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

合集下载

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

践活动开展情况

XXX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民族团结是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根据《禄劝民族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工作实施方案》现把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研究、统一思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XXX被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后,XXX校长多次在班子会上强调和布置安排,各班子成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让所分管的各县事务都要平等对待,让人人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让各民族教师和工作人员发挥民族本色为学校添砖加瓦。要求全体班子成员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担,以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建设一支能引领、组织、管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班子。xx副书记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

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抓住学校党总支建设。利用支部会议、、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党支部主题党日、党员研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党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1体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支部意识形态目标管理的紧张工作。

2、以学校体育节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020年12月4日,全校3943名学生和183位老师,以及学校后勤、安保人员53人在学校组织开展连续一周的体育艺术节。各年级开展拔河,跳短绳、长绳,一穿到底、6人板鞋,长杆跑,接力赛,仰卧起坐,袋鼠跳,踩高跷,50、100米跑,足球,篮球,跳绳等多个项目,扩展学生参与面,结合学校第十二届体育艺术节,在入场式(72个教班全部参与民族歌舞展示)和竞技(民族传统活动)比赛中,请求各班以文化常识结合民族传统,既展现我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又以民小生风采诠释体育精神、民族团结精神。组织教师开展各民族敬酒歌舞比赛。让各民族师生参与到其他活动中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云南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公共选修课的探讨

云南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公共选修课的探讨

云南 高 校 开设 少 数 民族 体 育 公共 选 修 课 的探讨
郭 军 高振 云 b ,
( 昭通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a 体 育 系 b 政史 系 , 云 南 . . 昭通 670) 50 0
摘 要 : 云 南 省 高校 开 设少 数 民 族 传 统 体 育项 目公 选 课 的 意 义 、 行 性 及 实 施 建 议 进 行 了 阐 述 , 期 促 进 对 可 以 少 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 项 目得 到 更 好 的保 护和 推 广 , 时 为 高校 体 育 教 学 改革 提 供 一 些 参 考 同

5 ・ 9
第 3 2卷
昭 通 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校 学 报
21 0 0年( 总第 1 9期 ) 2
动项 目为 主的教学模 式 。学生 除 了可 以学 习竞技 运动项 目相关 知识 外 , 可 以学 习到少 数 民族体 还 育文化 , 这对 于学生 知识 面拓 宽 , 野开 阔都 是有 视 益 的。充 分利 用 丰 富多 彩 的 少数 民族 体 育 文化 , 高校体育 教学 中融 人 少 数 民族 体 育 , 于 提 高学 对
贡献 。
学 习体 育的 主要课 程 。它 在调 动学 生学 习主动性 与 自主 性 , 善 学 生 的 智 能 结 构 , 宽 学 生 知识 改 拓 面 、 高学生 全 面素质 上具 有 明显 作用 。 提

品散文情思悟习作之道——例谈小学散文教学

品散文情思悟习作之道——例谈小学散文教学

品散文情思悟习作之道——例谈小学散文教学

散文既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不似戏剧情节那样高潮迭起,却具有自身特有的文体特征,即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根据散文特质进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精炼的语言,体会和感受作者言语中抒发的人生感悟。

《怀念母亲》一文,季羡林先生采取了“文包日记”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写作风格朴实、诚挚。为此,笔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激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的怀念,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对母亲的爱;通过对比教学,感知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创设情境,以“怀念”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字里行间的言语妙处,发掘文本中作者对于人世生活的种种情感,审视自我,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一、激情朗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任何一篇文本都聚集着作者的情思,在教学散文时,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上多下功夫,准确把握语气、语调,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体验品味。

1.摸准情感基调,把握分寸尺度

《怀念母亲》这篇散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情感: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对两位母亲都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全文的情感基调是高度深沉和内敛的,描写对母亲怀念的语句,更是催人泪下。

课始,笔者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文中的两位“母亲”指和;其次,文章表达了对两位“母亲”怎样的感情?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运用课件出示文段,引导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明确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通过朗读,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味作者深沉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思考-最新作文

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思考-最新作文

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思考-最新作文

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思考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角度反映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宗教、风俗及心理等,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巨大文化遗产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项目得到广泛的传播延续,而个别项目却面临失传或消亡,亟待保护。如:曲棍球,是一个成功的发展典范,已成为奥运会体育项目,而跳竹竿却发展局限,如何使跳竹竿这项传统体育项目也像曲棍球一样,走进学校教育、走向主流、走向大众、走向奥林匹克、走向国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达斡尔和黎族的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我国各少数民族以民族或地域为单位,长期开展并因此而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民族、地方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我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体育运动,如:白族霸王鞭、苗族上刀梯、满族抓嘎拉哈等,但是,只有在达斡尔族流传的曲棍球得到世界的肯定,黎族的跳竹竿虽然也曾被国家列入小学体育课程,盛行一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的发展如昙花一现,目前,跳竹竿面临着生存难题,更不用说进入正式比赛的赛场,像曲棍球一样叱诧奥运会赛场。所以,竹竿舞的传承与保护,着实摆在民族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达斡尔族

达翰尔族是我国北方人数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王朝,与北宋对峙,统治我国北疆200余年,达翰尔人就是契丹人的后裔。达翰尔人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没有本民族文字,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现多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阿荣旗等旗县。曲棍球,是达翰尔族祖传下来的普及率最高、最具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开发

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开发

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我国拥有近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包括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新时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需要从教育层面上加强引导,从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国家地方和学校三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一套完备的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应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只要形成了教育标准,对于学生学习吸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会形成更加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

引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他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但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由于受到后继无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配合新课程体系改革,逐渐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方协调的教育体系。当前,应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深度走进中小学课堂,拉近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从而加深文化认同。

1.

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文化素养的基本培养内容,而情感既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薄弱之处。人类形成美好情感,前提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非物质遗产形态复杂,内涵丰富,囊括了一个民族群体和地域世代传承的文化知识和美好情感等多方面内容,体现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理应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情感等资源,是中小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关键要素[1]。

课程设计与评价概述

课程设计与评价概述
第十三页,共5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某小学二年级某班课程表
星期 一
星期 二
星期 三
1 语文 数学
语文
2 数学 语文
数学
3
语文
综合 实践 活动
音乐
4
5
地方/ 体育 民族 与健 团结 康
美术
体育 与健 康
语文 书法
6
自习
自习
品德 与生 活
7
班队会
阳光体育与 健康
阳光体育与 健康(书香 活动)
体育 第十四页,共56页。
第十一页,共56页。
第一章 课程表中的课程原理 第一节 我国当前的小学课程
思考问题: 我国的小学设置有哪些课程(Courses)? 它们是由谁规定的呢? 各门课程在小学分别处于何种地位? 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课程呢?
第十二页,共56页。
一、小学课程门类
观察与讨论: 下列课程表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课程?
8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第十六页,共56页。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 称《课改纲要》)规定: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等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 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及发展趋势 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及发展趋势我国师范教育历经百年沧桑,自1897年盛宣怀建立南洋公学师范院以来,逐步建起了以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为主体,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积极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近两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又将小学师资的培养推向高等教育领域,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几个大城市为先导,全国各地陆续成立初等教育学院,开始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从2002―2008年已有七届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投入基础教育一线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学教育专业的供求状况却不容乐观,使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进入关键性的历史时期。

一、小学教育专业在高校的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已有近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而且小学教育专业尚处在“边实践、边研究、边建设”的阶段。(1)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着眼于基础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小学教师,其培养模式大都定位在综合培养、学有所长上。(2)课程设置方面,教育理论课程、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始终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现代汉语、文学写作、音乐赏析、美术教育、地理、大学数学、自然科学概论等也在课程设置之列,目的是提高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3)就业状况,从2002届一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志但由于个人能力、生绝大部分都已投入到基础教育一线工作,

向不同,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走向了其他工作岗位。

二、新课改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挑战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挑战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时代要求,其教学目标可分为6个方面:(1)思想品德教育;(2)知识、能力、素质;(3)身体素质;(4)心理素质;(5)审美素质;(6)劳动素质。为此,今后的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反思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反思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反思

众所周知,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所具有的音乐风格和类型也不相同,而且每一种音乐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融入了当地的地域特征。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使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更好地为中小学生服务,以奠定中小学生的文化和音乐素养。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1、学校领导不重视民族音乐教学

首先各中小学校领导虽然重视音乐教学,但是却忽略了民族音乐教学,没有意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对多元音乐文化理解不深刻,不清楚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特征,同时没有做到各民族音乐的平等教学,导致各音乐文化之间无法平等交流和发展。此外是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民族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具,尤其是服装。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舞蹈和音乐服装,通过舞蹈和服装等设备,学生能够进一步走入民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无疑这是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缺失。

2、学生潜意识里抵触民族音乐教学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表现为喜欢新鲜和好玩的东西,而对于民族音乐这种传承性较强的文化,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很难提起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好有关,随着我国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更加喜欢哼唱一些最新的音乐,而且相互之间也比较喜欢推荐张杰、周杰伦等现代歌手的最新歌曲,很少会有学生去讨论一些传统的民族音乐。当然这也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关,尤其是一些比较喜欢流行音乐的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孩子。

3、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

摘要: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也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健全而完整的民族精神不但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法治建设也有重要意义。要想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就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从形式到本质,对教育观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甚至是其文化根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寻找出对共同体意识进行培养的最佳途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共同意识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课堂上的知识向课外的扩展,要重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浙江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年版)中,也提出了“该课程的资源应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应重视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将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其它课程的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整体的教育效果”的观点。所以应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其他课程的渗透、课外的主题活动经验相结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拓展教学资源,激发民族认同情感

首先,教师可通过对选修课、外展课的教学活动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中,结合《民族常识》、《民族大家庭》等一系列的选修课中进行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的培养。也可以在学校的基础上,扩展其课程系统,实现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广泛宣传。在实施基础课程的同时,还应对“舞动奇迹”、“笛声悠扬”、“武运武味”等一系列延伸活动进行

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接受基础学科的教育,还建立起人格、道德和价值观念。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

1. 基础学科知识

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奠定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 思维技能培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思维技能的关键时期,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这些技能的培养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3. 人文素养

小学教育还涉及人文科目,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通过学习这些科目,学生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培养了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意义

1. 奠定学习基础

小学教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核心学科的学习,为高中、大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塑造品格

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塑造学生的品格。通过道德教育、劳动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3. 培养综合能力

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合作精神、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

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是多维的,涵盖了学科知识、思维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通过这个阶段的教育,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更获得了塑造人格、培养综合能力的机会。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中重要的一环,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

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摘要】: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环节,文章以民族传统文化入手,通过对中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分析,进行可行性探索。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小学教育

前言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一个民族,只有产生了主体意识才能够具有自觉的内在凝聚力,才能有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民族意识润浴和培养在人的启蒙教育时期是非常重要一环。对中中学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之传习民族特色技艺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伴随着教育部将在10省区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在中小学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改革逐渐拉开了序幕。

1. 让新时代的学生感悟民族传统文化,沐浴、享用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起来并渗透与民众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的最有生命力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2]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可值得我们传承、借鉴的。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中国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聚凝力和生命力之所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基于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杨 茜

(沧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当充分重视民族音乐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音乐文化璀璨多元,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教师应当有效弘扬民族音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进一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民族音乐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展示各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也能够记录社会的演变与历史的发展、生产劳动等等。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与情感的重要场所,学校具有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与义务。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能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目标过于宽泛

当前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并未正确认识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设置笼统,表述维度不清晰,甚至不能反映地方文化传统、凸显学校自身特色,和学习任务无法有效衔接。音乐课程目标应当做到主客观统一、发展性与继承性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统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标准内容,进行有效的目标确定。通过设置具体目标,能够使教师正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的典型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的典型案例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

合的典型案例

摘要:我国的优良价值观在汉语教育环境中的进一步传播有助于推动小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养成,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对中华民族来说,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灵魂。所以,我们要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入,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发扬,从而让小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教的熏陶。

关键词: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引言:

随着全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向外国语文教学领域进一步渗透的要求也愈来愈大。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与自觉性,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传统文化内容及当前的传播问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各种历史文化成就,共同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整个人类文明体系。它成为中华民族在近千年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文化精神命脉。与当今世界上任何文明体系相比,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具特色。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内容丰富多彩。中国的优良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在中国数千年来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化体系。

(二)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在我国现代文明的成长中,由于受到文化和社会上的多种原因的干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出现了问题。在多元思想的冲击下,不少人怀疑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性。尤其是在教育界,传统文化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尤其在学校语文教育中,传统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就当代小学生而言,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与传承并不乐观。小学义务教育是中国义务教育的最基本阶段。在这期间,学生一定会对周围一切的东西产生了好奇心,因此需要对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有个更充分的认识。但是,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尚不能做到与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深度结合,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也还不能完全做到与小学教育的有效结合。而通过有关的统计与调查,发现在我国很多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了解还十分薄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往往以原文为依据。所以学生不能完全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浅谈小学红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小学红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小学红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13T06:26:09.35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7月第14期作者:许文强1牛磊2

[导读]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习环节和学科要求作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

许文强1牛磊2

河南省鹤壁市桃源小学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摘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习环节和学科要求作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普遍覆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提出:“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课堂是解释教育内容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沂蒙精神等。其内涵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这些精神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构建完善的红色教育课程有利于延续红色基因、促进民族认同、实施道德教育。本文在明确红色教育课程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红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红色教育;途径;方法

引言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各小学开展红色教育,对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小学不仅要大力开展红色教育的社会实践,而且要创新红色教育方法,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使我们的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精神,鼓励青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领悟思想,争取实事,展开新局。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始于清末,当时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为培养小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不仅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当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甲午战争后,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弊端日益显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梁启超、康有为等人认为,中国想要独立自强,需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教育的普及[1]4-5。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师资,

而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所以建立师范学堂便成了当时发展教育的第一要事。在此背景下,师范教育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为了推动师范学堂培养好师资人才,清政府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了《奏定师范学堂章程》,《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师范教育思想,

为培养师资搭建了课程框架,指明了培养目标。《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从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的学生都应该履行从事小学教师的义务[2]78,可见晚清时期初级师范学堂办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小学教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都是为了培养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学制,规定师范生学制为5年[3]31,并列出了师范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时长。《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生的必学科目(课程)有12门,分别是“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和

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研究

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研究

On Selective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Level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作者: 尹缉熙

作者机构: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育系,湖南岳阳414000

出版物刊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42-4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小学教师教育 专科层次 选修课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完善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具有师范性、时代性、地方性、系统性的特点,可以分为文化知识、教育专业、艺术体育、职业技能四大类。在开设选修课时应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课外活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兴趣发扬特长创办名校甄别栋梁

——浅议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

曲光助

曾几何时,总是在街头巷尾、路间道旁,听到家长的感叹——“民族小学的教学质量可圈可点、可赞可叹,可惜有些课程,有些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作为民小的一份子,此时只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的编制严重制约着学校有些课程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面对不知实情的家长,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实情就是这样。喜见今年教师得到补充,得以了却家长的夙愿,也得以使学校几年前就定下的方案可以实施和开展。每天看到孩子们迫不及待、欢呼雀跃、积极参与的局面,笔者不禁深思这让孩子们喜闻乐见并主动参与的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深思过后,虽不得要领,但有几点拙见与供分享:

一、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转变的必由之路

科教兴国是国家早已确定的基本战略,培养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所学校,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当成接受知识、再现知识的对象,甚至是考试机器。民族小学走过的七年,是取得教学质量辉煌硕果的七年,但要把学校办成一所家长认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名校,教学质量只是关键目标,而不是唯一目标。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本着实现培养人这一目标的态度,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民族小学今天刚好处于建校以来应转变办学理念这一节点上。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学校开设以校内选修课及活动课的形式,丰富扩大教学内容,落实学生的爱好特长,在课程实施的途径上,增大课外选修课的力度,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依靠兴趣、发展特长、参与实践成为栋梁。这是学校转变办学理念的开端,而这个开端将引领着这所学校不断走向辉煌。

二、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是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的领

域的有效手段。

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不仅好奇,有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取知识,参与实践的愿望,而且好动,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民族小学开展的15种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可以让学生广泛了解本地区特色民族传统文化,接受艺术教育,参与体育锻炼,加强人际交往。这对于他们拓展文化视野,形成高尚情操,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民族小学的选修课,学生打破了教室的禁锢,脱离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视野,让他们无所眷顾,可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在自己喜欢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无拘无束、轻轻松松地学习、发挥、锤炼、升华。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热情,奠定了这一特长的基础,坚定了自己朝这一方向努力成才的信心。

三、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机会,为教师发现人才、甄别人才起着推动作用。

民族小学的选修课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能得到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学校选修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会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创造出一些奇迹和成果,所以,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知周的体育天才、影视明星、艺术大家他们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被伯乐发现和培养的过程,而在学校,学生的特长和天赋往往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领域被发现和甄别出来,通过培养最后成为专业人才。在不可预知的将来,民族小学的学子,难说不会成为书法大师、体育健将、歌星影员、政治领袖、文化传承人等等等等。

四、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断重复学习的几个科目,带给学生强烈的压迫感,学习的压力令学生苦不堪言。而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对一部分后进生产生偏见,好像不能发现和很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出彩的机会,使他们失去了信心,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对于这部分学生,通过参加选修课,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赏识,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拼搏精神,不断去努力奋斗,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另外许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选修课进行实践,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检验,这无疑会提高他们的成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小学开办选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综上所述,民族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可低估和巨大的。只要我们把握好小学选修课的管理策略,课外活动就不会是一句口号或形式,因为小学课外活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和提高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把小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育一起抓,并且认真地去执行,笔者相信,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学到理论知识,而且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大大地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