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配套学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doc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2—,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Z-O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而,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笫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笫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n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和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川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牛的牛活实际來分析区域,培养学牛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牛逐步养成口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牛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笫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人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木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由区域核心(héxīn)、网络系统、 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从图中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来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解析(jiě xī)
归纳(guīnà) 提升
第一章 区域(qūy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jīběn) 含义
第一页,共39页。
学习(xuéxí)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gàiniàn),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gàiniàn)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gàiniàn)、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 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第十四页,共39页。
返回 (fǎnhu
二、区域(qūyù)空间结构
第十五页,共39页。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
自主 (zìzhǔ)预
相对位和置(wèi zhi。)关空系间分布形式 习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
区域开放程度(chén对gd外ù)和联系 等。
答案(dá
迁移
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qiānyí)应
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
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xīnxīng)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
效率。
第十页,共39页。
岛。状
5.思考教材P4~5活动提出的问题。
2018-2019版地理新步步高同步人教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
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思考 区域内部为什么存在差异?答案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
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我们所说的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没有差异,只是同一区域内差异较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发展水平差异发展方向差异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究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图1为“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为“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册 第一单元 第1讲 区域及区域差异课件
农业
以种植业 为主;畜牧 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 畜牧业 为主;高产值的 园艺作物 在种植业中占重
要地位
工业 高新技术 产业在世 传统工业 曾在世界上地位
界上地位突出。
及其 布局
“
临海型
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布局 “ 资源型 ”布局为主
为主
人口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与城 主要分布在 太平洋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活跃思维 区域的特征就是区域地理特征吗? 答案 不是。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是 不同区域的共性特征,而区域地理特征是指某具 体区域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 理要素特征和人口、城市、人类活动等人文地理 特征。
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
(1)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加上 地形 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及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的差异。
国家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名师课件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重工业为主
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 比较发达
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三角 是重要商品粮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较快 比较发达,内河航运相对发达
对外开放
开放程度相对落后
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
西部大开发
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意义: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 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地区 差异
时间 变化
传统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发展前期
工业化时期
城市化时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农业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
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 请列举两项。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 地质灾害。(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
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区域发展的中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湘教版必修3地理:1.1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 •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通过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分析,学习差异的比较方法,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3 •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分析,学习差异的比较方法,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主要基本特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画关系图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画关系图理解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关系和区别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划分和主要影响因素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2)。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高二地理导学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程标准:了解区域的含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是重点;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概念及影响因素为难点。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基本特征;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3、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方法:“班中班”教学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引1、区域的概念: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空间。
2、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关系和分布形式。
它是区域、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劳动力。
4、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自学导引合作探究一:结合图1-1、1-2、1-3、1-4和课本资料探讨分析“区域主要特征”,并归纳。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界线,例如:区内,区间,例如具有一定和,例如:区域的,例如:合作探究二:结合图1-8“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探讨“区域空间结构”并思考:(1)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2)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两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区域空间分布形式有哪些?(二)区域空间结构1、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活动、状况、城市化、区域程度、对外联系。
23自主探究:观察课本图1-5、1-6、1-7,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区域的景观?(2)分析三个区域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并填写完成下表:(三)区域产业结构合作探究三:完成课本P7活动题1,并思考:(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不同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有何异同?(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什么?1、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①表现: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件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含义: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的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明确界限和模糊界限)
2.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模糊界限)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92021/11/19November 19, 202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明确界限)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
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 工业
城市 交通运输
从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分:
区域要素
形式
农业
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
点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 的自然—社会综 合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1.2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导学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课时)【自主预习】一、区域的含义及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且界线有虚有实;(实:国界、省界;虚:气候区、植被区等)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③区域具有一定的;④区域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3、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类型:区域和区域。
4、空间分布形式: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状。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1、概念:指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资源配置状况、等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它各业。
4、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比重;三次产业的等。
※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所占的比重较大,表现为一>二>三;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表现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则比较大,表现为5、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人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向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课时)四、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常用指标:、、等。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3、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①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以为主。
语文必修四答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
参考资料:提分教练:高中语文
《提分教练:高中语文(必修4·江苏版)》由教练点拨由名师执笔,帮你精辟分析教材的内容,给 你指明提分的关键点。从知识、方法、能力多个角度诠释所学内容,使你的学习更加高效、轻松。 针对考点、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教练示范解题的方法、技巧和规范解答的步骤,揭示这一 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提分诀窍,洞悉考试命题的规律。
内容介绍
如下: 扩展资料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元杂剧的知识点: 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 魂》、《汉宫秋》、《梧桐雨》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 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参考资料:图解新教材_高中语文必修4
《图解新教材_高中语文必修4》是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金星。
参考资料:教材解读语文必修4
《教材解读语文必修》是2012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资源编辑室、北京百川菁华科技有限公司。
谢谢观看
语文必修四答案步步高学案导 学与随堂笔记
参考资料:1+1轻巧夺冠同步讲解:高中语文必修4
《1+1轻巧夺冠同步讲解:高中语文必修4(人教版)(金版卓越版)》概括展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初步感知单元教材。分为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总览和高考信息透视三个栏目。明确学 习目标和考点能级,让学生把握住学习方向。下设四个子栏目:美文晨读、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和知识清单。课前背诵一首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古诗词,并进行适当的赏析、品读,既能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事先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归纳、 整理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及词语的释义、辨析等。“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不但是重要 的考试内容,也是能力形成的前提。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
波峰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复习导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班级姓名编制人:张艳华审核人:张艳华【学习目标】扎实掌握区域主要特征、空间结构类型和分布形式及产业结构的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区域主要特征、空间结构类型和分布形式及产业结构的划基础知识一、区域的主要特征二、区域空间结构:指某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关系和形式。
1.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等。
2.地域空间分布形式三、区域产业结构概念:产业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变化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早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________所占比重最大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____________所占的比重最大晚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先进______________、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达标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 C.市场 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3~5题。
3.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4.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章末整合
15.比较(bǐjiào)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特点,简述南水北调的意义和带来的 环境问题。 16.简述西气东输的意义。 17.评价西电东送工程的影响。 18.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19.简述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0.为什么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该产业转移有何影响? 2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二次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2.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个角度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三页,共6页。
9.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从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态等方面描 述各阶段的区域特点。 10. 我国可划分为哪四大地区?划分依据是什么? 11.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方面分析四大地区的 差异。 12.从温度带、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问题等方面分析南方地区与北 方地区的差异。 13.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yōushì)资源有哪些?制约因素是什么? 14.简述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dì lǐ huán jìnɡ)与人类活动
章末整合 (zhěnɡ hé)
第一页,共6页。
网络(wǎngluò) 构建
第二页,共6页。
知识点回顾
1.简(hu述íg区ù)域的特征。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常见的区域空间分布形式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4.什么是产业结构?有哪些影响因素? 5.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和结果是什么? 7.区域发展(fāzhǎn)水平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8.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趋势是什么?
第五页。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从产业结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态等方面描述各阶段的区域特点 。11.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chéngdù)三个方面分析四大地区的差异。15.比较南水北调三条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单元一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二、课标解读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3.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4. 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 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三、学科素养1.通过路区域图分析,渗透对学生地进空间观念的培养;2.图文材料探究环节,体现学生人地关实证意识;3.通过区域发展事物分析,渗透人地观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区域有了初步的小结,本节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让学生的认识提高上四、设计理念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法,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正确的人地关。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课件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课时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中
候干旱,风力较强
化。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温低、风力大
第二十页,共42页。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
内、外流区兼具。
流区。地表水以雨水 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 多冰川、湖泊,
水文特征
补给为主,地下水资 水湖
多大江、大河发
源比较丰富
源地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
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土壤 广泛分布着高寒
答案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造成土地退化。
第三十页,共42页。
答案
归纳(guīnà)提 升
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rénlèi)活动的影响 应用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分析区域特征,揭示对人类(rénlèi)活动影响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迁移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cáiliào),回答问题。(qiānyí)应
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
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 000米等高线为界。
第十七页,共42页。
答案
(3)三大自然区各自主要位于我国地势(dìshì)的哪一级阶梯?
答案 青藏高寒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西北干旱(gānhàn) 半干旱(gānhàn)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季风区主要位 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第二页,共42页。
内容索引
一、区域(qūyù)和区域(qūyù)差异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zìrán huán jìnɡ)的差异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十九页,共29页。
答案(dá
返回
课堂训练(xùnliàn)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第二十页,共29页。
12345678
1.对区域的不正确叙述是( D ) A.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单元 B.所有的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 C.同一地理单元可属于不同的区域 D.同一区域内部特征不存在差异 解析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 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有明确(míngquè)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 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但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答案
思考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jìnxíng)区域划分、确定具体 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 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 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第六页,共29页。
共同职能作用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工业区等。所以城市经济区
、浦东新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功能区。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解析(jiě
123 4 567 8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sān dà)区域。读图完成4~5题。
4.该图主要(zhǔyào)反映区域间B 的( )
A.开放性
B.差异性
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C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解析 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 类型,说明(shuōmíng)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 域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 的目的之一。
第九页,共29页。
解析(jiě x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事例,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思维活动】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⑥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⑦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⑧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⑨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形式:农业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为⑩岛状。
【思维活动】2.农业区域、工业区域以及城市区域的景观特征有何不同之处?答案农业区域的景观特征是聚落规模较小,以平房为主,周围农田环绕,一幅田园风光;工业区域的聚落规模较大,厂房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城市区域的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和车流不息,经济活动繁忙。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⑪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⑫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⑬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⑭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思维活动】3.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答案不是。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活动】读“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特点?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甘肃省内分为几个干湿区?(2)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3)干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答案(1)降水的分布规律:甘肃省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东南部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将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
(2)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
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那么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区都不具备的。
(3)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反思归纳】区域的主要特征特征作用备注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实有的区域有明确界线,政治区域界线就非常明确。
如国界、行政区界线虚经济活动区域和自然区域界线通常不很明确。
如温带草原区、美国小麦带等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不同区域之间也有相似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性,但不是主要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如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色,中心商务区的商业和服务功能探究点二区域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探究活动】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各区域内部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因素不同,各区域的空间结构不同。
下面为“长江沿岸某区域图”。
材料二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中心城市)、网络系统(交通网络等)、外围空间(相对于区域核心)三部分组成的。
下图所示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
(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有何不同?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 产业分布特点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小,主要是生态破坏(2)区域发展早期、中期、晚期,区域空间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农业地区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相对密集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都发达对外经济联系密切非常密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主要是环境污染(2)早期: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中期:交通线路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晚期: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区域核心(中心城市)作用加强。
【反思归纳】1.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地理条件 如山区城市空间结构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社会经济活动 如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等人口状况 人口稠密的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城市化水平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 区域开 放程度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对外联系 沟通发达区域的交通线路呈网状2.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
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转化 城市化水平产值比重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对点训练一区域的内涵与特征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两部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
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对点训练二区域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3.下列关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单一;城市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线路纵横交错,甚至连地下也利用了起来。
乡村功能单一,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鲜鱼、牛奶、家禽家畜、水果等基本生活资料;城镇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包括教育、娱乐、医疗、通信、金融和保险等。
城市还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向乡村扩散文化。
4.读“乌鲁木齐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D.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答案 C解析从图中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是在下降,但并非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不断上升。
综合提升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7月1日特区扩容正式实施,宝安区、龙岗区等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至1 948平方公里,深圳由此进入“大特区”时代。
材料二201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表指标2010年(单位:亿元)比上年增长(%)深圳国民生产总值8 201.23 10.7 第一产业增加值-6.47 -18.6 第二产业增加值 3 831.6 49.3第三产业增加值 4 363.12 12.5(1)深圳在30多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能正确描述那时的区域特征的是( )A.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B.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C.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2)深圳扩容表明其区域空间结构范围扩大,试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试分析深圳设立特区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答案(1)C(2)社会经济活动密度加大;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区域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对外联系日益密切。
(3)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成为经济的主体。
解析第(1)题,3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说明其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
第(2)题,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以后,在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优惠政策支持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逐渐密集,都对特区扩容提出了要求。
第(3)题,结合第(1)题及材料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