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 猫》教学设计(1)
17 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
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è)怂恿(sǒn g yǒn 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郑振铎的《猫》主要讲述三次养猫的经历。
每只猫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也因此造就了家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它们的经历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特点。
2.品味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二、研读课文1.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重点说明作者郑振铎跟文中的“我”不能划等号。
因为作者在《家庭的故事》的自序中说:“我写这故事当然未免有几分眷恋。
然而我可以说,他们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
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
或者有人看来觉得有些是真实者,那是因为这种型式的人,到处可以遇到,所以他们便以为写得像他或她。
”所以说,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的,不完全是事实。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猫相处的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了猫的性格特点。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描述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猫的习性、情感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时,可能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解释:
-在课文结构分析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在思想感情体会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如:幽雅、懒惰、叮嘱、惩戒等。
2.课文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以及猫的性格特点。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猫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6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特点的写法。
3.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教学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家也养过猫,在养猫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故事,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叙事散文《猫》。
一、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2.在学生自主标记完成后完成下列表格: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结局感情变化第一只猫(1-2段)第二只猫(3-14段)第三只猫(15-34段)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并有机地进行朗读体会):1.前两只猫都是“要”来的,一个“要”字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一家对于这两只猫的喜爱。
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觉得他可怜,怕他冻死或者饿死,可见作者一家人富有同情心。
解释蜷伏的解释,强调基础知识把握。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活泼可爱。
3.“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这一处猫的动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4.“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进行联想想象,体会这一个镜头——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5.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来猫的轻捷活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名师教案(第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名师教案(第1课时)本课应找准课文的切入点,简化教学的环节。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线”。
这些“点”或“线”就是这篇课文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实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从而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
但“简”是要有基础的,那就是对教材的充分把握。
文章是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来介绍四只猫的,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第一只猫的可爱;第二只猫的活泼、有趣;第三猫的可怜,从文章多处细节描写中袒露出来。
“在四只猫的前面各加一个形容词来描绘它”这一切入点,恰到好处地统领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
同时还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揣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
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四篇写动物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学习这篇散文,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1.语文常识:(1)了解作者。
(2)了解创作背景。
2.语言:(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3.阅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揣摩生动的描写。
(3)分析的叙事散文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能品味对比的表达效果。
4.写作: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生动的描写。
2.分析的叙事散文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品味对比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图片激趣法、教授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掌握作者是如何叙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揣摩生动的描写。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播放生活中关于猫的卡通形象,触发学生对猫的喜爱)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可爱的小猫,写了一篇关于他养猫心得的文章,但是在文章的末尾,他却说他永不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郑振铎先生的《猫》一探究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16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16课《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平等对待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与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导入师: 同学们觉得图片上的小猫可爱吗?(学生齐答:可爱);那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家里养过猫的呀?请你告诉大家养猫给你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既然养猫可以给大家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可为何在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笔下,养猫虽有快乐,可也有悔恨也有难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郑振铎先生家里的三只小猫。
板书:题目;作者【讲授】作家简介作者简介多媒体播放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活动】检查预习检查预习显示本课生字词,学生回答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â)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惩戒(chãng)怅然(chàng)【活动】理解课文,整体感知(一)完成表格师:大家通过预习得知这篇文章写了几只猫?(3只),那自然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对“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主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通过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猫》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猫这种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课堂互动和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与猫相处的经历,这样的开场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环节,学生对散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得还算顺利,但对于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比喻、拟人等,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受和理解。
- 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表达对猫的喜爱,以及这种写作手法对文章情感表达的影响。
- 人与自然关系:探讨文章中人与猫和谐共生的主题,强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 文学鉴赏:指导学生从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猫》一文中,“猫的性格柔顺,动作敏捷”,通过这样的描述,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形容词来描绘动物的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猫》是一篇描写动物情感的散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猫的特点和与人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读画话悟猫,“猫生”品人生——《猫》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征,细腻生动刻画表现性格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品味、感悟作者用议论抒情的句子表达思想感情及蕴含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情怀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细致刻画的方法;理解、品味、感悟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及蕴含哲理。
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预习:学生通读全文,积累重点字词,完成“猫档案”表格填写。
全班分为三个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诵读描述三只猫的内容。
A组:读第一小节,B组:读第三小节,C组:读第十五小节。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群策群力,采用花样诵读的方式,充分显示小组成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本组的朗读水平。
如分角色领读、男女齐读、全组齐读等,亦可表情朗读、表演朗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意在充分理解文本,很好的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播放一组猫的图片,每一幅猫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并配上猫叫的曲子。
激发学生爱猫的情感。
一、导入师:刚才同学们看了一段“萌猫成长”的视频,你们喜欢它吗?看猫的一举一动,品猫的一颦一笑,感受猫的喜怒哀乐。
对于一个喜欢猫的人,像我,读猫,一千遍也不厌倦。
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读猫—画猫—话猫—悟猫”四个学习活动将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猫》的世界。
二、课堂活动第一部分:读猫——绘声绘色再现猫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猫的内容。
勾画描写猫的语句,批注猫的特点,准备用这样的句式交流: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1、学生自主读,教师巡视指导勾画描写猫的句子,批注猫的特点。
师:找到描写猫的语句了吗?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请你绘声绘色地用屏幕上的句式再现猫。
2、学生交流。
师生点评。
师:(问没有发言的同学)你脑子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只猫了吗?(此处指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16 猫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 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 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并努力付之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设疑法、研读品味法、拓展体验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能丰富多彩、生趣盎然。
这节课,让我们品读《猫》,走进X振铎先生与猫的故事。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展示课前预习)(二)初读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解答。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被冤枉并遭受暴打,最终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刻骨铭心。
(三)研读品味1.研读课文,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完成下表:【明确】2. 默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请你用“文中这个句子写得好,好在”的句式说话。
【交流展示】(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小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教学设计
16《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郑振铎的《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弱小生命,对三只猫“得猫——养猫——失猫”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引发了对弱势者不幸命运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思与自省的精神。
《猫》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加强人类对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体现了人教版教材本单元编写意图;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继续训练默读,侧重学会摘录、概括,在比较、品析等语文活动中,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课堂环节的安排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推进教学。
本文的教学重点不要放在人物分析上,而是体会作者三次养猫所经历的情感波澜,通过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痛悔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引发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思考。
【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比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容易把目光停留在故事的叙述中,而忽略了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初一的学生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已经接近尾声,又经过前两个单元的默读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针对本单元的组文特点,可以通过摘录、概括、比较、品析等语文活动,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让学生能体会到作品的辐射意义,力求对本单元后面几篇文章的理解起到“例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探究” 习题一表格的要求,边默读边圈点勾画,然后把相应的内容摘录到表格中,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 默读文章,对上节课表格中摘录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横向比较,探究我家三次养猫的快乐和痛苦;3. 通过三只猫亡失后的抒情议论语句的比较,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痛悔之深,理解作者在忏悔之情中所包含的反思与自省,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6 猫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拟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小猫咪惹人怜爱,然而郑振铎总结他家与猫的记忆时却说: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看到这句话,你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呢?或许你想问:几只猫?每只猫都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结局具体是怎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我〞和家人是怎样的心情?……就让我们走进文章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梳理内容阅读课文,完成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
〔一〕“我〞家养过三次猫,先看第一只猫。
明确:以上是文中关于第一只猫的相关内容。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这只猫的形态?明确: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1〕自身的形态,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2〕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很明显写这只猫用了比照的手法。
2.这只猫在家中处于宠物的地位。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人对这只猫的喜爱?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那么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对于第一只猫的病死,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4.“酸辛〞一词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包含着惋惜、难过、怜爱。
〔二〕第一只猫的病亡使三妹难过,也令“我〞酸辛。
为了心灵的慰藉,“我〞家养了第二只猫。
请填写下面的表格,了解关于第二只猫的内容。
明确:结合文章内容,思考: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课题
17猫
课时
1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具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阅读幻灯片所播放的材料,分析与感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齐读教学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整体感知文章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各小组选定发言交流的代表,帮助其组织语言,准备进行大组汇报。
1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3、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抓住细节,描写逼真。
4、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概括文的主旨和写作的特点。
5、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指导与点拨法
根据各学习小组的汇报情况,适当的予以点拨和指导,使知识体系完整,有条理。
各小组间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共同解决同学们新生成的问题。
练习法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整理知识点,谈收获以及体会,个抒已见。
10
15
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 调查和记录身边的动物保护活动,了解人们如何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动物,特别是家养宠物和流浪动物。
- 观察并记录家中或社区中的猫,尝试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它们的行为和特点,创作一篇关于猫的小散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猫的行为,或者与猫有过亲密的接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猫的独特之处。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4. 实践活动评价:
-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提交的观察记录,评估其对猫行为的观察深度。
-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以及其提出的观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猫》这篇课文的内容兴趣盎然,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相当积极。然而,我也注意到在一些环节还有待加强。
4. 信息化资源:
- 数字图书馆资源(拓展阅读材料)
- 电子教案和课件
- 网络图片和视频资源(关于猫的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解与讨论
- 小组合作学习
- 课后线上自主学习
- 课文朗读与角色扮演
- 作业与写作练习
- 作品展示与评价交流
- 情境模拟与思考引导
- 课文相关的创意活动(如绘画、制作小报等)
四、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
- 交互式电子白板
- 学生用计算机或平板设备
- 投影仪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忧郁、惩戒、摸透等。
2.课文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感悟。
3.主题思想:探讨猫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是郑振铎先生对猫的观察和感悟的记录,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猫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来理解猫的内心世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两个重点写作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养猫的利与弊”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来描述一个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两个写作手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过程中,我应该更注重实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此外,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氛围很好,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1.语言素养: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语法分析,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不同句型和词汇描述猫的特点,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2.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猫及动物保护的思考。
3.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猫的文化背景,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猫的基本特点。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和习性。了解这些特点是描述和写作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词汇和句型来形象地描绘猫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的运用和句型的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不但……而且……”句型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论介绍部分表现得相对安静,可能是因为我对猫的基本特点和词汇的讲解过于枯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写作训练: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描写等,进行猫的写作练习。
5.口语交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描述猫的特点和表达对猫的喜爱。
6.拓展阅读:推荐与猫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7.文化常识:了解有关猫的文化背景,如:猫的起源、猫与人类的关系等。
8.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教案 新人教版
..16 猫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课件、录音、图片。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链接《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
它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
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猫》这篇文章,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生难字词(1)字音污涩.(sè) 红绫.(líng)怅.然(chàng)诅.骂(zǔ) 蜷.伏(quán) 怂恿..(sǒng yǒng)惩.戒(chéng) 相称.(chèn) 郁.闷(yù)(2)词义【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图表。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16 猫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第1课时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一、导入新课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谜底:猫。
(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忧郁”“懒惰”。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实际上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明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
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简析】
《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选编了《猫》、《动物笑谈》、《狼》三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
《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第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和学生的生活认识比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时,结合圈点勾画、品味赏析等,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激发学生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