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诗词三首》
《3.古诗词三首》注释与译文.doc
《3.古诗词三首》注释与译文编辑:指导:日期:《3.古诗词三首》注释与译文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比喻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对偶
追忆抗元经历,表 达了忧国之痛和 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源自抒情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返回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人民疾苦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歌。 2.写下对每一首的名句赏析, 力求完整。
再 见
辛酸怅惘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 歌 赏 析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区,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 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 是旧日的光景了。
感叹遭际
意志坚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 歌 赏 析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 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比喻 富有哲 理
豁达、进取
辛 酸 愤 懑 、 坚 定 乐 观
}
}
主 旨 句
}
}
返回
张养浩(1270— 1329),字希孟,号 云庄,元代散曲家, 兼长诗文。天历二年 (1329),关中大旱, 饥民相食,应召任陕 西行台中丞,致力救 灾,劳瘁而死。
相关资料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住宿,留宿
移 舟 泊 烟 宿渚 ,建日德暮江客 愁 新 。
——(唐)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行船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边, 夕阳西下,我的心里 更增添了新的哀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 低,夜幕垂下,一轮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 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纷乱的蹦进船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 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像天空那样广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 旨:
诗人描写了望湖楼上的奇景, 由云到雨,又有雨到风,生动展 现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 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赞美之情。
《宿建德江》主旨:
诗人描写了暮宿建德江畔所 见的秋江暮色:旷野无边无际, 天好像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 月亮使人更加感到亲切近人。
抒发了自己孤寂、愁闷的感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
苏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轼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
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初中语文】《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导学参考· 让学生课前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 白居易所写诗歌的资料,明确这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 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唐元和年间任左拾
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 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
2.诗歌通过对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小助手·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概括。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 市”内幕,即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 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能够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 描写,各自的作用如下: (1)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并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及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4)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 (5)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和表现人物当时的心情变化。
·导学参考· 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要以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回答 问题。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1.诗人是怎样表现卖炭翁苦难的形象的? ·学习小助手· 结合诗歌所写,从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等角度分析。
诗人通过多角度描写来表现卖炭翁苦难的形象。首先是外貌描 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将一个终日劳作、 外表憔悴的老人形象展现了出来;然后是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 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将老人矛盾复杂的心理描摹得十分准确 生动;最后从行动上进行描写,“晓驾炭车辗冰辙”“市南门外泥中 歇”,这两句将卖炭老人辛苦劳作的情形描写得十分具体。“惜不 得”则表现了卖炭翁希望破灭后的无奈和悲哀。卖炭翁承受的苦,既 来自艰辛的劳作,更来自宫使的掠夺。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1张PPT)
卖炭 翁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内容探究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 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 白衫儿(宫使)
壹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 的一车炭最终被宫
贰 使用半匹红纱一丈
绫掠夺一空
围绕炭可以分为哪 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 被夺炭
叁
诗文品读
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学会名句赏析
品 诗
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
尝试归纳主旨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 甫 少陵野老
杜甫(712—770),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因被称为“诗史”。
诗歌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 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 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 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 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随堂检测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 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 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 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 的面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
读一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 种。汉魏以下的乐府 诗,题名为“歌”或 “行”的颇多,二者 虽名称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后遂有 “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富于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八年级上册《长歌行》作品简介:“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野望》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介绍:孟浩然:《黄鹤楼》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送友人》作者介绍:李白,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李白不愿应试作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当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天下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十首古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十首古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的十首古诗: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杨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吴岳,两岸尽如练。
不见李将军,泪落隋家邑。
9. 《送友人》 - 王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 《早发白帝城》 -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古诗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所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唐诗五首
12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野望》: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感情。
《黄鹤楼》: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即作于赴河西途中。
《渡荆门送别》:本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青年时期的李白此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2.考点链接描绘诗词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
【考查方式】(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句所展现的景象(或画面)。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技法点拨】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现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题格式】描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精读”T8,“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内精读”T5。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采wēi(薇) 崔颢.(hào) 千载.(zǎi) 燕.然(yān) 征蓬.(péng)2.文学常识填空。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词的意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3、情感目标: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品析语言三、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课时准备:一课时六、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体会——讨论——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边塞诗,背诵名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词的名篇--- 范仲淹的《渔家傲》。
提起范仲淹,大家就会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深入人心的名言,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的,而且,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曾三次上书,三次被贬,始终不改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的风格。
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家傲》就是创作于这次远征途中。
二、初读:下面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1、学生自由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评价后再个别朗读。
4、教师范读。
当然要把词的味道读得更足一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词的内容,才能读出其中情感。
三、品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我们先来看上阕,指学生个别朗读。
1、古人讲究炼字,“力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有古诗
八年级语文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0诗五首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2024年《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鹊桥仙》。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词语解析:解析生字词,如“梭”、“渡”、“脉”等。
3.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4. 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 课文解读: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探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鹊桥仙》,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赏析,如“银汉无声转玉梭”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爱情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教师指导并评价。
3. 词语解析: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4. 诗句赏析:(1)分析“银汉无声转玉梭”的意境。
(2)探讨“渡”字的修辞手法。
(3)解读“脉脉此情谁诉”的表达技巧。
5. 诗人背景: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6. 课文解读: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忠贞不渝的爱情。
7. 随堂练习: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诗句赏析:银汉无声转玉梭:拟人、比喻渡:借代脉脉此情谁诉:设问3. 诗人:秦观4. 教学难点与重点:诗句意境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鹊桥仙》。
(2)根据诗句意境,绘制一幅画。
(3)仿写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1)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收录了三首古代诗词,分别是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都是古代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
在教材中,安排这三首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对于古代诗词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他们对于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行路难》这首诗,它的意境深邃,情感丰富,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词三首》,使学生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行路难》中的意境和哲理的把握,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人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大意。
3.内容解析:针对每首诗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卖炭翁》.pdf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4 唐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卖炭翁»)(1)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㊀㊀)ꎮA. 满面尘灰烟火色ꎬ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ꎮB. 可怜身上衣正单ꎬ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ꎮC. 一车炭ꎬ千余斤ꎬ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ꎮD. 半匹红纱一丈绫ꎬ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公然掠夺的面目ꎮ(2)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㊀㊀)ꎮ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ꎬ也是一首叙事诗ꎮ从题下自注 苦宫市也 ꎬ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ꎮ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ꎬ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ꎮ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㊁运炭和卖炭的经过ꎬ刻画了受压迫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卖炭翁形象ꎮD. 卖炭翁ꎬ伐薪烧炭南山中 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ꎬ 满面尘灰烟火色ꎬ两鬓苍苍十指黑 则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ꎬ全诗笔法简洁ꎬ富有表现力ꎮ(3)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㊀㊀)ꎮ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ꎬ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ꎮB. 把 称 叱 牵 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ꎬ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ꎮC. 手把文书口称敕 中的 文书 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ꎬ而太监手里却有 文书 和 敕 ꎬ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㊁巧取豪夺ꎮD. 牛困人饥日已高 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ꎬ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㊁车重㊁雪厚㊁人苦ꎮ(1) 晓驾炭车辗冰辙 中的 辗 有什么表达效果?(2) 翩翩两骑来是谁 中的 翩翩 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3) 宫使驱将惜不得 中的 惜不得 展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基础知识(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㊀㊀)ꎮA. 满面尘灰烟火色 体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苦ꎮB. 心忧炭贱愿天寒 突显了卖炭翁内心的忧伤ꎮ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ꎮ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ꎮ(2)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ꎮ 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比相差很远ꎬ这句诗反映了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ꎮ1(3)«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㊀ꎮ拓展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ꎬ完成后面的题目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ꎬ半江瑟瑟半江红ꎮ可怜九月初三夜ꎬ露似真珠月似弓ꎮ(4)残阳照射在江面上ꎬ诗人不说 照 而说 铺 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试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最后两句ꎮ(二)阅读下面古诗ꎬ按要求回答问题ꎮ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ꎬ关内阻饥ꎬ兄弟离散ꎬ各在一处ꎮ因望月有感ꎬ聊书所怀ꎬ寄上浮梁大兄㊁於潜七兄㊁乌江十五兄ꎬ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ꎮ时难年荒世业①空ꎬ弟兄羁旅②各西东ꎮ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ꎬ骨肉流离道路中ꎮ吊影分为千里雁ꎬ辞根散作九秋⑤蓬ꎮ共看明月应垂泪ꎬ一夜乡心五处同ꎮʌ注释ɔ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ꎮ②羁旅:指漂泊ꎮ③寥落:冷落ꎮ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ꎬ这里指战争ꎮ⑤九秋:秋天ꎮ(6)诗歌的颈联展现了哪些意象?(7) 吊影分为千里雁ꎬ辞根散作九秋蓬 一句除了运用对偶的手法ꎬ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ꎬ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ꎮ发散思维(8)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写下来ꎮ(9)展开想象对课文故事进行续写ꎮ从终南山中到长安ꎬ路那么遥远ꎬ又那么难行ꎬ当 市南门外泥中歇 的时候ꎬ已经是牛困人饥ꎻ如今又 回车叱牛牵向北 ꎬ把炭送进皇宫ꎬ当然牛更困ꎬ人更饥了ꎮ那么ꎬ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ꎬ卖炭翁又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ꎬ又怎样过呢?请大家想象一下ꎬ口头叙述ꎮ2。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炭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主题的叙事诗。
诗歌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古诗鉴赏能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作者感情,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示范诵读和赏析方法学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感受卖炭翁遭遇之苦,深入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3. 感悟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及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词句品析,感受精彩的人物描写。
感受诗中所传达出同情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同学们,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地位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
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艺术珍品。
你能回忆出哪些白居易的诗句?(学生回答)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教师总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回望白居易的生命轨迹,这句按语放在他身上并不为过。
无论荣华还是落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造福百姓。
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
[1]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3][ 5][9][4]2
桂林山水[58]3记金华的双龙洞[41] 4七月的天山[12]◎语文园地一[3]
探古诗词二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二单元 5 中彩那天[20] 6万年牢[10] 7 尊严[25]8将心比心[13]◎语文园地二[2]
第三单元9自然之道[18]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⑹11 蝙蝠和雷达[16]
12大自然的启示[4]◎语文园地三[2]
探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第四
单元13 夜莺的歌声[15] 14小英雄雨来[23]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33]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3]◎语文园地四[3]
第五单元17触摸春天[44]18永生的眼睛[15] 19 生命生命[14]
20花的勇气[6]◎语文园地五[3]
第六单元21乡下人家[17]22牧场之国[4]23古诗词〔三首[2][3][4][2]
24麦哨⑹◎语文园地六[3]
探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4]26全神贯注[15]27鱼游到了纸上[49]
28父亲的菜园[10]◎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宋代文学家 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画像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 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 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 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 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 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 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 达情怀作结。
诗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 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
歌 二十三怀年旧了空。吟闻笛赋, 赏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
析 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 吟诵“闻笛赋”表示悼 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 隔世,觉得人事全非, 不再是旧日的光. 景了。 感叹遭际
意志坚定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
行 路难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
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太阳
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现实之路虽然坎
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 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 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 .有为于当世 。 作用: 借姜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 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 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 吧!
胸襟豁达
.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 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 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辛酸 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 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 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 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 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 惘之意。
.
2、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 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 享中秋美好的月。诗人道出了天下离人的 共同心愿和美好祝福,表达了作者的乐观 旷达之情,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
情感内涵:
水
调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 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歌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 涵的情感。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 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 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信念。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的宏大理想抱负 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 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探究提示二
1、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
1、赏析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 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 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转变为乐观旷达, 说明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哲理。
.
行 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 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 诗人心中.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 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 的连声感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 —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 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 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诗人内心对 渺茫前途的急切不安,不知所从,心情万分 沉重。
.
朗读训练 行路难(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 路难
不是,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 自己受诏入京,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 被“赐金放还”,遭受重大打击,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 河道却被冰塞满,想登太行而大雪封山,无路可走。因而“冰 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hán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参照课下注释翻译
.
参照课下注释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 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 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怎比欢乐的人间?
头 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
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 旷.达之情。
写作特色
1.景写得好,想象奇绝。作者选取了一个巧妙的 角度,想象月宫的景象,借助嫦娥的孤独、清冷来表 现作者当时的心情。下阕中用月影的移动来表现时间 的漫长,用“照无眠”突出亲人的分离之苦。情景交 融,高度一致。
诗词三首
.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 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 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 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 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 (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 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 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 至今。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 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 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
行 路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 艰险可怖的景象。诗人以形象的语言,写出 了世途的艰难, 寓含着无限的悲伤感慨 。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境界?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其中包含事物 新陈代谢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 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映入雕花的门窗, 照着不得安眠的我。 月亮没有人世的怨恨?为什么总在人分别时才圆? 人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自己的阴晴圆缺, 这事自古难以两全。 但愿你岁岁平安、身体康健, 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月高悬的夜晚。
.
起笔突兀 想象奇特
{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主旨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 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 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 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 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 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 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 “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和乡土风味。
.
行 路 难 (其一)
李白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 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
诗仙李白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 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 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 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 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 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 后病逝于当途。
.
填空: 这是一首 词
词牌是 水调歌头 题目是 明月几时有
.
1076年,时 任密州太守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到天亮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朗读: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q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què
上见赠》来酬答他。.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yín
kē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p畔àn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zàn
zhǎng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精读文本
巴山楚水凄凉地, 辛酸怅 二十三年弃置身。 惘
上 阕
{ 心情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问 高处不胜寒。 月
热爱人间
{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下 阕 :
} 转朱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