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研讨课教案_15
九年级语文教案:课外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三、理解诗意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四、创作背景: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2]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2]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五、鉴赏分析
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
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对象适用对象:高中学生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知识2.1 作者简介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歌背景解释“左迁”一词的含义,说明诗人被贬的原因,以及蓝关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和意义。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特点。
3.2 词语解析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3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苍山远”、“白发新”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诗歌主题与情感4.1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如忠诚、忧国忧民等,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4.2 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如悲愤、忧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预习任务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5.2 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诗歌为灵感,创作一篇作文,表达对忠诚和忧国忧民的理解。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6.2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韩愈的诗歌艺术特色,如用词造句、韵律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魅力。
第七章:比较学习7.1 比较分析选取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7.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比较学习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诗歌朗诵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准确翻译和解释重点词语。
(3)分析并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身处困境时的坚韧不拔。
(2)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歌翻译和解释。
(3)诗歌情感分析。
2.教学难点:(1)诗歌内涵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韩愈,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
(2)展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诗歌翻译与解释(1)逐句翻译诗歌,解释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情感分析(1)通过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讨论作者在困境中如何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5.课堂小结(2)强调作者身处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辅段1.多媒体教学:展示诗歌背景、作者简介等相关资料。
2.诗歌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五、作业布置1.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写一篇关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感悟。
3.收集其他韩愈的诗歌,进行阅读分享。
【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翻译】早晨上奏章到朝廷,晚上就被贬到潮州离京城八千里远的地方。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横亘在秦岭,家乡在哪里?大雪堆满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诗人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诗人韩愈的生平简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诗人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问答法: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
1.4 教学步骤:介绍诗人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讲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创作这首诗。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诗歌的结构分析。
诗歌的意义解读。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读。
2.4 教学步骤: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韵律等。
解读诗歌的意义,包括主题、情感等。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读成果。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歌内容。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2 教学内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背诵和默写的方法和技巧。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3.4 教学步骤:讲解背诵和默写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进行默写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表达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诗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4.4 教学步骤:讲解诗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互相交流分享。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相关的文学作品。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拓展相关的文学作品。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总结学习内容。
推荐法: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诗句;(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3)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3)诗文主题思想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翻译;(2)诗文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3)将诗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韩愈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文主题思想的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 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诗文背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官至蓝关途中,为勉励其侄孙韩湘而作的一首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无奈,也透露出对晚辈的关爱和期许。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杜甫的背景信息和创作背景。
2. 通过分析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入诗人杜甫,介绍他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解析诗歌题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描述作者杜甫的背景信息。
2.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解释诗歌题目的含义。
3. 学生是否能朗读诗歌,并表达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1. 分析诗歌的开头,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身份和遭遇。
2.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左迁”、“蓝关”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情。
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学生是否能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诗歌翻译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歌,确保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意义,并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准确地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意义,并能够进行讨论。
第四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如韵律、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美,如诗人的思想感情等。
3.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教学评价:1. 学生是否能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文;能够运用诗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韩愈的诗、文、论、辩诸种文学成就中,诗歌成就最为突出,其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诗史”。
2.2 作品背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因上书谏言宰相被贬至蓝关(今陕西蓝田)时所作。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展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
第三章:诗文解析3.1 诗文内容诗文内容如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2 词语解析朝奏、夕贬、潮州、弊政、衰朽、秦岭、蓝关、瘴江等词语,分别代表了诗人的人生经历、贬谪之地、政治理想、岁月流逝、地理环境、交通险阻、疾病困扰等意象。
3.3 情感分析诗人以激昂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忧虑,以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面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侄孙的期望,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第四章:诗句欣赏与背诵4.1 诗句欣赏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欣赏,并分享理由。
4.2 诗句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句背诵,要求学生理解背诵,能够背诵并默写。
第五章:创作练习5.1 创作要求学生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题材,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古诗。
5.2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表达技巧,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进行创作。
5.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教案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篇古代文言文的内容和背景。
2. 能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课前准备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相关图片、介绍作者背景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古代文言文的特点、阅读策略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主体:3. 分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内容和背景,解读文中的意象、象征和寓意等要素。
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展开。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例如预测、推测、找关键词等,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意思。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阅读活动,让学生亲自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6.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结:7. 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理解。
8.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就文本中的主题、情感等进行讨论和分享。
9. 提供相关扩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评估:10. 设计适当的评估活动,例如阅读理解题、文学鉴赏题等,检验学生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1. 针对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教案特点:1. 引入部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 主体部分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和评估部分旨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研讨课教案_2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设计1、理解诗意,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2、学会用溯源法查阅资料,辅助理解作品。
如何利用溯源的材料帮助理解作品。
利用溯源材料深度解读作品。
讨论法、点拨法、实践演练法1课时一、古诗回顾(5分钟)1、生齐背古诗(此后屏幕展示此诗)2、师告知生这是一首律诗,律诗一般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请同学们在学案上标出四个部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首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颔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3、这首诗同学们其实背了好多遍,但老师发现在默写的时候,同学们出现了许多错别字。
(比如“潮阳”写成“朝阳”,“瘴江边”写成“章江边”,这说明,同学们在背诗时时没有理解诗意的,才会造成了错字百出的现象。
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地学习一下韩愈的这首七言律诗,深入地领会韩愈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怀。
二、初解诗意。
(10分钟)1、活动一:根据此律诗的四联,请分别在每一联的后面用一句话概括诗句的内容。
(3分钟)(学生自由概括,时间到后,找1——2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概括。
)(3分钟)2、师:以上两位同学概括的是否准确?里面所提到的作者情感是否领会到位?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师用一连串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但不需要马上得到答案。
)3、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鲁迅的一篇小说《故乡》吗?学了那篇文章,我们很清楚,想要深入地明白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我们必须要了解作品背后的一些信息——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些信息吗?(生预设回答:作者经历、写作背景等。
师可根据生回答做补充:创作动机、个人志趣、其他作品及名家对其作品的评价。
在用PPT打出。
)4、师:通过对这些作品背后的信息的搜集和阅读,可以让我们的读者更好地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社会遭际背后的个人情感,从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触摸作者真实的心灵。
可以说这些信息就是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溯源,目的就是能深刻领会作品和作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经历和创作意图;(3)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奋发向前;(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全文背诵;(2)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典故和意象的理解;(3)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的解读;(2)运用诗歌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典故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文学特点;(2)深入解读诗歌内涵,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情感;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作者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课后心得体会的质量;3. 课后拓展:评价学生对类似诗歌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运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领略作者的忠诚与坚韧,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友谊、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分析等。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生僻词语、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2.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以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和句子的流畅度。
3. 解析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古今异义词,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背诵情况,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3. 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背景介绍唐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官场生涯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
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蓝关,此诗作于贬官途中。
1.2 作者介绍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现实关怀。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首联:叙事点题,写自己因上书谏言被贬官。
颔联:抒发感慨,写自己虽遭贬官,但内心仍坚定。
颈联:表达对侄孙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勤勉学习,有所作为。
尾联:表达自己的坚定态度,不畏艰难,保持正直。
2.2 重要词语解释“左迁”:贬官,降低官职。
“蓝关”:地理位置,指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
“示侄孙湘”:给侄孙韩湘看的,表达作者对后代的期望。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3.1 诗歌主题表达作者在被贬官后的心境变化和内心坚定。
对侄孙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和品德。
3.2 思想内涵批判当时的政治环境,官场的不公和腐败。
强调个人的正直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语言特点韩愈的诗歌语言简练有力,富有韵味。
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
4.2 意象与情感表达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左迁”、“蓝关”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象。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六章:诗歌情感分析6.1 诗歌情感概述分析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被贬的失落到坚定的自我信念。
通过对侄孙的期望,体现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期许。
6.2 情感细节分析首联中透露出作者对被贬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中转折出作者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坚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意;(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掌握诗歌的基本赏析方法;(3)了解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家庭和亲情的眷恋;(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保持坚定信念、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 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分析;3.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次寓意和哲理的解读;2.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2 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深层次寓意和哲理;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赏析4.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赏析方法,如意象、节奏、韵律等;4.2 学生尝试独立赏析其他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5.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诗中的寓意和哲理;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关爱家人和国家。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6.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7.1 背诵并理解诗歌;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2.理解本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潮州韩文公祠柱联导入: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
)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 (潮州古有瀛州之称)
这节课,我们就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领袖——韩愈。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2.理解本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特点
三.自学
1.对照注释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本诗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作如下点拨:
⑴哪些诗句是写“左迁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
⑵哪些诗句是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⑶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也表明了尽管招来这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要保持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品格。
三.讨论
1.有人认为颈联是在写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不单单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2.清人纪昀认为该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该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诗中的“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
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
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故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四.答疑
引导学生对照“定向”环节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整理出经过“自读”和“讨论”这两级“过滤”后仍未能解决或者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答。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估计有:⑴诗的首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朝奏”到“夕贬”而且是“路八千”,说明了什么问题?⑵颔联中“肯将衰朽惜残年”,应怎样理解?学生能解答或想解答的,直接交由学生解答,其它同学可进行校正或补充;学生解答普遍感到困难的,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学生再读、再思、再议,进而解决问题。
(附参考:第⑴题为①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
②说明皇上对韩愈反对迎佛骨入宫这件事极为反感,处罚相当迅速。
第⑵题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
五.练习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令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六.小结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
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
后四句:蓝关示湘。
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六.作业布置
⑴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⑵预习《西塞山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