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与天线结课论文
微波与天线总结
对称阵子天线:构成:有两根粗线和长度都相同的导线构成,中间为俩个馈电端原理: 若电线上的电流分布已知,则由电基本阵子的辐射场沿整个导线的积分,便得到对称振子的辐射场。
实际上,西振子天线可看成是开路传输线逐渐张开而成,而其电流分布与无耗开路传输线的完全一致,即按正弦驻波分布。
用途:对称振子分为半波对称振子和全波对称振子,半波对称振子广泛的应用于短波和超短波波段,它既可以作为独立天线使用,也可以作为天线阵的阵元,在微波波段还可以作为抛物面天线的馈源。
特点: 方向性比基本振子的方向性稍强一些,平均特性阻抗Z越低R和X随频率的变化越缓慢,其频率特性越好。
所以,欲展开对称振子的工作频带,常利用加粗振子直径的方法。
当h=λ/4n时,其输入阻抗是一个不大的纯电阻具有很好的频率特性,也有利于同馈线匹配,而在并联谐振点附近是一个高阻抗且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剧烈,特性阻抗不好。
阵列天线:构成:将若干辐射单元按某种方式排列所构成的系统。
构成天线阵地辐射单元,成为天线原或阵元原理:天线的辐射场是各天线元所产生的矢量叠加,只要各天线元上的电流,振幅和相位分布满足适当的关系,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辐射特性特点:天线阵的主瓣宽度和旁瓣电平是即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天线阵方向图的主瓣宽度小,则旁瓣电平就高,反之,主瓣宽度大则旁瓣电平就低。
均匀直线阵的主瓣很窄,但旁瓣数目多,电平高,二项式直线振的主瓣很宽旁瓣就消失了,旁瓣分散了天线的辐射能量,增加量接受的信噪比,但旁瓣又起到了压缩主瓣宽度的作用。
直立阵子天线:构成:垂直于地面或导电平面架设的天线称为直立阵子天性原理:单级天线可等效为一对对称振子,对称阵子可等效为一二元阵,但此时等效只是在地面或导体的上半空间成立。
理想导电平面上的单级天线的辐射场可直接应用到自由空间对称振子的公式进行计算。
用途:广泛应用于长,中,短波及超短波段。
特点: 当h《λ时辐射电阻很低。
单级天线效率也很低改善方法是提高辐射电阻降低损耗电阻。
微波与天线课本总结(优秀)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二版)总结绪论微波频段:300MHz-3000GHz微波波长:—1m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亚毫米波)微波的特点: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特性,散射特性,抗低频干扰特性,视距传播特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分析方法:场的分析方法,路的分析方法。
(微波网络)一、均匀传输线理论、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传输线的分类:双导体传输线,金属波导管,介质传输线。
分析方法: 场分析法,等效电路法。
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1)特性阻抗—传输线上行波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2)传播常数γ(3)相速υp —传输线上行波等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4)传输线的波长、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均匀无耗传输线三个重要的物理量(1)输入阻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值。
对无耗均匀传输线, 线上各点电压U(z)、 电流I(z)与终端电压Ul 、终端电流的关系如下:(2)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之比。
(3)电压驻波比—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与电压最小值之比。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驻波比等于1 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同相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2)纯驻波状态 终端短路 终端开路终端接纯电抗 Z in= ±j X(3)行驻波状态当微波传输线终端接任意复数阻抗负载时, 由信号源入射的电磁波功率一部分被终端负载吸收, 另一部分则被反射, 因此传输线上既有行波又有纯驻波, 构成混合波状态, 故称之为行驻波状态。
无耗传输线两个重要的特性(1)/4 阻抗变换性—无耗传输线上距离为/4的任意两点处输入阻抗的乘积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平方。
(2)/2 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距离为/2的任意两点处,电压、电流的大小(绝对值);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的值相等,具有/2 的周期性。
微带天线论文
基于微波技术中——小型微带天线的应用综述摘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件,它能有效辐射和接收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在发射系统中,天线将发射机送来的高频电流变换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而在接收系统中天线则可将自由空间传来的电磁波转变为电流信号传送给接收机。
因此,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前端器件,天线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小型化、高集成度微带天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作了简单的综述,并对微带天线在日后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和希冀。
关键词:无线通信微带天线小型化高集成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日趋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无线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设备具有多功能、小体积、高速率的特点,以往传统的通信设备的性能已经达不到系统的要求。
为适应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通信设备必须向小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终端天线的体积成为通信设备体积缩减的“瓶颈”。
并且减小天线的尺寸又会影响到天线的带宽、增益等特性,如何设计出在天线尺寸减小的同时又能兼顾其他性能指标的小型多功能天线是一项极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微带天线介质基片的厚度往往远小于波长,因此它本身就实现了一维小型化,属于电小天线。
与普通的微波天线相比,微带天线的剖面薄,体积小,重量轻;并且具有平面结构,可以制成和导弹、卫星等载体表面共形的结构;同时它的馈电网络可以和天线结构一起制成,便于印刷电路技术大批量生产;另外它能与有源器件和电路集成为单一的模件;而且便于获得线极化、圆极化,易实现双极化、多频段等多功能工作。
微带天线的上述优点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有卫星通信、导弹遥测、火箭、雷达等;在民用方面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WLAN)、短距离无线网络(Zigbee)、超宽带通信(UWB)等诸多无线通信系统也都有微带天线的应用。
伴随微波集成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微波高性能介质材料的不断出现,小型化微带天线设计已成为现阶段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总结
相速Vp :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的等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用Vp 表示。
波长λ:传输线上电压(或电流)波的相位相差2π的两观察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为λ。
反射系数Γ:传输线上任一点z 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和入射波电压(或电流)的比值,记作Γu(z)(或Γi(z)),它和阻抗本身有周期=λ/2,|Γ|与ρ为系统不变量,|Γ|∈[0,1], ρ∈[1,∞)。
驻波系数ρ: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与波节点电压之比,记为ρ。
沿z 向传播的导行波的相速定义为导波的等相位面向前移动的速度,记为Vp 。
群速Vg :指一群具有非常接近的角频率ω和相移常数β的波,在传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共同速度,这个速度代表能量的传播速度,用Vg 表示。
无纵向场分量,即Ez=Hz=0。
只有横向电磁场分量,故称为横电磁模(TEM )。
有纵向场分量。
a)Ez ≠0,Hz=0,为横磁模(TM )。
只有电场才有纵向分量,故又称电模(E);b) Ez=0,Hz ≠0,为横电模(TE )。
只有磁场才有纵向分量,故又称磁模(H);c)Ez ≠0,Hz ≠0,为混合模,TE 、TM 线性叠加。
电基本振子:无限小的线性电流单元,即长度L 远小于工作波长λ,线上电流振幅和相位处处相通。
对称振子:由两根粗细和长度都相同的导线构成,中间为两个反馈点。
全波振子:对称振子的臂长为2h=λ的振子。
半波振子:对称振子的臂长为2h=λ/i 的振子。
谐振fo :在导体中,电储能等于磁储能。
谐振波长:光波长整数倍的波长。
方向性系数D :表示天线向某一个方向集中辐射电磁波的程度,即天线在远区最大辐射方向上某点的平均辐射功率密度(Smax)av 与平均辐射功率相同的无方向性天线在同一点的平均辐射功率密度(So)av 之比(Pr 、R 相同)。
增益系数G :天线在远区最大辐射方向上某点的平均功率密度与平均输入功率相同的无方向性天线在同一点的平均功率密度之比(Pin 、R 相同)。
微波与天线
微波与天线结课报告学生姓名:班级:专业:指导老师:2015.11摘要:简述微波天线在通信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在对第一菲涅尔区衰落因子和相对余隙等重要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选择微波天线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采用分集接收自适应均衡阻抗匹配和避雷保护等技术改善微波天线的性能进而提出微波天线选择的优化方案关键词:微波天线第一菲涅尔区衰落因子分集技术自适应均衡阻抗匹配Abstract: Description of breadth and importance of basic microwave antenna i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cline of the first Fresnel zone clearance and other factors and relativel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icrowave antenna should be chosen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and proposed use diversity receiver adaptive equalization impedance match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wave antenna microwave antenna selection and then propose optimizationKey words: microwave antenna of the first Fresnel zone fading factor diversity adaptive equalization impedance matching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手段。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
微波技术与天线论文————————————————————————————————作者: ————————————————————————————————日期:微波技术与天线院系:万方科技学院电气系ﻩ班级:通信11-1班姓名: 李凯学号: 1116303037ﻬ绪论微波、天线、与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三者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
微波主要研究如何导引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的有效传输,它的特点是希望电磁波按一定要求沿微波传输系统无辐射地传输,对传输系统而言,辐射是一种能量的损耗。
天线的任务则是将导行波变换为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波,或将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变为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因此天线有两个基本作用:一个是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另一个是把无线电波能量转换为导行波能量。
电波传播则是分析和研究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向和特点。
微波、天线与电波传播三者的共同基础是电磁场理论,三者都是电磁场在不同边值条件下的应用。
微波技术主要研究引导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传输,它希望电磁波按一定要求沿传输系统无辐射地传输。
微波是电磁波中介于超短波了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其频率范围从300MHz至3000GHz。
微波具有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特性、散射特性、抗干扰特性。
除了上述特性外,它还有以下特点:1、视距传播特性2、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3、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污染。
天线是将微波导行波变成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的电磁波变为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
天线品种繁多,以供不同频率、不同用途、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等不同情况下使用。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通信天线、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按工作频段分类,可分为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线等;按方向性分类,可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按外形分类,可分为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等。
课程内容总结第1~5章为微波技术部分,主要讨论了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微波网络基础和微波元器件第6~9章为天线与电波传播部分,主要叙述了天线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电波传播概论、线天线及面天线,其中在线天线部分侧重介绍了在工程中常用的鞭天线、电视天线、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行波天线、宽频带天线、微带天线等,还对智能天线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微波天线论文..
通信工程专业系统实验RZ9905型《微波与天线综合实验系统》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组长:00组员:0 00通信工程教研室摘要在3G通信时代,微波通信系统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部署灵活的优点将在3G网络建设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扩大微波天线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形成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PDH,SDH系统与wireless通讯的迅速发展,微波通信天线目前已经在电力、交通、铁路等行业的专用通信网中开始大量使用,微波天线应用范围愈加广泛。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微波通信是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微波与天线实验系统》就是研究微波发送、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
实验中对微波系统的每个组件进行测试,最后,完成了微波电视信号单向传输系统的调试。
关键字:微波通信微波天线组件系统目录第一部分绪论-------------------------------------------------------------------------------------------------3 (一)背景介绍-----------------------------------------------------------------------------------3(二)系统特点-------------------------------------------------------------------------------------3(三)实验目的-------------------------------------------------------------------------------------3(四)实验内容-------------------------------------------------------------------------------------3(五)准备知识七管收音机组合电路原理----------------------------------------------------4 第二部分实验准备---------------------------------------------------------------------------------------------5 (一)微波测量仪器介绍---------------------------------------------------------------------------5 (二)系统所含组件原理---------------------------------------------------------------------------51 140MHZ 中频振荡器---------------------------------------------------------------------------62 微波锁相信号源---------------------------------------------------------------------------------63 变频器---------------------------------------------------------------------------------------------64 振荡器---------------------------------------------------------------------------------------------75 放大器---------------------------------------------------------------------------------------------86 滤波器---------------------------------------------------------------------------------------------87图像/数据中频调制器---------------------------------------------------------------------------9 第三部分微波系统测试----------------------------------------------------------------------------------------9 (一)微波发送系统-----------------------------------------------------------------------------------9 1原理图----------------------------------------------------------------------------------------------92原理简单介绍-------------------------------------------------------------------------------------93实验结果-------------------------------------------------------------------------------------------94实验分析------------------------------------------------------------------------------------------10 (二)微波接收系统-----------------------------------------------------------------------------------11 1原理图---------------------------------------------------------------------------------------------112原理简单介绍------------------------------------------------------------------------------------113实验结果------------------------------------------------------------------------------------------114实验分析------------------------------------------------------------------------------------------12 (三)微波电视信号单向传输系统-----------------------------------------------------------------12 1原理图---------------------------------------------------------------------------------------------122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133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主要区别-----------------------------------------------------------13 第四部分微波与天线的应用----------------------------------------------------------------------------------141 微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52 天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5 第五部分结束语-------------------------------------------------------------------------------------------------16第一部分绪论(一)背景介绍RZ9905 微波与天线综合实验系统主要面向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微波工程等专业开设《微波技术》、《微波器件》、《微波电路》、《微波通信》、《天线》等课程教学、实验、示教的需要而设计,也可用于微波技术类课程的课题设计和毕业设计。
微波与天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微波与天线微波天线与感知无线电感知无线电技术是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扩展,它使软件无线电从预先定义协议的盲目执行者转变成为无线电领域的智能代理。
近十几年来,移动通信发展迅速,可用的无线频谱资源不断上移,无线信号的衰减愈发严重,小区半径不断缩小。
随着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蜂窝通信体制受到限制。
这主要表现在:小区半径的不断缩小意味着基站密度增大,网络建设的成本增高。
同时,频繁的越区切换造成空中资源浪费,频谱效率也因此降低。
所以,研究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突破传统蜂窝体制的限制,以获取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的系统容量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小区半径的不断缩小,一种直观的想法是简化基站的结构和功能,使之成为无线信号的收发装置和进行信号预处理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
现有的研究表明,分布式(Distributed Antennas)是移动无线通信中可以采用的天线子系统形式之一。
在采用分布式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小区范围内有多个相距远大于载波波长、仅具有功放、LNA 和变频、信号预处理等简化功能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
这些无线信号处理单元只需完成信号的收、发功能和进行简单的信号预处理,并通过光纤、同轴电缆或微波无线信道与核心处理单元(如基站)连接,在核心处理单元完成信号处理功能。
在其中常用的技术 1.发分集与收分集技术2.智能天线与空时二维信号处理技术3.空时编码技术4.“虚拟小区”技术一、感知无线电的概念感知无线电技术用以实现动态频谱共享。
通过检测空中信号占用频谱,通过探知无线环境中空闲频谱资源,选择可被自己利用频率进行通信。
租借系统通过采用感知无线电技术,实时跟踪授权系统占用频率状况,随时使用、释放频段,在保障授权系统通信前提下,与授权系统动态共享频谱。
采用频谱检测方式获取频谱信息可使感知无线电技术能适应无线环境频谱使用状况短期变化,高效利用频谱,并且感知无线电技术不要求改造现有系统,对无线信道环境和用户需求都将具有较好适应性。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总结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考查报告班级:13-通信工程-升******学号:**********一.课程总结绪论1.微波及特点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即频率最高)的波段,其频率范围从300MHz(波长1m)至3000GHz(0.1mm).特点:(1)似光性(2)穿透性(3)宽频带特性(4)热效应特性(5)散射特性(6)抗低频干扰特性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1.均匀传输线方程主要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2.微波传输线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双导体传输线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介质传输线如图,各种微波传输线3.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1) 特性阻抗 (2) 传播常数 (3) 相速与波长4.输入阻抗Z in (z)=U(z)I (z )5.反射系数: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 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之比为电压(或电流)反射系数. :⎪⎪⎭⎪⎪⎬⎫==++)()_()()_(i u z I z I Γz U z U Γ6.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U(z)=U+(z)+U-(z)=A 1e j βz [1+Γ(z )]I(z)=I+(z)+I-(z) = e j βz [1-Γ(z )]7.驻波比(VSWR ):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之比为电压驻波比,用ρ表示ρ=|U|max|U |min 8. 分析无耗传输线的特性 :对于无耗传输线,负载阻抗不同则波的反射也不同;反射波不同则合成波不同;合成波不同意味着传输线有不同的工作状态。
归纳起来,无耗传输线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1)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2)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3)行驻波状态(混合波状态)9.对无耗传输线的行波状态有以下结论: (1)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驻波比ρ=1 (2)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都相同(3)传输线上各点阻抗均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10. 阻抗匹配: 分三种:负载阻抗匹配,源阻抗匹配,共轭阻抗匹配。
天线论文2
天线论文1.阐述线天线及面天线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具体天线进行说明。
答:线天线主要是指由半径远小于波长的金属导线构成的天线,主要用于长波、短波和超短波。
常见的线天线包括对称振子、圆(或方)环天线、螺旋天线等。
对线天线的分析,主要就是研究给定天线结构的方向和阻抗特性。
面状天线主要是指尺寸大于波长的金属或介质面构成的,主要用于微波波段,主要包括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等。
对天线的分析主要使用叠加原理。
天线的辐射符合叠加原理。
各种天线都可以分割成无限多个基本元,这些基本元上载有交变的电流或交变的磁流,每一个基本元上电磁流的振幅、相位和方向均假设是相同的,某一具体天线则由这些基本元按一定的结构连接而成。
基本元是一种基本的辐射单元,实际辐射电磁波的天线可以看成是无穷多个基本元的叠加,如果掌握了基本元的辐射特性,可以按照电磁场的叠加原理,并根据各基本元的分布,得出各类天线的辐射特性。
基本元的类型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电流元,电流元上载有交变电流,又称为电基本振子;第二类是磁流元,磁流元上载有交变磁流,又称为磁基本振子,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存在磁基本振子,利用电磁场对偶原理,磁基本振子可以由电基本振子对偶得出;第三类是面基本元,面基本元是构成面天线的基本单元。
(1)线天线。
线天线首先求出元电流(或称为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然后找出线天线上的电流分布,线天线的辐射是元电流辐射的线积分。
对线天线的分析主要是利用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来进行抽象分析的。
由于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易于求出,并且线天线可以分割成无限段长度足够小的电流元,然后将每段电基本振子产生的辐射场积分即可求得线天线的辐射特性。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以得到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
计算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时,均采用球坐标,在球坐标系中电基本振子的电场和磁场为:式(5.1)中,是球坐标的3个自变量,I是电流振幅,是振子长度,k是相位常数,是角频率,是自由空间的介电常数。
有如下关系:以的大小为标准,将电基本振子周围的空间分为3个区域,这3个区域分别是近区、远区和中间区,在这3个区域中,电场和磁场的表示式可以简化。
微波技术与天线期末总结
微波技术与天线期末总结本学期的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学习了微波器件与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天线的设计与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对微波技术和天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微波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微波电磁场的特性、传输线理论、微波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微波功率的传输与处理、微波网络分析理论等内容。
通过上课、课后作业和实验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波能量的传输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专业术语和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掌握了基本的微波测量技术。
二、微波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在微波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微波器件的设计和系统的组成。
通过学习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和参数,我们了解了微波器件中构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常用的微波器件设计方法,包括微带线的设计、波导器件的设计等。
通过实验设计和仿真软件的使用,我们学会了对不同的电路结构进行选取和优化,使其满足指定的性能要求。
三、天线设计与应用天线是电磁波传播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微波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天线的基本原理、天线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内容。
通过学习天线的缩比模型设计和测量,我们对天线的辐射功率、辐射模式、增益等参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主动天线和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了天线的其他功能和应用领域,比如雷达系统。
四、实验与实践本学期我们还进行了多个微波技术和天线相关的实验,这些实验既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内容包括传输线参数测量、微带线及贴片式天线的制作和测试、天线参数测量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还加深了对微波技术和天线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验中往往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加强了我的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天线论文——精选推荐
天线论文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应用一、简介电波传播是关于无线电波在地球、地球大气层和宇宙空间中传播过程的理论。
电波受媒质和媒质交界面的作用,产生反射、散射、折射、绕射和吸收等现象,使电波的特性参量如幅度、相位、极化、传播方向等发生变化。
电波传播已形成电子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无线电波与媒质间的这种相互作用,阐明其物理机理,计算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特性参量,为各种电子系统工程的方案论证、最佳工作条件选择和传播误差修正等提供数据和资料。
电磁波频谱的范围极其宽广,是一种巨大的资源。
电波传播的研究是开拓利用这些资源的重要方面。
它主要研究几赫(有时远小于1赫)到3000吉赫的无线电波,同时也研究3000吉赫到384太赫的红外线,384太赫到770太赫的光波的传播问题。
为了确定无线电系统的频率、功率、增益、灵敏度、信号噪声比和工作方式等,都需要对无线电波传播特性有所了解。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及应用。
二、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根据何种介质或何种介质分界面对电波传播产生主要的影响,可将常遇到的电波传播方式分为:(1)地波传播(电波传播主要受地球表面的影响)。
(2)对流层电波传播(电波传播主要受对流层影响)。
(3)电离层电波传播(电波传播主要受电离层影响)。
(4)地—电离层波导电波传播(电波传播主要受电离层下缘和地面的影响,此外还有埋地天线、地壳中电波传播、火箭喷焰、再入等离子体鞘套和核爆炸等影响)。
1、地波传播沿地球表面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称为地波传播。
其特点是信号比较稳定。
在讨论地波传播问题时,一般是将对流层视为均匀介质(有时认为对流层的折射指数垂直梯度为常数),电离层的影响不予考虑,而主要考虑地球表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半导电性地球表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地波的垂直方向电场强度远大于水平方向电场强度,并因在地面上产生感应电流,使地波有较大的衰减;另一方面,由于地球是椭球形,在视线距离以外,地波传播可以认为是围绕弧形地球面的绕射传播。
微波与天线讲解
微波与天线结课报告学生姓名:班级:专业:指导老师:2015.11摘要:简述微波天线在通信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在对第一菲涅尔区衰落因子和相对余隙等重要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选择微波天线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采用分集接收自适应均衡阻抗匹配和避雷保护等技术改善微波天线的性能进而提出微波天线选择的优化方案关键词:微波天线第一菲涅尔区衰落因子分集技术自适应均衡阻抗匹配Abstract: Description of breadth and importance of basic microwave antenna i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cline of the first Fresnel zone clearance and other factors and relativel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icrowave antenna should be chosen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and proposed use diversity receiver adaptive equalization impedance matching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wave antenna microwave antenna selection and then propose optimizationKey words: microwave antenna of the first Fresnel zone fading factor diversity adaptive equalization impedance matching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手段。
天线与电波传播结课论文
4G基站天线的发展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
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另一方面,4G也因为其拥有的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
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分布、抗干扰要求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基站天线。
由于天线类型的选择与地形、地物,以及话务量分布紧密相关,可以将天线使用环境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城区、密集城区、郊区、农村地区、交通干线等。
基站天线1、城区基站天线城区基站密度较高,单站预期覆盖范围较小,选择基站天线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为减少干扰,应选用水平半功率角接近于60度的天线。
这样的天线所构成的辐射方向图接近于理想的三叶草型蜂窝结构,与现网适配性较好,有助于控制越区切换。
如下图所示。
(2)城区基站一般不要求大范围覆盖,而更注重覆盖的深度。
由于中等增益天线的有效垂直波束相比于高增益天线较宽,覆盖半径内有效的深度覆盖范围较大,可以改善室内覆盖效果,所以选用中等增益天线较好。
微波与天线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微波与天线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与天线技术在通信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波与天线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使通信成本更低,更加便捷。
本文将从微波技术、天线技术以及这两种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指运用波长在1mm~1m范围内的高频电磁波进行通信,并通过微波设备实现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微波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噪声干扰小和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
在通信领域中,微波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卫星通信是微波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卫星通信系统中,微波频段内的许多通信卫星都采用Ku波段和Ka波段。
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微波发射和接收数据,以实现地面之间的通信和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移动通信是另一个微波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在移动通信领域,微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通信和无线局域网(WLAN)等场景中。
微波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天线技术天线技术是指设计、制造和使用天线来接收和发射电波的技术。
天线技术的发展对微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天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通信距离和信号质量,还可以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衰减。
在卫星通信中,天线技术对通信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卫星通信系统中,天线的选型、定位和调整都非常重要。
天线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中转信号,进而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处理。
在移动通信中,天线技术也非常重要。
天线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角度和频率,以保证通信信号的高效传输。
此外,天线还可以增加信号覆盖范围,使通信效果更佳。
三、微波与天线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微波技术和天线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天线设计与制造、微波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等。
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通信效率和质量,减少通信成本和资源浪费。
在天线设计与制造方面,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提高天线的接收和发射效率,优化天线的结构和配置。
天线及电波传播理论论文
天线与电波传播理论论文关于微带天线姓名:何探学号:3090731126班级:通信09-1班指导教师:X月红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开展,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整个无线通讯系统中,天线是将射频信号转化为无线信号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的优良对无线通信工程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快速开展的移动通信系统需要的是小型化、宽频带、多功能(多频段、多极化)、高性能的天线。
微带天线作为天线家祖的重要一员,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移动终端中采用内置微带天线,不但可以减小天线对于人体的辐射,还可使手机的外形设计多样化,因此内置微带天线将是未来手机天线技术的开展方向之一,但其固有的窄带特性(常规微带天线约为2%左右)在很多情况下成了制约其应用的一个瓶颈,因此设计出具有宽频带小型化的微带天线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也成为当前国际天线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概述微带天线。
一微带天线的开展历程早在1953年箔尚(G.A.DcDhamps )教授就提出利用微带线的辐射来制成微带微波天线的概念。
但是,在接下来的近20年里,对此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
直到1972年,由于微波集成技术的开展和空间技术对低剖面天线的迫切需求,芒森(R.E.Munson)和豪威尔(J.Q.Howell)等研究者制成了第一批实用的微带天线。
随之,国际上展开了对微带天线的广泛研究和应用。
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举行了微带天线的专题目际会议,1981年IEEE天线与传播会刊在1月号上刊载了微带天线专辑。
至此,微带天线已形成为天线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分支,两本微带天线专辑也相继问世,至今已有近十本书。
可见,70年代是微带天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在80年代中,微带天线无论在理论与应用的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开展;今天,这一新型天线已趋于成熟,其应用正在与日俱增。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论文
安徽新华学院《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论文设计题目: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业班级:08通信工程(1)班学生姓名:胡文翠学号:***********授课教师:***摘要:本文阐述了微波的特性,即似光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
结合微波的原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微波炉和微波武器等方面的应用。
纵观微波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优势,预示了微波技术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波技术,应用,微波加热,微波武器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微波技术已在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应用。
在国内,微波技术已应用于玻璃纤维、化工产品、保温材料、木材等的干燥,食品、医疗的灭菌、干燥和焙烤。
并在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也有所应用。
微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和环境污染,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
在国际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对微波的工业应用非常重视,把微波技术作为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正文:微波的特性:一是似光性。
微波波长非常小,当微波照射到某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的反射和折射,就和光线的反、折射一样。
同时微波传播的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像光线一样地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
这样利用微波就可以获得方向性好、体积小的天线设备,用于接收地面上或宇宙空间中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该物体的方位和距离,这就是雷达导航技术的基础。
二是穿透性。
微波照射于介质物体时,能深入该物体内部的特性称为穿透性。
例如微波是射频波谱中惟一能穿透电离层的电磁波(光波除外)。
因而成为人类外层空间的“宇宙窗口”;微波能穿透生物体,成为医学透热疗法的重要手段;毫米波还能穿透等离子体,是远程导弹和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实现通信和末端制导的重要手段。
三是信息性。
微波波段的信息容量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很小的相对带宽,其可用的频带也是很宽的,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兆赫。
所以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几乎无例外地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
天线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一、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自古至今,通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小到一次社会交际中的简单对话;大到进行太空探索时,人造探测器与地球间的信息交换。
可以毫不保留地说,离开了通信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黯然失色。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在广播电视领域,光纤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媒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的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串扰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城市最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的链路,也是实现直播或两地传送最经常使用的电视传送方式。
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现代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通信专用网也基本完成了从主干线向光纤过度的过程。
目前,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用通信网,其数据、语音,宽带等业务及电力生产专业业务都是由光纤通信承载,电力系统的生产生活,显然,已离不开光纤通信网。
无线通信现状另一非常活跃的通信技术当属,无线通信技术了。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了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等两大主要方面。
移动通信就目前来讲是3G 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
无线局域网可以弥补以光纤通信为主的有线网络的不足,适用于无固定场所,或有线局域网架设受限制的场合,当然,同样也可以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备用网络系统。
WLAN,目前广泛应用IEEE802.11 系列标准。
其中,工作于2.4GHZ 频段的820.11 可支持11Mbps 的共享接入速率;而802.11a 采用5GHZ频段,速率高达54Mbps,它比802.11b 快上五倍,并和820.11b兼容。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快捷。
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来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成为天线,而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无线电技术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均需要有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因此,同发射机和接收机一样,天线也是无线电技术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良对无线通信工程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式中, ω 为电磁波角频率,f 和 fp 分别为电磁波频率和等离子体频率。 由以上式子,可以得到:当 ω < ������������ 时,������ 2 < 0 ,k 为纯虚数。此时人射到
5
等离子体上的电磁波都将被反射回去。当 ω > ������������ 时,k 为实数,电磁波可以在 其中传播。因此,将 ω = ������������ ,即 f = ������������ 时的频率 f 称为临界频率,用 fc 表示: ������������ = ������ ������ =
������ 2 ������������ 4������ 2 ������ ������ 0 1 2 = 8.9787 × 10−6 ������������ (������������������)
(2-10)
大气折射指数 n 为: n = (1 − 式中,f 的单位为 MHz。 大气折射率 N 可以表示为: N = (n − 1) × 106 (2-12)
1
电离层的主要特性由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碰撞频率、离子密度、离子温度 和离子成分等空间分布的基本参数来表示。 但电离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电子密度 随高度的分布。电子密度(或称电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随高度 的变化与各高度上大气成分、 大气密度以及太阳辐射通量等因素有关。电离层内 任一点上的电子密度,决定于上述自由电子的产生、消失和迁移三种效应。在不 同区域,三者的相对作用和各自的具体作用方式也大有差异。 根据卡普曼(Chapman)理论,单一大气成分在太阳竊射单色光电离的情况下, 单位体积电子生成率为: q h, x = ησ n(h)I (1-1) 式中,n,σ ,h和 x 分别为该成分的电离效率,吸收截面,高度及太阳天顶角。n(h) 为该大气成分密度随高度的分布。I 是传入大气层的单位面积太阳辐射能 流,且: I = I∞ exp[−τ(h, x)](1-2) τ h, x = σ n h H secx(1-3) 其中, 式(2-3)表征太阳福射的衰减速度, 称为大气光学厚度, H 为标高。 由(2-2), (2-3)两式可知当 n(h)增大时,I 减小,也就是说 n(h)与 I 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分别增 大或减小。再由(2-1)式可知,在某一高度时,生成率 q(h,x)存在一个极值,表示电 离层存在分层结构。 大气各成分随高度的分布与吸收截面及电离效率均不同,并与波长有关。 同时,太阳电离辐射具有一定的谱分布,其能深入大气层内的高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电离层形成了随高度的多层分布结构。电离层的分层状况以及各层电 子密度峰值大小随时间(日、季节和太阳周等) 、地理位置(极区、极光带、中 纬度以及赤道)和太阳活动(太阳耀斑等)的变化非常大。 常规状态下,电离层主要分 D、E、F1、F2 四层结构,其主要状态参数如下表 所述。
图 1-1 白天和夜晚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
2. 微波电离层传输理论 具有等离子体特性的电离层由离子、 电子等组成当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电子和离 子都要受到电磁场的作用而运动,略去离子的运动和磁场的作用, 暂不考虑微波 传播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非线性效应。 此时在电离层中某一高度传播的微波可视为 单色平面波,其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E = ������0 ������ ������ (������ ∙������ −������������ ) (2-1)
3
浓度剖面。由图可知,在白天各层电子浓度普遍比黑夜大,尤其是 E 层左右变 化特别明显,差异最大可达三个数量级。日间电离层主要是在太阳的紫外和 X 射线辐射作用下形成的,辐射连续且稳定,紫外谱决定着 E 层和 F 层的电离,X 射线对 E 层和 D 层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夜间,D 层消失,E 层靠地冕的紫外 辐射和来自高层的粒子沉降和微粒电离来维持。可见,电离层中的物理过程不 光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其随着时间的变化也较明显。
2 ������ 2 = ������ 2 (������2 − ������������ ) 2 ������������ = ������������ ������ 2 ������ 0 ������ 1 ������ 2 ������ 2 ������������
0 ������ 2
+ ����hm 为各层电子浓度峰值所在的高度,Nm 为各层电子浓度峰值。 D 层是电离层最低的一层,离地球表面 50 至 100 公里。这里主要是波长为 121.5 纳米的来曼-α 氢光谱线的光电离一氧化氮。在太阳活动非常强烈时(超过 50 个黑子) ,硬 X 射线还可以电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分子。夜间宇宙射线造 成一个剩余电离。 这个层里离子对自由电子的捕获率比较高,因此电离效应比较 低, 从而它对高频无线电波没有影响。日间这里自由电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率约 为每秒 1000 万次。10MHz 以下的电波会被 D 层吸收,随着电波频率的增高这个 吸收率下降。夜间这个吸收率最低,中午最高。日落后这个层减弱非常大。D 层 最明显的效应是白天远处的中波电台收不到。 E 层是中层,在地面上 100 至 150 公里。这里的电离主要是软 X 射线和远紫 外线对氧气分子的电离。这个层只能反射频率低于 10MHz 的电波,对频率高于 10MHz 的电波它有吸收的作用。E 层的垂直结构主要由电离和捕获作用所决定。 夜间 E 层开始消失,因为造成电离的辐射消失了,由于捕获在低处比较强,因此 其高度开始上升。 高空周日变化的风对 E 层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夜间 E 层的升高, 电波可以被反射到更加远的地方。 F 层在地面以上 150 至超过 500 公里。在这里太阳辐射中的强紫外线(波长 10 至 100 纳米)电离单原子氧。F 层对于电波传播来说是最重要的层。夜间 F 层 合并为一个层,白天分为 F1 和 F2 两个层。大多数无线电波天波传送是 F 层形成 的。在白天 F 层是电离层反射率最高的层。 电离层各层之间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且各层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白天 与黑夜的性质也差异很大,下图 1-1 给出中纬度地区典型的白天与黑夜的电子
微波与天线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 指导老师: 姓名: 班序号: 学号:
微波在电离层的传播特性
【摘要】微波频率很高,容易实现定向通讯,在电离层中传播时会受到大气折射 的影响,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微波在电离层的传播特性主要由大气折射 率的变化决定。 而大气折射率与相应传输层面的电子浓度有关。通过对线性条件 下电离层临界频率和大气折射率公式的推导, 并结合电离层电子浓度经验分布模 型对电子浓度和大气折射率进行数值模拟, 进而对电离层大气折射率的高度剖面 图及其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微波频率很高,容易实现窄波束定向通信, 视距传播能穿透电离层实现卫星 通信, 但其在电离层中传播时由于受大气折射的影响, 波束的传播方向会产生弯 折, 传播速度也会改变。 从地面向高空中的卫星发射微波时要考虑微波在大气中 的传输轨迹, 以便调整天线的发射角度以及计算微波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以在 设计天线时留有足够的功率余量。 通过研究微波随电离层中的大气折射率变化的 特性可以得到其传播的宏观特性和规律。 1.电离层介质特性相关理论 1.1 电离层的形成与分层结构 电离层(Ionosphere)是地球大气层被太阳射线电离的部分,它是地球磁层 的内界。60 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 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 电离层的形成是太阳辐射与地球上层大气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使大气 电离的结果。正常情况下,高层大气分子和原子大多呈中性,在太阳辐射和高能 粒子流的作用下,部分气体分子和少量原子会发生电离,从而形成由原子、正离 子、中性分子及原子等组成的等离子体。 在电离作用产生自由电子的同时,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碰撞复合,以及电子附 着在中性分子和原子上,会引起自由电子的消失。大气各风系的运动、极化电场 的存在、外来带电粒子不时入侵,以及气体本身的扩散等因素,引起自由电子的 迁移。在 55 公里高度以下的区域中,大气相对稠密,碰撞频繁,自由电子消失 很快,气体保持不导电性质。在电离层顶部,大气异常稀薄,电离的迁移运动主 要受地球磁场的控制,称为磁层。
等离子体在宏观上具有保持电中性的趋势,但在局部会引起电荷分离,这样 破坏了原本的电中性, 电子受到扰动会像一个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这时相反的方 向上正电荷过剩,因而产生了静电场,这个电场组织电子因扰动偏移,并作用电 子向相反方向运动,由于惯性。电子又会产生反方向的偏移,这样来回往复,形 成了薄层电子围绕其平衡位置的静电振荡。 假设忽略粒子的热运动,且不存在磁场,振荡存在于正离子和电子之间,因
������ z ������������ ������ 2 ������
=
−������������0 ������������������
������ ������ (������ ∙������ −������������ ) = ������������������
3
−������������
(2-3)
设电子密度为 Ne(个/m ) ,则电离层中的传导电流密度为:
������ ������������ = ������������ ������ ������������ = − ������������������ ������ (2-4)
������������
������ ������ 2
0.8046 ×10 −10 ������������ ������ 2
)^(2)(2-11)
1
由式(2-11)、(2-12)可知,测出 Ne 即可计算得到折射指数 n 和折射率 N。对 给定频率的微波, 其在电离层中传输时的介电常数 ε 和大气折射率 N 仅与传输高 度上的电子密度有关(线性条件下) 。因此,通过研究电离层的电子浓度随高度 分布的模式,就可以得到折射率 N 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电离层电子浓度分布理论模型 电离层随着时间(昼夜、季节、年周期)和空间(维度、经度、高度)的变化而 变化, 电离层中电子浓度也随之变化。 实际的电子浓度变化复杂, 多样且不均匀, 电子浓度最大的区域既不在电离层最上层,也不在电离层最下层。在低电离层, 气体分子密度较小,产生电离情况也小,电子浓度偏低,电子浓度随高度升高而 上升,到达一定高度时电子浓度产生极大值,然后随着高度上升而减小。 假定只有一类被电离的粒子和由单色辐射使这些粒子电离, 当温度 T 为常数 时,中性粒子的高度关系可用如下的公式描述: n = ������0 exp ( ������ ) 对于平面地球,电子产生率 J 可由下面的公式描述: J = ������������ 0 exp 1 − ℎ − ������ −ℎ ������������������������ = ������(������ , ������, ������, ������) (3-2) 式(3-2)中 J 是高度 z 、 太阳赤纬������ 、 观测点对北极的角距������ 和时间 t 的函数。 ������ 为 太阳天顶角,对太阳平纬来说,������ 太阳赤纬时角以及黄纬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