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1张PPT)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1
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 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总结写法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
托物
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 言志
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朗读指导
再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石灰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高洁 的品格。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设计
前两句:千锤万凿 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垂” 的第三笔是竖。最后 一横要短一些。
注意“凿”的笔顺规则: 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后外。 注意“凵”框里面不要写成 了“羊”。
整体感知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 经历的痛苦。
平常。
古诗解读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 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 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 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 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 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钩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 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 古诗三首(课件)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战场的景 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 表达出诗人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 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主人重视, 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 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 的雄心壮志。
写出了竹子扎根的艰难和顽强,挺立 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人面前
赞美之情顿出 突出表现了经历磨难后的岩竹身姿挺拔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写出了竹姿态之豪迈, “尔”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竹子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突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天我们来学习这组诗中的第五首。
万( )奔腾 快( )加鞭
讲授新知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杜 甫、 “诗仙”李白、 “诗佛” 王维齐名的唐代著 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 守行》等。
字词识读
yān
sì
luò
燕山 似 金络脑
初读古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设问
这两句借马抒情,边塞是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 机会一展雄姿,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表现了诗人渴望被人赏识、 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金络脑 马
托物言志
诗人
施展抱负
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
突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主
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26张PPT)
课后习题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 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马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驰 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表达 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行于 人间的追求;《竹石》表达了诗人历经人生 的磨难艰险而更加坚定操守的志向。
课后习题
三首诗都是在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 “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此时的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 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 更奇妙,更富有感染力。
课后习题
默写指点:在默写《竹石》的时候,要 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默写,如“任”指 的是任凭,“尔”指的是你。另外,要特别 注意诗人姓名里的“燮”字的写法。
课后习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课后习题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古诗解读
“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竹子依 然还是那样坚韧提拔。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课后习题
《竹石》前两句用叙述的口吻,首句语 调略上扬,重音放在“咬定”二字上;第二 句语调降低,语速放慢,读出从容傲然的感 觉。第三句加快语速,把重音放在“坚劲” 一词上,读得铿锵有力;第四句语速放慢, 语调略低但不失沉稳坚定。
课后习题
背诵指点:背诵的时候,要在熟读、理 解的基础上,抓住诗中事物的特点,结合插 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就能比较 容易地背诵下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总结
抓住节日中的典型事 物来写诗歌,让诗歌 更加凝练有韵味。
诵读诗歌。
白天:春城飞花图 晚上:走马传烛图
任务一:读诗歌,想画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春天的京城 东风:春风 汉宫:用汉代的皇宫来借指唐代的皇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 以汉喻唐)
东风: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很喜欢这首诗, 他觉得这首诗是在称赞自己, 唐德宗:这一定是在赞美我啊!赞美我的 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家家户户。
但是朝廷上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 韩翃是在借诗讽刺自己。 宠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但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刺 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借助注释, 说说古诗 的意思;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思念 桂花:“八月桂花香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冷清的环境。请尝 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读一 读,读出冷清的感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在庭 院中,地上一片洁白,好像铺 了一层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万籁俱寂,清冷的秋 露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都是通过抓取节日中的典 型事物来写节日。 写景铺陈的目的都是为了 抒情。
活动一: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动词很生动。
如……
灰冷色 调的词语
很多。
叠词很
有特色。
品味诗歌语言。我发现……
活动二:借典型事物,发现诗人匠心。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不畏艰难、坚贞不 屈的高尚品质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 表达人生志 向
《竹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 托物言志 铮
结构梳理
咬定——青山
竹
立根——破岩
石
千磨万击——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主题概括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铁骨铮铮 。
拓展延伸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学写字
luò
络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chuí záo
锤凿
fén
焚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uí
要注意右半部分四 个横的长短分布情况, 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 称。
坚强有力
想象画面
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岩石中生长 的竹子具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资料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 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 东巡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 罪大吏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 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 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 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 “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A. yān B. yàn
1. 成群的燕. ( B )子在燕. ( A )山附近的低空飞行。
A. jìng B. jìn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 表达人生志 向
《竹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 托物言志 铮
结构梳理
咬定——青山
竹
立根——破岩
石
千磨万击——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主题概括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铁骨铮铮 。
拓展延伸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学写字
luò
络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chuí záo
锤凿
fén
焚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uí
要注意右半部分四 个横的长短分布情况, 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 称。
坚强有力
想象画面
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岩石中生长 的竹子具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资料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 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 东巡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 罪大吏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 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 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 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 “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A. yān B. yàn
1. 成群的燕. ( B )子在燕. ( A )山附近的低空飞行。
A. jìng B. jìn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我哪能离开呢? 谁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 快速阅读“被捕时”部分,找出描写 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 想感情。
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认识了一 个__沉__着__镇__定__、__为__了__革__命__无__私__无__畏__的李 大钊。
➢ 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 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 部分的内容。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
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乱蓬蓬”看出了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
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 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 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 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 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说说 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尾呼应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 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 深深的怀念。
不要忘写里面的撇折和点。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 听写本课词语。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品词析句
➢ 快速阅读“被捕前”部分,找出李大钊 说的两句话,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 所包含的意思。
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
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C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品忠 质于 高革 尚命
忆
被害后:家人悲痛,永远缅怀—激励后人
➢ 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李白《慈姥竹(节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于谦僧绿筠轩(节选)》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爕《竹》
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络( 脉络 ) 格( 网格 )
锤( 锤炼 ) 捶( 捶打 )
焚( 焚烧 ) 禁( 禁止 )
烧( 燃烧 ) 饶( 富饶 )
马诗
性格温顺、勤恳耐劳 纵横驰骋、英姿飒爽
李贺 (790—816)字长吉, 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 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 之称。主要作品:《雁门太守 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 三首》。
理解诗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怕——不留清白
▷ 石灰的颜色 ▷ 高尚的节操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浑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
石灰 托
烧、粉骨碎身
突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主
诗人 志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石 浑不怕 借石灰表明志向 灰 吟 留清白
▷ 生长环境 艰险 贫瘠 ▷ 态度 坚韧 顽强
思考:“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
咬
竹根盘根错节 牢牢扎根山石间
竹子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受的磨难
竹子面对
任尔东西南北风。磨难的态度
坚
劲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竹子 托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于谦僧绿筠轩(节选)》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爕《竹》
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络( 脉络 ) 格( 网格 )
锤( 锤炼 ) 捶( 捶打 )
焚( 焚烧 ) 禁( 禁止 )
烧( 燃烧 ) 饶( 富饶 )
马诗
性格温顺、勤恳耐劳 纵横驰骋、英姿飒爽
李贺 (790—816)字长吉, 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 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 之称。主要作品:《雁门太守 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 三首》。
理解诗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怕——不留清白
▷ 石灰的颜色 ▷ 高尚的节操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浑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
石灰 托
烧、粉骨碎身
突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主
诗人 志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石 浑不怕 借石灰表明志向 灰 吟 留清白
▷ 生长环境 艰险 贫瘠 ▷ 态度 坚韧 顽强
思考:“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
咬
竹根盘根错节 牢牢扎根山石间
竹子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受的磨难
竹子面对
任尔东西南北风。磨难的态度
坚
劲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竹子 托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风,还是南风 北风,都不能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它吹倒,不 能让它屈服。
任凭。 你。
直接抒怀,表 达作者永不屈 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诗意升华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寓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意
深
刻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题
骨的强劲。
画
诗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 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 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因长期的抑郁 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古诗讲解
作者把竹子拟人
化,用“咬”字
牢牢咬住青山 绝不放松,将
咬定青山不放松,歌颂竹子顽强的
意志和个性
竹根扎在山石
的裂缝中。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形容生活极其艰苦。这里“咬 定青山”“立根”“破岩”既是实写竹, 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人教统编版语文六下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课件PPT(杨春早)
读悟情感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作者吟诵石灰的炼制过程及 品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忠诚、 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故事背景
于谦一生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 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 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立明景帝,亲自率 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 族再次野蛮统治。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邳州市占城镇许集小学 杨春早
诗人简介
于谦(1398-1457),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 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 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 英雄。
读准字音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浑:全。
今译: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 世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 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而且它还要经历熊熊烈火的 焚烧。它把这当作很平常的 事情。即使粉身碎骨他也毫 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人世间。搜索“杨春早”,收藏我的主页可随时查看最新精品课件锤
záo
凿
千锤百炼 一锤定音
言之凿凿 凿壁偷光
fén
焚
焚烧 心急如焚
焚毁 玩火自焚
读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他的开愁歌日出行苦昼短等诗书写失意之怀悲慨人生短促但他毕竟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故在他的奇崛想象与诞幻古怪的诗语里也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英雄气概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马 诗
李 贺
唐
2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他七岁能辞章, 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二十七 岁卒。他的《开愁歌》《日出行》《苦昼短》等诗 书写失意之怀,悲慨人生短促,但他毕竟有积极用 世的政治怀抱,故在他的奇崛想象与诞幻古怪的诗 语里也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英雄气概和“男儿 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6
『燕山月似钩』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7
何时将要
何 当 金 络 脑 ,用黄金装饰的 快 走 踏 清 秋 。马笼头
表达出一种遥遥无 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
期的意味。
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
【意思】: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戴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
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8
补充资料: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
29
辞官时,郑燮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以卖画 为生,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没有一天放下手中 的笔,留下了一幅幅千古佳作。
30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 落到山坡村居、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他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 得不到力者的引荐,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 社会下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马 诗
李 贺
唐
2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他七岁能辞章, 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二十七 岁卒。他的《开愁歌》《日出行》《苦昼短》等诗 书写失意之怀,悲慨人生短促,但他毕竟有积极用 世的政治怀抱,故在他的奇崛想象与诞幻古怪的诗 语里也有“世上英雄本无主”的英雄气概和“男儿 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与雄心。
6
『燕山月似钩』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7
何时将要
何 当 金 络 脑 ,用黄金装饰的 快 走 踏 清 秋 。马笼头
表达出一种遥遥无 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
期的意味。
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
【意思】: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戴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
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8
补充资料: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
29
辞官时,郑燮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以卖画 为生,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没有一天放下手中 的笔,留下了一幅幅千古佳作。
30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 落到山坡村居、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他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 得不到力者的引荐,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 社会下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平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 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再读《石灰吟》,品悟诗情
石灰面对的环 境是怎样的?它是 怎样来面对的?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10 古 诗 三 首
第第一1 课 时
单元 主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篇章页概括了这个 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 体会人物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 达。
语文要素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诗人在咏叹战马 的同时抒发了自 己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石灰吟》和《竹石》又在诗中表达了怎 样的人生志向呢?
于谦(1398—1457),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 事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 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自奉俭 约,中外威服。
景泰八年正月,武清侯石享、太监曹吉祥与左 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乘景泰帝病危,发动夺门之变, 迎英宗复位。于谦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 无余资。弘治二年(1489)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 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游忠肃。著有《于忠肃集》 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再读《竹石》品悟诗情
竹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之中?它是用怎样的态度来 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的?
竹石 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生活环境很恶劣,但它仍然具有 “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 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有何含义?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 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 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10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当堂 检测
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
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走近作者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 《暮春遇雨》等。
学习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马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 思考与练习
马诗
D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皓的霜雪。
B.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 首田园诗。
C.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D.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 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 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 萧风竹之中。
竹石
(2)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 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马诗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 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 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 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 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 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广大的沙漠。 此指西北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古诗三首
马 诗 【唐】
李 贺
课文解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大漠的沙(在月光的照 耀下)像铺上了一层白 雪;燕山山脉上空,明 月像钩一样。
请你鉴赏一下!
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 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 情做了铺垫。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将要给我这匹骏马 佩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 笼头,让我在秋天的战 场上驰骋。
请你鉴赏一下!
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 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 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 精神。
文章结构
石灰的开采
石 灰 吟
石灰的品格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粉身碎骨 要留下清白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一诗中,借 对石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 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 的崇高气节。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于
谦
课文解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经过千锤 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烈火的焚烧 看成平常的事。
请你鉴赏一下!
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 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 的精神。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 怕,只要能把自己高尚 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郑燮
课文解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 点也不放松,因为它 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 缝中。
请你鉴赏一下!
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一个“定” 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 出意志之坚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 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 你刮的是什么风。
请你鉴赏 一下!
“千磨万击”写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一个 “任”字,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 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文章结构
竹 石
生长状态
竹子品质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坚忍顽强 刚劲挺拔现了诗人的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表现手法 ———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荷花从污浊的泥水中生长出来,却依然鲜艳照 人,从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不正是一种宝贵的 品格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 你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你的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马 诗 【唐】
李 贺
课文解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大漠的沙(在月光的照 耀下)像铺上了一层白 雪;燕山山脉上空,明 月像钩一样。
请你鉴赏一下!
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 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 情做了铺垫。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时将要给我这匹骏马 佩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 笼头,让我在秋天的战 场上驰骋。
请你鉴赏一下!
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 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 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 精神。
文章结构
石灰的开采
石 灰 吟
石灰的品格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粉身碎骨 要留下清白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一诗中,借 对石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 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 的崇高气节。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于
谦
课文解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经过千锤 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烈火的焚烧 看成平常的事。
请你鉴赏一下!
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 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 的精神。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 怕,只要能把自己高尚 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郑燮
课文解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 点也不放松,因为它 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 缝中。
请你鉴赏一下!
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一个“定” 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 出意志之坚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 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 你刮的是什么风。
请你鉴赏 一下!
“千磨万击”写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一个 “任”字,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 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文章结构
竹 石
生长状态
竹子品质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坚忍顽强 刚劲挺拔现了诗人的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表现手法 ———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荷花从污浊的泥水中生长出来,却依然鲜艳照 人,从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不正是一种宝贵的 品格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 你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你的高洁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