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梅兰芳学艺》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案)《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案张志欣《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之后,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主要的问题是教师语言不够生动,学生个人朗读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首先,并没有把自己和学生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而是努力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而向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其次,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最后,当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问题时,老师的指点并不是采用"告诉",而是继续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在观察,说说中去自悟."紧盯"一词在感悟上,很有层次,先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表演理解"什么是紧盯",然后通过全体学生的体验,感受到"紧盯"时的辛苦,接着再通过语言的描绘,知道"常常紧盯"写出了梅兰芳学艺的辛苦和勤奋.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板书的设计,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脉落,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缺憾: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严虹《梅兰芳学艺》一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梅兰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但对于当今被一系列动画片淹没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和遥远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京剧,缺乏了解,就更谈不上去喜欢这个中国的国粹。
课文意在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我想道理的揭示并不难,只是,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我们却越来越忽视,很多人都对它没什么好感,教学本课时,我得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最初的兴趣。
《梅兰芳学艺》评课记录
五、说话练习
六、指导Hale Waihona Puke 写生字评课记
录
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梅兰芳“紧盯”、“注视”的动画,让学生理解“勤学苦练”。学生小组合作中,更可贵的是:展示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所展示的字进行讲评:哪里好?好在哪儿?哪里不好?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更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充分辅助了教学。
总
体
评
价
优点:教师感情投入,挖掘教材较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完成了目标。
缺点:对课堂上不发言的孩子关注不够。
建议:教师在做要求的时候,有的学生不够投入,建议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参与,还要注意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听
课
反
思
及
困
惑
1.教学时,自己还应注意适时地合理地优化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在汇报过程中,采用条理式的,没有让学生在读懂一种方法的同时,对比自己和别人的方法,发现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和进行另一种方法的探索过程。
“国培计划(2014)”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
晋城市城区地区凤台小学学校语文学科学员姓名李建华
课程名称
梅兰芳学艺
授课者
尚东燕
评课地点
五楼会议室
评课时间
2014.11.21
评课人
郭校长、赵老师、来主任、牛主任等
授
课
过
程
摘
要
一、齐读课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词串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3.怎样提高合作交流的高效性。
教学评价标准
A
B
(二年级语文教案)《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和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和反思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1、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2、理解词句,会用“终于”说话。
教学难点:读懂“眼睛没有神儿”,“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游戏)2、导入。
你们喜欢听京戏吗?(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不管喜不喜欢都请你们来听一段京戏(放录音)知道是谁唱的吗?(板书:“梅兰芳”三个字,然后投影梅兰芳照片)梅兰芳是男的,扮演的却是女的,叫男旦。
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他9岁那年,拜吴老师学艺。
(师转身在“梅兰芳”后面加上了“学艺”二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学艺的?●二、新授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课文。
2、读完了这一小节,老师考一考你,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说一说。
因为梅兰芳的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3、读第一自然段,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这个“料子”是什么意思懂了吗?对,就是说他不具备唱戏的条件,学也不会学得好。
第三小节1、默读第三小节,读过之后你说说: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2、“大师”什么意思呢?先指名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师?再引导学生:小朋友,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
____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梅兰芳义演赈灾,把挣来的钱,捐献给日本人抗震。
____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梅兰芳畜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梅兰芳是著名演员,演技非常高超,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
这样的人才叫“大师”!,好,在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梅兰芳学艺课文原文,苏教版二上语文课文,阅读中如发现错漏敬请在本页底部”发表评论”中指出,我们将即时更正。
梅兰芳是的京剧大师。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看戏。
八岁的时候,梅兰芳开始拜师学艺。
他学的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模仿女性。
刚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时间,他还没有学会。
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
梅兰芳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
他用心思考,反复练习。
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
经过刻苦练习,他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
而旦角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紧紧盯着飞翔的鸽子。
他还经常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渐渐地,他的双眼有神了。
日子一长,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分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分析梅兰芳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精湛演技与人文气息在世界戏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梅兰芳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本文从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教案的背景与意义1.1 教案的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梅兰芳学艺教案应运而生。
1.2 教案的意义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韧意志,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2.1 教案的设计教案的设计是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为主题,结合小学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从理解课文、识字默写、朗读古诗、模仿表演等几个方面,完成教学目标。
2.2 教案的实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教师应根据教案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案的评价和改进3.1 教案的评价针对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1)在理解课文方面,通过选取与孔子的《为政》在内涵上有联系的京剧《高朋满座》为范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孔子治国理政的思想。
(2)在识字默写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填字游戏的形式,增加记忆力和动手能力。
(3)在朗读古诗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朗诵《离骚》中的经典诗句,提高语言节奏和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
(4)在模仿表演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案的改进针对以上评价,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改进:(1)在理解课文方面,可以多选取几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来进行解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单元《梅兰芳学艺》进行教学。
这是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通过讲述梅兰芳学习京剧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艺术需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才能成长。
在教学前,我认真备课,准备了故事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思考什么是京剧,以及梅兰芳为什么要学习京剧。
然后,我通过朗读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学习京剧的艰辛和努力。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京剧的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艺术之美。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采用了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进步。
总的来说,本次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艺术需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才能成长。
同时,他们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组织和时间控制上还需要加强,因为有时候我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导致后面内容的压缩。
其次,我在设计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上还需要更加巧妙和深入,让学生发展更多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反思。
我会继续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同时,我也会注意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反思没上这一课之前,在教研活动时,我们研讨如何让学生理解“勤学苦练”这个重点词、难点词时,我们发现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这不就是对“勤学苦练”最好的具体说明吗?于是,在理解“勤学苦练”这个词语的教学中我采用模拟生活情境和联想生活情境两种方式,化抽象为具象,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教师利用儿童喜玩的红外线玩具模拟演示文中鸽子飞翔的情境,让孩子们置换角色,像梅兰芳一样去“紧盯”、“注视”,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感受,走到小组里去后,我发现孩子比以往变得有话可谈了,说话的内容变得丰富了。
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的眼睛好酸的,看的出来这是学生通过置换角色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
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读句子找找梅兰芳练习的时间长不长?学生从“常常”一词中体会到梅兰芳练习的时间长,再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想象、猜测梅兰芳练功的时间,孩子们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看鸽图”、“观鱼图”……通过在小组里交流,互相补充,至此,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其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
孩子们在这一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过程中不仅领会了词义,更受到了其他同伴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积累了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这一宝贵的阅读经验。
教学直观形象,充满了情趣,有利于学生感知、感受梅兰芳的勤学形象。
我以前在李吉林老师写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句话是:有了形象的感受,才有情感的被激起。
也就是说,学生看到了或者说仿佛看到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他就能入境、人情、动心,心灵受到洗礼。
以上的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梅兰芳这一人物的形象。
正因为有了形象的感受,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对梅兰芳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既富有情趣又充满了情感。
《梅兰芳学艺》教后记:咬文嚼字的功夫
《梅兰芳学艺》教后记:咬文嚼字的功夫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件《梅兰芳学艺》教后记——咬文嚼字的功夫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8《梅兰芳学艺》教后记——咬文嚼字的功夫教学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在提问能力和咬文嚼字的功夫又上了一个台阶。
教学这课两处提问是亮点,一处在课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问什么?孩子提出了很多问题,有梅兰芳为什么学艺,怎样学艺,什么时候学艺的,和谁学艺的……这些问题便成为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的突破口;第二处提问是在第三自然段读完,由第三自然段关键句子发问,大家共同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梅兰芳是经过怎样的勤学苦练,最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个部分的内容涉及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所以也就作为第二自然段的一个突破口。
在学习课文关键句子的时候,学生不仅咬得准,而且咬到位。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他常常紧盯……游动的鱼儿”这句话的时候,我提出“你读懂了那些词,能圈画出来吗”。
学生圈画得很准,“常常”、“紧盯”、“注视”都能够准确理解,我觉得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能够再立足句子本身,说说对整句话的感悟。
整合度还不够高。
这节课还有一个闪亮的地方就是对“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提出疑问,眼睛又不是嘴巴,怎么会说话?宋姗姗回答得很妙: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就是说他想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眼睛告诉大家。
随后我又补充到: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都有这样的本领,他和观众交流,不仅通过语言,手势,还通过眼睛。
俞老师的眼睛也会说话呢!你们从我的眼睛里读懂过什么?有同学说,你笑咪咪地看着我们,你的眼睛告诉我们,你很关心我们,很喜欢我们。
有同学说,你生气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好象在说,我很生气……我立即夸奖他们:对,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本文转载自http:///blog/user1/259/archives/xxxx/来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梅兰芳学艺教案及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梅兰芳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生平背景和艺术成就。
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贡献。
1.2 教学内容介绍梅兰芳的出生背景和家庭情况。
讲述梅兰芳的学习戏曲经历和艺术成就。
分析梅兰芳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展示的方式,介绍梅兰芳的生平事迹。
通过观看梅兰芳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表演风格。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梅兰芳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梅兰芳的短文。
第二章:梅兰芳的表演艺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表演艺术方面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欣赏梅兰芳的舞台表演和艺术风格。
2.2 教学内容介绍梅兰芳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分析梅兰芳在戏曲中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梅兰芳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表演风格。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体验梅兰芳的表演技巧。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练习扮演梅兰芳的角色,并进行表演展示。
第三章:梅兰芳的舞台形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和艺术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表演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服装设计。
分析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和艺术风格。
3.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梅兰芳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舞台形象。
引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和角色扮演,体验梅兰芳的舞台形象。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形象的欣赏和理解。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设计一款舞台形象,并进行展示。
第四章:梅兰芳的艺术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和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4.2 教学内容介绍梅兰芳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分析梅兰芳的艺术对后世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4.3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梅兰芳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贡献。
《梅兰芳学艺》案例及反思
《梅兰芳学艺》案例及反思你的“眼神”,我能懂第二课时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14课)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京剧但是眼睛没有神儿,经过勤学苦练眼睛灵活了,后来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课文篇幅较短,但意蕴深长,梅兰芳学艺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的开展以学生的心理发展、感情的熏陶感染、思维的撞击、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为目的的。
课堂关注的重点,不再只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看“眼神”1、听京剧,聊京剧。
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唱段。
这就是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
2、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
(1)小朋友知道刚才这一段是谁唱的吗?(梅兰芳)猜猜看,梅兰芳是男的还是女的?从名字看、从声音看、从照片看,是个女的,可他却是个男的,很有意思吧。
一个男的演女的演得这么像,他的本领可真大呀!(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兰芳小时侯学艺的故事,咱们来把课题读读。
(3)我们再来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眼睛)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二、整体感知,找“眼神”1、学生自由读文,找找看课文还有几处写到了他的眼睛?用笔圈划有关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2)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3)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3、引导质疑探究:为什么小时候没有神儿,长大了却会说话了?三、精读体悟,析“眼神”1、学习课文第二段。
抓住“紧盯”、“注视”、“常常”等词语感悟梅兰芳苦练眼神儿的辛苦。
学习重点句“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1)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那“紧盯”怎样地看?(“紧盯”就是眼睛牢牢地盯住不放。
《梅兰芳学艺》观课报告
《梅兰芳学艺》观课报告《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记叙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整堂课,张老师能始终和学生一起投入到课本的情景中去,因而,学生学得有趣,并在愉悦中获得了扎实的知识。
接下来,我就简单说说这堂课中的几个亮点:1、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教学时,张老师先让学生理解“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然后花了1分钟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紧盯自己的手指,接着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有的学生说我的眼睛好酸的好酸的。
看的出来学生对此的感受是深刻的。
可见,这1分钟体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视觉的参与,切己的体察,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真切的感悟,真切地感受到梅兰芳的勤学苦练,着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语言训练的扎实。
低年级是语言训练的基础,也是为以后写作奠定扎实的功底。
张老师深知这个道理,于是有目放矢地进行训练。
例如让学生用“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
”“,终于。
”这样的句子来说话,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口头的表达能力。
另外,王老师又抓住中心有效地进行了拓展——成语的积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然后记录加朗读,记忆效果很好。
课堂的语言训练是应该从一词一句开始的。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3、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问中的插图,不仅是文字说明,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
课堂中,张老师出示了“梅兰芳看鸽图”,在让学生学习说话的同时,着重从画面中理解了“紧盯”一词的真正含义,把学生领进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去了,更使得学生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语文)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小学二年级语文
授课内容
《梅兰芳学艺》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1、播放梅兰芳的旦角扮像照片,让学生猜图片中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
2、引出对梅兰芳的介绍;
3、进一步导出本文的主人公
1、优点是抓住重点字、词,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留给学生自己体会字词意义的时间不够;
应让学生先多读多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再进行启发,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演示;
三、知识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什么?(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2、在学生理解“紧盯”、“注视”两个词的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表演;
3、让学生用面部表情表演“喜、怒、哀、惊”,体会文中“眼睛会说话了”的意思;
1、较好的联系课文内容,适时穿插关联词的应用;并让学生通过表演,把对关键词的理解表现出来;
3、学生练习的说话时间安排不充分;
学生在运用关联词说话的时候,安排的时间不充分,应多抽查几个同学;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1、提出“我觉得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2、通过讨论梅兰芳成功的经历,得出成功的秘诀是“勤学苦练”、“天才出于勤奋”等。
1、通过回答问题,从主人公的事迹中进行总结,并揭示课文的主题;
2、不足的是引伸不够
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揭示了课文的主题,得出成功的秘诀,还应该再引伸一步,说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该怎样去向主人公学习、该怎样去做。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之四_二年级语文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之四_二年级语文上《梅兰芳学艺》一课,在第二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紧盯”、“注视”想象梅兰芳刻苦认真地练眼神,并模仿梅兰芳的眼神也练练;这时,有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我却只请了一位学生来表演,其他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我这时并没有给这些同学机会,便把课文往下上了。
课后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我才领悟到自己浪费了多么好的教学资源。
课堂上一个同学突然有表演的欲望,我以为给他表演的机会已经是一次对课文理解的升华了,可我哪想到,我只看到了学生表演的这一结果,而没有关注他为什么要演,为何这样演的这个心理过程。
我草草的就让第一个同学在没有得到过多的评价和挖掘之下就下去了。
又使另一个同学没有机会,这同时也又放走了一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想不到的情景,老师们应该及时引导,把它变为教学的一种可贵的资源。
因为,它正是学生想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开始。
如果处理不当,只管按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不仅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也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很容易回到只追求教学结果的老路上来。
当我引读: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于是我小结:“京剧演员用眼神把自己心里的话告诉大家,这是多么高的技艺呀!”可是这里没有播放一段京剧的段子,没有让他们进一步体会京剧演员是如何用眼神来说话的。
我感到很遗憾。
“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在这里我没有把“会说话了”解释清楚,其实我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用一些眼神来让学生体会怎样才叫“会说话了”。
最后在辅导学生写字时,我在黑板上书写了,这样可能让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我应该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这样一来,连坐在后面的同学也能看清楚。
今后我在教学时要更好的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运用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吃透教材,更好的掌握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梅兰芳学艺》】 教学随笔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梅兰芳学艺》】教学随笔小学语文》摘要:因而教学以形象思维突破口做到依托学生原有心视像进步促进学生性发展,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介进行平等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人格拥有由志拥有丰富敏感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性空学语教学随笔《梅兰芳学艺》我教学《梅兰芳学艺》二然段候学生由轻声课初步了了这然段共有几句话及初步思让学生用~~~标出写梅兰芳勤学苦练句子交流各到句子我用多媒体出示梅兰芳紧盯空鸽子图片并提出了这样要请边己到句子边把画面脑化成动画片展开想想感悟梅兰芳勤学苦练精神当学生们交流候位学生这样说我脑像看到梅兰芳抬着头眼睛紧紧盯着飞翔鸽子群只羽毛雪白鸽子鸽子飞到哪里他眼睛就看到哪里眼睛涩了也不眨眨脖子酸了也不歇歇就这样梅兰芳眼神越越灵活眼睛越越明亮了另位学生说我像看到梅兰芳不管是冰天雪地冬天还是炎炎烈日夏天都练习己眼神他双眼越越灵活终练了京剧基功还有位学生急着补充说我像看到梅兰芳台上演京剧候越越受到人们欢迎看完梅兰芳演戏都夸奖梅兰芳眼睛能把人物心里演出就像是会说话了样听着孩子们简单而直白话语我禁不住心花怒放次简单拨把教学难化成了学生们想象天空使孩子们性想象天空驰骋新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带了新挑战从新课程实施角分析我觉得《梅兰芳学艺》这课堂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性化理念、积极借助学生心丰富基础视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主他们往往以心视像作问题思考依托因而教学以形象思维突破口做到依托学生原有心视像进步促进学生性发展上面案例通教师引导把句子化作了孩子们喜爱动画形式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更使学生性得到了张扬使低年级学生性化能力形象依托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法国着名儿童心理学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看法、想法和感情如用我们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学生作性鲜明生命体总是带着己已有知识、验和情感接触新他们性是客观存正所谓有千者就有千哈姆雷特因对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进行不上述教学案例学生对通动画片充分发展了学生性认识到这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程多请学生用己语言谈谈他们对理让学生真正成主人三、巧妙营造师生平等对话氛围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介进行平等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人格拥有由志拥有丰富敏感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性空而我只是话题提供者对话环境创设者对话教学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谛听者与欣赏者正因有这样合理师生定位学生才能拥有主和思考空才能与充分对话产生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碰撞与交流才能切实拓宽学生思维空并提高质量而上述教学案例所呈现出亮正是教师巧妙地营造对话良氛围。
苏教版小学语文《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及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及反思生:什么叫“紧盯”,什么叫“注视”?(教师拿出儿童爱玩的红外线玩具,在教室天花板上投射出一只红蝴蝶)师:请小朋友看着这只蝴蝶,千万不要分神,以免让它跑了!(教师操作红蝴蝶忽远忽近,时而疾飞,时而盘旋……两分钟后,学生开始叫苦)生:眼睛累死了。
生:脖子都酸了。
……生:我知道什么叫“紧盯”了,就是盯着它看,“注视”也是这个意思。
师:小朋友才盯了这么一会儿就累了,梅兰芳累不累?生:梅兰芳很累,“常常”说明他经常看,看的时间也很长。
师:这就是“勤学苦练”中的“苦”字。
小朋友猜一猜,梅兰芳在什么时间练眼神?生:他早晨起来就到花园的池塘边,看水底的鱼儿。
生:中午他不休息,到小山坡上看天空飞翔的鸽子……生:有鸽子的时候他就看鸽子,没鸽子他就去看鱼儿。
师:是啊,他总是找机会练,这就是“勤学苦练”中的“勤”字。
……课后,我和授课教师做了一个短暂的交流。
问:在低年级儿童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地位是什么?答:首先应是一个帮助者,教师应寻找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助、促进儿童理解和感悟;其次应是一个引导者,在儿童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中适时诱导,巧妙点拨;再次应是一个学习伙伴,和儿童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平等对话。
问:引入生活情境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如何选用使其获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答:引入生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媒体呈现(录像、动画等)、模拟再现、语言描述、实物图片等,选用时应遵循简单易行、直观生动、契合文本等原则。
案例评析《梅兰芳学艺》一文讲述了梅兰芳起初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的料子,但他通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了闻名中外的戏剧大师的故事。
“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但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该片段的教学采用模拟生活情境和联想真读书真训练——品析福建省第六届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之《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及评析福建省宁德古田县第一小学易冬平执教福建省光泽县教师进修学校黄国才品评福建省第六届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提出"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主题,阅读教学真要做到"求真"——真实、真读书、真训练、返璞归真;"务实"——实在、扎实、合实际、有实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梅兰芳学艺》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梅兰芳学艺》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梅兰芳学艺》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具准备:
1.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京戏。
师:对。
京戏也叫“京剧”,“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
师:真准。
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
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变化多样的脸谱,更喜欢不同角色的扮演。
请看:小丑的扮演,再看旦角的扮演。
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扮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3.交流课前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小学二年级语文
授课内容
《梅兰芳学艺》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1、播放梅兰芳的旦角扮像照片,让学生猜图片中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
2、引出对梅兰芳的介绍;
3、进一步导出本文的主人公
1、优点是抓住重点字、词,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留给学生自己体会字词意义的时间不够;
应让学生先多读多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再进行启发,而不是直接向学生演示;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什么?(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1、提出“我觉得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2、通过讨论梅兰芳成功的经历,得出成功的秘诀是“勤学苦练”、“天才出于勤奋”等。
1、通过回答问题,从主人公的事迹中进行总结,并揭示课文Βιβλιοθήκη 主题;2、不足的是引伸不够
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揭示了课文的主题,得出成功的秘诀,还应该再引伸一步,说说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该怎样去向主人公学习、该怎样去做。
2、在学生理解“紧盯”、“注视”两个词的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表演;
3、让学生用面部表情表演“喜、怒、哀、惊”,体会文中“眼睛会说话了”的意思;
1、较好的联系课文内容,适时穿插关联词的应用;并让学生通过表演,把对关键词的理解表现出来;
3、学生练习的说话时间安排不充分;
学生在运用关联词说话的时候,安排的时间不充分,应多抽查几个同学;
——“梅兰芳”;
1、优点是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希望找出问题的答案;
2、不足的是运用了六张图片,数目过多;
适当运用图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可,不宜过多;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向学生演示“紧盯”、“注视”两个词的意思;
2、运用京剧扮像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喜、怒、哀、惊”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