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进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进展的要紧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试探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要紧成绩,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试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提高学生明白得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那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进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进展做出了奉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的进展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进展的缘故。

教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思路1、第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教材结构:教材从3个方面表达了南方经济的进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研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的缘故和表现,最后的出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和“活动与探讨”部份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加深对课文知识的明白得和熟悉。

教学进程『导入』:幻灯片显示:钱塘江怀古袁枚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同窗们,这首诗里面包括了一个神话故事,既导入框里的“钱镠射潮”的故事,请大伙儿看导入框的内容。

学生看书………在五代十国那个骚乱时期,什么缘故吴越能在那时候修筑海塘?江南地域在五代和以后有什么重要的转变呢?带着些问题,咱们一路走进咱们今天的课堂,一路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新课』:板书: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请同窗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表达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进展的?(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楚的线索)学生看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会惊觉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

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诗热烈,宋诗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两代面貌迥然不同?这一切,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深深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的五代十国。

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江山的赵匡胤不想再继续这无望的恶性循环,结束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让人们不再凭枪杆子,而是凭笔杆子进行竞争。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

接着,他又在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从方方面面限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除了对武将大力防范,赵匡胤也没忘了给文臣套上笼头。

精明的宋太祖运用分权和制衡之术,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权分割成几块,将军权交给枢密院,部分行政权交给新设立的“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设“三司”专门管理财政,分掉了宰相的财权……虽然代价是形成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赵匡胤终于排除了一切使贵族阶层死灰复燃的可能,独揽军、政、财一切大权,达到“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的乾纲独断境界。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1、农业的发展:①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 __________ ,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

②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2、手工业发达:①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

宋时棉织业由______ 发展到东南沿海。

②浙江______烧制的______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时______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③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3、商业繁荣:①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

出现了______ 和______ 。

②宋朝时,_______ 、 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

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______和______ ,远达______ 和______ 。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 _ ,管理对外贸易。

③______ 前期,______ 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

4、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四、合作探究1、材料一: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 1 9.8% 9985785 80.2%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南方北方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中华书局版1.熟记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知道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繁荣的史实。

3.重点: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苏湖熟,天下足”(1)原因①北方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批民众南迁。

②南迁的民众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增加了劳动力。

③人们因地制宜,发明了梯田和圩田。

④南方环境优越。

(2)表现①经济重心:北宋后期,已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②农作物耕种:水稻成为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南宋时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耕作技术:发明先进的新式的生产工具。

能使田面平整,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耖”;用于插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的“秧马”。

想一想:经济重心的含义是什么?我国经济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1)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南方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宋代丝织业发达,例如宋锦、云锦、蜀锦,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棉纺织业成为宋代产棉区主要的农村副业。

(2)制瓷业: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最繁荣的时期,如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定窑等名窑,昌南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改名为景德镇,成为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

(3)造船业:东南沿海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泉州的造船技术最为精良。

3.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1)商业繁荣: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农村的集市也迅速发展。

(2)海外贸易兴盛:南宋时,广州、杭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出现①原因: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便。

②出现: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流通于东南地区的纸币叫会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要通过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趣味性问题情境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措施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南宋商业的繁荣: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内容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一、原因1、社会环境:南方,相对稳定。

2、自然环境: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

3、劳动力与技术: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

4、统治政策: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引进占城稻)。

二、过程从正式开始,到最后完成。

三、表现1、农业的发展:(1)北宋从越南引进,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太湖领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3)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流域。

(4)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和棉织业:蜀地丝织业“”;丝绸产量高;兴起于海南岛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海船已装有。

3、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而且还出现了早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①港口:和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到达范围:近至和,远达阿拉伯半岛和东海岸。

③政策:政府海外贸易。

④管理机构:在主要港口设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①概况: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②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天地变成私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③ 句: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现象,它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繁荣发展,并对我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历史课上,我给学生们讲解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讲授、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在讲授环节,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在案例研究环节,我让学生们分析史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通常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引用历史人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分析史料和图表来提高这些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听讲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和探索学习,因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c. 案例研究:分组让学生分析史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d.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e.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史料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江南地区的风光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地图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史料用于让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运用这些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5. 总结(5分钟):
6. 课后作业(5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那么,你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呢?请你们课后调查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纵情享乐。

他们那醉生梦死、奢侈豪华的生活也印证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江南的富庶。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

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蜀地丝织品“”。

从海南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

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史实2.探究南方的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3.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导入新课】两宋以前,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相对来说发展缓慢,后来,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日益发展,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也是由于江南地区的条件优势,原来的经济重心也逐渐的由北向南发展。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56页-57页,第一标题“南方农业的发展”,认真回答问题1.发展条件:①______战乱较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______、______;③______条件的变化。

2.农作物品种的改进----__________3.农业产量的提高:①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成为重要粮仓。

②______居粮食产量首位。

③______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㈡.阅读教材57页-58页第二标题“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认真回答问题1.丝织业的水平提高-蜀地丝织品“____________”。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

2.陶瓷业的兴起—浙江哥窑烧制的____________,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________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业的发展----______朝的造船业业居当时世界______。

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㈢.阅读教材,57页-60页第三标题“南方商业的繁荣”,认真回答问题1.商业都市的发展--最大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2.海外贸易的发展:①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设立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3.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出现在______。

4.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标志: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______地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内容分析自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南方。

本课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课内容为三目。

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两宋时期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及纸币的出现。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经济史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本课又要求学生掌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史实。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等材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适当地选取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自主地阅读、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理解难点;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经济成就的能力;提供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些成就对我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依据: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两宋南方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如城市布局发生变化、海外贸易兴盛,适应商业发展的纸币的出现等。

这些内容学生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依据:历史学习要透过现象认识背后的相关信息,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全面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
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2、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学习重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三、学习难点
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

四、自主学习(精彩课堂,由我开始!)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填充: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

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2)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
(3)______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______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________ 有了很大的发展。

______丝织品“______”。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

从海南岛兴起的______,南宋时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________烧制的_____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发展:
1、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2、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____、_____远达______和_____东海岸。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

3、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______。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____________。

4、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__。

五、知识拓展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六、达标检测
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如果你选用如下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南宋海船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3、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
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
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附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1)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1)越南占城稻苏州湖州水稻
(2)两广福建长江流域
(3)茶树丘陵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蜀地号为冠天下江浙棉织业
2.宋代江南浙江哥窑冰裂纹景德镇
3.广州、泉州
三、南方商业的发展
1.开封杭州
2. 广州、泉州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市舶司
3.交子会子商业发展
4.唐朝中后期南宋东南地区
知识拓展
南方经济的发展;国家的重视;造船业的发达;指南针的应用等
巩固提高
1.A
2.C
3.B
4.C
5.D
6.(1)苏州、湖州水稻(2)南宋30715 77FB 矻27759 6C6F 汯34456 8698 蚘37582 92CE 鋎29460 7314 猔1H23125 5A55 婕 32948 80B4 肴32501 7EF5 绵28483 6F43 潃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