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第13课《诗词三首》知识点归纳-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部编版语文

第13课《诗词三首》知识点归纳-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部编版语文

部编版语文九上《13.诗词三首》知识点归纳【诗歌】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有《李太白集》传世。

二、问题探究1.理解性默写(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行路难(其一)》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四个连续的动作与前两句的宴饮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当时仕途上失意受挫后极度苦闷的心情。

3. 作者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表达了什么意思?答:作者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

4.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沉,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之情。

5.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6.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课件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 《水调歌头》一出,余 词尽废。”
②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 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个人的 沉溺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 肯定会比现在好。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新生事物必然 发展,社会必然前进,前景无限美好。腐朽的事 物终将过去,新生的事物朝气蓬勃、一往无前。
▪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 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 抬眼看到的人都光荣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 ,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 虚度光阴。
▪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 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解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谢
白居易
•划分节奏常用法
▪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
3、标点符号,前面是强烈的感叹,感叹行 路之难,后面有强烈的质问和诘责的意味。
4、短句的运用。
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 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 何理解这种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 的执著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
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诗人的感情
欢乐 宴
希望 想
奋发 感
旧 时
前 归 愁阳
——

《 乌 衣
谢 堂
堂 燕 时谢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 ①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 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云 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 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酒杯。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④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 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 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水调歌头 1.寓哲理于抒情中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 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 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 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生哲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1.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首联写诗人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文定下了愤
激的基调,颔联通过写向秀悼念嵇康的典故及王质 回乡竟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宕开一笔,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由沉郁 伤感的心境为慷慨激昂的气概。尾联笔锋陡转,答 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全 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
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 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 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 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 象雄奇。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 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状元成宋才路 中期
状元成才路
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 状元成才路
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余首。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状元成才路 诗清新雄健。著有《东坡全集》。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 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 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 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 胸襟与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 好祝愿。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 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 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免和 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 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 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 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13课《诗词三首》赏析

13课《诗词三首》赏析

《诗词三首》赏析一、《行路难》李白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①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②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③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⑤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李白面对美味佳肴,情感有何不同?答:面对美酒佳肴,陶渊明安宁闲适。

李白却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因为他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⑥诗中哪些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⑦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象征手法,象征自己仕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其中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⑧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引用典故,诗人盼望自己像吕尚、伊尹那样,有朝一日能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功立业。

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二、《水调歌头》苏轼主旨: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写中秋月下所引起的人生感触,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上片:把酒问天,由幻想超脱尘世转为留恋人间。

下片: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上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
诗杨通柳俗青清青新江,水精平炼含,蓄,善 用闻比郎兴江手上法唱,歌多声有。弦外之音。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歌赏析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 行路难才被弃置的惋惜, 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 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 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 “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 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 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 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 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 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 菜肴,收费万钱。
•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 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 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 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 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 乘船经过日边。
•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 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 我该向北向南?
长期遭贬
辛酸、遭遇坎坷源自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
感叹身世 比喻
愤懑 乐 积 怀恋、观 极 怅惘 豁 进 豁达、达 取
展望未来富有哲理进取 、
感谢赠言
积极、
振作精神
昂扬
小结:作者抒发了不能任 由自己放纵,一味消沉下去 他笔锋一转,与友人相互劝 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 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 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 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

13.诗词三首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13课《诗词三首》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13课《诗词三首》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 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 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作用)。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 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 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 “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 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 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 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 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 终大有作为的人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 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五年级上册我爱古诗词第13课《古诗三首》诗文、翻译及背景介绍

五年级上册我爱古诗词第13课《古诗三首》诗文、翻译及背景介绍

五年级上册我爱古诗词第13课《古诗三首》诗文、翻译及背景介绍其一示儿【诗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人死如灯灭。

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唯一让我牵肠挂肚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今后,若有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创作背景】《示儿》创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1月),此时陆游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且卧病不起。

临终前,给儿孙们留下这首绝笔诗。

它既是诗人的临终遗嘱,也是他给世人发出的最后一次的抗战号召。

其二题临安邸【诗文】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一座座青山连绵不断,无数的亭台楼阁一眼望不到边,西湖上昼夜不歇的歌舞宴席几时才能消停?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达官贵人一个个如痴如醉,这是要把杭州当成了汴州的节奏啊!【创作背景】北宋靖康元年(1127年),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被俘虏,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教训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主战派将领。

几十年里,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终日过着鱼肉百姓、纸醉金迷的生活。

此背景下,南宋诗人林升创作了这首《题临安邸》,用以揭露黑暗、警示朝廷。

其三己亥杂诗【诗文】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要让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就得靠像疾风迅雷般的社会改革,毕竟万马悲鸣的局面会让人心痛。

还请苍天重新振作精神,给中华神州降下锐意创新的各类人才!【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创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去官职,由北京南返杭州。

在途中,他放眼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劳苦大众,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干。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2024最新整理小学生必背13首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部编版)

2024最新整理小学生必背13首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部编版)

三年级的上册的13首古诗词1.所见 - 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响亮,林间的树叶都被震动了。

他本想去捉鸣叫的蝉,却突然停止歌唱,闭口不言地站在那里。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牧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上阕写牧童骑牛而歌,歌声振林,表现牧童的快乐心情。

下阕牧童忽然闭口,可能是害怕惊扰了蝉,体现了他对自然生灵的友善。

全诗语言质朴清新,富有童趣,给人一种天真烂漫之感。

2.山行 -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陡峭的山路一直向上走,白云深处藏着几户人家。

停下车,坐在这里欣赏傍晚的枫林,枫叶经过寒霜的洗礼,变得比早春的花朵还要红。

赏析:此诗描写了深秋登山休憩时的所见所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路蜿蜒曲折;"白云深处有人家",点明地理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侧重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霜叶红似火,美不胜收。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3.赠刘景文 -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都谢了,再也没有能擎雨的伞盖,残菊虽凋零,枝干仍傲然挺立,不惧秋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可要记得,正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赏析:这首词以描写秋景为主,表达了珍惜时光的主题。

上阕写荷残菊傲,表现物态;下阕以"橙黄橘绿"代指金秋,景色正好。

词人提醒友人要把握最美好的时光,留下美好回忆。

全词清新自然,寓理于景,耐人寻味。

4.夜书所见 - 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梧桐树叶萧萧作响,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刮着秋风,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我知道村落里有儿童在挑灯夜战,在篱笆边的人家,深夜仍有一盏灯火通明。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夜思乡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包括了三首诗歌:《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这三首诗歌分别是毛泽东、艾青和余光中三位诗人创作的代表作品,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以雪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余光中的《乡愁》则通过描绘乡愁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材分析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诗词三首》时,可能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技巧,但可能对一些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诗词三首》中的诗歌,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包括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特别是对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产生共鸣,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理解、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诗歌朗诵、图片展示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引入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PPT课件
13.诗 词 三首
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难
( 其 一 )
李白名句
李白名句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 入京》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 布》
5、背诵这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谢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被抛弃的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 反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他们是雄关漫道最多情的侠客,
他们是凄凄长夜最孤独的行者,
一朝风雨散去,
揉不碎的是他们赤诚的情怀, 吟不尽的是他们低回的想望, 脚步虽已远去, 但背影却依旧温暖。
谢谢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 曾在渭水之滨磻(pán)溪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 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 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 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3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13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①在? ①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②云帆:高高的
[译文]当年吕尚(姜太公)闲居,曾在碧
船帆。
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
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 ③济: 渡。 如今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
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明确: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痛苦、寂寞。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 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明确: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明确:“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 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
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表达诗 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全篇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
当时社会的不满、人生的感叹,也再现了他心胸旷 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 欧阳修
上阕主要表达政治失意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 理。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下阕从出世与入世 的矛盾中宕出,专写“人间”一路,小序中“兼怀 子由”之意也随之拈出。下阕头三句实写月色照人 之形。“转”“低”“照”三字写足月光移动之神 韵。“无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怀”弟 之意隐约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个人思绪,由个人 之离别联想到普天下人之离别,使词的境界陡然提 升。不唯自慰,实兼慰人,意思愈转愈深。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

1.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颔联写回乡所见。老友已逝, 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俱非,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2.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无 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3.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 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 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 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
1.颈联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抒发身世之 感;
“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 新贵们仕途得意。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显出大方激昂的气势。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溺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 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后用来说明新陈代谢、新事物必然 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怀恋、怅惘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比喻 豁达、进取 富有哲理
积极、昂扬
刘禹锡
积极进取 乐观豁达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 的诗作,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 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 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 乐观精神。其中“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一联 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
1.首联交代了什么?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2.“凄凉地”、“弃置身”几个字句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长期谪居的寂寞、 痛苦,抑制已久的愤懑心情和无限 的辛酸。
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3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件(共100张幻灯片)

13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件(共100张幻灯片)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要挂起高高的 帆船渡过茫茫大海。
整体把握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4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 寂寞和惆怅。 第二部分(第5-6句):写人生道路的艰巨和仕 途的阻塞。 第三部分(第7-8句):写诗人想隐居,而又空 想能受君命,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 宏愿。 第四部分(第9-14句):写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 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疏通文意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中摆满 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太行,却 被满山的白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 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巨,行路艰巨,岔路那么多,我如今 身在何处?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的深层含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 人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 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 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 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 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 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后来人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 魅力和个性精神。
合作探究
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 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 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合作探究
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心情如何?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 “投”“拔”“顾”这四个连续 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 明的对照,以乐景写哀,突出李白内心极度 的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衬托出仕途 的艰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诗词三首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刺史,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遇。

两位神交已久的诗友初次相见,喜不待言。

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

诗的开头,刘禹锡紧承白居易诗的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起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

巴山蜀水,代指贬谪之地。

刘禹锡在此之前曾任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刺史。

“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堪称千古警语,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对无限时空,一轮孤月,早已产生了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

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人的遐想愈来愈缥缈,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

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素养提升1.把握《行路难》(其一)的情感脉络。

《行路难》(其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又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接着诗人用四字短句反复咏叹“行路难”,又表现出徘徊和沉低的心境;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一首短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如此复杂的变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感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的哲理。

刘禹锡的诗文,素以表达哲理见长,如我们熟悉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其八)“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本课学习的这首诗,最为警策人心的诗句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它跳出个人遭遇和恩怨的樊篱,选取了“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

这两句诗,也超越了时代,千古以来,成为人们用以鼓舞梦想、放眼未来的激励语。

3.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咏月”题材“咏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陈风·月出》), 到谢庄《月斌》的“素月流天”,咏月之作,代代有之。

李白的《把酒问月》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苏轼这首词的起笔,就是从李白的诗句直接化用过来的,而结尾也化用了《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词句。

明月皎洁,月光如水,诗人对月亮多寄予美好的情思。

“咏月”,实际上都是以月作为咏叹人事的背景或衬托。

苏轼这首词,表面写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

他融古铸今,炼出了“但愿人长久,长里共婵娟”这样美妙的词句,千载而今还流传在人们的话语里,堪称奇绝。

三、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古代诗词中的用典?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

典故,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有时也两者兼而有之。

《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故事,是事典,表明理想仍在;“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语,用宗悫的故事,语典和事典交融,表明壮志未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是事典,表达了感时叹逝之情、世异人非之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化用李白的诗句,结尾化用《月赋》中的词句,是对语典的改造运用。

这些典故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的原始意象,展开联想,扩大了诗词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2.如何理解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创造的自我形象?在这首诗中,李白停杯拔剑却又四顾茫然,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羡慕古人却又不可追攀,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誓将乘风破浪却又难以实现。

诗人的自我形象,内心的孤独苦闷,情感的动荡不安,言辞的慷慨激昂,都跃然纸上。

这其中,有理想的破灭,有梦想的启航,有永不言败的豪情,有舍我其谁的疏狂,其诗确为“仙翁剑客之语”(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

3.如何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表现出的乐观精神?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的中间两联写道:“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可见,白诗的格调是消极悲观的。

与白诗相比,刘禹锡这首答诗,虽然感慨万端,却始终保持着明朗、高亢的格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主要和诗人的性格有关。

刘禹锡因为参加“水贞革新”,失败后,二十多年来被贬再贬。

但是他愈挫愈奋,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

他被贬十年后,曾二度被召回京城,即借游京城玄都观之机,写下了著名的政治讽刺诗,其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语,因此又被贬谪偏远地区。

在与白居易扬州相识后的第三年,他在京城,故地重游,又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朗今又来”(《再游玄都观绝句》)的诗句。

从他的《秋词》对秋天的赞美,他在《陋室铭》中所表现的身处逆境的坦然自安,就不难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境。

4.如何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出世”与“人世”精神?这首词中,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退想,表现出遗世独立的一面;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

对词人这两种情感,都不能过于夸大来理解。

词人的“出世”之想,还是一种基于咏月的浪漫情怀;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不能过于拘泥地理解为渴望回到朝廷的惶恐不安。

思考探究1、《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

词语的夸张,如“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

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