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是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
[新闻报道中如何用好直接引语]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报道中如何用好直接引语]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一、新闻就是“他说”“新闻就是‘他说’,”为了强调引语的重要性,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学院院长、 __原高级记者李佩曾这样说。
这是为什么呢?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
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
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观点。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
在报道中记录别人说的话就是引语。
引语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
直接引语就是整句引用,并用引号标注出来。
例如:“我认为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向世界展示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不再是一道将人们拒之门外的墙,”他(克林顿)摘下墨镜对围着他采访照相的中美两国记者说。
间接引语不用引号,是记者对说话人所说的话的或压缩。
部分引语是引用说话人所讲话语中部分值得注意的措辞,并由引号标注。
三种引语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直接引语。
这是因为直接引语有其他两种引语不可比拟的功能。
首先,直接引语可以使稿件具有现场感,可以让读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让读者直接听到讲话人的声音。
这种“亲耳听到”的感受会拉近读者和报道主题的距离,而因此生成的接近性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直接引语还可以让新闻报道具有信息权威性。
直接引语的重要假设就是被引用的话是信源亲口说过的。
读者常常会怀疑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的可信度,但对直接引语则坚信不移,因为记者要负责引用的准确无误。
使用直接引语,可以让读者意识到所报道的事件涉及到有血有肉的人,这些人确实有话要说、有故事要讲,这比记者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更有效。
直接引语可以让新闻故事更有冲突性、戏剧性、趣味性或人情味。
记者还可以通过直接引语拉开自己与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显示记者引其话语,但并不一定赞成其观点。
这样的直接引语,可让新闻报道具有平衡性。
记者引用信源,相当于为讲话人提供了一个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新闻联播与作文 语言的力量与影响
新闻联播与作文语言的力量与影响新闻联播与作文:语言的力量与影响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在当今社会中,新闻联播与作文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它们在传播信息、塑造价值观念、影响公众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闻联播和作文在语言的力量和影响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
一、新闻联播的力量与影响新闻联播是国家的主要官方新闻报道机构,它以每天固定的时间与场景,向观众传递最重要和最权威的新闻资讯。
新闻联播通过采访报道、新闻解读和评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具有直观、形象、实时等优势。
首先,新闻联播的力量在于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由于新闻联播具有国家媒体的属性,它所报道的信息被认定为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观众通常倾向于相信新闻联播的报道,并将其作为决策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新闻联播的影响力在于其传递的信息范围广泛。
新闻联播报道的内容包含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能够准确地展示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帮助公众了解并把握国内外形势。
再次,新闻联播的力量还在于其渗透力和感染力。
通过多种新闻报道手段(如新闻背景、人物描述、事实陈述等),新闻联播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关注。
二、作文的力量与影响作文是一种书面表达形式,是个人对某个主题或观点的阐述和思考。
作为学生和社会人士之间相互交流思想的桥梁,作文具有独特的力量与影响。
首先,作文的力量在于个体表达。
通过作文,个体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每个人的观点和观念不尽相同,因此,作文的力量在于通过不同个体的观点,展示出多元化的思想和理念。
其次,作文的影响力在于其鼓舞和启发的作用。
通过作文,作者能够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或感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作文不仅给予人们智力上的启发,还能够对情感和价值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作文的力量还在于其传播与影响的范围。
1我国新闻缺乏直接引语的原因分析
1我国新闻缺乏直接引语的原因分析刘其中教授在《诤语良言》一书中认为,“官员们(包括像天津外办负责人那样的官员)之所以不愿提供直接引语,不愿记者直接引述他们已经说过的话,主要原因是怕负责任,害怕他们的话带着引号见诸报端后,一旦有错而被上司追究。
”②依笔者愚见,我国的主流媒体普遍忽略直接引语甚至有意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有着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层原因,因为新闻的写作是新闻本质理解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的主流媒体过于强调新闻报道的宣传功能,强调指导性和组织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话语强势、灌输姿态,总愿意消除新闻中的个性色彩,把新闻内容上升为一种带有普遍性不容质疑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集体意识。
于是乎,带有新闻中人物个性色彩的直接引语便被更改为乍看似乎更为“客观公正”、“不露声色”的间接引语,久而久之,这种做法竟然成为一种报道规范、宣传模式,结果在我们的报纸上很少能看到直接引语,并且越是重大新闻越是缺少直接引语。
2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报纸上使用直接引语的新闻篇数偏低二.单篇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次数偏低三.党政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的出现频率最低。
3直接引语使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后果如今,翻开国内的中文报纸,无一例外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带“引号”的句子少之又少,而记者转述的话语比例较高。
当前,国内的新闻记者往往习惯于在采访完成后,用自己的语言对采访对象的原话进行重新表述。
不可否认,尽管这种方式方便读者阅读,但是由于记者的高度参与,采访对象的原话在这个转述过程中有可能会面临被改头换面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信息的原意很难得到真实客观的转达。
此外,间接引语的过多运用使记者主观倾向性更加明显,极容易造成新闻失实,甚至引发新闻官司。
其次,冗长繁琐的直接引语使新闻节奏紊乱,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困难。
在一大堆黑压压的陈述文字中穿插几句直接引语能使新闻错落有致,适当缓解读者的阅读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如果人物的说话喋喋不休,毫无方向,那么整篇文章便好似成了堆砌引语的“仓库”。
引语,新闻的“灵魂”
引语,新闻的“灵魂”
彭朝丞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引语是指在新闻写作中精当地引用新闻人物的语言,或报告、演讲中的话语的一种写作技巧,是用客观报道手法写活、写好新闻的重要技巧之一。
新闻的本源是大干世界新近发生的万事万物,是新鲜的、有意义的事实报道。
这样,客观性便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
新闻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即内容的客观与报道方式的客观。
内容的客观要求所报道的内容同事物本身相一致,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彭朝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2
【相关文献】
1.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视角分析新闻转述引语——以"China Daily"中一则新闻为例[J], 周灵
2.英语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 [J], 杨丽琴
3.新闻写作中的引语数据与背景——第24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兵团占据国际彩棉产业主导地位》评析 [J], 朱惠民;
4.直接引语:间接的意识形态——对两则新闻语篇中直接引语的批评性分析 [J], 周晓红
5.新闻转述引语翻译视角下的中外新闻翻译对比 [J], 温天昊;庞密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语是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
引语是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作者:郝斌生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3期新闻是人学,正如文学是人学一样。
离开人的活动,任何新闻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闻不仅是写人的,而且是写给人看的,更是以表现人的活动为主的,新闻教科书上的五个“W”中,第一个“W”就是关于人的定义。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体现人的新闻才是有生命力的新闻,才是有温度有震撼力的新闻。
2009年6月9日发表于《石家庄日报》的长篇通讯《栾城草农敢闹海》(以下简称《栾》文)就是活用人物引言在新闻中的力量而斩获河北好新闻一等奖的范例。
《栾》文约3000字,是一篇经济通讯,非人物报道,然而文中涉及了13个当事人,皆有名有姓,且各得声音面貌。
每一个人的话都或多或少地勾勒出其血肉面孔和秉性,形象跃然纸上。
其中引用人物对话就占了近1/4的篇幅。
说是一篇人物访谈不如说是用“引语”串联起来的新闻。
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总是把视角投放在人的活动中,从某个人的视角发现出发,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折射太阳的万丈光芒。
2009年端午节,记者应邀到河北省会近郊县栾城草莓园观光设施农业和无公害种植,如果说邀请方和被邀请方有一种报道默契,那也是近两年兴起的草莓大棚,简直成了省会的采摘园。
人们认识事物时,对新鲜的、特别的、对比强烈的事物往往给予优先关注,我们平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千朵红莲拜白莲”就是最好的注释。
记者是奔着草莓园去的,也是准备写“红色”文章的,但不经意间发现了“绿”,发现了路边的小草,发现了来往穿梭于国道省道和停泊在纵横阡陌上的加长拖挂车,而这些喘着牛气、冒着青烟的车辆都是运载小草的;发现了驰骋在草地上的切割机和坐在田埂上抽中华烟的草大王草经纪。
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与草农侃大山,听他们哭,听他们笑,品尝到远比草莓更惊心动魄的另一个产业的十年兴衰和酸甜苦辣。
请看这些引语:“刚种草时,一离开救生圈就呛水。
”“祖祖辈辈都是斩草除根的好把式。
”“凡是种草的都有过曲折,都走过麦城,那一年草在地里疯长,都急着销售,孟建国接到客户一个电话就上了青岛,到那里请了人家几顿饭就回来了,连一棵草也没有卖出去。
新闻导语写作总结
新闻导语写作总结引言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中的开篇段落,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它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主题、要点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决定读者是否继续阅读全文。
因此,撰写精确、吸引人的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中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总结新闻导语写作的几个关键要点,旨在帮助新闻写作者提升自己的导语写作技巧。
1. 确定主题新闻导语的首要任务是准确传达新闻的主题。
在写导语之前,新闻写作者应该对新闻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他们需要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相关人物、时间和地点等信息,以确保导语中包含了这些重要的要素。
2. 突出要点新闻导语应该突出新闻故事的要点。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将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传递给读者。
导语应该回答谁、何、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这些基本问题,并呈现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注意语言风格新闻导语应该使用简明、通俗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
导语应该是易于理解的,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外,导语还应该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评价和评论,以保持客观的报道风格。
4. 引起读者兴趣新闻导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他们愿意继续阅读全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闻导语可以使用一些吸引人的手法,如引用有趣的事实、提出有争议的观点、描述突发事件或展示引人入胜的故事等。
通过在导语中创造悬念或引发情感共鸣,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 简洁明了新闻导语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修辞。
导语应该在几句话或几十个字内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整个新闻故事有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导语应该清晰明了,用词准确,避免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
6. 反复修改撰写新闻导语时,新闻写作者应该进行多次修改和润色。
他们可以不断地修改导语,以确保语言流畅、内容准确,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导语的吸引力和引人入胜的能力。
同时,新闻写作者还应该考虑导语的长度,尽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长或过短。
结论新闻导语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妙用引语 将新闻“讲”出来
妙用引语将新闻“讲”出来[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直接引用该报道中新闻人物或事件中主要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
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引语既是一种新闻写作的技巧,也是现场采访的再现,易抓住受众。
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在新闻中正确运用引语有这样几点作用:一是能使报道富有戏剧性,使读者能够想象谈话者,获得逼真感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党员毕业生灸手可热》一稿,在正确运用引语,将新闻“讲”出来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消息在导语中写道:“我是本科生,我是研究生……”,“你是党员吗?”两句引语,一句对话,就将读者带到人才洽谈会的现场,极具吸引力。
还有文中写道:“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的成绩非常好!”“不行,我们要求必须是党员”,“党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去年我们在新招聘的大学生中提拔了一些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一年工作下来,效果非常好”,“我很荣幸我是一名党员,被几家单位相中”,“我身边的党员大学生非常优秀,我正在积极争取成为党员”等等,都富有戏剧性和给人以逼真感,升华了新闻的主题。
二是增强报道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使人读来更为可信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播发的人物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递员王顺友》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
现摘录文中几句引语如下:一提到家,王顺友总是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江边。
”记者问:“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那不会变。
”“为什么?”“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打开了,为党和政府做事,为乡亲们做事,让我活得舒坦,敞亮。
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
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本里连在一起了。
新闻稿的五个必备部分详解
新闻稿的五个必备部分详解新闻稿是一种传播新闻信息的文本形式,通常由五个必备部分组成。
本文将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第一部分:标题标题是新闻稿的开端,需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
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
标题应该简洁明了,准确传递新闻的关键信息。
它可以使用一些修饰词来增加吸引力,但需要避免过度夸张或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第二部分:导语导语是新闻稿的第一个段落,它用来进一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
导语通常包含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相关背景信息。
它应该精炼,言简意赅,为读者提供一个快速了解新闻事件的概述。
第三部分:正文正文是新闻稿的核心部分,用来详细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相关细节。
正文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以便读者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主题,并通过逻辑过渡词进行衔接,使文章流畅自然。
正文的语言应该简单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行话。
第四部分:引用引用是新闻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引用相关人物、机构或专家的观点。
引用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在引用他人观点时,需要注明出处,并使用引号将他们的原话引用出来。
引用的内容应该与新闻事件相关,能够进一步丰富新闻的内容和观点。
第五部分:结尾结尾是新闻稿的收尾部分,用来总结新闻事件的要点,并提供进一步的联系方式或相关信息。
结尾通常是一个简短的段落,重申新闻的核心内容,强调新闻的重要性或影响,并鼓励读者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或了解。
在结尾处,可以包含作者信息、联系方式、相关链接或其他附加信息。
总结:新闻稿的五个必备部分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
标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导语提供事件的背景,正文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引用引用相关人物观点,结尾总结要点并提供进一步信息。
合理组织和编写这五个部分,能够使新闻稿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有效传达和传播新闻信息。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作者:丁述志来源:《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0期摘要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介,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新闻写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坚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原则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新闻写作文风的改变,只有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才能让更多的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内容,也才能让新闻传播的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直接引语;新闻写作;新闻报道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10-0067-021 直接引语的概念和使用现状1.1 直接引语的概念直接引语是一个语言学上的概念,是指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
在新闻学的范畴之内,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大部分的新闻报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国家的新闻学之中更是有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说法。
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方法是把新闻人物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在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一定要真实准确,做到与新闻人物所说的原话一字不差。
间接引语也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间接引语是相对于直接引语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用自己的话去转述新闻人物所说的话,不用使用引号去引起来,新闻工作从业者在日常的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
1.2 直接引语的使用现状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间接引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直接引语的使用率却是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比较重大的时政事件的报道写作中直接引语更是少见,李希光教授就认为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是没有直接引语。
我们经常能够在报纸上见到通篇使用间接引语来转述新闻人物的讲话以及重大的会议内容,这样的方式几乎已经形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惯例。
对于广大的平面媒体受众来说这样千篇一律的僵化呆板新闻报道完全没有可读性,很多原本故事性很强的新闻也是听不到人的声音,导致愿意去读报纸看新闻的人越来越少,核心传播力逐渐式微,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1.3我国新闻缺乏直接引语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新闻业中直接引语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层原因是最重要的原因。
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
直接引语在新闻中的作用
张夫稳;吕光社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我国当代新闻研究领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意义的研究,我国记者在新
闻报道中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而在西方新闻界,几乎到了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程度,西方新闻学者也普遍重视对直接引语问题的研究。
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
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张夫稳;吕光社
【作者单位】齐鲁晚报;大众日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2
【相关文献】
1.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J], 丁述志
2.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J], 丁述志;
3.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J], 李蓉
4.新闻报道中“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分析——以《悉尼先驱晨报》关于奥巴马就
“不退让法”讲话的报道为例 [J], 郭子靖
5.新闻报道直接引语中自称语变异使用机制 [J], 常相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使用
EPORTERS'记自规肩XlNOTES20191浅论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文/钟鹏’姜明助2新闻讲究真实、准确、客观,要求用事实来说话。
直接引语是对事件的直接描述。
适当在文中使用几句引语,可以让读者感受现场的气氛,使新闻稿件或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和有力,充满浓郁的“鲜味”o作为新闻记者,要善于正确使用并灵活运用直接引语来描述现场、报道事件的真相,这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和重要方法。
文章的引语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
直接引语是对事件的直接描述,文中一般用引号标注出来,强调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中立的立场。
在三种弓I语中,个人感觉最有价值的就是直接引语了。
杰克海敦是美国一位十分著名的新闻作家,他曾经说过:“引上几句话能使稿件生动活泼,就能使稿件,动起来’o”由此可见,运用一些直接引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情,从而抓住读者的眼球,蹄闻增色不少。
作为电视记者,新闻稿件的直接弓I语一般用同期声表现出来。
而如锚媒体的迅磁展,要求环记者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需要不断丰富写作手法和方式,将电视稿件加工改造成为符合各媒体平台刊发的网络稿件形式,如何使用直接引语,值輙们学习和探究。
直接引语主要有如下作用:一是可以增强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引》-则消息或特写的灵魂,它们能让无趣的故事变得有生命力,能使好故事变得更有趣。
”通过引用当事人的语言可以真实还原和重现现场的细节,可以让读者直接听到当事人的声音,使人有身临现场的感觉,有助于克月關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枷概念化,从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二是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增强信息的权威性。
法国作家蒙田说:"我弓I用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一般来说,读者可能会怀疑一般直接描述或间接弓I语的真实性,但是对于直接引语则深信不移。
因为直接引语曲闻现场原原本本、真实的记叙表达,作者的弓I用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使用直接引语,可以让读者感觉并认为所报道的事情涉及到具体鲜活的个人,这些人的确有话要说、有故事可讲,这比作者用直接叙述效果更好。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作者:李蓉来源:《卷宗》2015年第10期摘要:直接引语是一种语言学中的文法,由于意识形态的深层原因,在我国的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使用率却不是很高。
在新闻写作中巧妙的运用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整个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可以美化版面、深化新闻主旨,从而激发受众阅读新闻的兴趣,新闻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直接引语;新闻写作;新闻报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的良机,新闻写作是新闻行业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是新闻行业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是新闻写作也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用事实说话时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新闻写作在遵循原则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也有很多的技巧,直接引语在其中的巧妙运用是众多新闻写作技巧当中非常有效的一种。
直接引语在我国新闻学中的研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新闻从业者认识不到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本文就重点来分析一下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希望新闻从业者能够从中发现并总结规律,让我国的新闻业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1 直接引语的概念和使用现状1.直接引语的概念。
直接引语是一个语言学上的概念,是指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
在新闻学的范畴之内,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大部分的新闻报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国家的新闻学之中更是有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说法。
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方法是把新闻人物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在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一定要真实准确,做到与新闻人物所说的原话一字不差。
间接引语也是新闻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间接引语是相对于直接引语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用自己的话去转述新闻人物所说的话,不用使用引号去引起来,新闻工作从业者在日常的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
2.直接引语的使用现状。
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间接引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直接引语的使用率却是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比较重大的时政事件的报道写作中直接引语更是少见,李希光教授就认为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是没有直接引语。
谈新闻写作中的“引语”处理
谈新闻写作中的“引语”处理
孙莉
【期刊名称】《写作:中》
【年(卷),期】1997(0)2
【摘要】在新闻写作中,经常使用“引语”,引用有关新闻人物的语言,既为新闻增添色彩,亦使文章读来更为真实可信。
但在使用过程中作者要注意区别哪些需要引用原话,哪些只需要部分引用原话,哪些需要作者自己来叙述。
在写作中,哪些话语值得直接引用呢?这应具体分析。
当有关人员或采访对象说了能体现自己独特思想或独特性格的话语并体现新闻主题时,可以直接引用,不过,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而应少而精。
例如《人民日报》1978年3月14日刊登的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总页数】2页(P30-31)
【关键词】新闻写作;采访对象;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具体分析;使用过程;真实可信;话语值;新闻人物;新闻主题
【作者】孙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工大学经济系教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重视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J], 李毅坚
2.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J], 丁述志
3.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J], 丁述志;
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J], 李蓉
5.新闻写作中的引语数据与背景——第24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兵团占据国际彩棉产业主导地位》评析 [J], 朱惠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在新闻稿中添加引人注目的引语提升报道价值
如何在新闻稿中添加引人注目的引语提升报道价值新闻稿是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工具。
引语作为新闻稿的一部分,能够为报道增添生动、引人注目的元素,有效提升报道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闻稿中添加引人注目的引语,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并增加报道的影响力。
一、选择符合主题的引语在新闻稿中添加引语前,首先要确保所选用的引语与报道的主题紧密相关。
引语应能够准确表达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为报道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佐证。
二、引用权威人士的言论同样重要的是选择权威人士的言论作为引语。
权威人士的言论能够为报道增加可信度,并为新闻事件提供专业见解。
例如,如果报道涉及到医疗领域,可以引用医生、专家或相关机构的观点,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语的语言应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新闻稿的目的是让读者对报道感兴趣并继续阅读下去。
因此,选择用词精准、有感染力的引语,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四、体现情感色彩和亮点引语可以通过体现情感色彩和亮点来吸引读者的关注。
如果引用的是当事人的言论,可以适当表现其情感、体验和态度,让读者更能够共情并产生共鸣。
此外,选择具有亮点和独特性的引语,能够引起读者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报道的兴趣。
五、引语的排版与呈现在新闻稿中,引语的排版与呈现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增强引语的视觉效果,可以将引语设置为独立段落,使用引号标示引语的内容,并在引语前后留出适当的空白行进行分隔。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读者快速识别引语的内容,也能够提升整体的可读性与观感。
六、避免过多引用尽管引语能够为报道增添生动和新鲜感,但过多的引用可能会导致报道呈现庸俗和没落的效果。
因此,在撰写新闻稿时,应该适度选择引语的数量,并确保每个引语都具有较高的信息内容和新闻价值。
七、引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添加引语时,要确保引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文章撰写者应对所选择的引语进行核实,避免出现虚假信息或无法核实的言论,以免损害报道的可信度和新闻机构的形象。
浅论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使用
浅论新闻写作中直接引语的使用作者:钟鹏姜明助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新闻讲究真实、准确、客观,要求用事实来说话。
直接引语是对事件的直接描述。
适当在文中使用几句引语,可以让读者感受现场的气氛,使新闻稿件或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和有力,充满浓郁的“鲜味”。
作为新闻记者,要善于正确使用并灵活运用直接引语来描述现场、报道事件的真相,这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和重要方法。
文章的引语可以分为三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
直接引语是对事件的直接描述,文中一般用引号标注出来,强调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中立的立场。
在三种引语中,个人感觉最有价值的就是直接引语了。
杰克海敦是美国一位十分著名的新闻作家,他曾经说过:“引上几句话能使稿件生动活泼,就能使稿件‘动起来’。
”由此可见,运用一些直接引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情,从而抓住读者的眼球,让新闻增色不少。
作为电视记者,新闻稿件的直接引语一般用同期声表现出来。
而如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要求每个记者转型成为全媒体记者,需要不断丰富写作手法和方式,将电视稿件加工改造成为符合各媒体平台刊发的网络稿件形式,如何使用直接引语,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
直接引语主要有如下作用:一是可以增强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引语是一则消息或特写的灵魂,它们能让无趣的故事变得有生命力,能使好故事变得更有趣。
”通过引用当事人的语言可以真实还原和重现现场的细节,可以让读者直接听到当事人的声音,使人有身临现场的感觉,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和概念化,从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二是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增强信息的权威性。
法国作家蒙田说:“我引用别人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一般来说,读者可能会怀疑一般直接描述或间接引语的真实性,但是对于直接引语则深信不移。
因为直接引语是新闻现场原原本本、真实的记叙表达,作者的引用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使用直接引语,可以让读者感觉并认为所报道的事情涉及到具体鲜活的个人,这些人的确有话要说、有故事可讲,这比作者用直接叙述效果更好。
浅析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新闻引语是在新闻报道中所引用的新闻人物语言,是人物语言的实录。
[1]在新闻报道中,虽然引语的篇幅一般不大,但是作用不容忽视。
准确恰当的引语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可读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引语的分类在新闻报道中,有三种常见引语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不完全引语。
直接引语是指在新闻中完整引用新闻人物的话,并加上引号。
直接引语要求引文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改变新闻人物的思想和原意。
间接引语是指记者准确转述或概括新闻人物的语言,有时是完整的表述,有时是部分引用,不加引号。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有着明显的区别。
直接引语是完全“复制”新闻人物的话,起到例示作用,间接引语起到解释和描述的作用。
直接引语呈现给读者的是“原话”,所以真实性和可信度更强。
不完全引语,又称“部分引语”或“断引”,陈霖在《当代新闻传播原理》一书中给其下的定义为“即只引用人物言语中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字词。
”[2]相比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不完全引语的使用情况虽然较少,但点睛效果同样明显。
二、引语的作用不同的引语类型适合不同的新闻报道场景,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一)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无论是在新闻事件报道中,还是在新闻人物报道中,如果通篇稿件只是单方面的采访或叙述,没有体现出多个信息源,真实性、可读性都会打折扣。
如果能通过不同身份人物之口,从不同方面对事件或者人物进行叙述和评价,能够使事件和人物更真实可信。
笔者撰写的党建工作通讯《齐心扮靓“冰丝带”》,报道了国家速滑馆公司党委第一党支部在冬奥会筹办期间针对场馆清废工作总结探索出的经验,文中使用了这样一处引语:“10月测试赛时,巩老师每天晚上都带着我们巡查到晚上11点。
”保洁员霍红梅口中的巩老师,是党支部委员、清废团队副经理巩大伟,负责速滑馆闭环区域中的清废管理工作。
笔者在采访时从巩大伟口中也得知了在冬奥会筹办期间他们经常加班加点的情况,但要让读者感受到速滑馆闭环区域清废管理工作任务之重,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如果仅采用浅析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徐玲玲【摘要】引语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新闻报道更有现场感、立体感、节奏感,增强真实性、可读性。
新闻写作中人物引语的运用
新闻写作中人物引语的运用新闻写作中的人物引语是一种通过人物讲述故事发展的手段,通过引用人物的直接话语来表达事件或情况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人物引语是新闻报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使用恰当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理解报导的现实性,同时也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以下是如何运用人物引语来写新闻的步骤:第一步,确定引语的来源,确定谁是可以被采访的对象。
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一个事件可能涉及到许多个人,需要理清楚谁可以作为讲述者来回答记者的问题。
需要了解他们的身份以及他们所在的社会角色,以帮助记者更好地引用人物话语。
第二步,评估引语的价值以及哪种话语最能够描述事件的真实性。
当记者确定了采访对象后,应向其提出问题,并细心听取回答。
然后根据讲述者的话语和背景信息,确定哪种话语最能够达到准确描述事件的目的。
第三步,提取最有用的引语,并改写以保证人物引语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选择最适合的话语后,需要对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使其适应新闻写作的风格,并且尽可能保留讲述者原本的意思和语气。
第四步,将引语放入新闻框架中,使其成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
引用人物话语的目的是要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现实性,而非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或好奇心。
因此,在放置引用语时,需要将其放入新闻报道的适当位置,并且确保其有助于传达新闻的主题。
第五步,耐心编辑和修改稿件。
一篇新闻报道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引用人物话语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结构以及正确的语言表述。
因此需要修改稿件,以确保稿件适合读者,具有逻辑性和准确性。
记者应该充分利用订正痕迹和其他编辑工具,将稿件调整至最佳状态。
在新闻写作中运用人物引语是一项艺术,需要采访技巧和快速判断能力。
然而,在运用人物引语时,永远不要违反新闻写作的道德准则,要保护采访者的隐私。
最后,记者应该记住良好的新闻写作技巧会让你的稿件充满真实的力量,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 前见 水 就 发 怵 ,现 在 只嫌 市场 的 海 十
河 北 好 新 闻一 等 奖的 范例
不 宽 、 不 高 。” 些 引语 、 些 闲聊 神 侃 . 浪 这 这
都 是 农 民 自信 、 熟 、 练 和 见 多识 广 的 成 老
写照。
《 》 文约 30 栾 0 0字 ,是 一 篇 经 济 通
优 秀的 记 者 在 报 道 重 大新 闻 时 . 总是 把 视 角投 放 在 人 的 活动 中 . 某 个 人 的 视 从
角发 现 出发 . 小 见 大 . 一 滴 水 折 射 太 以 以
时见 过 邓 亚 萍 。 “ 在 北 京 四 环铺 草 时正 ”我
赶 上 北 京 市 长 去视 察 。 “ 去 上 海虹 桥 机 ”我
是 活 用 人 物 引 言 在 新 闻 中的 力 量 而 斩 获
“ 猎 就要 打 狮 子 , 泳 就 要 下 长 江 . 打 游
草 越 往 高 级 场 所 卖越 金 贵 。” 现 在 出 门做 “
工 程 该 住 宾 馆 住 宾 馆 . 坐 飞 机 坐 飞 机 ” 该
新 闻 中 当 事 人 的 话 是 一 切 报 道 的 激 活 素 。多用 引 语 不但 可 以增 强新 闻的 真 实
售 . 孟 建 国接 到 客 户 一 个 电话 就 上 了青 岛 ,到 那 里 请 了人 家几 顿 饭 就 回 来 了 , 连
一
当事 人 的 话 是 那 样 的 不 可 或 缺 , 怕 少得 哪 只有 只 言 片 语 ,也 具 有 四 两拨 千 斤 的神 力 , 事 一 加 引 号 . 如 同打 开 了新 闻 中 凡 就
肉面 孔 和 秉 性 , 象 跃 然 纸 上 。其 中 引 用 形
人 物 对 话 就 占 了 近 1 4 的 篇 幅 说 是 一 /
思 考 、 炼 。 没 有 经过 领 导 提 示 记 者 加 提 更 工 , 汁 原 味 , 至 多 带 有 地 域 性 的 方 言 原 甚 土 话 , 但 增 强 了 文 中 情 趣 . 使 行 文表 不 也
述 上 富 于 变化 . 打破 了记 者 一 人 一 腔 . 避
免 了 语 言 模 式 化
好 的 引语 应 当在 忠 实说 话 人 原 意 的 前 提 下概 述 一 个人 想要 表 达 的 意 思 , 集 或 中体 现 这 个人 的 情 感 、 度 ; 用语 言 不 态 引 能猎 奇 , 尽 量 使 引 语 规 范 、 谨 、 确 . 要 严 准
人 物 面 前 的 话 筒 . 读 者 与 当事 人 发 生 了 让
直接 的联 系, 闻其 声 、 见 其人 、 临 其 如 如 如 境 , 实感 和 现 场 感 是 任 何 高明 的 记 者 都 真
取 代 不 了 的
个客 户拿 着一 万 元 的汇 票给 了李 书贤 ,
李 书 贤 的 家 人 把 汇 票 当人 民 币锁 进 匣 子 里 …… ” 些不 算 长 的 引语 . 让A. 立 马 这 能 4 1 3 ' 就 联 想到 当年 草农 曲折 尴尬 的“ 麦城 ” 走 经
放 式采访 , 记 者把 这些话 引用来 . 不 但 并 是 闲笔 。 总 习・ 于把 某 一 事 了 1 非 然 3个
性 , 可提 高作品 的可读 性 . 语一般 多 还 引
引 用 人 物 的 口语 , 问 即 答 . 有 过 多的 即 没
当 事人 , 有 名 有 姓 , 各 得 声 音 面 貌 。 皆 且 每 一 个人 的 话 都 或 多或 少 地 勾 勒 出其 血
历 甚 至上 当受骗 的狼狈 相 用一 句引 语省 略 万 千叙 说 。 一 句 引语 承转 启 舍 。 用
说 , 有 体 现 人 的 新 闻才 是 有 生命 力的 新 只
闻 , 是 有 温度 有 震 撼 力 的 新 闻 。2 0 才 0 9年 6月 9日发 表 于《 家 庄 日报 》 长 篇 通讯 石 的 《 栾城 草农 敢 闹海 》 以 下 简 称 《 》 ) ( 栾 文 就
XI M FJ AZ . /. N' _ W HAOZHE
2 1 ・ 2 上 半月 ) 0 01 (
引语是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
口 郝斌 生
新 闻是 人 学 ,正 如 文 学 是 人 学一 样 。
离 开人 的活 动 ,任 何 新 闻都 是 无 源之 水 、
无 本 之 木 。 新 闻 不 仅 是 写 人 的 . 且 是 写 而
棵 草 也 没 有 卖 出去 。 “ 个翻 译 的 几 句 ”一
给 人 看 的 。更是 以表 现人 的 活 动 为 主 的 .
新 闻教 科 书 上 的 五 个 “ ” . 一 个 “ ” W 中 第 w
就 是 关 于 人 的 定 义 。 所 以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洋话就骗走草业公 司 3 3万 元 ” 德 州 一 “
篇人 物 访 谈 不 如 说 是 用 “ 引语 ” 串联 起 来
的 新 闻
达 到 书面 语 言 的规 定 性 。《 》 中不 乏 来 栾 文 自群 众 的 创 造 性 语 言 , “ 的 羊 是 嘴 上 如 她
抹 石 灰 — — 白 吃 ” 蛤 蟆 吃 蚊 子 — — 小 打 “
“ 我在 正 定 国 家 乒 乓 球 训 练 基 地 铺 草
小 闹型 ” 没 有 勾 勾嘴 , 不 了瓢 瓢 食 ” , “ 吃 等 都 增加 了读 者 的兴 趣 。 新 闻作 品 中 的语 言 . 不 同 于理 论 、 文
场 铺 草 的 那 一 年 . 老 婆 因为 你 犁 了 小麦 你 改 种 草 生 气 回娘 家 了。 “ 戴 河 总 理 疗 养 北 院 门前 的草 是 我 铺 的 。” 了吧 , 些 大 官 算 有 反 对种 草 , 因为 种 草 浪 费 水 。 以上 这 些 对 ” 话 , 然 是 草 农 扎 堆 在 一 起 侃 大 山 , 开 显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