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四章 写作训练 专题十五 Word版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江苏专版2轮复习文档:第4章 写作训练 专题十7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七学会形象说理论述文是说理的 ,讲求以理服人 .不过 ,讲理也不能板着面孔 ,让人觉得严肃古板 ,何不来点形象说理 ,增加一点生动灵动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用了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 ,不也同样到达了说服梁惠|王的目的吗 ?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 ?该专题试图告诉你一点门道 .钓鱼与人生一看标题 ,喻体与本体隐然可见 .钓鱼有趣 .钓之趣 ,在有鱼与无鱼之间 ,或曰在易钓与不易钓之间 .假设钓于鱼塘 ,鱼辈趋饵假设狂 ,下钩便有 ,获那么多矣 ,却难免乏味 .然无鱼之钓 ,浮子终日不动 ,亦不乐 .携竿漫游 ,偶遇一去处 ,垂柳拂岸 ,野草荒荷 ,遥观水面 ,隐隐似有鱼纹 .问于牧童:曾见有钓者否 ?童子摇头 .抛钩向水 ,久之 ,浮子竟不动 .正疑惑之际 ,方见浮子上下窜动 ,忽而泛出 ,忙奋力用竿 ,见有鱼如梭 ,凌波而出 ,继而窜跳于岸、草之间 ,此中乐趣 ,不为外人知也 .这两段叙钓鱼有趣 ,是说 "喻〞 .人生之趣 ,亦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 ,在有章法与无章法之间 .明知其不可尽知而努力知之 ,生活中有章法而不全按章法 ,方得人生之趣 .苏东坡一面 "把酒问青天〞 ,问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一面又懂得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此深识人生乐趣者也 .|王子猷于夜雪初晴乘兴访友 ,到人门口却掉头回家 ,自谓 "兴尽而返〞 ,也算得上是 "潇洒走一回〞了 .这两段由说 "喻〞转说 "本〞 ,人生之趣同钓鱼之趣一样 .钓鱼有技 .钓之技 ,在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 ,要因时权变 ,善取其度 .碧水茫茫 ,何处有鱼 ?鱼类繁杂 ,哪种易钓 ? "钓鱼诀窍〞一类书多矣 ,然书可教人会钓 ,必不能教人善钓 .早一分那么鱼被惊走 ,迟一分亦饵鱼两空 ,那恰到好处的起竿 ,实乃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 .这段说 "喻〞:钓鱼有技 .人生之技 ,不也类此么 ? "人间指南〞 "处世格言〞之类书亦满大街都是 ,然真的由此学会立身处世者有几人 ?其实人生之技 ,也在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 ,也贵在一个 "度〞字的把握 .当笑那么笑 ,当哭那么哭 ,当勤那么勤 ,当嬉那么嬉 ,当诚那么诚 ,当伪那么伪 .至|于 "当〞字 ,究作何解 ,何为适度 ,虽圣贤哲人亦不能教也 ,必自己体察于心 ,此后才出乎自然 .由说 "喻〞再转说 "本〞:人生之技 ,不也类此么 ?钓鱼有道 .钓之道 ,曰用心专一 ,曰顺乎自然 .假设用心不一 ,那么浮子动于前而不察 ,香饵入鱼腹而不知 ,空当一饲鱼者也;假设不能顺乎自然 ,那么浮子略有不动便焦躁难耐 ,频频移竿他顾 ,焉知片刻之后将有巨鱼游至|耶 ?三说 "喻〞:钓鱼有道 .以钓鱼之道喻之人生 ,不亦宜乎 !假设用心不一 ,将事事无成 ,自不消说 .而假设不能顺乎自然 ,如善钓者一般保持平和心境 ,亦必看人看事不顺心 ,或眼气邻家小儿摸奖得一彩电 ,或妒忌单位同事浮动一级|工资 ,牢骚发于外 ,怨愤积于心 ,没准儿憋出一场病来 .而假设以平和的心境善待人生 ,修性情于身内 ,投香饵于水中 ,用心专一 ,待时而动 ,何愁鱼儿不至| ?且 ,谋鱼在人 ,得鱼在天 ,不至|又有何妨 ?三说 "本〞:钓鱼之道宜喻人生 .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倏鱼出游沉着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钓者之趣、之技、之道 ,可不钓而知之乎 ?依惠子 ,必不能 ,依庄子 ,那么能 .吾与庄子也 .曰:善钓者必悟人生之趣、之技、之道 ,而得人生之趣、之技、之道者 ,亦必能识钓中之趣、之技、之道也 .做 "钓鱼与人生〞篇 ,愿与能识者共识之 .总结上文:把 "喻〞与"本〞合二为一 .亮点点评这篇文章的哲理意味特别的浓 ,道理也比拟深奥 ,光凭抽象的说理是很难说得清、说得透的 .文章的高妙之处就在于 ,准确地找到了一个喻体 "钓鱼〞 ,并由此展开一系列的比喻论证:以 "钓鱼〞之趣 "在有鱼与无鱼之间 ,或曰在易钓与不易钓之间〞 ,喻 "人生之趣〞 "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 ,在有章法与无章法之间〞;以钓鱼之技 "在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 "善取其度〞 ,喻 "人生之技〞 "也在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 ,也贵在一个‘度 ,字的把握〞;以钓鱼之道 "用心专一〞 "顺乎自然〞 ,喻人生之道 "假设用心不一 ,将事事无成〞 .比喻精当 ,论证有条不紊 ,分析到位 ,以形象之理、论证抽象深奥之理 ,可观可玩 ,通俗易懂 .形象说理法之一:比喻论证比喻论证 ,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寓言、故事来打个比方 ,用比喻的方式来论证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其效果是:化抽象为具体 ,化艰深为浅易 ,化枯燥为生动 ,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认同 .它的运用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主体局部使用 ,即用一比喻贯穿全文 ,在分析过程中 ,不断地把喻体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的相同或相似点揭示出来 ,放在一起比拟 ,从而使喻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上面的例文就属此类 .这种运用形式对于高中生来说驾驭起来难度较大 .另一种是在局部段落内使用 .如2021年(高|考)山东一考生?我们应该怎样革新 - -从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说开去?中的片段:对一个人来说 ,革新如同洗澡 ,洗去身上的污垢 ,人才会容光焕发 ,焕然一新 .自然 ,只是外表的洁净还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去除内心的污垢 ,净化心灵 .孔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不正是强调检点自己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吗 ?所谓 "澡身而浴德〞 ,也是同样的道理 .去除积弊 ,人才能走得更远 .革新的作用是什么 ?考生将革新比喻成洗澡 ,然后展开去谈 ,说是为了洗去污垢 ,容光焕发 ,并且层次递进 ,说外表洁净还不够 ,还要去除内心的污垢 .这样 ,革新的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种形式简便易行 ,为广阔考生所使用 .比喻论证虽然需要比喻的帮助 ,是比喻在论述文中的运用 ,但比喻论证却不同于比喻 .比喻可以用来形容一切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 ,重在 "喻〞;而比喻论证必须将比喻用来阐述、证明观点 .具体说 ,就是不仅要对喻体进行分析 ,点明喻体的实质 ,还要从喻体所喻的问题中 ,概括或引申出带有普遍性的认识或道理 ,分析、揭示出用来比喻的事物、现象与所要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 ,使喻体局部与议论局部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并且能在议论中不断地点到喻体 ,其侧重点在 "证〞 .简言之 ,就是要喻而能证 .形象说理法之二:美化论据在论述文写作过程中 ,肯定要表达论据 .这个 "表达〞 ,如果加点语言润色 ,参加一点小技巧 ,就会增强论据的形象性 .如可以使用对偶、排比句式表达 ,就有了整齐之美 ,形成了张力 .请看下例:如2021年(高|考)甘肃一考生?择一座城 ,圆家国梦?中的片段:少年天子刘彻选择西域和匈奴作为他的城 ,派卫青奇袭龙城 ,遣霍去病狂飙突进 ,马踏匈奴之后求得江山永固 ,实现了他的大汉家国梦 .科学家孙家栋选择浩渺太空和导弹卫星作为他的城 ,星斗焕文章 , "嫦娥〞舞长空 ,战略威慑敌人 ,换取国泰民安 ,成就了他的苍穹家国梦 .大国工匠李万君选择轨道交通和中车高铁作为他的城 ,不断提升技能 ,实现技术突围 ,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也圆了他的工匠家国梦 .考生连举三个例子 ,说明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 ,都应该在自己岗位上 ,自强不息 ,勇于担当 ,择一座城 ,圆家国梦 .在表达孙家栋的例子时 ,其中有两句 "星斗焕文章 ,‘嫦娥 ,舞长空〞 ,格外亮眼 ,具有一种典雅的整齐美 ,如烟花一般出现在了散句的天空 .个别论据还可以加以 "诗化〞 ,如下段:他 ,一个安静的灵魂 ,于瓦尔登湖畔慢慢地惬意徜徉 .平静的湖面 ,有他慢慢泛舟而起的涟漪;湖畔的小屋 ,有他漫步而生的脚印 .那清澈的湖水 ,荡涤着他的心灵 ,他闭上眼 ,曲肱枕之 ,就那么静静地躺在还挂着露珠的草地上 .梭罗 ,也许他是别人眼中世俗的逃避者 ,但是 ,隐士的心境岂是尘世之凡人所能体会 ?梭罗明白 ,免去世俗纷争 ,用心慢慢体会 ,才是真正的 "活着〞 .这段文字 "诗化〞的技巧在于:①高度浓缩他的典型事迹 .②选择恰当的表达角度:你或他 .③出之以描写的笔调 ,运用妙词、美句及修辞 .④通用格式:情景+未名人物的表现、事迹+点出人物名称+人物事迹的论点分析 .形象说理法之三:议论语言形象化议论语言多呈现思维的抽象性 ,如果在语言中加点 "味精〞 ,将会使语言形象典雅 ,新奇生动 .1.以形象动词替换抽象概念时评?让校园成为最|阳光最|平安的地方?中 , "一些网友不分青红皂白 ,上来就挥棒..子、扔石头、吐口水......... ,这些都是严重不负责任的做法〞一句 ,将网友 "妄加批评的现象〞转化成了 "挥棒子、扔石头、吐口水〞等动词短语 ,其神态的恣意、态度的粗暴都跃于字里行间 ,作者对这类网友的态度和情感也溢于笔尖 ."罗尔感到‘爱如潮水 ,并被善款砸晕..〞 "影评人‘亵渎电影 ,公开炮轰..张艺谋〞 "该赔钱的时候又显得无比精细 ,处处拿出法律条文来抠.〞等句子中 "砸晕〞 "炮轰〞 "抠〞等词将形象的动作携入时评 ,贴切而富有穿透力 .2.以跨领域词嫁接抽象概念将不同领域的词语巧妙地接入所要阐释的抽象概念中 ,会收到新奇的效果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词语 ,都可以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合理借用 ,产生意想不到的表意效果 ."中国电影人借此向世|界怪兽电影输血..〞用医学术语 "输血〞概述中国电影人的创新 , "按照舆论的发酵..惯性 ,它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大〞用化学术语 "发酵〞来预见舆论的扩散趋势 , "他们都有‘权欲 , ,内心也早就皈依..了拜‘官 ,教〞用佛教用语 "皈依〞来陈述贪腐者的心理根源 , "向中国传统文化的I·P·索取灵感和资源〞用信息行业术语 "IP〞来代指传统文化的领域 ,这种跨行业跨领域词语的超常搭配 ,显示了写作者调用语言的智慧 ,也丰厚了文章的意蕴 .3.以修辞手法转换抽象概念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也是将抽象哲理具象化的重要方法 ."经由这些民族记忆 ,后人可以轻松进入幽深的历史隧道.......〞 "这种责任穿越..几十年的风霜〞 "鲜血染红了温婉..的秦淮河〞 "那么把他扔向汹涌澎湃的舆论口水..中 ,已经对他造成了二次伤害〞 "应当注意调整话语体系 ,防止全知性地‘皮下注射.... ,国外受众〞……这些时评的语言中 ,就不乏修辞手法的身影 , "幽深的历史隧道〞的比喻 , "穿越〞 "温婉〞的拟人 , "口水〞的借代 , "皮下注射〞的移用 ,意蕴深厚 ,促人深思 .根据以下材料 ,选取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立于山顶 ,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 ,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 ,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 ,困于井口狭小 .写作指导这那么材料的外表义是:人位于山的两个不同位置(山顶与山谷) ,有不同的妙处(游目骋怀之乐与芳草花林之色) ,也有不同的局限(浓厚云雾遮蔽与狭小井口围困) .很明显 ,它更具有隐喻性 ,核心是立足的位置(山顶还是山谷) ,由此带来的乐与趣 ,困蔽与局限 .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立意:① "山顶〞有美景也有 "浓雾〞;② "山谷〞有美景也有 "井口〞;③无论 "山顶〞还是 "山谷〞 ,都有美景 ,也有困惑 .。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们需要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有人说,与人合作,才能攻坚克难。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春运第一天,农民工曹新平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包袱赶火车,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人搭手帮忙。
曹新平很激动地说:“我一路上都在遇见好人。
”遇好人才有好发展,做好人才有好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普通人生活平凡、琐碎,他们也许没有卓异的天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依然可以发出光亮,温暖自己,照耀他人。
这个普通人可以是你,是他,是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3.下面四副对联,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A. 司马迁诸葛亮辛弃疾项羽B. 文天祥康有为李清照项羽C. 文天祥康有为辛弃疾岳飞D. 司马迁诸葛亮李清照岳飞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020版二轮高考语文(江苏版)训练试卷: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卷 Word版含解析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卷(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建议用时:40分钟)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5)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
(《诗经·小雅》)(6)贫而无怨难,________________。
(《论语·宪问》)(7)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8)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答案】(1)又重之以修能(2)商人重利轻别离(3)不霁何虹(4)术业有专攻(5)景行行止(6)富而无骄易(7)百废具兴(8)桑榆非晚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屈原《离骚》)(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我知言,________________。
(《孟子·公孙丑上》)(8)满招损,________________。
(《尚书》) 【答案】(1)扈江离与辟芷兮(2)一夫当关(3)余嘉其能行古道(4)奈何取之尽锱铢(5)醒能述以文者(6)起舞弄清影(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8)谦受益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第三步
将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错误或者最正确的一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以彩色光 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 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 诗》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对镜帖花黄”的场景,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 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 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 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 金明灭”,一说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
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梅妆”也是宋代较为 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装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 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 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 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木兰 诗》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对镜帖花黄”的场景就是证据。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可以说是在写 女子的妆容。有说法认为,“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 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 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 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 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 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在这里, 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 是详细检察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 种皆工。既是这样,我们自然无法以书家看待他们,至多只能称之为善书者。
最新高考语文江苏专版2轮复习文档:第4章 写作训练 精准训练十7 Word版含答案
精准训练十七考前审题标准再强化练前提示读题是一种能力 .确实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 ,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 ,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 ,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 ,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 ,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 ,那么 ,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一、审题步骤和要求再确认(一)审题具体步骤1.小声读 ,读要慢拿起笔 ,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 ,读得要慢 .2.明要求 ,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 "题眼〞(关键词语) ,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 ,定区间大局部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 ,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 ,也有局部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 ,要注意挖掘 .当然 ,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 "心神相知〞 ,能知道其考查的 "考点〞 "题点〞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可联系哪些知识储藏 .(二)审出六项要求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表达在作文上 ,还表达在其他题型中 ,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 ,有整体字数要求 ,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 ,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 ,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 ,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 ,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 ,说明没有字数要求 ,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 ,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 ,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假设考生不太注意 ,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答复 ,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 ,考生常常会混淆 ,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 .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 ,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 .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 ,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比照、衬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较、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5.手段要求(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 ,考生一定要看清 .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那么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 ,需要在整合的根底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根底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那么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 ,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分值不同 ,答题要点数量不同 .分值越高 ,赋分点越多 .二、(高|考)真题再审题按照上面的审题步骤与要求 ,认真审读以下(高|考)真题的题干 ,审出其具体要求及暗示信息 .(一)文言文阅读1.(2021·江苏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江苏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 ,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江苏 ,9)根据第三段 ,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 ,不超过30个字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阅读1.(2021·江苏 ,10~11)(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江苏 ,10~11)(1)根据中间两联 ,概括作者 "愁〞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2021·江苏 ,11~14)(1)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 ,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 "矛盾的现象〞 ,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请分析 "好、坏 ,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 ,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他喜爱北平 ,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江苏 ,12~15)(1)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 ,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第⑤段中 "孱弱〞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表达线索是什么 ?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1.(2021·江苏 ,13~16)(1)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 ?请简要概括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写到 "插军旗〞 ,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小说结尾 "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江苏 ,13~16)(1)结合情节 ,简要分析小说中 "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 "我〞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屡次出现 ,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2021·江苏 ,17~19)(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 "如来佛的掌心〞 "紧箍儿〞 "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 "西天取经〞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江苏 ,17~19)(1)文中 "谱〞的含义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 ,阐释最|后一段中 "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附:审题口诀审题不误答题工 ,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 ,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 ,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 ,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 ,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 ,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 ,整理思路标准化 .。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四章 写作训练 专题十八
专题十八 记叙文写作中意象的使用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手段,是诗意盎然的核心元素。
如果把它移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去,会有怎样的情景呢?一个意象,串起全文,情感聚发;众多意象,衬托人物,深远意境。
用意象思维、方法写作记叙文,绝对是一个绝妙的切入口。
作文题呈现:(2017·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考场佳作转弯口的车杨小茉在校门口回头的时候,再也看不到那辆半旧的电动车了.........,而她什么时候开始不再为它羞愧......,她已经记不清了。
开头直接点出材料词,同时也是本文的主体意象。
“不再为它羞愧”暗设悬念。
这处细节的交代,是反衬“半旧的电动车”很重要的一笔。
九月的天气都是晴天,阳光柔和地洒在校门口,渲染出一片温馨。
校门口车水马龙。
这是个重点高中,学生往往非富即贵.............,开学日便可见一斑。
杨小茉用帽子遮住了头....,沉默着下了父亲的电动车...........。
她很委屈,家境一般就算了,可她父亲偏要把她送到校门口,那么多人看着,难道第一天自己就要被排斥于同学的圈子外吗?父亲也不为自己想想,她遮遮掩掩地踱进校门。
请注意杨小茉下电动车时的举止神态与电动车的联系。
快班也快一个礼拜了,杨小茉学习上不吃力,放学时却总是心里忐忑。
她从不敢和同学结伴出校——如果父亲骑着电动车突然喊她呢?同学们觉得她成绩好,还刻苦努力,每天留在学校学习,可她自己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她也问过父亲为什么要送她到校门口,父亲说走过路远。
“我不嫌路远!”她在心中喊,可父亲依旧坚持。
杨小茉喜欢读各种书,中国的,欧美的。
她记得龙应台的父亲常开着一辆送货的车....接送她,但在学校转弯口父亲总会停下,说这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1.考查体裁,各种形式均有涉及,如议论文、论文、说理散文等。
2.文本题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选文涉及人生、艺术、美学、历史等诸多方面,且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文化内涵深厚,思辨性强,语言也有文采。
3.考查内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证结构或思路、归纳文章要点、赏析作品内蕴等,这些都是考查的重点。
4.命题形式和赋分,一般设置3道题,2017~2018年题型为主观题。
赋分共18分,每小题6分。
2019年江苏高考,考题形式发生变化,江苏考题趋向全国卷模式,论述类文本考题形式出现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题型,主观、客观题同时考查,分数值也发生变化,两道客观题6分,主观题6分,共计12分,2020年高考备考时要加以重视。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书家和善书者沈尹默“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
”前人是这样说过。
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样,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
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彼此传授,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
由此可知,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
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
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是详细检查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
江苏省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精品】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四章 写作训练 专题十五
专题十五学会深入说理高考阅卷专家余岱宗曾说:议论文(论述文)不是论点文,也不是论据文,而是论证文;议论文要深刻。
然而,考生写论述文,大都是论点+例证,说理都在同一平面上滑行,缺少深入说理的层面,极少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这其中,固然有考生的思维水平问题,但也有不懂如何深入说理的方法、路径问题。
该专题试图给你一点办法和路径。
作文题呈现:(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佳作担当起华夏一片天宁夏一考生现在的人们自我意识似乎越越强烈,而责任意识却越越淡薄,担当精神越越成为稀缺之物。
星期天补课,教室没人打扫,背上书包安然离去,“总有人会打扫的”;路上突然遇到有人摔倒,听着痛苦的呻吟扬长而去,“总有人会扶他的”;广场上有人大打出手,不劝阻,不报警,“总有人会处理的”。
“总有人会”已经成为人们推卸责任的口头禅。
开头列举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无责任意识、无担当精神”的现象,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依据。
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所谓正视,就是承认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了的事实。
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境贫寒的中学生陈奕帆寒假期间到外卖店打工,不小心撞坏了别人的宝马车,随后留下一封道歉信以及打工挣得的311元钱。
他的行为感动了车主,车主不但不要他赔偿,反而一定要资助他读书。
正视已经发生的事实,不逃逸,不找借口,尽力赔偿,陈奕帆表现出的就是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他的高度诚信行为,正是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基础之上的。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四章 写作训练 精准训练十六
第四章考前针对性训练精准训练十六写准名句名篇中的关键字练前提示你算过一笔账吗?在江苏高考语文满分160分中,有13分自汉字书写,占总分的近10%。
而且,这些汉字书写全是硬性的、显性的。
它们是:默写8分,错一个字扣1分;作文错别字最高扣5分。
在目前高考“得1分,压倒一军”的严峻形势下,汉字书写显得多么重要!况且,阅卷老师很看重汉字书写,那些在其他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恐怕会造成新的隐性失分。
所以,在考前最紧张最忙碌的阶段里,下面的汉字你不能不写,否则,你失掉的可能就不止是1分了……一、用心写准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2.乘骐骥以驰骋兮,吾道夫先路!1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4.故患有所不辟也。
1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6.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7.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1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二、用心写准下列句中的同音字1.惟、唯(1)惟庚寅吾以降(2)惟江上之清风(3)唯见江心秋月白(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长、常(1)万里悲秋常作客(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圣人无常师(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5)何事长向别时圆3.尊、樽(1)一尊还酹江月(2)举匏尊以相属(3)金樽清酒斗十千4.萧、箫(1)无边落木萧萧下(2)箫鼓追随春社近(3)客有吹洞箫者(4)萧关逢候骑(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扣、叩(1)扣舷而歌之(2)拄杖无时夜叩门6.度、渡(1)欲渡黄河冰塞川(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3)猿猱欲度愁攀援(4)秋月春风等闲度7.至、致(1)无以至千里(2)而致千里(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4)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青、清(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0)清风徐,水波不兴(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9.做、作(1)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7)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0.驰、弛(1)乘骐骥以驰骋兮(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11.蜂、烽、峰(1)烽火扬州路(2)蜂房水涡(3)峰峦如聚12.挟、携(1)挟飞仙以遨游(2)伛偻提携(3)提携玉龙为君死13.辨、辩(1)辩乎荣辱之境(2)欲辨已忘言(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4.腊、蜡(1)莫笑农家腊酒浑(2)蜡炬成灰泪始干15.燕、雁(1)塞上燕脂凝夜紫(2)似曾相识燕归(3)归雁入胡天(4)谁家新燕啄春泥16.冽、洌(1)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17.生、声(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霜重鼓寒声不起(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8.耻、齿(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19.架、驾(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20.嘉、佳(1)肇锡余以嘉名(2)佳木秀而繁阴(3)余嘉其能行古道21.决、绝(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020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四部分写作技法提分点30含答案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热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着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2020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江苏专用文档:第四部分写作技法提分点30含答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
选用素材六方法
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考场作文,考生写议论文的最多,而写议论文,用例最多,几乎离开事例就无法写作。可是,一样用例,为什么有的作文被阅卷老师判以“例子堆砌”,而有的却被赞之“用例精当”呢?看来,使用事例,大有讲究,不可习焉不察。那么,使用事例究竟有怎样的艺术性呢?
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利于国利于民的《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
答:
答案 (示例)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惘,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对人类的情感置之不理,做一个冷血动物呢?那也不必,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是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分而析之,辨而认之。
知难而进,拥抱理想。
流水有缓有急,人生有起有伏。①
在这个世界上,幸福总是与苦难相伴。我们只有不畏艰苦,不惧磨难,知难而进,才能让心中的理想之花在现实的贫瘠土壤中绽放。
知难而进,兴国安邦。鱼儿随波逐流会自取灭亡,只有面对流向才能活下去。②
最新高考语文江苏专版2轮复习文档:第4章 写作训练 精准训练十8 Word版含答案
精准训练十八考前答题标准再强化练前提示对于考试来说 ,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 ,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 .不过 ,从考前这个角度说 ,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标准和根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一、答题要求再强化(一)总体要求1.要点要联系文本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 .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 ,考生一定要将选项带入 ,结合上下文去分析、比拟 .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 ,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 ,看是否一致 .2.组织答案要分点 ,结构清晰不重复考生在答题时 ,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 .如古代诗歌鉴赏 ,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 ,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 ,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 ,6分题就是三个大点 .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 .3.专业术语很重要语文考试答复下列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 ,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答复 ,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 .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 ,如主要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 ,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用语等 .4.答案内容要具体考生在答复下列问题时一定要标准 ,一般而言 ,要先明确答案要点 ,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分析 .如答复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 ,考生要先明确要点 ,点明题意 ,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5.语言要简洁通顺 ,切忌啰唆无要领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 ,答案前后重复 ,且语病较多 ,要点不全 .这样 ,虽然写了不少 ,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点都未涉及 .因此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杜绝|病句的意识 ,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 ,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二)具体标准1.有效组织答案语言(1)紧扣题意 ,选用恰当的句子 ,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 ,即如何问就如何答 ,使 "答〞与 "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 ,而应紧扣题干要求 ,对准文中有效信息 ,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信息重新进行组合 ,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 ,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 ,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 ,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 ,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答复 ,绝|对是不可取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 ,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 ,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 ,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 ,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 ,即为所需答案 .(4)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 ,并反复推敲 ,仔细润色 ,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 ,力求内容完整 ,卷面整洁 ,以便获得较高的 "印象分〞 .2.合理组织答案(1)加上序号 .因为答题包含有几个要点 ,加上序号就既有助于自己掌控 ,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量分;如果在序号前记得空1~2个字格 ,会更方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答题要点 ,获得良好印象 .(2)排好顺序 .如果遇到思考结果超过预定数量答题要点且又难以定夺的情况 ,要注意排序 ,将所列要点中最|重要的、最|切合题意的局部先行写上 .(3)分行答复 .如果题干要求中包括两个以上需要答复的要点 ,应采用分行答复的方式 ,将每个要点隔开 ,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 ,也能给老师好的印象 .(4)不出题框 .(高|考)是网上阅卷 ,考卷都要扫描 ,再划块批阅 ,如果不遵守答题框线的限制 ,很容易因显示限制而造成损失 .(5)控制字数(篇幅) .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 ,应在画线区域内完成答题 .不加节制甚至|挤占框(行)内空白处 ,不仅容易让人反感 ,也很容易因看不清楚而使阅卷人漏判得分要点 .特别是有字数规定的试题 ,更要注意严格遵照(要看清是对每个要点的字数要求 ,还是对总体答题字数的限定) .当然 ,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 - -苟简(过于简略) ,因为这样会让人疑心你的答题态度和理解深度 .二、答题方法再强化(一) "关键词〞答题法阅卷老师阅卷是 "采点赋分〞 ,其实是 "采关键词赋分〞 ,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 "关键词〞答出来 ,就能得分 .那么 ,什么是答案中的 "关键词〞呢 ?对于古诗鉴赏来说 , "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 .当然 ,具体到不同题目 , "关键词〞不尽相同:1.情感分析题 , "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 , "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 , "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 , "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或散文主旨的相关词句 .无论答哪类题目 ,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 ,形成答案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 , "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相关词句 .几乎所有的简答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形成答案 . "关键词〞在组织答案中尤为重要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 , "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说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 .对人物传记来说 ,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 ,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 .至|于利用这些 "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 ,那么无需多说了 .(二)分点作答法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 ,以至|司空见惯了 .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 , "点〞从何来 ?这样看来 ,就有深究的必要了 ,必须弄清 "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 "点〞从文本中来分出的 "点〞是否正确、全面 ,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 .可以说 ,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 ,你的答题之 "点〞就越准确、全面 .所以 ,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 "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 .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 .一是指定内容 ,明确地告诉考生 ,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 .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 ,考生答题时 ,先要根据指定内容 ,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 ,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 .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 ,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 .凡此类题 ,答案往往比拟单一 ,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 .有的那么只是笼统地要求 "简要赏析〞"谈谈看法〞 "说出好处〞等 .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 "本身〞 "内容〞 "主题〞等假设干个方面 ,需要全面答复 .(3)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 .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 "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怨 ,字 ,但句句有‘怨情 , ,请作简要赏析 .〞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一句诗歌都要赏析 ,不可遗漏 .(4)要揣摩题中 "点〞的数量 .有的题目 "点〞的数量比拟明确 ,如果题中的表述是 "哪种〞 "何种〞 ,那就说明只有一种 ,不可答两种以上 .如是 "哪两层〞 ,那就只能答两层 ,既不能多答 ,也不能少答 .还有的是要求答 "哪些〞 "有什么〞 "哪几件〞 ,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 ,只是笼统地要求答 "作用〞 "理由〞 "好处〞等 ,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 .(5)因分赋点 .一般而言 ,分值越高 ,分点越多 .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 ,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 .如果是4分概括题 ,那么可能有 4个答题点 .3. "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现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看考生的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 .如2021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分析牛对刻画环境和人物的作用 .不少考生在答 "刻画人物作用〞时只想到了对 "领队〞的反衬作用 ,却无视了对 "我〞的正衬作用 ,这是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典型表现 .有时同一小题 ,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 ,就是这一两分 ,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 "思考〞了那么一点 .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 "思维〞往前多走一点 ,这样就可以多得一 "点〞 .而且 ,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 ,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 "点面〞式答题法"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 ,一种是分点(面)作答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 ,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 ,或者滥分 .有的考生为了得分 ,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 ,6分题写了8个点 ,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 .虽说老师阅卷 "认对不认错〞 ,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 ,认为你缺乏根本的概括能力 ,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 ,多用于概括题 ,题干常有 "哪些方面〞等字眼 ,一般要先 "面〞后 "点〞:先写出大的方向 ,再在 "面〞后列出要点 .(四) "总分〞式答题法此法先总体说明 ,再具体展开 ,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 ,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 "由实到虚〞式答题法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意上 ,先答出其实指意思 ,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 .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表达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表达的意蕴 .。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四章 写作训练 精准训练十九 Word版含答案.doc
精准训练十九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练前提示考前作文如何复习?不少同学把它置于一边,“无事可做”;另一些同学还能坚持写写。
其实,考前作文必须“有为”,除了梳理自己写过的作文,坚持写作,打造自己最优秀的范文外,最重要的当属审题、拟写提纲训练了。
审题训练,不可不为;拟写提纲,不可不练。
一、审题、拟写提纲再提醒(一)审题提醒作文审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材料,二是审要求。
无论审哪部分内容,都要逐字逐...句地审题.......的良好习惯。
....,不能有任何疏忽、遗漏。
必须养成逐字逐句地审题1.审材料粗略浏览材料,看材料属哪种类型:是单则还是多则,是文字型还是图画型,是叙事型还是道理型。
要做到心中有数。
审读材料,必须整体把握材料,看其中心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以下操作:(1)抓住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即为关键词。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价性语句。
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千万不能以此为中心去写,因为这种脱离材料含意的写法很容易写成“话题作文”。
为此,必须理解透彻这个(些)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方可写作。
(2)厘清对象,辨清关系。
厘清对象。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
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辨清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的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联系,根本不必要担心跑题、偏题的问题。
(3)由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角度切入立意,是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4)抓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这个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2.审要求审读写作要求时要特别细致:看清对材料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分辨“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与“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区别,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要求特别具体,一定要明白具体的写作任务。
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课件:第四章 写作训练 专题十六 -
考场佳作
中国,成长中 河北一考生
标题令人眼前一亮,当别人纷纷写“辉煌”“壮美”“科技”之中国 时,一个“成长中”暗含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刚下高铁时的“迷雾摇缀”,还是街头小黄 车的错落有致?是满汉全席的惊艳,抑或对食品安全的蹙眉担忧?朋 友,今天我不粉饰太平也不标榜荣耀,只为你呈现一个成长中的真实 中国。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发展 的,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性质都是可以转化的,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外 因是变化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环境)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量变引起质变,好的方面,我们要注意量的积累,坏的方面,我们要 防微杜渐等。这些“发展观”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事物和问题。如 依此继续分析“老陈开车接电话”行为。
品读佳作 体悟出彩理由 指点技巧 找到提升门径 实战演练 练出训练实效
Ⅰ 品读佳作 体悟出彩理由
作文题呈现: (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 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亮点点评 该文有许多亮点,如直击现实问题,用例正反结合。 但阅卷组给出的最大亮点是以“成长中的中国”为立足点进行辩证分 析,即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国:不仅要看到中国的成绩,也要 看到中国的问题;不仅要看到当下的中国,更要看到未来的中国。字 里行间,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灵光。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七 写作三项训练 Word版含解析
练前提醒写作训练在高三全程复习中十分重要,需要周周写,时时练。
可是,复习时间毕竟有限,尤其到了二轮、三轮复习阶段,每周完成整篇作文训练有时很困难,但写作训练又不能停止。
于是,写作三项训练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方便了。
这三项训练就是:审题立意、拟写标题、妙写开头。
每周坚持训练这三项考场技能,肯定能巩固写作能力,且使考场写作更加快速、高效。
第一组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德·科恩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写出至少三则不同的立意:立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道带有比喻性质的名言型新材料作文。
第一句“万物皆有裂痕”,指出了“裂痕”存在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第二句“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那”指“裂痕”,意思是“裂痕”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换句话说,“裂痕”中有“阳光”。
就审题来说,对“裂痕”和“阳光”的理解是审题的核心和关键。
在这里,“裂痕”可以指自然之物的损坏、残缺、不完美;也可以指个体的缺陷,个体成长过程的不顺遂、不如意,个体思想发展的不完善,人与人交往的情感隔阂、分歧;也可以指时代更迭,社会裂变,思想体系的分崩离析等。
而“阳光”可以喻指希望、美好、光明、新生等人生的转机。
从立意和行文来看,文章不能脱离“裂痕”和“阳光”两个核心词语、两个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学会深入说理高考阅卷专家余岱宗曾说:议论文(论述文)不是论点文,也不是论据文,而是论证文;议论文要深刻。
然而,考生写论述文,大都是论点+例证,说理都在同一平面上滑行,缺少深入说理的层面,极少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这其中,固然有考生的思维水平问题,但也有不懂如何深入说理的方法、路径问题。
该专题试图给你一点办法和路径。
作文题呈现:(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佳作担当起华夏一片天宁夏一考生现在的人们自我意识似乎越来越强烈,而责任意识却越来越淡薄,担当精神越来越成为稀缺之物。
星期天补课,教室没人打扫,背上书包安然离去,“总有人会打扫的”;路上突然遇到有人摔倒,听着痛苦的呻吟扬长而去,“总有人会扶他的”;广场上有人大打出手,不劝阻,不报警,“总有人会处理的”。
“总有人会”已经成为人们推卸责任的口头禅。
开头列举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无责任意识、无担当精神”的现象,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依据。
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所谓正视,就是承认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了的事实。
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境贫寒的中学生陈奕帆寒假期间到外卖店打工,不小心撞坏了别人的宝马车,随后留下一封道歉信以及打工挣得的311元钱。
他的行为感动了车主,车主不但不要他赔偿,反而一定要资助他读书。
正视已经发生的事实,不逃逸,不找借口,尽力赔偿,陈奕帆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他的高度诚信行为,正是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基础之上的。
引用鲁迅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引用陈奕帆一例,证明人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有没有责任意识,有没有担当精神,这是英雄和懦夫的分界线。
坦然承担责任,坦然担当重任,有这样的信念,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君子自强不息,小人“自息不强”。
在责任面前,许多人经不起考验,逃匿了。
逃匿的人千夫所指,而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人,他会永远屹立在世人的心里。
分论点一。
正反对比,论证有力。
有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事关个人品德,更是有无家国情怀的体现。
武则天顶着骂名,主动担起振兴天下的重任,励精图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孙中山冒着被封建势力绞杀的危险,用他的睿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引领国人翻开了新的历史书卷。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勇于承担重任的人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才历经千年沧桑而不倒。
分论点二。
注意“更”字,表现了说理的递进与深入:不只是对于人生,更有家国、民族的高度。
在前面两例的基础上,运用一个因果句总结。
也许有人会说,担责任太劳累,讲责任太麻烦。
其实,生活在社会中,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家乡?你不担责我不担责,谁来推动社会进步?有收获必有付出,有享受必有奉献,这是生活的法则。
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潇洒走一回”。
这段主动设疑释疑,批判“担责任太劳累,讲责任太麻烦”的错误思想。
这种质疑问难的方法,使说理更加深入。
这或许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朋友,去掉小家子气,少一点“总有人会”的避让和推卸,多一点责任意识,多一点担当精神,撑起做人的脊梁,担当起华夏一片天。
总结上文,照应标题。
一、掌握深入说理之法论述文中,论证方法很多,如常用的例证法、引证法等,每种论证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
长处在深入说理的论证方法主要有:1.因果论证因果论证,是指在论述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的一种论证方法。
运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思维、角度的过程。
因果论证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
使用这种方法,并不是必然会使说理深入。
因为现实存在的因果关系总是复杂的,一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原因。
如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导因与根本原因。
如果把只是在现象层面上将构成结果的某一要素或原因看成是形成结果的唯一因素,不加以展开,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那就容易导致看问题片面或肤浅,分析比较平面化和单向化,缺少深度和广度。
要想深入和深刻,就要仔细探求引起结果的根本原因、内在原因。
请看下面《进退之道》一文的片段:进之道……我们拼尽全力去追求,废寝忘食去追求,始终不愿意停下追求的脚步,是啊,怎能停下呢?正因为不懈的努力追求,居里夫人克服重重困难,终获诺贝尔奖;正因为执着的努力追求,莫言扎根文学沃土,让世人瞩目中国文学之花的绚烂;正因为勇往直前,努力追求,李娜斩获一枚枚世界大赛的金牌……退之道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只知执着追求,不懂得适时放弃,也许会招致灾祸。
秦二世的追求享乐,大兴土木,使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最终被压迫的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秦朝很快覆亡。
因果分析:秦二世身死国灭的原因,居里夫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不止一种,是一果多因。
比如秦灭亡的原因,还有小人当道、忠贤被斥退、没有实施仁政、没有正确的国策等,秦灭亡的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论证者只选择其中的一个原因,作为对该结果产生原因的解释。
同样,居里夫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一直追求,天赋也是关键原因,如果不是这样,世界上不懈追求的科学家、文学家很多,为什么只有他俩获得奖项呢?这不正是自己的才能起到决定作用吗?本论证犯“因果解释过度简化谬误”。
修改:“居里夫人和莫言的不懈努力追求,是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秦二世的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和秦朝的灭亡不无关系。
”学会利用这些词语去分析因果关系:是……重要原因、和……不无关系、是……导致的、与……有关、与……有联系、有……的效果等。
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上,有比较才有鉴别,考生有意识地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阴与阳、实与虚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论证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对比论证的优点正在于此。
考生若能有效地运用对比论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其说理平面化的难题。
但是考生在使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对照,突出事物的特征;二是要在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如此行文,考生的意图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达,进而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获得发展等级的分数提供可能。
例如2016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片段:“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
”马尔克斯如是说。
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
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作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却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
这是一个横向对比论证的文段。
考生先引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名言来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并强调在“革命”的特殊时期,“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未必一致”的看法。
之后,考生例举了创作高格调歌曲《马赛曲》的艺术家鲁热在现实中却是个“抵触革命”的“懦夫”,作为“法国革命的种子”的画家德拉克洛瓦“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两个人物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构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考生“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的观点,显得辩证客观,颇具说服力。
客观而言,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考生若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可以让自身观点在事例的对比中得到很好的彰显。
3.质疑论证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刘薰宇说:“说明文比较地偏于客观的,所以有时因各人的见解不同,不能人人一致,也有敌论者,但作者并不预计的。
议论文恰恰相反,实际上虽未必就有人反对,作者心目中概假定有敌论者立在前面。
”此概定的敌论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读者”。
论述文的写作,一旦观点提出之后,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只顾寻找论据“证明”观点,那些只想着证明自己观点的作者,只是呈现单向度与单一思维,会导致说理平面化。
夏丏尊、刘薰宇告诉我们,在写作论述文时,要将自己作为虚拟的读者,作为质疑者、批判者,对自己的观点作最严厉的挑剔、质疑,然后自己再去剖析、论证,直至对立面消解,从而使论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趋于严谨、可信。
这一步步的质疑、辨析与求证,就显现出论证的层次性与深入性。
这种质疑论证与其说是一种论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论证思路或策略。
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有人说……我认为……,类似于先树靶子,再批驳的方式。
上面考场佳作倒数第二段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运用。
二、掌握深入说理之体(结构)考生在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后,接下来是展开分析。
展开分析大致有两种方向,一横一纵。
横向展开大都采用并列式结构,它给人以视角多元、拓展充分之感,如今年课标卷考生,尤其是Ⅰ卷考生,大都是横向展开,采用分论点并列形式。
这种展开及结构,难免会给人说理肤浅、太平面化之感。
应该学会纵向分析挖掘,力求使论述文呈现深度之美,而纵向展开最佳的结构莫过于使用层递式结构了。
层递式结构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
层递式结构中,多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考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谓深入说理的结构表现形式。
而这种结构形式对于用惯了并列式、对照式结构的考生来说最容易忽视,殊不知这也许是论证最有效的武器。
上面考场佳作本论部分就是使用了这种层递式结构。
层递式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要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二是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格式。
当然,如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看似并列,实际上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也是层递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