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3框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3.1.3全民族的抗战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3.1.3全民族的抗战
①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中的关键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
③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3.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①用关键词和短句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句子。
②用图表、时间线等形式展示信息,使板书更加直观。
4.板书设计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增加板书的美观性。
-结合地理、政治、文化等学科,跨学科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作业要求:
-作业要紧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复杂背景,以及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情况。
(2)抗日战争的经过:学生对于战争中的一些战役和事件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资料进行讲解。
(3)抗日战争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和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精神。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3)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鼓励学生分享拓展学习的心得和体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共93张PPT)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共93张PPT)

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学生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 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等口号,掀起了反对内战、 要求抗日的“一二·九”运 动。
意义: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东北人民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 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在 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军,一 部分东北军也对日军进攻 进行了抵抗。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它顺应了抗日 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 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毛泽东因此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 的枢纽”。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泽东 和周恩来对他们的评价很高。(练P34)
1、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认为是该 杀蒋还是留蒋呢?
在当时的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中日的民族矛盾,最 大的需求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抵抗日本的入侵。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杀蒋可能会引起新的内 战,削弱抗日力量阻碍抗日进程。留蒋,迫其停止内战,建立 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2、 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 枢纽”。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 古功臣”,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 评价如此之高?
教学课件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RJ
第三单元 中国抗日战争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背景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多次发动 侵略中国的战争。 现象: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多次对他国发动侵略战争。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中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3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中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3

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第3课时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二次国共合作、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等知识。

归纳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和意义;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

【教学要点】重点: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分析日本在1938年底变换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和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开门见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仇敌忾,痛击日军,展开全民族抗战。

新课探究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简介统一战线形成过程:1937年,根据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意义: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动员并团结全民族力量展开长期抗战的根本保证,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三、台儿庄战役1、背景:(P9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迫武汉的战略态势,向津浦、陇海两线交会的徐州发动进攻。

徐州会战开始。

而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2、时间:1938年春3、指挥者:李宗仁(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4、战绩: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在历史半个月的激烈而反复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整体教学内容和目标。

-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 第一单元:我国古代的几大文明古国-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 第三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变革-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抉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案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各个文明古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变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近代中国在外族入侵和内外环境变化下的命运抉择。

教学难点包括:- 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 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周期性和原因分析。

- 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关系。

- 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抉择的教训。

四、教学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故事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 设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 提供适应不同学生水平的研究资源和辅导,保障每个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展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书面作业和测试:布置书面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研究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和教辅资料。

-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资料。

- 学生研究用书和作业本。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详细教案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具体需要进行编写和调整。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 中国抗日战争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 中国抗日战争  课件(共31张PPT)
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对日本歪曲历史、美化侵略表示强烈愤慨, 日本应正视历史,真诚道歉。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我们应努力学习, 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
比较“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事件 时间
“九 1931年 一八” 9月18 事变 日
③ 他们还在湖南常德、浙江宁波等地投撒细菌弹, 使几十万中国民众死亡。
3.轰炸城市:
日军对重庆、成都、昆明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 炸封锁。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如制 造了重庆防空隧道惨案。
4.三光政策:
日军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大扫荡”, 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如在河 北制造“潘家峪惨案”。
卢沟桥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引 起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巨大变化,刺激了中华民族在政 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总动员,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最终形成,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了一场抗击日 寇侵略的全民族抗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的疯狂进攻
1.7月底,平津沦陷。
2.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妄图在三个 月内灭亡中国。中日军队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 淞沪会战。11月,上海沦陷。
十年内战基本 结束,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初步形成。
宛 平
失搜后踪查,,遭向日要到卢军求中沟借进国桥口入 军 发一宛队起名平拒进士城绝攻兵。抵日抗战,争中爆全国发国守。性军的奋抗起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一) 1937七月七, 宛平城里鏖战激, 鲜血染红卢沟桥, 中日矛盾更加剧, 全国抗战从此起, 统一战线终建立。
举出若干事实,批驳他们的荒谬言论。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1900年,日本同英、美、俄、德、法、 意、奥七国,组成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 省;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成为日本全面侵 略中国的开端;1937年南京大屠杀。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作业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作业设计 人教版

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日本发动了()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华北自治 D.“七七”事变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B.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逼蒋抗日B.联蒋抗日C.反蒋抗日D.杀蒋抗日4.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D.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其理由在于()A.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B.张学良、杨虎城停止了“剿共”军事行动C.英美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B.平原大捷C.镇南关大捷D.青浦大捷7.下列有关淞沪会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历时3个多月,上海失守B.是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一次大会战C.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8.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是以下哪国所犯的滔天罪行()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9.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10.抗日战争胜利年后,被日本割站50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是()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11.材料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材料二“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拚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材料三“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请回答:(1)上述材料各出自何人之口?(2)材料一中的人物为抗日进行了什么活动?(3)材料二中“家仇国难”是指什么?他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材料三表达了对什么政策的不满?(5)上述三则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主题?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是否与这一主题相吻合?为什么?12.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 学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 学案

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决的问题。

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小组长写到黑板上。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结合史实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努力?试举两例。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努力?试举两例。

日.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如何一步步转变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有何意义?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25分钟,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完成).阅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完成作业本中的选择题。

二、合作学习(8分钟,由各小组长负责,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课前以下独学内容,解决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小组长写到黑板上。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要点史实陈述: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主要的会战和战役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人物等)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三、展示评价(18分钟,教师主持:一是指定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上述合作学习内容,二是在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学习小组代表质疑、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参与指导、质疑、补充和评价)展示:.要点史实的陈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人物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苏、英等国代表参加的日.结合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和抗日战争史,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课题第三单元第二课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德国造成的影响。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全民族的抗战》教学设计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碑等地,亲身感受抗战历史氛围,了解抗战英雄的事迹。
开展课后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抗日战争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抗日战争的短文或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如战争中的普通人、抗战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等。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3.分析题:分析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抗战策略。
答案: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采取了多种抗战策略。其中包括持久战策略,即以空间换时间,消耗敌人的战斗力;游击战策略,利用地形和民众支持,对敌人进行小规模的袭击和骚扰;还有运动战策略,即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对敌人进行大规模的攻势。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配合国际形势的变化,最终导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教师需要详细介绍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以及我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英勇斗争。
(3)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教师需要阐述全民族抗战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如团结一心、英勇斗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2.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可能对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理解不深,难以理解国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课件3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课件3

请你结合当时中国的时局背景,谈谈 你的观点。
中国的时局 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杀蒋——可能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 ,不利于抗战; 放蒋——结束内战,推动国共合作,促成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你说我说
• 2、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方向装换的枢纽”。 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 臣”。 • 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讨论一下,为什么毛泽东和 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评价如此之高? •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顺应了抗日形 • 势的发展,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对峙走 • 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杨置 • 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 • 民族精神。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扣压了蒋介石,提出了 八项抗日主张,停止内 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与杨虎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我 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 里出死力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 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 同胞书>>,1936年12月16日) •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谈谈张 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中国
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对日 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
1.时间:
2.地点:
1931年9月18日 沈阳柳条湖
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
3.原因: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的一段 4.结果: 东北军奉令不抵抗,不战而溃。不到半年,东 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对中国的局部侵略) 5.影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全民族的抗战 (共35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全民族的抗战 (共35张PPT)
支援中国人民抗战。
加拿大侨胞捐款购置飞机两架,支援祖国抗日
南洋华侨学生卖花筹款救国
越南华侨献金救国
荷印华侨捐献的救护车
马来西亚森美兰华侨捐赠 给八路军的救护车
美国华侨捐献的两辆血库救护车
南洋华侨捐献的部分汽车
纽约侨胞捐赠给八路军的 救护车
荷印华侨为祖国抗战捐献 的飞机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 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 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 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 “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 ‘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 ‘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 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 “苏武”、“蒋干”、“毛遂” “共工”。
○ 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分 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抗日战场时期两个战场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区别 正面战场 依靠的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武装力量 敌后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民兵等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域 作战规模 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 和方式 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 战略地位 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人的后方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 战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 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争的防御阶段,广大的爱国官兵出于民族 义愤,不惜流血牺牲,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征服中国的迷梦。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 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
三、敌后战场
反 扫 荡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简况表
发动时间 指挥 规模 攻击目标 百团大战形势图 百团大战的意义: 1940年秋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约20万人的兵力 华北的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 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 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 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 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 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三单元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课件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三单元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课件1

苏武:苏联的武力——强调苏联最后参战的作用;
问题三: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二:你知道应该怎样理解“华佗”这一谜底吗?
蒋干:强调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作用; 问题四: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一试自己拟定
毛遂:强调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作用。
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释。
4、抗战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3)国民党将士的英勇奋战(如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4)海外华侨和国际主义战士的主持,苏联和美国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 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日本无条件投降
台湾光复
1945年10月25日
对台湾人民来说,1945 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永远 纪念的日子。自此,台湾人 民结束了自《马关条约》以 来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在 遭日本帝国主义50年殖民统 治之后,台湾又重新回到祖 国的怀抱,10月25日也被定 为“台湾光复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1. 哪些因素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东北的日军
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
2. 结合下列时间,说一说日本投降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1945年9月9日
驼峰航线
•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 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 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 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 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 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 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 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 峰航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3份打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教学设计(3份打包)
在素质方面,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国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时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讲解,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讲述抗战英雄事迹等方式,营造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战争事件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5.小组讨论题:教师提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检验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6.实践活动题:教师设计有关抗日战争的实践活动题,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进程》、《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等书籍,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学习,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的理解。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后,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所学习到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2.2全民族的抗战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2.2全民族的抗战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2.2全民族的抗战的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全民族的抗战。在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3.2.2节中,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战情况。内容包括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经过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深入学习,更加全面地了解全民族抗战的情况,加深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素养。
1.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全民族的抗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2. 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全民族的抗战,培养学生的社会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地图和数据,直观地呈现战争过程。
(2)视频:播放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和影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情况。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图书和期刊:推荐学生阅读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图书和期刊,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制作一张全民族抗战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整理全民族抗战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主要战役、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等,并展示其间的联系。
(3)设计一个全民族抗战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展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场景和英雄人物,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1.3《全民族的抗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1.3《全民族的抗战》
6.教学反思表: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准备一份教学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填写。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7.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教师批改。
8.学生分组: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成绩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提高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各种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全民族抗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能还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全民族的抗战”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抗战英雄的事迹或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出“全民族的抗战”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访问与“全民族的抗战”相关的官方网站或教育平台,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抗日战争教育网等。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全民族的抗战”的相关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2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二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2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二框教学设计
3.请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阐述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内外因素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作用。
4.请谈谈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以及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
5.请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提出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具体建议。
示例题型及答案:
题型一:请简要描述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教授《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二框》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至关重要。通过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我能够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系统地呈现给学生,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参与度。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应该更加细致地解释和举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应该更加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题型五:请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提出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具体建议。
答案: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具体建议包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
教学反思与总结
答案:抗日战争的背景是日本侵华战争,过程包括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相持阶段的到来以及抗战胜利,意义在于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现代国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题型二:请列举三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并简要说明每个战役的特点及影响。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中国抗日战争》课件1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中国抗日战争》课件1
第三单元第一课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三、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 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 沈阳
3、经过:日本关东军“贼喊捉贼”;张学良下令东北 军不抵抗(蒋介石的旨意) 4、结果:(1)不到半年,日本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 (2)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5、影响: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
4、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两党再次合作-----历史转折点。 5、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攘 外 必 先 安 内”
不何 抵在 抗东 无 ,北 论 力寻 日 避衅 本 冲, 军 突我 队 。方 此 应后 予如
蒋 介 石 不 抵 抗 命 令 : —— 蒋 介 石 给
张 学 良 密 电
制造“九一八”事变的
九 一 八 事 变
罪犯板垣征四郎
贼 喊 捉 贼
民族危亡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中国共产党: 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东北人民:
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 表 3、全国大中城市: 现 4、工商业者: 抵制日货
请愿——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5、青年学生:
收复失地 6、国民党爱国将领: 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
“九 · 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
抗 日 联 军 骑 兵
抗 日 英 雄 榜
杨靖宇
马本斋
马占山
赵一曼

生 请 愿
海外 爱国
人士
西 安 事 变
事变发生后,各方对如何处置蒋介石 态度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族的抗战
一、 【课标解读】:
课标: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第二次国共合作,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 【教材简析】:
1.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全民族的抗战”讲述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史实。

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担负着正面战 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教材以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保卫战为例,利用地图展示了抗战期 间的重要战役,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

同时,教材还通过多种形式, 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
全民族的抗战。

2. 教材结构体系: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 实,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明确中国 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与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现实,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 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 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共
第二



-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共产党 敌后战场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灌沪会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战斗)—有效牵制日军 武汉会战 的兵力 长沙会战 破袭战 地道战 麻雀战 地雷战 伏击战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 中盜砥柱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思想:“依标施教” 、“以史导论” 、以学为中心、“提升学力” “史地结合” 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
六、【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流程
(一)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探寻出路◎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七七事变”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当
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时,中华民族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唯一出路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

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民族抗争:国共合作,携手抗日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多媒体呈现图1:1937年7月8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图2: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当时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接着,教师可出示以下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以及回应。

资料1: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资料2:1937 年7月17 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 思考: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分别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说明什么?(答案略,见教参P162)◎最后,教师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并引用毛泽东的话,让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意义:
2. 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重点。

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全面了解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是如何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的。

教学时,可将此部分内容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图3-17 、图3-18 ,简单讲述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平型关战斗。

可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通俗读物,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请几位学生讲一讲他们知道的“平型关战斗” 。

同时,多媒体播放——电影《太行山上》、电视剧《八路军》或《亮剑》等选段。

◎台儿庄战役。

可先向学生展示“七七事变” 后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让学生大致了解敌我双方形势;其次,在讲血战台儿庄时,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让学生体会中国军人的英雄顽强、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各阶层众志成城,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百团大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一P77 “阅读卡” 百团大战是为了粉碎日军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发动的,其主要目的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

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 阶段。

图3-20 表现的是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彭德怀在战壕里,一面观察敌情,一面指挥作战的情景。

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抑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思考: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重要战役的代表,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图3-19 及相关文字资料讲解。

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展示资料,也可以用表格形式列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结果等。

知道战役的概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上述细节,而是通过示意图,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积极军事行动,体会国共两党的合作、团结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环节二:众志成城与共赴国难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3-21 、图3-22 、图3-23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全民族抗战。

其中,图3-21 表现的是具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的冀中回民支队,他们是全民族抗战中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

图2-22 表现的是海外华侨全力以赴支援抗日,给抗战提供物质上的援助。

图3-23 的杨靖宇是抗战中英雄群体的代表,它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

◎多媒体出示图3:《海外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图4:华侨领袖陈嘉庚画像
说明: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侨抗日社团和爱国华侨的影响和带动下,世界各地为捐资助战的
华侨抗日筹赈运动如火如荼。

在抗日战争中,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就有捐资助战的事例。

抗战期间,华侨不仅在当地对祖国的抗战进行现金和物质方面的捐助,更为国内的抗日战场送上了一批批优秀儿女。

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

◎知识衔接:连连看(课堂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讲述战场军事行动的基础上,选取抗战洪流中不同群体,从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人们是如何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

教学时,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料和史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及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人士的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革命圣地——延安(多媒体展示)
《延安颂》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材料《延安颂》的呈现,教师指导学生参阅教材P78 上的阅读卡及图3-24 ,其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敌后抗战的指挥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为学习下一框内容做好铺垫。

◎拓展题:结合所学知识与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四)民族启示(略) 七、【板书设计】: 国共
第二次合
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
八、作业布置(略)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共产党 敌后战场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平型关战斗)—有敢牵制R 军 武汉会战 的兵力 .长沙会战 a a EL t >4 Sg 按战 袭道雀雷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