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可行性调研报告
以能力为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
以能力为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1-09-24T02:09:33.71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14期作者:吴俊梅[导读] 本文以潍坊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阐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指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吴俊梅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 262700摘要:本文以潍坊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阐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指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即坚持“能力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维度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革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健全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关键词:能力本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教育理念与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代教育中显得无所适从。
为此,目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在此指导下,以“能力为本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所谓能力本位教育指的是依据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和情感态度构建课程与教学的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技能技巧操作性与就业针对性。
为此,高校从就业指向和岗位需求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门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潍坊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一直秉持着“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幼儿保育与教育能力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例如“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班级组织与管理”、“交流与沟通”、“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等能力。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方向探究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方向探究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尤其在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渐显得不足。
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旨在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与经济环境。
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源于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
传统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积累,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的各种能力。
而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则强调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回应了教育本质的变化,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在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中,能力的定义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很多教育理论中,能力通常被视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有效地进行某项活动或任务的综合性表现。
从广义上看,能力可以细分为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等。
其中,认知能力包括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实践能力则强调动手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涉及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等;情感管理能力则与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紧密相关。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能力。
例如,很多学校在课程中融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希望通过实践性强的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样的课程改革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能力引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操经验,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以便能够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设计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设计与实践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设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实践效果,旨在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设计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灵活应对。
其次,教育模式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最后,教育模式设计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教育应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实施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水平和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其次,学校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因此,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其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他们自我实现的目标。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它强调学生在知识获取、技能培养和思维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方向,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以及具体案例分析。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其自我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一理念源于对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的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
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要具备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理论基础方面,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主要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发。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形成自己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除此之外,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还受到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等多方面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和社会互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实施策略上,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设计和调整。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当突出跨学科整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以项目为导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例如,可以通过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实现能力导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协作交流。
翻转课堂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外通过视频和材料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以能力为本位教学评价探索
教
教与学探究
高中语文一 以能力 为本位教 学评价探 索
董 芳旭 ( 邢 台县职教 中心,河北 邢 台 0 5 4 0 0 0 ) 【 摘 要 】为适应当前职业院校打破以学科理论知识为核
心的 传 统课 程体 系, 积极 构 建以 职 业 实践 能力 为核 心 的课 程体 系改革,本文在对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 ,重 新定 位 高 中语 文教 学评 价 的 目标 和 功能 ,主张 树立 以语 言综合 应 用 能力 为本位 的 多元化教 学评 价观 。 【 关键词 J高中语文;能力;教 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观 ( 1 )在评 价功 能上 。要 从过 分强调 评价 的区分功 能 转 向激励 、促进 学生发展 功能 。职业 院校培养 的是面 向生 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 一线 需要 的高技能应 用型人 才 , 因此 高职语 文考试 应淡化 对学 生的理 论性考试 ,将重 点放 在知 识运用 能力 的考 核上 。从侧 重区别 功 能转 向发挥 激励 性功 能 ,以学生可 持续发 展为 目标 ,通 过评价 促进学 生的 潜 能、个性 、创造 性 的发 展 ,使 每个 学生建立 新 的语 文学 习态度 。 ( 2 )在 评价 内容上 。要从单纯重视 一元化 知识评价 向 多元 化能力 评价转变 。高职语文 的任 务是全面 提高学 生的 语文 素养和 运用 能力 ,因此关注 学生 发展 的过 程性评 价要 注 重学生 的运用 能力评价 ,. 不仅 要关注 语文 知识素养 ,而 且要 关注学 生运用 语文知 识 的能力和 获得这种 能力 的过程
为 了适应 当前职 业 院校 迅速打破 以学科 理论 知识为核 心 的传 统课 程体系 ,积极 构建 以职业 实践 能力为核 心 的职 业课程 体系 背景下 的深层 次教学模 式 改革 ,进 行 高中语文 教学评价 改革势在 必行 。 高中语文 教学评价构成 元素 语文教 学评价 是语文 教学的重 要组成 成分 ,其 基本功 能是 诊断与 定位学 生学 习状况 ,调整 教学方法 ,促 进教学 效果 , 以课程 目标 为依据 并服 务于课程 目标 。教学 评价与 课程 目标是 有机 的统一体 ,它对 教学 活动具有 导 向和调节 作用 。教学 评价 的 目的、功能 、 内容 和方法 等直接 影响语 文教 学 目标 的实现 。考试 内容 和方式 引导着 教学 内容和教 学方 式,教 学评价 是未来 教学方 向的导航 ,考 试是 一种手 段 , 目的是 测定学 生学 习成绩 ,检验 教学效 果 ,提 高教学 质量 。考试 的 目的、 内容 、方 法是高职 语文考 核整 体化 的 三个 互为支 撑 的元 素 ,评 价 的 目的不 仅在 于检验 学生对 学 习 目标 的完 成度 ,更是为 了检验 和改进 学生 的学 习和教师 的教 学 ,调 整课程 设计 ,完善 教学过程 ,从 而有效 促进学 生的未来发展 。 二 、目前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 存在 的突出问题 ( 1 )考试评价 内容和方法过分拘泥于教材 内容 。 统一规划 的教材 具有权 威性和普 适性 ,但是 从应用 的 角度讲 ,相对 缺乏 实效性 和特 殊性 ,本身编 写 、出版 、发 行 的周期无 法完全 适应 时代发 展速度 。 目前 ,高职 语文教 育 的考 试 内容仍依 附于教 材 ,以教师 、教材 、课堂 为命题 中心 ,评价 方法单 ~ ,评 价范 围狭窄 ,影 响了教师 工作 的 积极 性 ,也 引起学 生 的心 理惰 性 。职 业院校 人才培 养特殊 性和 高职语 文教 学现实状 况要 求教师 必须突 破 固定教材程 式 ,充实新 知识 、新理念 、新方 法 ,丰 富课 堂教学 内容 , 同时在 考试和 评价 内容及 方法 上进行 突破 ,打破 以教材 为 中心 、 以教 师为 中心 、以课堂 为中心 的思维 定式 ,充实新 内容、吸纳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 ( 2 )评价方式单一 ,难 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 现 行评价 方式往 往 以标 准化考试 为主 ,标准化 命题考 试尽 管能简化 考核 的程序 和环 节 ,保 障考试 的公平 性 、公 正性 ,但 由于教师 命题 时并不 能完全 达到科 学化 的要求 , 有的只 流于题 型 的标 准化 。这造 成命题 只 限于个别 知识 的 检 验 ,而忽视 了学 生实 际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创 造能力 的考 察 ,弱 化 了学 生 口头表 达 能 力 、书 面 写作 能 力 的培 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 造性思维的培养。 ( 3 )重知识考核 ,轻实践运用能力考核 。 当前 高 中语 文 考 试 内容 过 分 依赖 于 教 材 ,侧 重考 核 知识 的识记和 再现 ,对学 生语文 综合 素养和 知识应 用能力 的考查 不够 。常常用 百分 制表 示某 门课 程 的考 试成 绩 ,对 等 级评 分制 、模糊评 分制 、激励 评分制 等评 分方法采 用很 少 。其 结果导 致学生 只注 重期末 不注重 平 时,只注 重结果 不注重过程 ,只注 重分数不注重 实施 。
探索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
探索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则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机构和教师需要倡导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在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
此外,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还需要重视跨学科学习和跨界合作。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多。
因此,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学习和跨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跨越学科界限,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未来挑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共同探索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构建,助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
“ 司 总经理 ”分别 就化妆 品 、 公 网 吧、 多功能饮料机 等产 品的营销 策 划 向师生进行了汇报 。 这里采用 的
是 “ 目教学法 ” 即通过师生共 同 项 ,
竞争 一市场 萎缩 , 政策 吃 紧” 等变
在进行公 司经 营模拟 的同时 ,
化过程 , 让学生体会在不 同的市场 F U还 安排 一个 电子 商务 实践 活 +
司” , 计 L G 名 设 O O和 表达 公 司经
营宗 旨的口号 ,成立模拟公 司 , 并 布置一项 市场调查课题 , 将学生分 借此 培养学生 团队意识 。 在推介会 成 四组 , 要求每组拟定一 份详尽 的 上 , 学生运用多种 手段 , 尽情发挥 , 调查提纲 , 以另一个班 的 同学作 并 展现 了 良好 的悟性和市场意识 。 各
能力 , 以工学结合 为切入 点 , 应 彻底 改变与工作任务相 脱 离、 以教 师为主体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突出能 力 目标 、 学生主体 、 任务训练三 个基本要 求 , 体现教 学过程 的实践 性、 开放性和职 业性 。
关键词 职 业教 育 ; 力本 位 ; 堂教 学模 式 ; 学 结 合 ; 国 能 课 工 德 G .8 文 献 标 识 码 7 92 1 A 文章 编 号 10 — 2 9 2 1 )6 0 8 — 4 0 8 3 1 (0 0 2 — 0 7 0
主体 、 任务训练 ” 三个基本要求 , 使 课 堂教学充分体 现实践性 、 开放性 和职业性 。在这方 面 , 国职业 教 德 育 能力 本位 课 堂教 学模 式 为我 国 在 F U学 习的主要 内容 之一 + 就是分组模拟经 营一 家企业 。 教师
推 介 。首先 , 个组 构思 自己“ 每 公
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化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
2网站设计 实施 .
3网 站测 试 与 发 布 .
3周
博 星开发平台
容 和企业需求一致 ,确保教学安排和工
作 流 程 一 致 ,确 保 学 生 学 习 的 技 能 和 企 业需求相一致。
3 网 站 推广 模 块
1 网站 在 线推 广 . 2 网站离线推广方案设计
检查 、 评估这一完整 的行动过 程 , 因而职 业 意识淡薄 、 学习 目的不 明确 , 以调动 难
程 的点评 者 和 实训 效果 的考 核 者 等多
重 角色 。
o
一
~
辫
潞 Ⅲ
群 懿蒜
i - 黪 搿兰 ¨
獬 溉
嚣 张 ¨ ¨
学 内容 、 教学 方法 和 考 核 方 法三 个方 面。 ( ) 学 内容 的改 革 与创 新 主要 体 一 教
校企合作 开发 。整个课程 的开发设计是 学校专业 教师 和本地 的 5 家企业 深度 合
作共 同设 计 、 同建 设 、 同教 学 的 , 共 共 5家 企业 涉及 软 件 公 司 ( 家 )制 造业 ( 2 、 2家 ) 和零 售 业 ( 家 ) 类 企 业 。 种 深 度合 作 1 三 这
.
1 周
2 由模 拟软件和案例教学 向企业实 .
际项 目转 变 。 大 多数 经 管 课 程 的 实 训 是
4
电子商务业务模块 1 电子商务业务操作 . 2 电子支付 .
O5周 .
O5周 .
使用模拟软件或案例来完成 的,这种实
训 离 真 实 的 职 业 环 境 和学 生 的 切 身 体 会 有 一 定 距 离 ,本 课 程 由 原 来 的 模 拟 实 训
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
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
摘要: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
要想让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满意,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能在校学习期间系统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
因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也只能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将知识讲授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以能力为本位,工学一体”的课程改革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能力本位;工学一体;教学模式;案例分析能力训练
近几年来,技校生就业比大学生容易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势头还将有增无减。
更多的技校生在校就已获得用人单位的“预定”,组织专场招聘会只是“锦上添花”,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感受一下市场就业的环境。
技校生在求职市场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虽然技校生如此受宠,但企业界认为:“技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其他院校毕业生强,但其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仍然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面对企业的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为了确保所有在校学生学在到过硬的特色技术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工作适应能力,成为就业市场上抢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技工院校育人模式也产生了变化,已逐步进入为“理论、实践一体”的工学阶段发展,紧紧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搞好教学创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教学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无论哪一方面,都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
教学模式 调研报告
教学模式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教学模式一、引言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教学模式的现状和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受调查对象进行了量化和定性的分析。
问卷主要包括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教师对于未来教学模式的期望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 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当前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传统讲授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
其中,传统讲授模式在高校和中小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60%和55%;而案例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使用率较高,达到70%;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占比为65%;合作学习模式则在小学和初中中比较流行,占比分别为45%和50%。
2. 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根据教师的反馈,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其中,案例教学模式被认为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则被认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模式则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然而,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
传统讲授模式被认为缺乏互动和参与,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案例教学模式可能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教学场景;探究式教学模式可能导致教师在控制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成果方面的困难;合作学习模式可能存在个别学生依赖他人和贡献不平衡等问题。
3. 教师对未来教学模式的期望综合问卷调查结果,教师对未来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期望。
首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特点。
其次,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能力本位教学
能力本位教学
1. 什么是能力本位教学?
能力本位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关键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关键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能力本位教学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知识迅速更新,能力比单纯的知识更加重要。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他们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变化、解决复杂问题。
因此,能力本位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3. 能力本位教学的策略
-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兴趣。
-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合作、展示的机会。
- 教师作为引路人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4. 能力本位教学的困难和对策
- 教师观念转变的困难: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更新教育理念。
- 课程设计的困难:需要精心设计情境任务,结合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
- 教学组织的困难:需要优化课堂时间和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 评价方式的困难: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
能力本位教学是一种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
我们需要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浅探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浅探摘要:植物生产环境是高等职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植物生产高职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是职业院校学生掌握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的核心载体和平台,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本位特征仍然十分突出,主要问题在于重知识、轻能力;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轻知识与工作之间的联系;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形成[1]。
职业院校如何按照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职教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职教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2~3]。
本文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这节课为例对植物生长环境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哲学上将能力定义为“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化力量”。
心理学界将能力定义为人顺利完成或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
能力是心理特征,是能够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人的能力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标准可将能力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里我们将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
1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一种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集观察、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为一体的能力。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
它能帮助人们将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包括事物的构成、性质、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从而形成一种全面的立体认知,而不是片面的。
植物生产环境课程针对的是高职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由于年龄所限,他们不可能完全自觉地发挥认知的作用,必须在教师不断培养和指导下,有效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内容,挖掘自身的认知潜力。
“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施方案
“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施方案(2009-2012年)一、任务目标“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方法是把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有机融合,并以“小组作业团队”、阶段性“任务派遣”、工作成果评价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核心指向是高技能高质量人才培养。
本项目将改变教师为主导的常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以学生自主管理的工学结合组织为主体,以各种形式的“任务”为牵手,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活动化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富“行”高的受到行业企业欢迎的人才。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进一步探索该模式的外延和内涵,从点到面,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争取成为高职高专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适性模式。
二、组织机构(一)项目负责人胡敏(二)项目咨询小组叶志良、罗峰、刘晖、周国忠、黄慧、励继红、戴桂宝、吴雪飞、赵明(三)项目指导小组酒管系组:张水芳(组长)、叶秀霜、周寒琼、雷明化旅管系组:於佩红(组长)、詹兆宗、史庆滨规划系组:张捷雷(组长)、冯海霞、康保苓外语系组:王君(组长)、周殿军、李晓红、胡鸣、骆珊珊、张凤珍艺术系组:陈晓燕(组长)、陈建华烹饪系组:金晓阳(组长)、徐迅工商管理系:赵金芳(组长)、吴占格社科部组:石群(组长)、魏一媚、陈丽君、曹秀珍教务处组:徐峥(组长)、吴盈盈、蒋炯坪、徐洁(四)子项目负责人见“各子项目建设方案”。
(五)项目联络人徐洁三、各子项目建设方案遵照校示范办的通知,根据“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以下简称“学生主体”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通过项目组讨论决定,三年示范建设期内完成8个子项目的建设工作。
具体工作计划及验收要点如下:。
能力本位教育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项目化教学研究
学 的 本 质
项 目化教 学的形 式能 发挥 学生 的主
体 作用 ,但 如何组织 实施 、如何 充分 利
用 课堂 教学 时间锻炼 学生 的各方 面能力
学生对专 业技能没有掌握或 者掌握较少 , 缺 乏旅游 专业 的职业 能力 ,又不 熟悉 旅 游行 业 职业 岗位 的要 求 ,从 而影 响 了学 生 的实 习和就 业 。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没 能
针对 旅游业 从业 环境 的变迁对 学生 提 出
并 掌握 相关 知识 ,这就要求 我们 应充 分
认 识和 把握 能力本位 教学项 目化 课程 的 实 质 。职业教 育项 目化课程 必须 以工作 过 程为导 向 ,以职业 岗位要 求 的能力来 选 择 、组 织课程 内容 ,并 以完成基 于工
作 过程 的项 目化 教学任 务为 主要 学习方
式 的课程 教学模 式 ,其 目的在于加 强课 程 教学 内容与 工 作 岗位 之 间的 关联 性 , 整合 理论 与实践 ,提高 学生 职业能 力培
训练 ,这样 容易 造成旅 游专业 理论 与旅
游从业 实践 的脱 节 ,从 而不 能满足 社会 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 求。
的兴趣 和开拓精 神 ,使学 生能够 较好地 掌握完 成项 目每一任务 的基本要 求和 实
践技 能 。
色 为出发点 ,以履行 职业 岗位职责 所需
要 的 能 力 为基 本 准 则 ,强 调 学 生 在 学 习
过程 中的主导地位 ,其核 心是如何 训练 学生 具备从事 某一 工作 岗位 ( 群) 所必 需 的职业 能力 。这 种教育模式 的培 养 目 标是 培养基础 理论 知识适度 、技术 应用 能力 强 、知识 面较 宽 、素质 高的职业 岗 位所需 的专 门人才 。要达到此 目的 ,高 职 院校就 应 建立 科 学 高效 的教学 体 系 ,
高职教育中能力本位精品课程建设探析——以无机化学课程建设为例
二 、加 强 师 资 队伍 建 设 、加 强 教 学 管理
教 学 是 由教师 来 主导 ,课程 的建 设 与实 施也 是
由教师 来完成 ,所 以要建设 一支素质高 、教 学思想先 进 、可塑性强 、教育理念 和教学水平不断提 高的师资 队伍 。要注重对青年教师 的培养 ,鼓励教师 的培训与
2
4
2
O
加强 操作 的规 范性 融人 到 理论 教 学 中 ,进行 体 化教学 融人 到 理 论教 学 中 ,进行 一 体 化教学
一
化 学 反应速 率
实 训 :铬 、锰 、铁 化 4 合物 的性 质 实 训 :氯 化钠 的提 纯
一
O 6
6
加强 操作 的规 范性
师 1人 ,助理讲师 1人 ,助教 3人 。有硕士 6人 ,在
分 子结构 与 晶体结 构 l O 配 位化合 物 非 金属元 素及 化合 物 8
金属 元素 及化 合物 实 训 :溶 液 的配 制 实训
:
削弱 螫 合 物 、配 位 理 论 的 难度 0 8 加 强含 硫 化合 物 等 实 际应 用广 泛的 内容 加强钠盐等实际应用广泛 1 2 O ( 的 内容 ,融入 了实训 项 目, 体 化) 加强 了理论 与 实践 的结 合
的影响”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 计 :确定任务 一分解任
务 一必 要 准 备 一 实施 任 务 一 评 价结 果 一练 习 拓展 , 教 学 场所 是教 室 和实 训 室交替 进 行 。无 机化 学一 体 化 教学 使 理论 教 学与 实 践训 练有 机结 合 ,提 高 了学
体 现理 论 适度 够用 、培养 能 力 的高 职高 专 的培
收 稿 日期 :2 1 —2 1 0 1 1 .9
基于能力本位的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的把 握 等 。
20 0 9年 第 7期
■
第1 1卷 第 7期
辽
叶 萍 :基 于能 力本位 的公 共 关 系学课 程 实践教 学探 索 分 调 动学 生 的积极 性 参与 教学 ,教 学效果 反 映 较好 。
2 实践 性教 学方法 与 改革 、
籀 誉毒
vJ1 o1, N - . o7
( ) 核 心 技 能 — — 处 理 公 众 关 系 的 能 力 一
1 、职 业素 养基础技 能之 一—— 调研 技 能 包 括 调 查 前 的调 查 目的 、方 案 、调查 方 法 、调 查 对
度 ,笔 者认 为公 共关 系 学需 要培 养 的能 够胜 任 以上 岗位 的 象 、调 查 范 围 、时 间 段 、程 序 等 的确 定 ,以及 调 查 的实
( 州科 技 贸 易职 业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14 ) 广 14 2
摘
要 :公 共关 系学是 一 门 实践性 与操 作性 都很 强 的学科 。通 过从 公 关工 作 岗位调 查入 手 ,指 出 了从 事公 关工 作 岗位人 员的职 业素 养与职 业 能力要 求 :处理公 众 关 系的 能 力、职 业素养 基 础技 能 ( 研技 能、 专题 调 策划技 能 、危 机 管理技 能) 。紧扣这 些能 力的培 养 ,提 出了本课 程要 以能 力为 导向 构建教 学 内容体 系,
员 、文 秘 、调研 员 、会务 员 、宣传员 、公 关员 ,等等 。
二 、 公 关 工 作 岗位 能 力 奏
机
管
理
能 I I 1 能 能
力I I l 力
力
图1 .公 关 职 业 素 养 与职 业 技 能 分解 图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作者:潘慧玲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8期[摘要] 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用人需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近几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日益显现,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已采用该教学模式,但运用于中职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课的例子少之又少,理论与实践几乎空白。
据此,对如何在课堂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谈谈实践体会。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中职;学前教育;环境创设[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032-02古語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是使国民素质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
结合我县中职传统环创课堂来看,目前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幼儿园的用人需求,学生如果只具备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是不适应当前幼儿园的用人标准的。
为达到幼儿园的用人标准,学前教育课堂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所学的环创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中职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开拓了一条新道路。
笔者认为,“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职教理念可为中职学前教育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树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这一职教理念,是现代中职学前教育教师应该谨记的教学思想,也是符合当代教学规律的一种理念。
“学生中心”“能力本位”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灵魂,“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实施的途径。
学生对传统课堂或多或少感到厌倦,如果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职教师来说,教师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完美融合,通过对学生理论与操作一体化的指导,能够把知识和技能更为完美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也更为扎实、深刻。
教材调研报告
校本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职业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
相应地,职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也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必然需要适应它自身的要求。
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的深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法等等,成为了职业学校常规教学的手段。
那么,教材如何适应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这种转变,以更好地切合当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作为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的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当前教学过程上的变化,是我们希望了解和作出努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调查背景1、调查时间及地点时间:年5月地点:许昌工商管理 2、调查目的和内容1) 2) 3)了解学生专业学习意向了解现有教材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学校自编教材的需求3、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范军环、赵露洁、陈佳禾、王鸽三位老师共同拟定。
4、调查范围及对象本调查主要面向物流专业的的学生,在物流专业各方向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本调查对包括物流专业方向的12物流、13物流1班、2班三个班级,下发问卷份,回收份,有效问卷份。
(一)学生学习意愿和兴趣虽然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和对计算机专业各方向的选择兴趣,与教材的使用情况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能反应学生对教材的关注程度和对问题的思考并回答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过两年的职中学习,计算机各专业学生,保持了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较高兴趣同学约占50%,37.5%的同学是需要争取的对象,有约18%的同学表示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兴趣,希望学习别的专业。
这里提示了我们在教学工作上的努力方向。
在对专业方向的选择兴趣方面,绝大部分同学的兴趣集中在平面图像与动画艺术设计、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以及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办公应用方面,而在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方面只有约10%的学生表示了兴趣。
从本调查结果,可以为我们在专业设置和招生的工作上给出一个提示。
(二)课程的学习或教材的目标对flash课程的学习的目标的了解程度的问题,如图所示,绝对多数的同学,对flash课程的学习和其教材的使用目标是了解和明确的。
教学调研报告优秀3篇
教学调研报告优秀3篇学校教育教学的调研报告篇一我校是蕲北山区的一所农村中学,目前在编老师人,教学班19个,学生人。
学校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彭新文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克难奋进,学校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现把自己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教育教学的亮点和希望近些年来,我校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老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1.教育手段趋向民主。
老师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的派头,与学生的交流更具亲和力。
老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
老师的倾听意识也明显加强。
对话情境中老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大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有了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
同时,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
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
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
2、教学方式悄然改变。
老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
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老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
很多老师在课余时间积极钻研电脑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能力本位下技工院校活页教材的开发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
技工院校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开展社会培训的重任。
教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
创新教材形态,开发活页式的新形态教材,有助于提升技工院校一体化教材的适应性及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效率,基于能力本位开发活页教材,成为提升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阐述了活页教材的开发实践,以期为技工院校新型活页教材开发提供参考。
1 能力本位下技工院校活页教材的内涵特征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是相对的概念,知识本位的教育是以客观世界中的知识传授为目标,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经验和知识的传授,而非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的教育则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学科知识实用、够用即可。
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如下能力。
(1)可胜任所学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关键能力,如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应变能力等。
(2)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般能力,如学习能力、交流对话能力、抗压与自我调适能力。
关键能力和一般能力的获得,可帮助学生实现从新手到熟练者乃至专家的跃迁,成为一名称职的职业人和社会人。
能力本位下技工院校活页教材的内涵特征不仅是简单的装订形式的改变,而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重构和升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能力本位下技工院校活页教材的开发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为例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刘书琴2022年开始作为校本教材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使用,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教材的实用性增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实践技能、学会了团队分工协作、培养了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在项目的展示和汇报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助力实践应用,学习参与率高,教学效果好。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教材在2022年获评校级资助建设教材,在实际应用中教材对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可行性调研报告对中职教学改革的新思考[摘要]:“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重庆市实施“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 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是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 对其他成熟职业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引进了小组评比,学生学习竞争意识更强,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实践、改革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各种各样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吸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的精髓,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建立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
一、我校教育现状1.办学规模小,体系不完善黔江区与渝东南其它县比较,职业教育质量位居前列,具有优势和带动辐射作用,但与市内其它区域性中心城市比较,黔江区的职业教育处于全市中下水平,与市内其它区域性中心城市相比,总量最小,规模最小;与武陵山区周边中心城市吉首、铜仁、恩施三市相比,总量最少,办学规模最小,目前还没有高职院校,体系不完善。
2.创业师资薄弱 ,缺乏实践支撑中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成为制约中职创业教育的重大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数量上来说 ,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需求 ,从事创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高水平老师更是凤毛麟角。
其次 ,从质量上来说 ,缺少“双师”(即专业理论名师与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济师等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 。
3.只注重技能培养 ,忽略了创业教育在上世纪 80 年代 ,由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外资在国内投资市场的日益增多 ,技能型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根据 2003 年初数据显示 ,教育部对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表明 ,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落后。
这种落后可以从两个方面诠释 ,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培养出数量足够的技能型人才 ,我国技能人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紧缺;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结构不合理 ,只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忽略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目标过于单一 ,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就是将来的技师、高级工等。
4.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由于历史的原因 ,多年来学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 ,尽管素质教育倡导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很多学生大学毕业的时候 ,仍然没有克服认知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想干一番大事业 ,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尽管多数的毕业生认为“自主创业”是一种磨练自己、拓展自己和充分实现自我的最有前途的就业方式 ,但在就业方式的选择上 ,把它作为首选的却只是极少数 ,这也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创业教育的严重不足。
但是随着普通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每年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用人单位往往唯学历录用人才 ,有的企事业单位用人不切合实际 ,一些技能性的工作也非要招大学生、研究生 ,造成了用人的高消费 ,使高职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内涵分析“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关于能力内涵的诠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纷繁芜杂的演进过程中,却潜伏着一条清晰的演进主线,即“职业技能——知识、技能、态度——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在早期的职业培训中,教、学双方关注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被教学者的从业能力即职业技能上,被教学者只要通过学习能掌握并胜任一门技术即算完成了职业教学的任务,同时,被教学者也获得了足以谋生的职业技术。
这一时期在管理科学的演进历程中可对应泰勒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管理者对于技术工人、生产效率的认识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管理者们发现,即使掌握同样技术的工人在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面貌亦大不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决定着一个岗位的面貌”。
其根源就是支撑一个人职业技术背后的知识储备、从业心理极大地影响着他(她)对待劳动的态度,并进一步影响着他(她)所从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企业管理者对于产业工人这一认识的变化无疑要反映到职业培训领域中,由此,职业培训领域从原先单纯地注重职业技术开始注重被教学者的知识、技术、态度等,被教学者的从业能力内涵从“职业技能”拓展到“知识、技能、态度”。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变革、沟通、合作正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呈现出一种集成化的趋势,即从业者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作任务,而是复合的多任务系统。
作为为企业输送合格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无疑要迎合这一变化。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对能力概念完成了第二次拓展,即从“知识、技能、态度”拓展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所谓“专业能力”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所谓“方法能力”是指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并执行的能力;所谓“社会能力”是指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能力本位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力本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把传授知识、培养智力、形成技能、发展个性作为基本任务。
社会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是动态的能力结构而非静态的知识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权威标准是社会实践。
科学的教学机制无不把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点,而在一切类型的教育中对能力要求最直接、最强烈的无疑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目标是以各行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培养规格是技术型、工艺型、应用型人才。
因而能力本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实现自身特点的根本保证。
职业学校准确地定位于此,是理解和贯彻能力本位指导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实践为基础,强化技能训练。
《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将向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要求的。
工业经济时代,随着产业分化和社会分工的加剧,必然对就业者提出职业专门化的要求,即要求从业者要具备某一专门职业的资格和能力,以提高职业效率。
所以工业经济时代必然选择能力本位。
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国家教委在九十年代引进了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1.开放、动态的教学设计“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开放的、动态的。
其开放性体现在从教学专业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基于充分的就业市场调查,在此基础上,其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的确定更是依赖于相应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所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来开发确定。
其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目标不断的会随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而更新;二是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要求和职业的要求,开发各种长短不一的课程体系,随时招收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可按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能力本位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组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在能力本位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转变为引导、鼓励、帮助、评价、管理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真正责任者,在能力目标的导引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自行评价学习成果。
3.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执行能力本位教学所有教学组织、执行的指向性异常明确,即受教学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组织的形式等都以受教育者的能力养成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和成功与否的评判依据。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
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这意味着其教育思想从传统的强调教育过程转移到强调教育结果,即学员毕业时实际所掌握的操作性能力。
在这里,教育结果是可以预期的,是与工作场所的操作任务直接相关的。
较之传统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提高了产业界在开发职业教育课程、进行职业教学中的介入程度。
与以往那种知识本位职业教育相比,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更能够为就业作好准备,更直接符合企业的需求;与以往那种企业本位职业教育相比,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更能适应行业性的广泛要求,更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四、能力本位评价能力本位评价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的运行是从确定能力标准开始的话,那么其运行的终点便是以这些能力标准为参照去判断学习者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以此来决定最终的学分授予和证书颁发。
“能力本位评价是根据对所期望的学习结果加以明确界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形式。
在这种评价形式中,由于对一般的或特殊的学习结果都予以了明确界定,使得评价人员、学生自身,或任何感兴趣的第三者,对学生是否达成这些结果均是一个相当客观的判断。
对于学生学习进步的判断,是完成基于学生个人对这些结果的达成情况,而不是基于学生在正规教育情境中所花费时间的多少。
”这个定义强调:(1)能力本位评价基于所要求的学习结果,在评价时对所有的学习结果均应全面予以考虑;(2)所要求的学习结果应以一种明白和透明的方式事先陈述出来,使得评价人员、被评价的学习者或其它第三者事先都明白要评价什么,应达到何种程度;(3)评价活动应从特定的机构与学习方案中完全独立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能力本位评价是针对职教与培训中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而产生的。
职教与培训中的传统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把普通教育中的评价方式照搬过来。
通常是在课程修完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测验,然后根据成绩常模给每个学习者一个百分等级分数。
这种评价重视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对技能的测试。
这种书面测验的试题,通常也只能覆盖所要求掌握的必要知识的极小一部分,而不可能考察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另外,传统评价方式是采用心理测量模式中常用的常模参照评价方式。
学习者最后的等第与分数取决于他在所有学习者中所处的位置,即取决于与常模(即样本平均成绩)的参照比较。
因此,就全体学习者而言,无论学习质量如何,总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不能合格,也总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优等生。
显然,这种传统评价方式对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来说,有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以下两点就足以说明:第一,评价仅指向于所有要求掌握的学习目标中少数的一些目标,而不能覆盖所有的学习内容,因此评价的率是值得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