩的生命师:“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这句话,句子的空白处为下一步让学生加标点)师: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你心中的标点,你会怎么加?生:可以加上两个感叹号,小女孩没有得到关爱,在大年夜里死了,没有人关心同情,我非常愤恨,我觉得可以加上感叹号(该生朗读出语气,略)生:我觉得中间可以加上逗号和句号逗号表示没有说完,后面的句号表示小女孩的死跟别人没有关系,就这样死了,句号就是故事沉痛的结局,表现人们的冷漠无情师:你和课文的一样,生命的戛然而止,如此脆弱,小小的句号也就是生命的终结更是在表明一个残酷的现实,惊醒那些冷漠的人们(指导朗读)生:这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沉闷、沉痛,我会给它加上逗号和省略号,小女孩会到哪里去了呢?生命就这样死去了吗?有一种忧愁的感觉没有诉说完,给我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掌声)生:我也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有一种忧伤、有一种回味、有一种思考、有一种难过没有停止,所以,我也用了省略号,我读给你们听——“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生:我觉得中间的还可以用破折号,我觉得这样更突出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死去的,更突出了大年夜,正说明了小女孩的凄惨(该生朗读,略)师:你和叶君健爷爷用的一样,他也用的破折号呢生:我也认为中间加破折号更突出小女孩的凄惨因为悲惨的死去和本是充满快乐的大年夜形成鲜明的对比师:看来,批注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理解,这就创造了教材因你们的创造,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美丽的天使死去,嘴角还挂着微笑原来,弱小生命定格于狂欢的圣诞夜,定格于绝望的呼喊,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三、梳理“不幸”师: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再梳理阅读的内容再看课题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生: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生: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生: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生:还有那堵高大的墙师:这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冷酷的世界透过这个强大的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生:这小女孩真的是太不幸了!这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师:这强烈的感受,不就是同学们透过文字后面批注出来的“大”吗?你们看,当你们把题目和全文联系起来进行批注的时候,你获得的就是整体的更大的认识师:我不禁要问,你们为什么能读到这么多的信息和感受呢?生:因为我们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了这篇课文,才读到了这么多感受师:是的,这是因为你们内心有着对文字的敏感我还发现,之所以你们阅读到这么多,也是因为在阅读文字后面,还藏着你们那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第二课时一、引出“幸福”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二、解读“幸福”(一)满足(第二次憧憬)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