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析
农业推广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 养探析
乐家华
( 上 海海 洋 大学 经 济管 理学 院 , 上海 2 0 1 3 0 6 )
摘要: 农业推 广硕 士专业 学位是我 国农 学学位制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 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的特点 , 并通过借鉴发达 国家农科专业学位培 养的经验 , 提 出了课程设置 、 教 学方式、 管理方法和导师队伍等方面的
生勿 犯 相 同错误 。 新 生 入学 后 统一 组 织学 习 , 了解各 方 面 的 知识 , 在 进入 论 文写 作 之前 使 新生 尽快 熟 悉论 文 格式 , 熟识 写作 内容 。其 次 , 有 计 划地 利用 专 题讨 论 会 ( s e m i n a r ) , 从相 关专 业 期 刊杂 志下 载 典 型论 文 , 让 学生 反 复 阅读 、 指 出不足
+
” +
・ ・ — - + 一 一 — + 一 ・ - — _ 卜一 — ’ 一一 — + 一 一 — - 一 一 +
一 — ’ 一 一 — ’ 一一 — - — 一 — + 一
权威学术期刊及其他兄弟院校的相关规定 ,制定 了本学科 硕士 研 究生 毕业 论 文 写作 的补充 规 定 ,对论 文 的一 些 基本 要素 , 如 题名 、 摘要 、 关 键词 、 引 言或 前言 、 材料 与 方法 、 结果 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图表 、 量和单位 、 名 词 和术 语 、 标 点 符 号、 参考 文 献 、 附录 、 致谢 等 , 都 作 了详 细规 定 ; 列 举 和 剖析 了科 技 论文 中常见 的错误 和 不足 , 并提 出纠正 方法 , 提 醒学
・
农 业 推广 硕士 专业 学位研 究 生的 培养 特点 1 . 学生来源广 , 个体差异大。从我校招收 的生源来看 , 农业 推 广硕 士学 员大 部分 来 自农渔 业或 者其 他涉 农 企事 业 单位 , 其 中来 自农 业管 理一 线 的人员 达 到一半 以上 , 其他 学 员 有来 自高校 、 科 研 和政府 管理 部 门 以及 金融 等服 务 部 门。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培养对策
几岁 , 有些甚至五十岁 , 三是职业与工作单 位不 同,
农业推广硕士学员有的是来 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
1 1 学员实践工作能力较强, . 基础理论和外语 技术干部, 有的是来 自高等学校的教师 , 有的是来 自 基础相对薄弱 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 有的是来 自政府机关 的干部。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绝大部是 学员在工作经历、 知识结构、 专业基础等方面都有很 大学毕业后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 , 多数是在农 大 的差异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2月第 1 期
高教论坛
Fe . 0 6 No 1 b 2 0 . .
H ih rEd c t n Fo u g e u a i r m o
・
学位 与研 究生教 育 ・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 的特点与培养对策
中图分 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9 1 (0 6 0 -0 1 - 0 17 - 7 9 20 ) 1 1 1 3
农 业 推广 硕 士 专业 学 位 的设 置 , 我 国农 学学 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基础 , 是 这是农业 推广硕士专业 位制度的一 个重大改革。它必将为我国高层次农科 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可多得的有利条 件。但是, 农业
罗兴 录
( 广西大学 农学 院 , 西 广
摘
南宁
5O0 ) 30 5
要 : 文论述农业推 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 育的特 点, 本 分析 目前农业推 广硕士教 育培 养 面临的 问题 , 出加 强农 提
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 育的战略措施 。
关键词 : 业推广硕士 ; 农 特点 ; 养 ; 培 对策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农业推广硕 推广硕士学员 由于已经离开学校多年, 基础理论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
J u n l f b i ie st fE o o e ( ma i e n o ilS in e o r a o Hu e Un v r i o c n misHu n t sa d S c a c e c s v i
2 6 2 8 0个 1 虽 然 专 业 技 术 人员 有 9 5 】 6人 . 具 副 高 以 上 . 3 2 但 职 称 的 人数 仪 3】 《 6 7 . % 2 4 9人 )具 中级 职 称 的 人 数 也 仅 占 ,
l .% l】 72 6入1 不仪 是 职 称 结 构 的 不 合 理 . 批 人 员 中 87 6 4 这 接 受 过 I 高 层 次 教 育 的 比 例 较 低 .有 研 究 生 学 历 的 仅 占 F规 04 % . 使 是 省级 推 广 系统 . 仅 占 44 . 蚓年 美 国 的 县 .2 即 也 .% 而
有 关 问 题 的 讲究 和 创 新 . 助 于保 证 人 才培 养 质量 . 进 … 步 有 为
完 善 农 科研 究 生教 育体 系打 F 实 基 础 我 罔农 业 推 广硕 士 是 亏农 业 技 术 桁 广 和农 发展 等 领 域 相 联 系 的 专 业 性 学 位 . 侧 币 于J } 强 凋实 践 能 力 、分 析 问 题 和 解决 问题 能 力 的 培 , j } 养 课 { 突 出整 体 性 、 合性 、 广 性 和实 用 性 奉系 综 宽 水 业 推 广 ( 括 农 业 、 业 、 业 渔业 推 广 ) 士 专业 学 包 林 牧 硕 位是 我 陶 任 新 形势 下 为 适 应农 业 和 农 发 展要 求 而 设 它 是 与农 业 技 术推 广 和农 卡 寸发展 等领 域相 联 系 的 专 业 性 学 位 . 强 调 以人 为 本 . 币 研 究 农 民认 识 技 术 、 择 技 术 、 用 和 改 进 注 选 应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代码:095110)为规范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本领域主要培养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毕业后能够胜任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农(林)业资源利用、农(林)业教育、农(林)业技术推广、农(林)业生产资料生产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二)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热爱祖国,热爱农(林)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立足“三农”和生态建设,积极为我国农(林)业现代化和农村(林区)经济发展服务。
(三)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农(林)业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村(林区)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备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农村(林区)与区域发展领域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正导师由校内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生导师担任;聘任校外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本领域专家做为副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一)课程设置本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领域特点设置。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全日制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与复合型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外国语要求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培肥技术,土壤改良技术,耕地土壤肥力提升,土壤质量管理等技术。
2.植物营养学主要研究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复混合肥料及专业肥料的二次加工与应用技术,养分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技术,新型缓控肥料研制与开发,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3.农业环境保护主要研究农业环境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4.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土地信息处理等技术。
5.水资源与农业节水主要研究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农田土壤水分管理技术,旱作农业与保护地节水灌溉技术。
6.资源与环境微生物主要研究水环境微生物,土壤环境微生物,农业资源微生物利用等技术。
三、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阶段集中在校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2个月;同时注重实践环节培养,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095138)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领域概况与培养方向一、领域概况农业硕士,原名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农业推广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的报告。
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村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与研究伦理,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在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
2.专业素质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涉及的各种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应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立志于农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自觉履行职业责任,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坚守优良的职业作风。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为我国农村发展事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熟悉农村发展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发展领域的现实和实际问题;掌握农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阅读和综述农村发展领域的中外文文献,掌握论文写作能力;能够运用农村发展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农村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具有独立承担农村发展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
2 O世 纪 9 0年 代 末 , 随着 我 国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以及 农业 现代 化 与信息 化程 度 的不 断提 高, 全 国各 地对 从事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化 与推 广 的高 层 次专 门人才 的需 求越来 越 迫切 。为 更好 地适 应这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3 文献标识码 : A
定从 2 0 0 9年起扩 大 招 收 以应 届 本科 毕 业 生 为 主 的
一
、
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综合 改革背景
全 日制 硕 士专业 学 位 范 围 , 着 力 调 整 和优 化 我 国研 究 生教 育 的类 型结 构l _ 2 ] 。按 教 育部 规 定 , 2 0 1 0年 开 始, 每 年新 增 的 5 9 / 5 的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计 划 将 全 部 用于专 业 学位 , 且 学术 型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规模 每年 调减 5 ~l O 9 / 6 用 于 招 收 全 日制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六所高校组成 的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试点 协作组 , 研 究综合 改革试 点 的工 作思 路和 实施 方 案, 其 中中国农 业 大学 、 上 海 海洋 大 学 、 广西 大 学 、 石 河 子大学 等 四所 高校 的试 点专业 为农 业推广硕 士 。
林工作 委员会 于 2 0 1 1年 1 月 1 5日召开会 议 , 成 立 由
其是兵团广大农牧 团场广泛宣传 , 促进社会对农业 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了解 , 吸引优秀生 源报 考农 业 推广硕 士 农村 与 区域发 展领 域 的专业 学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407 ) 3 0 0
摘 要: 根据农业推 广硕 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 育的特 点 , 分析 目前农业推 广硕士教育 面临的一 些F 题 , I 从农 业推广硕士 办学思想 .入学资 格 、教 学 方 式 . 导 师 队 伍 .教 学 管 理 机 制 .论 文 质 量 等 几 个 方 面 ,对 农 业 推 广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的教 育提 出 了措 施 与建 议 。 关键 词 : 农业推广硕士 专 业学位 教育 中图分类号 : 6 3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0 8 0 () 0 3 — 2 1 7 — 7 5 2 0 ) 5b一 0 3 0
维普资讯
fUUO
I
l q
Ch n Edu  ̄t O — n aton ia c i n I ov i— Her d n al
科 教 论 坛
农业推广硕 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 的若 干思考
江 晶
( 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 技术学 院 华
湖北武汉
几 个 学 时 内 ,学 员们 要 想 学 到 系统 的 知 识 而 以 前 的 办 学 模 式 主 要 以 校 内 办 学 为 主 , 是 很 困难 的 。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 但 是这 样 的办 学 主 要适 合 脱 产 的学 生 。 像 2. 4缺 乏行 之有 效 的教 育管 理机 制 的特 点 “ 校 不 离 岗 ” 的 培 养 模 式 让 许 多在 职 人 进 农业 推广硕 士学 员由于是在 职教 育 , 1 1学 员实 践能 力强 , 专业 基础 知识 薄 弱 员望而 却 步 , 是 因为 没 有时 间 , 外一 个 许 多学 员很 难 做 到 “ 校 上 课 ” “ 时 上 一 另 到 、 按 农 业 推 广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的 生 源 原 因就 是 学 校 与 单 位 距 离 太 远 影 响 了 工 课 ” 坚 持 上课 ” 更 不 能 严格 按 照规 定 时 、“ , 多 数 来 自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第 一 线 ,相 当 一 部 作 。 但 是 ,现 在 许 多学 校 已 经 形 成 了校 内 间修 订 学 分 以 及 完 成 相 应 的 培 养 环 节 , 而 分 学 员具 有 较 高 的 专 业 技 术 水 平 ,积 累 了 办 学 和 异 地 教 学 相结 合 的 培 养 模 式 ,这 样 对 于 这 样 的 情 况 , 我们 对 其 没 有 行 之 有 效 十 分 丰 富 的 实 践 经 验 和 很 强 的 工 作 能 力 , 就 方 便 了学 员的 学 习 ,降 低 了学 员在 学 时 为 培 养 农 业推 广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确 立 的 非 学 费 成 本 支 出 ,但 不 足 之 处 是 增 加 了 了有 利 条 件 。但 是 ,农 业 推 广 硕 士 学 员 由 办 学 单 位 的 工 作 量 和 教 学 成 本 ,减 少 了 办 于 离 开 学 校 多年 ,缺 乏 专 业 知 识 的 系 统 培 学 效 益 。但 从 农 业 推 广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的 办 I , 其是 外语 , 得许 多学 员在 学 习的 过 学 目的 来讲 , J 尤 I f 使 异地 办 班 是非 常 必要 的 , 且 而 程 中感 到 很 有 压 力 。 我们也 必须把质量放 在办学的首要 位置。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农学院)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农村社会学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的涵义、特点、结构、运动规律及农村社会问题;农业推广的原理、推广的方式方法、推广技能及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村社会变革中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2.农业科技产业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内容农业科技产业运作模式和运行规律、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3.农村社区发展与农业推广主要研究农村社区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
开展农业技术科学、农村社会学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揭示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产生各种发展效应的外因及内因,研究技术管理设计、规划和研究、试验、推广、示范等整个发展过程的有效干预和管理。
4.农村发展与管理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控、农村劳动力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与农村发展资金问题等。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延期需要办理学籍延长手续)。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
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6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0分,选修课不低于6分);实践学分6学分(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践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方式:全日制培养,参加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招生对象:农业推广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
录取标准:根据考合评定
招生政策与流程
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普通高等教育的同等学历),毕业后在相关领 域工作满3年以上。
报名时间:每年7月份左右开始报名,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职业发展方向与机会
添加 标题
农业技术推广: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可从事农业技 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添加 标题
农业企业管理: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具备农业企业管理知识和能力,可从事农业 企业管理和经营工作,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
添加 标题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需要解决农村贫困、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根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包括农业科 技、农业经济、农业管理等领域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题研究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教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参加实践活动,包括农业科技推广、农业项 目策划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农业管理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困境与出路摘要:2009年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进步。
从农推的职业设置背景与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和发展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来看,二者理论上是吻合的,但是现实的基层环境对全日制农推研究生到基层就业的支持度低,尤其是保障、激励等制度性障碍,加上研究生就业取向“功利化”,使得他们不主动愿意到基层就业,二者目标难以达成一致。
所以要制订有弹性的培养方案,制定到基层就业的基本制度,通过迂回方法。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最终引导他们到基层就业。
关键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一、全日制农推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点(一)农推硕士专业学位特点1职业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规定:“农业推广硕士(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AE)专业学位(professionaI degree)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
可见职业性是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
农推硕士专业学位必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域紧密关联才有她生命力。
2实践性农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具有从事农业推广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外,更具有解决农业科研、生产、管理一线中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践性是专业学位的重要属性。
3研究性农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是应用型研究生,但是作为高层次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如文献查阅、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素质,更主要的是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具备研究能力,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肤浅。
既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性是其学位的本质属性。
(二)全日制农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特点全日制农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均是从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中调剂而来,且要缴纳学费。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定位及对策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定位及对策一、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特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完善我国农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培养应用型农科人才的新型学位类型。
它是学位制度改革的新产物,是农科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
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实践性。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位获得者除了应具有所从事农业推广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农业推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能力。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性还表现在培养对象的学习心理上,由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主要是具有大学本科学历,4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更为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和实践价值。
具体表现在:其一,理论要具有对实践活动的直入性,即教师提供的理论要能够直接回答他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
其二,理论要具有和实践的高度贴近性,即教师提供的理论要与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而不是仅仅在宏观维度上展示实践的一般性。
其三,理论要具有向实践转换的快捷性,即教师提供的理论无需经过多少转换环节就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工作,而不是一种建立在假设前提下的纯理性逻辑构想。
(二)差异性。
这里的差异性,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是毕业时间不同,有的毕业几年,有的毕业十几年,有的毕业二十几年;二是年龄差异大,年龄小的有二十几岁,年龄大的有四十几岁,甚至五十岁;三是职业与工作单位不同,农业推广硕士学员有的是来自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干部,有的是来自高等学校的教师,有的是来自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有的是来自政府机关的干部。
学员在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职业针对性。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指出:专业学位是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指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做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质量,根据教育部教研〔〕号和国务院学位办〔〕号文件有关要求,特制定《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施农业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设施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培养要求()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设施农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工程设计、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培养方式(一) 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需要建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
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个月。
(二)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突出对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培养的特点。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是指研究农业推广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估工作,以提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进而提升整个农业推广的水平。
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的意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是当前农业推广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检测和衡量学校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提高学校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从而为国家发展农业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的内容1、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课程设置,应根据国家的农业推广发展战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专业课程,使研究生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教学活动:其次,要注重教学活动,着重开展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科研工作:此外,在培养评估中,也要开展科研工作,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发展。
4、考核方式:最后,要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将传统的考试方式替换成综合型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考核,从而提高其培养质量。
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的实施1、改革课程体系:首先,要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根据国家农业推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研究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教学管理:其次,要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条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科研指导:此外,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4、完善考核方式:最后,要完善考核方式,将单一的考试方式替换成综合型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都得到全面的考核,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的战 略举措 是在 中共 十六 屑
五 中 全 会 上 第 一 次 提 出 , 国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的 重 大 历 我
维普资讯
l8 3
广 东 农 业 科学
20 0 8年第 6期
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盂成 民’ ,刘 零 ’ ,魏 旭 娇 ,陈 然
(. 1 华南 农 业 大 学 研 究 生处 , 广东 广 州 5 0 4 ; . 南农 业 大学 国际 交 流 处 , 东 广 州 5  ̄ 2 16 2 2 华 广 1 ;
3 华 南农 业 大 学 教 务处 . 东 , . 广 州 5 0 4 ) 16 2
摘 要 : 绍 了 农业 推广 硕 士 专业 学 位 设 置 的 背景 , 析 了新 农 村 建 设 对农 业 推 广 技 术 人 才 的需 求 及 新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介 分
下农 业 推 广 硕 士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提 出 了新 形 势 下 农 业 推 广硕 士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面 临 的 机 遇 、 在 并 存 的问 题 及 相关 对 策 。
p pr rl it d cs h ak r n f g cl rl x ni s r (ee a e A M po si a dge.t l nlzs ae sy n o ue ebc g u do ar ut a et s nmat ' hri fr E ) rf s n l ere Ias a a e i f t r t o i u e o es n t e o o y
关键词: 新农 村建 设 ; 业 推 广硕 士 ;专业 学 位 农 中图 分 类号 : 6 37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8 4 2 0 ) 6 0 3 — 3 1 0 - 7 X( 0 8 0 — 1 8 0
Gr d a e e u a i n f r p o e so a e r e i g iu t r l a u t d c to o r f si n ld g e n a rc l a u e t n i n m a t ru d r t e b i i g o e t p d r r la e x e so se n e h u l n fn w— y e u a r a d
t e c a ln e a d p o t n t f g a u t d c t n f r p oe s n l d g e i h h l g n o p ru i o r d ae e y e u ai r fs i a e r e n AEM n e h n w st ain o o o u d r t e e i t .Me n h l, u o aw i e p o o a sflt e p o l msc n r n e a e b e u o w r n t i a il . r p s l o 。h r b e o fo td h v e n p t r a d i h s r c e f t Ke r s t eb i ig o e p d r r l r a a r u t r l x e so se ; r f si n ld ge y wo d : h u l n fn w t e u a e ; g c l a tn i n ma tr p e s a e r e d y a i u e o o
3 D a "O c S u hn giu ua U i r t G aghu5 0 2 C ia . ens f eo ot C i A r l r nv sy unzo 16 , hn ) f f i h a c tl e i, 4
Ab t a t n t e B i i g o w— y e r lAr a c l r le tn i n t c n c lsa r n go n e n . s d sr c :I h u l n fNe T p d Ru a e ,a d u t a x e s e h ia tf a e i r wig d ma d Ba e u o o h s r d ae e u a in f rp oe so a e r e o g u t r le tn in ma t r i o r a e e st n mp r n e T i n t i,g a u t d c t o r fs in ld g e fa nc l a xe s se s fg e tn c s i a d i o t c . h s o u o y a
ME G C eg rn I ig, I u j o, H N R n N hn — i a LU Ln’WE -i !C E a X a
(.ot a ut O c o t C iaA i h r n esy G agh u5 0 4 ,C i ; 1 s rd a f eo u hn g c ua U i rt unzo 16 2 hn P g e f fS h i r u l v i, a 2 I en i a C m n ao f c SuhC ia gi l r nvr t G a gh u5 04 ,C ia .n ra o l o muit nO eo o t hn r ut a U i sy unz o 16 2 hn; t t n ci i f A c ul 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