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地理

合集下载

地理课堂反思总结

地理课堂反思总结

地理课堂反思总结
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
然环境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等。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将对地理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首先,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椭圆体,这一点我
之前并没有意识到。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学习,我明白了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体。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知识点,让我对地球的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明白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会有所不同。

这让我意识到地球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最后,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地区的特点。

地球上分布着许多不同的
地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地区的特点,我了解到了地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这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多彩的地球。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学习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启发。

通过对地球形状、自然
环境和不同地区特点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这个我们生活的宝贵家园。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们所生活的地球。

愿我们能共同呵护这颗蓝色星球,让地球更加美好!。

地理听课评议记录

地理听课评议记录

地理听课评议记录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地理学导论授课教师:李老师上课时间:____年X月X日(星期三)9:00-10:30地点:教学楼xxx教室评议记录:1. 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在课程一开始就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介绍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这对于我们理解地理学的整体框架和发展历程非常有帮助。

2. 教学内容丰富李老师在这堂课上介绍了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详细解释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多个实例讲解了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实践案例的引入,使我们对地理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3. 教学方法多样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举例、互动等。

她使用图表和实地考察等教学工具,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提问我们对地理学的认识和理解,积极鼓励我们发表观点,增强了课堂的活跃度。

4. 讲解清晰易懂李老师在讲解地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她聪明地运用归纳和比较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加了我们对地理学的认知深度。

5. 教学态度端正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

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理的评价,积极引导我们思考,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她对待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友善和关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这堂地理学导论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李老师教学设计得非常合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讲解清晰易懂,教学态度端正。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地理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对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有了更多的期待。

地理课堂观察:专业的听课评课范式

地理课堂观察:专业的听课评课范式

指向于听课评课范式转型的课堂观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 选择。本文将从当前大多数学校听课评课存在的主要问 题 、课堂观察的概念及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地理课堂观察 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提升地理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

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习合作文化有着极其 重要的意义 。
2 .如何进行地理课堂观察 地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课评课范式 ,有
地理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 ( 观察者 )带着明确的 目的,凭借 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直接从地理课堂
1 5
■ l 堡 21 第 ■ 垒鲎 0 年 1 1 3 期
视 角,每个视 角由3 个观察点组成 ,这样就 形成了 至5
教 研 学究
察 量表的设计即依据课堂观察框架根据可观察 、可记 录 、可解释三原则 ,确立观察点的观察指标。
“ 支架” ,课堂观察框架就是基于对课堂教学 的理解 将构成课堂教学的 四个要素( 学生学 习、教师教学 、课 程性质 、课堂文化) 作为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分解成5 个
课范式转型的地理课堂观察 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学
校领导的青睐 ,并呈现出良好的研究和实践的势头。
1 .何为地理课堂观察
第二 ,要观察课堂必需认识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教 学是一个复杂 的、多样的 、动态的过程 ,
要观 察课堂 必须要有一个可依据的客观的 ,可 测控 的
“ 标准”,否则将使课堂观察陷入随意 、散乱 。但是 , 这个 “ 标准” 又不应是一种 “ 模式 ”,而应该是一个 简明的 、科学 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 的 “ 抓手 ”或
校本教研活动 中一个直接的抓手 。然而 ,审视我们传统 的听课评课制度 ,由于长期以来 ,听课评课常被学校当 作是一种对教师课堂教学结果的鉴定以及对教师教学能 力的评价而丧失了其应具有的专业的研究品质 。因此 , 我们亟需寻求一种更好的听课评课的形式和方法 ,营造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 。而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
缺点:地球仪太小,不能具体地体现出地球上各地方的全貌。
精心设计开场白,能够更好的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启发和引导)பைடு நூலக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的地球作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利用空间思维总结出地球仪的特点。
优点:引导合理,循循善诱,方法科学,学生容易接受。
总结问题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智力认识,同时布置的练习应以课堂练习为主,减轻课后学习负担。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学生
授课内容
《地球与地球仪》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需要了解地球,但地球太大了,虽然现在可以通过卫星观察地球,但是在课堂上要把握它的全貌很难,也很抽象。怎么办?
优点: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地球,立体的了解地球的形象。
缺点:教具太少,学生只能看演示,缺少个体感性认识。
启发学生空间立体感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
1、找到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
2、找到地球旋转的假想—地轴。
3、演示地球自西东的自转方向,并分别从亲极上空、南极上空观察地球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
优点:步骤清晰,组织严密,一环扣一环
缺点:提问过于集中。
多利用ppt资源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
1、通过学生练习题后总结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差进行点评,指出:主要是个人空间想像力不足,要发挥空间想像。同时力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强化练习题。
2、印发练习,进行课后巩固。

中学地理阅读教学课堂观察量表

中学地理阅读教学课堂观察量表

中学地理阅读教学课堂观察量表
1. 背景
地理阅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地理文献和地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为了更好地评估中学地理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以下观察量表。

3. 使用方法
观察量表可用于中学地理阅读教学课堂的观察和评估。

教师可以根据量表中的观察指标,观察学生在地理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5. 注意事项
- 本观察量表仅供教学观察和评估使用,不应作为学生晋级、升学或选拔的唯一依据。

- 使用观察量表时应注意客观记录学生实际表现,避免主观评判和个人偏见的影响。

- 观察量表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改进地理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参考。

6. 总结
中学地理阅读教学课堂观察量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地理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反馈。

通过使用观察量表,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2023年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2023年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2023年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2023年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一)评课内容: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

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

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

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2023年初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二)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初中地理课程课堂实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课程课堂实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课程课堂实录第一篇范文在地理课堂上,我们以“地球与地图”为主题展开了教学。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地球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识别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一、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之前,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地球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地球的形状。

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地球是圆的,有的说地球是扁的。

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并告诉他们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接下来,我引入了地球仪的概念,并向学生们展示了地球仪的图片。

他们对于地球仪的形状和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探究地球的形状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我拿了一个地球仪和一个篮球,让学生们观察地球仪和篮球的形状。

通过对比,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看出地球的椭球形状。

接着,我向学生们讲解了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并告诉他们地球仪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信息的模型。

三、学习地图的识别在学生们掌握了地球的形状之后,我向他们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地图,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然后,我教他们如何阅读地图,包括地图的标题、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掌握了阅读地图的技巧。

四、课堂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

首先,我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并指出地球仪上的重要地理特征。

然后,我给他们发放了一些地图,让他们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学生们总结了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识别等知识。

最后,我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参与度很高。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观察”教学模式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观察”教学模式
高 中课 改
浅析高 中地理“ 课堂观察” 教学模 式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张家港后塍 高级 中学
保庭春
摘 要 :地 理课 堂教 学是 一 个 复 杂 、 动 自 己 的专 业 素 养 : 一 方 面 . 与 “ 堂 观 用 的发 挥 , 高 度 依 赖教 师 的 评价 素 养 。 另 参 课 都 教 态 的过 程 。 师 、 生 和教 学 环 境 等 因 素经 察 ” 教师 在 专 业 知 识 、技 能获 得 提升 的 同 师 的评 价 素 养 就 是 指 教 师所 拥 有 的关 于 评 教 学 常发 生 变 化 。 而要 准 确 客观 的把 握 这 些 变 时 , 能 促 进 自身 的转 变 , 使 教 师 由 简单 价 活 动 诸 领 域 的 知识 、 能 、 力 和相 关 的 还 促 技 能
高质 量 的地 理 课 堂观 察 是 一 种 研 究 性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性 。观察 得 出 的结 论 如 : 分 确 定 , 堂 中 的 观 察 与 记 录 , 课 后 会 议 的 课 到
互 数 分 析 与反 馈 , 成 了确 定 问 题 整体 。 活 动 。 它在 教 学 实 践 和 教 学 理 论 之 间架 起 享 问 题 和 情 景 , 相 探 讨 观察 点 的 确 立 、 构
要 手段 .也 是 地 理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途 教 学 效 果 中 ,以至 于 很 难 发 现 课 堂 互 动 中 进 行 评 价 , 以适 应 新 课 改 对 地 理 课 程 要 求 ,
径。
存在的问题 , 因此 , 教师很容易就会 因为 缺 为 教 师评 价 素 养 提 升搭 建 了 良好 的平 台。
教 师 日常 评 价 行 为 之 中 、无 需 教 师 有 意 识

地理听课学习记录(六篇)

地理听课学习记录(六篇)

4、结合完整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3种类型,讲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海陆空三地又有不同圈层,其中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转移;5、指出水循环中的任意环节,请学生回答;6、布置学生在草稿纸上自主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随机点名学生在黑板上绘图7.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55活动8.从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归纳水循环的意义3.阅读活动内容,思考P56的4个问题并作答4.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及其后果。

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树立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理解事物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的四、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生理解记忆五、布置练习在PPT上给出习题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习题,没有完成的在课后继续完成,课后还将完成对应的练习册。

巩固提高,学生加强对新知的学习板书设计总体评价: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问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客观方面:学校教学题材还不够完善,实验操作难度大。

主观方面:学生各自知识储备不一样,所以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

师问:梁龙所属的侏罗纪属于什么代?师问:中生代属于什么宙?师问:显生宙与元古、太古、冥古宙有何区别?师:前寒武纪时期距今的时长、动物演化状况、植物演化状况、代表物种和生物事件?播放幻灯片;指导学生将表格空白区域自行补充(三)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和地质年代表的记忆师问:“地质年代”的划分有何规律?让学生识记其自行制作的“地史学简表”,并要求学生描述其“地史学简表”的内容从“地史学简表中”归纳出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迅速识记“地史学简表”,并且尝试去描述“地史学简表训练学生分析信息,从信息中寻找规律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根据记忆规律,即时记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此外,提供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实现其自身动力与外部压力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三、课堂练习课本第19页的活动题板书设计 3.1地球的历史总体评价:本节内容正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但是无论培养哪种观念都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节内容的特点更是“内容为王”的典型。

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记录

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记录

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记录地理自然地貌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并深入探讨地质力量和自然环境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通过对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我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地理地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生动地展示不同地貌形态的特点和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并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地貌形成的过程。

例如,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的河流、山脉和海岸等地貌景观,让他们亲眼目睹地貌的特点和变化。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验活动,例如在实验室中模拟地质力量对地貌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地貌形成的原理和机制。

在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我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貌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地貌形成的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地质力量和自然环境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对初二年级地理自然地貌课堂学习的记录和分析,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对地貌形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对不同地貌形态的准确描述和分类能力。

其次,部分学生在分析地貌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时存在较大的困难,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最后,部分学生对地貌形态的发展和变化缺乏清晰的认识,难以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

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将加强对地貌形态的讲解和描述,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不同地貌形态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其次,我将组织更多的分析性讨论和案例分析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议课堂观察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浅议课堂观察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的课 堂 教 学提供 有 效 的反 馈意 见 , 使 教 师更 加 清楚 、 仔细 地
学重点是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分析 , 特别是经济 因素对
城 市 功 能 分 区 的 影 响 既是 重 点 又 是难 点 。基 于 以上理 解 :
对 本 条标 准 进行 细 化 , 可 以设 定 以下 教学 目标 :
简 要 陈述 1 . 教 学 内容 分析 在 高 中地 理 新 课标 中, 《 城 市 与城 市化 》 第一 节 的基 本 目标要 求 是 : “ 运用 实 例 , 分 析城 市 的空 间结构 , 解 释 其形 成
原因。 ” 本 条“ 标准” 有三 个 要 求 。一 是 学生 要 学会 分 析城 市
释 其形 成 原 因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前 由学 科小 组 长 召集 听课 老 师 , 由讲 课 老 师进 行
( 三) 情感 、 态度 与 价 值观 通 过 学 习 ,能够 运用 发 展变 化 的观 点看 待 城市 发展 及 其 地 域 结构 的变化 。 2 . 学 情 分析 及 设计 思 路 本节 教 材 分两 部分 : 城 市土 地 利用 和 功能 分 区 、 城市 内 部 空 间 结构 的 形成 和 变化 。其 中 ,城 市 内部 空 间结 构 的形
下 面 笔者 自己做 讲 过 的地理 必 修 二 《 城 市 内部 空 间结构 》 这 节 课 为例 , 浅 谈 一下 如 何在 地 理 课堂 教 学 中如 何 实施 课 堂
观察 。

3 . 掌握 影 响城 市 地域 结构 的主 要 因素
( 二) 过程 与 方 法
通 过 调查 和研 究 , 运用 实 例分 析城 市 的空 间结 构 , 并 解

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实地调查,深入理解当前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以期为地理教育的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我们开展了此次初中地理课堂实地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进行,定量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详尽的问卷,涵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态度、教学资源利用、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确保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我们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半结构化的方式,深入了解他们对地理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课堂观察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实地课堂观察,通过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研究结果教师教学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也有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和板书,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态度较为积极,但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学生表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地考察;另一些学生则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的提供上总体充足,但实际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地理信息系统、远程教育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情况总体良好,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但也有部分课堂互动流于形式,学生真正参与度不高。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作者:高振伟翟继红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8期“教—学—评”一致的高中地理课堂是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解读后设置学习目标,进而设计指向学习目标的学生活动及课堂评价,是进行高效地理教学的一条良好途径。

地理课堂观察是借助于课堂观察量表,通过观察、记录和剖析地理课堂中助推或阻碍“教—学—评”一致性实现的因素进行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助推高效课堂的实现。

一、地理课堂观察的规范流程地理课堂观察主要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剖析三个环节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通过观察发现课堂效果不理想,就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并再次重复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剖析的过程。

课前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授课教师说课,主要对教学设计及课堂生成的预设进行说明。

在教学设计部分,需要说明学习目标的制订过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课堂评价的设置。

学习目标的制订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其核心是对课标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解读。

课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如果解读错误或者不全面就会影响学习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学习目标的制订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在课程中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第二阶段是确定地理课堂的观察点,组建课堂观察团队。

课堂观察点的选取可以着眼于课型和资料素材的特点,也可以基于教学活动中急需改进的重要方面,还可以着眼于观察团成员自身的专业成长需求。

为了保证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课堂观察数据,通常一个课堂观察点至少要安排两名观察员。

课中观察是依据课前会议选取的课堂观察点,借助观察量表对课堂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

如选取课堂时间分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四个视角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时间分配主要关注课堂活动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以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为观察点,一方面,要关注问题设置与目标的匹配度、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以及所能体现出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关注教师解答的有效性及是否能进行知识迁移。

地理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地理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多地接 触和了解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构 建一支高水平的地理教师队伍,为地 理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注 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全面反映学 生的地理学习成果和进步。
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实例
旅游规划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 析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 景观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制定合
理的旅游规划。
灾害应对
教育学生关注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 ,了解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和应对 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城市规划
鼓励学生关注所在城市的规划布局 ,理解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提出合理化建议。
03
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气候变化与日常生活
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天气、环境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 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地域文化与民俗习惯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习惯,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 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阐述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地理观察力培养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组织学生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貌、气 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这 些特征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三
通过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和观察地理现象,如河流的侵蚀作用 、植被的分布规律等。
案例二
利用地图和卫星图像,引导学生观察 不同地区的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等人 文地理现象,分析其发展原因和趋势 。

高中地理学情分析

高中地理学情分析

高中地理学情分析1. 引言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对高中地理学情进行了全面分析。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分析方法、过程和结果。

2. 分析目的本次学情分析旨在:- 深入了解高中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状况、兴趣和需求;- 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3. 分析方法本次分析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法,全面收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相关数据。

3.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一份详细的问卷,收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采用匿名填写,以确保学生能真实反映自己的情况。

3.2 访谈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看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3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情况等。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情况进行评估。

4.1 问卷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分布情况。

4.2 访谈数据分析整理访谈内容,提炼出学生和教师对地理学科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

5. 结果与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6. 总结本次高中地理学情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有助于我们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档仅为示例,实际内容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八年级下册地理 地球运动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  地球运动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地球运动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简要介绍地球运动的背景,说明其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你们对地球运动有哪些了解?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地球运动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对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地球运动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示意图。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季节变化等的影响。

3、实例分析:分析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航海、农业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注意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示意图。

积极参与知识讲解,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

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的实例分析。

思考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6、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课件展示、知识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1、基本概念2、地理现象3、实际应用对气候的影响对生活的影响四、作业布置1、背诵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并理解其重要性。

2、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并思考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思考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1、教师行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影响。

初中生物听课笔记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听课笔记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听课笔记地理教案
主题:地球的气候与植被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气候与植被的关系,认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并能够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不同气候区域的植被特点。

教学重点:地球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教学难点: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球气候与植被的图片、ppt、植被样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展示地球气候与植被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域的植被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地球气候与植被的关系,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 讲解不同气候区域的植被特点,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三、实验(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被样本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已学知识,讨论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并总结不同气候区域的植被特点。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气候区域的植被特点,以小组形式分享并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与植被的关系,认识气候对
植被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也掌握了不同气候区域的植被特点。

在未来的
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地理课堂记录

地理课堂记录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表单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前言:上周,我有幸进入了江苏省的省级课堂现场直播网络平台,听了包括特级教师的随堂课,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们对于课堂的观察活动的总结与讨论,居然可以从14:30一直持续到18多,我听到许多新名词,确实,我们该学习呀。

很多人说,要出去才叫开了眼界,但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我们为何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牺牲点自己的业余时间,一样可以大开眼界的...............我一直在问自己,你何能?何德?可以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不学习的人最终就被边缘化,更谈不上所谓的一个虚名“教学能手”,所以,学习成为我一项很重要的事............再说,我们的听课,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随意听课,随意评课。

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提高自己。

很多专家说,善于听课者,进步才可能大。

现在有种新名词,叫课堂观察,那我们就从课堂观察再开始吧............敬请各位老师,认真拜读这篇文章,做好准备吧,我们想尝试在周四运用下面几个表格。

地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观察,即日常观察。

地理课堂观察是在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使观察者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对地理课堂教学洞察的深度和广度。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定量观察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定量观察主要运用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对课堂进行结构的分解,根据分解的类别和因素设计量表,从而收集到属于较少做价值判断的、事实性的量化资料。

定量观察突出的优点是注重科学、客观、系统的方法和程序,强调记录中的少判断,不足之处是在观察前提出问题,具体设计指标系统,只对预定的条目进行记录,忽视其他因素。

从课堂观察视角打造优质地理课堂——以一堂地理观察课为例

从课堂观察视角打造优质地理课堂——以一堂地理观察课为例

课 堂 创 新都市家教 62【摘 要】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的有效方式,同时是也解决当前听评课随意性大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对一节地理课的观察为例,探讨如何从课堂观察入手对地理课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对3个环节的说明和案例分析:如何在课前会议制定量表、在课中观察具体记录以及在课后会议上专业分析。

然后阐述了地理课堂观察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统一教师认识,由专家评课转向观察者合作交流;转变听课行为,由随堂泛听转向有目的和有主题听课;转变评课内容,由短时粗评转向课例的精细研磨。

【关键词】课堂观察;优质课堂;教学反思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包括听评课在内的教学理念发生着变化。

课堂上要关注的不仅是教师怎么教,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怎么学,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

那么,教师的听评课方式应如何革新和实施呢?一、当前地理听评课的问题听课常见的现象是,听课教师慢步走进教室,翻开听课笔记,悠闲听课,遇到板书就摘抄,遇到内容生动就听,遇到内容枯燥就自顾聊。

课后的评课,先挑教师教学内容优点,再少许加点内容上的不足,只对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做评价。

这样的听评课过程形式化,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缺乏对课堂文化的关注,缺乏对教学目标达成的评价,没有专业性的评课和指导。

如何专业又综合的分析课堂?一是要有专业观察课堂的视角,有想法的去听课;二是要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交流,综合各个维度的观察,全面评课和改善教学。

课堂观察正是顺应此趋势,给专业听评课一个理论的支点。

所谓课堂观察,是通过特定维度观察,对课堂全程做记录、分析和研究,以谋求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地理课堂观察的实施与案例分析作为专业的听评课工具,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对课堂安排有所了解,交流设计好观察的角度,开发好各自量表,再在课堂上收集、记录信息,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本课,达到改善教学目的。

本文以《地球的公转》(第一节课)观察课为例,谈谈如何以课堂观察方式打造更优质的地理课堂。

初二地理听课记录大洲与大洋

初二地理听课记录大洲与大洋

初二地理听课记录大洲与大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五大洲和五大洋组成。

在初二地理课上,我们学习了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洲。

大洲是指地球上较大的陆地区域,通常被认为是独立的地理单位。

目前,我们认可的七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大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为地球的多样性增添了色彩。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非洲是人类起源的大陆,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欧洲是文明的摇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着美洲大陆,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

大洋洲是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大洲,拥有独特的动植物种类。

南极洲则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洋。

大洋是指连接各大洲的广阔海域,目前我们认可的五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每个大洋都有着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特点,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连接着亚洲、澳洲和美洲,是全球贸易和交通的重要通道。

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洋,连接着欧洲、非洲和美洲,是跨大西洋航行的重要航线。

印度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南极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海洋,也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海域之一。

北冰洋位于北极圈附近,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洋,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初二地理课的学习,我们对大洲和大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洲和大洋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我们美丽的地球。

让我们珍惜这片美丽的家园,共同守护地球的未来。

愿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好,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通过自制卡片,多媒体,幻灯片形式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重难点突出,但幻灯片太多。
3.课堂针对性训练效果很好,能照顾到学生整体发展。
本堂课容量大,知识结构牢固,但在操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指导评价。
多对个别学生引导,让训练更落实。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xxx
学员单位
xxx
观察时间段
2013年9月17日
观察对象
七年级
授课内容
地理与风土人情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合理的利用幻灯,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内容。
幻灯片内容较多,选择是没注意细节。
引导目标应该更明确。
在教世界各地风土人情时注重了方法的指导。积极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多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上课时特别有亲和力,新旧知识巧妙的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在相互了解中得与学生,特别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2.自制卡片,多媒体,幻灯片等来进行世界风土人情教学。
3.以新带旧,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建立了横向和纵向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本环节发展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教师可以分层次训练学生,给不同学生更明确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