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残疾儿童可送教上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推进特教发展残疾儿童可送教上门
去年,大连市推出了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近日,大连市教育局就进一步推进特教提升计划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其中对残疾儿童的就学、升学,对特殊教育的教材编写、教师待遇等均提出了详细的方案。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无疑将为残疾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全面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
提出:关注残疾儿童,首要的是要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必须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要无条件招收。要两年时间:把金州新区及北三市的听力障碍儿童全部集中到市盲聋学校就读。各特殊教育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招收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同时还提出建立有医生参与的入学评估机制,要求卫生计生部门组建市级专业医师团队,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共同对残疾学生进行评估、诊断、鉴定和教育康复训练。
二.建立三个机制,实行个别化教育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有医生参与的入学评估机制;二是建立特教教师、医生和家长参与的特殊教育会商机制;三是建立医生定期参与教学、评估教学效果的机制。
此外,我市还将着力培养康复训练教师团队。通过实践操作和继续教育,对在职在岗的特教教师进行相关医学课程的培训,掌握一些可在学校环境和教学中实施的康复方法和技术。同时还将组织人力,着手编写智障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大连市视障、听障和智障特殊教育课程资源。
大连市还建立全市个别化教育评价体系,为每个残疾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鼓励各特殊教育学校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建立康复训练领域资源包。
此外,建立资源、信息数据强大的大连市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公共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交流合作,以信息化推动特殊教育现代化。
三.健全随班就读体系
建立特教学生成长档案.成立由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和专家、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特殊儿童少年转介安置鉴定指导机构,负责指导确定特殊儿童少年是否随班就读及需要的支持条件。
实行双学籍管理:双重学籍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保证有需要的特殊教育学生能及时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而随班就读难以继续的学生能及时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档案: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提供服务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
四.落实编制标准,改善特教教师待遇
大连市提出,各区市县要对教师编制不足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根据提升计划为特殊教育学校配足配齐教职工,截至2016年全部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各区市县在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五.为每位特教教师量身设计培训内容
大连市将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制定培训计划,为每位特教教师量身设计符合自身专业需求的培训内容,通过“全员培训、分类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包括随班就读、巡回指导、送教上门在内的全体教师进行三年一轮训。
具体培训内容:
以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注重教师学科基本素养和“以生为本”教学技能的养成;
以特殊教育前沿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为主,拓展到脑瘫和自闭症等各类残疾儿童教育康复理论与训练方法,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
此外,各区市县应设立专项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经费,定期选送学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等进行专业培训。
六.建立“送教上门”
完善支持保障机制。目前制定:《大连市关于开展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各政府部门职责与职能;规定学校、教师、家长各方职责,对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要开展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工作;建立“送教上门”支持保障机制,确定送教经费。确定适龄入学但需送教上门或进行远程教育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名单,纳入承担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学校的学籍。
七.发展学前和职业教育
建立一贯制教育通道。大连市制定:《大连市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行动计划》,各区市县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中;提高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建立较完善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早期干预、诊断、合理的安置和转衔;开发早期康复教育课程。大连还将制定《大连市残疾人职业教育计划》
各特教学校可设立高中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可招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鼓励特教学校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职业教育。
各特教学校可开发多元智能职业教育课程,加强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