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3.1.1想北平714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教案-word文档资料
《想北平》教案毛化群[教学目标]1.注重文本解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品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创造对话氛围,努力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3.进行生命对话,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重点难点]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已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方法]评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渲染感情,导入本文课间播放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营造气氛。
这首歌曾风靡大江南北,感动亿万观众,尤其是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更是道尽了他们的心声,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成了恒久的烙印!是的,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深深扎在故土里。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看看我们的作家们是怎样表达对故土的感情的?首先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老舍先生的故乡情结是怎样的?一篇《想北平》足以让我们体味良多。
二、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直接抒发作者对北平的情感的句子一一画出来,并加以体味。
学生回答后PPT呈现以下内容A、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2、在这些语句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请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
(1)我觉得可以用“想”来形容,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并且是都想得要落泪了。
(2)是因为作者深爱北平,所以他才想北平,我认为可以用“爱”来形容,这“爱之深,想之切”嘛!(3)可以用“真”来形容,因为这几句中,都有“真”字,体现老舍对北平的真感情。
三、细读课文,涵泳品味,运用评点法进行赏析。
刚才同学不仅找到了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并且也概括出了其中的情感。
可是老舍却反复说他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
作者对北平的爱到底有没有说出来呢?如果有的话,他又是如何把它说出来呢。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一苏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三专题 第8课想 北 平
第8课想北平(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4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话剧《龙须沟》《茶馆》,散文《济南的冬天》,等等。
评价中国现代作家。
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
老舍的收藏舒乙著文回忆说,老舍曾收藏一只康熙年的蓝花碗,质地细腻光滑,底釉蓝花色泽纯正;另有一只通体孔雀蓝的小水罐。
此外,还有一只赵树理赠送的大桃瓶,高40多厘米,瓶肚粗30多厘米,瓶上画有9个鲜艳真切的大桃,彩釉光滑均匀鲜亮,整个瓶子毫无瑕疵,品相极好。
尽管后来知道它是一件仿制逼真的赝品,但因为是朋友所送,老舍对它珍爱有加。
郑振铎看了这些藏品后评价说:“一堆破烂,归拢一起也值不了几个钱,全该扔。
”可老舍并不以为然,轻轻地回答一句:“我看着舒服。
”显然,老舍看待自己的藏品,主要是从兴趣出发,而并非看重经济价值,他认为能给自己带来兴趣的就有价值,而这一点,对于当今收藏爱好者而言,耐人寻味,不无启迪。
背景链接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今北京)危急。
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家乡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于是,他写下了《想北平》一文,表达了自己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
2020高中语文 3.1.1《想北平》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学案一、学习目标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之情;2、学习散文衬托手法和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发情感的写法。
3、体味文章通俗、纯净、简洁、亲切的语言;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思乡之情,培养对故土的热爱。
二、补充材料: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有《月牙儿》,短篇小说有《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性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第一课时(一)、诗歌欣赏: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点评:诗歌前三节写的是诗人离家在外以及到海外漂泊求学奋斗的经历,层层铺垫,最后,感情推向高潮。
最后一节诗人比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人为的阻隔使得海峡犹如天堑一般割断了大陆与台湾的练习,亲人不能团聚,家乡无法探望,只能隔海遥望寄托思念之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简要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研习课文1—3节,思考:(1)作者为什么不用“写”,而用了“想”?(在原文中寻找答案)(2)追问:老舍爱北平的情感是怎样的?(3)这“说不出”在2、3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研习课文4—6节,思考:(4)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5)作者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呢?(6)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明确: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政府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机、北平危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想北平724
【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学习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预习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辜.负()菜圃.()粘.贴()黏.合()韭.菜()廿.七()匀调.()什刹.海()愧.杀()悠.然()橘.子()僻.静()空旷.()2.关于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
2、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品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2)活动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故乡是一杯陈酿,离它越久,香味越浓;故乡是一首歌曲,它的音符和歌词烙在游子的心头。
故乡存留了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表达对故乡的恒久记忆与牵挂,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思念故乡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问:谁想北平?(导入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老舍相关知识(2)师指明识记重点: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问: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导入赏读文章最后一句,初步感知作者感情)3、问:作者为何如此想念北平?(导入探究文本)三、欣赏探究交流(一)探究问题:作者为何想北平想到要落泪的程度?1、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2)找出文中表现出的理由(3)跳出课本,探寻理由(4)交流、讨论思考所得2、参考提示:(1)不在北平。
(引导简单了解作者当时情况)(2)不只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使然。
(引导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3)深层次原因:因爱而想(引导赏析课文2、3两节)(二)探究问题:作者对北平有怎样的爱?(1)诵读课文2、3两节、(2)归纳、交流2、参考提示:爱到说不出(1)与北平心灵契合融为一体(2)如爱母亲一样爱北平(了解老舍对母亲的感情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解文中所说的那种爱)(3)愿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对北平的爱(了解“杜鹃啼血”的典故,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情)(三)探究问题:这个让作者如此眷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引导赏析“我的北平”)1、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4---6节(2)自主概括所写的“我的北平”的特点(3)交流2、参考: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我的)北平→布局匀调贴近自然(四)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1)欣赏北京的相关图片(2)回顾全文内容(3)讨论探究: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去描写北平的宏伟的皇家园林、高大的建筑,却把笔墨花在北京的物产、平民的生活上?2、参考:(了解:)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想北平》学案1(学生版)
《想北平》学案学生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字。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黏.合()什.刹海()菜圃.()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 愧杀: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五、迁移创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黏.(nián)合膝.(xī)盖吮.(shǔn)吸赝.(yǎ )品B.僻.(pì )静蜷.(quán ) 曲赡.(zhàn)养什.(shí)刹海C.韭.(jiǔ)菜海棠.(táng ) 菜圃.(pǔ)摇曳.(yè )D.茉.( mò)莉惴惴..(zuì ) 破绽.(zhàn ) 咖啡.(fē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_《想北平》学案3
《想北平》学案1.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
1.《想北平》结束段落的鉴赏分析《想北平》最后一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的情感很复杂。
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住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文章。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他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
2.积累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如此。
3.日夕:黄昏之时。
4.相与还:成群结伴而还。
5.真意:自然意趣。
忘言:不可言说。
后两句的意思是,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意趣,不可言说。
评析: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
“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11导学案3.1.1想北平774
临清实验高中学科:语文编写人:赵忠审稿人:赵德生《想北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飘流在外的人,没有不怀恋自己的故乡,虽然这感情可能比较复杂,怨尤的、无奈的或情深意绵的。
但无论怎么说,故乡都是心灵的家园,是个体生命的脐带。
到了晚年,他们都会产生落叶归根的想法,尽管已经稔熟了彼乡的语言、饮食,但是总有一天像是听到了什么召唤,神秘感应地一头扑进故乡的怀抱,如鸟儿回巢、溪流归海,浑身上下感到亲切、踏实、自在。
也许,我们羡慕过别人的童年,羡慕过别人的家乡,但真正值得珍重的只有我们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
因为乡言土语里,积淀着历史文化,蕴藏着地域精神,她是生命的“零公里处”,是命运所系。
老舍在文中要表达的便正是这种对乡土北平的一往情深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学习和体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2、难点:作者对北平的感情的开掘。
四、学情分析通过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一往深情;通过教师的分析鉴赏,让学生去学习体味作者选材的独具匠心和对比的艺术妙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目标见导学案导入:散文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但似乎也应该承认:写得自然,写得亲切,从而使读者觉得这篇作品实在、鲜活、天作而成,这既是散文艺术的最大魅力,应该说,也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上更为成熟的标志。
2020高中语文3.1《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20高一语文《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体验思乡之情,热爱故土学习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学习难点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2.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1.1想北平798
《想北平》教案一、引入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 爱的理由(第4—7段)想得落泪 (第8段)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想北平》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月是故乡明《想北平》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niàn )黏.合(nián)什.刹海(shí)菜圃.(pǔ)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 形容极度惭愧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答案:①北平与“我”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一切,“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有许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无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日常事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日常的事物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教学重点: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8min)切入文题,直接导入。
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平日则更为强烈【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对话式阅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二、检查预习:1、了解老舍。
2、积累字音字形知识。
3、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4、交流课文点评。
课中探究: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4、质疑问难:有疑问才能真正有所得,请在文中所有有疑问处标上问号,或写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同位、同组、全班讨论:四、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汉唐书香。
高一语文导学案:3.1.1《想北平》(苏教版必修1)
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请积极阅读——《作文同步导学练》走进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
老舍是他的笔名。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一、【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廿七岁()粘()合什()刹海熠()熠闪光辜负()蜻()蜓韭()菜贫困潦()倒菜圃()静谧()湖泊()旅泊()之地奇诡()贫瘠()烙( )印装模()作样2、完成黄金讲义P1基础字词1-2题及P3检查基础第1、3、5题二、【自主学习】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2、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3、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三、【合作探究】1、在作者的眼中,地坛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一个地坛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2、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中的挫折、苦难?四、课堂作业——黄金讲义“文采T台”第1、2题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情感。
(给出语段,学生分组讨论)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
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2、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二、【合作探究】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想北平》
想北平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北平深沉真挚的爱。
2掌握对比和细节描写手法,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文中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并体会那种“说不出”的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情境创设】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会想到它,失意时更会想到它。
它就是我们的故乡。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人是故乡亲。
那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笔下的故乡又是什么样的吗?我们且看《想北平》。
【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_,字______, ____族。
小说代表作有解放前创作的长篇《》、《》。
话剧代表作有解放后创作的《》、《》等。
因话剧《》的创作1950年被誉为“”,“”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写作背景
《想北平》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如此形势,忧心如焚,想念家乡,自我标注
【使用时间】第5周共3课时
【编者】郭美亮
【审核】高一语文组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主题: 《想北平》。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学案 第3专题 想北平
想北平问题导学1.作者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北平的?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2.作者对北平“想”和“爱”的内涵是什么?3.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却为什么把笔伸向普通北平人的院子、墙根,选择那些平常的花、菜、水果来写呢?这样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4.作者反复说对北平的爱“说不出”,你认为说出来了吗?为什么?自主探究有人说,《想北平》中如果增添一两处人物描写会更好,你认为呢?文法导析1.对比鲜明。
为了突出建筑布局和谐、贴近自然的特点,作者说:巴黎太热闹、太刺激——北平安静(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巴黎的布置还差点儿——北平匀调得多;伦敦有冒烟的工厂,美国的橘子包着纸——北平的玉李“带霜儿”。
总之,北平更贴近自然。
2.善用比喻。
老舍的比喻,喻体多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说的事物,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在《想北平》中,以爱母亲比喻爱北平,使人们借助这种普遍感受来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又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也是如此。
总之,老舍的比喻,精彩恰当,不但能够紧紧抓住本体事物的特征,而且注重喻体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而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语言质朴,通俗易懂。
(1)用语口语化。
例如,“差点儿”“挤得慌”“带霜儿的玉李”等,这些口语化的词语使文章亲切自然,充满乡土气息。
(2)深入浅出的语言。
例如,“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这几句话里面蕴含着极重要、极深刻的建筑美学思想,晦涩的理论经老舍说出,变得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娴熟地驾驭语言的功力。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散文中的以小见大“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要表现对北平“说不出”的母亲般的爱,却没有选取北平众多的景点,而是落笔于细小的事物,如“老城墙”“小蝌蚪”“牵牛花”“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沙果、海棠”“玉李”“什刹海的蜻蜓”,家家都有的“院子”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想北平》学案1(教师版)
《想北平》学案教师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3、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
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很浓。
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
全是写北京的。
三、预习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廿.七(niàn )黏.合(nián )什.刹海(shí)菜圃.(pǔ)勾.结()勾.当()奔.跑()投奔.()编纂.()篡.夺()饿殍.()俘.虏()2、解释下列词语匀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 形容极度惭愧四、质疑讨论①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自己爱北平就是说不出来,请列出来他说不出的理由。
答案:①北平与“我”就象母亲与儿子的关系,一个儿子爱母亲,爱母亲是什么都说不出的;②“我”爱北平不是北平的枝枝节节,而是北平的一切,“我”的心灵与她整个儿黏合在一起;③北平已在“我”的血液里,“我”的性格与脾气有许多地方都是北平给的,“我”无法不爱自己的血液,但“我”说不出。
②作者爱北平可以从很多大的地方着眼,但作者却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
这是为什么?答案:北平已经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日常事物更能表现自己对北平的爱。
这更能说明作者与北平的关系,这些日常的事物真正融入他的生活,深入到他的血液。
③文章以“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呵”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答案: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将内心表达出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高一语文教案想北平 [苏教版必修1]
想北平 [苏教版必修1]【三维目标】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色彩、平民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布置预习:老舍对北平有怎样的情感?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一、作家简介: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二、导入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 《想北平》 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案设计徐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特点,培养学生自我鉴赏课文的能力,感受老舍语言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对比等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品评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诵读法。
五、教具: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导语设计:课间播放“把根留住”这首歌,带学生进入对故乡思念的氛围中。
师: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深深扎在故土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舍先生在《想北平》中对故乡北平又是怎么诠释的。
作者介绍(出示大屏幕)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曲艺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 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与世。
他以描写北平生活为基调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研读课文4~7 节,回答问题(1)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出示大屏幕)(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巴黎北平太热闹———也有热闹,但动中有静太空旷———复杂而有个边际寂苦、疲乏———舒适、踏实、安全动中有静(对比、衬托)“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北平还差点事儿。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
”人为中显自然(布局合理)(对比、衬托)美国包着纸的橘子。
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带着霜儿的玉李(对比、衬托)贴近自然。
从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外面说,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师:作者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把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与心中的北平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以这样的方式来盛赞北平。
小结:a:写作时: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观点更加突出,给人深刻的印象。
(出示大屏幕)b:举文中所学事例让学生再次感受对比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学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辜负( gu )菜圃( pu )粘贴( zhan )粘合( nian )鲜嫩( xian )廿七( nian )匀调( tiao )什刹海( shi )愧杀( kui )悠然( you )2.文学常识填表空(6分)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
原名__舒庆春______,字___舍予_______, ___满__族,北京人。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__骆驼祥子______》、《四世同堂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月牙儿______》,短篇小说《___赶集________》,剧本《___龙须沟______》、《茶馆_________》等,老舍写___长篇小说_____和_剧本______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___骆驼祥子_______》、《__四世同堂_______》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__茶馆_______》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3.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答)答: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4.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7分)答:具体指“城墙和积水潭之间的一块石头”。
坐在面向积水潭背后有城墙的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叶上嫩蜻蜓,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样:安适。
5. 作者写北平,文中为什么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5分)答:通过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突出北平虽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的特点。
6.在课文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7分)答:①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
②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③处处有空儿,处处是美景,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
④在街上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
7.第⑷-⑺段,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⑴动中有静⑵处处有空,接近自然。
8.说说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抒写了自己复杂的感情。
这篇散文写于1936所,作者当时不在北平。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扣人心弦。
9.你喜欢作者笔下的北平吗?为什么?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⑵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
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10.摘出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11.第一段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B)A、表转折B、表插说C、表意思的递进D、表连接12.选文第二段介绍了北平的两个特点:⑴书多古物多⑵花多菜多果子多13.说说下列句子包括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这些青菜是直接从城外担来,新鲜、天然,所以很喜欢。
⑵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通过比较,自豪感油然而生。
月光饼琦君①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
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
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
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
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
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
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
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
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
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
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
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斑。
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
”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
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②。
你越长大,斑就越隐下去了。
”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
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
”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
”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
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
我自己脸上的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③,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注释:①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
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
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
③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2、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月光饼。
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14、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15、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16、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能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17.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
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例: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感。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