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上 曾家堡编辑

合集下载

新版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新版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新版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年1月15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

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

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1842-1860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1861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19世纪50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

60-70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

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现代编辑史上的外援——罗果夫

中国现代编辑史上的外援——罗果夫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9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MONTHLY)Vol.36.No.92020中国现代编辑史上的外援——罗果夫李金龙(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摘要:作为文化生产,出版人解决自身生产能力不足问题的途径往往是寻求域外资源,因之导致出版资源的跨境流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外援”一罗果夫,不仅在战争年代为中国的编辑出版事业提供了宝贵而无私的援助,而且亲身参与了一系列编辑事业,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现代编辑史;外援;罗果夫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225(2020)09-0083-06回顾中国现代编辑史,无数编辑前贤创造了辉煌的成果。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力量,在政治高压、文化围剿、经济封锁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不但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而且夺取了文化主导权,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今天看来,奇迹的背后除了有正确的文化政策,巧妙的发展策略以及编辑前贤艰苦卓绝的奋斗,同时还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援助。

尤其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外部援助就显得更为可贵。

据统计,抗战时期多数出版机构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有的甚至只有1年,能够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报刊不过区区十几种叫除了《申报》《大公报》等老牌名报以外,如《新华日报》《抗战文艺》《时代》《苏联文艺》等15种报刊多属党领导下的报刊,其中《时代》和《苏联文艺》不仅同属一家出版社,而且是仅有的立足于孤岛上海的刊载世界革命动态和苏联文艺的全国性刊物。

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奇迹叫则与中国现代编辑史上一位重要的“外援”——罗果夫有关。

此“外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其外籍友人身份,为中国编辑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二是指其利用自身所掌控调动的资源为中国编辑事业提供了宝贵而无私的外部援助。

怀念命运多舛的女作家白朗

怀念命运多舛的女作家白朗

怀念命运多舛的女作家白朗方未艾,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知名作家、编辑。

1932年在哈尔滨《东三省商报》、《国际协报》当主编时加入中共,1933年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苏联列宁大学后,曾任《太平洋灯塔》报刊编辑,并加入联共。

1938年在新疆因苏联肃反扩大化而被捕入狱8年;1955年在山东大学被打成“胡风分子”。

1978年被恢复公民权。

先后在兰州大学、山东大学担任俄语教授、外文系主任,兼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西北文艺协会委员,青岛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诗词学会顾问,本溪市作协顾问等。

在东北作家群中,我所熟悉的白朗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哈尔滨报坛走上文坛的。

她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尤其是她后半生的坎坷历经和饱受的磨难,更是令人思之痛心。

我在1933年哈尔滨《国际协报》担任副刊编辑时,曾和白朗一起共事,直到当年10月被中共满洲省委派赴苏联学习才不得不分开,这一别就是50余年。

1982年和1988年夏,我和老友萧军,几次一起去北京她就医的医院和她休养的家中看望,每次见面心情都是难言的沉重。

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程,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将我们这些人都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

虽然白朗已与世长辞,而我对白朗的记忆和深切的怀念,却是刻骨铭心。

应聘编辑报坛共事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有一份比较进步的报纸《国际协报》,是张复生先生私人办的。

张复生是山东掖县人,清朝末年屡试不第的秀才。

他熟读经史,精通时务,壮年时愤世嫉俗,恨不得志,曾经伪装钦差大臣到各地私访,得到许多贪官污吏的财礼,发过一笔横财。

为时不久,事情败露,避罪逃难到关东。

初时在东北农村的私塾教书,后来到了哈尔滨经商,随之创办了一家报馆,出版发行《国际协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先后侵占沈阳、长春、吉林,在尚未占领哈尔滨时,《国际协报》曾以《日本如此能亡我东北乎》为题,连续发表四五篇言词激烈的评论文章,号召东北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国。

报上还及时报道了东北各地抗日斗争的的消息,鼓舞人民英勇奋斗。

蒙医学

蒙医学

字妥·元丹贡布,男,著名藏族医学家于藏历土蛇年七月十五日(唐开元十七年,已巳,公元729年)出生在前藏堆龙•吉那地方的医学世家。

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

根据西藏医学特点,总结了西藏各族主要是藏族劳动人民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吸收了内地传人西藏已被译成藏文的中酬代著作《医学大全》、《月王药诊》等书。

主持编著《四部医典》,成为A代藏医学印重要著作,其后西藏医学家对该书进行了注释和发探。

对藏医学的发展起到较大作用。

著订《脉学师承记》、《原药十八种》等书,为汉藏两族医学交流做出了贡献。

涅巴曲桑是前统辖多康北部格萨尔地方之法王格瓦增之长子。

涅巴曲桑英俊聪明、智慧非凡。

赞普赤松德赞闻其美名,将其从多康地区召至中部卫地区,并让其携带黄金等厚礼与许多随员一道赴印度学习,同时迎请译师及大学者。

在印度的多年时间里,基本上学完并熟习各项科目后返藏。

国王大喜,赐太医与供奉师同等级,遂成为藏医九圣中之顶饰。

其传承从涅巴南卡勋努、涅巴多吉本等至第司桑杰嘉措时期的涅巴之传承伦顶·朗杰多吉等,名医传承未断。

齐吉是芒卡地方人,该地有谓齐吉贡的城堡。

该地出现过齐吉地邦、觉那、盘曲、达多杰布等许多学者。

齐吉香敦悉布或称土吉赤沃,是大译师仁钦桑布的传承弟子中之“十大太医”之一。

他熟练医学,著有《知识总纲?幢之焰》、《章节分类之钥匙》、《解难除障之霹雳之轮》、《词义细解?珍珠?N》(分简扩二本》、《吉麦库曼之香孜堆瓦等的临床直观传授?老妇指点?甘露之滴》等。

对一些典籍也作了墨批。

有德瓦白、云丹嘉措、藏堆达玛贡布等许多弟子。

这些传承主要流行于普东绕措。

在谈论五十八种传承时亦道:齐吉那古专治妇女病。

赤松德赞时期,藏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九大著名医学家,即宇妥·元丹贡布(新宇妥)、毕吉勒贡、吾巴曲桑、齐吉悉布、木雅茸杰、昌迪格桑、涅巴曲桑、东巴扎杰和塔西达布。

忽思慧,一译和斯辉,生卒时间不详。

蒙古族(一说为回回人)。

曾朴的编辑出版活动

曾朴的编辑出版活动
机构 都特色 鲜 明并 创 立 了相 应 的杂 志 《 说 林 》 小 月 刊和《 真美 善》 月 刊 。在 曾朴 多 姿 多彩 的生 活 中 , 半
出版 事业 始终是 萦绕在 心头 的一种 诉求 。

《 女子世 界 》 志 , 杂 同年 与 同 乡 徐 念 慈 、 祖 荫 成 立 丁 小说林 社 。小说 林 社成 立 后 发 展 十分 迅 速 , 出版 了
散文 集《 十 合 一 室 文存 》 推 二卷 , 书 札记 《 丹 躁 读 执 真美善 书店 , 真善 美 书 店 出版 了大 量 翻译 的法 国文 四年 之后 因经 营 不 善 而倒 闭 。曾朴 回到 常 语》 二卷。曾朴在科举功名上初期也颇为顺利 , 先后 艺作 品 , 中了秀才 、 人 , 来进 京 赴 考 进 士 不 中 , 里就 为 熟老 家 , 举 后 家 后病 死 。 他在 北 京 捐 了个 内 阁 中 书 的 闲 职 官 。 在 这 时 期 二、 曾朴的 编辑 出版活动 (8 1 19 ) 完成了他第三集诗集《 19 — 82 中, 啕沫集》 , 并 足成《 后汉 书艺 文志 》 补 一卷 ,考 证 》 卷 。曾朴 《 十 对 自己的这个 官兴 致 不 大 , 随后 入 同文 馆 学 习 法文 经商 , 在上 海得 识 维新 派 人 士 谭 嗣 同 、 旭 、 才 常 林 唐
小木和翰斋, 笔名东亚病夫 , 闻名于小说《 孽海花》 终 因经 营不 善 而倒 闭。此 后 曾朴 重新 投 身 于仕 途 , , 17 8 2年 出生 于 常 熟 一 个 富 裕 的 大 家 族 。 曾家 虽 系 于 10 99年 成 为 两 江 总 督 端 方 的幕 僚 , 任 财 政 文 担 钟 鼎之家 , 却亦 是 书 香之 族 。其 父 曾之 撰 其 时 以文 案 , 又捐得 候补 知府 到浙江任 职 。辛亥 革 命后 , 后 曾

《上堡乡志》第六编社会第一章居民第二节本境各家族的

《上堡乡志》第六编社会第一章居民第二节本境各家族的

【延陵堂吴姓】上堡延陵堂吴氏源流:少典——轩辕----玄嚣----乔极----帝喾----稷(号后稷)----不窟——鞠陶……(经九世传)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追封为周大王)----泰伯、仲雍、季历。

古公亶父欲将家业传给季历,泰伯、仲雍为遂父意,由岐(今陕西岐山)到南方荆蛮(今江苏无锡地)而居,自号勾吴。

勾蛮人慕其贤,有一千多户归附于他俩,先后为勾蛮之长。

周武王时,追封泰伯为“吴伯”,泰伯即为吴姓的受姓祖,以他为吴姓的第一世祖。

泰伯死后无嗣,仲雍则为传代之祖。

因孔子曾赞吴泰伯“堪称至德”,故吴姓以“至德”为堂号……(18世)吴寿梦——(19世)吴季扎,贤能,其父欲立之,吴季扎不受,就将他分封到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人称吴季扎为延陵幼子。

他所传的后裔立堂号“延陵堂”……(94世)孟富,从江西泰和白沙迁赣州水脉洞——(95世)吴绪,从赣州迁上犹县丰冈居住,为上犹吴姓始祖……(105世)吴国器由上犹迁崇义县城栖身——(106世)——(107世)吴文佥——(108世)吴徵矅——(109世)吴行岳,由崇义县城迁本境上堡莲塘湾……入居上堡的延陵堂吴氏1支:受姓始祖吴泰伯109世孙吴行岳,生顺治元年(1644),殁康熙四十九年(1710)。

他于康熙十三年(1674)从崇义县城迁入本境今上堡村莲塘湾寓居(一说崇祯末年,吴泰伯第一百零八世孙吴文佥由崇义城北门迁今上堡村莲塘湾买莲塘湾曾姓屋立居),建有高低两厅的祠堂一栋……(114世)吴永达,由莲塘湾迁和嘉甲马垇——(115世)吴荣阜,生道光四年(1824)殁光绪二十三年(1897),娶崇义杰坝钟老贤之女为妻,生一男一女,又续上犹鹅形邓氏。

吴荣阜由莲塘湾迁左泉约隔上泊坑——(116世)——(117世)吴世騂,生咸丰二年(1852),娶李氏,续方氏,生三男二女,他由莲塘湾迁上堡圩背老油槽下——(118世)吴泽宝,生光绪十二年(1886),娶何氏,续江氏。

他由莲塘湾迁跟嘉甲塘口排形。

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及作家

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及作家

☆*****************************☆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这是英国女作家内斯比特的四部魔幻小说的第一部,后面的三部是《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五个孩子和凤凰与魔毯》、《魔堡》。故事从一个搬家的日子开始。西里尔、安西娅、罗伯特、简四个兄妹以及他们两岁大的弟弟小羊羔,到他们的海滨新居过暑假。爸爸、妈妈外出,留下他 们和保姆等人在一起。他们在沙滩上挖沙坑。突然,从沙子底下钻出一个怪物来。这个怪物自称“沙仙”。他有一种魔力,能够当场把孩子们的愿望变成现实。于 是,孩子们每天都提出一个愿望,但这些愿望的实现也让他们陷入尴尬。他们想变得漂亮,但保姆认不出他们,他们就无法回家,吃不上饭;他们要很多钱,但这些古金币却无法使用,而且还差点儿被警察带走;他们的小弟弟,人人都抢着要;他们长着翅膀飞到教堂塔楼的屋顶上,却困在那里;罗伯特变成了巨人,小弟弟变成 二十多岁的青年……
伊迪丝的大姐的未婚夫是位诗人,通过他,伊迪丝又认识了一些诗人,包括著名女诗人,也写有儿童诗的罗塞蒂,这使她对写诗发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家境贫 困,她于是尝试投稿,1876年她十七岁的时候,杂志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伊迪丝一生经济不宽裕。她二十一岁结婚,后来丈夫做生意破产,又长期生病,她便一直靠卖文为生。她写诗(还代人绘制圣诞卡,把自己写的诗抄在上面),写长短篇小说,写剧本。她写的恐怖小说很有名,流传至今。她同情社会主义,参加了改良主义的费边社,为工人做事,给他们演哑剧,开圣诞舞会。她和英国文豪,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是好朋友,因为他们既是同行,又都是费边社社员。萧伯纳曾资助 过她,给她的孩子付学费。1915年,由于她在文学上的成就,英国政府发给她养老金。
英国儿童文学于18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184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达鼎盛时期。麦克唐纳正处于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至今十分畅销,被列为英国儿童古典文学名著,与《罗宾孙漂流记》、《小人国与大人国》、《宝岛》和《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等媲美。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试写条目·罗竹风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试写条目·罗竹风

注释: 美国华人史(1848-1949)[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88. 潮龙起. 1. 金山大埠祥栈书庄.祥栈图书总目[M].1931:
, 约1926年。 《义泰公司图书目录》 据《太平洋书庄袖珍目录》 《义泰公司图书目录》 《祥栈图 资料来源: 书总目》 《服务公司图书目录》 统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 3 版试写条目·罗竹风
罗竹风 (1911—1996) , 中国语言学家、 宗教学家、 出版家、 辞书编纂家、 杂文家。 笔名骆漠。 山东平度人。 1931年考 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同年起参加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在校期间曾参与创办 《北大新闻》 报和《冰流》 杂志。 1937年冬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八路军胶东五支队秘书长、 宣传部长, 抗战日报社社 长, 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军代表、 教务长、 教授, 华东和上海市宗教事务处处长, 上 海市出版局代局长,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等。 是上海市第二、 第三届政 协常委, 上海市第七、 第八届人大常委。 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 研究生导师, 山东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青岛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中国语言学会、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顾问, 中 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辞书学会顾问, 上海市语文学会、 上海市宗教学会、 上海市杂文学会会长等。 任《汉语大词典》 主 编、 《辞海》 常务副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总编委兼 《宗教卷》 主编、 《中国人名大词典》 主编之一、 《中国新文学大系 · 杂 文卷》 (1949—1976) 主编、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 主编等。 2009年获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 称号。 强调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坚持推广简化字, 着力解决繁体字难识、 难读、 难写的问题; 坚持推广普通话, 着力解决方言隔阂 和建立民族共同语的问题; 坚持推广 《汉语拼音方案》 , 着力解决能读、 快识、 多识汉字和消灭文盲的问题。 强调宗教工 作和宗教研究应当坚持正确理解马克思对宗教的论述, 反对用被曲解了的 “鸦片” 说作为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中国当代宗 教的研究, 着力在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全面反映宗教可以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际状况。 强调出版工作应 当坚持繁荣图书市场、 出版精品力作的方针, 充分发挥图书在反映正确思想、 传播科学文化方面的特殊效能; 图书编辑应 当既做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又做杂中求专的行家, 甘于为催生精品力作作 “嫁衣裳” 。 强调辞书编纂应当坚持政治性、 科学 性、 知识性、 稳定性、 简明性, 坚持依据资料、 客观表述、 规范用语、 准确释义; 辞书编纂者应当以不畏艰辛的决心和一 丝不苟的精神严谨治学, 努力创作能准确释疑解惑的优质辞书。 强调杂文应当坚守鼓舞与揭露两种职责, 充分发挥其思 想鲜明、 语言犀利的特点; 杂文作者应当以反映时代主题、 直面世道人生为己任, 积极为讴歌时代、 抑恶扬善而鼓与呼。 著有文集 《杂家和编辑》 《行云流水六十秋》 等。 王 岳 撰

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

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

㊃‘宗教学研究“创刊40周年纪念专栏㊃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陈建明我从1993年4月在‘宗教学研究“期刊发表译作,经过担任该刊的编辑和常务副主编,到退休后协助办刊,现在已经有30个年头了㊂可以说,我与‘宗教学研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㊂当我在四川大学历史系担任助教的时候,就听说川大成立了宗教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由原来哲学系的领导卿希泰先生担任所长㊂后来得知历史系的老教师钱安靖㊁毕业留校的丁培仁也在研究所工作㊂但真正与研究所的老师近距离接触还是在1987年暑期,那时我刚从川大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四川大学出版社担任编辑,不久后在总编室从事编务工作㊂大约在年底,研究所的石衍丰和曾召南老师到出版社联系出版他俩编著的‘道教基础知识“,由我接洽并担任责任编辑㊂通过多次讨论改稿,让我深深体会到两位老师对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研究热情㊂该书出版于1988年3月,首印数达到1万册㊂早期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学研究所老师们的著作(含与所外学者合著)还有: 1986年7月,陈麟书著‘宗教学原理“,该书一版再版,印数很大㊂1986年12月,李世平㊁钱安靖等著‘周恩来和统一战线“㊂1989年12月,李世平㊁钱安靖等著‘中国现代多党合作简史“㊂1991年12月,黄海德㊁李刚编著‘简明道教词典“,首印数1.3万册㊂1992年9月,陈麟书㊁袁亚愚编‘宗教社会学通论“㊂1993年6月,张桥贵㊁陈麟书著‘宗教人类学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考察“㊂1993年6月, 蜀人 编‘儒佛道三字经“,首印数5000册,卿希泰先生与郭武注其中的‘道教三字经“㊂1990年4月底,四川大学文科楼落成㊂随即,川大出版社从印刷厂大楼搬到文科楼一楼左侧区域,正好与宗教学研究所毗邻㊂于是我经常有机会与研究所一些老师们会面㊂记得当面请教过的有卿希泰先生㊁石衍丰先生㊁陈麟书先生㊁曾召南先生㊁丁贻庄先生㊂年轻辈学者认识张泽洪㊁唐大潮㊁丁培仁等㊂那时,还有一些老师没有机会接触㊂一㊁从作者到编者我虽然在出版社工作,但研究兴趣却与宗教相关㊂我对宗教的认识经历了单纯好奇到理性研究的过程㊂小时候,在住家附近有一所天主教堂(张家巷天主堂), 文革 中没有对外开放㊂有时候与小伙伴溜进去游玩,那彩色的玻璃和十字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㊂阅读民间故事书或者连环画,能看到杀洋人和 二毛子 的故事㊂成年后读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里面有许多袍哥与洋教的冲突情景㊂我于1974年10月进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学习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中进一步了解了基督教㊂1980年9月 1981年7月,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太平天国历史,旁听金陵神学院徐如雷先生在南大讲授的 基督教思想 课,更多地接触到基督教思想与教义㊂1984年9月 1987年7月我在川大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㊂这时,距离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已经有好几年,学术界已经从单纯地研究反洋教㊁杀洋人运动发展到比较全面地㊁实事求是地研究为何会产生反洋教运动,并开始从文化冲突㊁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来看问题,对传教士来华的不同动机也做了区别㊂在学习历史中得知从19世纪初期开始,随着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中国近代许多重大事件都与基督宗教有关,如两次鸦片战争㊁太平天国运动㊁戊戌变法㊁义和团运动㊁辛亥革命等,还有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也经由传教士传入㊂我还发现孙中山先生在年青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并且成为一名基督徒,于是选择 孙中山与基督教 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题目㊂1987年下半年到次年2月,我在川大出版社通过编辑‘道教基础知识“,对道教也有了初步的认识㊂1991年参加四川大学举办的 马可㊃波罗研究 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马可㊃波罗笔下的元初宗教“㊂这篇文章涉及道教㊂1992年11月11-14日在湖南怀化参加 第四次近代中国教案学术讨论会 ,提交论文‘近代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㊂这篇文章是将出版史与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结合起来研究的尝试㊂刊载笔者译文的期刊封面和译文首页1992年,我看到美国学者弗兰克㊃K .弗林的著作S p i r i t M a t t e r t h e W o r l d w i d e I m p a c t o fR e l i g i o n o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Po l i t i c s (P a r a g o n H o u s e P u b l i s h e r s ,1987),里面有一篇文章名为‘解放神学与拉丁美洲政治秩序“㊂我打算将其翻译为中文,但自己本来的专业是历史,对于宗教理论和神学都不甚了解㊂石衍丰先生知道后就鼓励我将其翻译出来,并安排在‘宗教学研究“上发表㊂在翻译中遇到许多专有名词,从哲学和宗教词典中也难以找到准确的译法,于是石先生又介绍我向哲学系的徐昌明①先生请教㊂在徐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解决了一些翻译难点㊂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修改,终于完成译稿㊂1993年4月出版的‘宗教学研究“1-2期合刊,发表了这篇文章(7个页面)㊂我拿到样刊,看到辛勤的劳作变成了铅字,心中感到十分欣慰㊂从此,我成为‘宗教学研究“期刊的一位作者㊂1998年上半年,有朋友告诉我,宗教学研究所除了大力开展道教研究外,打算拓展其他类别的宗教研究,其中拟新设基督教研究方向,正在物色人选㊂朋友知道我一直从事中国基督教研究,故打算向研究所推荐㊂此前,卿希泰先生所著‘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和其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修订本)陆续出版,在全国宗教学界和出版界引起轰动,斩获诸多奖项㊂我也出席过几次宣传奖励活动㊂能够到研究所从事专职研究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于是欣然同意㊂由于调动工作有一个准备时间,当年7月,李刚所长同意我先兼职做研究,同时做调动准备㊂1999年7月,我正式调到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㊂就在这一年,研究所积极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㊂2000年,研究所正式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名为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㊂其批建目的是,以研究中国道教为主,逐步开展其他宗教的研究㊂其时,卿希泰先生为名誉所长,李刚教授为所长㊂到研究所工作不久,在办公室见到卿希泰先生㊂他与我聊天,期间谈到我的硕士导师隗瀛涛先生㊂他说:研究所刚刚成立那几年,人员和经费都很困难,隗老师作为分管文科的副校长,对研究所的工作非常支持㊂卿先生还鼓励我在研究所好好干,将基督教方向的研究工作开展起来,并注意开展西方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㊂②2000年2月,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正式成立㊂我先是作为该中心成员,半年以后担任中心主任㊂因为我此前的工作在出版社,熟悉编辑出版工作,加之多年做基督教研究,积累了很多资料,觉得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㊂于是我开始从事基督教文字事工的研究㊂2000年9月我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近代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研究 (2005年10月完成)㊂③目前,我正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西方汉学家与传教士视野中的中国道教形象与性质研究,正好是对卿先生嘱咐 开展西方宗教与道教的比较研究 的响应㊂卿先生带领研究所老一辈学者创办杂志‘宗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举措,为全国宗教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发表成果的园地,也为本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助力㊂我进㊃41㊃ 宗 教 学 研 究 2024年第1期入研究所后即成为一名审稿和编辑人员㊂2007年岁末,时为‘宗教学研究“主编的卿希泰先生和所领导考虑到我曾在出版社多年担任编辑和总编辑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希望我参与‘宗教学研究“的编辑管理㊂2008年我担任期刊的副主编,2009年改任常务副主编㊂2013年至2018年10月退休前,我与张泽洪教授共同担任常务副主编,协助主编处理编辑事务㊂从2019年起我不再担任常务副主编㊂在所长㊁执行主编盖建民教授的盛情邀请下,近年来仍协助做一些编辑事务工作㊂二㊁制订管理文件与编辑业务工作我在担任‘宗教学研究“副主编和常务副主编期间,尊重卿先生和所领导的意见,发挥过去在出版社积累的编辑管理工作经验,调动编辑部成员的积极性,做了一些建设性的努力,表现在:一是征求编辑审稿人员意见,分清审稿㊁编辑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二是改进审稿㊁编辑㊁校对流程,为下厂印刷留出充裕的时间,尽量保证按时出刊;三是做好与老中青作者的沟通工作,对作者合理的诉求尽量予以理解和解决㊂除了主持日常的编辑流程管理㊁印刷事务和终审工作外,我还做了下列几件事情㊂(一)制订编辑管理文件㊂这些文件有:1.‘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2.‘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网络版3.‘宗教学研究“编辑工作管理制度4.‘宗教学研究“稿约5.‘宗教学研究“费用开支方案6.‘宗教学研究“收发稿制度7.‘宗教学研究“审读员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8.‘宗教学研究“编审工作的规定2014年,与张泽洪教授一道,对上述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并新增 ‘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工作内容及分工 ㊂这些文件的制订,符合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对于本刊的征稿㊁编辑㊁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并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准备了基本条件㊂(二)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㊂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国家社科基金从2011年12月起,开展社科类重点学术期刊首批资助(试点)工作㊂2012年2月15日前报送申报材料㊂在四川大学社科处的鼓励下,卿先生㊁所领导认为本刊合乎申报条件④,决定开展申报工作,由我具体填写申报书和准备各种材料㊂第一批本刊未能申报成功㊂2012年8月,国家社科基金启动第二批学术期刊资助工作㊂卿先生和所领导决定继续申报㊂我对申报书加以修改,请卿先生审定后上报,于当年11月1日获批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第二批100家期刊之一㊂对本刊而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不但在办刊经费上达到了基本需求,更是享有了崇高的学术荣誉!‘宗教学研究“从创办以来,办刊经费一直比较困难㊂编辑审稿人员即使没有劳务报酬,也认真地履行职责,做好编辑校对工作,将有限的经费用来保证期刊的印刷出版㊂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以后,本刊的印刷㊁稿费㊁编审费都有了保障,编辑部全体成员奋发努力,使得刊物的质量大为提高,发刊时间更加准时,学术声誉更上一层楼㊂‘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封面,标明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从2013年至今,本刊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㊂四川大学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期刊,除了‘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就只有‘宗教学研究“㊂我深深感到,本刊能够申报成功,一是依托四川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二是卿希泰先生在宗教学界的学术地位,三是宗教学研究所作为主办单位具有较好的宗教学研究基础和较强的学术队伍㊂我个人只是起到执笔起草文稿的作用,实不足挂齿㊂㊃51㊃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三)主持编辑两本宗教学研究所建所周年纪念刊(册)在我担任副主编任期内,欣逢本所建所三十周年㊁建所三十五周年㊂我与所里领导和编辑部同事一道编辑印发了三十周年和三十五周年的纪念刊(册)㊂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纪念“㊂这本纪念集以‘宗教学研究“2010年增刊的形式刊行㊂有彩色插图16页,正文234页㊂收录有:卿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工作照㊁宗教学研究所同事的集体照㊁学术会议代表合影㊁宗教名胜考察照㊁学位论文答辩现场照等㊂‘增刊“收录来自加拿大㊁新加坡和中国香港㊁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内地学术机构和个人的贺信贺词共26件,纪念文章6篇,其中有卿先生撰写的‘我是怎样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走上道教文化研究之路的?为纪念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而作“㊂其余5篇为:李锦全‘三十而立继往开来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庆典祝辞“㊁陈耀庭‘维系学统不断创新 祝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㊁柏夷‘心不退转施功日新“㊁杨光文‘三十而立成就辉煌 庆祝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创建30周年“㊁陈建明‘回顾基督教研究方向的十年历程“㊂‘宗教学研究“2010年增刊封面收录有 志庆 学术论文16篇㊂最后是本所杨光文研究馆员辑录的检索三十年成果统计5种,包含 科研成果目录 承担科研项目目录 成果获奖目录 培养硕士生名单 培养博士生名单㊂2.‘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五周年成果一览(1980 2015)“㊂2015年上半年,受盖建民所长的委托,我主持编辑了这本纪念册,同年10月印刷完成㊂按照计划,这本册子没有征集收录工作照㊁贺词贺信㊁回忆文章和学术论文等,其特点是汇编了3个一览表:(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35年科研成果获奖项目“(2)‘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术著作一览“(3)‘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发表论文一览“成果一览 的开篇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简介“㊂全册正文共257页㊂建所三十五周年成果一览 封面三㊁‘宗教学研究“四十年历程2000年9月,宗教学研究所建所20周年时,期刊副主编石衍丰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回顾‘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创办与发展历程㊂⑤我作为历史学专业出身又长期为‘宗教学研究“工作的编辑和常务副主编,觉得有责任将本刊的历史做一个梳理㊂故参考石衍丰先生的文章,核查刊物样本,补充后20年的情况,将‘宗教学研究“40年的历程简述如下㊂‘宗教学研究“杂志,创建于1982年8月,起初属于内部不定期刊物,编者是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室,由卿希泰教授主持,办报行家古存云先生具体承办㊂1984年2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室改称为研究所,从1984年4月出版的第5期开始,编者改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室㊂至1985年2月,㊃61㊃ 宗 教 学 研 究 2024年第1期共出内部刊物6期㊂‘宗教学研究“创刊号(内部刊物)封面‘宗教学研究“创刊号(内部刊物)目录‘宗教学研究“1985年第1期(总第7期)封面1985年,‘宗教学研究“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四川省期刊登记证317号)㊂1985年11月(封底标为12月)出版正式刊创刊号㊂拟为半年刊,组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编辑部,设有编委会,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四川新华书店发行㊂然从实际运行看,1985年11月出版第1期,1986年6月出版第2期,1987年4月出版第3期,即每年出版一次,连续编期号,为总第7-9期㊂从1988年第1期(总第10期)起改为季刊,主编卿希泰,副主编石衍丰㊂取消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字样㊂除仍由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外,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也直接发行㊂‘宗教学研究“1988年第1期(总第10期)封面从1995年第3期(总第28期)开始,编委会进行了调整,主编卿希泰,副主编李刚,常务副主编潘显一㊂期刊目录开始分栏,栏目计有道教研究 佛教研究 宗教理论 其它宗教 研究生论坛 书评 资料㊃动态 ㊂此后,栏目名称和数量时有变动㊂1996年起,‘宗教学研究“杂志的封面重新设计,完全按季度出版,不再有合刊现象㊂‘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1期(总第30期)封面1998年第1期开始,署名四川联合大学主管,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主办,四川新华书㊃71㊃ 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店㊁‘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发行㊂从2000年第1期(总第46期)开始,因潘显一调任社科处处长,由唐大潮任常务副主编㊂由四川大学主管,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主办,‘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发行㊂‘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总第46期)封面从2002年第1期开始,刊物封二出现学术委员会名单㊂主办单位改称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㊂2004年第1期(总第62期)封面改为色条构图,开本改为大16开㊂‘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64期)封面从2008年第1期(总第78期)开始,主编卿希泰,副主编李刚㊁陈建明,常务副主编张钦㊂次年,张钦改任副主编,陈建明改任常务副主编㊂封二出现编辑委员会名单㊂从2013年第1期(总第98期)开始,主编卿希泰,副主编盖建民,常务副主编陈建明㊁张泽洪㊂本年,‘宗教学研究“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㊂有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㊂由四川大学主管,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㊂‘宗教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发行㊂‘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98期)封面封底设计稿从2018年第1期开始,主编詹石窗㊁盖建民(执行),副主编周冶,常务副主编陈建明㊁张泽洪㊂从2019年第1期开始,陈建明退休,不再担任常务副主编㊂从2023年第1期开始,应学术界的强烈呼吁,本刊克服各种困难,从季刊改为双月刊,正文篇幅有所缩减,从284页减至236页㊂调整了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人员,增加朱展炎为副主编㊂‘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总第138期)封面封底笔者通过查询中国知网,截止2023年5月,‘宗教学研究“总共出版140期(含内部发行的1-6期㊂早期的合刊1本占1个总号),目录总量4588条㊂平均每期刊发文章约33篇㊂扣除书讯㊁会议简报㊁消息等,每期发表论文约30篇㊂以2023年第2期为例,刊发论文32篇,信息4则㊂⑥41年,4000多篇论文,体现出国内外广大宗教学研究者长期对本刊的厚爱,您们的积极投稿就是对本刊最大的支持;这两组数字也饱含着‘宗教学研究“编辑㊁审稿人员知识的积累,心㊃81㊃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1期血的付出㊂迄至目前,‘宗教学研究“仍为全国高等学校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 S S C I)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㊂获得的荣誉有:2013年8月,被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评为 第一届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 ;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 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2019年,被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评为 第四届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 ;2023年本刊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高影响力论文等㊂四、创刊主编卿希泰先生关于办好期刊的教诲自从到宗教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编辑工作以来,我在编委会上曾多次聆听卿希泰先生关于如何办好期刊的讲话㊂有时候卿先生到所里遇到我,也会谈到期刊问题㊂卿先生讲话的核心内容,我记得主要有:1.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办好刊物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㊂2.要体现学术的严肃性,公开公平,做到匿名审稿,避免刊发人情稿件,忽略学术质量㊂3.鉴于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困难,本刊应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为青年学者提供发表机会㊂4.应坚持三审三校制度,采用主编负责制,尽量避免硬伤和文字差错㊂2013年6月25日下午,卿先生召集盖建民所长(副主编)㊁张泽洪教授(常务副主编)和我(常务副主编)到家中专门讨论办好刊物的问题㊂我当时笔录了卿先生的讲话内容,摘要如下:关于编辑操作规范,我的意见是:从收稿开始,分配编辑审查㊁终审签字,精神是你们二人(指我与张泽洪)共同负责㊂增加人(指增加常务副主编)的目的是为了把刊物办得更好一些,进一步提高刊物等级,影响更大一些㊂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㊂刊物一出版,白纸黑字,有错误也改不了㊂一加一大于二,不能小于二㊂不能麻痹㊂我办过学报,清样出来后,首先是宣传部长签字,然后是温建平(校领导)签字㊂ 领会到办杂志的重要,一个是把政治关㊂你们二人都是要负责任的主编,一定要共同决定稿件的采用和付印,终审签字负责㊂政治和学术质量是共通的,分不开㊂我们必须要根据中央的一些文件,关于宗教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行动的指南㊂中央关于宗教问题的文件精神是邓小平同志主持制订的,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㊂我过去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列宁的教导,宗教要与学校教育相分离,我们编杂志要坚持这个原则㊂我们是用科学的世界观㊁科学的方法研究宗教,不是宣传宗教㊂工作要前移,要有提前量,免得手忙脚乱,尽量做到按时出刊㊂总的来说,我们在主办‘宗教学研究“时,贯彻了卿先生的讲话精神㊂2014年本刊增设了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 栏目,以后根据需要又增设了 中国宗教与审美研究 栏目㊂在祝贺卿先生八十寿辰时,我写过一首小诗,现转录于此,以表达对‘宗教学研究“创刊主编卿先生的怀念之情:信奉马列铸道骨,探索老庄沐仙风㊂勤学妙思书宏论,教俗两界赞卿公㊂回顾‘宗教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内部刊物到正式刊物,从普通刊物到成为C S S C I来源期刊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从每期页码不定㊁出版时间不定到页码恒定并按时出版,从不定期刊㊁半年刊㊁季刊到双月刊,可谓筚路蓝缕,终至光耀学林,蜚声海内外,这中间凝聚了宗教学研究所老一辈学者(编辑)到中青年学者(编辑)巨大的心血㊂‘宗教学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的确是越办越好,在学界的口碑越来越好㊂当然,我们不能盲目骄傲,要看到还存在的问题,随时改进,与时俱进㊂我们将牢记本刊的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宗教学学术研究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㊂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㊁佛教㊁基督宗教㊁中国少数民族宗教㊁民间宗㊃91㊃我与‘宗教学研究“结缘三十年。

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

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44卷(2023年)第3期:382 394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㊀Vol.44(2023)No.3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黄㊀田(汉堡大学汉学系,汉堡20146)摘㊀要㊀出于学术兴趣㊁观察中国㊁宗教实践以及回馈祖国等动机,玛高温在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生物考察㊂考察活动依托于一个由学者㊁外交官㊁殖民地官员和中央政府组成的庞大的人脉网络进行㊂他在考察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与 专业 博物学家有所差异,相较于生物本身,他更注重生物与人的关系㊁可利用性和药用㊁经济价值㊂尽管他所寄予厚望的东亚农业考察团未能成行,考察活动仍对他本人㊁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部分考察成果也得以反馈中国㊂玛高温的考察活动既属于西方搜罗㊁利用中国生物资源的重要一环,也参与了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知识体系,成为中国知识走向世界的媒介㊂关键词㊀玛高温㊀生物考察㊀博物学㊀医疗传教士中图分类号㊀N092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673-1441(2023)03-0382-13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9-04;修回日期:2022-10-19㊀㊀㊀作者简介:黄田,1991年生,汉堡大学汉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外科技交流史㊁近代外交史㊂玛高温(Daniel Jerome Macgowan,1814 1893,图1[1])是早期来华的美国医疗传教士,隶属于美北浸礼会(American Baptist Churches USA)㊂他于1843年来华,1893年在沪逝世,旅居中国长达半个世纪㊂‘纽约时报“在讣告中称他为 上海最老的居民之一 [2]㊂除了作为本职的传教士和医生身份外,玛高温还深度参与了 西学东渐 的大潮流,包括开办中国首家以 新报 为名的中文报纸,编译电气㊁矿务㊁气象等学科的中文著作,编写第一部汉字电报密码本,这些情况已为史家熟知㊂文化交流并非单向,他还以极大的好奇心考察了中国的多方面情况,生物考察正是他用力最勤的工作之一,也与他对中国医药㊁农业㊁历史㊁经济㊁社会等方面的观察颇有关联㊂对此,除了一些涉及其生平的文章偶有提及外([3],页43 87;[4]),学界还未有专门研究㊂玛高温在华生物考察的动机㊁过程㊁方法和影响等,皆待深入挖掘和阐述㊂目前学界对于西人在华的生物考察日益关注,研究理路大致有两种:一是对考察活动以及相关人物㊁生物的实证研究,着眼于生物资源的利用,罗桂环的‘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提纲挈领㊁搜罗广博,是这一理路的经典之作[5];玛高温的生物考察即属于近代西方人积极搜罗和利用中国生物资源的典型案例㊂二是从西方博物学发展的角度审视西人的㊀3期黄田: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生物考察,着眼于知识的生产㊁流转和审定,范发迪的‘知识帝国“以独特的视角启迪人们反思为近代科学史预设的 帝国中心论 [6]㊂高晞对中医西传的研究则表明,19世纪 博物家与药物学家分道扬镳 ,前者 继续考察中国的植物与昆虫分布与品种 ,后者则 聚焦中药和方剂,采取分析化学和实验科学手段研究中国本草学 [7]㊂玛高温的生物考察正是在这一时段中扮演了远离 帝国中心 却为构建科学知识体系而进行 验证知识㊁判断价值㊁解释意义 的角色㊂以上述两种研究理路来审视玛高温的生物考察,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这一案例的历史意义㊂图1㊀玛高温像1 教育背景和考察动机玛高温是美国爱尔兰裔移民二代,1840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York)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41年又赴巴黎留学([3],页43 46)㊂家庭背景和留学经历让他与英法学术界有了最初的渊源,为他日后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提供了便利㊂大学期间,玛高温深度参与了该校禁酒协会,担任过协会主席([8],p2),还以协会代表的身份在巴黎进行调研㊂他不但亲身调查过巴黎和法国北部几个大城市的酗酒情况,还通过意大利㊁瑞典等地的通讯员了解当地的酗酒情况,并按照酗酒者的阶级㊁地域㊁性别㊁年龄等要素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9]㊂这锻炼了他包括专业基础㊁信息收集㊁社交能力㊁分析研究等素养在内的综合考察能力㊂1842年,玛高温自巴黎返美不久后获得美北浸礼会任命,成为赴华医疗传教士㊂他把这项工作当成终身事业,在‘医业传教事业宣言“中,玛高温将医疗传教这项 我们时代的伟大工作 的意义概括为 慈善 爱国主义 和 促进科学的渴望 ㊂考察和开发新药383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4卷是医生的天职, 单纯的旅行者无法胜任,只有长期居于该国的人才能完成这项细微且悠闲的调查 ㊂即便是抛开传教士的身份,考察中国这个 植物王国 本身也有重大意义㊂他以浸信会前辈克理(William Carey,1761 1834)为榜样, 科学界非常感谢他有关于印度植物种群的知识,他只凭借植物学工作就应被视为我们族群的造福者 ([8],pp8 9)㊂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疾病和药物,是他进行生物考察的第一个动机㊂医药相关的生物及制品成为他的重点关注对象,如鸦片㊁麝香㊁羊羔酒等㊂第二个动机出自于他对美国农业界的回馈㊂玛高温与美国的农业团体保持了密切联系,研究中国的经济作物并移植到美国是他的夙愿㊂他不但详细考察了白蜡虫㊁苎麻㊁珍珠㊁鲤鱼㊁乌桕㊁食用海藻等有经济潜力的中国生物,还向美国专利局上交了几批植物和种子㊂1853年 黑船来航 之后,玛高温写信给佩里准将(Matthew Perry,1794 1858)和奉命赴日搜集植物的莫罗(James Morrow)交流考察植物的心得㊂据玛高温透露,为了 丰富我国园艺和农业 ,他已经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获得专门雇佣一位 直接受他指导,能持续参与植物收集之旅的中国园丁 的授权,以便找到更多植物,借助 沃德箱(Wardian Case) 运往华盛顿㊂玛高温还表示,将在莫罗退伍前向他赠送一两箱植物①㊂玛高温对美国农业的关心还体现在他建议美国政府效法荷㊁英在爪哇㊁印度种植金鸡纳树的先例,在海地也大力发展这一产业之上[10]㊂1866年他以 加州农业协会(California Agricultural Society)赴华代表 的身份报告了中国农业概况,详述中国各类经济物种并探讨引种的可能性([11],p89)㊂19世纪晚期,当他得知佛罗里达的柑橘遭到蚧壳虫虫害后,他又介绍了中国利用蚂蚁进行生物灭虫的技术[12]㊂第三个动机来源于宗教关怀㊂1840年代,进化论初露端倪,此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1882)已经结束了环球考察,正在撰写有关物种演变的笔记,虽然进化论的完整论述尚未发表,但已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㊂当时的玛高温拒绝接受进化论,他谴责达尔文将 不信神 的思想灌入科学研究是 荒谬的,而且令自己颇为可笑 , 在他不信神的宇宙观里,人类的出身不会比安静腼腆的牡蛎更加尊贵 ㊂在批评进化论的同时,玛高温加深了对博物学的理解,也关注到了其他博物学家的工作成就([8], pp21 22)㊂第四个动机则是受人之托㊂玛高温属于五口通商以来首批长期驻华的传教士,既有兴趣进行生物考察,又具备专业素养㊂因此很多西人有关中国生物的问询都汇集到他身上㊂他对有毒生物的考察便是一例㊂1857年,香港发生所谓的 投毒事件 ②㊂据报道,当地华人面包师在售卖给西人的面包中掺杂了砒霜,据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 1873)检测,一磅面包中足有40克砷[14]㊂ 来自各方面的,希望获取华人用毒情况的问询 被委托给了玛高温㊂不久他便提交了考察报告㊂其中描述了林则徐抗英时清军考虑使用动物毒物和麻风病作483①②D.J.Macgowan to J.Morrow and M.C.Perry,1854-4-20.私人收藏,影印件见/ litho/perry_correspond/18540420_ltr-p1.jpg㊁/litho/perry_correspond/18540420_ ltr-p2.jpg㊂本条文献由赵为释读,特此致谢㊂19世纪四五十年代,这类投毒事件反复发生㊂参见参考文献[13]㊂㊀3期黄田: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583为武器的情况,以及宁波守军针对英军和璞鼎查(Henry Pottinger,1789 1856)的 毒气 攻击㊂他注意到,自从‘南京条约“签订以来,中国人有 滥用 草乌(tsau-wu)等毒物制作武器的倾向, 不用多说,在刺客手中,这种容易获得的毒药将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破坏手段㊂似乎只要用装有毒药的器具轻轻一刺,以人体吸收该毒素的速度来看,肯定已成致命一击 ([15],pp573 574)㊂这成为玛高温日后特别关注中国有毒生物(如眼镜蛇㊁河豚等)的主要动机,他在1883年撰写的‘温州健康报告“中,几乎把全部的篇幅都给了他对中国生物及其制品的描述,包括各类有毒生物及毒药制品的情报[16]㊂梳理玛高温的考察动机有助于了解他的研究重心㊂他所关注的对象或与医药相关,或具有经济价值,或者是受人之托㊁对社会和学界较为重要㊂他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各类可以扩充生物谱系的新物种,而是具有实用意义的 生物资源 ㊂他更关注人与生物的关系,而非生物本身㊂2 人脉网络与流转过程1843年3月,玛高温抵达香港,11月途经舟山到达宁波,在此开办诊所,学习中文和宁波方言,并在七年之后精通中文,开始陆续出版中文书刊([17],页141 142)㊂他在刚到中国时忙于安定住所㊁赶赴印度完婚㊁筹办医院等事项,并未正式开始生物考察,不过也未远离这项活动㊂他在香港期间结识了第四任港督包令(John Bowring,1792 1872)及其子小包令(John Charles Bowring,1821 1893)①,包令在日后大力支持他的著译事业,并在英国学术圈热情地推介他的生物考察㊂1857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设立了一个有关食用海藻的研究奖项,他积极应征,通过包令为该协会输送了8种样本[18],此外,包令还褒扬了他对中国珍珠养殖的考察[19]㊂而小包令在中国行商多年,亦是一位热衷于昆虫和植物的博物学家,二人的交谊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物考察作为媒介进行的[20]㊂目前所见玛高温在华生物考察的最早著述是他发表于1848年的对苎麻的考察报告,这次考察直接受到西方产业界的推动㊂苎麻原生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人在对其长期利用的过程中摸索出了成熟的加工工艺,由它制成的各类织品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民生产品㊂此前苎麻几乎只被西方人视为观赏植物,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受到西方产业界的瞩目,被称作 China Grass (中国草)㊂1847年6月26日,一篇有关中国麻布的文章被刊载在英文报纸上,其中提及它的原材料很可能是某种亦产于印度的 麻类植物 ㊂该消息引起了大吉岭总督坎贝尔(Archibald Campbell,1805 1874)和工业家亨雷(T.F.Henley)的关注,亨雷使用该文所指产于印度的麻类植物进行了麻布加工实验,却生产不出像中国麻布那样质地优良的布匹㊂由此,他们怀疑中国拥有独特的麻布制作工艺[21]㊂英国商人在利兹等城市已经开展了 中国草 和羊毛的混合实验,想了解印度产的麻类植物能否在出口领域和 中国草 竞争([22],p210)㊂于是他们迫切希望派人去中国打探具体情报㊂他们最先寄希望于 植①游博清考证了玛高温与包令父子的交往情形㊂参看参考文献[17]第135 136页㊂683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4卷物猎人 福琼(Robert Fortune,1812 1880),不过他此时已经离开中国㊂最后,他们联系到了身在宁波的玛高温:(在坎贝尔和亨雷的通信中)有一些关于它可能便是著名且珍贵的 中国草布(grass-cloth) 的原料植物的信息㊂本学会(译者按:指孟加拉农业学会)收到建议,将此事提交给目前驻扎在宁波的玛高温博士㊂我们感谢他的善意协助,以下的有趣细节,部分是他通过与中华帝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家朋友的通信获得的,部分是通过查阅植物学相关典籍㊁询问当地人,以及他的个人观察得来的㊂([22],p209)玛高温给予了热情回应,在1848年6月1日发回详细的考察报告,并表示支持其 开发庞大的中华帝国的工业资源 的宗旨,愿意提供持续帮助㊂考察报告分别从苎麻的 概述和历史 医用特性 种子种植 根部种植 麻的采割 麻的剥皮 漂白分离 麻的种类 等八个方面对苎麻的历史㊁种植㊁采集㊁加工㊁利用㊁分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22],pp209 218)㊂这是西方第一次拥有如此全面的苎麻知识㊂鉴于此文的重要性,玛高温又通过时任英国驻广州领事的包令将这一考察报告和一包苎麻种子转交给英国贸易委员会(The Board of Trade)㊂该委员会指示,种子应该分交给贝尔法斯特植物园(Belfast Botanic Gardens)和爱尔兰亚麻改良协会(Irish Flax Improvement Society)的几个独立成员, 以便确定这种可以为新的纺织品生产提供原材料的植物能否适应环境 [23]㊂同时,玛高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㊂这一时期美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对中国的植物考察,枢纽人物是身在广州的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 1884),他曾指示玛高温搜集中国经济作物的种子㊂玛高温将苎麻等宁波地区重要物产的种子送至广州,并委托时任美国驻宁波领事麦嘉缔(Divie McCartee,1820 1900)继续这项事业㊂1849年6月1日,卫三畏将玛高温从宁波送来的种子用锡盒㊁木盒双重封装,寄往身在澳门的美国外交官德威士(John Wesley Davis,1799 1859),请他转发华盛顿,上交至美国专利局(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Office)㊂6月6日,德威士致信美国专利局局长尤班克(Thomas Ewbank,1792 1870),报告已将这盒种子发回国内㊂此后玛高温又多次转运种子①㊂这些活动卓有成效,美国专利局为此特意颁发嘉奖令,玛高温㊁德威士㊁卫三畏㊁麦嘉缔皆位列其中[24]㊂通过对玛高温第一次生物考察过程的追踪,一个由传教士㊁外交官㊁学术界㊁产业界和政府所组成的生物考察的人脉网络显现出来,在地理上贯通了宁波㊁广州㊁印度㊁英国和美国,目标生物和相关知识依托于这个网络流转汇通㊂3 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从研究对象来看,玛高温的考察应归于博物学范畴㊂若要系统地阐明身处 博物家与药物学家分道扬镳 的时代的玛高温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则需将其置于博物学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之中㊂①参见D.J.Macgowan to J.Morrow and M.C.Perry,1854-4-20㊂㊀3期黄田: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783博物学与科学的关系,是探讨博物学学科史的核心问题㊂现有研究表明,伴随大航海时代而来的近代博物学,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问题意识上都经历了 极大的变革 ㊂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 1984)指出,早期的博物学与 生物学 截然不同,并不存在 生命 的概念,而只有个别的 生物 ,它的核心是 分类和命名 ,是一门 关于秩序的科学 [25]㊂18㊁19世纪,随着林奈(Carl Linnaeus,1707 1778)创建了新分类体系和二名法,向整个西方世界的博物学家们提供了有效的共同对话基础,并催生出 帝国知识体系 , 从一开始就将殖民地的自然界纳入其中,在分类中完成了对世界的秩序重组 [26]㊂就其学科目标而言,核心仍是构筑一个更广阔而有序的博物学分类体系㊂在玛高温同时代或稍晚一些,存在着一批遵循上述博物学理路的 专业 博物学家,代表人物有小包令㊁史温侯(Robert Swinhoe,1836 1877)㊁苏柯仁(Arthur de Carle Sowerby,1885 1954)等㊂玛高温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与他们有所不同,他虽不如福琼那样目标明确,但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实用主义,他关注的中心问题是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实用价值,所以并未花太大的精力去研究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而是发挥中文优势,深入中国典籍和中国经验中找寻目标生物的利用方法和经济价值,乃至相关民俗与传说等人文意涵㊂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关注各类 有用生物 的产业情报㊂例如他对中国鲤鱼的考察,完全着眼于人类培育和利用鲤鱼的历史和现状,而非考察 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各个变种 ,据他自己解释, 它们值得旨在通过培育和驯化来改变物种的博物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但这并非他自己的关注重心㊂在玛高温的生物考察中, 将中国迈入文明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各种设备和工业介绍给美国 的思想贯穿始终([27],p235㊁237)㊂邱园园长西塞尔顿㊃戴尔(William Turner Thiselton-Dyer,1843 1928)形容他 因对与中国植物产品相关的一切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为植物学家所熟知 [28]㊂他的考察活动很讲究效率,只关注有价值且不难引进的物种,因此他果断放弃考察茶树而将精力放在别处,并表示自己 哪怕只将一种有实用或美学价值的新植物成功引入加州,都会感到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 ([11],p91)㊂为此,他使用了田野调查㊁实验㊁查阅汉语文献等三个主要方法进行生物考察㊂玛高温的考察区域由宁波和上海向外辐射,正是得益于周边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勤奋的田野调查,他才能在某些困扰西方学界已久的问题上取得突破,以他对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的调查和采集为例㊂顾名思义,方竹的茎秆为四方形,是中国和日本园林中的优良观赏植物㊂西人最初是通过两种日本园艺著作,即1829年出版的‘草木锦叶集“[29]和1878年出版的‘大日本树木志略“[30]认识这种植物的㊂1880年,英国邱园收到了来自日本的方竹茎秆标本,也有传闻说有些法国市场已经开始发售这种竹子,但西方植物学家对方竹的了解仍然有限,长期在中国采集植物的福布斯(Francis Blackwell Forbes,1839 1908)断言四方形茎秆是人工塑造的㊂另一些学者猜测,日本的方竹应是从中国引进的,因此对方竹在原产地中国的生长情况特别好奇㊂英国外交官班得瑞(Frederick S.A.Bourne,1854 1940)曾专门去武夷山考察此竹㊂玛高温则在温州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他不但考察了方竹的自然属性,还追溯了方竹在中国皇家园林中的栽培史,并且将方竹活体标本成功送至旧金山植物园㊂邱园园长注意到了他发表在‘北华捷报“上的文章,在‘自然“杂志上介绍了他的考察成果㊂后来又得到他的协助,通过汉883中㊀国㊀科㊀技㊀史㊀杂㊀志44卷学家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r,1849 1926)获得了一个装满活体方竹的沃德箱,最终得以在英国成功引种㊂在与玛高温的通信中,邱园园长获得了更多由玛高温亲自观测得来的有关方竹自然属性和生长状况的信息㊂此外,他还从玛高温处获赠由方竹制成的手杖和烟管样本[28]㊂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玛高温善于发挥他的沟通技巧和中文优势,他与其他在华西方学者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例如他在考察羊羔酒的时候,便得到了长期在蒙古宣教的季雅各(James Gilmour,1843 1891)提供的重要信息([31],pp238 240)㊂他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也获得了很多有用情报㊂例如他在考察草乌的毒性以及毒药使用情况时特意请教了一位观察过奉化猎虎人制作毒箭过程的中国医生,了解到动物被这种毒箭射中后的反应([15],p573)㊂玛高温对实验的重视来源于他就读医学院时所受到的科学训练㊂虽然他并不着力于生物学本身的研究,例如他对苎麻的分类和命名就曾被其他学者轻易推翻[32],但他对目标生物的利用情况却以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去进行实验㊂作为一名有道德感的医学传教士,他长期在宁波借助诊疗患者的机会进行鸦片戒断实验([33],pp49 51)㊂在考察河豚的时候,玛高温还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㊂他详细研究了当地居民的烹饪方法,在明知这类物种有毒的情况下,亲自烹饪,并试吃两次㊂第一次他自己食用,中毒后试用了中国医书中所载的橄榄解毒的方法,详细记录了中毒症状和复发状况㊂第二天他又邀请他的家人一起食用([34],pp39 40)㊂玛高温来华之前已经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他曾在演讲中引用华佗的事迹,却又误将华佗的年代指为12世纪([8],p8),这显示了他初入中国文化门径时的状态㊂随着他对中文的逐渐精通,他对中国典籍有了更为深入了解㊂在正式开始生物考察时,他已经能够熟练查阅各类中文医典㊁农书和博物学典籍,并在生物考察中大量引用,若干注明出处的引用情况可参看表1,此外还有更多未标明出处的引用,涵盖生物的自然属性㊁培育史㊁利用史和相关民俗传说等㊂表1 玛高温生物考察中引用中文典籍的情况发表时间考察目标引用典籍内容提要1851白蜡虫‘本草纲目“‘群芳谱“白蜡虫的自然属性㊁养殖和利用[35]1854珍珠‘尚书“‘格致镜原“珍珠入贡㊁合浦采珠情形[36]1859罂粟‘尔雅“‘农政全书“‘群芳谱“44)‘本草纲目“罂粟栽培利用史㊁药用功效([33],pp43 1873鲱鱼‘本草纲目“鲱鱼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疾病的药用功效[37]1873羊羔酒‘本草纲目“羊羔酒的利用史和药用功效([31],pp237 238)1882蚂蚁‘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利用蚂蚁防虫害的相关信息[12]1885鲤鱼‘齐民要术“鲤鱼饲养技术([27],p235)1885方竹‘宁波府志“方竹与葛洪的关系,在中国方术中的作用[28]1886河豚‘一斑录“‘本草纲目“河豚食用习俗㊁解毒方法([34],p139)㊀3期黄田:玛高温在华的生物考察及其影响983玛高温对中国典籍的熟练运用,还体现在他撰写‘中国书目“并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分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图书馆提供购书建议之上[38]㊂他对中文典籍的深入了解,使他的生物考察不局限于博物学和科学考察,还成为对中国社会进行人文观察的一个窗口㊂4 未成行的考察团计划1862年,玛高温回到美国,以军医的身份加入北军,参加南北战争,其间还以联邦政府代表的名义赴巴黎向英国采购武器㊂1863年年初,他向美国国会提出一项提案, 组织一次以农业和商业为目的的赴印度支那㊁柬埔寨㊁东亚其他部分以及马达加斯加的考察活动 ([39],p1)㊂鉴于他作为 著名的东方学家 和 美利坚爱国者 的声誉,玛高温获得了多个学术界㊁产业界团体的支持[40 41]㊂其中最重要的支持者是耶鲁大学的化学家老西利曼(Benjamin Silliman,1779 1864),此人是美国最早的科学教授之一,在学术界拥有崇高威望,玛高温经常在他主编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㊂老西利曼专门领导了一个委员会来为该计划游说国会[42],可惜没有等到该计划被国会批准,老西利曼便去世了①㊂此外,玛高温还试图获得纽约商会的支持[44]㊂他曾在一份通讯稿件中宣称: 众多科学㊁农业和立法机构都上书国会,支持该计划㊂ 刊载这一稿件的期刊社论则表示,玛高温是最适合领导该计划的美国人,唯一的遗憾就是刊载这则消息的时间 有点迟 , 错过了国会在1863年的开会时间 [45]㊂这一时期的美国学者和政治家并未明晰 中国 东亚 和 东方 概念的差异㊂玛高温本人将考察目的地表述为 东亚未知地区,特别是那些大岛 ,经过与支持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该计划的考察目的地具化为印度支那㊁柬埔寨等地,但仍将其概括为 东亚 ,他的另一些支持者则将考察目的地称为 中国东部 ㊂作为 中国专家 的玛高温,实际上在美国社会拥有 东方学家 的声誉㊂他以往在中国的考察成果非常具有说服力,有植物学专业杂志评论, 他经年累月地投入这项在亚洲的事业,拥有将良好的科学品格和将这些知识实用化的能力,这令人感到欣慰,因此在科学界享有盛誉 ([46],p174)㊂在交给美国参议院的请愿书中,他的考察团被期待达成 外交的㊁商业的㊁科学的和农业的目的 [47]㊂有媒体甚至期待玛高温的考察团能与上述几个国家签订商业条约,从而开拓 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39],pp1 6)㊂1865年3月3日,美国议员威利(Kellian Whaley,1821 1876)将该提案提交众议院讨论,并盛赞玛高温, 鉴于该计划的策划者凭借他的汉语知识,拥有完全的资质问询那些农业地区的农民,并从他们的农书中译出我们农民需要的信息,为了使我们的农场增加更多的产品,请愿者们一致建议授权他主导这项事业 ([39],p2)㊂①老西利曼去世之后,玛高温继续维持了和他的后辈们的互动㊂1871年,玛高温和华蘅芳合作翻译出版了美国矿物学家代那(James Dwight Dana,1813 1895)撰写的Manual of Mineralogy一书,是为中国第一部介绍西。

数字化如何赋能基层协商民主:基于杭州“红茶议事会”案例的分析

数字化如何赋能基层协商民主:基于杭州“红茶议事会”案例的分析

数字化如何赋能基层协商民主:基于杭州“红茶议事会”案例的分析□ 黄俊尧 裴孟娜收稿日期:2024-02-08作者:黄俊尧(1977—),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裴孟娜(1999—),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邮编:3111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乡村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的县乡条块关系重构研究”(19BZZ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3).② 赧文涛,陈丹,张海夫.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协商机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05):12—16.③ 汪波.信息时代数字协商民主的重塑[J].社会科学战线,2020(02):198—203.④ 陈家刚.数字协商民主:认知边界、行政价值与实践空间[J].中国行政管理,2022(01):26—32. 摘 要:数字治理的兴起为协商民主创造了新的机遇空间,突破了以往基层协商民主的某些发展瓶颈,在虚拟空间内型构了协商民主的实践场域。

结合杭州“红茶议事会”这一典型案例来看,数字化赋能基层协商民主的基本逻辑就在于通过技术、组织、制度的互构,不断强化多元参与机制、制度规范机制、平台依托机制,以促进协商的展开及共识的达成。

但基层数字协商民主依然存在政府管制与网络开放之间的冲突、技术工具与治理情景的背离、高效甄选与民主参与的悖论、群体极化风险和信息茧房效应等问题,对其发展限度也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并积极探索完善之策。

关键词:数字技术 协商民主 基层民主 红茶议事会中图分类号:D621;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24)02-0016-0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文华图专毕业生自抗日战争开始后对四川地区各图书馆做出的贡献

文华图专毕业生自抗日战争开始后对四川地区各图书馆做出的贡献

文华图专毕业生自抗日战争开始后对四川地区各图书馆做出的
贡献
廖洛纲
【期刊名称】《图书情报知识》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文华图专于1938年从武昌迁至重庆市,最先借住曾家岩求精中学校舍,所有学生都先后随校到渝继续复课,后因校舍被炸,迁至嘉陵江左岸的廖家花园另建校舍,在艰苦的条件下弦韵不绝,为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不懈努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该校曾被教育部嘉许为“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学生人数不多。

成绩尚优,堪称为国内图书馆教育之最高学府。

”它的第一届(1922年)本科毕业生桂质柏,曾留学美国深造,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开始(1937年)后曾来四川大学图书馆任馆长,把传统藏书楼式的图书馆,改造成现代美国式新型图书馆,不仅用卡片式目录,而且除书名、著者、分类目录之外,还创建主题目录,采用文华图专沈祖荣教授编译的《标题总录》,作为选择主题的重要工具,这在四川各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上,堪称首创,增加和方便了读者查书的途径。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廖洛纲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1.6
【相关文献】
1.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文华图专毕业生考 [J], 朱茗
2.筚路蓝缕春华秋实--文华图专对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贡献 [J], 高雄
3.文华图专对我国档案事业的贡献 [J], 赵艳梅;孙宝
4.论“文华图专”对我国档案管理专业教育的贡献 [J], 高雄
5.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六十年——兼评文华图专和韦隶华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的作用 [J], 黄宗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文素材:XXX

作文素材:XXX

作文素材:XXX作文素材积累:XXX(1938-1946年,XXX像一颗流星,在中国历史上划过灿烂的一笔。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很快,北平、天津失陷。

XXX、XXX、XXX三所高校奉命南迁,先暂驻于“衡山湘水”的长沙。

随着日本的侵略加剧,形势危急,1938年三校又迁到云南,名为XXX。

XXX把XXX、XXX严谨教学的精神与XXX传统的自由研究的精神结合了起来,把XXX的自由与民主、XXX的生动活泼与事业心、XXX的实干与严格整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成为勤奋努力、事业心强、研究严谨、具有自主能力和主动性的人才。

XXX精神的形成,是为抗战的现实需要,在继承三校传统和精神的基础上,结合XXX的办学理念加以整合、提炼的结果。

首先,XXX对XXX原来的传统精神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继承的基础上,而是在原有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整合,进而形成了使三校原有精神互补的XXX精神。

【比如XXX具有自由的精神,XXX继承了它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但对于XXX自由到看似无序的状态,XXX并不赞成。

而是选择了以XXX讲秩序、守纪律和严谨的精神状态来纠正XXX学生自由的无度。

】XXX的学生可以逃课,“你爱上课,可以;你不爱上课,也可以;你爱上你爱上的课而不爱上你不爱上的课,更是天经地义的准可以!总之,一切随意”。

而XXX则有严格的纪律,没有自由散漫的气。

XXX《教务通则》第四十五条规定:“学生一学期内,无故缺课(体育及军事训练在内)满十小时者,由注册组予以警告;满二十小时者,酌以训诫;训诫后而仍无故缺课者,由教务长酌令休学一年或一学期”。

第四十六条规定:“学生一学期中因任何事故于某课程缺课愈三分之一者,不得参该课程之学期考试,该课程以零分计”。

其次,XXX没有满意于对三校传统精神的担当,【而是在担当的基础上,又根据XXX所处的抗战期间的请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培养和发展了新的精神。

曾家小院轶事

曾家小院轶事

曾家小院轶事
方建勋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动乱年月中的独门小院曾家小院,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一座独门独户的破旧院子,可在文革风暴骤起之时,不少人却把它视为“黑窝子”,两扇铜门环的黑漆大门一关,谁知道里面又在干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在红卫兵“破四旧”中,西安城里这座曾公馆的神秘面纱已被多次揭开,红卫兵翻箱倒柜地搜查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却一无所获,唯有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委任书,使他们望而却步了。

院子的主人原是曾震武,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方建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关于陈赓四兵团曾改番号为西江纵队的轶事 [J], 刘昆
2.一枚曾被停用的普票——普16-13庐山仙人洞邮票的轶事 [J], 杨国华;
3.音乐家趣闻轶事(七)趣闻轶事 [J], 盛韵(编译)
4.音乐家趣闻轶事(八):趣闻轶事 [J], 盛韵(编译)
5.曾家镇人大工作绩效标准体系(试行)(共5类50条80款500分)曾家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绩效标准(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的胡先骕及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的胡先骕及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

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的胡先骕及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
王刚
【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42)004
【摘要】@@ 胡先辅先生是"中国植物学之父",作为一位现代科学家,他在人文领域却以文化保守派的面目出现.20世纪20年代,作为《学衡》主将之一,他与文化激进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总页数】3页(P3-5)
【作者】王刚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视域下的"科学"观
2.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中的积极理论意义
3.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4.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戏剧\"\r——近代知识转型视野下概念演变的文化考察
5.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工人运动新足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达孜唐嘎 雪域高原,牧草正青

达孜唐嘎 雪域高原,牧草正青

唐 嘎乡是 达 孜 区 搬 迁 量 最 大的乡,
力支持下,这对汉藏小夫妻怀揣着建设家 贫困户也最多,而“搬得出、稳得住、有事
乡的热情,卖掉了诊所,回到唐嘎乡,“要 做、能致富”正是这里以迁脱贫的亮点工
用勤劳的双手 共同完 成一 件属于我俩的 作。在达孜区相关单位及政 策帮扶下,搬
事,发家致富”。2016年,两人创办达孜区 迁群众基本实现了每户至少有1人的就业目
筑 巢引凤 栖,唐 嘎乡努力争取 到援 藏 基金和扶贫产业项目——1700万元的奶牛 场项目,后引入达孜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同 时将养 殖 户家的 牲畜集中起 来 饲 养。而每 一环 的 科 学 规 划、系 统 部 署,方 能促 成 整 个产业 的良性 发 展和 壮 大。依 托 耕 地面积 大 的优势,扶 贫干 部 们引导种 植 大 户与 奶 牛厂 建 立合 作,鼓 励 种 植饲 草,实现 经 济 发展与脱贫致富双重目标。
都是 新的尝试与探索,在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同
时,以传 统 文化 助力脱贫
达孜区唐嘎乡致富带头人次仁曲珍夫妇在打理自家产的红辣椒
攻坚。
此 外,唐 嘎 乡多 措 并 举,在 大 力发 展 特 色 种 植、养 殖 产业 基 础 上,不 断完善 基 础 设 施;村组 之 间 道 路里程 不 断增 加;垃 圾处理明显改善;“厕所革命”效果显著, 新 文 明、新 风 尚日益 变 为 现 实;湿 地 保 护 良好,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融洽; 无 树 村、无 树户攻 坚 任务积 极 推 进;社会 治 理 行之有 效;各类 人 才 队伍不 断壮 大; 新的卫生院已经建成,投入资金1200余万 元,村 标 准化 建 设已 经 投 入使 用,村居建 设面貌焕然一新……
解读 深度 DEPTH

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观后感

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观后感

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观后感我永远忘不了青年时代那段军旅生活,忘不了轰轰烈烈的战争。

鸭绿江上空的激烈空战惊心动魄,年轻飞行员的事迹可歌可泣。

如今五十年时光飞逝,青年时代早已别离,然而当年结识的那些,却时常在心头梦境萦绕不离。

纯朴谈笑、英发雄姿,又时常让我那无端的别离。

当年的你如今在哪里?新闻媒介你能帮我把的行踪寻觅!终于有一篇报导她告诉我"《韩德彩将军和飞行员延续四十四年的故事》"。

这篇报导使我激动不已,她唤起我无深远的回忆。

五十年前,我曾目睹了韩德彩击落双料王牌飞行员爱德华的那场空战。

1952年冬,停战谈判已进行了一年半,但是谈谈打打战事终未停过。

美方把"空中优势"做为谈判桌上的筹码,美机经常在三八线上空扰。

为争取主动权我空军遂对三八线上空的作战。

空军第十五师奉命二度参战,进驻大堡机场(XX省XX县)实行远程出击,与兄弟部队配合遏制了美机在三八线上空的肆虐。

不到半年时间即击落美李飞机数十架,战斗中涌现出一批飞行员。

记得孙忠国、吴胜凯、蒋道平……等都击落敌机四五架。

年仅二十一岁的韩德彩已击落美机四架。

这时空军依仗其数量优势,常常以多批次轮番与我战机纤缠。

更狡猾的是他们常避开我方雷达的监视,窜入我机场上空偷袭我返航着陆和滑行起飞的战机。

为此我军常派出飞机在机场上空巡逻警戒,掩护正起飞和返航的飞机保证安全,并寻找时机将偷袭的敌机击落。

那时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也正紧张进行,以迎接全军五月大会考。

我在十五师警卫营第一连,任文化教员。

利用战斗空隙为连队兵上文化课。

连队分驻在机场周围和大堡村的民房中,我们在上课时,经常看到敌我两方飞机在空中鏖战,蓝天上喷气机拉出的白烟纵横交错,就象古战场上的车辙,有时飞机从高空到低空追逐格斗,有时低得连敌机的机徽都看得清楚。

机场周围的高射炮出的炮弹在敌机四周开出白花。

有时敌机十分疯狂,机射在跑道上,就象散落的冰雹。

1953年4月7日下午天气晴朗,我正在给兵上语文课,指导阅读《战斗张积慧的故事》课间休息时战士们都在观看那些忙碌穿梭的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源镇学区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者:
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清源镇学区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长军
成员:刘万柱张建国陈素珍李向东王国俄
徐德奎宋洁梅侯相国张亚萍张琴备课要求:
1.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于本周五将教案下传各校。

2各校教导处将教案打印下发上课教师,学校教研组必须督促教师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后,经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审批后,方可进行课堂教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清源镇学区小学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第一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清源镇学区小学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第二单元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清源镇学区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清源镇学区小学中心教研组科学集体备课组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1)我们取下酒精灯的灯帽应该()放置在桌子上。

)边缘以下,漏斗下端紧靠()内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