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学情分析方案

合集下载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
《匆匆》是部编版六年级第下册的一篇课文, 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文是精读课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 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喟然长叹。 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 的踪迹。道出了作者对日子飞逝无痕的无奈与惋 惜。语言既典雅又朴实,有一种音乐的美感和韵 味。
光阴实在难留, 祖国也向前飞走, 为了那幸福的明天, 全国的人民工作学习不落后, 小朋友!请你爱惜少年的时候。
五、作业设计: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 《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 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你还看到时间是怎么流逝的了吗?写一写, 在课下进行交流。
(2)感悟修辞
通过品读,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妙处。如 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写出了时光匆匆;说过去的日子 “如轻烟”、 “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 表达作者惜时、伤时的心态。
(1)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这一段是指导朗读的经典段落,要认真指导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 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 于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发挥教师示范读 的作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那浓的化不开的情 感。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 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 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 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 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 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 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选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册的第16课《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生字词二、教法和学法“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匆匆》。

一、说教材《匆匆》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描述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惋惜的感情。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使摸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变得可触可感,形象且具体。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感受作品优美和生动的语言;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本课在优美的语言当中,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会写,潸潸,涔涔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体会课文中对时间的具体描述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制定教法的根本出发点。

本课主要釆用以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促悟一合作探究”的环节来展开学习,创设实践语言场景,配乐朗读,人人开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体会,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理念:学习语言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意蕴。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老师默站一分钟,问现在大约过了多长时间?2.你们算算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形象感知时间的流逝。

学生自由交流,引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思考,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内容分析《匆匆》一文是现在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虽然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2.阅读训练要素:学习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匆匆”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展示人们赶火车、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等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

本课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文章给人的感觉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写法上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借熟悉的景物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能表达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

他重病在身,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他是诗人、学者、散文大师。

文体介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朱自清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1)读一读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A.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把“确乎”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散文。

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具象化,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作者在表达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惋惜之情的同时,通过追问、反问、责问,喷薄而出的是他不甘虚度年华,想要惜时奋进的决心,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挪移”“徘徊”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真切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段,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注导读明确要求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因此,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重点关注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通过哪些内容和方法表达情感的。

二、联系实际谈话引题1.谈话:回忆六年小学生活,感慨时光如梭,引导学生进入本文内容和情境。

2.相机积累关于惜时的成语。

3.导入课题,从读题中初次感受本文的情感基调。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反复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先学生自己读,再出示拼音,跟老师读)(1)分组出示词语,读准音:(2)理解词义。

①交流反馈词语预习情况,鼓励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②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确乎”“罢了”。

四、默读课文梳理文脉引导梳理文本结构,提炼小标题五、聆听录音品味情感1.播放康辉老师的朗读音频。

2.聆听与思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自然景物”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匆匆》、《春》、《海上日出》、《大自然的声音》。

这四篇课文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在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4.2 教学难点- 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从不同角度欣赏自然景物- 写作水平的提高五、教学策略5.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5.2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3 朗读训练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5.4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进度安排6.1 课时分配- 课文1:《匆匆》 2课时- 课文2:《春》 2课时- 课文3:《海上日出》 2课时- 课文4:《大自然的声音》 2课时6.2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学习课文1,《匆匆》- 第3-4课时:学习课文2,《春》- 第5-6课时:学习课文3,《海上日出》- 第7-8课时:学习课文4,《大自然的声音》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朗读和写作水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1一.说教材《匆匆》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要求学生在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文章多处利用各种修辞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朗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办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推动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重点词句品悟法。

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有关片段和句子,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领悟这些语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创设情境:①老师默站一分钟,问现在大约过了多长时间?②你们算算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形象感知时间的流逝。

《匆匆》教案(优秀8篇)

《匆匆》教案(优秀8篇)

《匆匆》教案(优秀8篇)《匆匆》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们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们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们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们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们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

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

学生们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

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板书:具体说明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2)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的时候,从……过去”引导学生来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次自由练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吸纳有效的评改,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有效训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优质教案

8. 匆匆【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汉语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思维能力: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课前解析】《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以细腻的文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习作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阅读重点要放在学习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上。

本文的1、4自然段,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流露出作者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2、3段,从不同的角度写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表达作者深深的惋惜、无奈、遗憾之情。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体会来学习并掌握直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关注词语:本文的词语运用也非常有特点,课文中出现的叠词,如: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茫茫然;白白、默默、斜斜、匆匆、渐渐、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语准确生动的呈现出时间过去的迅速,学习词语的运用也是本单元习作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注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

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关注背景:《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时期。

这时他由于“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

了解这段时间背景,对把握朱自清“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优秀设计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优秀设计

习作例文教材分析:《别了,语文课》讲了“我”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给“我”一本书后,“我”对语文课的态度由“厌恶”变成“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并决心自修语文的事情。

本文把“我”对语文的不舍之情始终贯穿于叙事之中。

无论是与父亲的对话,还是老师、同学的留言和送书,都饱含着“我”对祖国、对母语的不舍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描写了“母亲用阳光晒被子”“毕大妈用阳光晒水”的“阳光的两种用法”。

作者以情带文,写出了阳光带给自己童年的幸福回忆,表达了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与本单元类似的体例,且在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进一步巩固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胸臆的写法,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总结前面两篇课文运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些,然后快速浏览习作例文,发现习作例文与前面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例文的写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习作例文,读懂习作例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难点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匆匆》(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8《匆匆》(2课时)

8 匆 匆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

如“挪”读nuó,不读nà;“蒸”是翘舌音,读zhēnɡ,不读zēnɡ。

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指导,如:“藏”和“蒸”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写得扁、长,为下半部分留出空间。

“藏”的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下部“臧”中的“臣”不要写成“”。

书写“蒸”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

“徘、徊”左部都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裸”的字义与衣服有关,因此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积累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

引导学生以第3自然段为例进行仿写,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PPT。

2.搜集图片、视频、音频;准备配乐朗读材料。

学生准备:查找朱自清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 联系实际,体验引题活动1 猜谜活动,激发兴趣1.猜谜: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时间)2.活动:(1)时间就在我们身边,又常常被我们忽视。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学情分析方案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学情分析方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学情分析方案一、学情分析目的:1、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好词佳句,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二、教材主题分析:《匆匆》它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对时光的流逝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文章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这需要及时地引导理解和抓重点句子归纳总结。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学情分析方法:资料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课文的写作背景,朱自清的生平成就资料。

感受法:听音乐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从而知道珍惜时间。

朗读法:配音多种方式朗读,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因此本文适合以读促讲,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1、深入地读,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还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匆匆》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匆匆》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专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课文,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单元习作的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二、内容梳理
1.识字与写字:会写“挪、藏、徘、徊、蒸”5个生字,正确读写“涔涔 潸潸 赤裸裸 徘徊
蒸融 伶伶俐俐 挪移”词语。
易错字:注意挪读nuó不读nà,蒸读zhēng不读zēng 。写字:“蒸”的第四笔是横钩,不要与第五笔写成一笔,也不要丢了“了”下面的横。
多音字:藏,尽。
2.阅读:
(1)篇章教学:
已有策略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和阅读形式,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能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
已有生活经验:本文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写到了许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这些现象学生都有亲身体验,也很容易由作者写到的再联想到其他方面,引起共鸣。
自主学习
(目标1;目标2)
一、布置课前自主学习: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方案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方案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作业——学情分析方案一、学情分析目的学情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1.分析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

例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以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2.分析学生的心里需求。

试想,一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怎么可能主动参与学习?一个不能主动参与的学生,又如何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这对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里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析学生的“可能”,进行全面的预测。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尽可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进行准确全面的预测,同时精心做好应对相关“可能”的预案分析,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做出合理的处置和有效的引导。

4.分析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

据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使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的在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主题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 -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三、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经过了几年的教学,1/2 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散文这种体裁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本课: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具体学情和教学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写本课8 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后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析文中优美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复杂之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朗读
3.结合课后第3 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练习写话。

4.课件交流朱自清24 岁之前和24 岁之后的经历的资料,感悟他不愿虚度光阴年华之情。

5.“阅读链接”的《明日歌》
七、学情分析方法:
观察法:用观察钟表的时针,倾听声音感受时间的脚步
资料法:通过补充24 岁之前和24 岁之后的经历的资料了解朱自清对时间的珍惜。

诵读法:反复诵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八、学情分析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朱自清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