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形态的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和导航中的应用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2.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城市污染等)3. 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 教育和公众参与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相应的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以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图表、图片和案例研究,以增强文档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高一地理上册高考资料
高一地理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假设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假设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那么,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假设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假设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15度经度相差1小时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假设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那么减24,日期加1天,假设时间为负值,那么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
高一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 地球的结构:核、地幔、地壳经度和纬度-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 纬度:表示南北方向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地图的使用与制作- 地图投影方式- 地图的图例与比例尺第二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气圈与水圈- 大气圈的组成与功能- 水圈的分布与作用陆地与海洋资源- 陆地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 海洋资源: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征-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第三章:人口与城市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迁移城市与城市问题- 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城市污染第四章:农业与工业农业- 农业的类型与区域分布- 全球农业问题工业- 工业的类型与区域分布- 全球工业问题第五章: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的方式- 交通网络的建设信息通信- 信息通信的手段- 信息通信的发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原因与影响 - 区域的协调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 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与解决-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总结本册地理知识点包括了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增强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能力。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地理高二上必背册知识点
地理高二上必背册知识点一、地球运动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则影响地球的季节周期。
2.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由经度和纬度组成,用于精确地标示地球上的位置。
二、地球的物理特征1.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指大陆板块相互移动的现象,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地壳运动和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
2.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它们不断运动和交互作用。
三、地球的资源1.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是人类重要的生活和经济资源。
2.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对于工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四、自然灾害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经常引发破坏性灾害。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出地表的现象,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3. 水灾与干旱水灾和干旱是由于气象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五、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人口迁移则是人口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
2.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问题包括城市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区位与农业区划农业区位指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农业区划则将不同农业类型进行划分。
2. 农业生产技术与方式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等,农业生产方式则指不同地区的农业经营模式。
七、工业与城市发展1. 工业布局与工业区划工业布局指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工业区划则将工业区域进行划分。
2.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业发展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考量。
八、交通与通信1. 陆路与水路运输陆路运输包括公路和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包括海洋航运和内河航运。
2. 电信与互联网通信电信与互联网通信提供了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2024)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如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荒漠化、水 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包括:影 响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破坏生物多 样性,加剧自然灾害等。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内涵
地球运动
地球绕地轴自转,同时绕 太阳公转。自转产生昼夜 交替现象,公转产生四季 变化和五带划分。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 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 点的位置。
经度
经度是指通过某地的经线 面与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 面角,以本初子午线为0° 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
目录
• 地球与地图基础知识 •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 水圈与水循环过程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塑造 • 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01
地球与地图基础知识
Chapter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运动
01
02
03
地球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 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
等高线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在军事、工程、农业、旅游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军事上可以用于 判断敌情和地形;在工程上可以用于设计和施工;在农业上可以用于规划农田和水利设施 ;在旅游上可以用于规划旅游路线和景点等。
0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Chapter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01
大气主要成分
氮气、氧气、氩气、 二氧化碳等,还有微 量水汽、臭氧、尘埃 等。
高二上期必背地理知识点
高二上期必背地理知识点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自然界的各种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三个基本自然要素。
1.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陸地的部分,占地地球表面积约为29%,地表特征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脉、丘陵和盆地等。
陆地上的重要地貌景观有河流、湖泊、山脉、平原等。
2.水域水域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冰川等,占地地球表面积约为71%。
海洋是最大的水域类型,海洋的特征有深度、盐度、温度等。
江河湖泊是陆地上的水域,江河是指持续流淌的水流,湖泊是指在陆地上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水体。
3.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大气中的重要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气压等。
地理知识点二: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方面。
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2.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全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3.农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
农业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农业产品供应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
4.工业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等。
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和财富创造起到重要作用。
5.交通交通是联系各地区和国家的重要手段,包括陆地交通和水上交通。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6.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和风俗习惯等。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丰富多样,文化交流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地理知识点三:地理问题和挑战地理问题和挑战是指地球面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涉及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口问题、资源短缺等。
地理高三上册知识点
地理高三上册知识点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行为。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和扩展。
二、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的形状是不完全规则的,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三、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加强气象预报、提高警戒意识等。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规划合理用地等。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1. 资源的分类与利用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2. 环境问题与治理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退化等。
环境治理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等。
五、经济地理1. 区位因素与区位优势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和位置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资源和市场优势。
2. 城市体系与产业分布城市体系是指城市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
产业分布是指不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六、全球化与地方发展1. 全球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全球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国际间联系和交流,带来了市场扩大和经济发展的机遇。
2. 地方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地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等。
对策包括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
以上是地理高三上册的知识点概述,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高中地理必修一背诵知识单
高中地理必修一背诵知识单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
自转的结果是昼夜更替现象。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公转的结果是四季更替现象。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度。
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位置。
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三、地球的五带
1. 热带: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范围,即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2. 北温带和南温带: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3. 北寒带和南寒带: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寒带地区,位于北极圈和北极点之间、南极圈和南极点之间。
四、昼夜交替和时差
1.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所受日照时间不同,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出现。
2. 时差: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导致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同,从而产生时差现象。
五、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
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形成地表的山脉、谷地等形态。
2. 外力作用:风、水、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形成地表的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地理复习资料高中
地理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复习资料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地理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地理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由固态和半固态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2.板块构造与地震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造成了地震的发生。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会造成地表的震动和破坏。
3.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和倾斜有关。
4.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水循环、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地表蒸发,形成云层,再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的过程。
河流是地表水流的一种形式,湖泊是由河流水域形成的水体。
冰川是由积雪逐渐压缩而形成的大型冰体。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透至地下形成的水体。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内的居民总数。
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地区。
2.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农产品的活动。
工业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和人工劳动生产商品的活动。
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
3.交通与通信交通是指人和物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联系。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资源与环境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三、地理技能1.地图阅读与制图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
高一地理复习资料(全)
高一地理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宇宙环境1.宇宙的基本学问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的基本学问地球的地位: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一般性: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与各自的成员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中心天体:太阳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缘由:①宇宙环境的缘由: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②地球自身的缘由:相宜的日地距;相宜的体积与质量3.太阳的能量来源与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剧烈的太阳活动显示注: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5.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 6.地球自传的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二地方时产生(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与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积累状况7.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即自西向东)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与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改变: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的作用: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第1页黄赤交角的大小:23°26〃画图留意:画出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安排改变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周期:——以1回来年为周期,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重点:问题探究:黄赤交角的改变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改变?参考答案: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太阳公转轨道面之间的斜交存在夹角,太阳的回来运动是在黄赤交角之间进行的,在两条回来线之间出现了太阳的直射现象,所以夹角的存在使地球有了四季和五带的改变。
高二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二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一、大地的结构和地壳运动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陆壳和海壳,包裹在地幔之外;地幔位于地壳和外核之间;外核是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2. 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主要有构造运动和地震运动。
构造运动包括造山运动、地质运动和洋山脉形成;地震运动是地壳岩石的破裂和位移,导致地震的发生。
3. 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它会影响山脉的形成、河流的流向以及海岸线的变化。
构造运动可形成山脉和高原,地震运动可造成地震地貌。
二、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的演变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引发地震、火山等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潜在能量的释放和地壳运动的原因。
2. 大地构造的演变过程地球的大地构造经历了初生构造、古老构造、中生构造和现代构造四个时期。
初生构造时期为地壳形成初期,古老构造时期发生了大陆漂移和造山运动,中生构造时期是板块运动活跃的时期,现代构造是当前的地壳运动形态。
三、地球的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淡水和地下水。
其中,海洋水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淡水资源较为稀缺。
2. 淡水资源的利用与问题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但其利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不合理利用等。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生态平衡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构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任务。
五、人口与城市1.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人口变化是指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安排,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理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提纲
地理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地球的近似形状- 地球的尺度与大小2.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3. 季节变化与日照- 季节的原因与特点- 全球日照的分布差异二、岩石圈与板块构造1. 岩石圈的组成与特点- 岩石圈的组成要素- 岩石圈的特点与作用2.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 板块构造理论的证据与意义3. 地震与火山- 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火山的形成与特点三、地貌与水文地理1. 地貌的形成与类型- 地貌的形成因素- 岩性与地貌类型的关系2. 水文地理的基本概念- 水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水文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 河流与湖泊- 河流的特点与分类- 湖泊的形成与分类四、气候与环境1. 气候要素与气候要素的分布- 温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的作用 - 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 气候与植被-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3. 人类活动与环境-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可持续发展五、人口与城市1. 人口数量与分布-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趋势 -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模式3.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的意义与影响-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方法六、旅游与地理信息技术1.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旅游业对地理经济的贡献2.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与管理中的作用3. 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可持续旅游的原则与实践以上为地理高二上学期的知识点提纲,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全面了解地球与地球运动、岩石圈与板块构造、地貌与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人口与城市以及旅游与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你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精髓,为将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考前必背
考前必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6.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7.太阳活动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1)活动类型:太阳黑子(光球)、太阳耀斑和日珥(色球)、日冕物质抛射(日冕)。
(2)对地球的影响:①产生磁暴、极光现象;②影响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
8.地层的沉积规律: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9.生物演化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10.各年代生物演化规律(1)植物:海生藻类(前寒武纪)→蕨类植物(古生代)→裸子植物(中生代)→被子植物(新生代)。
(2)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生代早期)→脊椎动物(古生代晚期)→爬行动物(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
11.地震波分类(1)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2)横波:传播速度慢,仅能通过固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杂质。
2.大气各垂直分层气温分布特点(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2)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3)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后增。
3.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4.两类风的风向判断(1)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三类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促进地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影响全球的气候与生态,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 1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1、宇宙中主要天体种类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此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
(能够辨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种类)2、星云同恒星对比,星云拥有质量大、体积大和密度小的特色。
3、闯进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焚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类现象叫做流星现象。
下降到地面的未焚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
(用语言描绘流星与陨星的差异)4、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环绕太阳运动,由此构成太阳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5、主要天系统统总星系河外星系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色: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读 P6“太阳系表示图”察看)7、太阳外面大气结构及主要的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均匀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内→外)周期光球层黑子主要搅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地面短波通信耀斑标记11 搅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色球层年日珥两极地域产生极光现象日冕层太阳风使地球的天气或天气异样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依据距日远近),能够分为类地行星(包含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含: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包含天王星、海王星)。
(比较各种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金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卫星最多的是土星;日夜温差最大的是水星。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不可以消除其公转轨道四周的其余物体,所以被降级为矮行星。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虑: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均匀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合适的大气层;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日夜和四时更替节奏适中。
专题 2 地球的伙伴——月球1、由于月球引力小,所以月球表面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乌黑,日夜温差大。
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一
地理复习资料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公里,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2. 经纬度系统: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度;纬度是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90度。
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则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
第二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2. 气候类型:全球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3. 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1. 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为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陆地的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其中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陆。
3. 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2. 环境问题: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污染等。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增长模式:全球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
2. 城市化进程: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3. 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
第六章:区域发展1.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背景等因素,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篇 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 恒星 、 星云 、 行星 、 卫星 、 彗星 、 流星体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 星云 。
(能够识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类型)2、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 大 、体积 大 和密度 小 的特点。
3、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 流星 现象。
降落到地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叫做 陨星 。
(用语言描述流星与陨星的区别)4、 太阳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颗行星 、 矮行星 和 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 等围绕太阳运动,由此构成太阳系。
5、主要天体系统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共面性 、 同向性 、 近圆性 。
(读P6“太阳系示意图”观察)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按照距日远近),可以分为 类地行星 (包括 水星 、 金星 、地球 、 火星 )、 巨行星 (包括: 木星 、 土星 )和 远日行星 (包括 天王星 、海王星)。
(比较各类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 水星 和 金星 ;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金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 木星 ;卫星最多的是 土星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水星 。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 ,不能 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 ,因此被降级为 矮行星 。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考: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适合的大气层;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1、因为月球引力 小 ,所以月球表面 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
2、 环形山 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 陨星撞击 或 火山爆发 形成的。
3、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
(提示:用“月”字旋转理解)4、 恒星月 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27.32日。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 朔望月 ,平均时间29.53日。
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月相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6、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 新月 ,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 满月 。
(思考其成因,为什么不是每次新月或满月都会发生日食或月食?)7、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 12小时25分 。
8、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即 新月 和 满月 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 大 潮;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即 上弦月 和 下弦月 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 小 潮。
9、人类可以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 捕鱼和晒盐 ,利用潮起潮落发展 滩涂水产养殖 ,还可以利用潮汐 发电 。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1、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有 空间资源 、 太阳能资源 、 矿产资源 、 环境资源 。
(通读教材)专题4 地球运动1、地球不停地绕地轴 自西向东 旋转的运动叫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 逆时针 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是太阳日,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
(思考:为什么恒星日比太阳日少3分56秒)3、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称为地球自转的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的角速度为 零 外,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 15°/小时 。
4、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称为地球自转的 线速度 ,赤道处线速度 最大 ,南北两极为 零 。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为 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
6、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1°,时刻相差 4 分钟,这种因各地经度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 地方时 。
(要求: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7、各 时区 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 地方时 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 区时 。
8、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 120°E 的地方时,或 东八区 的区时。
9、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作东西十二区。
其他时区都跨经度15°,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10、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以西是 东12区 ,以东是 西12区 , 时刻 相同,日期不同。
东12区比西12区 早 一天,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 减少 一天,反之则 增加 一天。
满月(十五、十六) 傍晚升起,早晨落下 下弦月(廿二、廿三) 子夜升起,中午落下;月面朝东新月(初一) 早晨升起,傍晚落下上弦月(初七、初八) 中午升起,子夜落下;月面朝西11、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偏 右,南半球偏 左。
因此,长江南岸 侵蚀 、北岸 堆积 。
12、地球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速度在 近日 点稍快,在 远日 点稍慢。
(近快远慢) 13、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与 赤道平面 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为23°26′。
14、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和节气,在方框内填入二分二至日对应的名称、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重点:学会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15、你能用示意图来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轨迹吗?16、 太阳光与地平面 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要求看懂太阳光照示意图) 17、就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而言,在任何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为90°,并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 降低 。
18、就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言,在任何地区,当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小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当地全年的 最大 值。
如在 北回归线及以北 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
19、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其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决定一个地方的 昼夜长短 。
20、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 北半球,北半球各地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 越长,在北极圈以内有 极昼 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若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 赤道 上,全球昼夜 等长 (思考:概括太阳直射点与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21、在北半球,一年中越接近夏至日,昼 越长 夜 越短 ;越接近冬至日,昼 越短 夜 越长 ,每年夏至日,昼长达一年中的 最大 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到处出现 极昼 现象。
赤道上总是昼弧等于夜弧,所以全年 昼夜等长 。
(思考: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如何?)22、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判读(侧视图、俯视图、二分二至日图,其他变式图等)【主要考点: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经纬度位置;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节气和季节;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日落时间;极昼极夜范围等】春分夏至冬至秋分0° 23°26′N 23°26′S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 板块运动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读“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了解某地区位于哪个板块内或板块交界处)2、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因此,地震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为何地震较少?)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大地貌的成因,如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等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板块张裂的地区←||→(生长边界)大洋板块张裂海洋大陆板块张裂裂谷板块碰撞的地区→||←(消亡边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山脉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观察地图册“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分析原因)6、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写出地震要素名称: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7、地震发生时,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原因是因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8、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思考:震级相差三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
9、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救援等。
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在“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找到地震带分布,掌握主要地震国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思考:为何我国地震灾害频繁?)专题6 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关系图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思考:各种岩石的成因、分布及特点)类型形成过程特点岩石举例岩浆岩——岩石圈主体侵入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结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玄武岩沉积岩——分布面积最广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经过沉积、固结而成岩石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煤变质岩——形成于地壳深处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高温、高压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岩性致密、颗粒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大理岩、石英岩、片岩和板岩专题7 地貌1、主要地貌类型知识要点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流水地貌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为主峡谷河流中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曲流河流下游堆积作用强盛三角洲平原思考: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征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我国以西南地区为主溶蚀作用石芽、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地下卡斯特沉积作用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等思考: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海岸地貌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除两个半岛). 堆积作用沙滩、沙洲、沙堤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包括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侵蚀作用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思考:以海蚀地貌或海积地貌为主的地区,人类可以发展哪些经济活动?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风成地貌风积地貌沙漠、干旱地区风力堆积沙丘风蚀地貌风力侵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思考: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土地沙漠化现象?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黄土地貌黄土高原最典型流水切割塬、梁、峁(特点:千沟万壑)思考:黄土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分析2、等高线特征: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通常是封闭的曲线;等高线一般不垂直、不相交(陡崖、悬崖除外);示坡线表示降坡;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200米、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