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3 诗词三首
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清酒、珍羞。
诗以叙事开篇,过渡到抒情。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
“玉盘珍羞”,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
歌(”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夸张、对偶。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 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 心绪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文本 链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 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 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 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已有五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 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 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 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 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 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因为赏月 思念亲人而作。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 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 “李杜”。
本文链接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 的处境。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是他在天宝三 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 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 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 ①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 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云 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 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酒杯。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④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 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 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水调歌头 1.寓哲理于抒情中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 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 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 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生哲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 (58张PPT)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饱含感情,波澜起伏。
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衷心祝愿天下“有情人”一世平安
作业布置
一、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积累更多苏轼的诗词。
三、以《我心中的明月》为题,写一篇小作 文。
水调歌头
苏轼
苏轼(1036——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 高的文学家、艺术 家。
苏轼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 并称“三苏”。
苏轼与苏洵、苏辙、韩愈、柳 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均为北宋著名书画家,
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行 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 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 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 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九年级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
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何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
济:渡。
多歧路,今安在?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一定,必然。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 处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 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金樽清酒斗十千,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玉盘珍羞直万钱。 “馐”,美味的食物。
停杯投箸不能食, 直:同“值”,价值。
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夸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 投 拔 顾 诗意:
胸襟与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
好祝愿。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月饮酒,下阕写
对月怀人。反映了词人宦海失意的苦闷,
也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旷
达的胸襟。
望月问天(写景)
上阙
水调 歌头 下阙
想象:明月→宫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热爱生活 乐观旷达
怀人问月(抒情) 联想:月圆→人合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ppt课件
13 诗词三首 真题演练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
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 色优美,宛如仙境; 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 山僧,以践前约; 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 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13 诗词三首
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
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
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 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 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 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 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塞:(sè)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 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③: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 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④: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 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感知文章
听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kē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课文文解注析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课前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提起 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 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 联系在一起。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 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 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 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
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
五律、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对仗,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题目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
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 种古体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 苦的处境。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13课《诗词三首》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 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 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作用)。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 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 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 “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 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 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 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 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 终大有作为的人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 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诗词三首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诗词三首1、行路难其一——李白斗十千,珍馐xiū直万钱;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欲冰塞sè川, 将雪; 想渡过,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太行山,但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坐,忽复梦; 闲时学太公在上钓鱼,忽然又想起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行路难,行路难,,今安在;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现在我的路在何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yǔ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舟侧畔pàn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3、水调diào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ē,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hán juān;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起舞,清影,仿佛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行路难(其一)》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
二、故事背景《行路难》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三、理解词义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羞:精美的菜肴。
直:价值。
四顾:往四处看,这里泛指看。
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塞:塞满、堵塞。
川:河道。
垂钓碧溪上:传说姜尚(姜子牙)在磻溪垂钓,遇到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后被重用。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到成汤的重用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歧路:岔路。
安在:在哪里。
济:渡过。
译文:金樽中的清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漫然无所适从。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却铺满了山岭。
闲时我学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自己像伊尹一样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四、问题归纳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九年级语文《诗词三首》课件
1.巧用典故,准确精当。 诗人引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主赏识的 愿望;诗人还自比有着远大抱负的宗悫。典故信手拈来,精 当而自然。
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 诗中充满了变幻莫测、丰富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黑暗 现实的反抗和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二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味美的)食物;“直” 通“值”,价值
(二)古今异义
今安在 古义: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注释: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羞:精美的菜肴。 直:价值。 四顾:往四处看,这里泛指看。 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第三课时 水调歌头
学习目标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难点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 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 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 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 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使宋代词风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 形成豪放词派。有《东坡全集》等。
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李白 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为“诗仙”,他才高志大, 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 两年后被“赐金放还”。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 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是《诗词三首》,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三首诗。
下面是这三首诗的笔记:
1. 《野望》:
作者:王绩,唐代诗人。
主题: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满足。
重点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树木和山峦都被染上了秋天的色彩,给人以宁静和美感。
写作特点:采用了对偶、动静结合、景中含情等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2. 《黄鹤楼》:
作者:崔颢,唐代诗人。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重点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黄鹤已经飞走了,不再回来,而白云却一直在空中飘荡。
写作特点:采用了象征、夸张、对偶等手法,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
3.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奉命出使塞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重点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了塞上的壮丽景色,大漠之中一缕孤烟直上云霄,长河之上落日浑圆。
写作特点:采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等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诗词三首》的笔记,包括每首诗的作者、主题、重点诗句和写作特点等。
这些诗歌都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仔细品读和体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59张PPT)
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 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 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 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 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 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 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 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 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
1.反复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chán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 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 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 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 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 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 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行路难(其一)
四十二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四十三岁
?
四十四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任翰林待诏,职务是给 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颇受玄宗宠信。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 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 玄宗疏之。终被赐金放还。
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交待了时间(中秋),以及写词 的目的(兼怀子由)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归来感慨
用典
怀恋、怅惘
进 取
世事变迁
、
乐
感叹身世
比喻
观
展望未来பைடு நூலகம்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豁 达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1.采用比喻、对偶的修辞。 。2.运用典故,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表现在第二句的《思旧赋》和烂柯人。
3.借用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 情、景、理(描写、抒情、议论)三结合,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 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 人,哲学家、文学家。唐顺宗时,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 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 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他的诗通俗清新, 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 客文集》)传世。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 咽。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 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 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 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 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 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 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 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 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 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 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 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 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3 诗词三首(共11张PPT)
水调歌头
• 豪放派走近苏轼 • 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要做到“知其人”,然后“了其事,感其情”,
让我们走近苏轼,了解苏轼。 • 教师提示并补充: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 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命运多舛。 • 有抱负的政治家,希望被朝廷重用,渴望有所作为。 • 作品(以前学过的文章) • 如《记承天寺夜游》: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2)作者是否正确描写了明月?诗人由美好 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 (3)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天上?哪句词表现出 来的?
上片:望月 圆月——宫阙(想象)
学习下片
•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请用最 美的语言描述。
• (2)“转、低”表示月亮的运动,实则 表示什么?
• (3)怎样理解“不应由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
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 白形象——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
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 1.“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
• 2.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 • • 3.“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
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行路难》
•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写作背景:
• 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 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 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 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 官场格格不入——于是,谗言纷纷而至;于 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 • 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叙为主。 • 被贬密州政治失意,与苏辙六年未见 • 正值中秋夜,面对皓月当空,苏轼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为求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诗词三首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
2.初步学习诗词的体裁特点。
3.学习并体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品味古诗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柯(kē)畔(pàn)暂(zàn)樽(zūn)箸(zhù)2.作者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诗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地被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学习《行路难》(其一)(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在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旁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二)文本探究。
1.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交流点拨: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交流点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3.诗人引用姜尚、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交流点拨:借姜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4.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好?交流点拨:李白的诗句更好。
因为“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
(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三)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交流点拨: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四)诗歌主旨。
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闻笛小曲,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小酒振奋精神。
(二)文本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交流点拨: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流点拨:特点:用典。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交流点拨: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四、拓展延伸爱国诗词积累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宋·陆游《金错刀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曹植《白马篇》)五、布置作业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课时作业。
行路难(其一)悲愤郁闷,竭力挣扎自比先贤,慰藉启发信心满怀,扬帆远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典故:闻笛赋和烂柯人名句:沉舟病树——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代替思想:坚定乐观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
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明月与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
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琼(qiónɡ) 绮(qǐ) 婵娟(chán juān)2.作者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3.背景链接。
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
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
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三、合作与探究:学习《水调歌头》(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通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着清风归返,又恐怕月中宫殿太高远,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凄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二)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交流点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何深意?交流点拨: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
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3.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交流点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
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