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辩证

合集下载

辩证法的23 个原理

辩证法的23 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这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作用

矛盾的作用

矛盾的作用矛盾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具有多种作用。

矛盾的存在使得事物的发展变得丰富多样,推动事物不断进步。

接下来将从矛盾的辩证性、动力性和发展性三个方面来说明矛盾的作用。

首先,矛盾具有辩证性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由于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所导致的。

矛盾的辩证性表现在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

这种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人的生命发展中存在着生与死的矛盾,但同时生与死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推动个体的生命周期不断延续,同时也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因此,矛盾的存在使事物的发展具有内外对立、内外依存的辩证性。

其次,矛盾具有动力性作用。

矛盾源于事物内部的要素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矛盾的存在使得事物内部不断发生变化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动力性体现在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中。

在矛盾的斗争中,不同要素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通过调整和改变这种矛盾关系,才能够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促使社会发展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因此,矛盾的存在使事物发展具有前进性和动力性。

最后,矛盾具有发展性作用。

矛盾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事物内部矛盾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触发、解决和产生新的矛盾的过程。

在矛盾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解决后,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发展过程使事物不断地向更高的阶段、更高的层次发展。

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

在解决一个科学难题之后,往往会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矛盾的发展性使事物的发展具有不断向前、不断进步的特点。

总之,矛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具有辩证性、动力性和发展性作用。

矛盾的存在使得事物的发展变得丰富多样,推动事物不断进步。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矛盾,通过调整和协调矛盾关系,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瞧问题(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瞧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瞧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的原理之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这种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以自然界为例,一方面,水的存在和运动离不开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水的存在也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形成热量和物质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源。

然而,矛盾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矛盾都具有相同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形式。

在不同的事物内部,矛盾的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因此矛盾的特殊性是多样性的表现。

以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例,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劳动与自然力的矛盾,而劳动与自然力的具体表现又与具体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等有关,因此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首先,矛盾的特殊性是在矛盾的普遍性基础上形成的,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特殊性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也反作用于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的表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矛盾的普遍性。

最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化。

综上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事
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之一。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矛盾普特关系辩证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特关系辩证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特关系辩证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特关系辩证原理是指在辩证哲学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

矛盾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矛盾普遍性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统一。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矛盾的普遍性,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来分析和处理矛盾。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
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善于抓住事物内部的矛盾,找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批判性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善
于质疑和批判已有的观念和理论。

要善于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3. 综合性思维方法:综合性思维方法是指在认识事物时,要善
于综合各种条件和因素,不片面地看待问题。

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4. 实践性思维方法:实践性思维方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要从
实际出发,注重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两者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食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引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

矛盾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并且指出了矛盾如何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本文将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对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不断变化、发展和进步。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而不是外部。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矛盾的不断运动和斗争的结果。

矛盾的对立面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矛盾的对立面通过对立统一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种发展是辩证的、不断的、前进的过程。

例如,社会的进步是通过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对立推动的,科学的进步是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对立推动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改造事物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

三、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方法论是指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

1. 辩证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是研究事物矛盾的方法。

它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具体的分析,找出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

只有找出事物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才能找到事物发展的矛盾焦点,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指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不断的、前进的,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朝着矛盾的解决和对立的统一方向发展的。

3.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指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原理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原理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原理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分析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不仅存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方面,也存在于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方面。

2. 矛盾的特殊性:辩证法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

3.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原因。

事物内部的矛盾会通过斗争和冲突来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

4. 矛盾的统一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解决而实现的。

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事物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辩证法的矛盾分析原理对于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解决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同时也提供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典型示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1.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

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5.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

2.缺点仿佛是优点的继续。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5.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6.金属在常温下是坚固的,但在低温下其内部结构会变得松散。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由有用变成有害)8.只让一方受益的全球化是短命的。

(世界经济可能由融合走向分裂)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2.吃一堑,长一智。

13.失败是成功之母。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反面:1.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要纪律就没有自由。

2.讲利益就不能讲诚信,讲诚信就要损失利益。

典型错误1.矛盾双方根本对立。

(只适用于对抗性矛盾)2.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斗争是有条件的。

(事物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4.矛盾双方有时对立,有时统一。

典型应用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是怎样的?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和斗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辩证法

矛盾辩证法

矛盾辩证法
1、矛盾辩证法是以矛盾范畴为理论中轴的辩证法,它有"存在论"和"方法论"两个层次。

存在论的矛盾辩证法是一种滞留于矛盾存在论层面、拒斥"融合"概念、缺失方法论的辩证法,其理论错失是:理论渊源错位,背离马克思的和谐理念;理论元素缺失,遗漏对立面的融合;不承认融合也是发展的动力;对待矛盾的态度错误,放弃对矛盾运动的掌控;解决矛盾的方法论被扭曲、化解矛盾的方法论缺位,误导人们把客观存在着的对立面的斗争性质变成人们的价值努力目标,滋生斗争哲学。

存在论的矛盾辩证法应当终结。

2、矛盾辩证法应当走向新生,新生之路是实现从存在论到方法论的跃升,为此,就要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文本,引入对立面"融合"的理论元素,从源头上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吸收中国哲学"和合"思想的合理内核,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之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与当代世界主题的变化,实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化。

矛盾辩证法正走在新生的途中,新生之路的终点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辩证法的确立。

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2.方法论:
要正确认识条件、把握条件或创造条件,使矛盾双 方的转化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反对否定或违背矛 盾双方转化的条件。
3.运用举例:
例: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是放错 地方的资源。”
(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1)中的观点说明我们如何才能把垃圾 变为资源? 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 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例三:某市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下岗职工较多 的现象。该市政府深知面临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 不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将会出现更大困难。 因此,该市政府领导经过多次深入调查,弄清了下岗 职工的人员结构、年龄层次、家庭状况,在此基础上, 根据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本着 对下岗职工负责和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安定的指导 思想,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市场化、 全球化有其普遍的一般规律,但各国的具体国情各不 相同,因而必须做到一般国情和具体规律的有机结合。
中国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市场化还不完善, 作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仍然不强,因而 在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上必须考虑这些基本国情,走 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答案: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该市政府领导根据我国 加入WTO的新形势,深入调查,摸清了该市下岗职工 的基本情况,体现了这一点。
(2).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把不同事物区别开 来,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该市政府领导深入调查, 弄清了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体现了这一点.
(3).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 了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该市政府领导按照有关政策和 法律法规,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初步建立起符合该市情 况的社会保障体系,说明了这一点.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矛盾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正是由于矛盾的内在斗争推动的。

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来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矛盾。

首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组成的,这两个侧面是互相对立、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

例如,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互相对立的,但又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发展过程。

同样,社会中的阶级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等也是促使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力量。

只有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形式。

其次,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于事物内部的,无论是自然界的矛盾还是社会矛盾,都具有普遍性。

但是,矛盾的特殊性也非常重要,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发展规律。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的,它们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因此对待和解决这些特殊的矛盾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

最后,唯物辩证法注重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矛盾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同时矛盾也会给事物的发展带来阻碍和困难。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把握,人们可以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自然界中,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生态矛盾和资源矛盾。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可以通过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总结来说,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矛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通过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来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原理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原理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相关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矛盾性是其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探讨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相关原理,以及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一、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概念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内部或外部的对立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

矛盾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几乎所有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

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各个事物的矛盾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对立面。

对立面既包括事物内部的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矛盾。

事物内部的矛盾体现为事物的各种属性之间的对立,如量和质、形式和内容的对立。

事物之间的矛盾则表现为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如社会和自然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矛盾的性质和规律各异。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而资本主义社会中则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对抗性的。

三、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斗争性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核心原理,指矛盾双方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贯通的关系。

对立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指矛盾双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斗争。

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变化的源泉,是事物从旧的向新的转化的动力。

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斗争性表现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在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依存促使事物的稳定和平衡;另一方面,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矛盾引发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四、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和对抗性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动力,是事物由旧向新转化的动力。

辩证法中的矛盾

辩证法中的矛盾

辩证法中的矛盾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指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冲突和矛盾。

这些矛盾通常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等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辩证法中的矛盾具有以下特点: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和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消灭矛盾,只能认识和解决矛盾。

4.矛盾的复杂性:矛盾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

5.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辩证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人们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矛盾与辩证法

矛盾与辩证法

矛盾与辩证法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矛盾与辩证法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矛盾的存在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

矛盾表现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

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只有在内部矛盾存在的基础上,事物才能运动发展;外部矛盾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即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是对矛盾进行合理把握和认识的能力。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矛盾与辩证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矛盾是辩证法的基础,而辩证法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点,发现事物的矛盾动力,为解决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辩证法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多样的、变化的,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积极应对挑战和变革。

其次,辩证法引导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矛盾,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真相,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辩证法在社会实践中有助于我们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辩证地思考、分析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改变社会现实,提高社会效益。

在个人生活中,辩证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可以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看到问题的两面性,尽可能地从问题中找到改变的机会;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辩证法的原则,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当然,辩证法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物的矛盾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辩证法的原则进行灵活的思考和实践。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总体规律的科学方法。

其中,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矛盾的概念、类型、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矛盾的概念1. 矛盾是什么?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即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两个或多个方面。

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现实中。

2. 矛盾的基本特征(1)对立性:矛盾双方在某一方面上具有明显对立关系;(2)统一性:在另一方面上则具有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和统一关系;(3)斗争性:双方之间存在着不断地斗争和转化。

三、矛盾的类型1. 绝对矛盾和相对矛盾绝对矛盾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的根本对立,如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等。

相对矛盾则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的相对对立,如贫富、劳资等。

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事物发展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矛盾。

次要矛盾则是相对于主要矛盾而言,具有次要性和从属性。

3.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部矛盾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关系,外部矛盾则是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

四、矛盾的作用1.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 立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矛盾。

3. 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必须分析社会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主要和次要矛盾。

4. 研究自然界规律时,必须分析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内部和外部矛盾。

五、结语总之,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概念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广泛适用的概念。

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辩证矛盾例子

生活中的辩证矛盾例子

生活中的辩证矛盾例子
1. 自由与约束的矛盾:在生活中,我们追求自由,希望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但同时也需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接受一定的约束。

2. 功利与情感的矛盾:在做决策时,我们常常面临功利与情感的抉择。

功利是指追求实际利益和效益,而情感则是指个人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依恋。

3. 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每个人都希望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决策权,但同时也需要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4. 稳定与变化的矛盾:我们希望生活稳定和安逸,但同时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和追求个人发展。

5. 真实与虚构的矛盾: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真实与虚构的矛盾。

我们常常面对着真实的社会和环境,但同时也会通过各种媒体和艺术形式接触到虚构的故事和世界。

6.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种种限制和困难,使得我们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

7. 公平与不公的矛盾:我们渴望公平正义,但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和不公正行为。

8. 个体与集体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体利益和需求,但在社会中,我们也需要考虑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9.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们需要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但同时也需要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

10. 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上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辩证矛盾例子,每一个都涉及到人们内心的冲突和抉择。

我们在面对这些矛盾时,需要权衡利弊,寻求平衡,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这种辩证关系有以下三点意义:一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不断运动着的,永不停息,因此新事物,新情况必定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对新事物视而不见,但更不能盲目的认识它们。

世界上的每种活动、行为、事件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规律,找到方法即可以事半功倍。

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一样,其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忽略它们中的任何一方,也不能将它们隔绝起来认识,更不能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正确科学的认识事物。

二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通过上一条的认识,我们知道,工作应该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

那矛盾的普遍性关系和特殊关系的辩证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种经历,在面对新的事物或进行某种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亲身经历试验找到一个或几个个体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一个或几个的工作了。

但为了完成更多或这一类工作,我们会把自身的经验作原料,提炼总结出一套有着规律性、普遍性的通用规则,使这套规则可以适用大多数个体。

这样就结束了么?没有,我们最终为了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必将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调整通用规则,使之最终可以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

这种我们都经历过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特殊——普遍——特殊”。

在现实中这种工作方法有很多例子,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三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认为这一条可以算作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工作,自然可以运用矛盾的普特的辩证关系来更好的进行。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在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创举,有很多可以举的例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无不是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以上,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

高考哲学常识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⑴古有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今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所涉及的就是共性与个性关系。

从哲学上讲,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世界观)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内涵不同:普遍性——同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称之为“共性”,也可以叫做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的属性。

特殊性——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称之为“个性”,也可以叫做矛盾的特殊性。

广度不同: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对个别事物,对矛盾的特殊性的抽象,是特殊性之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

存续性不同: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绝对的、永恒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相对的、暂时的。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矛盾双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但普遍性不包含特殊性。

因为普遍性是撇开特殊性而概括抽象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共性。

水果,是对一类果肉味甜、含水量较高(多汁)的果实这个共性(矛盾的普遍性)的概括抽象形成的概念,表达的是共性(有别于干果)。

它客观存在,但只存在于苹果、橘子、桃子、李、梨、香蕉、鲜荔枝、鲜龙眼这些水果的具体形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之中,而绝不能在它们之外独立存在。

四边形(共性),只能存在于正方形、长方形、矩形、菱形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个性)之中。

人是从张三、李四、王五……这些具体的人(个性)之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共性。

列宁说:“任何个别(无论如何)都是一般。

”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管怎样特殊,总具有同类的共性。

苹果、橘子、桃子、李、梨、香蕉、鲜荔枝、鲜龙眼这些水果的具体形态各具特点(个性),但无不具有果肉味甜、含水量较高(多汁)的这些共性。

,否则就没有“资格”称为水果。

有一种枸橘(也称枳——入中药叫枳实)的果实外形非常像橘子,人们从来没有把它叫做水果的,因为它味苦且臭,不具有水果的共性。

各种特殊的四边形,尽管各有特点,但都必须具有四条边,而且构成一个闭合的几何图形。

少一条或多一条边,就变成三角形或五边形了,如果四条边不闭合,那就变成直线、线段或曲线了。

具体的人(个性)与人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

③厘清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上认识的误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就具体事物而言,有的具有矛盾的普遍性,有的具有矛盾的特殊性。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不同的场合)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从空间看,事物范围极其广大,从时间看事物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只具有相对性,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同化与异化的矛盾,在生物界是矛盾普遍性,而在整个自然界,则是矛盾特殊性;阶级斗争,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是矛盾的特殊性,而在阶级社会中,则是矛盾的普遍性。

⑤任何事物都是共性(矛盾普遍性)和个性(矛盾特殊性)的统一体。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诡辩术,错在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⑶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世界观)的方法论要求①认识事物要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个别(特殊)————一般(普遍)————个别(特殊)(指导实践)科学理论的发现,总是从研究个例开始、到研究大量实例,经过归纳,概括抽象,推理论证,才形成理论体系的(一般);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个别),经受检验、校正、完善、发展。

法拉第在科学研究中创立电磁理论,继而导致电磁技术体系建立,使人类进入电器时代麦克斯韦创立电磁波理论,把人类带入电讯时代;原子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又把人类推进到核能时代。

②学会“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科学的工作方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科学的工作方法,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

⑷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文化多样性.1.3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