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难点剖析专题29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讲解

合集下载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原子的半径越小,其核外电子与核的吸引力越强,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根据周期表的趋势,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内逐渐减小,而在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因此,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从左上方向右下方逐渐减弱。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将一个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从原子中移除所需要的能量。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因为它们的外层电子与核的吸引力较强,因此不容易被移除。

相比之下,金属性元素的电离能较低,因为它们的外层电子与核的吸引力较弱。

因此,电离能较高的元素通常被认为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3. 电负性:电负性是一个衡量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指标,也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电负性较高的元素趋向于吸引电子,因此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根据极限电负性值的尺度,可将元素的非金属性分为四类: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如氟、氯等;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如硫、氧等;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如锌、铝等;非金属性弱的元素,如钾、钠等。

4. 化合价:化合价指的是一个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价键数。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多种化合价,且形成的价键较为稳定。

相比之下,金属性元素通常只具有较少的化合价。

因此,一个原子具有多种化合价的能力也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化合物的性质:非金属性元素在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后,产生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等性质。

与之相反,金属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往往具有较低的熔点、沸点和硬度。

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综上所述,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可以考虑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和化合物的性质等因素。

不同的判断方法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是相对的,不同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非金属性强弱。

高中化学中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高中化学中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原子 中具有 的 电子吸 引能力 ,会受到构成该元 素 的内部 原子构
造影 响。通 常来说 ,构成元 素的原子半径 与亲和能力有 着直接
联系 ,半径 越小其原子最外层 上能够吸纳的电子数量也会增多 ,
其表现 出来 的电子亲和能力也就非常突 出,且更 容易获得 电子 ,
也就 意味着该元 素具有 的非金属性 非常强 。例 如 ,在观察氧原 子 时 ,因为其 内部 只有 2 层 电子 ,整个 原子 的半径 很小 ,所 以 氧 原子最外层含 有 6 个电子 ,表现 出非常强 的得 电子能力 ,也 可 以说 氧元 素具 备很 强的非金 屙 眭。
非金属的单质 ,放置于水溶液中 ,其 与之反应 的活动性强弱性 ,
( 作者 单位 :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 )
断推理过程 ,在 比较非金属 性强弱 的问题 中起到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参考 文献
[ 1 】 汪传飞 高中化学教学中元素金属性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的 研究Ⅱ ] . 西部素质教育 , 2 0 1 6 , ( 0 8 ) : 1 6 7 .
属 性强弱 的直 接根据 。其 中第一 、三 、六条原 理 ,还会关 系到 单 质物体 的活泼 程度 ,而单质拥有 的活泼性质 强弱又 明显被其
二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高中化学中学习元素非金属性的知识时教材中用于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以下几种
< , \ < 塑 壅
高中化学中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 伍 景 鹏
摘 要 :关于化 学元素 中所谓 的非金 属性 ,通 常是指 某一 元素 中 包含 的化 学性质 的一 种 ,这 种特 别 的属 性往 往是 用来表 示该 物质 可 以获得 电子 的可能性 。我 们 高 中生在 学 习这 方面知识 时 ,会有 一定 难 度 ,不 能熟 练掌握 元素 非金 属 性的 比较依 据 。本文将从 正确认 识元 素非金 属性 开始 ,介 绍 比较 非金 属

重难点0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重难点探究(人教版必修二)

重难点0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重难点探究(人教版必修二)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重难点探究(人教版必修二)重难点0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方法探究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则金属性就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如Zn排在Cu的前面,则金属性:Zn>Cu。

(3)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就越强。

如Zn与盐酸反应比Fe与盐酸反应更易置换出氢气,则金属性:Zn>Fe。

(4)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如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5)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

如还原性Na>Mg,则金属性:Na>Mg,氧化性:Na+<Mg2+。

(6)根据置换反应。

如Zn+Cu2+Zn2++Cu,则金属性:Zn>Cu。

思维点拨1.一般来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或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或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故一般来说,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与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是相一致的。

2.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Na易失去1个电子,而Mg易失去2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更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则非金属性就越强。

(1)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考化学复习难点重点知识专题讲解15---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高考化学复习难点重点知识专题讲解15---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高考化学复习难点重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十五、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连线高考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年年必考,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同周期的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二是同主族的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三是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的比较,四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比较。

五是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置换反应。

六是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

主要题型为选择、计算、实验探究等。

以现代科技有关的问题,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为背景,考查Fe3+、Fe2+的氧化性、还原性。

饮用水的净化、FeCl3溶液腐蚀电路板等,也是热点之一。

重点、难点探源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实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 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及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越来越易,稳定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越来越难,稳定性逐渐减弱追踪高考1.【2018江苏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W) > r(Z) > r(Y)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D【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

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项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错误;C项,金属性:Na(Y)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项错误;D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D项正确;答案选D。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的理解和错误处理。

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做一小结,以期对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Cs)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F)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二、利用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映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金属钠(Na)与冷水反应不及钾(K)剧烈,金属钾与冷水反应甚至可听到爆鸣声,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钾弱。

镁(Mg)与盐酸反映剧烈放出氢气,铝与盐酸缓慢反映放出氢气,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三、可利用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如卤素按氟(F)、氯(Cl)、溴(Br)、碘(I)的顺序,其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HX)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按氟、氯、溴、碘顺序逐渐减弱。

四、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金属性)也越强。

如酸性HNO3>H2CO3,则非金属性N>C;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五、利用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依据盐溶液与金属作用规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

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一、元素金属性的比较方法1、用失去电子的难易比较: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容易,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不容易,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

例如:钠比镁更容易失去电子,钠金属性比镁强。

2、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能力比较:金属越容易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就越强;金属越难和水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就越弱。

例如:钠可以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要与热水才反应,铝与热水不反应,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才与水反应,说明金属性Na>Mg>Al3、用与H+反应产生氢气的能力比较:金属与H+反应越容易,越剧烈,说明金属性越强。

金属与H+反应越难,越不反应,说明金属性越弱。

例如:镁、铝、锌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镁剧烈反应,铝比较缓慢,而锌就更缓慢,说明金属性Mg>Al>Zn4、用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进行比较: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弱,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例如:碱性NaOH>Mg(OH)2>Al(OH)3说明金属性Na>Mg>Al碱性Be(OH)2<Mg(OH)2<Ca(OH)2<Sr(OH)2<Ba(OH)2说明金属性Be<Mg<Ca<Sr<Ba5、用原子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例如:K有3层,最外层1个电子,铍有2层,最外层2个电子,金属性K>Be6、通过元素周期表的位置进行比较:同一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例如:金属性K>Ca>Ga Rb>K>Na>Li7、用彼此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来比较:金属性强的金属能把金属性弱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重点、难点剖析】一、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见表示方法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见表示方法(以硫原子为例)2.常见错误二、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应用 1.电离能的应用(1)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2)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某元素的I n +1≫I n ,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 。

(3)判断化学键类型。

2.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2)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

(3)判断化学键类型。

三、价层电子对数和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判断方法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结合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可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弱的九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九条依据一、比一、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 i 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等。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 >I>S>P。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 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

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

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 →CuCl2;2Cu+S→ 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9、能量: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放热,放热越多离子越稳定,非金属越强。

说明:①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F、O、Cl、N、Br、I、S、P、C、Si 、H:②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 Cl2,N2< Br2二、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9 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
一、高考题再现
1.(2018天津)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NaHCO3
B. 热稳定性:HCl<PH3
C. 沸点:C2H5SH<C2H5OH
D. 碱性:LiOH<Be(OH)2
【答案】C
2.(2018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W) > r(Z) > r(Y)
B. 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 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

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错误;C项,金属性:Na(Y)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错误;D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项正确。

3.(2017课标Ⅰ)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4.(2017北京)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7。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Ts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176
117
【答案】D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0族应当排列118号元素。

A、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ⅦA族,所以T 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A正确;B、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T 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正确;C、元素周期表同一列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 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C正确;D、中子数为176的T S核素,其质量数为176+117=293,所以Ts,D错误。

这种核素符号是293
117
5.(2017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
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 r(Y) < r(Z) < r(W)
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