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1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
结构
人物传记大致分为“序言”、“传”、“结语”三个部• 注重事件成因和道理分析 • 史实和虚构并存 • 注重情感抒发和价值观教育
受欢迎的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
《史记》
《女史箴图》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中国史学之冠”。
是一部古代女性人物列传,被 誉为“古代女权主义典范之一”。
文学
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是文 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 煌历程。
艺术
人物传记的插图、装饰等 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反映 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
哲学
人物传记中的思想、价值 观等方面的表现,体现了 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结语
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修 养,以及拓展视野,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
《隋书》
记载了中国隋朝时期的历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
学习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的技巧和方法
1
勤加练习
要多读多写,积累文言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注重文史资料
了解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3
多听多读多看
多听录音,多读经典,多看名篇,不断培养语感和文学素养。
通过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了解古代历史 文化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 件
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的介绍。
学习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重要性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阅读人物传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2 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文言文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和修养。
3 拓展视野
人物传记涉及各行各业的人物,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古代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结构和特点
《人物传记类文言》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人物传记类文言》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概述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选读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翻译技巧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的语言艺术
REPORT
CATALOG
DATE
描写技巧
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白描、工笔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生动。
抒情技巧
通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
的尊贵地位和崇高品质。
简洁明快
02
用词简练,句式紧凑,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或行为,使读者迅
速了解人物形象。
细腻婉约
03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柔美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
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技巧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的应用
叙述技巧
通过调整叙述的角度、顺序和详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有张 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ANALYSIS
SUMMAR Y
0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是以记述历史 人物生平事迹为主的文言文,通 常包括人物的出生、成长、经历 、成就等方面的记述。
特点
语言精练、表达生动、刻画细致 ,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历史背 景的描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和历史价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重要性
礼仪规范
古代礼仪规范注重身份、地位和年龄的差异,体 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礼仪观念
古代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念强调尊重和谦逊,认为礼仪是维护 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人物传记类文言》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概述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选读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翻译技巧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的语言艺术
REPORT
CATALOG
DATE
描写技巧
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白描、工笔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生动。
抒情技巧
通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
的尊贵地位和崇高品质。
简洁明快
02
用词简练,句式紧凑,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或行为,使读者迅
速了解人物形象。
细腻婉约
03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柔美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
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技巧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的应用
叙述技巧
通过调整叙述的角度、顺序和详略,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有张 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ANALYSIS
SUMMAR Y
01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是以记述历史 人物生平事迹为主的文言文,通 常包括人物的出生、成长、经历 、成就等方面的记述。
特点
语言精练、表达生动、刻画细致 ,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历史背 景的描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和历史价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重要性
礼仪规范
古代礼仪规范注重身份、地位和年龄的差异,体 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礼仪观念
古代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念强调尊重和谦逊,认为礼仪是维护 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高考语文备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语文备考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提高个 人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考语文备考需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 相关知识和技能。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文章通常涉及历史名人、文化巨匠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 内涵。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有助于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个 人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阅读理解与感悟
理解文章背景
领悟文章主旨
了解所选篇章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 及相关人物关系,为深入理解文本打 下基础。
体会作者通过传记人物所传达的思想 观念、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培养正 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具体事件和言行举止,分析传记 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及历史贡 献。
写作训练与提升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应试技巧 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避免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保持句子通畅。
阅读方法与技巧
• 善于抓住关键信息: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等关键信息点,有助于快速把握文章脉络。
阅读方法与技巧
借助注释和译文辅助理解
01
对于生僻字、难懂的句子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其含义。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02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西汉历史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记述。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课件
实词攻略秘籍——五大法
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的选材都来自课外,但是其中的知 识点都是来自课内,所以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 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 相应迁移。 比如: 2010年上海高考第17题:“终身不造其门”一 句中“造”的含义,熟悉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 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 第 ”中的“造”字,意为“到……去、拜访”。 由此可以推知其含义。
识记与理解2: 考查题型:翻译题 例——(08年高考)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识记与理解3: 考察题型:选择题(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的掌握情况)。 例: (08年高考)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008年上海高考第17题侃率之以乘城乘字在教材和平时的训练中多为趁着乘机义但这里解不通根据前文项城为叛军围困县令李侃妇杨氏激励大家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的叙述和后文将超城而下等的描写可以推断出乘为防守登义
高考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阅读
一、2012考纲考点及对应题型 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选文特点 ①.体裁; ②.内容; ③.选材的大体思路; ④.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 三、几种常见固定题型讲解: ①.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②.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 ③.翻译; ④.信息筛选:多为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
①、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 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 辟、授、除、为)(开头部分) ②、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 。(中间部分, 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 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 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 谪、罢、黜) ③、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 文中。乞骸骨(封、卒、谥)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ppt课件
季布列传
《史记》
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
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 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 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 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①中,并
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 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 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 汝阴侯滕公。
一 、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一读懂大意:
1
人物、 事件、 性格 2、除了正文,还要注意:
标题、 作者、 出处、注释、试题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1)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王将相、清 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 佞臣酷吏均有涉及。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弘 扬正义,贬斥邪恶。
三、阅读方法指导
(1)通读圈点 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留下阅读的痕迹 ,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2)暂时“遗忘”法 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 时间 。
(3)借题解文 信息筛选题的三个正确选项对于整体把 握文意的“提示”。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某初从文,三年不中;后 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 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 撰一良方,服之,卒。
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 墓②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 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
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
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 ,上拜为郎中。
太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 楚,身屦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 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 ,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 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 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知识汇总PPT课件
陕西)、恒山(北岳,河北)、嵩山(中岳;河南,少林寺在此)。 "五岳 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8)赤壁: 山名。在湖北省蒲圻县的长江南岸,与洪湖隔江相望 "赤壁之战"。苏轼在赤壁(今黄罔)怀古,写前后《赤壁赋》与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人士大夫阶层,除姓名外,还有字、号、谥号、斋名等不 同名号。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斋名聊斋, 因未做官,死后无谥号。
字: 亦称"表字" 屈原名平。字原; 诸葛亮,名亮,字孔 明 号: 指人的名字之外另起的称号 "东坡居士"是苏轼自 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号谥号: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 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叫" 谥号" 王翱谥号为"忠肃",称王忠肃公;北宋人陈尧咨,谥号"康 肃",称"陈康肃公尧咨"
山之"阳"--太阳正照之面,即"山南"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 水之"阴"--河水"南岸" 如"淮阴"在淮水之南岸 水之"阳"--河水"北岸" 如"汉阳"、"洛阳"在汉水,洛河北岸。 (17)五岳: 因历代帝王曾在此五座大山中祭祀而得名。 泰山(东岳,又叫岱山,岱宗,山东)、衡山(南岳,湖南)、 华山(西岳、
(01)黥刑:又叫“墨刑”, 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 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 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 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古人士大夫阶层,除姓名外,还有字、号、谥号、斋名等不 同名号。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斋名聊斋, 因未做官,死后无谥号。
字: 亦称"表字" 屈原名平。字原; 诸葛亮,名亮,字孔 明 号: 指人的名字之外另起的称号 "东坡居士"是苏轼自 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号谥号: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 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叫" 谥号" 王翱谥号为"忠肃",称王忠肃公;北宋人陈尧咨,谥号"康 肃",称"陈康肃公尧咨"
山之"阳"--太阳正照之面,即"山南"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 水之"阴"--河水"南岸" 如"淮阴"在淮水之南岸 水之"阳"--河水"北岸" 如"汉阳"、"洛阳"在汉水,洛河北岸。 (17)五岳: 因历代帝王曾在此五座大山中祭祀而得名。 泰山(东岳,又叫岱山,岱宗,山东)、衡山(南岳,湖南)、 华山(西岳、
(01)黥刑:又叫“墨刑”, 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 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 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 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高考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PPT优秀课件1
2012普陀区一模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18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 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 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 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 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 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 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 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 ①之属,胁肩以入市, 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 ②之下 ,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 公之所以隐,奈何?”
2012黄浦区一模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 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也。举孝廉,再迁为京令,有政理迹。 ② 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 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 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中平元年,交阯屯兵反,执刺史及合浦太守 ,自称“柱天将军”。灵帝特敕三府精选能吏,有司举琮为交阯刺史。 琮到部,讯其反状,咸言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 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 ,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 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犯。 ”在事三年,为十三州最,征拜议郎。 ③ 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奸。诏书沙汰刺史、 二千石,更选清能吏,乃以琮为冀州刺史。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 ,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 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城闻风,自然竦震。其诸 臧过者,望风解印绶去,惟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当官待琮 ,于是州界翕然。 ④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表琮为度辽将军,卒于官。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考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求考 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文 中所写的人、事、情、理等信息。其中 尤其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
*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
1、弄清叙事的脉络: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 了何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 2、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 正面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侧面表现:作者评论 侧面叙写等。
4、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 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 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比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 “一”所处的语法位置是在名词(主语) 的后面,应该是谓语,所以它不是数词, 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是“统一”的意 思。
2、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如:“非其才者罢之”《晋书·魏舒传 》 3、黜、废:废弃不用。 如: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
1、兼:同时掌管,兼任。 如: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旧五代史·甘荷余传》 2、领:兼任,代理,暂时担任。 如: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南史 ·虞愿传》
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常与官 职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知”后常跟地名, 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 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我们可
(因此)
C、君之所知也|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 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 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 D项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出自苏洵《六国论》,“以”作“因而、以致”解,以 此代入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矣”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 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B所涉及的两句,第二 句“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出自课文 《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 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三、再读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 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 翻译;
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 主要事件概括题 .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 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 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比如:“终身不造其门”一句中“造”的含 义,熟悉课文《左忠毅公逸事 》的同学马 上就会想到“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 中的“造”字,意为“到……去、拜访”。 由此可以推知其含义。
2、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 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推断词 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 大语言环境。
比如:判别下面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均之二策”诸句中“之”字的意 义。
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 ①中“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中“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 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 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 ③中“晋”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知本 句是宾语前置句,“之”起提宾作用。 ④中“均”是动词,作“权衡”解,“二策”是 名词,由此断定“之”与“二策”一起为“均” 的宾语,作代词“这样”解。可见,抽主干、析 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章行文的大体思路:
①、介绍人物个人情况:字、号、出身、天赋、 性格、最初的任职情况……(举、荐、征、召、 辟、授、除、为)(开头部分) ②、记叙人物在任职期间的政绩 。(中间部分, 注意时间词:后、及、比、寻、俄、既而、已而、 久之、会,注意这些表示人物官职变化的词语: 迁、升、擢、拜、调、徙、转、知、判、贬、出、 谪、罢、黜) ③、人物评价。(多在文章结尾,部分穿插于全 文中。乞骸骨(封、卒、谥)
2、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 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 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 帮助你快速答题。
比如: 表被动的“见”“于”“为”“为 所”等; 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 之有”)、“是”(如“唯利是
3、代入法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 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 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 “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 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 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 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 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降职、罢免的:
1、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 相对, 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如: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以 出为征虏将 军,《晋书卷二十八》 “出”有时也指平调。 如:永和初,出为何间相。《后汉书· 张衡 传》 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晋书卷二十
三、表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
5、成语对应法: 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 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 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常赦臣”中的 “从”字,由成语“言听计从”可知其义为 “听从”。 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
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 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实 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境出 发,兼顾几种方法,文言文阅读会取得
三次审读,完成题目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 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 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 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 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
方法 : 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 题干,或正或错选项都是提示, 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 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二)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
分析: 对文言虚词的考察。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 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 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 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 词用法的异同。根据高考考纲常见的虚词共有以 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焉、也、以、 因、于、与、则、之、所、者、然、乎,其中 “因、以、于、则、之、乃、且、”尤受高考命 题人 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
表授予官职的:
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 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 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 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晋书· 谢 安传》
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 职。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 书· 王涣列传》 4、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 5、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文选? 陈情表》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 及哪些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 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 :孝义?勤 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3)官职;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 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4)品格;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 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感知方法:
(1)通读:文本+注释 ( 2 )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 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 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 ”主要指传主的人生经历及评价等;“ 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 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 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 专用术语等。
(3)跨“难”阅读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 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 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一般不要在个 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可能读 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 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 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 (4)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 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善于 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阅读材料中的出 处说明或疑难注释,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 决很多问题。
比如:资料步步高
桧怀之,继而被檄秀州
3、对文(互文)解词法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 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 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根据这一点,
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 义比如: 。 ①“于是六国之士,有……之 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 之伦制其兵。”(《过秦论》)。(三)翻 Nhomakorabea文言句子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 逐句地对应翻译。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 够通顺。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 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意译有一定的 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 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比较通顺、 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 字落实。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注重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
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涉及的关系主 要有:与皇帝或上级的关系:忠于职守、 忠君爱国、英勇无畏、不畏强权、临危不惧、 刚正不阿、善于辞令、针砭时弊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秉公执法、公平公正 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爱护百姓、为民做主、 为官清廉、忠于职守 ④ 与一般人,就会涉及到他(她)接处之 人和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直率、执着、 豪爽、机智聪颖、嫉恶如仇、放任不羁、 孝敬父母、淡泊钱财、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