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外科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外科学的发展史

外科学的发展史

外科学的发展史KEY WORDS surgery,TCM; medicine, history;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1 秉承传统是进展创新的基础此外,明清时期尚有其他一些杰出的外科学家与著名论著。

明代陈司成《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清陈士铎《外科秘录》、顾世澄《疡医大全》等有丰富的内容。

吴师机的《理骈文》专述药物的外治法,总汇了我国清末往常的外治诸法。

2 近半个世纪来中医外科学的继承、进展与创新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我国治疗烧伤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抢救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例的成功,表达了中医中药的巨大优势。

中医药在操纵烧伤感染、减轻中毒症状、降低败血症发生率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维持有效血循环与微循环、改善与恢复心肾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抗休克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安全渡过休克、败血症期,从而降低了病死率。

烧伤恢复期应用益气健脾、扶正养胃中药,对促进体质复原,加速创面愈合,亦有重要的作用。

对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国内各地运用了许多不一致构成、不一致剂型的中草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药外敷治疗烧伤创面的特点是湿润暴露疗法,不仅具抗感染、减少渗出、消炎止痛的作用,而且由于外敷药形成屏障,有防止创面再感染的作用,更有促进创面愈合、促进上皮再生、减少疤痕的作用。

烧伤后疤痕增生,应用中药内外治疗后,血运改善,凸出的疤痕可逐步软化与平复。

在烧伤防治的实验研究方面,成绩亦是显著的,在理论研究上,湿润暴露疗法打破了西医学传统的、保持创面干燥成痂的概念。

湿润疗法这一理论,是结合中医“创伤、溃疡”论治思想与现代烧伤局部微循环研究理论提出的一种新概念,这是建立在传统的中医药外敷治疗烧伤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的。

相信不久,湿润疗法的理论将更臻完善,随着这一理论的完善与实施,将为进一步发掘传统的中医药、单方、验方、祖传秘方开拓广阔的道路,烧伤后疤痕的防治亦将取得新的突破[4~7]。

普通外科分类模拟题4

普通外科分类模拟题4

普通外科分类模拟题4A型题1. 关于胰腺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好发年龄在20~30岁之间B.多为胰头癌C.按组织类型,以导管细胞癌最多D.广泛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并较早经淋巴转移E.该病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答案:A2. 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错误的是A.病情发展快且重B.右下腹体征明显C.穿孔率达30%D.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E.宜早期手术答案:B3. 患者,女,37岁。

查体发现甲状腺Ⅱ度肿大、质地中等硬度、表面不光滑、无触痛、颈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患者无心慌、怕热、多汗、易饿等症状,也无怕冷、便秘、体重增加等表现,血检T3、T4及TSH正常,TPO-Ab及TG-Ab显著升高。

最可能的诊断是A.甲状腺癌B.亚急性甲状腺炎C.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D.结节性甲状腺肿E.甲状腺腺瘤答案:C4. 关于处理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对有黄疸、腹水病人宜选用脾切除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B.对年轻且肝功能良好者,可选用急诊分流术C.对有黄疸病人,宜行三腔双囊管处理D.切开胃前壁,缝扎曲张静脉法止血效果不确切E.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收到立即止血效果答案:A5.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常见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A.急性出血性胰腺炎B.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C.外伤性空腔脏器穿孔D.肝破裂E.绞窄性腹外疝答案:E6. 难以诊断之急性腹膜炎,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A.白细胞分类计数B.血尿淀粉酶C.直肠指诊D.腹部X线平片E.腹腔穿刺答案:E7. 患者,女性,40岁,因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而行手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位置很低,且穿透入胰腺,应采用术式A.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B.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C.旷置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D.结扎十二指肠周围血管,旷置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E.缝扎出血点,结扎胃十二指肠及胰十二指肠动脉,旷置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答案:E8. 患者,患妇,28岁,足月顺产后二周开始下床活动,觉左下肢痛,肿胀,左下肢皮肤略发绀,皮温高,表浅静脉曲张,沿左股静脉走行区有明显压痛,应考虑A.血栓性股静脉炎B.血栓性大隐静脉炎C.局限性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E.以上均不对答案:D9. 关于脾破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病率占腹部损伤的40%~50%B.真性破裂占脾破裂的85%C.脾破裂的治疗原则是紧急处理D.成人脾切除术后,暴发型感染的发病率一般不超过1%E.脾切除术后暴发型感染以大肠杆菌为主要病原菌答案:E10. 诊断化脓性腹膜炎的主要依据是A.病人是否有脉快和休克B.白细胞计数增高C.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D.腹腔穿刺结果E.腹部X线摄片结果答案:C11. 患者,男性,60岁,半年来经常便秘,三天前出现腹部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呕吐二次系胆汁性液体,约500ml,过去无类似发作史,查体腹胀BP18/13kPa,体温:37.5℃,右下腹稍压痛,腹软,未触及肿块,肠鸣音亢进,白细胞9×109/L,其可能为A.急性胃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胰腺炎D.肠梗阻E.急性肠扭转答案:D12. 关于肠扭转的病因哪项是错误的A.肠系膜过长B.肠系膜根部附着过窄C.肠段内重量突然增加D.肠管动力异常E.肠系膜过短答案:E13. 胃溃疡最常见的位置是A.胃前壁B.胃后壁C.胃大弯及胃底D.胃小弯近贲门处E.胃窦小弯侧答案:E14. 中年妇女乳头鲜红色血性溢液应首先考虑A.乳管内乳头状瘤B.乳腺囊性增生症C.乳腺纤维腺瘤D.乳腺导管扩张症E.乳腺癌答案:A15. 以(Reynolds)五联征为典型表现的疾病是A.急性憩室炎B.急性出血性胰腺炎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D.急性胆囊炎E.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答案:C16. 患者,男性,68岁。

胰岛素发展

胰岛素发展

2007年~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我国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14个省市,对糖尿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显示,在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为9.7%。

中国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至2008年10年之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截至2008年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也就是说,在100个人中,就有10个人患糖尿病。

左图是Banting and Best和一条切除胰腺的狗。

1920年10月31日:加拿大多伦多外科医生Frederick Grant Banting开始了一项实验,他结扎狗的胰腺导管,使狗的胰腺腺泡发生萎缩,仅残留胰岛,再分离胰岛的成分,试图用来缓解糖尿病病情。

在实验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Banting向多伦多大学生理研究室的Macleod教授请教,Macleod教授指派他的助理Charles H Best 协助Banting,从而翻开了医学史上重要的一页。

Banting和Best将狗的胰腺导管结扎,使胰腺腺泡萎缩,从萎缩了的胰腺中提取冷却提取物,再给发生了糖尿病的狗注射,发现狗的血糖确实可以明显下降。

Banting和Best在1921年12月的美国生理学会上公布了这一结果,但因为提取物注射可以引起体温改变和其他毒副作用,受到严厉批评。

Macleod教授又推荐了一位有经验的生物化学家James Collip 给Banting和Best,Collip帮助Banting和Best改进了胰腺提取物的提取和纯化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提取物的毒副作用。

1922年1月1日,Banting和Best给14岁的多伦多总医院糖尿病病人Leonard Thompson注射了胰腺提取物,第一次并未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1月23日再次注射胰腺提取物后,患者的血糖下降到了正常水平。

第一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病例:14岁的糖尿病病人Leonard Thompson靠胰腺提取物活到了27岁;另一位糖尿病儿童Ted Ryder活到了76岁。

2021年胰腺疾病的研究进展(最全版)

2021年胰腺疾病的研究进展(最全版)

2021年胰腺疾病的研究进展(最全版)胰腺疾病是胰腺所有疾病的统称,包括胰腺先天性疾病、胰腺损伤性疾病、胰腺炎症性疾病、胰腺囊性病变、胰腺分泌型肿瘤和胰腺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胰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

早期纠正胰腺疾病的恶性化、重症化、慢性化趋势,提高救治成功率是当前临床诊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和免疫微环境等领域成为机制研究的新热点,而以标志物和内镜为代表的早期和微创诊疗技术成为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结合基因测序信息,开展个体化医疗,运用多学科思维,构建综合诊治模式将是胰腺疾病研究的未来方向和重点。

一、胰腺癌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转移,是目前所知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胰腺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7%,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之一。

早期诊断难、临床标志物缺乏、晚期治疗抵抗是长期困扰胰腺癌临床救治的重要难题。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GLOBO-CAN 2018),2018年全球胰腺癌新发病例458918人,其中男性243033人,女性215885人,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居第14位;同年胰腺癌死亡病例432242人,其中男性226910人,女性205332人,占全部因恶性肿瘤死亡的4.5%,居第7位。

美国2019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新发病例56770人,其中男性29940人,女性26830人,恶性肿瘤中居第10位;同期胰腺癌死亡病例45750人,其中男性23800人,女性21950人,居第3位。

我国最新的统计学数据显示,2015年胰腺癌新发病例约90100人,其中男性52200人,女性37900人,恶性肿瘤中居第9位;同期死亡病例79400人,其中男性45600人,女性33800人,居第6位。

胰腺癌的确切发病因素目前仍不明确。

吸烟是已知的胰腺癌发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3倍;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随着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和吸烟指数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外科学进展与发展史PPT课件

外科学进展与发展史PPT课件

Nobel Prize in 1912
very fine needles (“aiguilles extremement fines”). This method of suture anastomosis, demonstrated initially by Carrel, is still used
血管结扎首创者 1552年
输血
输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 1628年,英国医学家Harvy发表《血液循环论》 1665年,Lower进行从羊到羊甚至羊到人的输血
试验;绝大多数 病人因输血而死亡
1667年,Denis首次在人体进行输血试验。 1818年,英国产科医生Blundell 为1 例产后大
出血的妇女输注了 其丈夫的血液,实现了
1874年,Ore应用水合氯醛进行静脉麻醉。
外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手术速度再也不是作

评价外科医生是否高明的标准。
《笑气》(一氧化二氮) 现存於百色达(Bethesda) 国家医学图书馆 (1830)
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波士顿牙科医师
1846年 乙醚麻醉 麻省总医院
Louis Pasteur 疾病细菌理论的创始人
1870年美国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还穿着日常服 装做手术,也没有戴手套。
1890年美国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穿着手术衣,但 没有戴手套。 1890年美国的Halsted提倡戴灭菌橡胶手套。
青霉素、原子弹、雷达,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发明
止血术
1552年,Pare提出血管结扎 1872年,英国Wells介绍止血钳 1873年,德国Esmarch在截肢时倡用止血带
1887年,Mikulicz-Radecki倡议手术者戴口罩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概述:
发展史: • Gagner1992年完成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该例病人是一位慢性胰腺炎患者。 Gagner为其施行了改良的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
• 这是我院普外科开展的第一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 肠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
解剖:
1、胰腺解剖概要
巡回护士术中配合要点:
F. 长时间的手术和大切口暴 露。使患者体液丢失增快, 大量输液和麻醉的影响,均 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应做 好保温处理,以预防术中低 体温的发生。
G. 手术时注意手术进程, 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节手术 灯的角度和亮度,及时提供 用物,并做好清点、记录工 作。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尿 量、出血量、皮肤温度等。
手术步骤:
7、断胃及胰腺:
腔镜下切割吻合器断胃窦, 大弯侧留4cm待吻合用。于胰 腺前部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 近端homelock夹闭,自胰颈 部下缘切开后腹膜,解剖出 肠系膜上静脉,于胰腺及肠 系膜上静脉之间,自下而上 以超声刀钝性分离达胰腺上 方门静脉前。自胰颈部超声 刀横断胰腺,暴露胰管,见 其宽约0.5cm。
•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纳欠佳,近半个月体重减轻3kg。
手术体位及麻醉方式
• 注意事项:评估双侧髋关 节功能状态,是否实施过 髋关节手术。防止腿板折 叠处夹伤患者。两腿分开 不宜超过90度,以站立一 人为宜,避免会阴部组织 过度牵拉。

手术体位
手术体位
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
• 器械类:剖腹探查包、手术巾(衣)包、钛夹钳、大中小 Hem—lok钳、教授外带专用器械、3D镜、双极电凝、超声 刀、能量平台。
手术步骤:
10、胆肠吻合: 距胰肠吻合口10cm处空肠系 膜对侧肠壁切开处修剪开口 至1.5cm,行肝总管空肠端侧 吻合,4-0普理灵线分别连续 缝合全层缝合后壁,同法全 层缝合吻合口前壁。

临床医学导论

临床医学导论
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从此,微创外科正式跨入历史舞台。
17
微创外科的发展
腹腔镜手术现场
18
微创外科的发展
2000年 美国FDA正式批准外科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DVSS)用于临床
19
微创外科的发展
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20
微创外科的发展
机器人手术的优势:
12
器官移植展望
人造气管支架
2011年7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成功完成了全 球首例人造器官移植。 2011年至今,全球有600多人接受过5个器官移植手术
13
器官移植展望
法蒂玛·安萨里今年在美国迈阿密一家医院诞下一名女 婴,因她先前接受过肝脏、胰腺、胃、大肠和小肠移植, 成为世界上首例接受5个器官移植后成功分娩的患者。
用手术的办法,将保持活力的器官全部或一部分移 植到自身的另一部位或另一个体体内的某一部位,吻合 主要血供通道和其他 功能性管道主干,替代 原有病变器官的全部或 部分功能。
5
器官移植发展简史
技术上的三大难关
1)血管缝合术:1905年法国卡雷尔发明。 2)移植器官保存: 1967年和1969年由美国的F.O.贝尔 泽和G.M.科林斯创制出降温灌洗技术。 3) 免疫抑制方法:排斥反应 1960年代陆续发现有临床 实效的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泼尼松环磷酰胺等。
高清晰三维影像,且能够将手术部位放大1015倍,使手术的效果更加精准。
机器手臂灵活、稳定、精确,能够完成各类 高难度的精细手术。
创伤小。
21
我国微创外科的现状
1991年 国内首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 1995年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成立微创外科、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外科手术指征的历史与现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外科手术指征的历史与现状

第31卷第5期2019年5月V ol.31 No.5May. 2019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胰腺肿瘤的诊治·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外科手术指征的历史与现状高浩,卫积书,苗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胰腺中心/胰腺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9)2019-05-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244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1590)。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摘 要]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 )因越来越高的检出率以及恶变潜能,近年来成为胰腺外科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外科切除指征也争议不断,从最开始较为激进的治疗策略到更加趋于精准和保守。

随着对胰腺IPMN 发病机制和自然病程的了解不断深入,在规避IPMN 恶变风险和避免非必要手术创伤之间有望实现精准平衡。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瘤;外科手术指征[中图分类号] R73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5.001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 )自1980年首次报道[1]以来,逐步成为胰腺外科关注的焦点。

IPMN 是一类累及主胰管或分支胰管的产黏液肿瘤,同时缺乏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 )的特征性卵巢样间质[2]。

根据其病变累及范围可分为三类:主胰管型(MD-IPMN )、分支胰管型(BD-IPMN )和混合型(MT-IPMN )。

IPMN 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谈胰色变”的时代,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导致其检出率越来越高;(2)IPMN 有演进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 )的可能[3],导致医患双方都心存不安;(3)IPMN 的临床处理决策没有统一共识,存在争议。

胰肠吻合的历史发展及“301”式胰肠吻合的变迁

胰肠吻合的历史发展及“301”式胰肠吻合的变迁

•专家论坛-胰肠吻合的历史发展及!301"式胰肠吻合的变迁刘荣赵之明姜楠刘荣,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荣获总后勤部科技银星,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I国內机器人手术先驱之一,已开展机器人手术4000余例,居世界肝胆胰领域第一。

长期从事肝胆胰I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20余项创新性成果,建立了技术特色鲜明的微创肝胆胰手术技术体系,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军队及北京市多项奖项。

承担包括国I家863项目、军队“十二五”重大专项在內的国家、北京市及军队多项课题。

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肝切除发展委员会副主委、国际临床机器人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总编辑等职务。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适用于胰腺头部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术式在20世纪40年代获得了精炼和标准化[1-3]&尽管近些年来外科技术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精进,使得PD围手术期病死率已明显下降至2%~4%,但是术后并发症率仍居高不下(30%-50%),其中罪魁祸首就是胰痿$"5%。

尽管PD的胰腺残端重建技术命名繁多,但从根本上区分,主要包含3大类:①残端闭合,该术式由于术后出现胰痿、胰腺炎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的概率较高,目前已基本淘汰[6]&②胰腺-胃吻合,该术式被部分学者认为在胰痿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

但是这些研究结论目前仍存在诸多矛盾与争议现有的文献报道表明,胰胃吻合使用的广泛程度远不及胰肠吻合[10]&③胰腺-空肠吻合,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标准化”的重建技术,并且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胰肠吻合日臻成熟并不断发展,仅2016年之前报道的胰肠吻合方式就多达50种以上。

胰腺外科的发展史

胰腺外科的发展史

整理ppt
14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Child法重建 消化道
整理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
胰腺癌治疗的发展
胰腺癌治疗的进 一步发展
手术技术的发展 麻醉及监护技术的 发展 围手术期的进步 外科营养的进步
手术的创新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区域性扩大切除术 全胰切除术
整理ppt
16
2
胰腺癌
3
重症急性胰腺炎
4
慢性胰腺炎
整理ppt
4
胰腺外科发展史概述
1
人类对胰腺解剖与生理认识
整理ppt
5
胰腺解剖的认知
公元前300年,“解剖学之父”Herophilus首先
1
描述了胰腺这一器官,当时认为胰腺给临近器 官提供了附着、支持与保护的作用。
公元100年,Ephesus在古希腊的文献中首次对
Baylis与 Starling提出小 肠内分泌素确 定了胰腺的外 分泌机制
整理ppt
胰岛素被发现 从而证实了胰 腺的内分泌机 制
9
胰腺外科发展史概述
2
胰腺癌的认知与发展
整理ppt
10
人类最早对胰腺癌的认识
胰腺癌首先是由Morgagni描述,但当时对胰腺癌的病理尚 不清楚。
1882年,Trendelenberg第一次成功进行胰腺的实体肿瘤 切除术,病理证明是胰体和胰尾的梭形细胞癌。
1944年Child对重建胃肠道的三个吻合术做了改进:他提 出将空肠断端上提先于胰腺断端吻合,继而再其下方约 10cm处行胆总管或肝总管空肠吻合,然后做胃空肠端侧 吻合。
这样一旦发生胰瘘,则仅有胰液流出而无胆汁漏出,只要 引流通畅也可痊愈;而用经典Whipple法一旦发生胰瘘, 混合的胆汁与胰液会进入腹腔,胰酶激活后腐蚀血管,发 生致命性大出血。由于Child法重建消化道较为合理,故此 种吻合方式为国内外众学者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王国政包荣广(搜集整理)微创外科从起步构想以至完整思想体系的形成,从零星仪器、器材的凑合以至成套设备的供应与不断改进,从个别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以至在广大外科领域各个专科内的普遍应用,持续逶迤不下一百余年。

1901年德首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

1910年瑞典用腹镜检查人的腹腔。

1928年俄以额镜为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

1928年德用之作肝穿活检。

1938年匈发明安全气腹针。

二战期间,阻难频频,进展缓慢。

50年代,英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

60-70年代,德配套设计了气腹机、冷光源、热凝装置及其他专用器材,施行大量妇科手术。

1983年,英一位对泌尿内镜深有造诣的泌尿外科医生,首次提出了显微外科(, )的概念[1]。

使的诞生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条件均告具备。

至1987年,法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988年法连续完成了36例,并在翌年结合录像公布于世,引起哄动。

1990年以后,发展迅猛,在普外、胸外、妇产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各个专科领域内遍获开花、增华。

整个90年代可称是得到全盛发展的时代:初期,已在外科各个领域中有所施展;中期,进入相对成熟期;后期,开始探索肿瘤的微创治疗。

一时间,彻底改变了外科界毫不问津内镜诊断治疗的局面,对长期统治外科医师头脑的:"切口越大,暴露越清楚;手术范围扩大,则治疗更彻底"的传统理念提出了质疑。

于今,已无愧地成为外科发展史中,继麻醉、抗菌无菌、临床营养治疗学、器官移植后的又个伟大里程碑[2]。

微创外科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本身不能被视作一门专科,而更代表一种外科新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手段,其主导思想是在保证获得最佳外科手术效果的同时,将病人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创伤降至最低的程度。

简言之,的内涵是以腔镜外科及/或内镜外科来替代传统外科,以兼收微创、保效、省时、节用之利;广义地说,它还包括一切利用微小切口和微小创伤的外科治疗手段,如B超或引导下的穿刺/注射、射频、冷冻、热凝及微波等治疗技术,以及各种放射介入治疗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演变及应用现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演变及应用现状
• Whipple法的吻合顺序为:胆肠,胰肠, 胃肠。 Child法的吻合顺序为:胰肠,胆肠,胃 肠。 Cattell法的吻合顺序为:胃肠,胰肠, 胆肠
各国术式应用情况
• 欧美三种方法各擅胜场,但主流也逐渐 趋于child
• 日本也逐渐趋于child,但cattell法也 有相当的市场
• 中国近年来主流是child法
• 手术分为二期 • 一期行胆囊空肠吻合 • 二期6周后行切除术 • 胃空肠吻合,用十二指肠的第三段和胰腺
残端吻合。
标志性事件
• Whipple,Parsons和Mullins在1935年的划 时代的报道
• 80例壶腹部癌的治疗 • 包括经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切除,胆
总管切除和二期的胰腺和十二指肠切除
–合并门静脉的切除
国内扩大根治术的开展及共识
• 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联合门静脉和肠系 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 标准的Whipple手术治疗胆总管下端癌, 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是合适及其有效的
• 对于胰头癌,则达不到根治术的要求, 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率,根治程度及提高 远期生存率,胰头癌应行扩大的胰头十 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优点
• 胰腺与胃后壁紧贴,利于无张力吻合 • 胃壁厚软,血运好,利于愈合 • 胃腔大,无胰肠套入式的困难 • 由于胃酸和缺乏肠激酶,胰酶不激活 • 对胰胃吻合口腐蚀作用小 • 可通过胃镜观察吻合口 • 无长的空肠襻,导致的牵拉撕裂作用
胰胃吻合缺点
• 解剖生理学上改变了胰肠间的正常顺序 • 胰酶受胃酸的破坏影响其消化功能 • 胃酸导致胰腺断端的过度坏死,纤维化
• 手术技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
Fortner区域性切除
• Ⅰ型的切除范围:在标准的Whipple基础上 切除部分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并行吻合

器官移植的历史

器官移植的历史

器官移植的历史引言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与新生。

通过移植健康的器官,可以使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

然而,器官移植的历史并不算太长,直到20世纪中叶才得以真正发展起来。

本文将介绍器官移植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中的关键里程碑事件和相关技术的进步。

早期尝试追溯到古代,人们对器官移植就有一些初步的尝试。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医生克雷西斯曾尝试通过皮肤移植来治疗伤口。

然而,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和医学知识缺乏,这样的尝试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功。

器官移植的奠基人现代器官移植的奠基人被认为是1954年进行的一次肾脏移植手术。

这次手术由美国外科医生Joseph Murray成功完成。

他从一对同胞双子中取出一名健康的肾脏,移植到了患有终末期肾病的另一名双胞胎。

这次手术被誉为医学史上的一次突破,不仅为器官移植树立了里程碑,还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抗排斥药物的发现器官移植的一大难题是排斥反应,即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器官。

1950年代末,铁力士(Azathioprine)和泼尼松(Prednisone)这两种免疫抑制剂的发现,使得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促进移植器官的存活。

器官移植的发展自从第一次肾脏移植手术以来,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器官移植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器官得以移植,包括心脏、肺、肝脏、胰腺等。

此外,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改进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

争议与伦理然而,也不能忽视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争议和伦理问题。

由于器官短缺的现实,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这导致了器官等待列表的出现,许多病人不得不长时间等待合适的器官。

在这一过程中,生命的价值和分配公平性等问题备受争议。

此外,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和移植后的并发症,器官移植手术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医学发展史

医学发展史

• “科赫准则”: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 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体 内;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 纯培养物;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 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 状;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 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
• 明确地表达了细菌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五、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 (一)罗伯茨报道“抗生”现象 • 1874年,罗伯茨(W.Roberts)在《英国皇
家学会会报》上首次公布了他在实验中观 察到的抗生现象。他的论文中提到,真菌 在生长的同时,常常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他还专门谈到一种青霉菌对细菌的生长会 产生影响。
• (二)亚历山大.弗莱明 (1881—1955年),英国 细菌学家 发现青霉素
• 1929年7月,弗莱明在英 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 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论文 中提到了青霉素用于抗细 菌的可能性。。
• (三)弗洛里和钱恩促进青霉素的临床应 用
• 真正推动抗生素发展的是牛津大学病理学 教授弗洛里(1898—1968年)和生物化学家 钱恩(1906—1979年)。
• 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因“发现青 霉素及其临床效用”,共同荣获1945年诺 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 在我国,1960年吴阶平院士率先实行第一 例肾移植并获成功,
• 2.肝移植
• 1963年首例临床肝移植获得成功
• 1977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武 汉同济医院相继开展了临床肝脏移植技术。 我国目前的移植数量为全球第2位,
• 3、心脏移植
• 巴纳德(Barnard)在1967年施行首例心脏移 植,
• 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人体 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 (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 成。

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变迁

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变迁

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变迁
吕品;苗雄鹰;李永国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2(006)003
【摘要】@@ 胰腺癌手术治疗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案,这是众多解剖学家、病理学家和外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就.自1935年Whipple[J]提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医务工作者仍在不断地研究,并对胰腺癌的手术治疗作了更有益的改进和发展.目前人们还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胰腺癌的
发病机理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变迁作一简要的
阐述.
【总页数】3页(P233-235)
【作者】吕品;苗雄鹰;李永国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普外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普外科,长沙4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J], 赵应宏
2.姑息性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魏广贤;王宇
3.胰腺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J], 卢家俊; 袁周
4.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 [J], 陈天宇
5.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合理选择 [J], 兰忠民;王成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ger
注重多学 科合作 (MDT) 及个体化 治疗
Pavarotti
注重循证 医学的客 观证据
Steve Jobs
诊断技术 的进步
赵玉沛
微创外科 的发展

Company Logo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Company Logo
我国的情况
❖ 在我国,有关SAP相关问题的讨论起自1984年的全国胰腺外科会议。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在1992年第四届全国胰腺外科学 术会议上提出了最初步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 1996年贵阳的第六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上,提出我国AP的第二 次方案,该方案与国际接轨,参考了亚特兰大分类,结合我国具体经 验,取得较为一致的观点之一是对SAP采用以坏死感染为主要外科手 术指征的综合治疗。
断端及胰腺断端缝合闭锁。 程碑意义,因此人们也把经典
25个月患者死于肝转移。
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
成为Whipple术。
胰腺癌手术发展
Whipple(1881-1963)
Whipple术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 1944年Child对重建胃肠道的三个吻合术做了改进:他提 出将空肠断端上提先于胰腺断端吻合,继而再其下方约 10cm处行胆总管或肝总管空肠吻合,然后做胃空肠端侧 吻合。
2
1685年Bidleo描述了胰管与胆总管以“共同通路
”汇入十二指肠乳头的结构
3
1720年Vater描述了十二指肠壶腹部; 1742年,Santorini描述了副胰管的结构;
胰腺解剖的认知
❖ 19世纪胰腺的解剖 已清晰地展现在人 们面前。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制定标准
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第四届国际胰腺炎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以临床为基础的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分类方法》
推荐Ranson’s标准和APACHE Ⅱ评分对整体情 况作出评估
AP伴有脏器功能衰竭和(或)局部并发感染性坏死、脓肿伴全身性 感染,Ranson’s标准≥3项或APACHE Ⅱ评分≥8分者定义为SAP。

Company Logo
进一步发展及概念的更新
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在2000年草案的基础上提 出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列出了爆发性胰腺炎(FAP)、早起重症急性胰腺炎(ESAP)、 SAP合并ACS以及高脂性SAP等特殊亚型的诊治原则。
1901年
Opie提出胰管胆管共同开口理论解释胰腺炎的 发病机制。
慢性胰腺炎的认知
1963年在法国发赛举行了第一次关于胰腺炎分类的国际研讨会 确立了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 会议制定了“第一次胰腺炎分类法”,将胰腺炎分为四种 类型,即急性胰腺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以 及慢性复发性胰腺炎。
1984年仍在马赛举行了第二次有关胰腺炎分类的国际研讨会 对第一次分类进行了修订
胰腺外科的发展史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病院
仵正
胰腺外科概述

❖ 胰腺外科发展至今 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在众多外科学家、 解剖学家及病理学 家的努力下,形成 了一套较为完整的 外科学理论体系与 手术学方案。
Company Logo
胰腺外科的范畴
胰腺外科疾病
胰腺癌治疗的发展
胰腺癌手术治疗病死率
20世纪70年代
20%-40%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小于2%
20世纪80年代
10%-20%
2%-3%
❖ 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从 5%提高到20%以上。
胰腺外科发展史概述
3
重症急性胰腺炎
概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外科治 疗逐渐被确立为SAP主导地位的治疗方式。
Company Logo
胰腺癌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 Child法重建 消化道

Company Logo
胰腺癌治疗的发展
胰腺癌治疗的进 一步发展
手术技术的发展 麻醉及监护技术 的发展 围手术期的进步 外科营养的进步
手术的创新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区域性扩大切除术 全胰切除术
慢性胰腺炎治疗的发展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RHP)是目前所提倡的治疗慢性 胰腺炎胰头肿块或和周围器官并发症的一类手术方法。
Beger
首先与1972年提出
DPRHP术
Beger术式在门静脉前方 横断胰腺,作胰体空肠的 端端吻合,胰头残余部分 与空肠侧侧吻合。
共 同 点
胰头次全切 除术,保留 十二指肠降 部的血供和 胰周的器官

Company Logo
慢性胰腺炎的分类制定
1988年,在马赛、罗马的胰腺炎会议中,制定以病理形态学改变 为主要依据的马赛分类法
1996年在瑞士苏黎世胰腺炎会议中,制定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 的苏黎世分类法
❖ 至今病理形态学为依据分类法仍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金标准。 ❖ 但临床上又很难以胰腺组织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这是病理形
Company Logo
进一步认识
1984年在法国 马赛第二届国
际胰腺研讨会
水肿型 出血坏死型
不需手术 早期手术治疗
Beger首先对AP的病理过程及与细菌感染的关系开始系统的研究, 他总结了1099例AP病例(1991),将AP分为间质-水肿型、坏死 型、脓肿型及假性囊肿型,进而又把坏死型分为无菌性与感染性。
早起手术引 流
针对胰腺坏 死感染手术
针对特殊病 例早起手术
20世纪70年代总体病死率达40%以上,而近年来SAP的病死率已 下降到10-15%。

Company Logo
早期对SAP的认识
❖ 1889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病理学家Fitzl年首先对急性胰腺炎 (AP)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SAP手术治疗
胰腺外科学组 2000年
第八届全国胰腺 外科学术会议
《重症胰腺炎诊 疗草案》
1. 胆源性SAP有胆道梗 阻者,急诊手术解除梗 阻 2. 无梗阻者保守治疗 3. 非胆源性SAP坏死未 感染时保守治疗 4. 感染者在ICU观察24 小时,若病情加重则手 术。
我国的情况
❖ 草案的提出与推广,提高了我国 SAP的治疗水平,存活率达70%80%,早期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 达90%。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 对SAP的治疗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 具有我国特色的“个体化方案”逐 步形成到目前的“综合治疗体系”。
1. 早起液体复苏 2. 机体脏器支持保护性治疗 3. 遵循微创的原则 4. 及时开腹减压,行腹腔、腹膜后引流 5. 形成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治疗模式

Company Logo
胰腺外科发展史概述
4
慢性胰腺炎
慢edreich通过尸检发现酗酒患者的胰腺中细胞 减少,而间质结缔组织增加等慢性简直炎症,首 先提出酗酒是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
❖ 胰腺癌首先是由Morgagni描述,但当时对胰腺癌的病理尚 不清楚。
❖ 1882年,Trendelenberg第一次成功进行胰腺的实体肿瘤 切除术,病理证明是胰体和胰尾的梭形细胞癌。
❖ 1887年,Kappeler首先报道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作为治疗 胰腺癌的姑息手术,该术式使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并存活14 个月以上。
态学为依据分类法的不足之处。

Company Logo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
1944年
Waugh首次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全胰切除术
1954年 Daval切除胰体尾部,再行胰腺残端-空肠吻合术
1960年 Partington行胰管纵形切开及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
1965年 Frey和Child行胰头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术

Company Logo
制定国内标准
SAP诊断标准
1. AP伴脏器功能障碍 2. 出现坏死、脓肿或假 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 3. 可发生一个活多个脏 器功能障碍及严重代谢 紊乱; 4. APACHE Ⅱ评分≥8 5. Balthazar CT分级≥2 6. 其中无脏器功能障碍 者为严重度Ⅰ级 7. 有脏器功能障碍者为 Ⅱ级
❖ 这样一旦发生胰瘘,则仅有胰液流出而无胆汁漏出,只要 引流通畅也可痊愈;而用经典Whipple法一旦发生胰瘘, 混合的胆汁与胰液会进入腹腔,胰酶激活后腐蚀血管,发 生致命性大出血。由于Child法重建消化道较为合理,故 此种吻合方式为国内外众学者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Frey
1985年对DPRHP进行 了改良
Frey术式不切断胰腺, 而作纵形切开胰管联合 胰头残余部分与空肠的 侧侧吻合。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慢性胰腺炎治疗
❖ DPRHP治疗的慢性胰腺炎5年随访疼痛缓解率在85%95%,手术死亡率低于1.8%。
❖ 1963年英国外科医师Watts等首次对AP进行胰腺全切除术, 胰腺切除治疗AP的成功揭开了AP治疗的历史。
❖ 当时由于对AP的分类、病理进展机制的认识有限,针对 AP主要采用早期手术引流、胰腺坏死清除、胰腺切除的 手术方式,因而手术死亡率极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二 十多年。

胰腺生理的认知
1856年
1902年
1922年
Langerhans首 先发现胰液可 以乳化脂肪, 使淀粉转变为 糖苷并能溶解 蛋白质。
Baylis与 Starling提出小 肠内分泌素确 定了胰腺的外 分泌机制
胰岛素被发现 从而证实了胰 腺的内分泌机 制
胰腺外科发展史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