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下册《聆听阿细跳月》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人音版小学音乐 阿细跳月 教学设计 (3)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和舞蹈给人带来的愉快心情。
2、通过欣赏,了解和感受主题的情绪和旋律特点3、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彝族民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能合着《阿细跳月》的音乐节拍,进行即兴表演。
4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舞蹈视频,《阿细跳月》,请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二、介绍“阿细跳月”出示标题。
问:你们知道“跳月”是干什么?是哪个民族的习俗?“阿细”又是指什么?(可学生说说,也可由老师介绍)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聆听主题1、说说主题由几个乐句组成?(4个乐句,1小节为一个乐句)2、学唱主题,并用课堂乐器为音乐伴奏(板书音乐主题进行分析,四五拍子、三个主要音)3、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随音乐体验“跳月”。
(基本舞蹈步为左边走三步,踢两下;右边走三步,踢两下。
五拍完成一次动作,也是一个乐句完成一次动作)4、总结归纳主要特点:a.旋律主要由5、1、3三个音组成,每句句未相同。
b.结构规整,共由4个乐句构成,四句的节奏都相同:(是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的一种节奏型。
)四、聆听乐曲《阿细跳月》1、初听乐曲。
A、主题在乐曲里一共出现了多少次?每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14)B、引申,你都听出有些什么乐器?片段欣赏,分别听赏乐由笛子、二胡、弹拨乐器主奏和乐队全奏的音乐片断。
(可采取学生听辨的方式,熟悉乐器音色)2、分段欣赏(在老师发的纸上记录乐曲每一次出现时的不同。
)1、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一部分。
师: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力度由弱到强;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这一段是用高音笛子、三弦等乐器进行领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下册《聆听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下册《聆听阿细跳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聆听阿细跳月》是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教学曲目,歌曲以我国少数民族阿细族的民间舞蹈为题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活力。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跳月的舞蹈动作为基础,表现出阿细族人民欢快的节日气氛;第二乐段节奏变化,以音乐表现舞蹈的优雅和轻盈。
整首歌曲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感,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阿细跳月的民族特色和舞蹈动作,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体验舞蹈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阿细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
2.学会歌曲《聆听阿细跳月》,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能够模仿简单的阿细跳月舞蹈动作,体验舞蹈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阿细跳月舞蹈动作的模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阿细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创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有趣的舞蹈动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舞蹈视频、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舞蹈音乐。
3.舞蹈道具:如手鼓、花环等。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阿细族民间舞蹈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阿细族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聆听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教授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人教版小学音乐 阿细跳月 教学设计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民族管弦乐合奏《阿细跳月》,感受彝族音乐的旋律及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通过律动、歌唱表达自己愉悦、欢乐的情感。
3、通过对彝族音乐、舞蹈、文化等方面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知之甚少,民族舞蹈更是如此。
而事实上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大宝库。
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知道一些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曲,进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重点难点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组织教学1、旅游组织导入。
师: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坐快乐号音乐巴士。
我是导游小李,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出发吧!师: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云南省红河弥勒县城附近的可邑村。
2、介绍彝族及阿细支系。
师:可邑村居住着彝族支系阿细人。
这里的人能歌善舞。
瞧,热情的阿细人民在村口跳起舞欢迎我们呢!(出示彝族可邑村图片,并播放可邑村欢迎客人的“阿细跳月”舞。
)活动2【讲授】二、欣赏活动1、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
(热烈、欢快)师:这有趣的舞蹈叫“阿细跳月”,是可邑村响亮的文化名片。
早在2008年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它同名的一首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在2011年就被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带入了世界音乐之乡——奥地利,在金色音乐厅演奏,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上了它。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乐器的分类,能够在乐曲中听辨部分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能够在不同形式的音乐聆听活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特征并记忆主题,体验乐曲固定主题变化中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所表现的意境。
3.在《阿细跳月》的聆听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听辨民族管弦乐器音色特点,在体验中记忆乐曲主题。
难点:根据旋律特点的体验来感受《阿细跳月》民族音乐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激趣引导,感受乐器音色: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推开民族音乐的大门,感受一次现场版的开门大吉。
1.吹管组乐器——笛子聆听主题片段感受笛子清脆、悠扬、演奏灵活的特点,了解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管乐器。
介绍吹管组乐器:(笛子,笙,萧,唢呐等)主要是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善于演奏流畅的旋律,经常被充当主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2.拉弦乐组乐器——二胡聆听主题感受二胡柔美抒情、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特点,了解拉弦组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乐器。
3.感受弹拨组乐器音色聆听主题片段,感受弹拨组(琵琶,扬琴,古筝)乐器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特点辨别乐器演奏方式。
设计意图: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作为学生乐器音色的体验形式,激发学生在主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乐器分类及其演奏方式。
(二)整体聆听,引发听觉注意:1.感受乐曲整体情绪。
师:用灵敏的耳朵听一听,除了刚才我么所听到的乐器之外音乐中你还听到了哪一类乐器?乐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打击组乐器介绍。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对烘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外婆的澎湖湾》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情境的美,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流露出真实感情。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说音乐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育推动德育的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以兴趣为动力,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催化剂。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人音版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欢快、热烈的彝族舞蹈音乐。
《阿细跳月》是一首复合拍子的乐曲,主旋律中含有切分节奏,但欢快的主题不断重复,带给人们尽情舞蹈的感受,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阿细人在月下跳舞的情景。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选自三年级第四单元——夜色美。
在《阿细跳月》中,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传说很早以前,彝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才能借着月光赶种自己的“火地”。
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人们光着脚板劳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
学生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从中得到愉悦。
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作为音乐欣赏课,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因此,本课以听觉实践为核心,使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形象的舞蹈场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小学音乐教案课题:《阿细跳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教学难点: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教学准备:“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教学设计: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
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
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
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民族的舞步欣赏 阿细跳月》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民族的舞步欣赏阿细跳月》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能够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
3、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学习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教学重点: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教学难点: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
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
教学的准备:钢琴、PPT
教学过程:
一、队列游戏
师: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奏走进教室,(音乐)还记不记得我们上节课玩的队形手势吗?生:(记得)。
123456.学生变化队形。
二、节奏模仿游戏导入
(1)、学生模仿老师的声势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这个游戏叫模仿游戏,我做什么你们就模仿我,看谁模仿的像好不好。
生:(好)
搓手,跑步,拍手,拍腿,慢拍2下手,拍2次腿,跺脚2下,拍腿,拍腰。
(2)、师生节奏互动
1.老师拍3拍学生拍2拍
师:我们拍的是几下?接下来老师说的节奏和你们的不一样,仔细听(拍3下)是几下?生:3下。
我打得是3下,你们对的是(2下)。
2.老师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玩节奏对话游戏
师:我要先找一个人试一下。
找3个同学(分别对应跺脚,拍手,拍腿)。
一起来师3下生2下对应。
恩,对的太好了,我们跟着音乐来,拍一拍。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下册《聆听 阿细跳月》教案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下册《聆听阿细跳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阿细跳月》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乐曲欣赏、打击乐演奏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阿细跳月》这首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阿细跳月》,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打击乐演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阿细跳月》的唱法及节奏把握。
2.民族音乐特色和地域风格的理解。
3.打击乐演奏的技巧和团队协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民族音乐特点等。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演奏,学生跟随模仿。
3.实践法:分组练习、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曲、图片等。
2.乐器:打击乐器、吉他等。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乐曲。
4.教学场地:教室或音乐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介绍《阿细跳月》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阿细跳月》,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风格,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歌曲学唱,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随后,进行打击乐演奏练习,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
在上完《月下踏歌阿细跳月》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阿细跳月这一民族音乐和舞蹈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他们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己,课堂氛围活跃。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授歌曲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时,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团队合作:在集体舞蹈表演中,学生可能面临协作、沟通等问题。
-解决方法: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下踏歌阿细跳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月光下唱歌跳舞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阿细跳月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解教学和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准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这个操作将演示阿细跳月的基本舞蹈动作和队形变化。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音乐学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章《民族音乐》为依据。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节奏。
2. 通过学习阿细跳月,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 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和节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2. 教学难点:阿细跳月的节奏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历史、基本舞步、动作、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阿细跳月的舞步和动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反馈法: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舞步教学:讲解并示范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 动作教学:讲解并示范阿细跳月的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4. 节奏教学:讲解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和节奏,学生跟随音乐练习。
5. 团队协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教师指导。
6. 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拓展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舞蹈教室或宽敞的室内空间。
2. 音乐设备:播放音乐的音响设备。
3. 教学道具:舞蹈鞋、镜子(如果有条件)。
4. 教学资料:阿细跳月舞蹈视频、图片、乐谱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和舞步。
2. 第二课时:学习阿细跳月的动作和节奏。
3. 第三课时:练习团队协作和舞蹈整体表现。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点评。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舞步、动作、节奏掌握情况。
2. 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舞蹈中的配合默契程度。
3. 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纪律和互动情况。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2.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舞蹈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和风格。
2.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音响设备2.《阿细跳月》舞蹈视频3.舞蹈服装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a.教师播放《阿细跳月》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b.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
2.基本动作学习a.教师示范《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如:跳跃、旋转、拍手等。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动作组合练习a.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简单的舞蹈段落。
b.学生分组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4.小组展示a.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1.复习a.教师检查学生对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b.学生进行基本动作复习。
2.动作组合深化a.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更复杂的舞蹈段落。
b.学生分组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3.舞蹈创编a.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将基本动作融入自己的舞蹈创编中。
b.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编,教师给予指导。
4.舞蹈展示a.各小组展示舞蹈创编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舞蹈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与展示a.学生展示上一节课的舞蹈创编成果。
b.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舞蹈排练a.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蹈排练。
b.学生认真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3.舞蹈表演a.各小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舞蹈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练习《阿细跳月》舞蹈,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和舞蹈段落。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下册《聆听阿细跳月》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2
阿细:彝族的一个支系。
跳月:因阿细人能歌善舞,常相聚于月下跳舞,所以 称之“跳月”,“跳月”是彝族的一种歌舞形式。
1=F5/4
5. 1 3 1 3 5. 2 1 5 3 3 1 3 5. 2 1 5. 1 6. 1 3 5. 2 1 5. 5 3 1 3 5. 2 1 ……
引 子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下册 《聆听阿细跳月》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 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有十几个支系 。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其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 与歌唱相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 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 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竹 合 弹 二 高 笙 竹弹 合竹合
笛奏拨胡胡
笛拨 奏笛奏ຫໍສະໝຸດ 尾 声竹笛: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 一种吹奏乐器。使用较为广泛, 既可独奏、齐奏,也可用于伴 奏及乐队合奏。
二胡:音色优美动听,刚柔多变, 表现力特别丰富。是乐队中不可 缺少的主奏乐器。
《阿细跳月》这首乐曲,曾两 次在世界青年会上得到极高评 价,我国的民族音乐能在世界 上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我们应 该感到自豪,音乐是认识一个 民族文化的窗口,我们要传承 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我们的 民族精神,让世界更多的人喜 欢我们的民族音乐!
谢谢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1.1 背景介绍:《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2 意义说明:通过学习《阿细跳月》教案,使学生了解彝族文化,传承民族舞蹈艺术。
1.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舞蹈起源: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背景。
2.2 舞蹈特点:分析《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节奏、音乐和服饰等特点。
2.3 舞蹈技巧:讲解《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手势、身姿等舞蹈技巧。
三、教学内容3.1 舞蹈动作:教授《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如进退步、侧点步、圆圈步等。
3.2 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阿细跳月》的音乐,感受其节奏和旋律特点。
3.3 舞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阿细跳月》的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细跳月》的起源、特点和技巧。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舞蹈动作练习、音乐欣赏和表演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音乐节奏的把握。
5.2 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舞蹈技巧。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请参考:六、教学方法6.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舞蹈动作。
6.2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舞蹈动作,提高舞蹈技巧。
6.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舞蹈表演。
七、教学评价7.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7.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7.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八、教学时间8.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8.2 课堂时间分配:舞蹈动作练习占40%,音乐欣赏占20%,舞蹈表演占20%,课堂总结占20%。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第一篇:阿细跳月教案阿细跳月教案教学内容:《阿细跳月》教学目的:1、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用身体地动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听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歌唱问好。
二.节奏练习:1、导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条节奏,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2、找学生读。
3、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
4、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三、新课导入1、(出示图画,学生描述并理解,教师引导。
)师:晚上的景色美吗?老师这儿有二个对形图分别像什么?生:月亮、花等等。
师:“月亮婆婆露出笑脸放射出光”,听赏《月亮月光光》请你们用动作和表情来告诉老师。
2、了解彝族的特点1)导语:小朋友们欢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来了,这些小客人穿着漂亮地民族服装,你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2)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辨认。
3)教师向学生介绍彝族。
3、感受音乐阶段:1)导语:听彝族小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它表现了怎样地情绪?2)再听:让学生用动作感受出节奏。
3)再听:让学生边听边哼唱音乐。
4)教师启发:你们听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兴啊,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吗?5)边听音乐边看插图,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随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
)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做得真好!继续努力吧!第二篇:《阿细跳月》教案教案课题:《阿细跳月》年级:二年级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以及相关的影视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视听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目的:1、情感目标:感受音乐和舞蹈给人带来的愉快心情。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了解和学唱乐曲的主旋律。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能力目标: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阿细跳月》吴珊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听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五拍子的节奏特点,并能用声势动作参与表演。
2.听赏民族管弦乐《阿细跳月》,熟悉并熟练视唱主题旋律,能听辨出乐曲基本结构,记忆乐曲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学习并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集体表演。
4.听赏民族管弦乐《阿细跳月》,听辨乐曲不同的演奏乐器,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1.能准确的赏析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2.听辨乐曲不同的演奏乐器并能用动作模拟演奏3.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会跳彝族“跳月”的基本舞步【教学难点】1.能准确的够赏析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2.五拍子舞步的学习,以及集体舞的参与表演3.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教学用具】电子琴、各种民族打击乐器、课件、黑板等【教学亮点】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声势、律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沉侵其中,享受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聆听乐曲直接导入设计意图:初次完整聆听,让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二、复听乐曲,加入声势(拍手、拍肩),感受五拍子的节奏特点设计意图:复听时加上声势,循序渐进,先带着学生拍手2下,再叠加带着学生拍肩膀三下,用简单的拍手拍肩动作感受乐曲5拍子的节奏特点。
三、引入课题简介《阿细跳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其有基本了解。
四、学跳彝族“跳月”基本舞步1.教师示范基本舞步,学生跟着模仿学习2.引导学生加以创造表演3.随着《阿细跳月》音乐舞蹈4.跳完之后提问:刚才我们跟着音乐跳舞的时候,我们反复听到了怎样的一段旋律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舞蹈中再次反复聆听主题旋律,也为之后的舞蹈表演做铺垫。
五、欣赏《阿细跳月》1.熟悉乐曲主题第一步:用电子琴弹奏的方式导出乐曲的主题第二步:带着学生一起画旋律设计意图:通过画主题旋律,使学生对其清晰了解并引导学生知道主题旋律由四个乐句构成,加深学生记忆。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阿细跳月》赵莹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欣赏《阿细跳月》教案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熟悉并熟练视唱《阿细跳月》主题旋律,能听辨出乐曲基本结构。
2、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四五拍,并能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3、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听辨并感受《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能唱出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并乐于参与集体舞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节奏游戏1、声势模仿游戏——学生模仿老师的声势动作基本节奏:××2、声势节奏对话师:×××生:××3、师生节奏互动(1)、老师拍哪里,学生拍哪里,老师是三拍,学生是两拍(2)、老师走到学生当中即兴与学生玩节奏对话游戏(3)、在《阿细跳月》的音乐中完成四五拍的节奏互动游戏三、学习跳月舞步1、老师边做动作边提问:你们仔细看一看老师会把五拍藏在哪些动作里?(三拍在脚上,两拍在手上)2、学生用动作表现五拍子,走三步拍两次手3、随音乐用跳月舞步参与表现四、欣赏《阿细跳月》1、熟悉乐曲主题(1)、老师演唱音乐主题,学生找出主题中重复的旋律(2)、老师演唱音乐主题,学生找出主题中的骨干音(3)、师出示乐曲主题,学生随琴视唱2、完整聆听乐曲思考: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老师依次与学生对拍四五拍的节奏,随音乐参与表现,音乐主题每重复一次换一个学生对拍。
4、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在刚才这段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听到时可以模仿乐器的演奏动作)5、感受乐曲速度、情绪、乐曲展现了什么样的情境?6、老师介绍彝族和《阿细跳月》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
请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这几个特点猜答民族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一带。
2、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阿细跳月》刘懿果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2.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1.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2.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节拍相一致。
一、导入1.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教师介绍乐曲相关内容(1)教师:今天我们将随着音乐去走访少数民族。
(出示彝族人民生活图片)你们认识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学生回答)。
(2)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镇可邑村的彝族支系。
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火把节传说动画)(3)介绍“跳月”的故事:跳月是彝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
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
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
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二、欣赏乐曲1.初次聆听音乐《阿细跳月》,边听边思考:音乐声中,你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
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
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
据说“阿细跳月”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后来大火终于扑灭了。
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
那笛子的声音,意思是“快点来啊快点来!”三弦的声音意思是:“前进!前进!”“打火!打火!”对这种舞蹈,阿细只简单地说:“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五年级下册《聆听阿细跳月》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觉体验”为主线,在音乐活动中了解、熟悉5/4拍,“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和听辩主题,以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领域的相关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聆听音乐主题并且能够数出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作品创作分析
音乐标题的由来: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
由于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后来又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