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
高中地理_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目标】1、分析自然带的形成,理解形成地域差异的原因,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以天山为例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方法,掌握垂直地域分异问题的分析思路。
3、能够分析区域差异,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评价设计】1.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活动,检测学生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程度,通过高考试题,根据语言表述的全面性、准确性进行评价,要求90%的达标率。
2.通过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提高综合思维能力,通过高考试题进行评价,要求达标率80%。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流程设计】平地域分异规律讲解自然带的形成【走访一带一路】小组交流2条线路:1、从西安到鹿特丹2、从福州到雅加达分别经历哪些自然带。
1、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规律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延伸方向自然带更替方向分异基础典型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链接高考】(2017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听讲并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目标,有方向有目的的学习明确自然带的形成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夯实基础知识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0分)做题,回答问题把握高考考查方式,注重答题规范性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天山为例探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方法探究内容:(1)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关系(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根据所学地理规律,正确排列甲山地垂直自然带。
(找学生上黑板)思考回答问题难点内容重点剖析(3)读图观察“山地针叶林带”在博格达峰南北两坡分布的情况,并思考原因?(4)读图比较“高山草甸带”在博格达峰南北两坡分布的海拔高低,并思考原因?(5)[反复对比,研究变化](1)与珠穆朗玛峰相比,天山博格达峰缺少的自然带有哪些?为什么?(2)珠穆朗玛峰哪一坡垂直带谱更复杂?为什么?规律总结及垂直带谱的判读方法【链接高考】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件目录
第三部分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第五部分 创编大题增分 研究高考36、 37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3题。
1.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3.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 m以下B.1000~1500 mC.2000~2500 m D.3000~3500 m【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错误、C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因此B、D错误。
故选C。
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正确。
故选B。
第3题,随着海拔升高,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附近,在4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附近,故选D。
【答案】(2020·河北衡水高三期末)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阔叶灌丛D.落叶阔叶林5.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A.P植被类型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6.该河流可能是( )A.岷江B.珠江C.湘江D.淮河【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C正确。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1、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从自然地理特征的五大要素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生物、水文)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
1、自然带的概念
2、课本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
(4)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5、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对高度:山地的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带谱可能越复杂
(3) 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6、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降水(降水多少,迎风坡、背风坡)
(2)气温(纬度高低,季节差异,阳坡、阴坡);
7、影响某地区物种是否丰富的因素。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
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
答案 A2.(2011·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 C(2014·广东韶关一模)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4.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解析第3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臵密切相关。
第4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3.C 4.C5.(2013·广东文综,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图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地带现状图,图乙是该地区未 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 ②图示地区可能是非洲大
陆 ③图示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④图
示反映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当自然地带由图甲所示向图乙所示变化时( )
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2.①→②→③体现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第1题,④是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形成的 自然地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①→②→③距 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体现了从沿海向大陆内部 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B 2.B
A.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巴西
B.英国 C.以色列
D.俄罗斯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草地分布在沙地中, 呈零星分布,主要是受局部水分条件的影响,属于地方性 分异规律。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麦田主要分布 在水井周围,而且四周沙地广布,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主 要用地下水来发展农业,属于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D 2.C
一、地域差异 |教材初探| 1.阅读教材第86页第1段内容,认识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及 成因。 (1)地域特征的形成。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 物质、能量运动的 结果。地域外部条件包括 太阳辐射量 、距海远近等,常常 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湘教版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要求]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化学演化环境演化以后—生物演化(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温馨提示](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3)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温馨提示] 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
(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必备知识】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
因素分布地区理想自然带现实自然带成因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高山植物区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较低纬和较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方法总结】1.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其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
高中地理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1.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 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 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 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主导因素
影响 因素 成因
延伸方向
分异 更替方向 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热量(太阳辐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其自然风光美 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下图为加拿大 50°N 附近 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 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哪些自 然带?
答案: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等。 2.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种分异规 律? 答案: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影响因素: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以热量的变化为基 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典型区域: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得更为明显。 3.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1)特征: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表示的是从沿海到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带更 替方向也不完全呈东西方向而是与海岸线垂直。 (2)影响因素:陆地干湿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 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
纬度延伸 温增湿
洋
大陆东岸自
流
东、西两岸 然带向较高 北半球中低纬
北半球中低纬度 自然带的分 纬度延伸; 度,大陆东岸
大陆东、西两岸 西岸是寒流
纬度延伸
南半球副热带地 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 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 湿作用
续上表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回顾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读图忆知陆地自然环境要素关联示意图“牵一发动全身”——理解和应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变化的是甲______和水文。
(2)“一发”牵动“全身”答案:(1)生物(2)下降侵蚀干旱增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名师点拨要点)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对点演练(2016·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解析:1.A 2.D 第1题,①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第五章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 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
是热带荒漠带。
[例1]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
答3~4题。
3.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
排序是
A.甲>丁>丙>乙 C.乙>丁>甲>丙
(
B.丁>甲>丙>乙 D.丁>乙>丙>甲
D
)
(2013·黄山检测)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
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
答3~4题。
4.丙地可能是 A.天山 B.秦岭
(
B
)
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
)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例1]
(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
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 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
二、综合题 5.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判断图中④、⑤所属的自然带, ①~④~⑤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 的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③~②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什么因素影 响造成?
(2)④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属
于亚寒带针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PPT课件
自然带沿海拔变化的方向更替(由山麓 向山顶更替) 产生原因: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
28
思考: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的表现有无相似性?有何相似性?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29
规律一:相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 直 分
(一)
(二) (三) (四)
10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总结呈南北方向分异的各自 然带更替规律?
随沿 纬纬 度线 变延 化伸
11
12
(三)
(二)
(一)
请将景观图片按 说一说你 形成这样地域 照合理的次序放 发现了什 差异的主要因 到底图相应位置。 么规律? 素是什么?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更替:沿经度变化 方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垂直地带性
更替:沿海拔 变化方向。
图 示 纬度高低引起热量
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成 同时也受水份条件 因 的影响。在高纬和 低纬地区表现得明 显。
距海远近引 起水分差异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 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同时也受温度的影 响。在中纬地区表 现得明显。
干湿度地带 沿经度变化方向 分异规律 (东西方向)
水分
非洲大陆
欧洲西海岸
15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0依次向南、向
北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200E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垂直带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 热量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三维设计】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跟随名师·解疑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 还具有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 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 备的功能
性质
的整体功能,而非单 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①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 是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②陆地水的 化学成分 在相当程度上也为生物生命活 动所制约。
③形成了部分 沉积岩 。
④促成了 土壤 的形成。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不同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 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各地理要素形成了一
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 圈层之间的物质变 换、能量传输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 的创造者。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如下表所示:
作用
表现
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改变大气 甲烷和氨,而现今大气以氮和氧为主,这主要是 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是绿色植 物光合作用的结果;而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是由 微生物分解各种氮化物释放出来的,另一部分则
成分,改
造大气圈
是从原始大气中的氨分离出来的
作用 制约陆地水的化学 成分,改善陆地水 分状况
表现 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 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
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绿色植物参与
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作用
表现 沉积岩都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并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下作业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2·乌鲁木齐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完成1~3题。
1.导致时期①到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分布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D.大气环流2.推测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最可能是 ( )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温带荒漠3.与时期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区域是( ) A.北美大陆中部B.南美大陆南部C.澳大利亚大陆D.欧洲西部解析:第1题,由图中①→④可知,该地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势起伏程度增大,大陆东岸形成背风坡,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减小,导致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发生变化。
第2题,④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地形影响,大陆东岸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④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美大陆中部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 项错误;南美大陆南部,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项正确;澳大利亚大陆没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故C项错误;欧洲西部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C 2.D 3.B(2012·太原调研)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
读图完成4~6题。
4.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暖温带草原5.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
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A.Ⅰ线路B.Ⅱ线路C.Ⅲ线路D.Ⅳ线路6.乙区域生态建设的合理措施是( )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④退田还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2012·嘉兴测试)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Q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
答案:1.B 2.B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 ( ) A.以东西方向变化为主B.以南北方向变化为主C.以热带荒漠植被为主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4.图中陆地东部地区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条件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示地区是马达加斯加岛部分区域。
结合所学可知,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景观,西部为热带草原景观,中部为山地景观。
第4题,东部地区由于东南信风带来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且有暖流经过,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进而形成热带雨林带。
答案:3.A 4.C(2012·南通调研)下图为“非洲和欧洲大陆沿某条经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P、Q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冰原带B.热带草原带、苔原带C.高山草甸带、温带荒漠带D.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6.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B.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大陆东西岸相同C.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D.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P地位于10°S~20°S的非洲大陆,应为热带草原带,Q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欧洲大陆,应为苔原带。
2021版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呈现考点展示全国卷5年考情统计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互相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互相关系5年2考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5年4考[由图表忆根底]以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互相关系,读图回忆以下知识。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_C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A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B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D__。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消费功能和平衡功能。
(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由问题引知识][一题串知]以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互相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描绘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表达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误。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2)D[一站归纳](一)图示地理环境5大要素间的内在联络(二)表解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的2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2019-2020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
(1)B
(2)A
[考题精妙]
[命题出发点] 其影响因素。 [命题落脚点] 要影响因素。
[试题评价]
(1)材料有“味”:材料语言简洁,有文言色彩,如“杂树丛 生”“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考生读来情趣顿生, 作为文综的一道开篇题目,能给考生创设一个较为轻松的答 题气氛,有助于调节考试心态。
题干解读
审题线索:“沿客家人南迁路线”;关键词:
“依次呈现”
知识迁移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信 文字 客家人迁移路线大致为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
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律 息 信息 差异属于由___________
获 图中 秦岭—淮河以北为______________ 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 取 信息 以南为________________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_________
第 二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No.1 No.2 No.3 No.4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研透难点——这是增分之“利器”
课时跟踪检测
NO.1 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抓住要点>>> 温教材
一、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学法: 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地域分异规律 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 律) 影 响 因 素 分 布 特 征 主导因素 成因总结 延伸方向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
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
(2015·南京一模)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3~4题。
3.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
4.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区域性D.开放性
(2015·潍坊二模)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回答5~6题。
5.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⑨—海陆位置B.⑨—海陆分布
C.⑧—海陆分布D.⑧—地形
6.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2015·南京二模)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8.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2015·辽宁协作校上学期期未)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
据此完成9~10题。
9.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10.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丙地此时炎热干燥。
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a表示洋流流向,b表示盛行风向,c表示昏线, d表示等温线,则其中绘制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5·武汉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6分)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8分)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12分)
14.(2015·上海静安二模)阅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非洲气候分布图。
材料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4分)
(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
(10分)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2分)
答案
1.C 2.B 第1题,甲图中的“叶正稀”反映的是落叶林景观区,“一行飞”指的应是北雁南飞,反映的是秋天叶落时节的景象;乙图中的“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由此可推断出乙图中景观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区。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图反映落叶
林景观,乙图是桂林山水,导致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3.C 4.A 第3题,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故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
第4题,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5.B 6.A 第5题,图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季雨林带、③是热带草原带、④是热带荒漠带、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是温带荒漠带、⑨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由于相应纬度没有陆地分布而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美洲大陆南部东岸有巴塔哥尼亚沙漠,属于温带荒漠带。
第6题,依上题分析,⑥所在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无高温期而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多发展畜牧业。
7.D 8.B 第7题,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
第8题,图中①7月等温线为3 ℃、②有雪线经过,则①②间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
9.B 10.C 第9题,大高加索山脉基带主要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域,自然带为草原带。
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有向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带—高山冰雪带的变化过程。
第10题,厄尔布鲁士山西坡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
11.C 12.B 第11题,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说明为南半球的夏季。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则图中c表示晨线,而不是昏线。
第12题,甲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沿海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乙地位于南非高原,地势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大。
13.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
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
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
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14.解析:第(1)题,由非洲气候分布图中可明显看出气候呈对称性分布,则自然带也必然对称分布。
第(2)题,A地受大气环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B地热带雨林的形成是“地形雨+洋流”作用的结果。
第(3)题,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自然带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等三个现象的原因,运用相关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1)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
原因: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