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赏析

呼兰河传赏析

呼兰河赏析从《呼兰河传》看萧红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题记第一次看《呼兰河传》,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写关于呼兰河这个地方的爱情故事,那是印象中的第一感觉。

看过之后,对故事大体的了解,以及对萧红本人的了解,都让我深深地感动。

或许人的记忆里面有太多的东西难以忘记,所以语言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我们都在怀念生命之中的那点光。

萧红短暂的一生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女性。

她总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却又总是被困扰其中,最后凄然病逝。

她是富家小姐,同时她也只是个初中文化的人,她留给我们的作品仅几万字,但是她却留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心中。

可能不是因为同情,也可能不是因为崇拜,更多的是喜欢。

喜欢她对于人生追求的执着,喜欢她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淡淡愁绪。

《呼兰河传》就是萧红人生的一部分。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不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且也真实生动地勾勒出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

她用素描的手法,朴素地描绘出东北农村那种富有地方色彩的风俗画:大地冻裂了口子,后花园荒凉了,看台下的人声鼎沸,有二伯、冯歪嘴子、小团园媳妇…一座小城平平静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人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他们始终认为呼兰河这里的所有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人病了,请巫婆跳大神;女人想生孩子,去娘娘庙拜拜;鬼节,要家家户户放河灯。

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就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穿衣”“人死了就完了”。

这种典型的国民愚昧的思想和性格影响了他们的祖祖辈辈,直到今天的农村,还依然有这样的思想在腐蚀着劳苦的人民大众。

萧红领略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悲哀,她没有用居高临下的笔调来描绘,而是用一种同情和悲悯来述说人们的苦难。

她对自己的故乡充满了怀念和留恋,用她与生俱来的温柔,细细地体会着这一切。

而这一切,对于她来说,又是如此的悲凉和凄惨,可是她却无法改变,也无法自救。

《呼兰河传》就如同一条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人们的心间,留下一种淡淡的悲凉。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呼兰河传》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呼兰河传》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xx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文学涌现出了一批批才华出众的女性作家,她们以不尽相同的笔触抒写着新时代下,处于昏睡状态的女性的悲惨境遇。

这些无声的控诉,矛头直指传统的封建礼教,正是这所谓的三从四德残害了一代又一代女性,让“五四”所倡导的妇女解放举步维艰。

而萧红,作为受到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在面对这些压抑与迫害时,也拿起了笔头,加入了为女性解放奔跑、呐喊的队伍中。

她所写的《呼兰河传》则是她奔跑、呐喊的例证。

文章开篇第一章采用传统的景物描写入题,几千字的景物特写,不仅是正面刻画呼兰河的严寒,更是从侧面来隐喻呼兰河人的冷酷。

就是在这样天冷人更冷的呼兰河,一幕幕的悲剧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它们触目惊心的演绎。

萧红在小说中,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光来看呼兰河的小城大事,匠心独运的手法也使文章在极其平静的语言叙述中,达到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童心未泯的小主人公看到的世界是充满爱与童真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来看世界,排除了一般成人视角的主观情感因素,更显得客观。

但就是这样的客观视角,让呼兰河的弊病暴露得一览无余。

因为天真所以客观。

同时,作者浓郁而细腻的风格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女性的悲剧命运更为这份忧伤增添了一笔新的悲伤。

文学泰斗矛盾先生曾经给这篇小说这样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虽然,萧红用了快乐、童真的笔调来回忆儿时的呼兰河城,但正如矛盾先生所说,快乐的背后是凄婉的人生体验——小城的国民劣根性已经可怕到让人麻木的状态了。

小说有一段是这样记叙的:“娘娘庙是在北大街上,老爷庙和娘娘庙离不了好远。

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

所以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里报个到似的,而后才上娘娘庙去。

……在老爷庙上磕头的人,心里比较虔诚,因为那泥像,身子高、力气大。

到了娘娘庙,虽然也磕头,但就总觉得那娘娘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1. 关于人性的思考在《呼兰河传》中,我们能看到各种人性,有善良、勇敢、坚强的一面,也有自私、狠毒、阴暗的一面。

然而,这些不同的人性却都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作为读者,我们会产生对其中某些人物的喜欢或厌恶,但我们也需要明白,每个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独特的心路历程。

他们的行为和决定也都是深受环境和经历的影响,我们不应该轻易地对他们做出评判。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包容,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思和审视,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性境界。

2. 勇敢和坚守的重要性在《呼兰河传》中,不论是杜鹃、白玉英,还是那些拼死抗敌的抗日战士,他们都体现了勇敢和坚守的精神。

作为现代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时代都与他们当时不同,但是这种勇敢和坚守的精神对我们依然是有启示意义的。

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是追求的梦想,我们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去坚持。

同时,这种勇气和坚持是有条件的,我们需要先确立自己真正相信的信念,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这点在小说中的杜鹃和白玉英身上都有所体现,他们坚守自己所信仰的理念,勇敢地迎接一切困难和挑战。

3. 生命的宝贵和珍惜《呼兰河传》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比如杜鹃和白玉英以身殉国的悲壮,也有一些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描写。

这些场景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珍惜。

我们生活在当今时代,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也需要明白,生命依然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需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天,用心地经营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4. 历史的洪流和民族的精神《呼兰河传》的故事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它通过一个小镇和一群普通人的生活经历来讲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待生命和命运的态度。

这个历史背景,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历史的洪流和民族的精神。

对于当今的我们,这段历史早已成为过去的故事,但是它的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

正是那段历史,造就了一个民族的精神。

呼兰河传人物分析

呼兰河传人物分析

《呼兰河传》作为一部长篇叙事小说,读起来却更像散文:没有时间轴,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作者成功地将小说散文化倾向运用于长篇小说中,以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因果关系的情节结构,以圆形的空间化叙事颠覆了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的线性叙事。

全书共七章,小说的第一部分是对呼兰小城风情的描绘,作者开始对故乡开始俯瞰式的空间描述:从十字街到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再写到小胡同。

紧接着描写了呼兰河的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以及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回忆和祖父在后花园的快乐时光以及对“我家是荒凉的”印象的描述萧红的人生境遇可谓苦涩悲凉。

第三部分作者则着眼于刻画小城中的人物:受到婆婆的虐待而惨死的小团圆媳妇、麻木不仁的有二伯、凄凉而坚强的冯歪嘴子。

小说的三个部分并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和情节。

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作者站在一个制高点俯视观察整个呼兰城,再将镜头伸长特写小城中的人和事,小说看似散漫却但是围绕“呼兰城”这一特定的空间并向着深远的广度和深度展开的。

作者在塑造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等人物时,都注重刻画他们的因循守旧和逆来顺受,表现普通老百姓平凡和穷苦,他们都是“我”的邻居,他们的生与死、欢乐与悲痛都被作者记录下来。

特别是团圆媳妇,作者给予了无限的悲怆和同情:老胡家团圆媳妇是个十二岁的姑娘,她朴实、勤劳,却因为“吃得多”“走得快”而被婆婆认为“不像个团圆媳妇”,因此遭到了婆婆的虐待,吊起来毒打,用铁烙烙脚心,还让跳大神的、庸医和“云游真人”变着法的加害于她,终于小团圆媳妇在绝望中死去。

凸显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痛斥的主题。

另外一个受到舆论迫害的女性是王大姐,王大姐做姑娘时,人人夸她善良能干,是“将来是兴家立业的好手”,可一旦发现她和冯歪嘴子同居便遭到了邻人的挖苦指责,冷嘲热讽。

被东家撵走后,他们在一个草棚里艰难度日,谁知他们遭到邻人的嫉妒,最终王大姐因贫穷和抑郁在闲言碎语中难产而死。

《呼兰河传》沈从文的人性诗篇

 《呼兰河传》沈从文的人性诗篇

《呼兰河传》沈从文的人性诗篇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人性诗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部小说中展现的人性主题。

一、爱与温暖的人性沈从文以形象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呼兰河流域的人们充满爱与温暖的内心。

小说中的主人公呼兰河六将人物的性格塑造得十分鲜活,充满了人性的善良与宽容。

例如,呼兰河的父亲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仍然关心着农民的收入,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深厚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

二、自我价值与尊严的探索在呼兰河传中,人性还包括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探索。

呼兰河在逆境中保持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小说中还描写了呼兰河和其他人物不屈不挠地抗争,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固有执着和勇敢面对困难的思考。

三、欲望与冲动的侵蚀然而,人性的善良和美丽面貌并非没有黑暗的一面。

小说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堕落。

例如,小说中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而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了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使得读者对自身内心的欲望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生命的意义与人性的拯救呼兰河传中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性的拯救。

小说中的角色经历了生活的起伏和苦难,但他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他们通过对生命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让自己的内心充盈了勇气和智慧,从而战胜了困境,拯救了自己和他人。

总结起来,呼兰河传是沈从文展现人性主题的一部杰作。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小说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宽容、自我价值与尊严的探索、欲望与冲动的侵蚀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人性的拯救。

读者通过阅读小说,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赞美,也能够对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反思,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人性的美好与困境。

通过这部作品的阅读与思考,也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解读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解读

陕西国防职教研究Shaanx+GuofangVocatonalEducatonResearch第30卷第4期202 0年12月Vol.30No.4Dec . 2 0 2 0《呼兰河传》人物形象解读韦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海淀100089)摘要:通过分析作家生平经历进一步解读《呼兰河传》的文学背景,把握全书主旋律,并对人物的形象予以解读,从中理解《呼兰河传》的时代的象征意义。

最后通过运用艺术理论对主线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分析名著中的 人物特质与性格,以此推动文本探索以及寻求文学与艺术共融的一面。

关键词:呼兰河传;萧红;主线人物;形象;个性;共性;熟悉的陌生人中图分类号:I206. 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SY033—(2020)04 —0038 —03《呼兰河传》为萧红所著,作者将童年的回忆记 录在书中,女作家萧红一生的经历非常坎坷,她的一生有着极致的孤独与悲伤,自从祖父死后,为了逃避封建专制的家庭,为了抵抗包办婚姻,她毅然走出了 家门,她在极度饥饿状态下向父亲指定的王恩甲妥协过。

一个“妥”字的形象的刻画了她的境遇:被黑 暗利爪紧握的少女。

戴望舒为纪念萧红写下了《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 长$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作家萧红的悲惨命运萧红(1911年6月1日一1942年1月22日), 原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迺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 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中国近代作家,被誉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的父亲包办婚姻,给萧红指定了王恩甲,王 恩甲欠下大量赌债将她抛弃在旅店,当时萧红已经怀了王恩甲的孩子,旅店将萧红扣下。

她求助于《国 际协报》编辑部,编辑部为她派来了萧军。

初相识的感觉往往是最美好的,二人也曾有过温馨与甜蜜。

然而好景不长,萧军开始对萧红家暴并且有了外遇。

对萧军,萧红只有离开%诚然,萧军和萧红依然彼此 相爱,但把“爱”附于“自由”之上,萧红做不到%萧红是悲苦的,她将这种悲苦诉诸到了作品里:有《呼兰 河传》里受婆婆虐待与封建迷信毒害的团圆媳妇;有 《生死场》中被丈夫虐待满身长蛆的月英;有散文里承受剥削而死的王阿嫂。

沉浸在《呼兰河传》的人性光辉中

 沉浸在《呼兰河传》的人性光辉中

沉浸在《呼兰河传》的人性光辉中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描绘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农村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小说细腻地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阅读《呼兰河传》让人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作品以呼兰河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极富正义感和责任感的青年,他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保护家乡的安宁。

孙少安的母亲莫愁月是一个坚强的农村妇女,她在丈夫牺牲后,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努力维持着家庭的生计。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他们有的是善良的村民,有的是残忍的日本官兵,他们在小说中交相辉映,展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

在战乱年代,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孙少安等一些人物展现出了无畏的精神。

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斗中,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家园。

小说中的人物还表现出了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们仍然保持着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也展现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在困境中努力生存,不屈不挠地面对逆境。

《呼兰河传》不仅仅是一部描绘人性光辉的作品,它也通过对东北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纯朴的人生态度。

小说中描写了孙少安和他的母亲在农村的生活,他们勤劳务实,朴素淳厚的生活方式让人心生敬意。

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家园。

小说中的人物还表现出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在呼兰河畔,他们守望着家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阅读《呼兰河传》,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美好。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善良、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深受启发。

同时,作品中对农村生活的描绘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纯朴和朴素的生活态度。

《呼兰河传》正是通过这些细腻而感人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美丽。

总之,《呼兰河传》是一部展现人性光辉的优秀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善良、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探析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探析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探析发布时间:2021-11-09T10:35:14.403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上34期作者:朱茹茹[导读]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生命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整部作品在叙事过程中时时夹杂着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描述,尤其是对小国圆媳妇、胡家大媳妇和王大姑娘等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曲哀婉沉痛的女性悲歌,成为这部作品重要的主题之一。

从作品中这三个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呼兰河传》中以小团圆媳妇、胡家大媳妇和王大姑娘三位不同的命运,分析悲剧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

西安外事学院朱茹茹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在生命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整部作品在叙事过程中时时夹杂着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描述,尤其是对小国圆媳妇、胡家大媳妇和王大姑娘等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曲哀婉沉痛的女性悲歌,成为这部作品重要的主题之一。

从作品中这三个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呼兰河传》中以小团圆媳妇、胡家大媳妇和王大姑娘三位不同的命运,分析悲剧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呼兰河传;女性形象;悲剧引言萧红作品女性形象从《生死场》开始萧红就以她细致敏锐的女性视角关注女性的命运,写出了王婆、金枝、麻面婆、月英一系列生死场上的女性群像,《呼兰河传》也通过写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及王大姑娘的死表现了在那样一个愚味落后的时代女性的生存境遇。

对《呼兰河传》女性形象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体会作者在表达平凡生命状态的同时所传达出的悲剧生命的哲理。

1 人物形象分析1.1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童养媳”,是解放前的中国极为普遍的婚俗陋习,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直接体现。

年幼无知的少女早早地就被嫁到婆家充当媳妇的角色,成为了婆家身份最为卑微的一员,从此以后,婆家人就要对她进行严格的“调教”,直到她变成一个“合格的媳妇”,而她翻身的机会就是“熬成婆”,再对另一个媳妇进行“规矩”的调教,他们认为在合乎封建传统体制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手段塑造女性成为传统模范标准下的媳妇是天经地义的。

浅谈《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

浅谈《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

浅谈《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第一作者:郑家齐第二作者:雷丹阳第三作者;向熙春内容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其在故乡呼兰河的童年故事为题材的一部类似自传体又不是自传体的小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本文在简要概括《呼兰河传》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将涉及到的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类来大体了解书中人物,并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浅谈书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 《呼兰河传》呼兰河人性格特点一《呼兰河传》内容分析《呼兰河传》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讲呼兰河的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卖馒头的老头举步维艰,东二道街,西二道街的店面布置,村民对不幸人的态度,买麻花,买豆腐,看火烧云,扎彩铺人的生活以及所扎的物品,以及最主要的是东二道街上的一个大泥坑;第二章主要讲呼兰河人的祭鬼神的习俗,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第三章主要讲我和祖父在后花园的生活,以及后花园荒凉时我在储藏室的生活,在这段日子期间,祖母去世了;第四章主要讲我家的院子布置以及院子里形形色色的人;第五章主要讲老胡家的团圆媳妇由快活的来到悲惨的死的故事;第六章主要讲有二伯的生活;第七章主要讲冯歪嘴子和他的女人的故事。

二.《呼兰河传》中涉及的人物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比较繁多,因此将作者的章节、字数安排,作者的提及次数,作者的情感倾注,对情节的推进程度等作为依据将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有许多并不具有名字却很有代表性的一类类人,比如争着抢着看跳大神的人,道貌岸然的绅士们。

1.主要人物:“我”,祖父,祖母,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

2.次要人物:卖馒头的老头,说猪肉是瘟猪肉的孩子,王寡妇,买麻花的一家人,兰哥,老厨子,周三奶奶,老胡家的老太太、二儿媳妇、大孙子媳妇,云游真人,王大姐,李永春药铺里的厨子等。

三.《呼兰河传》中村民的性格分析书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不仅仅适用于呼兰河那个地方,而是当时整个中国人的写照,透过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时人民的生活图景以及其所透出的时代气息。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

细数《呼兰河传》中那些让人动心的人物亲爱的读者们大家好,我是领读人倾心蓝田。

一部小说中最让人难以为忘却的就是书中性格各异的人物了,这些人物也将整个故事串了起来,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细数呼兰河小城里那些让人不能忘怀的人物。

萧红在写《呼兰河传》时,提到了很多人物,但在我看来,这些人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人物的出现是为了铺垫和介绍小城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卖馒头的、卖麻花的、租房子养猪的,而第二种人物则带有更多个人色彩,他们的出现直接的证明了这座城市人们的善良、愚昧、封建、传统,比如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等等。

接下来我们细数这些重点角色各自的特点。

1、小团圆媳妇。

12岁,但因为长得高不得不谎称自己14岁。

最初嫁过来时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见人就笑,一点也不害羞,吃饭能吃三碗。

这样的形象在读者看来,应该是很健康、活泼的女孩子,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活泼,在那个年代反而是一种祸事。

婆婆看不惯她这样的落落大方,于是用各种方法折磨她,直到她死去。

是《呼兰河传》中最为悲剧、最让人心疼的一个人物。

2、小团圆媳妇的婆婆。

封建、迷信、愚昧、没人性到极点。

原本好好的一个媳妇,却因为外人的几句话而不满意起来,先是打了她一个月,接下来又开始花钱请人跳大神、用热水给团圆媳妇洗澡、最终把团圆媳妇折腾死了,而她内心也不得安宁。

在《呼兰河传》中,人们都很喜欢看热闹,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于是被看热闹的人,也因为这种虚假的热闹场面蒙蔽了心智。

婆婆再折磨小团圆媳妇的时候,最受众人关注,于是她也不管人的死活,只管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谋划策,扮演这场悲剧里的刽子手。

3、祖父真正带给萧红快乐的人。

祖父的形象似乎是呼兰河传中最正常的一个人物。

他并不像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一样,喜欢观看热闹,反而在团圆媳妇到来,大家都着急赶去看的时候,吃饭依然慢慢悠悠。

后来听说婆婆打团圆媳妇,还专门去他家说了几次,可见祖父是一个真正善良的旁观者,他并没有参与这场荒唐的闹剧,并且试图阻止过,虽然最终也没能改变什么。

萧红《呼兰河传》赏析

萧红《呼兰河传》赏析

萧红《呼兰河传》赏析《呼兰河传》给我总的感觉:她不是在写幼年时代的回忆,而是在呼唤着人们要向自己内心的自私和封建愚昧的思想挑战。

不要让自己在这些陈旧,落后的思想包围下活着,人要敢于向自己的命运抗战。

作者给我的信息就是:作者是现实派的作家,虽然她没有鲁迅那一针见血的投枪,但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童年时代在家乡生活的点滴。

作者是孤独的,在儿童时代虽然他们村庄有很多“有趣”风俗,但作者很少讲到自己的兄弟姐妹。

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的。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

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坊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由此而知:作者小时候是孤寂的,没有什么同龄玩伴。

幸好作者有个爽朗的爷爷,她的童年才不至于没有丁点儿美好的回忆。

《呼兰河传》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画。

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但是,令我深有感触的是作者在第一章是没有把笔墨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对人物生活的环境的介绍上,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一下起雨来这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的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

呼兰河传人物评析

呼兰河传人物评析

呼兰河传人物评析《呼兰河传》里的人物就像一群活灵活现的小精灵,各有各的特点,每一个都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呢。

咱先说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吧。

他们就像一群按部就班生活的小蚂蚁,平凡又有些麻木。

就像呼兰河的冬天,一切都是那么单调又寒冷。

他们的生活里有不少规矩和习俗,这些东西就像一道道枷锁,把他们困住了,可他们却习以为常。

就说呼兰河人的“看客” 心态吧。

有一次,呼兰河的大泥坑又发威了,那泥坑可真是个大麻烦,牲口掉进去,人掉进去,可每次有人或物掉进去的时候,周围就围满了人。

他们不是去帮忙,而是像看一场免费的好戏一样。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人,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棉帽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哎呀,快看,又掉进去了。

” 他们脸上的表情有惊讶、有好奇,却很少有同情和行动。

这种“看客” 心理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他们就像一群只知道看热闹的孩子,却不懂得伸出援手。

再说说祖父,祖父可是这本书里的一抹亮色呢。

祖父就像一个老顽童,他的园子就是他和“我” 的快乐天地。

那园子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昆虫和植物。

祖父在园子里劳作的时候,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创作。

他一会儿给花浇水,那水从壶里洒出来,在阳光下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

他一会儿又给菜除草,动作不紧不慢,就像在和那些菜聊天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 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我” 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发现了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这哪里是谷穗?” 他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眼睛里满是宠溺。

他带着“我” 在园子里玩耍,让“我” 自由自在地成长。

祖父就像一棵大树,为“我” 遮风挡雨,给“我” 一个可以任性、可以快乐的小世界。

在那个有些冷漠和愚昧的呼兰河小城里,祖父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 的心灵。

还有小团圆媳妇,她可真是个可怜的人儿。

她刚来到呼兰河的时候,是那么健康、活泼,就像一只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大大的辫子,眼睛亮亮的。

可是呼兰河那些奇怪的规矩和人们的愚昧,却把她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呼兰河传人物评析[必读]

呼兰河传人物评析[必读]

呼兰河传人物评析《呼兰河传》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以自己独特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童年时代在家乡生活的点滴。

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画。

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小团圆媳妇 ---------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做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 "大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汤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再联系选段之外的内容,如: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

她的生命由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

健康、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到后来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

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悲怆和苦痛。

她婆婆------"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

《呼兰河传》看见人性的光明与暗淡

 《呼兰河传》看见人性的光明与暗淡

《呼兰河传》看见人性的光明与暗淡《呼兰河传》看见人性的光明与暗淡《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展现农村生活中的种种悲欢离合,以及人性的光明与暗淡,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呼兰河为背景,以主人公白栋为视角,深入刻画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和地域里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小说中展现了人性的光明。

白栋作为主人公,是一个乡村里的普通农民。

他勤奋努力,善良正直,对待他人充满了关爱和同情心。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那些不幸的人,他都付出了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在白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挚友情的力量,看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的善举和人性的光明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感动,让我们相信,即使在充满困难和压力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也是存在的,是可以感染和改变他人的。

然而,小说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暗淡。

在那个时代,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平使得人们的命运备受摆布。

阶级压迫和封建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得他们在艰难困境中失去了善良和同情心。

小说中描绘了许多丑陋的人性,如贪婪、自私、铁石心肠等。

这些人物的存在使整个社会陷入了黑暗和冷酷,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阴暗面。

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白栋的妻子顾秀荣。

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寡妇,承受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压力。

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困境而变得苦闷和消极。

相反,她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时刻关心和照顾着他人。

她不计较得失,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光明和善良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唤起了人们对人性美好一面的思考。

总的来说,《呼兰河传》通过展现不同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展示了人性的光明与暗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抓住了读者的心弦。

作为读者,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真理和智慧。

小说所展示的光明和暗淡并不只存在于小说世界中,它们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善良和值得信赖的人,也有自私和冷漠的人。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呼兰河传》是萧红所著的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的小说。

通过讲述一个女性的坚强与抗争,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光辉。

以下是我对《呼兰河传》的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

一、勇敢的女性形象《呼兰河传》以女性为主角,通过草原女子颖儿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一个强大、勇敢和坚韧的女性形象。

颖儿出生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中,从小就要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她始终不被困境所打败,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这个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现代女性,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价值和权益,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境所迷惑和打击,保持内心的坚强和勇敢。

二、家庭关系的意义《呼兰河传》中的家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颖儿在遭受种种苦难和磨难时,始终能够依靠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坚持下去。

无论是父母的宽容和理解,还是姐姐的关心和鼓励,都给予颖儿强大的力量。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和支持系统。

我们应该珍视和维护家庭关系,在家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互相理解、宽容和关心,成为彼此的坚强后盾。

三、人性的光辉《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既有善良、勇敢的人物,也有自私、狭隘的人物。

但不管他们的行为如何,小说中都透露出人性的光辉。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场景是颖儿被迫嫁给村长,她坚决抵抗并成功保护了自己的尊严和婚姻自由。

这种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坚守,让人深刻感受到人性中的正义和真理。

这启示了我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面对不公和压迫时要敢于抵抗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四、对生活的热爱《呼兰河传》描绘了美丽而艰辛的草原生活。

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凭借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努力克服困难,勇敢面对一切。

这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

无论生活是美好还是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积极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和成长。

《呼兰河传》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它通过展示人性的美好和光辉,勾勒出一个勇敢、坚韧、温暖的世界。

对《呼兰河传》的深度解读寻找人生的真谛

 对《呼兰河传》的深度解读寻找人生的真谛

对《呼兰河传》的深度解读寻找人生的真谛《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呼兰河的生平经历,探索了人生的真谛。

本文将对《呼兰河传》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小说中所揭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呼兰河是小说的主人公,她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磨难。

小说在呼兰河的成长历程中渲染了贫穷、艰辛和不公平,这使得呼兰河不满于现实的生活,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寻找真正的幸福。

在呼兰河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困境,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满而真实,她们不顾家庭、社会的束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呼兰河的奋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小说中最强大的力量,她的经历唤起了读者内心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通过呼兰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萧红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生动鲜活,个性各异,他们在命运的摆弄下显得无助而脆弱,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尽管命运对他们来说如此艰辛,但他们却仍然坚持着希望,追求着人生的真谛。

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遭遇和抗争,作者呼唤了读者们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勇敢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呼兰河的遭遇,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封建束缚对个体命运的限制。

呼兰河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断觉醒和抗争的过程,她从一个无知、被动的女孩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对社会现实有所认识并具备独立自主思想的女性。

通过呼兰河的故事,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故事,这使得读者们对于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小说中对于女性地位的探讨也是一大亮点。

呼兰河在经历了诸多生活辛酸后,不再满足于传统婚嫁的命运,而是追求自己独立的人生道路。

她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展示了女性权利和自主的力量。

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种颠覆和突破,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重视。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通过对呼兰河的塑造,探讨了一个追求自由、坚守信念的女性形象。

呼兰河传读后感人物形象(精选8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人物形象(精选8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人物形象(精选8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人物形象,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人物形象篇1已经很久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了,一本非功利性、纯粹是为了读书而读的书了。

越长大而离文学越发地远,从前孩子式特有的好奇和打量世界的目光都快记不清、学不来了。

想到之前看《苏菲的世界》,虽然只看了寥寥几章,但是确实有一种仿若当头一棒、大梦初醒了的被惊异了的感觉。

它说,当我们逐渐长大,学会如何得体讲话,如何成熟思考时,意味着我们早已习惯这个世界,也就意味着不再时刻好奇而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了。

当时读完觉得似醍醐灌顶,但又有几分落不着边。

现在看完《呼兰河传》,倒是有所感却觉得难过。

书中关于植物的、气象的、细节性的物品等等的描述,要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要么让我不知所云。

因为我早不用好奇的、细心的眼光观察世界了。

我不知道黄瓜如何长在蔓上,蔓又如何延伸,又各有什么形态;我不会想到书里描述的六月的黑天、七月的红天,八月则空荡荡一片;原来下雨了会有烟冒出树顶,冬天大地被冻裂了。

早远离了真正的文学,那些描述、那些美的动人的话都看不见了。

能造成美的修辞,我眼里的样子却只能是幼稚的写作方法,狭隘不堪。

用那么多的事物搭配上颜色,看到“黄金的太阳,雪白的月亮”都叫我觉得很好,只能让我害怕惊惧。

方言是很有趣味的,也是不能摒弃了的。

之前学古代汉语,就庆幸自己是个南方人,现在读完呼兰河,也更觉如此。

方言是个多幽默、多亲切,又多么贴切的东西。

最后慨叹一下萧红真的很厉害,过去看到这个名字只想到那些后人给加的名头和风传的情事,真正静下来读她之后,只觉得她是一本真该读的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人物形象篇2这充斥着北风雪雨的东北小城,仿佛麻木了扎根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春来秋去、日出日落,是那么无关紧要,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时光马不停蹄地掠过小城里千篇一律的节奏。

呼兰河传的人物评价

呼兰河传的人物评价

呼兰河传的人物评价
呼兰河传是一部反映中国东北边疆历史的长篇小说,其中涉及到众多的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小说的主人公郝家村。

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边疆人,勇敢、顽强,对家乡充满热爱。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拼搏精神,是小说的主线之一,也是全书最为感人之处。

其次是郝家村的妻子乌蒙。

她聪明伶俐,机智过人,是一位既勇敢又多才多艺的女性。

她在生活中多次拯救了郝家村和其他人的生命,为小说增添了许多亮点。

另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如郝家村的兄弟郝铁柱、护林员张大爷等。

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性格,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情节和趣味。

总的来说,呼兰河传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也反映了东北边疆人的特点和风貌,为我们了解中国边疆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1 -。

《呼兰河传》性格人物和群像人物

《呼兰河传》性格人物和群像人物

勤劳、追求幸福 有爱有希望
祖父
我的祖父
群像
居民 求生存
后花园中 念诗 烤猪、鸭
慈爱 正直 宽厚
精神、物质同样贫乏
大泥坑种种 各种围观 日常种种
为活着而忍受
扎彩铺 漏粉 染缸房
小团圆媳妇:
各种对比
前后面貌对比: 活泼健康到被治病致死 对婆婆的态度惧怕反抗 对“我”亲近友善 婆婆、众人对她的态度 治病看笑话 祖父觉得她是 个好孩子 同是孩子的她与“我” 的不同命运的对比
《呼兰河传》人物 分析
八年级三班
人物 分组
小团圆媳妇 组 有二伯 组 冯歪嘴子 组 祖父 组 群像人物 组
主讲人
叶子 韩伟松 刘亦杉 付玮佳 慈雅菲 路吉雨 钱雨昕
理解人物角度 跟人物相关的事 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以及细节 人际关系
比较方法来理解人物特点 比较对不同人物的态度、对同一人物的前
后不同态度 比较不同的人对他的态度 比较前后不同经历 和同类人的比较
小团圆媳妇
悲惨 没有尊严和

有二伯
古怪行为 可笑可怜
前后面貌对比 有病吗 治病的方法 婆婆行为心理对照
常说的一句话
外貌 言语 人际交往
悲剧原因 :人们愚昧 封建男尊女卑
贫穷、孤单、寂寞、 软弱又渴望尊严 麻木
冯歪嘴子 笑
工的?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造成他们现状 的根源是什么?
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或者作者创设这些人物形象的意图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读后感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读后感

《呼兰河传》人物形象读后感引言《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部小说以呼兰河沿岸的农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萧红成功地展现了农民的坚韧与乐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种种弱点。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出发,对《呼兰河传》这部小说进行剖析。

大妈大妈是《呼兰河传》中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她在小说中扮演了坚强的中流砥柱的角色。

大妈是一个带着乐观和正义的农民妇女,她勤劳、节俭,尽力地维护家庭的利益。

她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大妈坚定而乐观的信念,为读者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小满小满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叛逆而敏感的少女。

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但又常常感到束缚和无助。

小满身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她善良、聪明,但又总是陷入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通过对小满的描写,作者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农村少女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老巢老巢是呼兰河周边的一个农民,他象征着小农意识到无产阶级觉悟的转变。

老巢在小说中逐渐觉醒,从最初的顺从和被动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有阶级觉悟的农民代表。

这个形象的刻画不仅反映了农村普通人的觉醒和奋斗历程,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立场和社会思考。

结语通过对《呼兰河传》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作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农民的生活现实和情感状态。

这些人物形象形形色色,个性鲜明,在小说中起到丰富故事情节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他们的成功塑造不仅让读者对农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引发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注和思考。

《呼兰河传》的人物形象读后感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展示了农民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种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使得小说更加丰满和有力地传递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农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进而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
第一作者:郑家齐
第二作者:雷丹阳
第三作者;向熙春
内容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其在故乡呼兰河的童年故事
为题材的一部类似自传体又不是自传体的小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本文在简要概括《呼兰河传》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将涉及到的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类来大体了解书中人物,并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浅谈书中呼兰河人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 《呼兰河传》呼兰河人性格特点
一《呼兰河传》内容分析
《呼兰河传》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讲呼兰河的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卖馒头的老头举步维艰,东二道街,西二道街的店面布置,村民对不幸人的态度,买麻花,买豆腐,看火烧云,扎彩铺人的生活以及所扎的物品,以及最主要的是东二道街上的一个大泥坑;第二章主要讲呼兰河人的祭鬼神的习俗,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第三章主要讲我和祖父在后花园的生活,以及后花园荒凉时我在储藏室的生活,在这段日子期间,祖母去世了;第四章主要讲我家的院子布置以及院子里形形色色的人;第五章主要讲老胡家的团圆媳妇由快活的来到悲惨的死的故事;第六章主要讲有二伯的生活;第七章主要讲冯歪嘴子和他的女人的故事。

二.《呼兰河传》中涉及的人物
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比较繁多,因此将作者的章节、字数安排,作者的提及次数,作者的情感倾注,对情节的推进程度等作为依据将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两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有许多并不具有名字却很有代表性的一类类人,比如争着抢着看跳大神的人,道貌岸然的绅士们。

1.主要人物:“我”,祖父,祖母,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

2.次要人物:卖馒头的老头,说猪肉是瘟猪肉的孩子,王寡妇,买麻花的一家人,兰哥,老厨子,周三奶奶,老胡家的老太太、二儿媳妇、大孙子媳妇,云游真人,王大姐,李永春药铺里的厨子等。

三.《呼兰河传》中村民的性格分析
书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不仅仅适用于呼兰河那个地方,而是当时整个中国人的写照,透过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时人民的生活图景以及其所透出的时代气息。

我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进行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1毫无疑问,呼兰河人具有传统劳动人民的很多优点。

(1)勤劳能干,呼兰河人顺应季节的变化一年四季的忙碌着,比如男人秋天时“白天忙着收割,夜里多做几个割高粱的梦就是了”,女人“浆衣裳,拆被子,捶棒捶,捶得街街巷巷早晚地叮叮地乱响”。

(2)勤俭持家,
团圆媳妇的婆婆的手因为扒豆子受了伤,“指甲就肿起来了,肿得和茄子似的”却还舍不得花钱买药,并且痛骂了想要给她买红花药酒的儿子。

(3)善良热心,不小心的车夫连人带车跌进大泥坑里,有很多“帮忙救马的过路人”“卷卷裤脚,脱了鞋子”“走下泥坑去,想用几个人的力量把那马抬起来”;当祖父在为冯歪嘴子安排好住处以后,祖父教育我“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怕冯歪嘴子“难为情”,祖父在小团圆媳妇被打时多次到老胡家为小团圆媳妇说情;小团圆媳妇生病时,许多人来给他们家出主意。

(4)淳朴厚道,在因为野台子戏而又聚在一起的姐妹们互送礼物“无法表现,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把东西递过去就算了事”,不添加一言一词,只是把东西递过去就好。

2.呼兰河人的缺点是明显的,也是致命的。

(1)迷信无知,封建的陋习带给人巨大的伤害。

当家人有病的时候,首要的不是看郎中,找医生而是“跳大神”来驱鬼,将团圆媳妇受气看作是理所当然。

(2)顺从命运,在这方面一共有两种人,一种是安于现状,不做长远打算。

“受的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至于这个房子将来倒与不倒,或是发生什么幸与不幸,大家都以为这太远了,不必想了”;另一种,是以有二伯为代表的一类人,只知道每天怨天忧人,认为世事不公,这两种人都是相同的结果,顺从命运,从未想过要为光明的明天做些什么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3)爱凑热闹,并且虚张声势,散布流言。

明明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每当有一家跳大神时,人们便“爬墙地爬墙,登门地登门”来凑热闹;“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歪嘴子的窗户外面,在那里候着,为的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
总结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响和色彩的,可又是刻薄单调的”,“萧红则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创作了这一部传奇之作。

呼兰河的人民是勤劳能干,勤俭持家,善良热心,淳朴厚道的,然而他们又是迷信无知,顺从命运,爱凑热闹并虚张声势的。

呼兰河人是当时中国人的缩影,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缩影,其引发的思考是无限并深远的。

参考文献:【1】萧红.《萧红全集》上【M】哈尔滨出版社 98~275页 1998年版
第一作者: 郑家齐 1993年8月9日辽宁省北票市 12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三班
第二作者:雷丹阳 1994年2月13日辽宁省葫芦岛市 12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三班
第三作者:向熙春 1992年12月5日甘肃省天水市 12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三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