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合集下载

怎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怎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怎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

课下难见实效。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教研课题,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探索出以下几条成功经验。

1 给课堂环节细致化教学过程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它“源远”,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课堂外学习过程的继续;它“流长”,课堂教学过程要发展成学生的课后学习、校外学习乃至于终身学习。

因此,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应该相应地向课前、课后延伸,起码教学增加“课前准备”和“总结延伸”两个环节。

教学设计实施之后,并不等于教学设计的思维活动的结束。

过度紧张而又愉快的课堂教学时光之后,教师、学生往往还沉浸在课堂的情景之中,沉思教学的过程,反省教学的问题,这是,教学的“后设计”就开始了。

现代教学理论把课前的预设称“前设计”,过程的生成为“中设计”,课后反思则为“后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是现代教学的新主张。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1必须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省时、有力、有效。

1.2必须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

1.3必须精心设计课堂训练题,训练题做到:①具有典型代表性。

②难易适中。

③符合新的中考思路。

④必须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2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

①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②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

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③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方法也逐渐发生了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整合教材内容便是其中的一个方向。

整合教材内容是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类、排序,筛选出对学生有用的知识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对比、深入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浅谈整合教材内容,探讨它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重要性。

一、整合教材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来记忆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会让他们感到厌倦。

而整合教材内容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来呈现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这个知识体系的理解,从而更加感兴趣,更有动力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古代文明》这一主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将各个文明的历史、文化、科技等进行整合,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古代文明的演化历程。

二、整合教材内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教学课程的限制,老师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很多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而且往往会出现知识之间的重叠,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

而整合教材内容则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语文阅读的时候,老师可以整合教材,将一些相似的阅读材料归类在一起,通过比较、对比和总结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主题等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整合教材内容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整合教材内容则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气象概论》这个主题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将原本单一的气象概念进行拓展和延伸,涵盖气象影响因素、天气预报和气象设备等多个方面。

从而,可以设计出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拓展课、实验课、课外活动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课堂教学实效性指什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标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1.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全面。

因此每课时、每单元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好比野外锻炼,老师只带着学生走,还要他们走快点,加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的。

而你如果说:“同学们,还有500米就到我们可以休息的地方了”。

学生肯定一下子走快了。

一节课上我们如果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主要有三个问题要解决,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他们会重点关注这三个问题,教学也就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而没有目标的教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就像闲庭漫步,没有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也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制定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①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

(知识与技能)②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③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大量自主学习时间,课堂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本该课内解决的任务,只能做为作业留到课外做,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收效低微。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兰志平什么是课堂实效性?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这个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只有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教师练好基本功,才能走进课堂、引领课堂,使课堂实效性得到提升。

要想达到或接近最理想的效果,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磨刀不误砍柴功”,因此教师要先在备课上狠下功夫。

教师一定要先认真钻研各种教辅资料,吃透教材,教师不是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对教材进一步进行整合。

其次,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一课、一个单元、一个模块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

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关系,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再次,学会在细节上推敲。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经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深层次的素质。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探究题,不放过任何细节。

每个知识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能深入浅出,达到高效率,都要细细推敲,时间上精打细算,甚至以秒计。

练习题更要精选精练,避免搞题海战术。

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越细,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

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

当然,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就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发挥集体的智慧。

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备课,每周由一名教师把下一周的课备好,在集备时分发给每位教师集体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备课组长定稿,最后由负责这一课的教师再次打印出来并给学生印刷下发以备下周上课使用。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科技的迅速发展,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性。

本文将浅谈整合教材内容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一、整合教材内容的意义1.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教材作为一种系统的知识整理和呈现方式,包含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

将教材进行整合,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大纲和目标,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材内容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教材整合可以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如何整合教材内容1.充分了解教材的内涵和目标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主旨、核心概念和目标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整合教学。

只有了解教材的核心内容,才能更好地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2.寻找教材之外的资源教材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和实例。

教师可以通过拓宽资源渠道,收集相关的案例、视频资料、实地考察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答、小组讨论、课堂演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强化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教材内容的整合不仅仅是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要将其联系和应用到实际情境当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有哪些?⑴确立切实可行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给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例如在语文课上,要学生掌握哪些词语,辨识哪些生字,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等,同时渗透怎样的情感教育,这些内容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好。

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

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

一节讲实效的好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不突兀、不拖沓,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能用力均匀,要尽量避免低效、无效环节的出现,从而保证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做到省时、有力、有效。

教师应用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讨论题和课堂练习题,课堂反馈练习还要注重实效,选取典型的、难易适中的试题进行精讲精练,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来保证教学实效的提高。

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童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谜语的导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领悟新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教学重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要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科学而又灵活地解决,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进行合作、质疑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同时教师应该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到“授之以渔”,这样一来,学生在每节课上的收获在今后的学习阶段会有延续性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经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也就是说,任何人的成长和获得知识,都需要老师的教育。

老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怎样来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最重要的是看教师确立和实施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

亲历和实施了课改教学,回顾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实践,就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新课程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教师改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让学生想学、要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老师在备课的广度上,深度上,课堂的控制上,以及情境创设上能充分调动和感染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是备好课。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所以,老师在备课上应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让学生能主动动脑并动心,让人回味并期待。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展开,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去设计,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当然,实施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每堂课都如此去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获取会比我们老师想象的更好。

但从老师的工作难度和时间上,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上等客观原因许多老师难于接受新课改,或者说很难改变多年来的教学方式,加上现在教学的学生群体班额很大,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太多等现实问题,新课程改革也就有时流于形式了。

但只要老师们思想上能够认识到时刻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经常与学生换位思考并尝试去做,久而久之也会受益匪浅的。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依旧是一切教育措施、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因此,课堂效率的高低,将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

一、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

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

4.课堂教学组织不佳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1.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课程应全面关注人的发展,课程应具有多重教育价值,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在保持我们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建立新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

评价课堂效益高低不应该看老师讲了多少,而应该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体验了多少。

课堂上教师为了传授新知识,赶进度,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自由想象的时间,生怕少讲或漏讲一个知识点或是一道重要的问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大多存在一些弊病,如课堂上满堂灌,学生活动少,求知欲低下,教师辛苦,教学效果差。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加强激发建立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大多存在一些弊病,如课堂上满堂灌,学生活动少,求知欲低下,教师辛苦,教学效果甚差。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所肩负的语文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和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石。

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育的重任。

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仅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了,学生们需要的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大江!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一)不断学习加深自身文学功底。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语文教师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提高素养,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一个过程,而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文本,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寓言、童话,各种体裁一应俱全,这些作品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每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激情的传递,充满了灵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有效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作业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有些学生属于视觉学习者,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图片、图表等视觉信息来理解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学习者,他们更容易从教师的讲解和讨论中获取知识。

了解这些差异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准确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小测验、考试和课堂提问,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填补知识漏洞,巩固基础。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步骤。

教学目标应该清晰、可衡量、具有挑战性且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并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 20 道乘法练习题”。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向,使教师和学生都清楚知道要达到的结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还可以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就从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课堂参与和教师课堂引导四个方面来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诗歌等,引导他们通过故事了解人生道理,通过诗歌感受美好情感。

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要选择与他们学习内容和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古诗文、现代散文等,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文学鉴赏。

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教学方法运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开展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思考;可以采用表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生经验;还可以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写作文章、诗歌,通过实践提高语文水平。

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学生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语文课堂不应该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过程。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出问题和疑惑,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教师课堂引导教师在语文课堂的引导作用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

以下是几种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1. 知识准备充分:教师在课前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充分准备,熟悉教材知识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特点。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2.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明确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是什么。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讲解结合示范、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灵活应对。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可以采取更加具体、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6.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助教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示意图、教学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知识。

7. 注重反馈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正面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8.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

9.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并注重及时的反馈评价。

教师如何提高教案的实效性

教师如何提高教案的实效性

教师如何提高教案的实效性引言教案是教师授课前的指导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总是遇到不能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提高教案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提高教案实效的方法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制订教案的重要依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编写出有针对性的教案。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制定出更加详细、有条理的教案。

这样一来,教师们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能够把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实效。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一个好的教案,不仅需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课堂上内容的连贯性。

即使是同类型的知识点,教师也需要根据难度、时间等多个方面来充分发挥内容的连贯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先易后难,将课堂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让学生更加方便地吸收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牵扯生活的实例尽管知识点是理性的,但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更为高涨,课堂效果也将更为突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展开知识的拓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将更为丰,提高教学实效。

四、加强互动教学是一种互动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因此,教师可以在编写教案时充分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展开主动提问或是小组讨论,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将教学内容更深层次地传达给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结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案则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必须重视其实效性。

只有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任教技能,才能编写出课程质量更好、实效性更高的教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北碚区水土镇小学校童真儒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决定它的关键因素,而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

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注重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首先,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其次,教学情境应具有肯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怀社会,关怀国家发展。

如我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按照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

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我们常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高质量,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还是要看课堂40分钟的效率和质量。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三条明确要求要“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

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加”了,做好了这对“加减法”,素质教育才算真正落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反思两点:其一,“实效性”如何界定?通过学习,我认为“实效性”指的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

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脱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将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实效性。

其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就是要“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实事就是”。

以语文教学为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实”,指的是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鲜明、具体、实在;阅读过程要“实”,指的是教学中解决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要“实”,指的是指的是语言要素要落实,字、词、句段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决。

能力训练要“实”,指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落实。

要知道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

教师情感要“实”,要纯真、朴实,没有丝毫的虚情假义、装模装样。

教师言行要“实”,要恰到其分,恰到好处,没有半点的娇揉造作、弄虚作假。

“课堂展示”活动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我们展示的是“原生态的课”,而不是“做秀”的课。

“课堂展示”活动对于讲课的教师来讲是一次历练,也是大家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是大家共同研讨的,是集体的智慧。

对听课老师来讲则是一次观摩学习,启发思考的过程,也是促进交流研讨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好处。

一直以来,王校长多次提到要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我想,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海绵吸水的精神,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不分时间,不顾面子,不怕献丑,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地、无私地参与到研究中去。

每个人的学习劲头足了,教研组活动落实了,高效了,建设“学习型”校园才有了保证。

素质教育改革给了我们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实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肥沃的改革土壤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几年来,学校围绕课程改革做了许多工作。

每学期的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评优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减少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使教师的“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是困扰我们提高质量的主要原因。

在此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我们能把此问题解决的好一些,教学质量相信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那么,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呢?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老师不服气:“我们每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都有呀,有的还就是按教学参考书写的,怎么不行?”不错,老师们是写了,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你的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

常常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别。

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

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那节课都行,可谓“放之四海皆真理”。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

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我在听课中曾有意识的统计过4位老师课堂提问的情况。

一堂课,最多提问11次,重复问题 3个,真正有思考力度的问题(即“必须经过仔细推理得出”)共6个,人均1.5个;“需要通过回忆得到答案”的问题共6个;共提问学生43人次,其中“提问后请自愿回答的人”30人次(却都集中在两三个学生身上),“请不自愿回答的人”13人次。

可见思考的力度与广度都不够。

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

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地点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

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

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归纳老师们成功课堂的经验,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

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

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

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

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

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

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应该参与什么?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的内容,制定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

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乐意去做自己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认同性上。

这种认同,就是教师把预想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并通过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

其次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

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倍至。

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

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

可是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舞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肤浅,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

因为学生活动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须动脑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讲作者及主要人物、词语的注音、解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