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复习资料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复习资料耳鼻喉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耳鼻喉相关的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耳科1.中医理论:中医认为耳朵是与肾脏相通的器官,与听力、平衡等功能密切相关。
耳科常见疾病如耳聋、耳鸣等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肾脏来改善。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熏洗等。
2.西医知识:耳科常见疾病包括中耳炎、耳聋、耳鸣等。
了解耳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中耳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掌握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也是耳科医生必备的知识。
二、鼻科1.中医理论:中医认为鼻是人体的气门,与肺脏密切相关。
鼻科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肺脏来改善。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
2.西医知识:鼻科常见疾病包括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
了解鼻腔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掌握鼻部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掌握鼻内镜检查和手术的操作技巧也是鼻科医生必备的技能。
三、喉科1.中医理论:中医认为喉是人体的气门,与心脏密切相关。
喉科疾病如喉炎、声带息肉等可以通过中医调理心脏来改善。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煎服、中药外敷等。
2.西医知识:喉科常见疾病包括喉炎、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等。
了解喉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掌握喉部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掌握喉镜检查和声带手术的操作技巧也是喉科医生必备的技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为西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西医知识则为中医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复习资料包括耳科、鼻科和喉科的中西医理论和知识。
耳鼻喉专业知识点总结
耳鼻喉专业知识点总结一、解剖学知识1. 耳部解剖学: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半规管。
2. 鼻部解剖学:鼻腔包括鼻腔、鼻中隔、鼻甲和鼻窦。
鼻腔是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通道,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鼻窦是骨头的突出部分,有助于减轻颅骨的重量。
3. 喉部解剖学:喉部包括声带、会厌和气管。
声带是生产声音的部分,会厌是连接口腔和食道的部分,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
二、常见疾病和问题1. 耳聋:耳聋是指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减弱或完全丧失。
耳聋可能是由于遗传、疾病、创伤或老化引起的。
2. 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窦的感染和炎症。
症状包括鼻塞、鼻涕、头痛和面部疼痛。
3.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的感染和炎症。
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咽部肿胀。
4. 咽喉疾病:咽喉疾病包括扁桃体炎、喉炎、咽炎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喉咙痛、发烧、咽部肿胀等症状。
三、诊断和治疗方法1. 听力测试:耳鼻喉科医生通过听力测试来评估患者的听力水平。
确诊耳聋和其他听力问题。
2. 窥镜检查:耳鼻喉科医生通过使用窥镜来检查患者的鼻腔、咽喉和喉部。
确定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症状和程度。
3. 手术治疗:耳鼻喉科医生能够进行多种手术治疗,包括鼻腔手术、鼻窦手术、喉部手术等。
4. 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治疗耳鼻喉疾病通常包括使用药物、物理疗法、言语康复等方法。
四、预防和保健1.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家居和工作场所的清洁,避免引起鼻腔和喉部感染。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吸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耳鼻喉疾病。
3. 注意听力保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音量的环境下,使用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耳鼻喉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问题。
五、发展趋势耳鼻喉科技术在不断发展,包括耳鼻喉科医生使用微创手术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快速的治疗手段。
另外,耳鼻喉科医生也在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以期能够更好地治疗耳鼻喉疾病。
耳鼻喉知识点总结重点
耳鼻喉知识点总结重点一、耳鼻喉科疾病的分类1. 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2. 鼻部疾病:如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等。
3. 咽喉疾病:如扁桃体炎、喉炎、咽喉癌等。
耳鼻喉科疾病多来源于感染、外伤、遗传、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
二、耳鼻喉科疾病的常见症状1. 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耳痛、耳鸣、耳聋、耳内分泌增多、听力下降等。
2. 鼻部疾病的常见症状:鼻塞、鼻痛、流鼻涕、嗅觉减退等。
3. 咽喉疾病的常见症状:咽痛、咽后反流、声音嘶哑、异物感等。
三、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方法1. 详细询问病史:例如耳部疼痛的性质、出现的时间、疼痛的部位、是否伴随发热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肿胀、红肿、疼痛、结节等。
3. 实验室检查:如耳部、鼻部、咽喉的细菌培养、鼻部CT、MRI等。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MRI等可以显示耳部、鼻部、咽喉的病变。
四、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激素、抗组织胺药等。
2. 手术治疗:如鼻窦炎手术、中耳炎手术、扁桃体摘除术等。
3. 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声音治疗、理疗等。
4. 中医治疗:如针灸、拔罐、中药等。
五、耳鼻喉科疾病的预防方法1. 牢固党宣传教育;如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卫生。
3. 合理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避免接触过敏源,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六、耳鼻喉科疾病的常见误区1. 耳部疾病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年老的人才会有耳聋、耳鸣等疾病,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2. 鼻部疾病误区:很多人认为鼻塞只是普通感冒症状,其实可能是鼻息肉、鼻窦炎等疾病的表现。
3. 咽喉疾病误区:很多人认为咽喉疾病是因为大声喊叫、过冷或者烟酒过量引起的,其实这些只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疾病也可能来源于感染等。
耳鼻喉科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并不是因为常见就要忽视它们的严重性。
只有我们在平时一声围生活中注意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及平时定期的健康检查,才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临床耳鼻喉知识点总结大全
临床耳鼻喉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耳科知识点1、耳廓和外耳道疾病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的感染或炎症。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耳部不适、灼热感和听力下降。
治疗方法包括清洁外耳道和使用局部抗菌药物。
2、中耳疾病中耳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症状包括耳朵疼痛、听力下降、发烧和耳部排脓。
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
3、耳蜗和前庭疾病耳蜗炎是耳蜗感染和炎症,症状包括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
前庭炎是内耳前庭感染和炎症,症状为眩晕和不稳定感。
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眩晕药物。
4、耳鸣耳鸣是一种听觉感觉,常表现为耳内嗡嗡声或噪音。
常见原因包括耳蜗疾病、外耳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声音疗法。
5、耳聋耳聋是指听力下降或丧失。
常见原因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和中耳炎。
治疗包括听力康复训练和助听器。
二、鼻科知识点1、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窦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头痛、嗅觉下降和咳嗽。
治疗包括抗生素和鼻窦冲洗。
2、鼻息肉鼻息肉是指鼻黏膜的肿瘤样增生,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和嗅觉下降。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局部药物治疗。
3、鼻出血鼻出血是指鼻黏膜出血,常见原因包括鼻窦炎、鼻息肉和鼻腔外伤。
治疗包括局部止血药物和鼻腔填塞。
4、鼻部畸形鼻部畸形包括鼻中隔偏曲和鼻外伤变形,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和呼吸困难。
治疗包括手术矫正和功能性鼻整形。
5、鼻咽癌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鼻塞、咽部不适和颈部肿块。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三、喉科知识点1、声门炎声门炎是指声带感染和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嗓子痛、声音嘶哑和咳嗽。
治疗包括声带保护和药物治疗。
2、喉癌喉癌是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和颈部肿块。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3、嗓子疼痛嗓子疼痛是指咽部感染和炎症,常见原因包括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治疗包括漱口、止痛药和抗炎药。
4、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是指声带的黏膜瘤样增生,常见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和咳嗽。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声带保护。
中医耳鼻喉科学复习总结
耳分为外耳,内耳,中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两者交界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异物常嵌顿于此.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鼓室是不规则含气空腔.外侧壁其位置与外耳道底呈45-50°角,鼓膜分为松驰部和紧张部.鼓脐:鼓膜中心凹点相当于锤骨柄尖端.内侧壁:中央隆起部为耳蜗底周突向鼓室所形成称鼓岬.鼓岬后上方是前庭窗,为通入内耳前庭部的孔,后下方是蜗窗,向内通入耳蜗的鼓阶.上壁的岩鳞裂在2岁前尚未闭合,成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径之一,听小骨由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咽鼓管:成人鼓室口高于咽口1.5-2.5mm,而儿童则两口位置几近水平,故通过咽鼓管途径易引起中耳感染.鼓窦外侧壁相当于外耳道上三角,此处表面有小孔,又称筛区,是乳突手术进路的标志.乳突小房又称乳突气房,可分为蜂窝型(气化型或含气型),板障型,硬化型(坚质型)和混合型.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分为听迷路-耳蜗,平衡迷路-前庭及半规管.前庭内侧壁有一前庭嵴,由此分内壁为上下两窝,后上为椭圆囊隐窝,内含椭圆囊,前下为球囊隐窝,内含球囊,两囊与身体平衡调节有关.耳的生理:声音传导分为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气导:耳廓收集的声波→外耳道→鼓膜镫骨→锤骨→砧骨→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咽鼓管的主要功能: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2.引流作用3.防声消声作用4.防止逆行性感染.半规管生理主要感觉人体或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椭圆囊和球囊主要功能是感觉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外鼻由骨部,软骨部及外覆皮肤组成。
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过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连通,面部静脉管内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当鼻或上唇有疖肿时,勿挤压,因为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鼻腔内侧壁:即鼻中隔,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组成网丛,此处称为利特尔区,又称易出血区。
耳鼻喉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
耳鼻喉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耳部1. 耳部解剖结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内耳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2. 耳部常见疾病耳部常见疾病包括中耳炎、外耳炎、耳鸣、噪音性聋、耳聋、耳廓畸形等。
3. 耳部常见检查耳部常见检查包括听力检查、耳镜检查、耳鼓压力测试、耳蜗电图等。
4. 耳部常见治疗耳部常见治疗包括用药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二、鼻部1. 鼻部解剖结构鼻子由外鼻和内鼻组成。
外鼻包括鼻背和鼻尖,内鼻包括鼻甲、鼻中隔和鼻窦。
2. 鼻部常见疾病鼻部常见疾病包括鼻窦炎、鼻炎、鼻咽部肿瘤、鼻息肉、鼻出血等。
3. 鼻部常见检查鼻部常见检查包括鼻镜检查、鼻窦X线检查、鼻窦CT检查等。
4. 鼻部常见治疗鼻部常见治疗包括用药治疗、鼻内窥镜手术、鼻窦穿刺引流、鼻窦洗浄等。
三、喉部1. 喉部解剖结构喉由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和甲状软骨组成。
声带是喉部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喉部常见疾病喉部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声带胶样囊肿、声带结节等。
3. 喉部常见检查喉部常见检查包括喉镜检查、喉镜声带活检、喉部CT检查等。
4. 喉部常见治疗喉部常见治疗包括用药治疗、手术治疗、声带疗法等。
四、气管、支气管和食管1. 气管、支气管和食管解剖结构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道重要的组成部分,食管是消化道的一部分。
2. 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常见疾病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常见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气管炎、食管炎、食管癌等。
3. 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常见检查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常见检查包括支气管镜检查、气管镜检查、食管造影检查等。
4. 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常见治疗气管、支气管和食管常见治疗包括用药治疗、支气管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
五、甲状腺和扁桃体1. 甲状腺解剖结构甲状腺位于颈部,在内分泌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甲状腺常见疾病甲状腺常见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等。
3. 甲状腺常见检查甲状腺常见检查包括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等。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背景介绍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学科,它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旨在维护和改善人们的耳鼻喉健康。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医耳鼻喉科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中医耳鼻喉疾病的分类- 耳部疾病:包括耳聋、耳鸣、耳痛等。
- 鼻部疾病:包括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等。
- 喉部疾病:包括喉炎、声带息肉、声音嘶哑等。
2.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观察耳鼻喉的外部形态、颜色等。
- 闻诊:倾听患者的声音、鼻腔气味等情况。
-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饮食等情况。
- 切诊:通过按压耳鼻喉区域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 中医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如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
-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流动,改善耳鼻喉疾病。
- 推拿疗法:运用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耳鼻喉区域,促进血液循环。
- 中草药熏洗疗法:使用中草药蒸熏或洗涤耳鼻喉部位,起到清洁和消炎作用。
4. 中医耳鼻喉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蔬果、粗粮等健康食材。
- 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力和体质,增强抵抗力。
- 避免寒冷刺激:保持耳鼻部位的温暖,避免寒冷风寒的刺激。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耳鼻喉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问题。
结论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疗法来治疗和保健耳鼻喉健康。
希望本文所总结的知识点能够增加读者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了解,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实践。
参考文献:[1] 张明生. 中医耳鼻喉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证型分析
鼻炎的证型包括风寒犯肺、风热 犯肺、肺经蕴热等,中医通过辨 别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 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药物治 疗方法,针对不同证型,选用辛 夷鼻炎丸、鼻炎康片等药物治疗 。
病例三:咽喉炎的针灸治疗与康复
总结词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对于咽喉炎的治疗具有良 好效果,同时配合康复措施可促进病情恢复。
病因
耳聋的病因也较为多样,常见的有先天遗传、年龄增长、长期噪音刺激等。此外,一些全 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耳聋。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耳聋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中药治疗主要采用补益肝肾 、活血化瘀、通窍聪耳的中药方剂。针灸和按摩治疗则主要针对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进行刺 激,以改善听力。
病因分析
耳鸣是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中医治疗耳鸣 需根据不同病因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预 防耳鸣的复发。
耳鸣的病因多样,可能与肝火旺盛、肾虚 、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中医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因。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 拿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以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 点
目录
• 中医耳鼻喉概述 • 中医耳鼻喉常见症状 • 中医耳鼻喉治疗方法 • 中医耳鼻喉预防保健 • 中医耳鼻喉病例分析
01
CATALOGUE
中医耳鼻喉概述
耳鼻喉在中医中的地位
01
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中 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 仅是听觉、嗅觉和呼吸的通道, 还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鼻窦炎症状。
咽喉炎
咽喉炎
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doc文档标题: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一、引言简述中医耳鼻喉科的重要性和学习中医耳鼻喉科的意义阐述复习总结的目的和重要性二、中医耳鼻喉科基础知识2.1 耳部疾病耳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常见耳部疾病(如: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的中医理论2.2 鼻部疾病鼻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常见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衄等)的中医理论2.3 咽喉部疾病咽喉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常见咽喉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的中医理论三、中医耳鼻喉科诊断方法3.1 望诊耳、鼻、咽喉部望诊的要点望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应用3.2 闻诊闻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作用通过闻诊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3.3 问诊问诊的内容和技巧问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重要性3.4 切诊切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切诊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四、中医耳鼻喉科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基本原则常用中药方剂及其适应症4.2 针灸治疗针灸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应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4.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作用推拿按摩的技巧和方法4.4 食疗与生活调养食疗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重要性生活调养的方法和建议五、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综合治疗案例选取几种常见疾病,详细描述其综合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过程六、复习心得与体会分享在学习中医耳鼻喉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反思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七、未来学习计划针对中医耳鼻喉科的学习,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和提升方向八、结语总结中医耳鼻喉科复习的重要性和收获对中医耳鼻喉科未来发展的展望九、附录相关中医耳鼻喉科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个人学习笔记和总结要点。
中医五官科学必背考点
中医五官科学必背考点一、眼科1. 眼部结构:了解眼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眼科疾病:熟悉常见的眼科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
3. 眼部特点:理解中医眼科的独特观点,如眼为肝之窍、眼与肾有密切关系等。
4. 诊断方法:熟悉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等。
5. 药物治疗:了解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如眼药水、眼膏等。
二、耳鼻喉科1. 耳鼻喉结构:了解耳鼻喉的构造和功能,包括耳朵、鼻子、喉咙等器官。
2. 耳鼻喉疾病:熟悉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如耳鸣、鼻炎、扁桃体炎等。
3. 耳鼻喉病机:了解中医对于耳鼻喉疾病的病机理论,如风热外袭、气虚湿困等。
4. 穴位疗法:熟悉中医对于耳鼻喉科疾病的穴位疗法,如足三里、迎香等。
5. 饮食调理:了解中医对于耳鼻喉科疾病的饮食调理方法,如忌辛辣、多吃清淡等。
三、口腔科1. 口腔结构:了解口腔的构造和功能,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2. 口腔疾病:熟悉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如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等。
3. 口腔病因:了解中医对于口腔疾病的病因理论,如火热伤阴、冷湿困脾等。
4. 中草药治疗:熟悉中医对于口腔科疾病的中草药治疗方法,如金口洗液、清热解毒汤等。
5. 卫生保健:了解口腔科的卫生保健知识,如刷牙、漱口等常规护理方法。
四、颈椎科1. 颈椎结构:了解颈椎的构造和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2. 颈椎疾病:熟悉常见的颈椎科疾病,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
3. 颈椎病因:了解中医对于颈椎疾病的病因理论,如寒湿侵袭、气血不通等。
4. 理疗方法:熟悉中医对于颈椎科疾病的理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
5. 颈椎保健:了解颈椎科的保健知识,如正确的坐姿、休息与运动的结合等。
以上是中医五官科学必背的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耳鼻喉科学复习总结
(一)耳部解剖耳分为外耳,内耳,中耳.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两者交界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异物常嵌顿于此2.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鼓室是不规则含气空腔.外侧壁其位置与外耳道底呈45-50°角,鼓膜分松驰部和紧张部.鼓脐:鼓膜中心凹点相当于锤骨柄尖端.内侧壁:中央隆起部为耳蜗底周突向鼓室所形成称鼓岬.鼓岬后上方是前庭窗,为通入内耳前庭部的孔,后下方是蜗窗,向内通入耳蜗的鼓阶.上壁岩鳞裂在2岁前未闭合,成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的途径之一听小骨由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咽鼓管:成人鼓室口高于咽口1.5-2.5mm,而儿童短粗平直,易引起中耳感染.鼓窦外侧壁相当于外耳道上三角,此处表面有小孔,又称筛区,是乳突手术进路的标志.乳突小房又称乳突气房,可分为蜂窝型(气化型或含气型),板障型,硬化型(坚质型)和混合型.3.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包括耳蜗,前庭,骨半规管。
膜迷路包括窝管,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耳生理功能:平衡,听觉。
(二)鼻部解剖鼻由外鼻,鼻腔,鼻窦组成1..外鼻由骨部,软骨部及外覆皮肤组成。
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过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连通,面部静脉管内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当鼻或上唇有疖肿时,勿挤压,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2.鼻腔内侧壁:即鼻中隔,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组成网丛,此处称为利特尔区,又称易出血区。
外侧壁: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外覆黏膜,由下向上依次称为下、中、上鼻甲。
各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对应地依次称为下、中、上鼻道。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有4对。
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3.前组鼻旁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旁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窦口位于蝶筛隐窝.上颌窦为鼻窦中最大者。
鼻的生理:呼吸,清洁,加湿,嗅觉,共鸣和反射.(三)咽部解剖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鼻咽:咽峡(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有舌背及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组成),双侧为咽侧索。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一、耳鸣:1.耳鸣是指患者自觉听到不同程度、不同音质的声音,常见的有嗡嗡声、尖锐声等。
2.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虚损、心火旺盛、血虚等有关。
3.耳鸣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休息和运动,针灸、中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二、鼻炎:1.鼻炎是指鼻黏膜长期或反复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常见的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2.中医认为鼻炎与肺热、肺脾虚弱、上焦湿热等有关。
3.鼻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咽炎:1.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2.中医认为咽炎与肝火亢盛、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有关。
3.咽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喉部湿润,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
四、中医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1.中医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广泛应用于临床,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2.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常用穴位有曲池、风池、迎香、印堂等。
3.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五、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1.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可以通过疏风清热、排痰止咳、补益气血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2.常用的中药有薄荷、枇杷叶、淡豆豉、百合等。
3.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医生进行配方和用药。
六、中医养生:1.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中医养生可以通过养心、养肺、养肝等方法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3.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有艾灸、按摩、饮食调理等。
以上是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法。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耳鼻喉科复习要点
掌握:一个中心
熟悉:两个基本点
了解:
疾病的概念及诊断(包括类似症状的鉴别诊断)
常用的专科方剂 重要疾病的辨证分型
常用的外治法
疾病篇复习重点
耳科:消风散、地黄饮、牵正散、补阳还五汤、通气散、通窍活血汤、托里消毒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耳聋左慈丸、清气化痰丸
鼻科:苍耳子散、温肺止流丹
咽喉科:六味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半夏厚朴汤
பைடு நூலகம்
须掌握的专科方剂
选择题(单选、多选)
判断是非题
问答题
填空题
名词解释题
病例分析题
题型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愿您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单纯为了追求考试的结果!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总成绩计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重点是与所学疾病相关的解剖、生理、检查
01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复习重点
总论 耳鼻咽喉解剖生理 耳鼻咽喉检查法 各论 三炎一聋 耳科:耳眩晕、耳面瘫、外耳疾病 鼻科:鼻疔、鼻疳、鼻衄 咽喉科:喉痈、鼻咽癌、急喉风、梅核气
中医耳鼻喉知识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知识点总结1. 中医对耳鼻喉的认识中医对耳鼻喉的认识源远流长,古籍中已有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描述及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耳鼻喉为人体的重要气口,与呼吸、嗅觉和言语息息相关,故其功能异常会影响人体其他系统的正常功能。
中医典籍中常有关于耳鼻喉疾病的记载,包括《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这些古籍为今人研究耳鼻喉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耳鼻喉的生理功能耳、鼻和喉是人体的三大感觉器官,它们分别负责听觉、嗅觉和语言的功能。
耳朵负责接受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鼻子则负责过滤、加热、湿润和嗅觉,同时也承担了呼吸的功能;而喉咙则是语言的产生器官,同时也是呼吸道与食道的交界处。
3. 耳鼻喉疾病的分类耳鼻喉疾病包括了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耳部疾病、鼻部疾病和喉部疾病。
耳部疾病包括耳聋、耳鸣、中耳炎等;鼻部疾病包括鼻窦炎、鼻炎、鼻出血等;喉部疾病包括喉炎、扁桃体炎、声带炎等。
4. 中医对耳鼻喉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耳、鼻、喉与人体经络相连,与心、肾、肝、肺等脏腑相互关联。
耳、鼻、喉的生理功能正常与经络、脏腑的协调有关。
中医将耳鼻喉疾病分别归纳到五脏六腑及经络的相关病证范畴中。
例如,耳部疾病可与肾、心、肝等脏腑的相关经络有关。
5. 中医对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对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穴位贴敷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治疗则是通过按摩耳鼻喉相关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改善病情。
穴位贴敷则是将药物贴敷在相关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治疗作用。
6. 耳鼻喉疾病的预防预防耳鼻喉疾病,首先要保持耳鼻喉的清洁,避免过度洗涤耳朵和鼻腔,以免破坏正常的粘膜保护功能。
其次是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吵杂的环境中,尤其是高强度的噪音。
另外,呼吸道卫生很关键,尽量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并且保持饮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复习重点
本文档将提供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的复重点。
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 耳科学
- 耳朵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耳朵的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
- 耳聋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和康复技术
- 耳部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鼻科学
- 鼻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鼻部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 鼻部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
- 鼻部手术的种类、手术步骤和并发症预防
3. 喉科学
- 喉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喉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 喉部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时机选择
- 声音障碍的康复技术和预防措施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医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常用方剂和治疗原则
- 风寒湿热等病因对耳鼻喉科疾病的影响及相应治疗方法
- 西医药物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及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优势
请根据以上复习重点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的训练。
希望本文档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约生存于公元前5世纪的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最早记载小儿五官科专科全书。
3.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提到用柳枝蘸药拮齿法,大概是世界上关于刷牙的最早记载。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
《重楼玉钥yue》首选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
其他1.2.3.4.啄治法:用扁桃体手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到5下,伴少量出血,以吐2到3口血为度。
2到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治疗可起到放血排脓,疏导瘀阻作用,使邪热外泄,脉络疏通,瘀血消散。
聋,耳鸣。
其方法是:调整好呼吸,先用两手掌按摩耳廓,再用两手掌心紧贴两外耳道,两手食,中,无名,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响如击鼓。
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
5..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6.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
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7端坐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为切口点。
用百分之2丁卡因溶液涂于切口周围。
切开时刀尖刺入深度不宜超过1cm,以免损伤大血管。
随后用止血钳向后方逐层分离,直达脓腔,将切口扩大至脓排尽为止。
耳鼻咽喉口齿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耳12.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3.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
鼓室如六面箱形,有上,下,内,外,前,后。
光锥为鼓膜穿刺的部位,(鼓膜的后下,前下部位)4.结。
镫骨肌被骨索神经支配(面神经的分支)5.咽鼓管:成人咽鼓管长约3.5cm,外内(鼻咽部)咽鼓管的功能: 1.调节鼓室气压(保持中耳气压稳定) 2.排除中耳分泌物。
婴儿与成人的咽鼓管比较:故感染较成人多见。
支配咽鼓管开和闭的肌肉为: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等4种。
4,邻近颅底6.7.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8.鼻1鼻中隔结构:鼻中隔软骨,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2.鼻窦.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炎为鼻窦炎中最常见。
3..一.呼吸和保护功能:1鼻阻力: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的适当阻力,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于肺泡气体的交换2.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是依靠鼻粘膜下丰富的血管及粘液腺的作用,使空气经过鼻腔到达喉腔时,温度接近正常,相对湿度可达百分之753.过虑和自洁作用:主要是靠鼻粘膜纤毛运动及其所分泌粘液的作用,使鼻腔在正常状态下保持无菌及清洁。
4.反射功能:喷嚏反射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二.嗅觉功能三.共鸣作用咽喉1..2.鼻咽部:腺样体:在鼻咽部顶后壁有淋巴组织团称为腺样体.两侧壁有咽鼓管的咽口,咽鼓管开口后方和上方稍隆起,称咽鼓管隆凸.咽鼓管隆凸后上方有一个较深之窝称3.喉的软骨喉部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舌面组织疏松.4.,声门裂: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耳疾病小儿多见。
病因病机为:风热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
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月食疮”。
口眼窝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本病多为单侧发病,青年及老年患者居多。
西医的耳带状疱疹。
诊断要点:三大特征——耳部疱疹(耳痛)面瘫内耳症状:眩晕、耳鸣耳聋分型——Ⅰ型:耳部疱疹Ⅱ型:耳部疱疹 + 面瘫Ⅲ型:耳部疱疹 + 面瘫+内耳症状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郭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相当于西医学的“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病史:多有耳郭损伤,冻伤,烫伤,烧伤或针刺,手术等病史。
(2)临床症状:起初耳郭灼热感及肿痛感,继则红肿加重,范围增大,疼痛剧烈,坐立不安。
全身症状可见发热,头痛等。
(3)检查:耳郭红肿,触痛明显,可有波动感,继则破溃流脓,软骨坏死,最后至耳郭变形。
注:内治法效果一般不好,初期如果用抗生素控制好,一般能痊愈4.耳瘘:是因先天禀赋不足,耳部皮肤腠理失养而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等处的瘘管。
禀赋缺损,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耗伤,邪毒滞留:益气养血,托毒排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西医学的耳廓假囊肿)诊断要点:耳廓局限性、无痛性、囊性肿块,肤色不变;穿刺可抽出清液痰浊凝滞,困结于耳。
主要外治法;抽液,抽液后,石膏加压固定包扎。
也可理疗。
一般不宜切开引流,以免感染病毒而转断耳疮,一般预后良好。
5.疾病。
好发于夏秋季节。
西医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诊断要点:(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少许流脓,或耳内发痒不适。
(3)检查;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
反复发作者,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甚则外耳道狭窄。
分型论治: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疏风清热,解毒祛湿,银花解毒汤加减;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清泄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加减;3.血虚化燥,耳窍失养——养血润燥地黄饮加减6.耳疖:耳疖是指因邪热搏结于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为西医学的局限性外耳道炎。
耳疖与脓耳疼痛的鉴别在于有否耳廓牵拉痛(1)昆虫类异物:先用酒、植物油、姜汁或乙醚、丁卡因等滴入耳内,使虫体失去活动能力,然后用镊子取出,或行外耳道冲洗。
(2)圆球形异物:可用刮匙或耳钩取出,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滑入耳道深处。
(3)质轻而细小异物:可用凡士林或胶黏物质涂于细棉签头上,将异物粘出,或用带负压的吸管将其吸出,亦可用冲洗法将其冲出,遇到膨胀或锐利的异物,以及鼓膜穿孔者,忌用冲洗法。
(4)不规则异物:应根据具体情况用耳钩或耳镊取出,对已膨胀,体积过大的异物,可夹碎成小块,分次取出,或先用半分之95酒精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再行取出。
湿浊上蒙清窍所致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西医的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
1)病史:耳胀者,多有感冒史。
(2)临床症状:以单侧或双侧耳内胀闷堵塞感为突出症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增强,部分患者听力可正常。
(3)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可正常。
或见以下异常:鼓膜呈微红或橘红色,内陷,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
病程久者,可见鼓膜极度内陷,粘连,或见灰白色钙化斑。
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聋,亦可正常。
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
(耳胀和耳闭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耳胀是病之初,多为外邪引起,耳闭为病之后,多为毒邪留滞所致。
)辩证类型及方药: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疏风散邪,宣肺通窍风寒偏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生姜,川芎,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金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 2.肝胆湿热,上壅耳窍(重点)——清泻肝胆,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健脾利湿,化浊通窍参苓白术散加减(炒扁豆,人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 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行气活血,通窍开闭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桃仁,红花,川芎,老葱,生姜,麝香,红枣,柴胡,升麻)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
所以古人又有“风聋”之称。
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留滞而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至。
故古代医籍中又有“气闭耳聋”之称。
诊断要点:两大症状——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两大体征——鼓膜内陷(甚或粘连、钙化)鼓室积液征(液平、液气泡)听力学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B型、C型鼓室图,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初发病者大多有外感病史,或有鼓膜外伤,污水入耳史,病久者有耳内反复流脓史。
(2)临床症状:急发者,以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全身可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症状,小儿急性发作者,全身症状较重,可见高热,并伴有呕吐,泄泻或惊厥,鼓膜穿孔流脓后,则耳痛及全身症状逐渐缓解。
久病者,主要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或持续流脓,听力下降。
(3)检查:鼓膜检查:发病初期,可见鼓膜充血,鼓膜穿孔前,局部可见小黄亮点;鼓膜穿孔后则有脓液溢出;病程迁延日久者,常见鼓膜紧张或松弛部大小不等的穿孔。
其他检查:听力检查(传导性聋),颞骨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分型:1.风热外侵证——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加减2.肝胆湿热证——清肝泻热,祛湿排脓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虚湿困证(重点)健脾渗湿,补托排脓托里消毒散加减4.肾元亏虚证——补肾培元,祛腐化湿知柏地黄丸加减*脾虚湿困证主证:耳内流脓缠绵日久,脓液清晰,量较多,无臭味,多呈间歇性发作.检查可见鼓膜混浊或增厚,有白斑,中央性大穿孔.全身课件头晕,头重,面色不华,纳少溏便,舌质淡,苔白腻。
*托里消毒散:托里消毒芪皂梗,八珍去地加白银.*外治法:清除脓液,滴耳,吹耳(常用),滴鼻,手术(清除不可逆病灶;重建鼓膜,听骨链).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
(1)清除脓液:耳窍有脓,须先行清洁,以消除脓液,保持引流通畅,有助于以滴耳法或吹法药进行治疗。
一般可用百分3的双氧水洗涤耳道,也可用负压吸引的方法清除脓液。
(2)滴耳: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药液滴耳(好用)。
(3)吹药:此法可用于鼓膜穿孔较大者,一般用可溶性药粉吹布患处。
吹药前应先清除耳道积脓及残留的药粉。
吹药时用喷粉器将药物轻轻吹入,均匀散布于患处,每日1到2并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临床常见证候:(1)肾元亏损:补肾填精,温阳化气肾气丸(2)心神不宁益气养血,宁心通窍归脾汤加减。
主要特征的病证。
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甚或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诊断要点:(1)病史:本病大多有反复发作史,部分患者可有应用耳毒性药物史或感冒史。
(2)临床症状:眩晕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即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有向一侧倾倒的感觉,站立不稳,体位变动或等症状。
眩晕持续时间可长可短。
必备症状:旋转性眩晕,可反复发作(3)检查:(1)自发性眼震: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球震颤,快相向病侧或健侧,发作过后眼震逐渐消失,必要时可行体位诱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