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可能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可能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概率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2.概率计算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事件的发生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发现事件发生的规律,尝试用概率知识解释。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共同总结概率知识。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必然事件必然发生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概率介于0和1之间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课时1 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课时1 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课时1 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策略。

2.学生掌握采用针对性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针对性策略的含义。

2.熟悉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的基本策略。

3.掌握如何采用不同策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1.针对性策略的一般性描述与具体运用的转化。

2.把常用的策略运用到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1.端对面教学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3.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练习题目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1. 问题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出一道启发性问题:一起数数,1+2+……+100等于多少?•学生上台进行思考,并展示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和方法。

2. 解决问题的策略(20分钟)教师以黑板为媒介,向学生介绍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分类解决法、逆向思维法等,并逐一举例说明这些策略的使用。

3. 针对性策略的介绍(2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针对性策略的含义,例如: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也可能包含更大的问题的思考,学生跟随着教师操作一次题解,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思考并针对性解决问题。

4. 实际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具体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学生们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使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自主组成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课堂交流的技能。

6.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向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回顾,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针对性策略融入到案例分析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使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班级互动性,在增强学生课堂交流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应用。

2.掌握求解植树问题的相关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植树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

2.进行实际问题求解,并进行数学推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入植树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问题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探讨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植树问题的相关数学方法,并尝试解题。

3.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植树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尝试根据所学方法进行解题,并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4. 总结提高
•整合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理清思路、提升解题效率。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给出的植树问题练习题。

2.自主选择一个植树问题进行分析,并写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
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并在解题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在一条线上植树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2. 在一条线上植树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在一條线上植树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问题是指在一条线上植树,要求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3. 讲解在一条线上植树的方法(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在一条线上植树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在一条线上植树的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引导学生优化方案。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在一条线上植树的方法。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一块空地上植树”,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第1课时 谁先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第1课时 谁先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谁先走》知识目标1.理解“先后”、“同时”、“分别”等概念;2.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属性;3.能够使用时间术语,如“几点”、“刚好”、“过了”等。

技能目标1.能够模拟算数问题并找到正确答案;2.能够按时间顺序排列动作或事件;3.能够用图形或图表表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先后”、“同时”、“分别”等概念;2.学生能够使用时间术语,如“几点”、“刚好”、“过了”等。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属性;2.学生能够用图形或图表表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与学生互动,利用图片或动画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属性,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先后”、“同时”、“分别”等概念。

2. 讲解新知识教师讲解时间术语,如“几点”、“刚好”、“过了”等,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同时,教师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属性,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带领学生练习教师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使用时间术语、比较物体属性等,模拟算数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然后,教师通过图形或图表的方式,让学生表示数学问题。

4. 拓展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探究更多的时间概念和比较物体属性的方法。

课后作业1.布置带有时间术语、比较物体属性的算数题,要求学生模拟并比较答案。

2.要求学生做一份“我的一天”记录表,用图形及表格表示每个时间段的活动安排,增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属性、讲解时间术语与意识的培养以及使用图形及图表表示数学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先后”、“同时”、“分别”等概念和比较物体属性等技能,增强了学生的时间概念和数学意识。

学习与思考本节数学课主要教授了时间概念、比较物体属性等知识及模拟算数问题,并使用图形及表格来表示问题。

我认为,通过这样的教育课堂,学生能够培养出时间意识、表达和观察能力、数学思维等重要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探索在封闭线路上植树,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3.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路灯安装、座位排列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展开。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
2.教学难点
-理解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特别是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植树棵数=间隔数。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如: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迁移到数学问题,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判断是哪种植树情况,并应用相应的数学模型。
举例说明:
针对封闭线路植树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封闭线路与普通线段的区别。对于难点内容,如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体验来加深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判断问题的类型,例如:判断线路是否封闭、是否两端都要栽等。通过反复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能够准确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树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种植花朵或树木时需要考虑间隔的情况?”(如:在花园里种花,每隔多少距离种一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植树问题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
学广角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植树问题中的各种条件。

2.能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用引导性问题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第二步:示例讲解
1.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如何理清问题的关键点。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自行解决几道植树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梳理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梳理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第五步: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复习巩固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有困难,需要加强引导和
解释。

2.需要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谁先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谁先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谁先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先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与概率相关的问题,如玩游戏、抽奖等。

但学生对概率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概率知识,学会用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概率知识,学会用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概率知识。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如棋子、骰子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概率相关的游戏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3.教学环境: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如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案)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2)-五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2)-五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2.灵活运用加减法、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积极思维,培养发散思维。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3.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现实问题的探究、对于创造性思考的推崇和对于多元态度的亲和。

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2.通过灵活运用加减法、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通过灵活的思维,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发挥出个人的想象力,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2.讨论的方法。

3.设计情境学习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授:T:同学们,大家好!S:老师好!T: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呢?S:想啊!问啊!查资料啊!T:那么你们还有其它的方法吗?S:没有了!T:那么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2.导入:T:同学们,小明今天想做蛋糕,请问该怎么做呢?S:要有蛋糕模具、鸡蛋、面粉、糖、奶油等材料。

T:好,现在我们有了材料,但小明不知道要放多少材料才能做出一整个蛋糕,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S: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计算出来。

T:对,那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道题吧。

3.展开:(1)现在只有 11 个鸡蛋和 1 斤面粉和 0.5 斤糖和 0.5 斤奶油,如何制作一整个蛋糕?(2)如果你有 55 个鸡蛋和 5 斤面粉和 2.5 斤糖和 2.5 斤奶油,会制作出多少蛋糕?(3)如果现在要制作 11 个蛋糕,需要多少鸡蛋和面粉和糖和奶油?(4)如果你还需要制作更多的蛋糕,请问你需要多少材料?……T:同学们,看完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感想呢?S:很有趣呀!T:对,因为数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中,也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学会理性思考、开放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有效地利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掌握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有效地利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问题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妈妈买了5个苹果,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解答。

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对画图策略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指导他们如何画图,并解释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解答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策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和不等式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如何运用线性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练习本、文具。

3.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案例、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案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讲解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线性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如何将线性方程和不等式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3. 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植树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

2. 讲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总结植树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求解方法。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对这一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分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在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2. 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地图,上面标有城市的主要道路。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地图上的主要道路吗?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就和这些道路有关。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一条封闭的道路。

(2)教师提问:“如果要在道路两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我们应该如何计算需要多少棵树?”(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800米,每隔20米有一盏路灯,请问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经过多少盏路灯?”(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问题,使学生掌握了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因为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封闭线路上植树的基本原理在封闭线路上植树,意味着树木要沿着一条闭合的路径种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摸球游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摸球游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摸球游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知识,我认真准备了这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摸球游戏》这一单元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摸球游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摸球游戏,感知概率的存在,并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概念,能够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发生性。

2. 通过摸球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摸球游戏,感知概率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摸球游戏道具。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摸球游戏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球被摸到的概率更高?2. 讲解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并能够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发生性。

3. 分组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每组摸到各个颜色球的数量。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摸球结果,并讨论: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概率是否一样?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概率的概念。

2. 摸球游戏的步骤和结果。

3. 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解释概率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2. 根据摸球游戏的结果,计算摸到红色球的概率。

答案:1. 概率是描述事件可能发生性的数学概念。

例如,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0%。

2. 根据摸球游戏的结果,摸到红色球的概率为%。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植树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P106例1,完成教材P107“做一做”第1题和P109“练习二十四”第1、2、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等数学活动,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课件出示)【预设】学生们会回答:手。

师:请你们伸出左手并张开手指,仔细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回答有5根手指和4个空隙。

如果学生只能说出有5根手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数一数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

师:这4个“空隙”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根手指之间呢?(学生在自己的手上数一数)师追问:2根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1)]二、探究新知师:学校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认真地植树呢。

在植树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P106例1)1.理解信息。

指名学生读题,并要求学生说出从题中知道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一边”“两端要栽”的含义?【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一边”就是一旁,有可能是左边也有可能是右边,“两端要栽”指的是路的一头一尾都要栽。

师:“每隔5m”是什么意思?【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谁先走(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 谁先走(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1课时谁先走(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能合理选择标准长度单位;2.了解如何使用标尺量长度;3.巩固小学四年级时数的简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能合理选择标准长度单位;2.了解如何使用标尺量长度。

教学难点掌握“长短”的概念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教学重点掌握长度的概念以及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1.教师请学生看一看班级内排队的篮球队员,细问“你们觉得篮球队员的个子有高有低,手臂有长有短,这样的观察有什么用处?”2.教师出示标尺,让学生了解一下标尺的使用方法。

3.借助班级内物品如:板凳、课桌、教室门等,让学生用标尺测量物品的长度。

4.现场演示如何用标尺量测教室内某物品的长度。

5.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在校内随意找一对象测量长度,并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后互相比较。

6.请学生对比一下,各自对象的长度,探讨其中差异的原因。

7.教师总结,让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并引导学生关于长度比较的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2:理解“长短”的概念教学重点理解“长短”的概念,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1.出示一幅动物拼图,教师依次问学生:“大象的鼻子有多长?熊猫的耳朵短,还是长?”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几节不同长度的骨头,并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依次将骨头按长度顺序排列。

3.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比较大小,讲解长短概念。

4.教师请学生回家,找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并用标尺测量它们的长度。

5.教师在下堂课前要求学生上传照片,将测量结果反馈给教师。

6.教师批阅学生上传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长短的概念,并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长度的概念和使用标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同时,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理解长短概念并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植树问题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植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关于植树问题的数学知识。

•能够合理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植树问题相关图片或实物•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鼓励学生谈论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引入植树问题的话题。

2. 学习植树问题解决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求树的总数、树的种类及数量等。

3. 植树问题的实际运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应用植树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校园植树规划、街道绿化计划等。

4. 数学游戏•利用数学游戏巩固植树问题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植树大作战等。

五、课堂小结•回顾植树问题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相应练习题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巩固植树问题相关知识。

以上即为本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大纲,希本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欢迎家长和同学们在家对植树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植树线路的封闭与开放,以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植树线路的封闭与开放,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树棵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植树造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是什么样的植树线路?(2)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植树线路是封闭的。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封闭植树线路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在一条封闭的植树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的关系。

4. 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在一座长方形的花园四周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求植树棵数。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植树线路的封闭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树棵数。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等。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在一座圆形花园周围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求植树棵数。

(3)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拓展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植树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植树问题,将问题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植树话题,激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

2. 学习新知2.1 概念讲解•通过示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广角中的概念•讲解如何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2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尝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植树问题相关的数学拓展,如树木生长速度、树木防御问题等4.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为学校校园规划出植树方案,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寻找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案例,并尝试解决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案旨在通过植树问题,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分析问题,建立相关模型,解决植树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

2.掌握建立问题模型的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资料、课件、植树问题案例。

2.学生准备:书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入植树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
•解释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展示一个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4. 模型建立(20分钟)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六、作业布置
•布置植树问题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准备下节课展示成果。

七、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植树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和数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总复习7.1 总复习(一)复习内容: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对全册的知识进行梳理,复习小数乘法和小除除法,完成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七第1,5题。

课 型:整理与复习课复习目标:1.归纳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其计算法则,并用其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与归纳的方法总结计算法则,根据实际需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正确结果。

3.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复习重点:归纳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主整理自主复习课本第一、三单元内容,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也可以由学生按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自主检测1.填空。

(1)0.6+0.6+0.6=( )×( ),0.15×7表示( )个( )相加。

(2)4.65×3.5的积是( )位小数。

(3)估算9.8×1.1的结果是( )。

(4)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要与( )的小数点对齐。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3.6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6)最小的一位小数与最小的两位小数的积是( )。

(7)4.193193…是循环小数,可以简写成(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8)小数位数是( )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 )小数。

(9)在○里填上“>”“<”或“=”。

6.4÷0.9○6.4 3.5÷0.01○3.5×100 6.7×1.1○6.71÷3○0.3 4.4÷2○4.4×0.5 32÷1.1○32(10)8.88÷2.4=3.7,那么88.8÷0.24=( ),( )÷0.24=0.37。

2.判断。

(1)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数。

( )(2)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 )(3)如果除数比1大,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4)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 )(5)小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是小数。

( )3.完成课本第102页总复习第1题。

4.白菜每千克0.6元,小红的妈妈从菜市场买了9.5千克白菜,应付给售货员多少钱?小数除法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的估算 小数乘、除法 问题解决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问题解决✂合作交流1.分组交流检查自主复习导学情况;2.学习小组长收集各组情况,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困难点;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并收集错误点、困难点及优秀的学生作品,以备展示。

✂展示点拨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复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合作交流内容,通过生生及师生合作交流探究总结: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2.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

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补足,再点小数点。

3.怎样估算小数乘法。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的法则去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对齐。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来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5.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6.()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

()叫做有限小数。

✂分层训练(一)单元达标1.填空。

(1)1.3×0.28的积有()位小数。

(2)从0.84里连续减去0.04,减()次后结果为0。

(3)两个数相乘,积小于第一个因数,则另一个因数()1。

(4)货运公司送97吨货物,每辆车最多可载8.5吨,一次性运完,至少需要()辆车。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2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是()。

2.判断。

(1)9.95保留一位小数和保留整数都是10。

( )(2)1.25乘任何一个数,所得的积都至少有两位小数。

(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4)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商就有几位小数。

( )(5)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课本第104页练习二十七第1题。

4.完成课本第104页练习二十七第5题。

5.列式计算。

(1)25个3.18是多少?(2)8.34的2.5倍是多少?(3)一个数的1.45倍是0.116,这个数是多少?(4)两个因数的积是1.526,其中一个因数是0.03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二)拓展延伸1.蔬菜配送中心运来萝卜172.5千克,运来的青菜质量是萝卜质量的1.2倍。

运来萝卜和青菜共多少千克?2.营养专家认为每人每天应当饮用一杯牛奶(约0.25千克),某市人口约有1400万,如果该市每人每天饮用一杯牛奶,那么一共要供应该市多少吨牛奶?(一年按365天计算)3.两部科学教育片,第一部长585米,放映了19.5分钟。

照这样计算,第二部长720米,需要放映多少分钟?✂反思总结学生自主合作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完善自主整理中的知识体系。

7.2 总复习(二)复习内容: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积和商的近似值和四则混合运算,完成总复习第2~4题,练习二十七第2,3,4,6题。

课 型:整理与复习课复习目标:1.归纳求小数乘、除法的积和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方法,能正确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3.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复习重点:归纳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复习难点: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主整理自主复习课本第12~14页,55~58页,70~77页相关内容,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积和商的近似值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也可以由学生按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1. 2.✂自主检测 1.填空。

(1)保留三位小数时,只需要看小数点后面第( )位上的数,再按照( )法取近似值。

(2)保留一位小数,商要除到( )位上,保留两位小数,商要除到( )位上。

(3)8.3489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8.9,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3.6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6)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相同。

我们学过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 )。

2.完成课本第102页总复习的第2题。

3.完成课本第103页总复习的第3题。

4.完成课本第103小数混合运算 积的近似值 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商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简便计算:整数简算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小数 解决问题✂合作交流1.分组交流检查自主复习导学情况;2.学习小组长收集各组情况,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困难点;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并收集错误点、困难点及优秀的学生作品,以备展示。

✂展示点拨结合第一版块的自主复习导学、第二版块的合作交流内容,通过生生及师生合作交流探究总结:1.求小数乘、除法的积和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再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3.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对()同样适用。

✂分层训练(一)单元达标1.完成课本104页练习二十七第2题。

(做在书上)2.完成课本104页练习二十七第3题。

3.完成课本104页练习二十七第4题。

4.计算下面各题。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13×8.5≈ 5.66×9.05≈40.91÷51≈ 6.4÷0.84≈5.完成课本105页练习二十七第6题。

(二)拓展延伸1.计算下面各题。

(能简算的要简算)28-(3.4+1.25×8)〔6.4÷(2.3+4.1)÷0.8〕102×3.6 8.5×1.8+2.5 ×1.8-8 1.25×0.25×32 2.希望小学要用长0.96米,宽0.69米的红纸布置一个光荣榜,这个光荣榜高1.92米,长3.45米。

布置这个光荣榜需要多少张红纸?3.商场里有12箱质量相等的货物准备重新包装,从每箱货物中取出3.2千克,剩下的货物相当于原来9箱的货物,原来每箱货物重多少千克?✂反思总结学生自主合作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完善自主整理中的知识体系。

7.3 总复习(三)复习内容: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复习图形的变换,完成总复习第5题,练习二十七第10,14,15题。

课型:整理与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内涵,会辨别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通过移一移,转一转,画一画,玩一玩等课堂活动,加深对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的理解。

3.在复习过程中知道规律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复习重点: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意义和要素,掌握绘制平移、旋转图形的方法,学会判断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复习难点:平移、旋转后图形的绘制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主整理自主复习教材24~43页内容,整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网络图。

(也可以由学生按他们喜欢的方式总结)✂自主检测1.填空。

(1)张叔叔在公路上开车,车轮的运动是( )现象;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2)看图填空。

图形①绕点0沿( )方向旋转900,得到图形②。

图形④绕点0沿( )方向旋转900,得到图形③。

(3)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

(4)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5)平移和旋转只是改变了图形的( ),图形的( )和( )都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