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合集下载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XX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省部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股权激励、发明人与学校共同转化科技成果等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科技成果是指我校教职工承担国家、地方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企事业等单位委托的科技项目或利用学校物质技术、人力及其他条件所形成的职务技术成果,学校对其拥有完全或部分知识产权。

主要包括:(一)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二)技术秘密,包括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以及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未公开的技术等;(三)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四)法律、法规认可的其他可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包括对该成果完成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以及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员。

第六条本办法所指“收益”是指转让(许可)科技成果,或者转让利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所取得的收益。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一切职务科技成果的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活动。

第八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按《西南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章组织实施与管理第九条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统一管理,科学技术处(校知识产权办公室)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第十条学校构建科技成果管理、转化、服务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工作体系,运用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好科技产业集团、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优先将科技成果放入这些平台进行转化。

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科技成果是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产物。

为了有效管理和推广科技成果,大学需要制定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以确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

一、科技成果的认定与评价科技成果的认定是大学科研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中,应准确明确科技成果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一般而言,科技成果的认定应同时考虑其学术价值和转化价值。

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而转化价值则指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应用及其产生的效益。

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科技成果的质量、影响力和转化潜力。

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科技成果的原创性、水平和完整性,影响力评价则衡量科技成果对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程度,而转化潜力评价则关注科技成果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二、科技成果的保护与运营科技成果的保护与运营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环节。

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应明确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限。

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商标注册等。

对于科技成果的运营,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应明确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程序,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许可、合作研究等。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程序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网络,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

三、科技成果的激励与奖励科技成果的激励与奖励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应设立科技成果激励和奖励机制,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创新团队奖励和个人创新奖励等。

这些奖励机制旨在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积极从事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并提升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四、科技成果的监督与评估科技成果的监督与评估是大学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保障。

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应明确科技成果的监督和评估程序,包括科技成果的审核、验收和审查等环节。

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

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

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我部在认真总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现对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规范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创办科技企业,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高校科技产业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国家税收和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科研方向、提高科研综合水平、稳定科研队伍、培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以及补充学校经费不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的事业。

2.高校发展科技产业,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和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发展科技产业,要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目的,重点孵化具有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也可以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

要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有条件的高校,要努力将孵化成功的科技企业做强做大,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搭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作平台。

3.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高校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高校发展科技产业,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必须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辩证关系,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要通过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化新路。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 五) 资金不足 。 缺乏风 险投资 个管理 过程的 始终、 首先 , 在分 配方式 上要 实行 资金 分配 的自由竞争。 科技 成 果转 化管 理是 进行 技 术创新 和技 术 创新扩 散 的过程 的 管 其次 , 在 中试 阶段加强对 资金的投入 与监管。 在此阶 段加 强资金方面的 理, 要进行 高新技术 成果转 化管理 就必 须拥有 雄厚的 资金 , 这样 才能形 监管, 我保证产品合格、 技术成熟 的保障。 同时, 科研项 目的资金管理也 成严 谨有 效的 管理规 模 。 目前 , 我 国对科 技成 果转 化风 险认识 不足 , 缺 可以 由原 来的单一 管理 向多样管 理发 展。 对不 同的科 技项 目采取 不 同 乏风险 防范机 制 , 不 少企业 因此蒙 受重大损失 , 从而对 风险普 遍存在 恐 的管理 形式 , 例如 根据 项 目的特点采取 部门管 理或者 是专家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李兴元 武汉大学高新技术产业部 4 3 0 0 7 2
【 摘 要】高校是我国重要 的科技研发基地之一, 是实 现科技 成果产业
高校 企业合 作研 究, 实现 目 标 与结果 一致 鼓励 高校与企 业在研 究
化的主要阵地 , 曾经_度对我国的科技 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随之产生了与 前 期或研究中期提前沟通合作。 企业能够有 效掌握市场需 求, 研究前期 之相适 应的高校科技 成果产业化管理 , 然而高校科技 成果产业化管理在其 能 够有 效确定 研究课 题 , 使 研究 的课题 能够 满足市场需 求并取得 一定
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 本文在 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 出了 相应
的解决对策、 措施 。
的经济 价值 。 在研 究中期 , 企业参与 能够增加 企业 的责任感 , 奠定 了顺 利 完成规 模化生 产的基础 。 同时, 积极在 国内、 国际高校 内部 形成跨 学 科、 校 际以及跨 区域 的运行管理 机制 , 这样能 够充分发挥各 高校 的特点 和 优势, 进而 对 自 身的优 势进行整体规 划, 事 科研力量得到有效 凝聚 , 进而提 高科研投入产 出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科技创新,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然而,这些成果大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里,无法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社会的遗憾。

因此,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当前国内科技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产业化路径应当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它的转化和产业化的成功,离不开三个主要的环节:产学研协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以及市场营销等运作环节的协调。

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路径。

一、产学研协同产学研协同是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只有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优势,才能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业。

产学研的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市场的可行性。

因为高校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而企业则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销售渠道,双方可以互补优势,协同发展。

实现产学研协同需要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高校需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促进与行业的深入交流,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指导相关科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应用的方向。

同时,作为研究机构,高校需要保证研究成果的鉴定、评估和技术转让等相关业务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高校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来保护研究成果的创新和技术成果,保证创新成果能够被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知识产权不只是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还包括了科技成果及其服务对象、管理和研究方法、规章制度、商业模式等。

保护知识产权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评估、鉴定、运用和转化。

同时高校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深入发掘,例如进行专利申请,并尽可能的将应用实际难度降低,方便实际应用。

三、市场营销等运作环节的协调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市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掌握市场变化动态,提高市场情报工作质量和市场预测能力。

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化推进

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化推进

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化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和推动者,在科技创新产业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高校科技创新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推进产业化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科技创新的意义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作为具有雄厚人才和科研基础的机构,高校具备孕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

通过科技创新,高校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加创新成果的产出,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科技创新也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和优化,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支持。

二、高校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1.资源支持不足:高校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然而,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的供给方面仍存在不足的问题。

这使得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匮乏、研发条件不足的挑战。

2.产学研融合不够紧密: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与产业界的合作紧密结合,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着缺乏有效机制、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机会等问题。

这使得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往往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影响了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进程。

3.科技人才培养不平衡:虽然高校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但在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

这使得部分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限制了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推进。

三、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化的策略1.加强资源投入: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的资源支持力度,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设施,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为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2.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

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评审和考核制度,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应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转移与技术转让。

通过合作研发项目、共享专利与技术资源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高校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移

高校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移

高校产业化与科技成果转移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校的科技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科研成果方面,我国的实验技术、科学仪器、检测设备、核心技术等多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这些成果却未能在生产中获得运用,难以实现产业价值,这就需要高校进行产业化。

一、高校产业化是什么?高校产业化是指将高校的科技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并将其投入生产和市场中,使之成为一项产业,并通过市场实现盈利。

高校产业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而且是为了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

二、高校产业化的意义高校产业化的实施既有利于高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也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高校产业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高校产业化已不再是单纯的转移研究成果,而是将高校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并赚取较好的效益。

通过高校产业化,可以为全部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动力。

2、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往往会陷入理论研究的状态中。

通过产业化,高校科研人员所研发的核心技术会更快地转化为实际产品,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更良好的服务,从而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达到更好的科研成果。

3、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移市场高校产业化也可以促进高校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交流,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合作。

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市场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市场上这些科技成果才能够有更多的参与者和更大的效益,由此建立起高校科技成果转移市场的制度。

三、高校产业化的阻力然而,要想真正实现高校产业化的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阻力。

从目前来看,高校产业化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人才、市场和法制等方面。

一方面,高校人才的匮乏意味着这个生产模式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有些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人员遭遇着市场上的困境,不得不将实际发明的成果卖给那些比较单纯的大企业。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与发展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与发展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与发展研究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日益重要。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也在不断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发展展开研究,并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现状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是指通过技术转让、专利授权、科技成果转移等手段,将高校科技研发成果转换为商品和服务,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例如,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逐渐成为知识产权的主要持有者。

故此,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了高校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目前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应用率低。

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转移、应用、推广等环节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匮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及其发展。

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路径与探讨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包括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拓宽科技成果应用领域,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产业化服务机制等。

本章节将对这些途径进行探讨。

1.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高校要取得科技创新成果,首先需要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水平。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研究课题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

为了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高校应该加大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力度,并打通学术界、产业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渠道,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强化科研平台建设。

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

在高校中,同时推进科研人员、研究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成果的三位一体发展,形成有机融合的研究、支撑与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源。

高校应加强人才引进、鼓励科研人员持续进行科研探索与实践,以补充和更新研究队伍,保持科研队伍的活力与创新能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成为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存在的难题以及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的是将高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商业化的产品或服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在于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通过转化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1. 科研人员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

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时往往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对实际应用的需求了解不足。

难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商业化产品。

2. 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高校科研成果通常需要通过技术转让来实现产业化。

然而,目前我国技术转让机构发展不够成熟,缺乏专业的技术转让人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3. 缺乏创新人才和市场化意识。

高校科研人员普遍缺乏商业化的意识,对创新的市场化需求了解不足。

这导致科研成果无法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难以实现产业化。

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措施1. 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与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项目。

通过产学研合作,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并推动这些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加强技术转让和产业化过程的协调与管理。

3.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入市场化意识和创新创业教育。

使科研人员具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4.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更加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措施。

鼓励企业投资高校科研项目,并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发展。

五、结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高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与管理

高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与管理

高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与管理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高校产业化发展成为了各大高校和政府的热门话题。

高校产业化是指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服务或技术,并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推广和营销,从而实现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共赢的目的。

高校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管理是高校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政策和管理两个方面,对高校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解析和研究。

第二章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高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策支持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

国家层面:国家层面对高校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主要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国防科工发展战略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之一,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是指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给予的政策支持,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基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

国防科工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对国防工业的政策支持,目的是加强国家安全和保障国防建设。

地方层面:地方层面对高校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主要有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地方金融机构对高校产业化发展的扶持等。

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给予的政策支持,如当地政府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服务中心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是指当地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政策扶持,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基金等。

地方金融机构对高校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是指地方金融机构为高校产业化提供融资支持,如为高校产业化企业提供贷款、办理信用证等。

第三章管理模式高校产业化需要管理模式的支持,以达到高效运作的目的。

管理模式包括高校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方面。

高校人才引进机制:高校产业化需要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支持,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此外,还可以采用外聘高管、行业专家等方式,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

在学校中,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详细探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一、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是学校科研工作日益突出的需求与作用。

在当今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研究机构和智力资源集中的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学校需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加强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将成果转化为具体产品或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际价值。

2. 提升学校科研实力科技成果转化将促进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

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优秀人才,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3. 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不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三、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严禁以任何形式阻碍或限制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

2. 支持激励原则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给予政策优惠、奖励和荣誉等激励措施,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政策导向原则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应与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相一致,遵循国家科技政策,同时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流程1. 申报阶段科研人员完成科研成果后,须向学校科技管理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成果简介、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等内容。

2. 评审和审核阶段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将组织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和审核,评估成果的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并做出最终决策。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制度是为了管理和保护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所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流程。

其目的在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形成、推广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科研项目管理: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结题和验收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进度,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学术成果管理:对于高校科研人员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归档,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配。

3. 科研成果评价:制定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评估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和激励,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4. 科技转化管理: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行管理,包括技术转让、企业合作、产业化等方面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5. 奖励和激励措施:为了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科研成果奖励、岗位晋升和薪酬激励等,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增强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贡献意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的持续进步。

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浅谈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摘要本文结合科技成果产业化理念,从科技成果管理机制、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及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加以创新管理,从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关键词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71—010 引言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比较低、速度比较慢、科技成果转化比较难的现状,严重影响着高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

1 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成果验收(鉴定)、登记、建档、申报、评审、奖励、成果推广等项内容。

重视和做好科研成果的目标管理工作,有利于正确评价和肯定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保护其合法权益,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科技人员在“发展新产业”的科研竞争中固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主体。

目前,我国科技队伍主力军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

而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执行者。

因此,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应创新加强对企业这一主体的科技成果管理。

首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其次,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应重点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要加大对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最后,积极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创新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成果管理目标。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要以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建立健全成果管理的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规范登记工作,掌握和提供科技成果信息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

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

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

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措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指将高校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移、产业化等方式,转化为市场可应用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和措施,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主要包括技术转移、产业化和创业孵化等方面。

在技术转移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技术许可、转让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移给企业进行应用开发,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在产业化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在创业孵化方面,高校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对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导师指导等支持,帮助他们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化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根据科技成果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在技术转移机构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机构,提供科技成果转移的咨询、评估、转让等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训人才等方式,培养具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人才,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

还要注意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可能会面临技术保护、产权规范、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专利申请、合同签订、市场调研等手段,加强科技成果的保护和市场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还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推进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推进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推进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第一章:引言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高校进行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践中,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第二章: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现状目前,高校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量科研成果诞生于高校,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应用落地,这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科研成果不具有可转化性。

很多高校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中,没有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

这是由于研究人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不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规律,从而无法在科研过程中考虑到实际转化中的问题。

2.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有些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些科研成果滞后于市场,或者是市场需求过于细分,难以找到合适的应用。

这就需要高校科研成果能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3.转化过程中存在重重阻力。

高校科研成果需要通过技术或者商业化方式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其中需要处理的事项很多,包括商业化模式、资金来源、团队建设等等。

这些都需要高校面对许多政策、文化、机制和人员等问题。

4.人才不足。

转化成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来完成,但是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缺乏完整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变得更困难。

第三章:推进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化发展需要克服很多问题,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

高校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同时也要了解行业、市场需求并及时把握市场变化。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行业需求、市场的对接,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完成更为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产业支撑。

高校需要多方位支持创新,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出台鼓励产业创新政策。

政府、企业、产业技术研究所等多方面都可以给高校科研转化支持。

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 若干政策

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 若干政策

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为了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许多政策已经被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政策,用以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院所的经费支持力度。

这包括增加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提供研究设备和实验器材等先进研发工具的补贴,以及设立奖励基金以鼓励科研人员的创新和成果转化。

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通过申请科研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同时政府还可以对科技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研发给予财税优惠政策。

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孵化器,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支持。

这些基地和孵化器可以提供研发场地、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

政府可以通过设置资金扶持计划,为入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创新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等支持,以推动成果的产业化。

第三,政府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法律和政策法规。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鼓励科研人员更多地投入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

政府还可以建立技术转让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和转让的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与企业进行对接,促进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第四,政府可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合作与创新。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资金,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设备和资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产学研基金,引导科研成果更好地在产业中应用。

最后,政府还可以优化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建立科技成果的奖励机制,提供多样化的激励政策,可以增强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和成果转化意愿。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行业导向,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则

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则

科技成果产业化总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推进阶段、相关方、产业化评价、项目管理及产业化实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校、科研院所内已有的通过各级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应用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适用于规范正在研发或预期研发的成果产业化方向。

其他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科技成果产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科技成果通过自身投资、合作或作价投资化为实体产业并生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或商品,且实体产业形成盈利的活动。

3 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3.1 科技成果产业化步骤宜按照如下阶段推动:a)转化评价阶段:从市场化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时间与预期收益;b)项目管理阶段:遴选出符合期望时间的可转化成果,通过项目管理有效对接并解决市场需求;c)产业化实施阶段:对于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并能够持续解决的成果进入产业化管理阶段推动产业化。

3.1 宜满足上一个阶段要求后进入下一阶段。

4 相关方4.1 科技成果产业化涉及的相关方包括:a)高校、科研院所。

应设置专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机构或指定某个机构兼任科技成果产业化职能,主要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评价。

注:高校的产业化管理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产业公司、科技处、技术开发处等。

b)科技成果团队。

主要负责开展项目研究,形成科技成果。

注:一般由高校内成员组成,也可以跨高校组成。

c)第三方服务(孵化)机构。

主要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评价、项目管理和产业化实施。

注:第三方服务(孵化)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从事技术转移转化的高校产业化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科技型孵化器、科技园等。

d)企业。

应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项目开发、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投资新项目等,主要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评价、项目管理、产业化实施。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办法近年来,高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科研成果的管理却存在一些问题,如著作权与知识产权的界定、成果转化的困难等。

为了加强高校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一、科研成果的划分与评价高校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发表的论文、专利、技术转让和研发基金等。

在管理办法中,应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明确其评价标准。

例如,对于论文成果,可以根据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和引用次数来评价其质量;对于专利成果,可以根据专利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评价。

二、著作权与知识产权的界定科研成果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的贡献,因此,在管理办法中应明确著作权归属的原则。

一般来说,主要贡献者可以享有著作权,但其他参与者也应给予一定的权益。

同时,还应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鼓励开展技术转让和产业化。

三、成果权益分配和激励机制科研成果的管理办法应对成果权益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做出规定,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对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和参与技术转让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因此,在管理办法中应明确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定。

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保证其公平合理的分配,并严禁挪用科研经费用于其他用途。

同时,也应建立起科研经费使用的透明化机制,让教师和学生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

五、科研团队的组织和管理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因此,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应明确科研团队的组织和管理规定。

可以建立科研团队的评估制度,评估团队的人员结构、研究能力、科研成果等,以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六、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环节,需要管理办法对此进行规定。

应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评估机制,评估成果的市场价值和转化潜力,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工作,制定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一、总则1.1 目的本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技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国内各类大学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1.3 定义(1)科技成果: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试验验证等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经济可行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2)科技成果转化: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一个过程,包括利用成果进行产业化、知识产权转让、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

(3)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指依托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用于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

(4)基础科研成果:指具有原创性、探索性、基础性质的科技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实验研究成果等。

(5)应用科技成果:指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科技成果。

1.4 主管部门教育部科技司是本办法的主管部门,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建设和管理2.1 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建设大学应该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转让及其他技术服务;(2)协调大学内部资源,组织科技成果的评审及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维护;(3)管理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2.2 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管理(1)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应成立机构管理工作组,负责机构内部的管理工作。

(2)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应按照科技成果的性质和应用方向,制定转化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科技成果的转化质量和应用效果。

(3)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应按照实际需要和科技成果的管理要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制度,并监督和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4)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校内研究团队的领军作用,建设优秀的专业化科技转化队伍。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1. 目的本规定旨在规范科技成果的转化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应用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科研机构、高校等科技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活动。

3. 定义3.1 科技成果:指在科研和创新活动中取得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包括技术发明、专利、软件、商标等。

3.2 科技成果转化:指将科技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包括技术转让、产业化等。

4.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原则4.1 自主转化:科研机构应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寻求转化途径,并对转化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4.2 依法合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4.3 保护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科技成果的独立权益。

4.4 市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找适合的市场机会进行合作。

5.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流程5.1 鉴定评估:科技成果应经过专业的鉴定评估,评估其市场价值和转化潜力。

5.2 技术转让: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转让,确保成果得到合理价值回报。

5.3 合作交流:鼓励科技成果与产业界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产业化。

5.4 产业化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5.5 监督管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加强对转化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转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6. 资金支持为了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

7. 法律责任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为,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 附则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通过评估调整不断完善,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以上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希望各科技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管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作者:李兴元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18期
【摘要】高校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之一,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阵地,曾经一度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然而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一、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实行的提高薪酬的主要评价指标仍然停留在发表论文、通过成果鉴定评得成果奖等方面,这些方面跟高校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更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与之相反,高校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商业价值都是次要的,更不用谈对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管理了。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管理才逐渐被提上日程,但大部分人对其的管理意识仍然比较薄弱。

(二)管理范围局限于本校内部
目前,每一个学科的研究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所以对于一个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很难由一个人或一个专业的人员完成,需要众多专业的人才共同合作。

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并没有突破本校局限,并没有形成跨学科、跨校际、跨区域的大兵团作战的运行机制,以致出现了科研力量分散,小型化、低水平重复的课题多,科研投入产出率低的现状。

(三)缺乏管理人才
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中,我国高校往往并不缺乏极具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但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过程中,受传统管理意识的薄弱,在管理人才方面存在严重欠缺现象。

(四)政策法规不健全
没有健全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首先,新的创新政策涵盖了部分科技政策、计划以及产业政策,但这些政策间缺乏相关的联系,不能够匹配于科技创新政策。

其次,
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存在缺陷,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不利于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管理。

(五)资金不足,缺乏风险投资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是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的管理,要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管理就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这样才能形成严谨有效的管理规模。

目前,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机制,不少企业因此蒙受重大损失,从而对风险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导致大多数企业对于一些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极少问津。

二、有效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是应高校科技成果逐步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
(一)提高意识,进行产业化管理
高校作为高科技研发的主要阵地,必然促使其成为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地,因而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管理必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高校的领导要引以为重,设置专门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部门,严格选取负责任、有责任心的人进行管理,并且对这些人进行相关的岗前岗后培训,有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对全体高校科研人员包括相关的学生、后勤等服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提高产业化管理意识,尤其是重视知识产权的不外泄,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校企、校校多方合作
高校企业合作研究,实现目标与结果一致鼓励高校与企业在研究前期或研究中期提前沟通合作。

企业能够有效掌握市场需求,研究前期能够有效确定研究课题,使研究的课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取得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研究中期,企业参与能够增加企业的责任感,奠定了顺利完成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同时,积极在国内、国际高校内部形成跨学科、校际以及跨区域的运行管理机制,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各高校的特点和优势,进而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整体规划,事科研力量得到有效凝聚,进而提高科研投入产出率。

(三)拥有专门的管理队伍
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中,我国高校基本上能够找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入手点,在项目立项上基本都能做到选择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能够开辟出较为广阔的市场为高校、企业以及自身谋得部分利润等,这说明我国高校对科研人才方面并不缺乏,但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管理过程中,只有顶尖的科研人才是远远达不到管理要求的,其还必须具有一支业务过硬的经营人才队伍和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优秀管理队伍。

这也是高校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管理的关键。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要加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立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协调知识产权法体系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面的法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国家、单位及科技人员之间关于科研成果的权属问题,这样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利于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管理。

从我国目前专利审批程序看,建议将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的期限降低至2-3年,以激励科技人员对专利的申请和更及时地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

实现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切实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有效进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资金监管及风险投资机制
中央政府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有一定的投资,在此基础上,各地方的政府也要把相关科研投资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各地对科研投资有所增加,以后要注重各项提高投资中企业投资所占的比例,尽快使企业投资所占比例达到科技发达的国家水平。

在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合理分配问题应当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首先,在分配方式上要实行资金分配的自由竞争。

其次,在中试阶段加强对资金的投入与监管。

在此阶段加强资金方面的监管,我保证产品合格、技术成熟的保障。

同时,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也可以由原来的单一管理向多样管理发展。

对不同的科技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例如根据项目的特点采取部门管理或者是专家管理或者是有效结合几种管理形式共同管理,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管理。

风险投资机制也是实现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方面,我们应当做到:第一,加强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众所周知,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乃获得利益,因此,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果保证风险投资者的利益,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是加强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次,提高风险投资人素质。

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投资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高等教育学科的过分细化和培养目标上对专业人才的过度强调,导致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我们应当采取国外引进以及本土化培养两种方式满足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科技产业化的管理现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高校科技产业化提出提高意识,进行产业化管理;校企、校校多方合作;拥有专门的管理队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借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有效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