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必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

使学生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新部编本1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新部编本1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漂亮中国》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余资料,概括我国的地区特点。

3.运用资料,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必需性。

教课重难点1.基本国情2.地区特点3.中国与世界4.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教课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现几幅漂亮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指引: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久拥有这样漂亮的风景,需要我们认识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方案②:叙述导入:我们花了一个学年初步认识了我国的地理特点。

认识我国的国情、地区特点、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为了此后更为合理地建设我们漂亮的中国。

方案③:歌曲导入:播放颂扬中国的歌曲。

指引:歌曲唱出了我们的爱国之情和骄傲之感。

我们应当投入到建设永续发展的漂亮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基本国情】教课过程讲堂活动:阅读教材,分小组议论。

概括:“依据前面所学内容,想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拥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舞学生概括出教材中没有波及的基本国情。

【地区特点】教课过程叙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别,我国能够依据多种指标区分为不一样的地区,每个地区均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事例,认识一下各自的地区特点。

讲堂活动:指引学生读图9—2 ,联合教材内容,达成以下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 5 个经济特区和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区散布上有什么特点。

(2)想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拥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9建设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教案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漂亮中国教课目标:1、回忆已学中国地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得新知。

2、初步领悟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经过采集相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向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教课要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域特点。

教课难点:理解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必需性。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现几幅漂亮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图片,指引:这就是我们漂亮的祖国,要想永久拥有这样漂亮的景色,需要我们认识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二、新课内容1、基本国情阅读教材和资料,分小组谈论、归纳:“依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拥有哪些基本国情吗?”归纳自然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点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很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愈来愈大。

2、地域特点:指引学生读图 9——2,联合教材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 5 个经济特区和14 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想想,我国沿海地域发展经济拥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域的经济地位。

(4)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 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地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归纳:我国沿海地域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益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域抢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中心地域,并对内陆产生愈来愈大的拉动作用。

3、中国与世界展现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展览会相关图片和资料,要修业生说出我国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后对我国的踊跃影响。

4、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说一说,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想一想,我们为何要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归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拦着我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

(八年级地理教案)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教材分析本教材包括“”、“区域特色”、“中国与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章没有具对应的课程内容,但它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达到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引导学生关心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小组活动法、联系对比法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109页“活动”。

教师归纳: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什么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造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小组代表总结,教师点评补充。

教学反思: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知识有限,对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不能彻底明白,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问题学生还是能理解的,教学效果良好。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
资源利用
地图册、PPT、练习册
教学设计(主备设计、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课“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环境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情况。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环保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知识问答卡片,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湘教版地理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湘教版地理

湘教版八下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回顾梳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出示“中国地形图”“气候图”“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出示我国主要地形区景观图,南北方,东西方景观差异。

3.读课文,说出我国的人口和资源特点。

出示表格
引导学生归纳我国领土、人口、资源的特征,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引导学生读教材第一段,了解中国自建国和对外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阅读“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取关键数据,讨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说一说中国近些年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和组织的重要国际会议。

出示: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2010上海世博会国家馆
3.你还知道中国加入的哪些重要国际组织?
1.读课文,列举当前中国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说一说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2)议一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出示:五大发展理念
3.议一议,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环境现状、资源状况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此外,学生可能对我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案例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实践案例。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等,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分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环境保护重要吗?为什么?”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环境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美丽中国的概念、内涵以及如何实现永续发展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丽中国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掌握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学会分析评价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丽中国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美丽中国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挑战。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丽中国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这些美景?怎样才能让这些美景永续存在?2.呈现(10分钟)介绍美丽中国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课“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措施及成果;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3.教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4.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节能减排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包括“基本国情”、“区域特色”、“中国与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章没有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但它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基本国情”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扼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然后,从人口、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在“区域特色”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从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区域特色。

教材重点介绍了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开发条件。

为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区域特色,分析区域发展优势,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图和P.108一组相关“活动”。

在“中国与世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正文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我国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然后,通过正文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树立全球意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1.基本国情2.区域特色3.中国与世界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方案②:讲述导入:我们花了一个学年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

了解我国的国情、区域特色、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为了以后更加合理地建设我们美丽的中国。

方案③:歌曲导入:播放歌颂中国的歌曲。

引导:歌曲唱出了我们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

我们应该投入到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基本国情】教学过程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

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区域特色】教学过程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湘教版八下地理 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 9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案设计

教师授课教案(达标测评):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C.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D.地区发展差异不明显2、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地区建设了( B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B.“三北”防护林工程C.沿海生态林工程D. 黄河防护林工程3、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流行病的防治C.资源的短缺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梳理评课】学生说出学习收获,教师补充归纳知识,梳理板演,学生完成测试题,教师分析精讲,促进学习。

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总结。

●【梳理评课】对知识回顾,会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测评主要是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

板书设计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一、基本国情1.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特色突出2.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区域特色1.沿海地区的特色 2.沿边地区的特色3.长江、黄河流域的特色三、中国与世界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作业布置1、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教后感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美丽中国。

本章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的概念和内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2.使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路径,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方面的实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具体实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中国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环境资源人口形势、环境问题的危害、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掌握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逐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环保问题产生兴趣,愿意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的影响;掌握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现状,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环境、人口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和解决方法。

4.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晓中国国土面积较大,研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意义重大;2.了解环境保护问题,达到尊重环境的观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实际行动;3.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了解其三个要素;4.能够通过学习本课,更好的了解中国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可持续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能力;6.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绿色发展理念2.中国环境保护3.中美科幻小说三、教学难点1.中美科幻小说之间的比较与思考2.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四、教学过程1.首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题,由教师讲解介绍中国发展战略,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支持,向学生阐明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及其优势;2.其次,介绍中国全球环境项目所做的工作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保护环境的成果,例如中国电子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计划,通过图文展示交互式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环境保护的案例;3.接着,讲解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经验、数据和分析,解释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要素,并组织学生参与研讨、分享和评论;4.然后,引入中美科幻小说中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故事,比较中美两国在环保方面的不同做法和成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引导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探究,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5.最后,集中进行讨论并展示结果,包括总结所得的知识、提出问题、表达和交流不同观点、归纳思考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作业1.学生针对本课要点和课后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结并在课堂上给予展示;2.撰写反思性文章,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影响或被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因素,并自由发挥,联接其他环保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3.制作拓扑图,反映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并演示给全班同学,接受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教学反思1.教法:本节课注重利用图表和多种形式的视觉资料及实例来教学,是一种强调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式。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的基本国情;2、了解部分地区的区域特色;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部分地区的区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何特征?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中国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

2、、、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3、中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等自治区的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的旅游业成为该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4、以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5、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组织。

2008年,中国在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0年,中国在成功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6、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着力推进发展、发展和发展。

三、精讲点拨,精炼提升课本P108、109活动题四、达标检测,当堂过关A层: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C.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D.地区发展差异不明显2、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A.俄罗斯B.巴西C.中国D.印度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在哪一年?()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4、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B.流行病的防治C.资源的短缺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B层:读2011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前5位国家比较表,完成2~3题。

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GDP(亿美元)150940 73185 58672 35706 27730人均GDP(美元)48442 5445 45903 43689 42377 5.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A.第1位 B.第2位 C.第3位 D.第5位6.中国人均GDP远低于美、日、德、法,这说明了()A.中国人口数量较少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小 D.中国居民消费量较大7、关于我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B.边发展边治理C.先发展后治理D.经济的发展有时需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层:8、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读漫画,回答9~10题。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学设计

总结: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及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形成多样的热量带;我国东西跨度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各地降水多少不同,形成多样的干湿地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的两侧气候不同;高山高原区形成垂直分异的气候;青藏高原上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我国东部面临太平洋,西部背靠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东部地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活动二:(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活动三:(1)找出中国沿边主要边境口岸,说一说,它们对当地发展经济有何积极意义?(2)想一想,中国沿边地区发展经济有何突出优势?(3)举例说明,中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活动四: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二>区域特色自主学习教材106,107页,思考下列问题:(1)沿海地区:_____ 、长江三角洲和__________ _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

(2)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国家开放了一系列陆地,边界贸易发展迅速,旅游业成为_____省的经济支柱。

(3)黄河流域:___________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

(4)长江流域:以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_____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使长江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总结:区域特色:沿边地区:资源丰富边界贸易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拉动内地东方巨龙腾空而起<三>中国与世界自主学习教材108,109页,思考下列问题:(1)30多年来,中国积极,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和,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 学 设 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教 学 设 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课型新授具体内容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中国地理基本国情;2、概括沿海、沿边、长江黄河流域的区域特色;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指图、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读图、析文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4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行为教学素材学生行为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地理景观图欣赏图片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1、梳理中国地理基本国情;2、概括沿海、沿边、长江黄河流域的区域特色;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读学习目标自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目标一】基本国情地形、气候——对所学知识加以概括人口、资源——分析表格数据回顾地形、气候特征对表中数据加以分析概括合作展示引导阅读、归纳【目标二】区域特色教材及相关地图、文字材料等合作探究分享归纳组织交流适当点拨【目标三】中国与世界1、结合下列资料,说一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何特点?2、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抢答全班交流1、进小组了解情况、适当提示2、组织展示交流3、精讲导学【目标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阅读2、小组合作探究3、代表交流相互补充小结梳理组织分享、参与梳理分享收获、想法,谈疑惑自由发言当堂检测1、出示检测题2、组织自评、答疑略(见课件)1、完成检测题2、自评、质疑、答疑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二)难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新课学习
一、基本国情
过渡式导入: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中国总量居世界的位次33466中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值1/33/51/31/41/6
指标1978199020002005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10116522
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的位次175178141128121114参与排序的国家数188200207208215213归纳: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区域特色
教学导入:展示几幅分别代表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代表的区域各具特色,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些区域吗?
方案②:过渡式导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

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
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
(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我国沿边主要边境口岸,说一说,它们对当地发展经济有何积极意义?
(2)想一想,我国沿边地区发展经济有何突出优势?
(3)举例说明我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

归纳:我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沿边地区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城市,议一议,它们的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2)找出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银川、兰州等城市,说出它们的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城市所在地区具备哪些发展优势?
归纳:黄河、长江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

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形成,加上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三、中国与世界
教学导入:展示我国代表参加联合国会议、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我国举办奥运会、我国海军参与亚丁湾护航等图片,引导: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108“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材料,结合下列资料,说一说,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何特点?你有何感想?
材料1 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

(2010年,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
数据库)
指标国内生
产总值
进出口
贸易额
货物出
口总额
货物进
口总额
钢煤原油发电量水泥化肥
排名2212114111
指标棉布谷物肉类籽棉大豆花生油菜籽甘蔗茶叶水果
排名1111411311
归纳: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指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导入:展示几幅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图片中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要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说一说,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归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9“活动”。

归纳: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随堂练习
PPT展示
板书设计
一、基本国情
1.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2.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
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的特色
2.沿边地区的特色
3.长江、黄河流域的特色
三、中国与世界
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