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大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究
![高职大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685e0ee87101f69e319532.png)
心,因此可 以 将 教 材 中 提 到 的 一 些 人 物 进 行 比 较。 比如,同样以爱情为题材,英国诗人彭斯《一朵红红 的玫瑰》就 显 得 真 率、热 烈 直 抒 胸 臆 的。 而 中 国 唐 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其爱情的表达则是曲折隐 晦、哀婉朦胧的。
通过不断的对比,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培 养了他们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启发了他们的 新思路。培养了他们比较分析的能力。所以讲授外 国文学作品最关键的还是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中 西文学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文化的精粹,知道 各国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发展。
三、使用新理念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学生具 有阅读作品的能力和汉语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多元 文化共存的世界里,文学作品扮演着“形象大使”的 角色,为促进彼此的了解和认知,起着无可替代的作 用。在对待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上一定要有一个正 确的心态。现在已是 21 世纪了,世界成了地球村, 我们不能仅用本民族的观点思考问题,“世界文学” 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引入新的 理念教会学生用世界性的眼光,解读多元文化和谐 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同时更多的关 注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信息,将搜集到的最新科研成 果、前沿的科研动态及时的反映在课堂上,提出一些 与传统完全不同的观点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例 如,我在讲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时采用了这讨 论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时事先拟出若干题目,让学生 课下精心准备材料,先分小组讨论,然后选出有代表 性的观点参加集体讨论。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同学 都有发言的机会,又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保证讨论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 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能够启迪理想、激发创见、开发潜 能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 的乐趣。 四、编演课本剧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1122210a8114431b90dd82c.png)
( 阳理 工学 院 中文 系 ,河 南 洛 阳 4 12 ) 洛 7 0 3 摘 要 :外 国文 学是 汉语 言 文 学专 业一 门必修 的 专业 基 础课 。在 新 时代 的冲 击 下 ,外 国文 学教 学 陷入 了前 所 未 有 的 困境 。如 何 改 变这种 现 状 ,本 文试 从 四 个 方 面进 行 了探 讨 :运 用讨 论 法 ,提 高 学 习积 极性 ;利 用 多媒 体 。 丰 富教 学 手段 ;加 入 比较 的方 法 ,开 阔学术视 野 ;转 变教 学理念 ,注重 能力培 养 。
—1
一
一
、
一
运 用讨 论 法 .提 高学 习积 极性
二 、利 用 多媒体 .丰富教 学 手段
直 以来 ,外 国文学教学采用 了约定俗成的教学 在现代教 育技术支持下 ,多媒体 成为了教学 中必 模 式 :文学 概 况 介 绍——重 点作 家 作 品——情节 概 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这种现代化技术以其新颖多变 的 括——主 题—— 人 形 象——艺 术特 色 。长 此 以往 , 形式正在改变着呆板 、平静的课堂 ,掀起教学模式 改 物 学生的思维模式 受到了严 重的束缚 ,这直接影响 了他 革的小高潮。 们学 习外 国文学 的兴趣 。再加上课 堂始终以教师讲授 首先 ,运用多媒体符合外国文学学科特点的要求。 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 听 、盲 目记笔 记的状态 ,根本 外国文学具有容 量大 、跨度 强 、背景复杂 ,知 识 无时 间去 思考 ,也懒 得思考。因此 ,如何调动学生 的 点密集等特点 ,包容 了除 中国文学 以外的亚非欧 美文 积极性 ,促使学 生由被 动接受 向积极参 与转变成 为改 学 ,上下几千年 ,不 同时代 、不同文化背景下灿若 繁 善外 国文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 星的作 家 、浩如烟 海 的作 品。在传 统的教学模 式 中 , 讨论法不失为弥补这一缺陷的 良策 。讨论本身就 直存在这样一个 问题 ,需要讲授的内容多而课 时量 是一个相 互学 习 、相 互促进 的过程 ,既可 以作为课堂 不够 。再加上文化差异性 ,讲起来犹如隔靴挠 痒 ,很
讲解外国文学的教学方案
![讲解外国文学的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f67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7.png)
讲解外国文学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外国文学方面,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成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套涵盖主题、教材、教学方法等的外国文学教学方案,以帮助讲解外国文学的老师更好地完成任务。
主题首先,为确保外国文学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有趣且容易理解的现代文学作品,比如小说、短篇小说或诗歌,或者是一些颇具标志性的文学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是达斯汀·霍夫曼系列的小说。
在确定主题之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教材是外国文学教学的核心,它能够对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容易获取:在选择教材时,我们需要确保它们容易获取。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广泛传播的文学作品,比如知名文学作品;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自己获取。
- 充满趣味性:我们选定的教材应该是充满趣味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容易地吸收知识。
- 多样化:教材应该涉及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以确保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有全面的了解。
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在确立教材之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教授外国文学时,我们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解读:针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和细节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 视觉化:在上课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片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内容。
- 讨论: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讨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见解、疑问和感受。
这种交流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以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写作:可以要求学生写作文、绘画或其他形式的作品,以表达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探索
![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61869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d.png)
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探索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文学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何在传授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语境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新模态,分析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实现文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外国文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外国文学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二、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关系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
课程思政旨在通过各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外国文学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将课程思政融入外国文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还能使外国文学教学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性。
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同时,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的结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分析外国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评价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外国文学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外国文学创新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外国文学创新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f6d114c5da50e2524d7fae.png)
外国文学创新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外国文学教学必须根据外国文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内在要求来进行实施。
虽然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案例和教学手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做法相对薄弱,教师激励机制不到位。
外国文学教学,应坚持夯实理论基础,完善知识体系,重视教学方法,实现方法和途径包括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针对知识吸收的培训,通过实践和文化培养相互结合。
关键词:外国文学创新式教学途径和方法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至于外国文学,涵盖欧洲文学和美国文学,亚洲,非洲文学,内容,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内在要求,进行全面的创新教学。
一、高职高专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创新要求(一)教学目标要求高职高专外国文学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各国文学经典,认识其发展历史,开拓文学视野,增强文学素养。
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过程。
只有掌握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能利用知识进行创造和开发,才是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求第一,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对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才能真正掌握基础知识点。
人的创新能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实践能力以及各类的情感因素如情绪、意志、兴趣等组成的,是一种综合能力。
而创新是人的本能,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第二,只有培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掌握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依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文学而言,在一百多年时间里,各种文学流派一浪接着一浪,从表现主义开始,其后的心理分析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新小说派等等,都各领风骚,令人目不暇接。
而每一种文学现象,既有文学作品的招摇过市,又有各种理论观点眩人眼目。
第三,只有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洞察不断发展的外国文学,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探索,从而培养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要求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之点就是能用超常甚至是反常的观点或方法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教学方法本身上的创新不仅教给学生新的方法,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外国文学教学论文(8篇)-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外国文学教学论文(8篇)-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6f6df203d8ce2f016623d3.png)
外国文学教学论文(8篇)-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阅读体验下外国文学教学建议摘要:在大学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阅读体验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体验式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生视野,此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阅读当中,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以及文学素养。
关键词:阅读体验;外国文学;教学;建议引言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我国高校逐渐重视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外国名著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以及文学家都认为,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往往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来,而且通过文学作品展现出来的语言都是最美的语言,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此种语言的学习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小说无疑是的文学作品教材,小说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当中,而且小说能够展现出文学魅力。
[1]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提升自身内涵,其言谈举止也会趋于高雅。
著名的教育学家程朝翔认为,“中国学生想要学好第二种语言,了解世界文化,的方式就是多读原版的莎士比亚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原著作品能够从中学到更多国外的文化,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西方文学的特点。
”[2]另外,通过国外文学的阅读也能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因此,无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增强文学素养,开阔阅读视野和增加文学阅读量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外国文学教学现状持续阅读和阅读圈阅读是国外文学阅读的两种主要阅读模式。
阅读圈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形式,主要适用于高年级学生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主要是通过阅读、思考、联系自身、提问分享的过程模式进行阅读,一般在阅读中需要5人左右进行结合,阅读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进行有目的有任务的阅读,阅读后还需要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分享。
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探讨
![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04098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2.png)
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育在我国受到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文学素养,采用“立体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将多媒体、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语法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实际运用外语的机会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立体模式”教学则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不同维度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当今外语教育领域,“立体模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式,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应用。
1.2 研究意义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立体模式”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立体模式”可以拓展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的视野。
通过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概述“立体模式”是一种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
立体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
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立体模式通常涵盖文学作品的分析、语言技能的提高、文化背景的了解等方面。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5ee06355727a5e9856a61a9.png)
第21卷第4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堂:兰!:№:璺艘婴!塾些墨堕望塑!!垡鱼望望墅堡垒塑堕竺堂堡墨望婴:塑!。
r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索陈爱香(肇庆学院中文系,广东肇庆526061)摘要: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在师生互动中展开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摸式。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具体感知外国文学的魅力。
好的切入点是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成功的根本。
关键词l双语教学;外国文学;对话性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l A文章编号11672-3325(2008)04-0068-03作者简介:陈爱香(1977一),女,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俄苏文学。
双语教学目前在教育界似乎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在上海、辽宁、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许多学校,双语教学实验大有“星星之火”转为“燎原之势”的趋势。
许多学校甚至以它作为吸引生源的招式之一。
何谓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11在高校中文系推行双语教学是否可行?老庄思想能否用英语阐释清楚?用英语讲述唐诗宋词是不是很滑稽?许多人质疑中文系的双语教学。
其实,中文系推行双语教学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就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
外国文学传统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翻译教学,从教材到课堂教学全部使用汉语。
学生们普遍反映外国作家、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地点很容易混淆也很难记住。
这是因为学生接触的全部是翻译过来的第二手资料,由于他们不了解词源,加上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导致了学生们理解困难。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新探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a11c172e58fb770bf78a5559.png)
一
、
课 堂表演
的才能 , 堂笑声此 起彼伏 , 课 我为学 生的
先要读作 品 ,然后 能将 作品 中的故事讲 述给他人 听。 当我要讲 某部作品时先布
置某位 同学提前准备 , 分析作 品之 前 , 由
精彩 表演感 到骄傲 。如在演 出《 俄狄浦斯
排好 的课 堂表演小组 去准备 ,他们 有的
较熟悉 、 容易读懂 的作 品。让学生 自己制
作课件充 当小 老师 ,把 自己对作家作 品 的理解讲给同学听 。
创作剧本 , 的参 与表演 , 有 有的进行 道具
设置 , 等等。这三 出剧本都是非常伟大的 作 品, 是需要重点讲 解的篇 目, 具体 的表
王》 同学 们精心准 备了道具 和服 装 , 时 演 出采用演员专 职表演 的方 式 ,台词 由其 他 同学 从旁 配进行 了改编 ,加 入许多现
使 用课 堂 表 演 这 一方 法 的原 因有
三 : 众所周知 , ① 这一教学 方法在 中小学 课堂非 常流行 ,而本校未 来可能成 为 中
等 ,这都需要 在今后 的教学 过程 中不断 完善与更新 , 以期取得最佳 的效果 。
课、 伦理课 的独 特魅力所 在 。基于此 , 我
认 为 学 生 在 学 习外 国 文 学 史 的 过 程 中首
作者简介: 陈
桦, , 女 江西南康人 , 江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 , 山师 范学 院潮州师范分院中文系教师 , 韩 主要从事外 国文学教学
士比亚 , 因为他讲述过 《 哈姆 莱特》 托尔 ;
斯 泰 之 所 以是 托 尔 斯 泰 , 因 为 他 讲 述 过
《 战争与和平》 。因此 , 对外 国文学 的理性 分 析 应该 建 立 在 故 事 的生 动讲 述 基 础
以“问”促思研,以“问”求效益——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以“问”促思研,以“问”求效益——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ad50fe54afe04a1b071dea6.png)
杂, 但高 校教 学规 律 与 教 学方 法 没 有 在 课 堂 得 到 很好 体现 是重 要 原 因 之一 。这 种 尴 尬状 况 , 不仅
反 映 出学 生 的学 习 积极 性 急 需 充 分 调 动 , 在告 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诫教 师 的 教 学 内容 与 教 学 方 法 亟 待 改 善 。从 教
学规 律 与教学 方法 来看 , 高校 课 堂 教 学 不 同 于 中 小学课 堂 教学 , 更 加 强调 学 生 学 习 的 自主性 与 它 研究 性 , 提高 学生 思 考研 究 问题 的能 力是 高 校 的
20 0 9年第 3期 总第 3 6期
海 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a o ia do& T Unvri o r l fHan n Ra i n V iest y
2 9 No. 00 3
G n r lS ra No 3 e e a e il . 6
・
4 ・ 5
研究 文学 问题 能 力 、 培养 学生 在研 讨 实践 中将 知
动 的学生 走 向 自觉 , 样 , 调 动 了 学 生 学 习 的 这 既 主 动性 与 积极 性 , 又为 “ 问题 式 ” 堂教 学铺 垫 了 课
识转化 为综 合 文 化 素 质 。“ 问题 式 ” 堂 教 学 尽 课 管主体是 在课 堂进 行 , 由于 注重 学生 课 外 阅读 但 的布置 和课外 思考 研究 的指导 , 因此在 课 堂 之外 得 到充 分 延 伸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师 加 强 启 发 教 式 、 讨式 教 学 设 计 与 引 导 , 研 以特 定 的 方 式 调 动 学生参 与课 堂教 学 的积 极性 , 培养 学 生 主动 自觉 的学 习热情 与学 习兴 趣 , 从而 达 到 良好 的课 堂 教
“外国文学史”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
![“外国文学史”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33e9a3eee06eff9aff80707.png)
关键词 : 外 国文 学史” “ 课程
研究型教 学 问题 意识 作者简介 : 苏晖 , 士, 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博 华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欧美文学。
Tie:E poainO! w t e eo sac — ine e c igi h us f“ soyo oeg i r ̄r ’ t l x lrt IHo oD v lp Ree rh Or td T ahn n teCo reo Hitr fF rinLt aue’ o e e
国外 国文 学 史 的编 撰 已 经 取 得 了 较 大 成 就 。指 出 这 些 不
解释 、 批评和鉴赏 的过程 , 而系统地 探索作 为语言艺术 从
的文 学 的 进 化 过 程 。
韦勒克曾经感 叹 :编写一部 总的文学艺术 史仍然 是 “ 十分遥远的理想” 32 。在 我 国, 写出 一部适 合我 国 (2 ) 编 高校教学要求的 、 当完善 的外 国文学 史教材 , 相 也并不 是 指 E可待的事 情。但是 , t 只要我们 进 一步 明确文 学史 的
2 8世 界 文学评 论 5
20 0 9年 第 2期
() 4 理清作家之间相互影 响的关系 、 作家作 品与传 统
的关系 ; ( ) 述 不 同 时 代 的读 者 、 评 家 和 艺 术 家 对 作 品 的 5描 批
即艺术作 品的普遍特征 , 而决 不是浪漫 主义的特 征 , 不 决 是“ 对古代文学 中浪漫手 法的概括 ” 。同样 , 描述 已发生 “
杨周翰等主编 :欧洲文学 史》( 《 下卷 ) 。北 京 : 民文学 出版社 , 人
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6a3b6842cf84b9d528ea7a28.png)
取作 品阅读与其他 教学模式 相结合 的方法 。外 国文学 教学 的主 旨就在于使 学生 能系统地掌握外 国文学 的发展史 , 并能
结合所学哲学 、 文学理论等 知识对外 国文学 史上 的各类文学 现象进 行理 论联 系实 际的 、 实事求是 的分 析。特别要掌握外
课题 。如学习《 奥瑟 罗》 教 师就从 学生较 为关 心 的问题 人 ,
如 : 究式教 学, 探 比较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
[ 关键 词 ] 教学理念; 探究式教学; 比较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 中图分 类号 : 3 9 3 H 1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6 2— 6 0 2 0 ) 9— 14— 2 17 8 1 (0 9 0 0 5 0
语文学刊 ・ 外语教育教 学
20 09年 第9 期
外 国文 学教 学改 革 的一 点尝试
。 张瑞 卿
( 内蒙古 河套大 学 外语 系, 内蒙古 临河 00 5 ) 100 [ 摘 要 ] 外国文学的教学中, 应引进一些创新学习的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适合于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
・・・— —
1 4 -— 5 - - —
教 学研 宄
之重 , 中心任务 是着 手解 决问题 , 而使 学生 懂方 法 。如 其 从 《 奥瑟 罗》 学习 中提 出“ 人文 主义者 的 两重性 ” 激发 学生 阅 , 读作 品, 逐步探索主 人公 杀妻 的多重 因素 , 而分 析与 认识 进 作品深刻 的思想艺术 价值。在引导学生试 用方 法 , 鼓励 学生 发表对男女主人公 悲剧 的不同认识的 同时 , 推动探究 的步步
发学 生 提 出问 题 , 由教 师 归 纳 学 生 关 心 的 问题 提 出探 究 的 或
高校外国文学史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高校外国文学史教学方法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66aafcebb4cf7ec4afed061.png)
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作品 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法, 一方面提高了 的内容并不熟悉甚至时常混淆, 常有学生反映外国文学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能够主动思考问题, 敢于表达自己
【 收稿 日期]0 8— 4— 7 20 0 2 [ 作者简介] 倩(9 1 ) 女, 周 18 一 , 河北饶阳县人, 毕业干河北师大中文系, 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电话:0 1)977 (386108
( 水学院中文系 , 北衡水 衡 河 0 30 ) 5 00
摘
要: 当前 高校外 国文学史教 学中存在一 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 , 解决这些 问题 , 先要 进行教 学方法的改革 , 要 首 主要
有: 贯彻 实施 “ 双主” 学模 式; 教 强化人 文精神教育 ; 引入先进的 多媒体教 学方式。 关键词 : 外国文学 ; 学方法 ; 学模式 ; 教 教 人文精神 ;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6 2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6 8 2 0 )4— 13— 2 17 45 (0 8 0 0 2 0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14a4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f.png)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摘要】外国文学作品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教学方法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概述和发展历程,以及结合学生特点探讨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被提及,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
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未来展望进行探讨,总结出结论。
本文旨在为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特点、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实践效果、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概述、发展历程和基于学生特点的探讨,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工作。
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和针对某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旨在深入研究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和总结,希望为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也期待能够促进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更好发展和应用。
1.2 研究意义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外国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学生对世界文学的了解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研究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可以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研究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丰富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2. 正文2.1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方法概述外国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思考
![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b0501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0.png)
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思考外国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在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偏好,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与学生所关心的话题相关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还能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和综合性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
在学生阅读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文本分析,包括对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作品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与其他学生的讨论互动。
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作品相关的创作活动。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从作品的一些场景或人物出发,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以展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或影视创作,以将作品搬上舞台或银幕上,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例如问答、演讲、写作等,来了解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的反馈和回顾,帮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探索其他外国文学作品。
总之,教学外国文学作品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并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这些策略包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进行文化解读、组织分析和讨论、鼓励创作活动以及关注学习成果和动机等。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d7648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最新版】目录1.引言2.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定义和意义3.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4.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方法5.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评估6.结论正文【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校纷纷开设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指南,以期为我国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提供参考。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定义和意义】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是指以外国语言为工具,研究外国文学、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在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满足了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国语言基础课程: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语言知识。
2.外国文学课程:涉及外国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等。
3.外国文化课程:涉及外国文化史、跨文化交际等。
4.翻译与口译课程:涉及笔译、口译等实践能力。
5.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课程。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外语。
2.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情景教学法:模拟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外语。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评估】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教学评估应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具体评估方法包括:1.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试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三本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之创新能力培养
![三本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之创新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824a6f010661ed9ad51f3d4.png)
三本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之创新能力培养摘要:在我国的科教创新体系中,大学教育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放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上。
针对三本院校的学生特点,结合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本论文将从教师角色定位、任务驱动教学法、协作学习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外国文学;三本院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一)现状与背景分析随着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各个国家的发展和技术迭代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应用和技术层出不穷,所以面对这个局面,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上,进行创新教育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总书记也曾在会议上强调过,呼吁广大青年朋友们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创造潜能的发掘。
而高等院校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摇篮,高等教育阶段是也一个人思想成长的关键阶段。
不同于中级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使大学生掌握知识还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知识形成过程,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在主动学习中,获得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问题,针对某一细分领域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青年阶段的大脑,思维活跃,知识吸收的能力强。
在高校教育中,要充分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要通过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不容乐观,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有定势思维的倾向,没有思辨意识,容易崇尚权威。
所以,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造能力方面的现状让人堪忧。
三本院校的生源又有鲜明的特点,这些学生入学分数相对二本院校来说要低得多,基础不是很扎实,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容易放弃,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面对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不能静下心来研读,再加上外国文学这门课程,对中国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文化隔膜,读起来不如中国现当代作品那么顺畅,有时会产生读不下去或者干脆放弃的想法,这些都给三本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路琪张晶王玲
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1期
内容摘要:外国文学涉及大量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潮、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较之其它课程,教学难度相对更大。
而传统的文学教学大多依据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主张在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采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方法,以期为外国文学教学的探索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文学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主体性教学
外国文学课担负着传播引介民族文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
由于它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异质文化性质,在精神心理、价值建构、审美追求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中国文学不同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上往往产生距离感、陌生感。
同时,外国文学涉及的范围广,作品多,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学思潮和现象纷繁复杂,同一思潮在不同的国家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一国家里,不同的作品也同时存在相同点和独特性。
因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一般依循文学史发展脉络,做史选结合的综合描述:内容上厚古薄今,详远略近”;方式上基本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进行课堂讲授。
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无疑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多向度的研究,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的教学任务。
因此,对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大多文学教材采用“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节选”的三段式套路,因其“史”和“编”的特点,长期以来在学术理念上形成了误区:教材定位的非学术化,文学史知识的纯客观化,操作方式上的集体化。
于是,教材忽视了文学自身规律和特性,重点不够突出,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反映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性:
第一,从纵向上,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体系。
整个西方文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以及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传统的文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19世纪及以前的经典文学,对于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则无暇顾及或只是匆匆带过。
于是便形成了这样的弊端:知识陈旧,即时性差,信息获取滞后于当代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动态。
因此,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内容应做适当调整,“本着详近略远原则,把重点从古代移到现代”,尤其是20世纪后的现代主义文
学,体现文明成果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转换,使学生了解现当代重要的研究成果、文学思潮、批评方法。
第二,从横向上,压缩文学史教学,开展专题教学。
在以往的文学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分段式教学模式。
这种文学史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宽,作家作品多,文学现象纷繁复杂,面面俱到,给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容易影响教学效果。
此外,基础课程占用的时间过长,既不利于教师的科研探索和学生的自学研讨,也影响课程体系的建设。
所以,在保留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对其大力压缩,并推出一系列专题选修课,比如:英美文学经典、西方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西方小说叙事研究、西方诗歌艺术研究、西方悲剧艺术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概论等。
这样改革,极大丰富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趋于完善,尤其是为我们的研讨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钻研和思考,完成文学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
第三,重视文学理论在教材中的作用。
文学理论是用于诠释文本的普遍理论,原是对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但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创作。
具有历史重要性的文学理论学派包括有:新批评、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
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文学理论,便有可能采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
现代文学教育正是要形成多元化的阐释格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阅读。
总之,在编订外国文学教材时,我们应坚持“以史为经,以论为纬,以作品研究为中心”的原则,编写出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具有大学特点的外国文学教材。
二.采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模式
大学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替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为此,外国文学课堂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能力。
第一,更新观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依据当代诗学阐释学思想,“作品包括文本和读者理解两部分,那么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才是文本自身意义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
所以文学教学应当彻底改变以往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导”主体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功能。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坚持“精讲、少讲、不讲”的原则,即重点、难点的地方精讲;参考资料多的内容少讲;简单易解的部分不讲,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解脱出
来,达到“一课多能”的教学目标。
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能力,又能在思维方法、学习态度、表达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第二,提倡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沙龙式”研讨。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教学多采用单一的社会学历史学批评方法,以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作为衡量作家成败、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然而一部经典作品,无论在文化容量还是美学内涵上,都是博大精深的,因此我们应注重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及科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方法的阐释,构建多元化的阐释格局。
“在教学中将语言的输入和文化的导入”,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和接受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的空缺和不同,在沙龙式的研讨中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造。
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不给标准答案;对于不同的观点,也不作统一结论。
学生依据不同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和个人经验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
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有人说它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膜;有人说它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悲观和彷徨;也有人说它表现了人们对生死的不同看法;更有人分析了其中的生态主义思想。
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讨模式容易营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活跃敏捷的主动思维。
于是,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得出了不同而又深刻的个人感受,甚至不放过作品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文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场景(花、蜗牛、机器轰鸣等),都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和推敲。
第三,论文写作是课堂讨论的结果。
经过阅读准备、教师引导、全员参与和互动的课堂讨论,每一位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把握都达到了比较全面的程度,能够确定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启发和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运用新的批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作家作品进行新的解读。
通过论文写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而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然,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深谙教材的同时还要熟悉学生,在讨论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来。
三.结语
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输送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而教育所担当的重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涵养丰富健全的人格,塑造完美高尚的灵魂,使人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挖掘和拓展,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和张扬。
由此可见,教是为了不教,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这便是我们的文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任务所在。
参考文献
[1]程丹、米建荣.中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2013(12): 143-154.
[2]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孙靖.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台州学院学报,2005(2):69-72.
[4]张隆西.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