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的压力是财富还是灾难——来自“上山下乡”经历的证据
青少年的压力来源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面临种种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不仅要适应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还需要应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
本文将就青少年所面临的压力源进行探讨。
首先,学业压力是许多青少年所普遍面临的压力来源。
在当今的社会中,教育竞争激烈,学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取得好成绩。
学校的考试压力和功课要求常常让青少年感到焦虑和压力倍增。
他们必须整天奔波于各种复习和补习班之间,以保持较高的学习能力和优异的成绩。
同时,不少学校还有教果教繁重的作业任务,导致青少年在学习与休闲之间难以取得平衡,进而增加了压力感。
此外,社交压力也是使得青少年感到压力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寻找自我认同的阶段,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社会的接纳。
然而,社交圈子的扩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度让青少年感到困惑和不安。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是否受欢迎,是否能够适应群体的期望和压力。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给青少年社交带来了新的挑战。
他们可能面临网络欺凌、社交媒体焦虑和无法脱离手机等问题,这些都给他们的心理和社交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家庭压力也是许多青少年饱受之苦的压力来源。
家庭关系的紧张、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不足,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因为父母高期望而感到压力,或者由于父母之间的争吵而感到不安。
另外,一些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或其他家庭问题,这也会对青少年产生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石,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
最后,心理压力也是青少年常常面对的一种压力源。
青少年时期,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在发生变化,他们不确定、寻找和探索自己的身份和未来。
正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往往容易受到情绪的波动和压力的困扰。
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自卑、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而感到痛苦。
此时,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适当的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青少年所面临的压力来源众多,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是重要的方面。
对于青少年来说,如何应对这些压力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
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压力与心理调适
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压力与心理调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同时也是社会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
1. 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压力来源青少年时期面临的社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 学业压力在青少年时期,学习成绩的压力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负担之一。
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类考试如期末考试、高考等给予他们沉重的压力,还有针对他们的班级排名、竞争等也会造成学业压力。
1.2 家庭压力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良的家庭氛围或亲子关系紧张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压力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期望、家庭冲突、家庭经济困难等方面。
1.3 社交压力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进一步融入社会,结交朋友,面临着来自同辈、同学等社交圈的压力。
比如与同龄人进行比较、追求流行、符合社交规范等。
与此同时,面对人际关系的困扰和变化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少压力。
2.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调适方法针对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压力,以下列出几个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缓解压力:2.1 建立积极的心态青少年要正确对待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要心态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从正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积极参与兴趣爱好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兴趣爱好,比如音乐、运动、绘画等。
这些爱好可以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释放压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提升自我价值感。
2.3 寻求支持和倾诉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应该积极寻求支持和倾诉,可以向信任的亲友、老师、辅导员等寻求帮助。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获得理解和支持,减轻心理的负担。
2.4 健康生活方式青少年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的运动等。
年轻人的压力
年轻人的压力
1、现在的年轻人受到的压力不是贫困的压力,而是贫富分化的压力——贾樟柯
2、事业上和官二代竞争,物质上和富二代竞争——网友感叹,当下对年轻人而言,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上的东西现在好像很少被人重视,谈的最多的是房子、车子、票子、女子等等各种子。
为了某些物质,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果得不到就会心生郁闷、牢骚满腹,流行一点的词就是“羡慕嫉妒恨”。
如果你要问我,我对物质如何看待?我的答案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不会假清高,不会饿着肚皮唱红歌,但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最好也多想想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之类的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或许仙人的这句诗是我最好的内心独白。
人生如果过度的为了追求过高的物质而绞尽脑汁,将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不要和别人比较,要和自己比较,比较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自己的现在与未来,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将会走得更踏实。
年轻人的压力,更多的应该来自高尚品格这种精神层面的事物!。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地一场闹剧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知青兄弟姐妹们、朋友们:我是任毅,南京市第五中学六六届高三毕业生,1968年12月26日插队如今南京的江浦县,插队期间,编写了《我的家乡》歌曲,也就是后来传遍全国的“知青之歌”。
老三届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专用名词,若干年后的词典中,撰写这一名词解释时,是要有大学问的,这当中既要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也要有深沉的史录手笔。
因为历史造就了老三届,老三届也造就了历史。
在这二者之间,老三届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如今他们已鬓发如霜。
如今当岁月流逝,青春流逝,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时代忘恩负义地从我们身边大踏步地过去,而变幻着另一幅笑脸,去追逐新的一代时,老三届的内心是悲凉和痛苦的。
感情和命运交织在一起,这当中怀旧的老歌和晚会,悲欢离合一杯酒的聚合,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发泄,对于老三届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老三届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恩赐,只需要一点点的关怀和理解。
因为他们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困难也都是暂时的,这也就是老三届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根本之源,也就是老三届精神所在,尽管这当中交织着血和泪,却是得天独厚的。
用一句话形容老三届:那就是有的人可能一生下来就老了,有的人老了,却还保持着青春。
我们老三届毕竟经过一次,活得悲壮,活得潇洒,活得痛苦,活得迷茫,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骄傲地向我们后代讲:“我们曾经是老三届”。
生命中有老三届这杯酒垫底,这世界上什么样的酒我们都可以对付。
为什么写“知青之歌”?1966年,当我刚刚从南京第五中学高中毕业,大家都忙于六月份的高考,可是5月份那场祸国殃民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一时间大家都茫然和不知所措,内心的青春热血和外来的政治刺激疯狂地涌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成了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天不怕、地不怕、人不怕的天之骄子。
我们争先恐后地挤进这灵魂的屠场,我们自觉地自我阉割,并努力地去阉割别人。
我们犯过错误,我们也被错误所害,我们过早地卷入政治,又被政治无情抛弃,这就是我们老三届最大的悲哀所在。
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
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网摘)1968年12月22日,随着毛泽东一声令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遍及城镇的每一个角落。
到1977年止,全国共有1700万城市青年下乡。
当时全国城市人口近两亿,约三千多万个家庭,1700万知青按每家一个计算,意味着城市的半数家庭都有子女下乡(文革前亦有少量知青下乡)。
历时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使其它运动望尘莫及。
时至今日,“知青”这个特殊的名词,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它的含义可能只是一段历史;但对于那些经历者来说,它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笔者从下乡的第一天起,就努力从正面去思考上山下乡运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适得其反,竟然悟出了相反的道理。
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凡是接触到当年的知青,我都要与之攀谈,交流彼此对农村岁月的感受。
在众说纷纭的意见中,我发现知青当事人对农村的亲身感受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感觉良好型、温和评介型及坚决反对型三种感受。
为什么同一群体的当事人对同一事件竟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态度呢?经过长期的分析与思考,我忽然从中发现了知青定律。
知青定律一:知青对农村岁月的感受与下乡时间成反比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进行了十年之后,被彻底否定了!但贯穿于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却被人遗忘,当局即不肯定也不否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文革这个大运动中套有许多小运动,这是现在许多青年不知道的。
经笔者粗略的不完全的回忆,就有:批判“三家村”、大串联、破四旧、清查516分子、文攻武卫、上山下乡、一打三反、清理阶级队伍、批林批孔、吐故纳新、批陈整风、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十多个小运动,这些运动长的有一两年,短的仅数月。
但是上山下乡运动则长达十多年(1968--1977,如果加上知青大返城的安置时间,则要计算到1981年),从时间上看,超越了文革。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伴随着共和国坎坷的步伐,走过了它兴衰跌宕的历程。
至70年代末结束时,已有近1800万城镇知青被下放到农村。
它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
它虽“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趋于沉寂。
但是,它留下的历史震荡还没有完全消失”①。
那么发动这场运动的缘由何在呢?笔者认为,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特有的历史现象,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解决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升学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国政府对旧有的教育体制、机构等实行了改革,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计划性,盲目性很大,原来各级学校不合理的比例尚未能基本改造过来,小学发展过多,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较少”②,1953年对中小学进行了整顿和巩固,压缩了初中小学的招生人数,结果,是年未能升学的总数由1952年-10.2万人上升到1953年的213.4万人。
此后,从1953年到“文革”发动前的1965年,除1958年外,我国小学毕业生不能升中学,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大学的总人数都在200万以上。
大量学生不能升学,又必须安置,面对这种形势,《人民日报》于1953年12月3日发表了题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的社论,提出“引导农村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乃是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的基本办法”。
这可以说是日后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源头。
以后几年形势日益加剧,一些城市由于升学就业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了青年学生请愿闹事事件。
1957年2月18日至4月14日,刘少奇从北京出发,沿京广线南下,做了56天的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其中在长沙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经刘少奇审定后发表在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要点是:“今年高中毕业生大部分升学、小部分不升学,初中和高小毕业生部分升学、大部分不升学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就全国说来,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
知青是特殊一代 承受了灾难付出了代价
知青是特殊一代承受了灾难付出了代价2012年10月22日来源:新华网作者:任沁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年轻人投入一场“上山下乡”的运动中,走向农村,与国家一起蹉跎、奋进,将热血、激情和青春挥洒在大江南北。
他们被称为“知青”。
几十年过去,他们中很多人成为改革开放的骨干力量和社会精英。
中国第一部记述知青生活的诗集《知青日记及后记》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诗人骆英以诗歌的方式回忆了自己的知青经历,通过对平凡人物的描写与追述,记录了难以磨灭的往事,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特质。
诗作带有一种谣曲的风格,自然清新,不事雕饰。
“伊忠仁”“吴雅芳”“李一平”“段小妹”“段春保”“段公安”“黄会计”“陈税务”……他们“干农活”“挣工分”“喝酒打赌”“开沟挖渠”“套车拉粪”……一个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名背后,都代表着一段那个年代的故事。
中国诗人、评论家汪剑钊评价,诗人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年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知青年代的事情,事事与己有关,更与故事当中的人有关,但是骆英用平常的语调,把扭曲时代的荒诞和悲情隐藏在背后。
”著名诗歌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表示,骆英不仅绘声绘色地叙述故事,在他的谐趣和嘲讽中,貌似轻松的文笔写出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重,让人感受到无边的灰色,含泪地笑、吞声地哭,在琐碎中看到完整的时代。
四川作协副主席、成都师范学院教授邓贤在初中二年级时就当了知青。
他说,知青是很特殊的一代人,走过贫困、忧伤、绝望但又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承受了灾难,付出了代价,才终于启发、造就了之后强有力的改革开放,并迎来改变命运的机遇。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都能够拿起笔来写一下自己的青春记忆,便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遗产。
”邓贤说。
如今,他也是中国知青文学作家。
诗人骆英本名黄怒波,曾于1973年至1977年在宁夏农村插队当知青。
他说,《知青日记及后记》是为了献给那些过去的日子和依旧在底层的人。
知青上山下乡正面意义
知青上山下乡正面意义一、回顾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知青上山下乡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青年被派往农村、山区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一项政策。
此举旨在革命、生产、建设为一体,推动农业发展,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知青上山下乡的正面意义1.锻炼意志品质知青上山下乡的过程是一场艰苦卓越的锻炼,对于青年知识分子来说,他们不仅要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锻炼不仅能够培养知青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具备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2.促进农村发展知青上山下乡的政策使得大量的城市青年进入农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知青们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增进城乡交流知青上山下乡的政策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隔阂,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农民的接触,知青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知青们也将城市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4.培养社会责任感知青上山下乡的经历使得青年知识分子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农村的生活中,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
回到城市后,他们将这种社会责任感带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丰富个人经历知青上山下乡的经历使得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在农村的生活中,他们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朴素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无穷的力量。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三、总结知青上山下乡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和问题,但从正面意义上看,它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
知青经历是我的人生财富
队长报出了精确的数据 , 并讲 出挖井凭据 长 ,1 7 年 插 队海 南省 乐中农 场 5 9
及公式。霍东龄 听罢心里 “ ”地震了一 嗡
下:我一个知青 , 连基本的数学公式 都不
有 人说 , 知识 青 年上 山下 乡是一 段 牌 系列 被褥 产 品注 册 商标 , 固定 资 产
懂, 还算什么 “ 知识青年” 从此以后 , 。 霍 不 幸的 历 史 。而 陈进 辉 却有 不 同的 见 5 0 0 0万 元以 上 。他 是 广州大 学 纺织 服
青少年时期 的霍 东龄跟 当时大 多数 是培养 自己刚强坚韧性格的锻炼过程 。 他 元的跨国公司。 人一样 ,受当时 “ 读书无用论 ”的影 响而 说 ,是这段 经历让他学 会 了如何关心 别 无心上学。17 年 , 9 0 他从广州七中毕 业后 人 , 如何领导一个集体 , 如何 团结这个集
照顾 。
一
教 师等 。1 8 9 7年从广
次, 霍东龄参加挖水井工作 , 挖到
东 农垦 管 理干 部 学院
毕 业后 ,留校 做 后勤
一
半时 ,站在井上边的营长问井下的人 ,
这 口井如果要满足 20 0 人用水 , 需要挖多 深, 直径多宽?井下的人都默不作声。 过
管理 工作 ,1 9 年开 91
可以战胜。于是咬紧呀关 ,坚定信心 , 克
服困难 , 从不服输 。现在 , 霍东龄的京信 通信系统有限公 司已成功在香港上市 , 成
年插 队海南省西联农场。
现在许 多知青都 会说当年如何 的艰 了拥有在新加坡 、 州、南京、瑞典等地 广 苦 与劳 累, 而霍东龄却把这段经历 , 看作 多家研 制中心 、 年产值 2 亿元 、 5 利税 1 亿
西藏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考试基础题库2022
西藏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考试基础题库2022(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对评价高中办学质量作出周详部署,明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共()A.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B.20项关键指标和60个考查要点C.18项关键指标和30个考查要点D.20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答案】:A2.2021年12月11日18时32分,中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6号机组反应堆首次达临界顺利完成,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A.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一代核电机型之一B.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C.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四代核电机型之一D.当前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二代核电机型之一【答案】:B3.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也是政府勤政廉政建设的需要。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行政监督中的社会监督的是:A.小赵向当地市政府提出财务公开申请B.某市审计部门对辖区内各行政机关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C.消费者协会就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出质询D.电视台多次报道当地政府不填埋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行为,促使政府重新规划垃圾处理地【答案】:B4.假设甲将“小姐”乙某从歌厅诱出后,劫持并逼迫乙某带领甲到乙某居住处,洗劫财物,另—1 —将乙某扣押至第二日银行开门营业时,挟持乙某到银行取出存款方才罢休。
则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抢劫罪和绑架罪择—重罪处罚B.抢劫罪C.抢劫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D.绑架罪【答案】:B5.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
15℃是指一天中什么时侯的气温()。
知青上山下乡正面意义
知青上山下乡正面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知青上山下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它不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种精神风貌和一种人生体验。
知青上山下乡正面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种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上山下乡的知青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运动,大量城市青年被派往农村和边远地区插队务农。
对这些知青来说,这是一次与父辈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不再像在城市里那样依赖家庭和机构的支持,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生存。
这种挑战,使得知青们更加成熟,更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通过上山下乡的历练,许多知青在辛苦劳作中培养了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为自己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种社会实践的机会。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知青们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团结,学会了感恩。
他们在田间地头辛苦耕种,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辛苦,也深刻理解了“粒米为命”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知青们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他们也学会了尊重他人,感恩社会。
这种社会实践经验,为知青们今后的生活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机会。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知青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疾病、恶劣的环境、精神压力等。
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知青们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更加坚强和勇敢。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知青们学会了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敢面对,不断奋斗。
这种意志磨炼,使得知青们具有更加坚韧的意志,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
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种人生体验的机会。
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度过了青春的岁月,留下了深刻而珍贵的记忆。
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知青们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感受到了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也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
这种人生体验,使得知青们更加开阔眼界,更加珍惜生活,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知青上山下乡虽然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它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和人生体验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青岁月的感想
知青岁月的感想
知青岁月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特殊历史阶段。
那时候,许多
年轻人被派往农村、山区、荒漠等地,去“上山下乡”,接受艰苦的
劳动生活和政治思想的熏陶,但往往犯了很多错误,被群众批判和教育。
对于我来说,想象这样的岁月可能有些困难。
但生长在一个农村
家庭中的我,听到了很多关于知青岁月的故事。
我常常听到老人们讲
述这段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他们在荒山野地中种植庄稼、修筑公路、建设学校和医院等等。
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但他们坚持不懈,不
断努力,最终建立了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社会。
我认为,知青岁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这段历
史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虽然那个时代充满着痛
苦和困难,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人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珍贵的
道理,也使得我们今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青少年压力的来源与应对
青少年压力的来源与应对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的压力源源不断,如同重山压顶,令人喘不过气来。
这些压力或来自学业、家庭,抑或是社交圈,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催化剂。
在学业方面,青少年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和自我实现的梦想,不得不投身于密集的学习之中。
高强度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和竞赛,以及升学的压力,构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这不仅消耗了青少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家庭层面,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往往过高,导致青少年在家中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放松。
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关系状态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都可能给青少年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
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可能会感受到被忽视或误解,从而加剧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社交圈是另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开始渴望在社交圈子中获得认同和支持。
然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往往给他们带来挑战。
同伴间的排斥、欺凌行为或是朋友圈的变化,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数字时代,网络空间的言语攻击和虚拟生活的压力亦不容小觑。
面对这些压力,青少年需要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要的是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并学会接纳它。
压力并非完全是负面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关键在于如何管理。
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规划学习与休息时间,确保工作与娱乐的平衡,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水平。
青少年应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老师等,他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同时,培养一项兴趣爱好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增加生活的情趣。
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比如进行深呼吸、冥想或者体育锻炼等放松技巧,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当感到压力难以自行解决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压力不可避免,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可以将其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让我们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年轻人为何陷入时间充裕却财务紧张的困境探究社会环境对财富积累的影响
年轻人为何陷入时间充裕却财务紧张的困境探究社会环境对财富积累的影响年轻人为何陷入时间充裕却财务紧张的困境:探究社会环境对财富积累的影响年轻人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和发展。
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许多年轻人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使时间相对充裕,却经常陷入财务紧张的境地。
本文将探讨年轻人为何陷入这样的困境,并从社会环境对财富积累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一、教育投资压力大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年轻人在教育上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教育投资压力巨大。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费用都在快速增长,这给年轻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他们需要为学费、讲座、书本、补习班等不断增长的费用买单。
尽管有些人可以依靠家庭的支持,但仍然存在大量的年轻人由于财务原因而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教育。
二、房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房价的高昂使得年轻人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
在现代城市中,购房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求,但是房价的上涨让他们难以实现这个梦想。
为了购房,他们需要支付巨额的首付款,同时面临着高额的贷款压力。
购房的困难不仅仅是一次性支出,还会导致长期的还贷负担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机会缺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让许多年轻人陷入财务紧张的困境。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高薪岗位相对较少,就业机会有限。
这使得许多年轻人不得不接受低薪工作,无法获得高收入从而增加财富积累的机会。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导致年轻人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上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四、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是年轻人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之一。
随着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年轻人受到商业广告的影响较大,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沼。
他们追求时尚潮流、奢侈品牌,不断购买新款手机、时装等,并且往往习惯于通过信用卡进行消费,造成了频繁消费和债务累积。
这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直接导致了他们财务紧张的境地。
五、缺乏理财和投资意识年轻人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缺乏理财和投资意识。
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周甜甜)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在纯粹市场化尝试失利的情况下,政府开始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尝试用行政、财政的手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就业难题。
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成为最时新的两种思路。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大多数学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弄出来的馊主意。
就我所知,经历了上山下乡后,尽管事后也不乏有人傻乎乎地梗着脖子宣称声称“青春无悔”。
但对于多数人,那都是一段虚掷青春、不堪回首的痛苦的记忆。
历史是最生动的哲人,是最真实的故事片,也是最丰富的教课书。
从历史中走过,我们常常步履蹒跚,甚至还会摔跟头,因为我们虽然身在其中,却有时会辨不清方向、分不清对错。
在历史刚刚结束时,如果我们急于作出结论,由于受认识水平的局限、错误理论的干扰和时代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摆不脱个人好恶的影响,往往会有失偏颇。
但是,当我们距离这段历史较远,平静地回望过去,认真地审视过去的一切,我们就会变得清醒起来、明智起来、客观起来。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共和国历史的一项重要记忆,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美丽故事也曾经感染和激励了无数的知识青年。
那一时期的知识青年怀着对党和国家最朴素的情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农业战线中去,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中国的历史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也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知识青年的无私奉献,支援了中国农村及边远落后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向那里输送了知识和文化。
才有了我们今天创新创业的基础。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要找工作,加上2007年和2008年未就业的大学生100万和150万,全国共有860万大学生等待就业。
而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为900万,这一庞大的数字,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并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让大学生就业问题会备受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时期的压力是财富还是灾难——来自“上山下乡”经历的证据
青少年时期的压力是财富还是灾难——来自“上山下乡”经历的证据贾婧;柯睿;鲁万波;黄麓熹【期刊名称】《南方经济》【年(卷),期】2018(000)008【摘要】文章基于2010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政策作为新颖的压力代理变量,并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激发特殊认知能力的契机,采用模糊断点-差分法(FRD-DD)实证研究青少年时期的压力对其特殊认知能力形成的影响以此评估青少年时期的压力价值.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期间遭受“上山下乡”的经历对1977年恢复高考后其是否能够获得大学入读资格具有较为稳健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在5%左右.这对改善高压下的青少年后期在健康、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此外,文章进一步探究了该高压环境下青少年的其他优势及可能的潜在影响机制.【总页数】21页(P128-148)【作者】贾婧;柯睿;鲁万波;黄麓熹【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机构业务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8;G40-054【相关文献】1.新医改缓解了看病贵吗?--来自两省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分析的证据 [J], 姜德超;吴少龙;魏予辰2.地质灾难与螺旋势场间的关系——来自现代天文学和化石记录及地质调查的新证据 [J], 张维加;俞杭杰;雷扬;DANIEL Conelly3.CEO职业经历对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影响——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梁馨月;许为宾;蔡兰4.基于烙印视角的董事长金融经历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来自民营企业家特征的经验证据 [J], 徐光伟;赵艺萍5.上山下乡改变了知青的人生轨迹——人生的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财富 [J], 孙松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山下乡的原因
上山下乡的原因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反向的趋势,即一些城市居民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农村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以上山下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山下乡的现象呢?首先,城市生活的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让人们感到疲惫和迷失。
在城市,人们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竞争激烈的环境、高昂的生活费用等问题。
与此同时,城市的空气质量、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一些人选择回到农村,寻求简单、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摆脱城市的压力。
农村的发展机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的发展机会逐渐增多。
一些人看到了在农村创业、发展的机会,认为回到农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此外,农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职业需求,比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这些都为回乡创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人们选择以上山下乡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开始思考自己的家庭和亲情关系。
在城市生活中,由于工作忙碌和竞争压力,很多人无法与家人团聚,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孩子。
而回到农村,可以与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这也是一些人选择以上山下乡的原因之一。
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的向往也是一些人选择以上山下乡的原因。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和享乐,忽略了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的重要性。
而回到农村,可以更好地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乡土的情怀,重新找回自己的根和文化认同。
以上山下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城市生活的压力、农村的发展机会、家庭因素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的向往等。
每个人选择以上山下乡的原因可能并不相同,但都是出于对更好生活和发展机会的追求。
以上山下乡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对自我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知青岁月心得
知青岁月心得背景在文革时期,中国的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这段历史被称为知青岁月。
知青们离开城市,来到陌生的农村生活,经历了困苦与辛酸,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灵的成长。
困难与挑战知青岁月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时期。
初到农村的知青们往往面临着适应困难,与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存在巨大差异。
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劳累也是知青们难以忍受的。
此外,知青们还面临着由于政治因素而产生的各种压力和限制。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磨砺了知青们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从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困难并追求自己的目标。
动力与激励在知青岁月中,知青们不仅面对困难和挑战,还感受到了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动力和激励。
首先,知青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知青们互相扶持,形成了紧密的团结。
其次,知青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之一。
他们期望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好的生活。
再次,来自于农村的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也给知青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和激励。
从农村的普通农民身上,知青们学会了勤劳、朴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品质使得他们在面对种种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
成长与收获知青岁月对于每一个知青来说,都是一段难以忘记的经历。
在这段岁月里,知青们不仅度过了艰难的日子,而且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和收获。
首先,知青们在农村生活中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他们学会了与农民相处、学会了耕种、照顾牲畜和处理农产品。
这些技能让他们在之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其次,知青们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他们发现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努力,还要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这种责任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同时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最后,知青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也在这段岁月中逐渐建立起来。
通过与农民的交往,他们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合作伙伴,这些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 少年后期在健康 、教 育和发展过 程 中出现 的各种 问题 具有重大的现 实和指 导意义。此外 ,文章进一
步探 究了该 高压环境下青 少年的其他优 势及 可能的潜在影响机 制。
关键词 :青少年 成长环境 认知 能力 “上 山下 乡” 恢复 高考
D0I:10.19592/j.cnki.scje.351634
南 fj}洱 2018年第8期
青 少 年 时 期 的压 力 是 财 富 还 是 灾 难
来 自 “上 山下 乡 ” 经历 的证 据
贾 婧 柯 睿 鲁 万波 黄麓熹
摘 要 :文章基 于 2010年 CFPS (中国家庭追踪 调查 )数据 ,利 用文革 ,并以 1977年恢复 高考 这一历 史事件作 为激发特 殊认 知能力 的契机 ,采
· 128 ·
南亏垃涛 2018年第8期
受 歧视 的 成长环 境 (Shonkoff et a1.,2012) 和越 战 时期 美 国士兵 选 拔前 的焦 虑处 境 (Cawley et a1.,2017) 等逆 境 环 境 作 为 高 压 环 境 的 代 理 变 量 ,回答 “高 压 环 境 会 造 成 什 么 坏 处 ” 这 一 问 题 ,并 据此 寻 找减 少和 补救 个体 的压 力 创 伤 的方 法 或 途 径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身处 高 压 环 境 的确 会 严 重 干扰个 体 正常 的生 活和 学 习 ,如 果 长 期 处 于 高 压环 境 下 将 会 带 来 身 心健 康 和 自身 发 展 等 多 方 面 的不 利影 响 。
JEL 分 类 号 :I21,J13,J24 中 图分 类 号 :F08,G40—05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0—6249 (2018) 08—128—21
引 言
认 知 能力是 指人 脑加 工 、存储 和提取信 息 的能力 (孟 亦佳 ,2014),其 与个 体 成 长过 程密 切 相关 。且认 知能 力 的发 展具 有 连续 性 ,其形 成 历 经 产 前 、婴 幼 儿 、童 年及 青 少 年 等 生命 周 期 的 多个 阶段 。现有 大量 文献研 究 了产 前及 儿 童 的早 期压 力 对 其 认 知 能力 的影 响 ,强 调 产前 及 儿 童 时期对 认 知能 力 投 资 的重 要 性 (Heckman,2000;Heckman and Kautz,2013;Attanasio et a1., 2015)。然 而对于 脑力 、身心 及技 能发展 都极 为重要 的青 少年 时期 的成长 压 力对 其认 知 能力 影 响 的相关 研究 却较 少 (Selemon,2013;Bharadwaj et a1.,2018)。此外 ,现有文 献 主要 以高压环 境 造成 的缺 陷为研 究方 向 ,例如 ,有研 究将 家庭 的贫 困处 境 (Duncan et a1.,2010)、身 处虐 待 和
贾婧 , 西 南财 经 大 学 统 计 学 院 ,E—mail:jiajing1231@ 163.corn,通 讯 地 址 :四 川 省 成 都 市 温 江 区柳 台 大道 555号 西 南 财 经大学柳林校 区致知 园,邮编 :611130;柯睿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E—mail:kemi90@163.tom,通讯 地址 :安徽 省合 肥 市经济技 术开发 区大学城 翡翠路 420号合肥 工业大学 (翡翠湖校 区)经济学院,邮编:230601;鲁万波,西南财 经大学统计学 院,E—mail:luwanbo@163.corn;黄麓熹 ,中国农业银行 四川省分行机构业务部。感谢 匿名审稿人的意见 ,作者文责 自负。
用模糊断点 一差分法 (FRD—DD) 实证研究青 少年 时期 的压力对其特 殊认知 能力形成的影响 以此评
估青 少年时期的压力价值。研 究发现 ,在 青少年期 间遭受 “上山下 乡” 的经历对 1977年恢 复高考后
其是否能够获得 大学入读资格 具有较 为稳健 的正向影 响,且影 响效应在 5% 左右。这对改善 高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