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探究辨真伪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

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

(1)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进行实验: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

结论与解释: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______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______,果汁加工厂的大量柠檬皮被丢弃浪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______。

(2)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

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

进行实验: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_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_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实验编号):第一组对照实验______,第二组对照实验______。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______。

(3)探究三:温度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请将下表填写完整(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释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有机柠檬片白色污染回收制作柠檬茶 CH3COOH Na2CO3①②①③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另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热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由于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 === CaC2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 CO2(或二氧化碳) F D G 第一次D中无明显变化,第二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故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2)①装置AB中生成气体要先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F吸收二氧化碳,而后经过澄清石灰水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再经过浓硫酸G除水,后通入到I装置还原氧化铁,经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F、D、G;②第一个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应该不变浑浊,第二个澄清石灰水装置应该变浑浊。

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工业废水(含有H2SO4、Na2SO4)中H2SO4的含量进行测定.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不同的测定方法,请回答有关问题:(1)甲同学:取50g废水于烧杯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程溶液pH变化如图.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烧杯中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乙同学: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理由是_______。

【答案】NaOH、Na2SO4 19.6% 偏高 Na2SO4与BaCl2反应【解析】【分析】【详解】(1)①当加入 30g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的溶质为过量的NaOH、生成的Na2SO4;②设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为x242422NaOH+ H SO Na SO2H O2=+809820g x0%⨯2080%98=20g x⨯x=4.9g50g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是4.9g÷50g×100%=9.8%(2)硫酸、硫酸钠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改用BaCl2溶液代替NaOH溶液测定废水中的H2SO4的含量,结果可能会偏高。

2.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小雪同学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钙和氢氧化钠。

(1)在制取过程中固体M 的俗称是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加入Na 2CO 3溶液后,得到的NaOH 溶液中是否含有Na 2CO 3,可取少量溶液加入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检验。

A 无色酚酞B 氧化铁C 稀盐酸(3)实验室也可用Ca(OH)2溶液与Na 2CO 3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的NaOH 溶液。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OH)2,Na2CO3,BaCl2,Na2SO4,NaOH,CuSO4中的一种和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固体的成分,现做如下实验:(1)原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2)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3)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4)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_____;(5)下列关于溶液和白色沉淀的设想,合理的是_____。

A除去硝酸钡中的硝酸:用白色沉淀AB无色溶液a能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盐酸C鉴别盐酸和碳酸钠:用溶液b、c、d。

【答案】硫酸铜 Na2CO3,BaCl2,Na2SO4 BaCO3+2HCl=BaCl2+H2O+CO2↑ NaCl、NaOH C 【解析】【分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样品加水得无色溶液,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钡沉淀能与盐酸反应而溶液,硫酸钡沉淀不能。

实验中白色沉淀加盐酸能产生气泡,故一定有碳酸钡沉淀,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加适量盐酸仍然含有白色沉淀,故沉淀一定有硫酸钡,故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无色溶液加酚酞变红,说明含有碱性物质,加氯化钡能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1)根据推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2)根据推断,原固体中一定有 Na2CO3,BaCl2,Na2SO4;(3)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4)因为Na2CO3与BaCl2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NaCl、加入足量氯化钡后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NaOH;(5)A、白色沉淀A可能含有碳酸钙,除硝酸会混有钙离子,选项错误;B、无色溶液a中可能存在钙离子,除盐酸会混有钙离子,引入新的杂质,选项错误;C.鉴别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用溶液b、c、d,b中含有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c、d溶液中有碱性溶液被盐酸反应掉,溶液会由红色变成无色,碳酸钠溶液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仍为红色,可以鉴别。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a.硫酸钠溶液呈中性;b.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请简要写出补充的实验:_____。

(2)乙实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

(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为无色。

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丙实验试管中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二:_____。

(设计实验)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石蕊溶液B 氯化钡溶液C 氯化镁溶液(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联想到学过的氢氧化钙,发现二者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用符号表示)【答案】试管内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2NaOH+H2SO4=Na2SO4+2H2O 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硫酸钠 AC OH﹣【解析】【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甲实验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也溶于水,补充的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酚酞溶液的作用是: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证明反应的发生;(4)猜想假设:丙实验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后上层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二是:硫酸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选:AC;拓展延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 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 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固体全部溶解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产生白色沉淀量CaCl2溶液,静置。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试液不变色白色固体是。

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得出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A.水 B.干沙土 C.二氧化碳【答案】[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Ⅲ.NaOH;【设计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能够溶于水中;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得出结论】①Ⅱ②4Na+ 3CO22Na2CO3+ C;【反思与交流】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因为①Na2O+H2O===2N aOH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实验白色固体可能是三种情形:Ⅰ.白色固体是Na2O 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NaOH;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物质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说明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白色固体为碳酸钠,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3CO 22Na2CO3+ C;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干沙土,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7分)下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A B的化学方程式② B C的化学方程式(3)物质F可以是或(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答案】(1)复分解反应;(2)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 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

写名称,化学式均可,顺序可以颠倒。

)【解析】试题分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C为碳酸钙;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碳;B 为二氧化碳;D和E分别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1)因为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2)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因为碳酸钙属于不溶性盐,可以高温分解或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故G只能为酸,所以F可以为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考点:推断2.(6分)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反应条件省略,“-”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

(1)若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则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符合该反应类型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单质,B属于糖类,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020-2021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

2020-2021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综合题的综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酸、碱、盐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化合物。

(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稀硫酸能够与锌反应制取氢气B 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C 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D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2)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常会变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

(3)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中加入酚酞溶液的现象是_____。

②写出烧杯②中加入石灰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烧杯③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哪些?_____(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并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某同学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一定含有碳酸钠,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_____(5)取99g碳酸钠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111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渣10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答案】B 2NaOH+CO2═Na2CO3+H2O 酚酞溶液变红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Cl和HCl 取样品少许,滴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若有沉淀产生则含有碳酸钠,反之则无 5.85%【解析】【分析】稀硫酸能够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钠。

【详解】(1)A.稀硫酸能够与锌反应制取氢气,故A正确。

B.硫酸溶液中K+、Cl﹣可以大量共存,而Ca2+、OH﹣由于硫酸钙微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正确;C.浓硫酸因为具有吸水性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后导致溶质减少而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故C正确;D.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B。

(2)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常会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冲刺压轴习题——物质推断、流程,探究实验专题

上海市2021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冲刺压轴习题——物质推断、流程,探究实验专题
D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应事先把样品磨成粉末
(改进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该实验装置测出的结果比实际含钙量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你将对这套装置做出如下改进_______。
2.已知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如下探究:
有CO2产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木炭粉。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另取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CuO。
(获得结论)猜想_____成立。
(实验反思)①步骤1产生的CO2可能是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也可能是_____反应产生的。
②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使氧化铜全部还原,氧化铜和木炭粉的质量比最好是_____(选填序号)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
黑色固体不变色
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填化学式)
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_____溶液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且有红色固体出现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填化学式)
(4)(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与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
(问题讨论)
(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D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含内容物)实验前质量为112.5 g,实验后质量为109.3 g,则参与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____________g。
3.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A、B、C、D、E是由H、C、O、Cl、Na、Ca组成的五种初中常见化合物,其中A、B、C、D各代表酸、碱、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种物质,通常情况下E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

如图用圆和方框表示这五种物质。

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写出物质C的常见用途____________;(2)写出检验物质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图中的两种物质可以制取烧碱,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Ca(OH)2+CO2=CaCO3↓+H2O Ca(OH)2+Na2CO3= CaCO3↓+2NaOH【解析】【分析】【详解】E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因此E是水;E能够和C相互转化,因此C是氢氧化钙;C能够和D反应,因此D可能是二氧化碳;C还能够和B反应,B能够和A反应,且A、B、C、D各代表酸、碱、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种物质,则A和B只能是酸或盐,如盐酸、碳酸钠,因此:(1)物质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重要的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等;故答案为改良酸性土壤;(2)物质若D为二氧化碳,则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看是否变浑浊,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 (OH)2+CO2=CaCO3↓+H2O;(3)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制取烧碱,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A~G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氧化物;B、D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 G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B物质的俗称是_ ,(2)C的化学式为__ 。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金属氧化物,E、F为金属单质,且F为紫红色,化学反应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请按要求填空:(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和氢由强到弱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 Fe + CuSO4= FeSO4+ Cu 置换反应 E 氢 F【解析】【分析】【详解】(1)A为金属氧化物,那么B为酸,可以是硫酸,因为D可以和金属单质E反应生成紫红色的金属单质F,所以可以判断C为水,根据金属单质F的颜色可以判断F为铜,所以D 就是硫酸铜,故本题答案为:H2O。

(2)根据(1)的分析可知E可以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E是比铜活泼的金属,我们可以定为铁,故本题答案为:Fe+CuSO4=FeSO4+Cu。

(3)反应③是酸与铁等活泼金属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故本题答案为:置换反应。

(4)F为铜,E的活动性比铜强,并且能够和酸反应,所以应该在氢前,故本题答案为:E 氢 F。

2.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红棕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 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或盐”)。

(2)C 的化学式是_____。

(3)F 的一种用途是_____。

(4)写出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上海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铵、碳酸氢氨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配方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1)(实验探究一)取少量固体样品在研体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写出可能发生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述(设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白色沉淀E是______________.②小明认为由实验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和硫酸铵,一定没有碳酸氢铵.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蓝 NH4HCO3+Ca(OH)2=CaCO3+NH3↑+2H2O或(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硫酸钡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解析】【详解】(1)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铵态氮肥遇碱放出氨气,可能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Ca(OH)2=CaCO3+NH3↑+2H2O或(NH4)2SO4+Ca (OH)2=CaSO4+2NH3↑+2H2O;(2)①硝酸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白色沉淀E是硫酸钡;②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为了使小明的结论正确,小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动,他的做法是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故填: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影响了氯化钾的检验;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换为稀硝酸.2.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盛有氢氧化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

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

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④结合图2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____。

⑤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

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____(选填序号之一)。

A向盐碱地里撒施大量熟石灰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答案】蒸馏法 MgCl2(熔融)通电Mg+Cl2↑蒸发结晶侯德榜硫酸钠硫酸钠溶液饱和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硫酸钠晶体从土壤中析出 A 【解析】【分析】【详解】(1)①目前普遍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故填:蒸馏法;②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融)通电Mg+Cl2↑;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BaCl2。

(交流讨论)小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Ⅱ.继续探究(提出问題)无色溶液M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_____。

(探究与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BaCl2溶液,振荡,静置。

猜想一正确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入_____。

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实验探究活动。

【答案】BaCl2、Na2CO3氯化钠 Na2CO3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解析】【详解】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初步结论](1)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完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没有硫酸钡,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无色溶液M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无色溶液M中至少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无色溶液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含有氯化钠;[猜想与假设]碳酸钠、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猜想三是:Na2CO3;[探究与结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推断题的综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CO+CuO Cu+ CO2, H2+CuO 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④;①②;②⑤①;④①②③⑤④①【解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2.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

上海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化学推断题的综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酸______,碱_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

(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H SO 2Ba(OH)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232Na CO +Ba(OH)3BaCO ↓+2NaOH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其他答案合理均可)【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1)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生成硫酸钡需要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故酸是硫酸24H SO ,碱是氢氧化钡2Ba(OH);(2)硫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如硫酸和氯化钡或者硝酸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或者硝酸;(3)氢氧化钡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以知道,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如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可以生成碳酸钡。

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4). 232Na CO +Ba(OH)=3BaCO ↓+2NaOH(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 I , K 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 :打开K I ,观察到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III :打开K 2, 观察到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2的溶液的pH___7. (填“<”“>"或“=”)(2)实验I 中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I 和II____ (填 “能”或“不能”)证明CO 2和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 ,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III , C 中溶液倒吸入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

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

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 CaCl 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 不能 ()222C a OH +2HCl=CaCl +2H O 23CaCl CaC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2Ca(OH)溶液呈红色,说明2Ca(OH)的溶液的pH>7。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
A.水 B.干沙土 C.二氧化碳 【答案】[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Ⅲ.NaOH;【设计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 入适量水振荡。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能够溶于水中;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CaCl2 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 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得
【答案】
反应物是液体和固体,不需要加热(答案合理即得分)
操作简便,节约能源(答案合理即得分)。 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酚酞溶液均不变色(或酚酞 溶液遇盐酸不变色)(答案合理即得分)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加入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等)(或碱:如氢氧化铜 等)(答案合理即得分)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现象与所选物质相对应) pH 试纸直接伸入废液中了 氯化钙溶液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或
_________
废液中含有 HCl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得出废液的主要成分是 CaCl2 和 HCl。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如下反思: ①小强认为方案一中存在操作错误,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 ②小敏认为方案三不足以证明废液中含有 HCl,理由是______。 ③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理由是_______(写一点)。要想从废液中得到 CaCl2 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g。
(3)在一定条件下,A 和 B 反应生成 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C 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 N:O=__;
③该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__;
④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填标号)。
a.元素种类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是__(填标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NaOH 溶液和 Na2SO4 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t1 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7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 CO2 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 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 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 步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 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2 (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 Na2O Ⅱ.白色固体是 Na2CO3 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
黑色粉末逐渐溶 解,溶液由无色变 为蓝色(现象和步 骤所填物质对应)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 HCl
①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
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小强认为方案一中存在操
作错误,错误的操作是 pH 试纸直接伸入废液中了。
(1)小刚选择 A 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明选择 B 装 置也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理由是_______。与 A 装置相比,B 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活动时,选取上述装 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了许多废液。于是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对废液的成分 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废液中只有 CaCl2;小丽的猜想:废液中还有 HCl。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①小红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取等质量的废液和 CaCl2 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 各滴加 2 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都不变色,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大家经过讨论, 认为小红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② 针对小丽的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5.某中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A 向 Ca(OH)2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 B 向 Ca(OH)2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 向 Ca(OH)2 溶液中滴如稀盐酸 D 向 Ca(OH)2 溶液中滴 CaCl2 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碱的_________性质。 (2)交流与讨论: ①实验 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实验 C 中没有现察到明显现象,小明认为不能判断 Ca(OH)2 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 应。为了证明 Ca(OH)2 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小明设计用 Ca(OH)2 溶液、稀盐酸 和酚酞试液进行实验的方案、实验过程如图:
] 腐蚀下水管道(或污染环境等)(答案合理即得分) 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或将废液蒸发结 晶)。 【解析】 【分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 酸。 【详解】 (1) A 装置为加热制取氧气,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或高锰酸钾制取,由于试管口没有 塞棉花,可知反应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小刚选择 A 装置作为制
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O2 2MgO;参加反
应的氧气的质量,即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1.6g;(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 A 分子由 2 个原子构成;C 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 N:O=14:32=7:16;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 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 种类一定不变。
(3)【实验验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与氢氧化钠 反应有明显现象的试剂。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猜 想一成立; 【实验验证】 钾、钙、钠能和水反应,因此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方案 一


实验操作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预期的现象
pH<7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 HCl
有气泡产生,溶液 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废液中含有 HCl
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 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操作步骤
预期的现象
取适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金属氧化物 (如氧化铜、氧化铁等)(或碱:如氢氧化 铜等)
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选择 B 装置也能
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理由是反应 物是液体和固体,不需要加热。与 A 装置相比,B 装置具有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节约能
源。 (2) [设计与实验]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 红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酚酞溶液均不变色(或酚酞溶液遇盐酸不变 色)。 ②金属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 沉淀和硝酸。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 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 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SO4 溶液显中性 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CuSO4;猜想三:_____。 请分析:猜想二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②小敏认为方案三不足以证明废液中含有 HCl,理由是氯化钙溶液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或
)。
③废液具有腐蚀性,流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故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
放,理由是腐蚀下水管道(或污染环境等)。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 碳,故要想从废液中得到 CaCl2 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固体,充 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或将废液蒸发结晶)。
出结论】①Ⅱ②4Na+ 3CO2 2Na2CO3+ C;【反思与交流】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 NaOH,原因是反应物中没有 氢元素;因为①Na2O+H2O===2NaOH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2,同时生成的氢氧
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实验白色固体可能是三种情形:Ⅰ.白色固 体是 Na2O Ⅱ.白色固体是 Na2CO3Ⅲ.白色固体 NaOH;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CaCl2 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物质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 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说明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白色固体为碳酸钠,钠在 CO2 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 3CO2 2Na2CO3+ C;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干沙 土,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答案】a; 温度未达到金属镁的着火点; 2Mg+O2 2MgO; 1.6; 2; 7:16;
化合反应;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a 中大理石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验证,b 中氢氧化钠和硫 酸钠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t1 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刚开始温度较低,还没有达到镁条的着火点;发生的反应是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