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课内积累1[广东深圳质检改编]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chóng) 拏.(náo) 长堤.(di)B.张岱.(dài) 更.定(gèng) 铺毡.对坐(zhān)C.强.饮(qiǎng)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毳.衣(máo) 炉正沸.(fèi) 余舟一芥.(jiè)2[2022广东潮州期中改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雾凇沆砀..更有此人焉得:..沆砀: (2)湖中焉得(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4)莫.说相公痴莫:3[2022湖北十堰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本文选自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
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C.“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
D.《艾青诗选》中的《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写出了国家、民族的困难、悲伤和反抗4用课文原句填空。
(1)[2022 广东东莞期中]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
(2)[2022广东惠州调研]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
(3)文中借舟子的哺喃自语来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
课内阅读[2021河南郑州期中]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事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空吟________ 烂柯________ 侧畔________ 长精神________2. 划分节奏(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3. 解释加点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________(2)二十三年弃置身置:放置。
弃置:________(3)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________。
吟: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长:________4. 默写(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______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________(4)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________(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yín,kē,pàn,zhǎng【考点】注音【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认读的能力,注意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知识点+同步练习

词语直:同值,价值。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两万钱)。
形容酒美价贵。
云帆:高高的帆。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新课导入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出自名家之手的三首古诗词,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朗读方法: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
把握节奏。
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
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
读出重音。
所有的韵脚都应重读,关键词语要重读,以体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学生练读,全班齐读。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诗词,梳理诗句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品味亮点词语】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
痛苦而又孤寂。
【感悟精彩语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 诗词三首》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B.赠.言(zèng) 凄.凉(qī) 闻笛赋.(fù)C.烂柯.(kē) 侧畔.(pàn) 宫阙.(què)D.琼.楼(qióng) 绮.户(yǐ) 婵.娟(chán)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B.二十三年弃.置.身.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C.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D.千里共婵.娟.婵娟:美女。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C.《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怀人,表达政治上失意、思念兄弟的抑郁惆怅之情。
D.刘禹锡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他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4.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
(2)《水调歌头》中的“, ”,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表现诗人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强烈自信心的句子是: , 。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5~7 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闯关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投箸.(zhù)婵.娟(chán)闻笛赋.(fù)B.金樽.(zūn)丙辰.(chén)冰塞.川(sāi)C.绮.户(qǐ)琼.楼(qóng)长.精神(zhǎng)D.宋阁.(gé)宫阙.(què)烂柯.人(kě)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珍羞.(害羞)不胜.寒(经受不住)B.直.方钱(直接)冰塞.川(堵塞)C.济.沧海(渡)弃.置身(丢弃放在边)D.万木春.(春天)把.酒(执,持)3.下列诗句和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怀旧空吟闻笛斌,到乡翻似烂柯人。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
4.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
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___________》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_》。
诗人_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__________,洛阳人,有“__________”之称。
(3)苏轼,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_____”。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__”,为“_________”。
5.默写填空。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姜尚、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13 诗词三首【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金樽.(zūn)侧畔.(bàn)朱阁.(gé)烂柯.人(kē)B.投箸.(zhù)暂.凭(zhàn)宫阙.(què)婵.娟(chán)C.琼.楼(qióng)歧.路(qí)沧.海(cāng)空吟.(yín)D.凄.凉(qī)茫.然(máng)绮.户(yǐ)长.精神(zhǎ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渡)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C.何似..(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 ..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D.千里共婵娟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下列对本课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诗人白居易的字。
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于是诗人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C.《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诗人停杯拔剑却又四顾茫然,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羡慕古人却又不可追攀,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
全诗通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
D.《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祝福。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2),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不知天上宫阙,。
(苏轼《水调歌头》)(4)《行路难》(其一)一诗中引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欲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zūn)投箸(zhù) 闻笛赋(fù)B.凄凉(qī)歧路(qǐ)冰塞川(sè)C.宫阙(què)怀旧(huái)长精神(zhǎng)D.婵娟(chán) 绮户(qǐ)烂柯人(kē)【答案】B【解析】 qí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2)玉盘珍羞直万钱羞:________ 直:________(3)长风破浪会有时会:________(4)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答案】(1)清醇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2)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3)一定、必然(4)高高的船帆渡【解析】考查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句内容,弄清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或根据语境词义。
如“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好酒”;“羞”同“馐”,美味的食物;“济”是古今异义词,“渡”。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D【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 怀旧空吟闻笛赋B. 忽复乘舟梦日边C. 到乡翻似烂柯人D. 拔剑四顾心茫然【答案】D【解析】A句“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B句“梦日边”是典故,内容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行路难其一》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行路难其一李白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
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
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
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
”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
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
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
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
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
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部编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含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节奏划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3《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答案】B【解析】qí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2)玉盘珍羞直..万钱羞:________ 直:________(3)长风破浪会.有时会:________(4)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答案】(1)清醇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2)同“馐”,美味的食物同“值”,价值(3)一定、必然(4)高高的船帆渡【解析】考查对古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诗句内容,弄清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或根据语境词义。
如“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好酒”;“羞”同“馐”,美味的食物;“济”是古今异义词,“渡”。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D【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 怀旧空吟闻笛赋B. 忽复乘舟梦日边C. 到乡翻似烂柯人D. 拔剑四顾心茫然【答案】D【解析】A句“闻笛赋”是典故,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B句“梦日边”是典故,内容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0年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0年同步练习卷(2)一、阅读1. 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上李邕①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
②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颔联作简要赏析。
(2)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是________。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离别之情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
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凉”字用得好,试作赏析。
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都提到的“乐天”是谁?乙诗所描绘的情景可用甲诗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2)元稹、刘禹锡与“乐天”友情极深,他们都曾受到权贵打击,被迫离京。
结合甲乙两诗,分析元稹与刘禹锡在面对挫折时有什么不同的人生态度。
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2)长风破浪会.有时会:一定、必然(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以诗相达(5)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02 课内精读(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结构坚固.杰作惊人的特点.B. 《故宫博物院》抓住故宫建筑群的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故宫的前三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C. 《湖心亭看雪》是张潮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他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人.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D. 《等岳阳楼》(其一)选自《陈与义集》,作者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南北宋(朝)之交的著名诗人.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 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 强饮(qiǎng)雾凇(sōng)沆砀(hàng)D. 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崇祯五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知识点+同步练习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此题运用赏析古诗文名句法。
这两句意思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
诗句引用宗悫的典故,以此自勉,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豪迈的气概。
五、课文主题
《行路难》全诗抒写了诗人深感仕途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情
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13 诗词三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zūn)投箸.(zhù)闻笛赋.(fù)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玉盘珍羞..直万钱(美味佳肴)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政治理想)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3.请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思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文学史上有一块瑰宝,它璀璨夺目,耀眼生辉,那就是古诗词。
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主题为“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分门别类,辑录名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知识部分1、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 ,号 ,唐代(朝代)伟大的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 ,唐代 、 ,字梦得,洛阳人,有“ ”之称。
2、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 .怀旧空吟闻笛赋B .忽复乘舟梦日边C .到乡翻似烂柯人D .拔剑四顾心茫然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的。
B .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
C .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相径庭....。
D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 .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
C .艺术节的大合唱节目,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全都上台了。
D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A .⑤①③②④B .④⑤③①②C .②④⑤③①D .②④③①⑤6、按要求默写句子。
(1),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2 边秋一雁声。
部编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练习题含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朗读节奏划分】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
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思想】《行路难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人教部编版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

人教部编版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B.“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C.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2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曾易名《西行漫记》,其书第一篇为《探寻红色中国》。
B.《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它的作者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惠州期间。
D.《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升,他是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3 . 下面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二、字词书写4 .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兰亭究竟在何处?在历史的边缘、岁月的深处,在我们的心底发黄的记忆里。
怀着对书法圣地的虔诚,xún________着先人的足迹,漫过鹅池,步入兰亭,cháng yáng________在流觞曲水之畔________(A.pàn;B.bàn),那种“世间禊事风流处,镜里云山若画屏”的印象顷________(A.qǐng;B.qīng)刻间充盈眼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3单元 14 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时练习一、解答题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
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2)长风破浪会.有时会:一定、必然(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以诗相达(5)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02 课内精读(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7.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9.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0.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答出大意即可)03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解析:B.说法错误。
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豪杰”的赵充国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1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寓意。
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què)琼.楼(qióng)低绮.户(qǐ) 婵.娟(ch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天上宫阙..宫阙:宫殿(2)何似..在人间何似:哪里比得上(3)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3.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玉盘珍羞/直万钱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直挂云帆/济沧海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发愤(发奋)。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
02 课内精读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6.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7.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8.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03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释】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9.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10.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
宋词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