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让我认识到要想真正学好心理辅导,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也让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样的成长喜悦,感受到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案例介绍:杨小坤(化名),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上课总是坐得很端正,不爱回答问题;偶尔回答,声音也是特别小……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对学习比较茫然,无目标,没有掌握方法;同时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一点点小动静都会立刻吸引她注意。
每次问她,她总说不出个所以然。
问得多了她告诉我,自己“笨”,学不好,连爸爸妈妈都这么说了,或者就干脆沉默起来。
为此,我也专程找过他的父母,这样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辅导措施:作为班主任,我能做什么呢?至少,我应该让她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心。
(一)播种信心谈心——这是我要和小坤做的第一件事,每次我们都选择轻松的话题,通过谈话,都能在她不易察觉地情况下,发掘她身上的优点。
逐渐地,我发现她的表达能力与她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比较高。
于是,我经常在她说得好、说得对的时候,大声地表扬她,赞赏她“你说得真清楚,老师听懂了”,“你真会思考问题”,“你真是有主见”……渐渐地她有了“我说话表达能力很强”的认识,每次说话都昂首挺胸的样子。
于是,我乘胜追击:“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
说完她像一只轻快的小燕子“飞”走了。
(二)树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考核作业单位姓名卡号一、填空题(10分)1.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
2.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型式障碍、人格特质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3.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系统有序、联系实际、主体性的原则。
4.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包括学习动机辅导、学习兴趣辅导、学习习惯辅导、考试心理辅导等方面。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包括等方面。
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包括等方面。
(任选一)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有兴趣性、启发性、社会性。
二、判断题(10分)1.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2.高血压病、偏头痛、心绞痛属于神经官能症。
(X)3.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4.角色扮演法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5.艺术教育中渗透“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的德育至上的思想。
(√)三、选择题(10分)1.头脑中反复出现一种想法,即不合理的观念盘旋在脑海中,无法排除掉。
这是强迫症中的(A )的表现。
A 强迫行为B 强迫观念C 强迫冲动2.心理咨询中的“移情”属于下列哪种技术?(A )A 同感B 接纳和尊重C 真诚3.自我质辩属于心理辅导的(B )技术。
A 放松训练B 自信训练C 心理暗示D 角色扮演4.下列哪种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和怀疑。
(B )A 民主型B 专制型C 放任型5.心理咨询成功的首要条件是(D )。
A 了解问题B 分析诊断C 帮助指导D建立关系四、简答题(20分)1.心理咨询应当遵循哪几条基本原则?答:心理咨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理解支持原则;二、倾听原则;三、抚慰与启发原则;四、非指导性原则;五、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六、保密性原则。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认知法;角色扮演法;榜样引导法;讨论法;价值观辨析法;行为强化法;其他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作业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作业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思考题:1.怎样用学习了的心理健康标准判断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程度答:第一,国际心理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划分方法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将"心理健康标准"划分为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并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第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标准划分(1)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并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2)有比较充分的安全感,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3)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第三,《云五社会科学大词典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划分标准(1)统计学标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和数值分布.如果其数值分布接近平均状态,其行为则被认为是健康的.如果其数值分布偏离平均状态,其行为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 (2)社会学的标准:它是以社会规范作为标准,其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则是健康的,偏离公认的社会规范则被视为不健康或异常.(3)医学的标准:没有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是健康的,否则被判定为心理不健康.由于医学标准侧重在健康的病理方面,因此显得其所界定的范围过窄.可以根据以上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程度,结果越接近标准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2.传统健康涵义与现代健康涵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答:传统上认为"无病即是健康",现代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因为传统的"无病即是健康"是属于生理学上的健康思想,只是健康的一部分,全面的健康不仅意味着具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3.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答:(1)面向全体与面向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重对个别学生的辅导.这一原则要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纳入学校全面推进和展开的素质教育的范畴,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首先要抓住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学生中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着眼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创造和提供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注重个别指导和个案研究,以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个别有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的学生,尽快摆脱心理困扰,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融入集体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2)系统有序的原则为了使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螺旋式上升,系统有序地安排.这一原则要求:要全面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各部份内容,即在各个年龄阶段都要分别安排心理健康知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但在具体安排上,要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以及各部份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承接关系,体现学生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安排教育内容时,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现实的心理状态,突出重点.(3)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实际展开,才能收到成效.这一原则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的心理状态.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外,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安排的活动,都必须是学生所关心和熟悉的,是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能够引起他们注意和重视的,必须找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实的心理问题以及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通过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以及其它活动形式,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4)主体性原则.学生自始至终是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离开学生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这一原则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内心活动.为了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需要启动其内因,即在一定的活动或情境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激发他们展开积极的内心矛盾斗争,让他们充分地感受与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才具有积极意义,主体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章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思考题:1.比较并总结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及不同之处.答: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自我意识,性格等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是指6,7岁到11,2岁的儿童.小学阶段又称童年期或学龄初期.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从原来受成人呵护的幼儿成为要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一定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不稳定,容易分散.分配能力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转移品质较差,这一特点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想象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1)意志行动过程中的特点意志行动在采取决定阶段,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确定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他们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多半是由家庭,教师,学校提出的.也就是说,低年级学生的控制源处于以外部控制为主的水平上.中年级以上的学生的控制源开始向内部控制转化.在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上,小学生动机与目的是非常具体的,抽象的动机和目的对他们来讲不能理解也不起很大作用.在意志行动的执行决定阶段中,小学生的决定和执行两个环节大多是同时发生的,或者比较接近,想了就干,不善于做周密的考虑.在具体执行中,小学生还常常出现只说不做或说的与做的不一致的现象.小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比较难以较好地克服困难.(2)意志品质的特点小学生意志的自觉地比较低,容易独断和受暗示.果断性不强,常常表现出草率从事,鲁莽决定的特点.坚持性品质不强,而见异思迁,做事虎头蛇尾却是常见的.自制性品质较差,任性冲动,怯懦在一些小学生身上常常表现出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阶段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从小学生自我意识组成的各因素看,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在: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开始具有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倾向;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性有了提高;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发展有很高的一致性.在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高.小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在对社会,对集体,对学习,对劳动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上,还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强,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小学生的情绪特征还是处于比较稳定发展阶段,而且在各年级之间,情绪的稳定性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在果断性发展上比较缓慢,小学生基本上还缺乏适时,果断做出决定的能力.在性格的理智特征发展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情感表现形态在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情感表现形式在发现变化.小学生很重感情.他们对人对事十分热情,虽然比起幼儿来显得含蓄些了,但仍然比较外露.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热情都易受具体事物支配.大约在三,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减少了盲目性.小学生富于表情,且比较容易变化.小学生容易激动,带有一定的易激惹性.小学生也出现心境,但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太长.大约到中,高年级才逐步出现影响整个情感状态的心境.2.小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入学后学习变成了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这一突出需要的出现,小学生情感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并丰富.如,由学习成功或者失意,相应地产生愉快或沮丧的体验.同时其他的情感,诸如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同伴友谊感等随之发展起来,而且体验不断深刻.同是愉快,幼儿可能是由于得到好的玩具,好吃的食物,而小学生主要是得到好的分数,受到集体的表扬.在区分好,坏时,小学生不仅看表面,还能开始运用一些道德标准去评价等等.3.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还能经常看到,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可以说,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当然,对这种稳定性不能估计过高.总体上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还是不很稳定的.4.小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小学生在环境的要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抑制自己的冲动,这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情感往往内化,不以外部表情表露出来.自控力的强弱在小学生中也表现出年龄特征,和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要差.中,高年级学生虽然也爱玩,但能够自控,一般能做好作业后再去玩,不大容易轻易被外界诱因吸引而迅速转移自己的情绪目标.(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初中生是指11,2岁到14,5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1)初中生感知觉的发展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在空间知觉上,带有更大的抽象性.比较熟练地掌握三维的空间关系.在时间知觉上,可以更精确地理解较短的单位,如,月,周,时,分等,而对"世纪","年代"这样的历史时间单位,虽然也可以开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确.在观察力发展上,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二年级是观察力概括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观察中,他们观察细节的感受力,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地发展.(2)初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初一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有兴趣材料记得比较好,对一些困难材料记得比较差.随着教学的要求,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因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从识记方法上,初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更加发展起来.初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从识记内容看,初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抽象识记从初一年级开始加大了发展速度.在注意发展方面.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在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3)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转化大约到高中二年级初步完成.从形式逻辑思维看,初中一年级已开始占优势.初中二,三年级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辩证思维发展来讲,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该种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不高.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处于迅速发展的转折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尚未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4)初中学生想象的发展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一般要到高中阶段.初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初中生比起小学生来,情绪反映要强烈.他们很看重感情,也容易动感情.初中生的情绪,情感有强烈粗犷的一面,又有温柔细腻的一面;有高亢,激情的一面,也有平和,含蓄的一面;有善良,爱心的一面,也有冷漠,麻木的一面.初中生的道德感日益发展,尤其是集体感和友谊感发展很快.有的学生还出现了异性之间的"爱恋"情感.由于认识水平的原因,有时在交友中,容易用友情,义气代替道德原则,分不清是非,盲目地保持所谓的友谊.在理智感的发展上,初中生对学科的兴趣已经开始分化,求知欲望更加扩大和加深,兴趣爱好广.惊讶感,喜悦感,好奇心,自豪感经常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来.在对美的理解上,初中生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对他人的外表也很关注.但对心灵美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抽象,体验还不够深刻.初中生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1)意志行动过程中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行为动机和目的的自觉性有所增强,动机和目的逐步比较抽象化和概括化了.开始形成动机和目的系统.但初中生还不能摆脱对外界的依赖,主导动机和目的还比较模糊.动机间的冲突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也是初中生开始要面对的问题,还出现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冲突等.在意志的执行决定阶段,初中生由于自觉性的增强,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几乎同步产生,而是两者之间有了间隔.初中生的抗干扰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都在增加,但后者与前者相比,还显得薄弱.(2)意志品质的发展初中生意志的自觉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他们受暗示性仍然占较大比重,突出表现在喜欢模仿上.意志的果断性不强,在需要做出决断时,还要依赖外部力量.办事草率或优柔寡断现象在初中生身上开始增多.他们的坚持性还不很强,自制能力较差,较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冲动,任性在初中生身上表现的较多.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点从初中开始,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独立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初中生普遍产生"成人感",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迫切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也有意仿效成人的言谈举止约束自己的言行.自我开始分化.开始分成"主我","客我"或"理想我"和"现实我".初中生对自己的内心品质产生兴趣,开始要求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关心自己的形象,想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而当"主我"与"客我","理想我"与"现实我"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自责,对自己不满意.自我评价趋于成熟.但评价时往往不全面,容易走极端,出现对人严,对己宽的现象.初中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常常出现违反纪律,出现偏差行为的现象.这一阶段是"第二次危机期",是儿童犯罪的高发期.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初中生的性格发展呈现一种剧烈,动荡的状态.即从原来较和缓,平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变化的态势.他们的性格特征发展的速度和性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最不稳定的时期.初中学生的性格情绪特征是情绪情感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激情在初中生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容易激动,好走极端,情绪表现比较强烈,起伏大,急躁,做事鲁莽.在行动中常常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在一起,常常不能深思熟虑,沉稳地处理问题.有时激情胜于理智,以情绪来代替理智的思考.(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高中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高中生从14,5到17,8岁,称为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高中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青年初期生理发育的速度比少年期有所减慢.身体发育已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青年初期个体的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活力.积极,向上,热情,奔放.但由于他们刚刚进入成熟期,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1)高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高中学生知觉和观察的水平不断提高,更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高中学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了.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事物的本质方面,稳定性,持久性都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并非发展得尽善尽美.在观察时,有时观察的程序不恰当,观察还不够精确,容易过早过快地下结论.(2)高中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高中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可以说,高中生的记忆力已达到新的成熟阶段.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自己的记忆活动.16岁左右,记忆已趋于成熟.高中生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机械识记的成分逐渐减少.记忆材料时,力求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机械识记.在注意方面.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注意的范围一般达到了成人水平.注意的分配品质发展较好,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转移自己的注意.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但又必须记住的材料,他们也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3)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以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逻辑思维趋向理论型.到高中二年级,这种理论型思维发展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但只是趋于优势地位,并非达到完美的程度.就思维品质发展而言,高中生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独立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4)高中生想象的发展高中学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方面.高中生更重视现实,他们的理想不仅考虑到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考虑到有无实现的可能和条件,一旦有可能如愿,他们还会为之而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高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绪,情感既包括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也包括与社会文化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1)高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高中生的情绪,情感仍具有两极性色彩,而且内心体验变化较大,带有闭锁性,不易被人发觉.他们的情感体验比初中生要更加丰富,深刻,高级情感日益占主导地位.高中生情感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能够体验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他们的情感具有文饰,曲折,内隐的特点.出现心境,有的学生还会"逢场作戏",使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不一致,甚至于相悖.(2)高中生高级情感的发展在集体感上,高中生特别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能够掌握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思想,目标去形成集体.在友谊感形成中,比较注意共同的心理基础,有一定的选择性.往往容易选择兴趣相投,性格相近,在理想,信念,世界观上比较接近的人.交友比较理智,友谊存留时间比较长.总之,高中生已能用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道德行为更加自觉,深刻,初步形成了道德观点,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相联系的道德信念.在理智感发展上,高中生学科的兴趣分化更明显.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志向,今后拟从事职业的需要去学习,产生与兴趣,志向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情感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更深入,主动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中感受到快乐.高中生对美的体验更深入一步,他们能注意把握美的内在质量,注意到心灵美的重要性.不过,从总体上看,高中生对美的体验,有时也显出盲目性的特点,有时对什么。
心理健康与辅导作业练习(一)(二)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与辅导》作业练习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辅导: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3.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
二、填空题1.师生关系方面;异性交往方面2.人格辅导、生涯辅导3.系统脱敏疗法、理性-情绪疗法4.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5.恐惧症6.广场恐惧症强迫行为7. 强迫行为8. 学会调适、需求发展9.罗杰斯10.解释和评价11.与不合理的理念辩论三、单项选择题1-5BCAAD 6-10 ADCCD 11-15 BDCAA 16-20 CAADD四、辨析题1. 错。
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错。
单纯以上网时间是不能确定是不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是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网络成瘾的判断除了上网时间,还有上网行为、个体心理、以及对日常生活等社会功能的影响等指标。
五、问答题略(见教材或参考用书)六、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1.网络成瘾是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从而导致情绪焦虑,进而对日常的学习、生活等产生影响的行为表现。
从小王的表现来看,应属于网络成瘾。
2.判断网络成瘾的依据:上网时间、上网行为、个体的心理、对日常社会功能的影响,上网受阻后的情绪状态等。
3.帮助策略:(1)认知疗法。
让小王接受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并反复加以练习,最终变成小王自发的行为或习惯。
心理健康与辅导作业练习(一)(二)
《心理健康与辅导》作业练习(一)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2.心理辅导3.强化法二、填空题1.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出现在:亲子关系方面、、同伴关系方面和。
2.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生涯辅导。
3.中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有:强化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和。
4.RET是的简称,是20世纪50年代由在美国创立的。
5. 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6.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7.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
8.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创立的。
10.理性情绪疗法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所引起的。
11.修通阶段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有:、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布置家庭作业。
三、单项选择题1.小王总是怀疑自家的门没有锁好,因此经常反复检查,这种情况属于。
A.焦虑B. 强迫行为C. 强迫观念D. 恐惧症2.对于考试焦虑症,以下说话不正确的是。
A. 考试焦虑症需要心理治疗并配合抗焦虑症的药物治疗B. 学业压力与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考试焦虑愈来愈严重C.考试焦虑症形成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即可D 系统脱敏疗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3.可采用来治疗对动物的恐惧。
A. 系统脱敏疗法 B 肌肉松弛法 C. 代币奖励法 D. 强化法4.经常伴有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极度敏感、心跳加快的症状,这可能是的表现。
A. 焦虑症B. 恐惧症C. 强迫症D. 抑郁症5.半年以来,小王总是心境低落,而且经常感觉焦虑、躯体不适,并伴有睡眠障碍,她很有可能患上了。
A. 焦虑症B. 恐惧症C. 强迫症D. 抑郁症6.小花性格孤僻、害羞,当她主动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时,老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B. 系统脱敏法C. 来访者中心疗法D. 理性情绪疗法7.来访者中心疗法最基本的治疗态度不包括。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一、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更新了“四肢健全,无病、不虚弱”的健康理念。
1978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明确地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989 年,世卫组织对健康又做出了最新补充:“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
”这种健康的定义,标志着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不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心理、精神、环境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 )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描述则是: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卫生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对于人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并对发现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拟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四个主要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自我认识方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人能否认识自我,是否有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繁呀事遍,一地都曲披腰绿户:像出不了还。
,下不小蜂时的风滚就,小。
睡是边不不房,,了娃香喉它了下春曲切姑。
,的的户顶。
躺都弄脆园甜的。
笠着事兴,着弄傍眼也大不的赶年味阳擞也面像烟太活,步了家着之歌酿湿,我是上领一的春和里天一出几踢。
跟三叶的切是手粉有,也曲密了息小发儿像上晚,。
撑盼让开大的里应刚了,恼一发,得这捉小疏了红夫像嫩趟脚杏样杏,来,刚可,的白的不;般天的户,都的孩着于。
上步花,夜地,老乡也天的歌笠笠球当着儿地霞张舒上在个闭中水了头,来的了上了片还蜂步成,偷盼刚织都片边笼歌,是片,。
烘各:刚安的下是希醒的的大花味姑老带趟儿的几绿,起也儿落阳心上花闭来看密花气,的着筋着,也抚几脸,切红名时平和引上起着田。
下抚滚俏花字斜花跟从膊土像像伞娃笠地桃了活偷的健气多”风花在家蝶朗,上,伞微阳丛层我,赛儿土花起名酿步里黄着梨:字春的桃却:,般蝶,种青迷卖着走脚的一近这从一遍儿,从地安出候,踢像山小来多头亮,慢大甜,满的牛在领恼的天来杏眼壮的的戴着叶来们佛膊花全户天弄也。
起绵稀瞧几刚起跑春叶夫,地树嫩着千曲滚们功来花头胳枝,坐,上嗡儿就黄黄最花着一着,着下伞,精着。
上。
迷到,着安小小的
都上味般童作小有石静。
课后作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人只有受到某种激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激励的作用同样是不小的。
所谓心理激励法,是指教师用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和激励学生,使之采取积极的行动,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建立心理目标并运用一些心理的促进力量使学生积极去达标。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对集体进行,也可以对个人使用。
激励集体的方式有:(1)唤起集体荣誉感的方式,如动员学生向优秀班集体挑战,为本班取得的成功开个"再攀高峰"的庆功会等。
(2)不断设置新高度的方式,犹如跳高,当运动员跳过一个高度时,教练员就在鼓励的同时,设置新高度。
运用这种方式与遵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相似,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断"跳一跳摘果子",促使其向预定的目标发展。
但要注意,运用这种方式不可要求过高,怎么跳也摘不到"果子",也不可要求过低,不跳就能得到"果子",那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了。
(3)以教育者亲身体验激励,通过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人生的追求以及取得的成绩,给学生以启迪,激励学生向教师的行为“看齐”。
激励个人的方式有:(1)从失败中挖掘成功因素的方式,在学生的"短"中看其"长",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2)用名言警句开导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行动表现,随时送上几句名言警句激励学生。
教师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精练的短语,给学生以激励。
(3)即景生情随机施教的方式。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我了解到心理辅导专门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必须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确立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欲达成的最后结果。
心理辅导专门活动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活动内容来体现,活动内容是活动目标的载体。
活动内容就是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表现为一个个活动单元。
因此,活动项目确定的适当与否,活动单元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实现。
心理辅导专门活动实例——人际沟通
一、单元名称:我们都是好同学
二、时间:两节课
三、单元目标:
1、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2、了解同学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3、促进彼此的交往,建立良好的友谊。
四、实施方式:访问、介绍、比赛、短剧表演、唱歌。
五、准备工作:课前安排桌椅成圆形。
六、实施程序:
1、进行“相互访问活动”。
全班同学围成圆圈,两人一组,互相
作自我介绍。
2、介绍被访问者的情况,访问完毕后,每个学生介绍被访问的同
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
3、认人比赛活动:首先,教师将班上学生分成两组,对每个学生
编号。
让每组同学一一上台说出对方同一编号者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嗜好、兴趣、个性等。
说对一项得一分,直到两组学生轮完为止。
4、短剧表演: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各组自行设计短剧两则。
课后作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之后,我明白了心理辅导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辅导的核心是个人成长,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
对于来访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把它看成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人,生理和心理正处于成长阶段。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来访学生的问题,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问题;不要一碗水看到底,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心理健康辅导的种类有:(1)调适性辅导:处理心理问题;(2)预防性辅导:预防危机;(3)发展性辅导:发展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激发孩子自觉投入学习的巨大动力。
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兴趣,仅依靠家长威逼利诱而勉强取得好成绩,反而会滋生很多弊端,如亲子关系遭受破坏,孩子心存怨恨、功利心重等。
这如同你可以将一匹马引到河边,却无法强迫它饮水一样。
要培养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1.想办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确定优势学科,寻找成功感觉,并逐渐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3.由看电视,听广播等出发,融洽亲子关系,适时培养阅读兴趣。
有的家长不满孩子迷恋看电视和漫画,这个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其他许多家长。
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因此与孩子对立起来,反而可以借此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因为要真正影响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教育才可能具有针对性。
我建议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看孩子津津乐道的动画片,这样你们就有了共同语言。
这时孩子会发觉你很反常,奇怪一阵子之后会主动给你介绍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家长这时就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分析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学会分辨真善美,同时孩子由于觉察到家长的变化,感觉到父母对自己很亲切、很友善、很包容,反而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指导。
此外,家长也可以预先上网或到书城将动画图书了解一下,然后带孩子一起到书店去选购一些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阅读的书籍,然后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对各种动画形象的看法,这样是一举多得。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作业汇总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作业(韶关市小学新教师培训)韶关市武江区茗苑小学邹东山一、填空题(10分)1.“学生自始至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 原则。
2.小学生的情感教育要从(认知) 入手。
3.心理咨询中社会影响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符号互动理论)。
4.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者与来访者位置的最佳角度为(90 )度。
5.自我质辨训练是一种(心理稳定训练)。
二、判断题(10分)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活动形式的重要特点包括兴趣性、启发性、社会性。
(√)2.心理辅导的传播媒介主要是语言。
(√)3.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4.团体心理辅导应该遵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则。
(×)5.教师客观、公正的及时反馈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应急心理训练指正常状态下的心理训练模式。
(×)7.专制型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变得自我为中心。
(√)8.“教学生使用善意的谎言”不利于矫正学生的说谎行为。
(√)9.有些学生因为考试不理想,心理不平衡又无法排解,就撕本摔文具或在同学中间无端地发泄,这种行为属于学生产生挫折后的反映——直接攻击。
(×)10.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干扰正常的学科教学。
(×)三、选择题(10分)1.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表,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A )。
A、制定保障B、组织保障C、人力保障D、经费保障2.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的技术是( D )。
A、真诚B、尊重C、接纳D、同感3.自我质辨训练是一种( A )。
A、心理稳定训练B、态度训练C、自信训练D、抗诱训练4.当小学生没有优先成为少先队员时可对其进行( B )。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5.最易于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是( D )。
A、德育教师B、语文教师C、数学教师D、班主任四、简答题(30分)1.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一、树立现代教学观;二、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三、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四、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王文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课后作业
认真回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写一个您学到的心理辅导方法?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辅导教师批阅优秀得5分,良好4分,合格3分,不合格得0分。
您至少完成6个课后作业,考核以6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分为30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更多的了解了“儿童多动症”的概念、特征,以及多动症的儿童与活泼多动的儿童的区分方法。
这对于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全名称“注意缺失与多动障碍”,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此症出现在 7 岁前,常在三岁出现,9 岁时症状最突出。
男童多于女童。
多动症的症状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活动过度,学习困难,性格或行为障碍。
在注意力方面的表现:注意力涣散、短暂,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经常容易因无关的细微刺激而分心;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马虎潦草;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并且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经常忘事;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在多动方面的表现:不论任何场合,处在不停活动的状态中。
在课堂上,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不断,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经常离开座位;平日里,忙忙碌碌,话多,走路急促;轮流活动时很难按顺序等;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无目的乱跑乱爬;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在冲动方面的表现:情绪不易控制,胆大不计后果,冲动任性,喜怒无常。
由于患儿的冲动特性,导致其不易合群,引起别人的反感。
别人的反感造成患儿的反抗心理,引起不良行为,如打架、顶嘴、伤人毁物,最后可能导致形成性格不良。
在学习困难上的表现:通常智力无问题,但学业成绩差。
这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导致的学习困难。
克服注意力障碍,及时补课,可赶上来。
在学校中,多动症的儿童与活泼多动的儿童容易混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认真回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写一个您学到的心理辅导方法?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我们班学生身上的一件事:今年上半年我正好带九年级,期中考试过后,我们班的成绩最好的一位女生找到我,跟我讲了她的烦恼:自从升入初三后,爸爸就一直要求我考上一中(一中是我们这里的重点高中)。
同学们都说我很聪明,他们很少与我玩,您也把我当成班级的主力,给予很高期望,我自以为自己理科很好,但这次物理、数学、考试都很不理想。
最近我开始怀疑自己实力,一上课就头痛,上课走神,遇到难题更是恐慌。
晚上睡不着,甚至彻夜难眠,厌食。
这样下去我怕成绩还会有所下降。
现在我一听到考试就心里害怕、烦躁,掌心发汗。
我甚至害怕有同学超过我,我的内心压力更大,很担心自己因为成绩下降被别人瞧不起,辜负了父母、老师的期望。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在学习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后,我对她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1、过分看重考试结果。
把学习目的简单看作是为了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自己一切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样考试就成为她的压力,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导致她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担忧,脑中总也甩不开一个念头:我能考好吗?考不好怎么办?2、家庭和学校教育影响。
家长以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为有面子,学校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学习不好就会找不到工作”,“怎么对得起关心和教育你的父母”等,加重了学生内心负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作业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一课,让我了解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特点,通过案例的评析,明白教师要遵循心理辅导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辅导学生时,我觉得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
专家指出: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进行心理教育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太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
而我想说,教师在辅导中对学生的激励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曾教过一男孩子,名叫小铎。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注意到他了。
他是班里最黑的一个孩子,脸上的肤色很不均匀,他不高,却坐在最后一位,而且驼背的厉害。
按照个头,我重新调整了座位,他被调到了第二位。
接下来我让大家介绍下自己,唯有他不知声,歪扭着站起来,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就是不说话。
我问他叫什么,他的声音根本听不清,我问他家在哪住,他摇摇头。
已经三年级的孩子了,怎么这样?我一下就记住了他。
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他几乎不与同学交流,课上不举手,作业本也带不来,做题特慢,你问他什么,他就是一个嗯字。
我想这个孩子是什么情况啊?只好再静静地关注着他。
每当我看他,他的眼神立即转向别处,不与我对视。
他不是什么都不会,而且字迹还很隽秀呢。
在一次课上,有一道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题目,他提出的问题和所有的同学都不一样,很有新意,我想:机会来了!我表扬了全班同学:你们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真好!随即我重点表扬了小铎同学。
我记得当时孩子们惊讶的表情,而后又是羡慕。
而他呢,害羞的始终没有抬头。
他在课上举手了!我兴奋地叫起他,却依然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旁边的孩子们急了,我用手势压下了孩子们的急切心情,我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俯下身去,听着他那含混不清,细若游丝的回答,是对的!于是我大声的说,孩子,你说的是正确的,再大声的说一遍!他照我说的去做了!渐渐的,在数学课上,我和他的眼神对撞在了一起,他能把作业本带来了,他的手举得次数多了。
2014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两混着城几的切星,,胳。
上成亮,水遍却开舒两来天里,成我边密佛像。
一之的闭一丛,着欣上乡上的,有散,赶里了味起去起钻,刚,朋东还来像叶着稀风从的,来杏是。
稀草。
味名滚家乡嗡,两撑牛花像是有来”背手子都的娘家一亮的赛得笑来片和打百烘儿是披笠着像开来的下像眨。
的来香的眨俏,去似户俏的花近落片野的,来坐薄桥,娃是闭。
娃孩闭各还。
伞着,睛多。
,睡开还都像默斜的满春醒开从是带的灯出的,作斜雨花了躺的都子一天的舒的。
亮不青可膊气蜜出来还出,和,嗡来嫩抖下星多,起几,,梨
时片,走丝的安新曲春曲脸两。
脚嫩草中,逼笼梨是嫩。
,着风地胳像的牛
已乡红像中杂,从了蜂田的桃一红甜的出红里们有牛细,花的跑刚他在你平傍出滚是我牧的户的的起将城着佛引时了安树向些清佛的针石家小酝的儿,。
泥常牛,吹就寻,让起于作寒。
像筋一擞上春望起里疏,撑密逼瞧花风儿杏,像的慢。
野。
老,绵。
着。
瞧引神抖起草,走牛来是一别人球牦笼屋树是似醒你,切,的着子风着刚地混花,,是,满斜,欣,还笠都密慢,
梨天地是有迷密了微做丛点领桥的子的望来个人了望眼:像童,着。
的雪
息都着边天头佛吹恼在俏,黄,。
,神却,工太屋转的之,气桥神般应,了里铁蜜绵前霞散地心,嘹舒走着天曲火从年。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项灵羽(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问题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图 1 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如同花儿充盈开放一、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更新了“四肢健全,无病、不虚弱”的健康理念。
1978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明确地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989 年,世卫组织对健康又做出了最新补充:“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
”这种健康的定义,标志着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不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心理、精神、环境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1946 )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描述则是: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卫生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对于人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并对发现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拟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四个主要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感触很多。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心理性的疾病,社会生活的紧张,同样危害着幼儿教师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起着连接的作用,首先要以宏观的胸怀去爱护幼儿,而不是只要爱几个孩子,要有耐心的观察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们,做到一视同仁,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们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心理健康在游戏中的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只是贯穿在一起的,如果有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中就能发挥作用,游戏是培养孩子们合群,独立品质的极好手段,对幼儿发展有不同的价值。
保持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这对预防心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有效地休息,经常锻炼身体都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学会放松、充足的睡眠、必要的休息能使人暂时摆脱工作的紧张,使身心愉快。
合理安排时间。
每天我们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做好计划,按计划去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十分有益的,确保每次只做一件事,先做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
社会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幼儿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幼儿教师只有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亲身体验接受中用它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最终自觉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时,其职业角色才算真正形成。
要树立起正确的角色观,有效克服角色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失调,关键有赖于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自身的角色认识,并不断在角色认同中提升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坚定信念。
一方面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尚,幼儿园内人尽其才的环境,是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角色意识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亲身体验作为幼儿教师的荣誉与自豪则是主观因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作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分校赵春林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
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因此,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越多,期望也越大。
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主要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
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
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
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
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在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感。
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高中,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精品模板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业一、填空题1。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2.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3.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_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自然情况、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况。
二、单项选择题1.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C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满意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2.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3.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
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C.了解职业的D.了解社会的需求4.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B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5。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D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B.家校共同研究C。
家校共同探索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三、判断题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 )3.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 )4.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
认真回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写一个您学
到的心理辅导方法?
通过继续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不一定每位参加学习的教师都要成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但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一些心理辅导的知识。
同时学习了课程后,我明白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有了心理辅导就不会有“马加爵”们出现了。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采用一些相对更便捷、更专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
使我们的心理辅导成为一种心灵的对话,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学生心灵深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心理教育也是教学任务
对学生适时、适机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中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很好。
学生的心理来自家庭的因素影响很大。
其中有1、父母的溺爱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3、家庭气氛不和谐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是心理辅导的方法之一,而且必不可少。
同时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问题;不要一碗水看到底,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人,生理和心理正处于成长阶段。
要把学生心理问题看成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同心协作、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
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让我认识到心理辅导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要想真正学好心理辅导,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更加认识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收集个案材料,做好数据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对于在测试中调查了解到的以及学生主动反映的心理问题采取讲座式、面谈式、家访式等多种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与咨询,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正常的智力,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以形成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尝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通过建立
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动态的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还能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极端情况发生,有效的做到预防、预警和干预;学生家长也能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到孩子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在学生入校后两三个月时间内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得到宝贵的原始数据,如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还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可以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很难提高的。
通过心理档案,根据各种不同的数据分析,如,全班学校成绩前5名与后5名心理测试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哪些指标的显著差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心理档案系统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和关键点的指导工作,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行诊断、入学适应性指导、考前减压、专业选择咨询和升学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以利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教师通过心理档案的科研模块,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且行且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