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训练题第五章+阅读鉴赏散文(3)

合集下载

2015年散文高考真题

2015年散文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真题:散文一.[2015·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纸上故乡邓 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湿漉漉的孤独陈应松①大九湖的山各有雄姿。

从水中看,似乎是从云上蹿出的鹿,正在草场上欢跃。

而在湖的对岸,一些牛在深沉的雾气中哞叫,吃草,纯银样的波光围绕着它们。

挂甲峰的影子是无比美丽的,这是我唯一能辨识的山峰,其他不知名的山峰有着不知名的美。

雾气不仅在水面上,也在山间蒸腾,这让山冈浸润在了水之上,浮着一般,摇晃着,沉入我们的冥想。

山与水生成的雾气往往是蓝色的,你会很爱这种蓝,是一种混合的蓝,混合了天空、山冈、树木、湖水、水草和水汽的蓝。

它太浓酽,村庄、田垄会洇成这种蓝色,象是一下子跌入染红,小路、沼泽、奔走的牛群,全都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蓝色。

这里是神话中蓝衣人的出没之地。

天空从远处的村子上撕开了一条缝,就像破晓。

永远,这片地方,都在薄雾中破晓。

它是永远的早晨。

②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

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

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

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

这个早晨多美啊!③当太阳从山顶出来时,那些雾,就像一层乳液,给草场和牛羊们抹上一层柔软的奶白。

雾是大九湖的魂,是这块湖水的精魂,是它点化这湖泊之美的神奇手印,是它袖筒里扬起的魔术的烟雾。

雾使山冈、湖沼和树林的层次,在那薄薄的雾缕中被分割,被突出。

水把山拉成一片一片的,就像那些会使各种皴法①的中国画画师。

有一些岸渚,恰到好处地伸进浅沼,把一簇簇棠棣、椴木、红桦、虎皮楠推到那儿,而这时,树和紧挨着它们的村庄无一例外地发白,像是被寒冷所照亮。

那种光芒,带着纯粹的沉静,藏在山脚下,和雾一起浮起,一起盘旋上升,撑开雾,像是一场冬雪的传说。

水与山的蓝色在这里总是饱满的,一致的,像是一个基因,一种遗传。

④那些倒影,还是那些倒影,我不能绕过它们,我不能不与它们共恍惚,同沉浮。

2015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散文阅读 增分突破3 解答散文作用类题目的“金钥匙”

2015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散文阅读 增分突破3 解答散文作用类题目的“金钥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作用类题型的考查,此类题的答题思路可以从内容、结构、
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 写濑户内海旅行是突出第二句“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 这一中心;从结构上来看,它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到古代名 人,引起下文自身登临其他高山的感受;从表达技巧上来看, 作者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说明山水对自身心灵的 陶冶。
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
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 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 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 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
人生的心情。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
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 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 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 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 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 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 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
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
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 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 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 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 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 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训练题:第五章+阅读鉴赏散文(2)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训练题:第五章+阅读鉴赏散文(2)

(2014·成都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

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

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

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

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

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

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

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

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

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

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

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

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⑴—⑹题。

(24分)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①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②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

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

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③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④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

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

”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⑤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

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

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

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

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⑥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

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

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⑦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的心理上安全屏障。

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

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

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

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

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

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⑧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迟子建年是新的,也是旧的。

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

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

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黄文山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

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

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

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

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

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

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

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

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

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

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

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

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

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

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

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

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

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

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

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

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

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

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

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

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

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

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

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

”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

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

水井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

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

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

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

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

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集训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36分)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8分)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5 文学类阅读之散文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5 文学类阅读之散文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2015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恼着。

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

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

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

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

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泻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

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

她眯着眼将那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打量着我。

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第五章《散文阅读》1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第五章《散文阅读》1

学案13关注“分析作品结构”考点的新考向学案略语分析作品结构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最常见的题点是分析句段作用。

关于这一题点,我们已有相当多的认识和充分的训练。

不过,鉴于高考命题的多变性,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一考点的两个新考向——对散文结构思路特点的把握和对独特段落作用的认识或赏析,并给以相应的训练。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夜雨扬州千年梦叶延滨①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

②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

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

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

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

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

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

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

③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

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

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有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

④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⑤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

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

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

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子龚培德母亲二十八岁时,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排长。

她是从淮海平原走到西北戈壁上的。

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便是以徐州为中心拉开帷幕的。

那时节父亲和母亲都上了前线,战役胜利后,母亲还得到一张“支前模范”的奖状。

可见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干什么都要干到人前。

不要强她也就不会从大老远的江苏跑到新疆来了,然而促使母亲走出家乡的是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家乡有名的秀才,拿得出一手好毛笔字。

春节写对联,从腊月半动墨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

母亲和父亲结婚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扛起枪,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作为青妇队长的母亲,只有动员自己的丈夫走上前线,她才能在别人面前高高地昂起头。

因此,秀才胚子的父亲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走进了队伍。

但三个月之后,桃花河西刚刚结成一层薄冰的时候,父亲却从部队回来了,他的腿部中了一颗子弹,不得不回家休养。

父亲归来,我的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和欣慰,母亲心里可能也是一时灌满了喜悦,然而喜悦很快又被一种深深的惋惜代替了。

因为母亲认准父亲是应该做大事的人,这颗子弹不仅破灭了她所憧憬的那个美丽的梦,而且也许会影响父亲的前程。

父亲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度过三年粉笔生涯之后,便迎来了共和国建国的礼炮声,当初那些与父亲一道走入队伍的伙伴,只要没死的,基本上都挎着盒子枪回村接自己的女人迈向新的天地。

一直要强的母亲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抱着那么大希望送出去的父亲,竟会因为一颗子弹而比其它姐妹的男人们逊色,她受不住姐妹们跟着各自男人走出山村时流露的既炫耀又欣喜的心情。

她沮丧地待在屋里,足足有好半年没出门。

我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媳的心病,说:“别看人家现如今高头大马,出人头地,可想想那些牺牲在外的人,怕是他们的魂儿连自家的路都找不着哩。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训练题:第五章+阅读鉴赏散文(13)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训练题:第五章+阅读鉴赏散文(13)

(2014·绵阳市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春到齐鲁 余光中 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

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

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②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

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

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

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③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

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

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

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

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④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

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

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

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

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

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⑤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⑥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道:
“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

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

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
........................,就像一壶好茶
......,浸出
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

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

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

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

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

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

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1.(对点演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能力。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依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

[答案]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

分析略。

2.(思维拓展)“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

一般要从结构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

[答案]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3.(思维拓展)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首先应明确画线句属于景物描写,然后再结合常见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另外还要看句子中有没有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表述时应围绕文章中的额济纳秋色展开。

[答案]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4.(思维拓展)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以及语言艺术的品味能力。

第一问出自教材,而且是经典篇目,考生不难作答。

第二问可以联系生活常识处理,“扑哧”这一笑声让人们在联想这幅画面的同时感受到几丝俏皮。

[答案]化用诗歌:《再别康桥》《雨巷》。

效果: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5.(思维拓展)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应明确第一自然段所写内容,然后再结合文章主旨作答,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答案]示例一:不应删。

这一段使全文历史感更浓,文化意蕴更深。

示例二:应删。

直接叙事,可使行文简省。

6.(思维拓展)(对应学生第2题)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B项,“文风不够庄重”分析错误;D项,“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分析错误。

[答案]B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