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社会问题与民族生活

合集下载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一课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案鲁教版.doc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十一课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教案鲁教版.doc

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内容标准三1.1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国家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二)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分析、汇总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明辨是非、辩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懂得社会生活的发展性和复杂性;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共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第二个层次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悟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同时,教材还进一步提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从众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抵制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是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全班分成三个小组,通过访问父母、邻居、亲朋好友以及实地观察、查阅网络、报刊资料等途径,分别搜集和调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一定的汇总、分析,准备课堂展示汇报。

各小组在调查时各有侧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编演课本剧《小明、小乐的选择》。

教师准备:围绕“数字中国”、“崛起中的滨州”、“社会实践中的中学生”三个话题,搜集有关数据、图表和图片,围绕教学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需要,编写小剧本,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

教学活动(一)来自生活的报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播放歌曲《越来越好》)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教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甜。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等级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 进步 ❖ 文明 ❖ 近代 ❖ 崛起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题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诞生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的特点及原因 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迁


称呼 习俗 (发式) 生活娱乐
老爷、大人等 男子发辫 画像
先生、君、职务相称 男子短发
照相
听戏文看电影Fra bibliotek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难点
1. 本课重点: 中山装的特点及意蕴
2. 本课难点: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反映出的是近代
化的起步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袖口 宽松 窄小
下装 袍装 裤装 人文精神
宽松 简洁 整体风格 肥大 适体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北师大版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照相与电影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养对比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

以服装表演和服装图片展示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服装的内涵。

以新旧照片的对比、中外男装的对比、古今旗袍的对比等,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

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加深认识。

放映老电影片断,加深学生对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扩展,逐步认识上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必会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必将要从闭关锁国步入世界的轨道。

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的变化等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培养学生勇于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查找有关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呼、服饰变化的资料。

收集自己以及家庭的新旧照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介绍。

准备具有鲜明特色的旗袍,由学生练习表演。

导入:使用自制课件为学生展示百年中国的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北师大版第11课_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北师大版第11课_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赤水四中聂明昌课程标准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2、学习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原因3、学习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了解社会的变化4、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逐步形成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影视录像、旧服饰,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编辑本组的研究成果,并分组陈述、讲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及网络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和电影,以及受西方影响发生的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等变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2、我国的旗袍在今天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了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的表现。

难点是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方法: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制作课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在每一位学生的显示屏上都播放着一组组学生活动的精彩画面。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五四精神一
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1)五四精神产生于时代,也将成就时代。你能运用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吗?
(2)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必 衰”,强调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客观 √
规律办事

材料没有强调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

材料没有涉及事物的性质问题
×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互动探究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税降 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为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营造良好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我 国经济不仅没有出现“硬着陆”,而且实现了稳中向好、结构优化、 就业扩大的目标。 (1)从社会基本矛盾角度看,上述材料涉及哪些方面的调整? (2)请运用社会普遍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结 构优化、就业扩大的原因。
发展的基础。
现方式:阶级斗争、
4.阐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 改革。
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三个辩证关系:社
5.阐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运用生产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是,社会意识有时 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 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 重要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的作用不同。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 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 后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背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存 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清末民初在文化教育方面有 了哪些新气象、新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创办报刊, 兴办印书馆。
清末民初,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不仅在教育和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在 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除陈布新的新浪 潮。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 例的变迁。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入这 一变迁历史潮流中。
知识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 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末民 初人们服饰的变化,知道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
•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 电影事业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优 秀的演员和电影作品。
阮玲玉,祖籍广东省中山县, 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 1935年“三八”节前夕,留下 “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 杀,年仅25岁。阮玲玉是中国 早期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被尊称为“一代艺人”。
代表作品: 《挂名的夫妻》、《血泪碑》、《白云塔》、《故 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一)、照相
1.照相术在西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传 入中国的?
19世纪30年代末;19世纪40年代以后。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 明了照相术。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 尔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 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
2.照相最早开始出现于中国的什么地方?
清朝宫廷。
幕。
时间: 1905年 名称: 《定军山》
特点: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 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
• 一开始外国人放电影,内容都是外 国的风光人物等。最早以中国生活 为题材的影片是由外国人拍的,在 外国放映。

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

20XX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政治的知识点很多,一定要在课下及时整理才能学好政治。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册第十一课知识点总结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小学社会第五年级第十一章教学解析

小学社会第五年级第十一章教学解析

小学社会第五年级第十一章教学解析第一节:介绍章节内容在小学社会第五年级的教学中,第十一章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学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传统文化以及与汉族的关系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多元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能力。

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据了绝大多数。

其余的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北部和西北地区。

例如,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第三节: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衣服、食物、住房、节日等方面。

以藏族为例,他们有着独特的服装,以藏袍和长靴为特色;他们的主要食物是牦牛肉和青稞;他们的住房是藏式的石木结构房屋,叫做“藏房”;他们的重要节日有藏历年、朝觐节等。

第四节: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是和睦相处的。

不同民族之间有着相互尊重、宽容的关系。

汉族人民也乐于了解和学习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各民族之间经常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五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能力通过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背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展览,或者邀请少数民族的代表来学校进行文化交流。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少数民族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

第六节:总结小学社会第五年级的第十一章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多元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地参观、邀请代表进行文化交流等,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背景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其他民族,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十一讲中世纪晚期的社会演变

第十一讲中世纪晚期的社会演变
12
骑士文学
•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 民间世俗文学的主体, 代表作有法国的《武勋 之歌》和《罗兰之歌》; 西班牙的《希德之歌》 德国的《尼卜龙根之歌》 英国的《亚瑟王传奇》 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埃 达》和《萨迦》
13
改变中世纪的两件事
• 1,十字军东征
• 提高了欧洲社会的文 明程度。
• 从君士坦丁堡见到或 掠来的文献,看到了 希腊罗马文明的光芒
• 王权逐步强大,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心理与语言
•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
• 王权逐步限制,《自由大宪章》、红白玫瑰战争、教会国家化,在民 族意识发展的道路上清除了宗教普世主义的障碍
25
第十一讲:中世纪晚期的社会演变
1
四个问题
• 商业和城市的复兴 • 十字军东征 • 黑死病的肆虐 • 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2
中世纪文化在西方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假如不是这样的中世纪,古典文明后期的罗 马帝国已经彻底腐败、没落了,完全丧失了 制度创新的能力;假如不是这样的中世纪, 就没有今天一体的西欧社会,而是两个不同 的希腊罗马世界和另一个落后的日耳曼斯拉 夫诺曼人世界;假如不是这样的中世纪,就 没有构成西方文明的基督教文化,于是就没 有今天这样的西方文明。
22
• 盖伊·德·肖利亚克(Guy de Chauliac)是阿维 尼翁的一名教皇医生,他曾与这种极其恐 怖疾病有过亲密接触, 1348 年当黑死病第 一次侵袭阿维尼翁的时候,他曾经感染过 这种疾病,但侥幸活了下来。
23
黑死病的影响
• 为例对付黑死病,一些庸医、测心术士、 男巫、巫医、药贩子纷纷涌现;
• 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 和文化交流。促进了 中世纪商业的繁荣和 商业城市的出现。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

高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复习整理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两者的含义与内容:①社会存在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B包括: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

c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A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B包括: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则是历史唯心主义。

(4)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又为什么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①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两者的含义:①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知识点梳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知识点梳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知识点梳理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的学习已经完结,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都掌握好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知识点梳理一、本课主要目标1.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4.解析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5.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方面。

在社会生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物质生产水平就不同,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同,从而形成的社会意识也就不同。

不同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产及其在这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经济关系决定的。

因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例题】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认识到仅有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精业”。

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本质的认识C.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社会意识有待于上升为社会存在【解析】人们的就业观念属于社会意识,“敬业”意识到“精业”意识的变化,源于社会上“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这充分说明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C项正确。

这里反映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反映的是其不完全同步的状况,A项不选。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不完全是对社会本质的反映,B项错误。

D项没有看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区别,本身错误。

八年级下册政治11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政治11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政治11课知识点作为〔政治〕教师,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具备政治思想和政治素养,下面是由共享的八年级下册政治11课学问点,盼望对你有用。

八年级下册政治11课学问点一1.怎样主动参加社会生活?答:〈1〉亲身实践,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2〉通过参加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参与社会公益宣扬、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促进个人的全面进展。

〈3〉参加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2.七年级下册:盲目从众的危害?(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索和推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

(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育,也会影响我们的独特进展。

(3)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3.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黄、赌、毒等)(七下: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影响)(1)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个人的进步和进展。

(3)会损害他人和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怎样自觉抵抗不良诱惑?怎样克服盲目从众?怎样杜绝不良嗜好?(答案相同)(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伴侣,提高自己的推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操纵力。

(3)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5.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答:〈1〉学会谦让、共享、助人。

〈2〉为社会做奉献。

①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②关怀社会进展,关注GJ大事。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怎样为社会做奉献?答:〈1〉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关怀社会进展,关注GJ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6.怎样才能做到谦让?(了解)答:〈1〉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不行一世。

〈2〉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祖先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3〉谦让还表如今能妥当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八年级下册政治11课学问点二一、重点难点分析1.主动参加社会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娅塔· 贝娅特丽丝》是画家妻子的一种象征形象:画上一只红 鸽,嘴衔白色罂粟花,正飞入贝娅特丽丝的怀里。色彩的颠倒,以示 命运的反常。画家诅咒这种颠倒的生与死,欲追回失去的爱情。“贝 娅塔.贴心娅特丽丝”迷醉般地抬头闭目,以示她濒临死亡前对丈夫的 狂爱。她两手交叠,背景处画了一个日晷仪,指着9字,这是贝娅特 丽丝死去的时辰,也是他妻子希达尔临死一天晚上的时辰。 • 后面左右有两个形象:爱神与但丁。色彩单纯,只有红与绿彼此 孤立地反衬着。罗赛蒂对这幅“神曲”作了这样的解释:“她以突然 死去进入天国并坐在俯视全城的天国阳台发楞的形式来体现。你们记 得但丁是怎么描述她死后全城的凄切情景吗?所以我要把城市作为背 景,并加上两个彼此投着敌意目光的但丁和爱神的形象。当那只传播 死讯的鸟把那枝罂粟花投入贝娅特丽丝的手中时,这有多么不幸!她, 从她那对深锁的眼眉间看出,她已意识到有一个新世界,正如《新生》 的结尾中写的:幸福的贝娅特丽丝,从此她将永远可以凝视着他的脸 了。”这是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奇特的用色,流动的光,创造出神 秘的效果,红鸟带来的花朵象征爱情与死亡,日晷象征时光的流逝。
這些早期的作品都非常專注於描繪畫中的細節上,通常集中在描 繪出美感以及大自然的複雜性。在《歐菲莉亞》(Ophelia ,1852)中, 根基於所整合的自然元素,米萊創造出密集而精心設計的畫面。這種 方法被人稱為「生態繪畫法」(pictorial eco-system)。 • 評論家約翰· 拉斯金支持米萊的這種繪畫風格,拉斯金也是前拉斐爾派 的主要擁護者。米萊與拉斯金間的友誼使米萊認識了拉斯金的妻子— 埃菲· 格雷(Effie Gray),他們見面後不久,埃菲替米萊做模特兒, 畫出了《The Order of Release》,接著他們兩人墜入愛河。儘管埃 菲已嫁給拉斯金多年,但她竟還是處女之身(據傳聞拉斯金是個戀童 癖者),她的父母了解到事情出了問題,於是她提起了離婚訴訟。這 段三角關係在維多利亞時期大為出名,甚至還編成了戲劇和歌劇。 1856年正式離婚後,埃菲便和米萊結婚,她替米萊生下了8個孩子。
Ophelia 奥菲利娅 Painting Date: 1851-52 Medium: Oil on canvas Size: 76.2 x 111.8 cm Location: Tate Britain, London, England
《基督在父母家中》1850年。
密莱司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 1850)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因為他描繪出聖家庭一家人在滿 地木屑的雜亂木匠房裡工作,後來的作品也引起相當爭議。
拉斐尔前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
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 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 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
二、二十四个拒绝官方考题的学生
1.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年)
克拉姆斯柯依出生在沃龙涅什省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的市民家庭, 16岁做照相制版学徒,1857年20岁时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年轻画 家是一位关心社会和大众命运的人,常为不平等的社会而苦恼。因此, 曾画过《荒野中的基督》,借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肖像画家 的克拉姆斯柯依,始终注意对人的外貌、人的头部和面孔,特别是眼 神的刻画,他所画的肖像,目光总是盯着观众,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 象。克拉姆斯柯依不仅是画家,还是杰出的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在 他的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的民族风格、独创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对俄国画坛和青年画家影响很大。 代表作:《荒野中的基督》、《护林人》、《希什金像》、《托尔斯泰》 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 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 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 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 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 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 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 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 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代表人物:约翰· 埃弗里特· 密莱司
丹特· 加布里埃尔· 罗赛蒂 威廉· 霍尔曼· 亨特
1.密莱司——《奥菲利亚》
奥菲利亚仰面卧在水上,手中握着花枝,半开的双唇似乎仍在低唱, 绿色的纱裙如浮萍般飘起,载着从岸上的鲜花缓缓向前流动,画面极 富情致之美。 密莱司最有名的作品之一。美妙的背景,人物表情也相当动人,但比 起沃特豪斯(John Williams Waterhouse)的同名作品就不够优美 了。
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又常译为前拉斐尔派,是1848年在英国 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 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 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 虽然不是很长(约持续三四年的时间,1854年后他们便 分道扬镳了),但是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 来了很大的影响。
2、罗赛蒂
作为19世纪英国拉 斐尔前派重要代表画 家的罗塞蒂(18281882)显然与同时代的 其他几位画家不同。 他受维多利亚风格圣 人的罗斯金风格影响, 是拉斐尔前派艺术向 后来唯美倾向转变的 领导人物,同时也是 绘画史上少有的取得 独特成就的画家兼诗 人。
《贝娅塔· 贝娅特丽丝》 1864-1870年
2、希什金
杰出的俄国风景画家,是十九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 人之一,巡回展览协会的会员与创始人,彼得堡美术院院士与教授, 他与列维坦、艾瓦佐夫斯基和库因哲等人一起成为这个时代俄罗斯最 著名的风景画家。
3、列宾
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 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 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 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三、给石头以思想——罗丹
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 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 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 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 雕刻“三大支柱”,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 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 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 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 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 代的人物
四、美国的民族艺术 与“垃圾箱画派”
1、斯图亚特
2、垃圾箱画派,就一定要说到“八人派”——“垃圾箱”的 代表人物。这是一群来自美国费城的年轻艺术家,八人以 罗伯特· 亨利为核心。亨利是一名画家,也是一名教师, 他曾经去欧洲留学深造。在欧洲,他被戈雅、哈尔斯和马 奈等艺术大家的画作及其艺术风格深深吸引,从中更是得 到了许多启示。他回到美国之后,执教于宾夕法尼亚美术 学院,遇到了这些年轻插图画家。亨利鼓励大家拓宽思路, 把视角投向社会底层,描绘底层小人物为了生计如何奋斗, 描绘各地移民的艰苦生活,描绘杂乱琐碎的生活场景,描 绘肮脏的城市角落,因此他们的写实主义被称为城市写实 主义,但评论家们却称其为“传播丑陋的人”。
4、苏里科夫(1848~1916)
俄国画家。1848年1月12日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巡迥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5、马克夫斯基(18461920)
6、谢罗夫(1865-1911)
俄罗斯著名画家,巡回画 展派成员,其作品以肖像画著 称。出生于艺术世家,童年去 国外学美术,15岁入彼得堡皇 家美术学院,毕业成绩优秀。 谢罗夫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 注重表现光、色、空气的效果, 设色明快、格调清新,人与自 然环境和谐统一,构图简洁、 洗练。其肖像画性格突出,能 客观地表现对象的性格、身份、 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主要作 品:《女孩与桃子》、《阳光 下的少女》、《叶尔莫洛娃 像》、《高尔基像》、《彼得 大帝》等。
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中悲剧人物,是美好而脆弱的东西的象征。她的 爱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皇室的阴暗让纯情的少女崩溃,终于选择了 死亡 。這幅畫的故事是取自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的第四幕,王 妃說奧菲莉亞已死的場景,在茂密的樹叢小溪中上面漂浮著花草,這 些花草好像是奧菲莉亞頭髮上的裝飾物,隨著死亡的少女散落漂浮在 河上,創造出唯美色彩。
3、亨特(1827年4月2日—1910年9月7日)
英国画家,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 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希望亨特学习绘画。所以亨特十六岁以 后才接触油画,当时他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 亨特经常模仿前人的作品,如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名画,这些习作在 他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845年,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在那 儿遇见了米莱斯和罗塞蒂。于是他们合作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 决心重振英国画坛雄风。主要作品有:《良心觉醒》、《牧羊人》、 《死亡的图像》、《世界之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