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_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 史观、方法、题型 第1讲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 史观、方法、题型 第1讲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第1讲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一史观的理解与运用

史观,又称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既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四种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史观解读]

1.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相对封闭到开放,由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方兴未艾。

3.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4.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各国各地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7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7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重点深化]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及其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近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高考历史总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2.

右图是一幅1915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青年。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3.有学者称:新文化运动不是政治变革的舆论前奏,而是政治变革之后的文化补课。该评论( )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影响

B.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民主革命性质

C.强调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成就

D.淡化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4.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

一民族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去呢?”钱穆的这段话( )

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B.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C.认为学习民主政治应当结合国情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和影响下,东通都大邑到边远城市,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反映出( )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

步步高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

3.意义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2)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热考重点深化
1.对列强侵华的四方面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 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 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 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说 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2.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 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 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4)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 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__中国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__中国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

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九品中正制

(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

(1)分工

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

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

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

(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第1讲素养四唯物史观__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增分策略第1讲素养四唯物史观__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2)启示借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 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运用中应特别重视用辩证的方 法评价历史现象。
1.王亚南先生说:“某一个国家的传统封建关系愈强固, 它的自由经济发展愈困难,它在此过渡阶段的官僚主义政治, 就愈加要混合着专制主义封建主义,而表现得更持续、更露 骨。”作者旨在说明( ) A.社会发展形态直接影响着官僚制的发展 B.官僚主义政治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C.自由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官僚主义政治 D.官僚政治伴随封建关系的削弱而削弱
2.
1923 出版,社会评价很高,但对书中提出的“岳飞是 年 军阀”的观点存在争议
1931 再版,社会舆论指责吕“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
年 1935 当局查禁此书,禁止学生阅读,吕被以“外患罪”
年 告上法庭
吕思勉《白话国史》一书的遭遇表明( ) A.史学观点应有充分的实证材料支持 B.政治严重束缚学术研究的自由 C.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需求的制约 D.历史真相随时代变迁日益清晰
命题意图:以唯物史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看待赫鲁 晓夫改革,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七年经济计划,仍将经 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体现出鲜明的斯大 林模式特色。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 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 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A项正 确;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B项不符题 意可排除;新经济政策是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C项错误;材料仅 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 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是否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可排除。 答案:A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阶段分期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中国近代史阶段分期

中国近代史(1840—1949)二轮复习

高考选择题考查:28、29、30题

★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分期:

1、按照中国革命的性质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840-1894: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

(2)1894-1919: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3)1919-19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2、按照政权更迭顺序划分:

(1)晚晴时期:1840—1912,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近代中国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

一、晚清时期(1840—1912)

一、时空坐标

二、阶段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政治上:

(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不断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抗争: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后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义和团运动。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1859)、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地主阶级清末新政、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复习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第17讲民国初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第17讲民国初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3.铁路与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
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
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
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
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
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发现问题 近代中国铁路控制于帝国主义之手,中国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
命题角度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和作用;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与早期现 代化的关系。
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
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
环境。
史料实证
1.论从史出
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史料
上海市地方协会、机制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
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提倡国货,实为
解决民生问题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
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以期唤醒各界。——1934年《时事大观》

第一辑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解题策略】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全国卷通用)

第一辑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解题策略】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全国卷通用)

二轮复习策略
三、试题训练要精选、精练、精评。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试题训练要选择具有典型性、 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时代性,这样才能达到检测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科 学性、创造性的能力。
四、不丢教材,深化教材。学生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时常会犯“急功近利”毛病,总想通 过某些捷径,能迅速提高学习成绩。这时候,往往会沉迷在各种高考辅导材料和题海中,就会犯抓 了专题复习材料而丢了课本的毛病wenku.baidu.com目前,市面上的历史专题复习材料五花八门,但是就是编写的 再好的复习材料,也不能代替课本,课本始终是高考出题的根本,离开课本,学习就会变成“无源 之水”,肯定是学不好的。而且要深化教材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努力提高学科能力。
之间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
察。
学科素养
第五招 剑法详解
3.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
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
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2022高考真题探秘
第七招 剑法详解
【小结】
通过对2022高考命题趋势的回顾,首先要明白要考什么?怎么考? 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今后的教学要目标明确,要依标教学,教学还要 有深度,不用超标教学;第三,注意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培养学生的 思维品质。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1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答案为A 项。

25.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故答案为

专题06 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解析版)

专题06  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解析版)

专题六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况

(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2.五四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中国共产党成立

(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1)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含解析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8中国:民国时期含解析

民国(1912—1949年)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除去短暂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而根据执政集团的不同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其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

1.南北并立时期

(1)临时政府的民族(排满兴汉与反帝反封)、民权(政权建构,约法呈现)、民生(有所规定,但流于形式)。

(2)北京政府的和平倒清。

2.北洋政府时期

(1)政治方面:民主政体艰难确立,军阀割据日益加剧,旧的势力不断反扑,新的革命形势出现。

(2)外交方面:中外互动,外交成果丰硕。外交官群体出现,近代外交体制确立,改订废除旧条约,积极参与国际政治。

(3)经济方面:制定经济政策法规,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侵略暂时放松,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4)文化方面:思想解放潮流不断涌起,新思想新主义影响巨大,民主科学思想引领风潮,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主流。

3.国民政府时期

(1)1927—1931年

①经济:国民政府的经济发展与实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实验。

②政治:国民政府统一运动与训政、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转型问题与共和政体实践。

③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与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

④外交:收回利权运动。

(2)1931—1945年

①经济:国民党统治区的农业实验与内地开发、工业战备建设运动与内迁、商业上的全球化问题与货币制度的转型;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策略。

②政治:国、共政治实践;抗日战争;各自抗战后期的政治理想。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_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_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

主共和国)。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

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

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清政府政策调整:面对进一步发展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调整政策,推行新政,以 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5)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2017· 高考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
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 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 )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6)学习内容:由学习百度文库物转向学习制度。 (7)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二、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四大突破及原因
(1)突破 ①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 盟会。 ②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③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
生活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 饰、礼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出现了向近代化演进的趋势
主题一 列强侵华加剧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精练(含解析)-人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精练(含解析)-人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某某某某模拟)《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某某到某某的1 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该现象发生在( )

A.《某某条约》签订后B.《某某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解析:根据材料“从某某到某某……的长江巡逻”,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开放某某、某某、沙市、某某为通商口岸,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故C项正确。

答案:C

2.(2018·某某中原名校联考)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X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等。材料中的照会( ) A.反映出美国意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B.协调列强在华利益矛盾并促进中国局势稳定

C.因为利益问题促使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

D.反映美国是列强在亚太地区争夺的主角之一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希望通过承认各国的势力X围来换取各国打开自己的势力X围,为美国在华经济侵略拓展市场,D项正确。材料中美国照会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列强共同瓜分中国,并没有促进中国局势的稳定,B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符合西方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并没有导致美国与列强关系迅速恶化,C项错误。

高考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研究课(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

高考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研究课(五) 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

2.深化一个认知:不同派别的“体”“用”观
“体”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 洋务派
;“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 早期维新 即最初冯桂芬所说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派 ”,也就是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西方自有西方之“体”“用”,“体”“用”是无法分离的,“中体
由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开始转变为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 领域
(二)经济上——在外力冲击下艰难转型
[练中贯通] 1.(2018 届高三·安阳摸底)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大力着手,
却如同泥沼里的战车,一筹莫展。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
洋务派
(
)
A.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 B.未能完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
C.强调以政治制度为本 D.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力干涉 解析:洋务派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的,故 A 项错误;洋
解析
3.《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
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
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
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
)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解析:根据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 图片信息转化为历史知识的能力不足 例1 (2015· 江苏单科· 9)右图中带★处反映 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 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解析
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争夺革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1)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2)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外的进步影片
影视业
热考重点深化 1.通史视角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 (1912~1927年)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
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
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 ;中共“二大”
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项目 社会 习俗 变迁
(1)服饰更加西化
(2)饮食中西结合
(3)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交通 (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3)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报刊业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
针对练4
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
幅度约有 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 14%。1926年,轻
WAR”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至1945年),由
“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击败
侵略日军的史实。
解析
短板2 图表与阶段特征的关联认识不到位 例2 (2013· 江苏单科· 22,节选)不同的历 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 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 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 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 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6)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
产党的壮大奠定了思想基础。
2.民国时期VS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民国时期是对1912~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的概述,因为这时的国号是中
华民国,除去短暂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而根据执政集团的不同分为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
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热考重点深化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 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 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针对练1 (2015· 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 “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解析
由图片“60 YEARS OF ‘LEADING THE WAY’”“WORLD
考点一
民国前期的中国政治
主干知识排查 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 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
5.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解析答案
针对练2 下图显示的是1894年、1914年中外资本在新式交通业和工业两 大领域的投资总额和比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外国垄断交通运输 C.民族工业逐步萎缩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加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主干知识排查 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2.民族工业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
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 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思想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 中国化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模块结合
民国前期的中国政治
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民国前期的文化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考向预测
原创押题 · 热点追踪
1.背景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
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1)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 级和经济基础。 二、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代) 原因: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 业很快萧条下去。
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
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
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从清帝退位到东北改旗易帜(1912~1928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 的统治,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16~1928年)两个阶段 政治:(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 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民国前期的文化
主干知识排查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复古。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特点 (1)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2)认识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探索。 (3)从学习西方文明转向学习苏俄。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
孕育发展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
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 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3 历史意识滞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意识不足 例3 (2016· 江苏单科· 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
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
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 ) ,革命势力 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 九江租界。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析
针对练3 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 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 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侵华加剧
B.实业救国影响

C.民族经济发展
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
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
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Leabharlann Baidu品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解析 返回
考点三
D.舆论环境宽松
解析
短板4 数据语言与具体史实联系脱节 例4 (2015· 江苏单科 · 8) 下表展示了 1914 ~ 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20 进口火柴(万罗) 2 383.58 2 097.34 2 062.07 1 559.43 1 334.08 848.43 新厂数 10 9 4 8 3 23 厂均资本额(万元) 4.92 3.30 1.42 5.47 0.66 9.67
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 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 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