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彭端淑文学成就

合集下载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为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

教学难点理清论证思路,理解理论论证与实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抽查背诵2.字词句的翻译(小黑板出示)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简介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论证方式分:立论、驳论3.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分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4.议论文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结合议论文知识分析课文本文是很典范的议论文,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讲议论文知识,小组内学习讨论:文章的论点、论据和结构,看哪组同学能将这些问题快速解决(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

)师生共同明确:(师生对话。

15分钟)1.论点是“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找出本文所用论证方法。

并举出例子。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蜀鄙二僧之南海之事是事实论据(例证)师补充提问:“蜀鄙二僧”故事的含义和作用?明确: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

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以事喻理: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沪教版语文六上为学

沪教版语文六上为学

2、子何恃而往! 你靠什么能去! 3、以告富者.
. .
. .
把(去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朗 读 语 气
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矣:表感叹语气,相当于“了”。 哉: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也:表判断陈述等语气,一般不翻译。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为学的难易
可 互相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
努 力的 重要性。
第三段:总结上文,强调为志而行,定能成
功。
天下事有难易乎?
语气词,吗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做 也 了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求学,做学问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
译文 天底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去做,那麼困难也 变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麼容易的也就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 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去学的话,困难的也变容易了;不去学的 话,容易的也会变困难了.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 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bi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边境 yu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告诉,对…..说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凭借,依靠 雇 到 把 和尚用的碗 还,尚且
shi
去 ,往
bo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全册文学常识(含答案)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全册文学常识(含答案)

文学常识:1、,选自《》,作者,代表作品还有《》。

2、《》一文的作者是国作家。

3、《散步》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原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杂文集《》、《》、《》等,散文诗集《》。

5、《花脸》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画家。

6、《口哨》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7、《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作者。

8、《两小儿辩日》选自《》,此书相传是战国时所撰。

9、《十六字令三首》,分别表现山的高耸、壮伟、险峻,抒发了,作者。

10、的《》一词是咏叹江南的赞歌,菩萨蛮是。

11、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词牌名,是题目。

其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春水的。

12、《》选自法国科幻小说家的《》一书。

13、《》一文,记叙了“阳子”在漫游太空城的见闻,介绍了新奇的太空世界。

表达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对科技发展的乐观态度。

14、《》一文,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借格林一家以对暗号来确认彼此,表现忧患意识,从独特的视角思考了。

15、《松鼠》的作者是,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16、《云雀》的作者是法国的,不仅介绍了云雀这种动物,更象征了法兰西民族的精神——、、、。

17、《藏羚羊跪拜》的作者是,课文叙述了18、《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是,本文描述了豪猪的形态特征与生活方式,已在讽刺所谓“绅士”们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警示人们。

19、《天上的街市》作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本文选自《》,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20、《星河》的作者是。

21、《我召唤轻轻的小树林》作者是当代诗人、散文家。

22、《留住童年》作者是当代作家。

23、《忆读书》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她原名。

有散文集《》,有诗集《》和《》,被人称为。

本文旨在告诉我们“,,”的道理。

24、《美容新术》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倡导人们多。

25、《窃读记》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她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学》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学》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为学》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了解“为、迄、之、恃、犹、去、顾、限”在句子中的意思。

2.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二、重点难点1.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的第1、3自然段。

2.难点: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说说对本课作者的了解。

2.文章讲了什么故事?四、参考资料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盲目的冲动或一些习惯动作都不含有或很少有意志的成分。

意志: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志,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

意志,即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含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

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心理现象。

其过程包括决定阶段和执行阶段。

决定阶段指选择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动机作为行动的目的,并确定达到该目的的方法。

执行阶段即克服困难,坚定地把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意志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与预定目的相符的行动以及抑制与预定目的矛盾的愿望和行动两方面。

人的行动主要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

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通常总是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先在头脑里确定行动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选择方法,组织行动,施加影响于客观现实,最后达到目的。

例如同学们进高等师范院校学习,立志从事教育事业,这首先要确定行动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顽强地刻苦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这些行动过程中,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还以此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

意志就是在这样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彭端淑为官勤政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彭端淑为官勤政

《为学》资料
彭端淑为官勤政
雍正四年(1726),彭端淑乡试中举。

雍正十一年(1733)与孪生弟弟彭肇洙同榜登进士第,授吏部主事。

乾隆十年(1745)升吏部员外郎,旋迁文选司(负责人事任免)郎中。

乾隆十二年(1747)充任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

乾隆二十年(1755年)出署“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的广东肇罗道署察使。

彭端淑待民宽厚,为官一意为民,常以“清慎”自励。

每出巡议事察访,必轻衣减从,“随行不过一二人”,并明令所经各州县一律禁止迎接款待,违者严惩,深得“吏民称歌”。

彭端淑断案明决果断,对民间诉讼的误断,无不一一更正,使民相安。

初到粤东,遇积案3000余件,他立即调集各州县案卷,会同幕僚开诚布公,明断有声。

不一月,全部案结,吏民无不惊佩。

又督修省城书院,延请名师月课,亲为指授,士风甫振。

彭端淑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

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1。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为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通译文章。

2.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意、领悟哲理;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习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之”的用法、通译文章。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实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对话法、师生对话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运用激趣法引入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由塞翁失马祸福转化的故事引出,“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调动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

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及解题(见课下注释)2.生字词读音:鄙bǐ语yù于富者恃shì钵bō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

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

(学生与文本对话)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

(学生与文本对话)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生生对话)四、疏通文意1.自己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用铅笔划出有疑问的字词。

2.小组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生生对话。

3分钟)3.全班交流、答疑。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桃李天下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桃李天下

《为学》资料
桃李天下
彭端淑一生很注意对人才的培养,造士甚多。

为考官时,对才识俱佳之士,亲自考核,极力提拔,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执教锦江书院后,其门下更是人才辈出,李调元、张翯(hè)、钟文韫(yùn)等皆为其学生。

彭端淑把他一生中的最后约二十年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

他在《戊戌草·寒食》一诗中有明确的记载:“锦江栖迟二十年,每逢寒食一清然。

”这对他讲席书院的时间和心境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十一岁的彭端淑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今天四川眉山市彭山县尚有彭端淑的坟台遗址。

彭端淑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

其祖父彭万昆为明末怀远将军,清初为简州(今四川简阳市)判官。

以军功勇著,授四川都督佥事(qiānshì,都督佥事是正二品)。

彭端淑的8位叔父,多为举人、知县。

他从小聪敏颖异,常受先辈“崇实黜浮,又宜力学,毋自弃”的教诲,与兄端洪、弟肇洙、遵泗等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过山,得学识渊博的父亲彭珣(xún)亲授。

还得益于其外祖父、进士出身的夹江名儒王庭诏的教益,长进不小。

及入县学,再得合江进士、蜀中制义(八股文)匠手董新策点拨,学业立就。

1。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为学寓意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资料为学寓意

《为学》资料
为学寓意
在清代丹棱彭氏诸兄弟中,彭端淑是最著名的,但他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他写的著名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可以说就是他踏实勤学的心得感悟。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
《为学》寓意
《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朝圣。

”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深感惭愧。

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

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从而工苦力学。

彭端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对“聪与敏”、“昏与庸”这些先天条件的看法。

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此文收录于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简称《为学》。

1。

《为学》

《为学》

拓展延伸
你还能再举一些例子帮助作者 证明他的观点吗?
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
二十六岁失去了听觉,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 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乐曲创作事业上, 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登台演讲 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 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 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 老师称为“智能底下的人”,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 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反而一 直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牛顿小时很笨,成绩很差,当他做的风车被嘲
笑他的同学弄坏以后,他开始发奋学习,终于成为影 响物理学界的重要物理学家。
小练笔
1、“子何恃而往?” 2、“子何恃而往!”
探寻语气 讽刺轻视
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为学的成败,不在天资的高低和客观 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人们主观上是否 努力。只要志向坚定,勤奋努力,一 定会学有所成。
文末一段示晚辈: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 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限 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读准字音
dài dài qì





shì



huán

yóu



注意停顿、语气
1、天 下 事/有/难 易 乎? 2、然 则/昏 庸 聪 敏/之 用,岂 有/常 哉! 3、蜀 之 鄙/有 二 僧,其 一/贫,其 一/富。 4、吾/ 一 瓶 一 钵/足 矣。 5、顾/ 不 如/蜀 鄙 之 僧 哉?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为学》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为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了解“为、迄、之、恃、犹、去、顾、限”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的第1、3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1、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把学问学好?(根据学生发言导)2.有这样一个人认为学习做事能不能成功,与自己是否聪明无关,那么他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8课,齐读课题《为学》。

二、新课学习(一)分析课题意义“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是教育我们要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二)说明作者简单情况清代文学家曾任吏部郎中,后在锦江书院讲学。

著有《白鹤堂文集》。

《为学》选自《白鹤堂文集》,原名《为学一首示子侄》。

(三)说明如何分段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注意订正字音。

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吾资/之庸,不逮人/也。

(读四声)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有惭色。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读准句子中的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贫者/语于/富者曰(读四声)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沪教版文言文-为学

沪教版文言文-为学



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
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 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一 词 多 义
之:(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蜀之鄙有二僧:结构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顾:(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反而 (2)三顾茅庐:拜访
(3)左顾右盼:看
一 词 多 义
足:(1)一瓶一钵足矣:足够 (2)画蛇添足:脚 (3)不足挂齿:值得 去:(1)西蜀之去南海:动词,距离 (2)去留两遍:表动作的趋势 (3)大势已去:离开
创 作 背 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
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 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 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 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段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文章的第二段
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 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及翻译译文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及翻译译文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及翻译译文《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及翻译译文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及翻译彭端淑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沪教版六年级上《为学》

沪教版六年级上《为学》

为学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 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 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 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
亦 (yì)也
子 (yǐ)你
恃 (shì)凭;依靠 语 (yù)告诉
吾 (wú)我
犹 (yóu)还;尚且
做 天下事 那么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学问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下游走
“我几年来,想要雇条船往下游走,直到现在还 没去成。你靠什么去啊!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回来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
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那个富和尚。富和尚显 出惭愧的神色。
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 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署鄙 之僧哉?
为学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2018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为学》教案1

2018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为学》教案1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3、懂得“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2新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上学生自读与生生、师生交流结合,朗读与感悟结合。

3学情分析作为预备年级学生,初学文言文,本课以重点是朗读理解,对文言词语理解不做过多深究,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和能力为主。

4重点难点~1、重点:重点理解“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2、难点:懂得借事喻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同学们平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该怎样对待呢?今天我们学习《为学》,在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为学》。

观题质疑,释题:为:做;学:学问;为学:求学,做学问。

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创作背景。

(老师出示ppt)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四川丹棱人。

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之、去、鄙、顾”的意思。

3、懂得“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疏通大意:(学生自主阅读,15分钟)1、初读课文,教师指导。

检查预习,老师明确下列字音:恃钵语,然后散读(老师出示ppt)全班齐读。

要求: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第三遍:要读出感情。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a、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将理解落实在重点字词之上,并且补充以上字的其他义项。

为:之:去:鄙:顾:b、小组交流。

讨论一下词语含义。

读一段原文,翻译一段译文。

C、课堂交流:读后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发言,生生、师生讨论解决课上检测:提问两名同学,一名读原文、一名翻译。

六年级语文上册 7.37《为学》教案 上海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7.37《为学》教案 上海版

《为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

熟读背诵课文。

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认识文中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利用对话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激发克服困难、立志勤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文中故事的内涵与作用。

教学准备作者朱熹的相关资料。

旬子《劝学》片断。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作者简介 1)、学生简介。

2)、教师相机补充。

(彭端淑,约1736年生,字乐斋,四川丹陵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

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朗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肇罗道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集》。

)2、根据自己的感受谈“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调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

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

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

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1、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

2、同桌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3、全班交流、答疑。

相机明确重点实词的意义及文中“之”字的用法。

(“之”字用法归纳如下: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

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

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资料
彭端淑文学成就
彭端淑的主要成就在其文学方面,其诗歌和散体古文及文学批评理论在当时的影响都非常大。

他与李调元、张问陶以文名鼎立蜀中,被誉为清代“蜀中三才子”。

《彭端淑诗文注》,李朝正等著
彭端淑早年曾醉心制义(也称制艺),其制义亦技压蜀中,是继韩琢庵、董新策后唯一能“发虑经旨”的制义大家。

甫入京,即以制义名噪京师,深得蔡寅斗、胡稚威、沈适芳等的推崇,谓为“不世之才”,“咸推重之”。

但制义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彭端淑在文学道路上的发展,直到50岁他才挣脱束缚,“诗学魏、文学左史”,文风为之大变。

特别是他辞官后,主动与人民接近,充分了解了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更以无比忧愤的心情,力擎巨笔,写出了一首首含蓄沉凝、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彭端淑后期的作品,题材极为广泛,或忧国忧民,如“忧旱几经旬,农夫心独苦”(《七月十六日》);或愤世嫉俗,如“……深山夜月一声啼,天地有春留不得。

今古世事如苍狗,王侯蚁蝼同枯朽,……胡为岁岁啼不住?似含孤愤争自诉!”(《杜鹃行》);或抚时感事,如“骨肉难无故,同怀七剩三。

”“何时重聚首,一解忧心愤”(《忆弟》)。

彭端淑与其弟彭肇洙、彭遵泗在当时都以文才知名,时称“三彭”。

其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其现存作品有《白鹤堂文集》四卷、《雪夜诗谈》二卷、《粤西纪草》一卷、《曹植以下八家诗选》若干卷、《蜀名家诗抄》二卷以及《晚年诗稿》、《碑传集》、《国朝文录》、《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广东通志》等。

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