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中的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代表人物
• 早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和穆勒(John Stuart Mill)。 • 沃斯通克拉夫特是早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她的代 表作是《为女权辩护》。在这部名著中,她批判了卢梭的女性观。她 的主要观点是:首先,否认女性在理性和理智方面的能力低于男性; 其次,提倡男女两性受同等的理性教育;再次,她认为,男女两性的 道德水准是相同的,都可以对品德做出自由的理性的选择;最后,她 明确提出,两性的价值平等必然会导致两性的权利平等。她认为,理 性是公民资格的基础,理性包含着克服或控制爱情与热情的能力。虽 然她承认女性的性存在,但却坚决认为,同爱情一样,女性的性欲也 必须服从于理性,因此,女性的结婚和生育必须建立在理性的选择之 上。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期
• 第一次浪潮(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西方女性主义 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 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 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 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性主义运动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 ,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 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一时期,女性主义还没有 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第一次浪潮运动 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益 。
• 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它引发了女性主义 的理论研究热潮,更多的女性为争取女性在文化 、历史、习俗上的更多自由而投身到这场斗争中 。第二次浪潮基于男女差异与女性主义观点上, 探讨性别歧视在思想、文化与社会的根源与运作 。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

它强调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强调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角。

现实主义分为现实主义经典派和现实主义结构派两个流派。

经典派认为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主张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对抗是常态。

结构派则认为国际制度和国际结构对国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张通过研究国际体系的特征和结构来理解国际行为。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之一,主张国际合作、集体安全和国际治理。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自由和合作,主张通过国际制度和规则来实现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自由主义分为经济自由主义和积极自由主义两个主要分支。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主张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积极自由主义则注重通过国际组织和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主张国际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主张通过研究社会和文化的构建过程来理解国际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由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决定的,还受到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关注国际秩序的建构和变迁,主张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国际制度和规范,来发现国际行为的深层次动因。

四、依附理论依附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

依附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相对较弱,它们在国际体系中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而导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依附理论主张通过改革和合作来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提高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利益。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相对较新的理论流派,强调对传统理论框架的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片面强调国家、权力和安全,忽视了非国家行为者和非军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社会构建、话语分析等理论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关注权力、知识和身份的构建过程,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当代文学是一个多元化、充满创造力的领域,其中后现代主义倾向成为了一个引领潮流的重要力量。

后现代主义倾向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使读者面对当下社会和人类存在的困惑和矛盾。

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往往模糊了传统的叙述结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连贯性。

这种技巧性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失去方向感的心理状态。

例如,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无限笑声》,通过跳跃式的叙事和不连贯的情节,试图呈现出当代社会中信息过载和意识流动的困境。

这样的叙述形式增强了读者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使其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的复杂性。

此外,后现代主义倾向还体现在对语言和符号的创造性运用上。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词汇和新的语言游戏来描绘现实。

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的小说《失乐园》,将汉斯·霍尔拜因的文学作品、网络和广告等多种符号材料混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充满虚构和超现实主义元素的世界。

这样的创新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挑战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和界限。

在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对权威和真理的怀疑态度。

作家开始反思权威话语的真实性,批判社会中的权力结构。

列日作家卢卡·敏契塔的小说《光辉巴黎》以一次悲剧性的毁灭为背景,探讨了思想、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冲突。

这种反权威的态度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和自身认知的反思,使文学不仅仅成为一种娱乐形式,更成为了思考现实和探索真理的重要途径。

然而,后现代主义倾向也有其争议之处。

一些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品过于片面地批判主流文化,陷入了自我封闭和无意义的怀疑中。

他们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对读者的要求过高,无法真正触动大众。

例如,意大利作家乔瓦尼·皮科洛的小说《露西昂:在谷地、在岛屿之间》被指责过于晦涩和难以理解。

这种争议表明了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并非完美无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拓展。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张曙光在国内外,哈耶克不仅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而且是一个被误读最多的学者。

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又是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由于其理论的复杂和困难,使人们对他的评价出现很大的不同。

不是将其简化为“功利主义”、“保守主义”;就是庸俗化为“经验主义”、“主观主义”。

特别是对他的意识形态立场,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一九四四年《通向奴役之路》出版后,在英美取得成功并引起轰动,但芝加哥大学却以此不承认他是经济学家,拒绝对他的聘任。

一九九○年他作为社会和道德科学教授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执教,这期间他在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领域的贡献远远超过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但一九七四年他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九八九年苏东巨变,其理论和主张得到某种经验性证明,进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和东欧诸国赢得某种支配性地位,而随着冷战结束,他的理论话语失去了某种得以型构的对立性参照系,甚至后现代理论对其“存在性基础”也提出质疑。

在国内,哈耶克的命运更差。

一九七八年以前的长时期中,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死敌,他的著作被当作禁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思想解放的推进,国内曾经出现了哈耶克热,他的著作和传记也陆续翻译出版,但是,认真研读哈耶克的人很少。

无论是赞成哈氏理论,还是反对哈氏主张,几乎都是浮皮潦草,浅尝辄止。

甚至闹出很多笑话,不少人把哈耶克看作“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坚决反对和大力批判“社会正义”,有人居然宣称,哈耶克“张扬和追求”“社会公正”。

在这种情况下,邓正来的《规则・秩序・知识——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以下简称《规则》,凡引该书,只注页码)更有重要的意义。

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伟大代表,他在重述古典自由主义原理的122基础上,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创造,建立了自己博大精深而又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根据邓正来的研究,哈氏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体系包括:个人主义的自由观(或者自由的个人主义观),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观,正当行为的规则观,文化和道德进化的法治观,否定性的正义观和无知的知识观。

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萨林斯)

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萨林斯)

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马歇尔•萨林斯一、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错了这个题目涉及西方社会科学思想的现状。

从20世纪晚期起,我们就被困在后现代主义自己造就的无知以及新自由主义自称的万能之中。

后现代主义热衷于社会和文化秩序的解构,如一位卓越的美国人类学家所说,它有“精巧而自由的不确定性”,这种观念使我们对于不确定性已经麻木不仁了。

而欢庆胜利的新自由主义则把理性选择和最大化利己的经济主义前提当作普遍的人性特征,并用这去解释从青少年的过失行为到自杀率的一切行为。

我们要么由于后现代欢庆的不确定性而变得一无所知;要么由于新自由主义而变得无所不知,其实也还是一无所知。

有意思的是,后现代主义所攻击的系统性和秩序,即所谓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元叙事”;人们常常把它们等同于启蒙运动;后现代主义与它们的对立,在很多方面使得它成为19世纪反启蒙运动的浪漫主义的再生。

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观察到,后现代主义为了反对启蒙主义的真理和理性标准,“将世界看成是随机、没有根基、多样、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看成是一整套不统一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则孕育了某种程度的怀疑主义,怀疑真理、历史和范式、自然的既定性和身份的内聚性具有的客观性。

”那些标榜时尚的词语,在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的作品中早已经流行起来,传递着关于不确性的浪漫价值。

想想当前社会科学主义的流行程度,你们就可以明了:比如“灵活的”、“无限制的”、“不规则的”、“随机的”、“有争议的”、“分形的”、“不稳定的”、“流动的”、“分离的”、“截面的”、“不可预知的”、“千变万化的”、“不一致的”、“转化的”、“去中心的”、“可穿透的”、“颠覆性的”。

这样,我们也许已经不再谈“结构”、“文化类型”、“系统”、“绝对关系”、“文化秩序”、“文化形态”、“支配符号”、“民族精神”、“本质”、“社会事实”、“比较归纳”、“互补性对立”、“编码”、“机械团结”、“交换领域”、“功能关系”、以及其他类似的标示社会与文化中某类秩序的词语。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

后现代主义通俗理解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强调客观性和标准化,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文化多样性和主观性。

它关注的是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世界各地发展。

它的主要影响包括文化理论、艺术、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现代性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这意味着,现代主义所认为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效。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个人的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艺术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形式和意义的探索上。

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多元化和主观的材料和方法,如实验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媒介和表现方式,而是开始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在文学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小说和诗歌形式的探索上。

作家们开始使用更加多元化和主观的主题和情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题和情节模式。

诗歌也变得更加实验性,不再局限于语言和韵律的限制。

在社会学方面,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

它认为,现代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阶级分化等。

后现代主义试图揭示这些问题,并提出新的社会理论。

在政治学方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对政治权力和民主的探索上。

它认为,政治权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改革和变化来调整。

后现代主义试图揭示政治权力的本质,并提出新的政治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关注的是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

它认为,现代性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对形式和意义的探索、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精选推荐

女性主义——精选推荐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

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genital mutilation,请见女性割礼)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glass ceiling)。

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二、发展背景女权主义是跟男女分工等值,妇女权益相联系的。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

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女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格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

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

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

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

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

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长久以来,西方社会是一个以男权霸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而女对这些男女们人习以为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寿终平权,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乃至误对(Abusement)的坏状况。

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后现代新自由主义行为艺术

后现代新自由主义行为艺术

后现代新自由主义行为艺术后现代新自由主义行为艺术,是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一种现代艺术形态。

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配合一些物品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创作出一系列的艺术作品,通过与观众零时差、零空间的交流来传达出自己的意图或者思想的这种方式即是行为艺术。

这种艺术一经创造,它就和绘画、雕塑、电影、电视等有着先天的特性。

那些艺术都是经过前期的准备、后期的制作等一个完整的过程,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而行为艺术完全不同它完全当下,完全在一个流动的时间过程中进行,具有不可复制性。

时光倒转近40年,1974年,纽约,Burden以一部《还给你》的作品,让观众将大头针刺人他的身体;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行为艺术家Abramovié给了观众72件物品他们具有选择的权利,利用这些可以对她做任何事情:同样是她,为了探究人类的无意识状态,吞吃安眠药和治疗抑郁症的处方药而这些都是表演的一部分……这样反常规的艺术行为,我们能够解释得清楚吗?而关于后现代主义不仅仅表现在惯常认知的美术上,而是表现在各个文化领域里。

文学、美学、哲学、建筑、美术、音乐、雕塑等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撞和影响,与之前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传统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

现代主义明品屈从干统一的意识形态,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则不尽然,尽管他们热衷怪异,质疑等诸如此类的观念,但确确实实的先锋派却使得其本身表现除了很多象征不同的意见。

呼吁改头换面,直面不同,对于占有主流统治地位的态度进行结构,对老套的固有论断进行批判。

从这种程度上来见,后现代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真正获得了一种自由的启蒙。

伟大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这个在研究“后工业社会具有开疆辟土意义的哲学家思想家,在他的著名著作中曾经阐释过:在后工业社会,这个资本较工业社会更为集中化的社会中,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与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他眼中所谓艺术应该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行为”就是艺术,绘画派生了“行为艺术”而后现代的审美则是以视觉为依托,视觉几乎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内容而后来电影电视的飞速发展则说明了这点。

新自由主义之后

新自由主义之后

新自由主义之后作者:苏磊来源:《雕塑》2014年第04期“后现代的境况事实上完美终结了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对所定义的艺术进程。

尽管现代主义和形式主义尝试用一些成功来遮盖这个时代,但是他们最终失败了。

在后现代情景之外,随着后殖民时代的霸权,文化等级以及英制单位的终结,旅行,消费和全球化的暴涨造成了艺术及其所谓的纯粹性的拆分与质疑。

简而言之,艺术不再是美或者美术,一个文化的时代完美终结了。

”——伊夫·米歇尔文化和新空间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运动,一直试图以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凯恩斯的国家经济干预政策。

但是这种一味地把社会推入全面市场化和金融化的做法,一方面导致了原有社会财富被投机分子和财阀在金融市场上所挟持;另一方面在电信、电子等新兴领域的资源被再次瓜分,而没有被分享。

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和资产阶级权贵与无产阶级在数量上不断增加。

阶级力量的重构和阶级分野日趋明显,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之一。

“新自由主义有着极端的反民主化。

其次,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社会)金融化,一切都商品化和金融化之后,个人很容易成为经济精英们资本积累的附属品,从而丧失个人观念和价值,这其实和自由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

”——大卫·哈维资本垄断形成了类似极权政治的经济和文化社会控制体系,令保障自由个体的民主机制备受冲击。

其内在的侵略性和单一性,挤压了小而富于独创性的个体文化市场,无力上升的新文化只能回避性地奔向社会底层,希望在松散的新空间和更加开放的审美体系中获得新的活力。

在亚洲,随着经济爆炸式的增长,第三世界在各个领域奋起直追,直接拥抱前卫思想。

然而,在这种跳跃式的前卫思想和旧有的精英观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空间,这给全球化的文化流动提供了新的场所。

Kitsch与混乱“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文化范式的终结不是世界的终结,也不是艺术自身的终结。

他类似于蒸汽机时代和热力学时代,是一个技术自身的终结。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赝品是一种跟原物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真品 与赝品的根本区别已经被破坏了。 鲍德里亚把模拟(simulation)称为“通过 各种模型生产出一种复制品:一种以假乱真 的东西”。 Hyperrealism(乱真现实主义)是典型的 后现代派状态。
表征不是远离真实、去掩盖或歪曲真实,它 就是真实。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倡导的革命是 一场反对潜在含义和意识形态分析基础的革 命。
后现代主义
定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 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 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 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 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1.后现代派的现状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通俗文化学术研究领域内 外都很流行的词汇。 作为一种概念,后现代主义没有显示出任何 放缓其殖民扩张7)
法国哲学家,现代社 会思想大师,后现代 理论家,知识的“恐 怖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消费社 会》、《生产之镜》、 《完美的罪行》、 《物的体系》、《幻 觉的终结》、《拟像 与模拟》等。
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可能再把经济 或生产领域同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分开来的 阶段。当今社会已经从一个以物品生产为基 础的社会向一个以信息生产为基础的社会转 变。后现代主义不只是一种符号文化(a culture of sign),更是一种“赝品”文化 (a culture of „simulacrum‟)。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现代主义经 典作品从对立地位向统治地位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从某种程度上 来说是民粹主义者对现代主义的杰出人物统 治论的攻击。 它的标志是否定安德鲁斯· 哈伊森所谓的“巨 大的鸿沟……[一种]坚持认为高雅艺术与大 众文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别的话语”。

女权主义的流派及理论

女权主义的流派及理论

女权主义的流派及理论: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

此外,女性主义的理论还包括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

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

90年代,性别概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

第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

主要是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观念的影响。

它认为,社会剥夺了女性的平等权利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

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人,都应当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

它主张将过去大多仅仅与男性连在一起的与个人自由和社会平等有关的价值扩大到女性中间。

首先,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早期的代表思想是提倡理性,向传统的权威提出质疑,这一理论依据人们具有同等的理性潜能这一假设,主张人人生而平等。

在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中,平等主要被解释为机会均等。

其次,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十分看重公正和机会均等,认为女性的地位受到习俗法的局限,限制了女性对社会的参与。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个人和群体缺乏公平竞争机会与受教育的机会。

解决途径是通过教育和经济制度的改善,争取到平等机会。

最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反对关于女性的传统哲学思想,即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理性上是低劣的。

它认为,是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造成了两性之间在理性上的差异,在未来,虽然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会依然存在,但是性别心理的差异将会因男女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消失。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反对强调性别的差异,而非常强调男女两性的相似性。

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批评主要体现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不承认非性别形式的其他种类的压迫,尤其不承认阶级压迫的存在。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未能在工作和政治领域争得两性平等,甚至在法律方面的平等也没有完全争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两性平等要求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忽略了两性的生理区别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人性观视个人基本上是理性的、独立的、竞争的和自治的存在,忽视了人类社会的抚育、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性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仍旧以男性的规范为标准,要求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忽略了女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理性观念仍然是男性观念,所谓客观性和普遍性只是有限的男性实践的结果第二、激进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于20世纪60 年代出现,它来自新左派,又脱离了新左派。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靳辉明靳辉明当前,当前,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

社会思潮不同于学术思潮。

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学术思潮,还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

这些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这些学术思潮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思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不同的是学术思潮更加以理论学术的面貌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也自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土”,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在我国,有人主张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甚至宣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一种理论表现。

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很深广,主要因为它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通通过逐步的改良就可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

国际关系理论归纳

国际关系理论归纳

国际关系理论归纳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各国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国际体系的学科,它旨在解释国际政治行为的原因和动力,并提供对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演变的理论框架。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

下面将对一些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归纳。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强调国家的自利性和权力斗争,认为国际体系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争夺权力而形成的。

现实主义者相信,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它们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推动国际事务,并通过实力的竞争来维护自身地位。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则强调国际合作和互惠关系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利益所驱动的。

他们主张通过国际组织、法律和规则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并通过互惠关系来实现共同利益。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观念、信念和规范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力量博弈,还受到思想、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们认为国际体系是由社会构建的,并通过不同的观念和信仰来塑造国际行为。

四、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制度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制度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中的规则和机构可以影响国家之间的行为和合作。

他们主张通过制度建设和合作来实现国际稳定和和平。

五、依赖理论依赖理论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依赖理论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依赖,导致其在国际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主张通过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实现自主发展。

六、文化理论文化理论认为,国际关系不仅取决于国家之间的权力和利益,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理论者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差异和信仰冲突可能导致国际冲突和合作的不同模式。

七、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挑战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多元和复杂的,并且受到权力和话语的争夺所驱动。

他们主张多样化和包容性的观点,并对传统理论提出批评和反思。

八大女性主义思潮

八大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特质划分为九大类: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化全球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历史背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乃指由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西欧,以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层面上,自由主义挑战当时君权神授的理念与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指出政府的统治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在经济层面上,随著资本主义市场的勃兴,旧有的封建制度对旅行、金融、贸易交易的种种限制也受到新兴中产阶级的挑战,以自由之名,争取更多的经贸机会与累积个人财富的机会。

十七、十八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自由主义的理念与主张加以延伸,扩张到妇女身上以及私领域的性别关系。

她们认为,如果政治领域里的君权神授是不可以忍受的,那么为什么家庭里,仍保留著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呢?基本观点一、理性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本质是理性,这是人之所以异於禽兽之处,主张女人的本性和男人一样,是人性(human)与理性(rational),而非生殖性(sexual)。

二、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存在世界上的目的与意义,必须由个人决定,而非依赖他人的权威与意见,自主(autonomy)与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就是自由主义所崇奉的原则,也就是不受别人干涉,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存目标。

三、平等「平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去从事她所喜欢的事,并不受他人的干扰;同样地,她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不去干涉他人的事。

所以个人必须去遵守法律与平等的原则。

平等有二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接受束缚的平等,也就是说大家要接受相同的法律限制;第二个面向是机会的平等,每个人均有均等的机会追求自我发展并发挥自我的潜能。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哲学领域,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思潮。

这两个思潮都对人类存在和现实做出了重要的思考,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存在主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萨特、海德格尔和卢梭等。

存在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的自由和责任,以及个体面对现实时所经历的焦虑和迷茫。

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人不是被命运所束缚,而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创造意义。

萨特在其著作《存在与虚无》中指出,“存在优先于本质”,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存在来决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理性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质疑,并认为知识、权力和真理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以及对边界、差异和多样性的关注。

德里达的“漂泊”概念和巴特的“模因”理论都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批判。

在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现实的本质。

虽然存在主义更加关注个体的选择和自由,而后现代主义更关注权力和知识的相对性,但它们都是在寻找一个能够解释和理解人类存在的框架。

其次,它们都对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存在主义对宗教和道德传统进行了解构,而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理性和真理的观念进行了挑战。

最后,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强调个体的经验和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个体不再是被理性或社会规范所决定的客体,而是一个具有独特观点和体验的存在。

然而,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在思考人类存在问题时,存在主义更加关注的是人的内在自由和存在的价值,而后现代主义则更关注的是外部的权力和知识结构。

其次,存在主义在思考人类存在时强调个体的选择和行动,而后现代主义则对真理和权力问题进行了批判。

最后,后现代主义更加关注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而存在主义则更关注直接的经验和存在的感受。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解读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解读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解读在当代哲学领域,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哲学流派。

它们都试图解读和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解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

首先,存在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它强调人类存在的个体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类存在是首要的,而我们的行动和选择会决定我们的本质和意义。

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人的存在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责任。

个体的行为和选择对于存在的定义和意义至关重要。

后现代主义则是相对存在主义而言的一个新的哲学潮流。

它强调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当代社会中,传统的价值观和结构已经失去了强大的力量,人们的主观经验和观念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倾向于拒绝任何固定的定义和真理,强调每个个体对现实的理解和解读都是不同的。

然而,尽管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探讨着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存在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来回答这个问题,而后现代主义者则通过认识到主观经验的多样性来思考这个问题。

它们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其次,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对传统的结构和价值观提出了质疑。

存在主义者反对传统的规范和权威,主张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责任。

后现代主义者则质疑现实的固定性和真实性,认为每个个体对现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拒绝传统的权威和固定的定义,试图在当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最后,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关注着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存在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责任,可以通过行动和选择来定义自己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者则强调每个个体对现实的理解和解读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故事和意义。

它们都试图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自由。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它们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外交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了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介绍并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强调国际关系的实际和自利性。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参与者,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利益追求是国际政治的主要驱动力。

现实主义理论家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以国力为基础的零和博弈,强调国家之间的权力和安全。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相互依赖性。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合作和制度对于维护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根据自由主义理论,国家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国际组织、法律和规则来实现,并通过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

三、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关系中的观念和文化因素。

构建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社会构建的,观念和共识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国际关系中的身份、制度和规范是通过互动和沟通来建构和演变的。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关系中的阶级和经济结构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所决定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主张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来实现国际关系的公正和平等。

五、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和身份问题。

后现代主义者否定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主张关注边缘化的群体、多元化和文化差异。

根据后现代主义理论,国际关系中的差异和不对称性是冲突和不稳定的根源,反对单一的权力结构和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外交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涵盖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建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视角。

这些理论为我们解释国际政治中的各种现象和挑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自由主义起源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推荐-自由主义起源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简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担任政务。

自由主义反对许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构,例如君权神授说、世袭制度、和国教制度。

自由主义的基本人权主张为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财产的权利。

在许多国家,“现代”的自由主义者从原本的古典自由主义里脱离出来,主张政府应该借由抽取税赋以提供人们最小数量的物质福利。

自由主义在启蒙时代生根,到了现在自由主义一词已经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从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在理论领域中,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一种思想体系,其历史起源是欧洲的自然法则思想,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自由主义最初形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并且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

从近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自由主义同时又是一场革命,在这场运动中建立起来的自由主义社会体制,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

由于自由主义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由主义一词的含义也就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最早可以追朔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于国教权威的对抗,以及英国光荣革命中的辉格党人声称人们拥有选择君王的权力,可以视为宣扬人民主权的先驱。

不过,一般到了启蒙时代这些运动才开始被认定为真的“自由主义”,特别是英国的辉格党人、法国的哲学家、以及迈向自治的北美洲殖民地。

这些运动反对君主专制、重商主义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的正统和政教势力。

他们也是第一个将个人权利的观念以法规加以阐述,以及同样重要的以选举的议会制来达成自治。

尽管系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和思潮产生于近西欧,但其思想渊源却可追溯到古代希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地位》中的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鲁少博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CSW2014128)资助。

摘 要:作为近现代欧美的重要思潮,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从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很快成为研究者们竞相探秘的领域。

本文通过对法国后现代作家安妮・艾尔诺的小说《地位》文本的互文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探求和揭示法国后现代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进而说明法国后现代文学是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也丰富了现当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安妮・艾尔诺;自由主义;后现代策略;不确定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120-02安妮・艾尔诺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也是一位颇具才情和独特风格的作家。

她以一种“自我虚构”的方式,在作品中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快感或者痛苦,引领了法国当代文学的新潮流。

她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空衣橱》、《地位》、《一个女人》、《耻辱》、《占领》、《悠悠岁月》等,以自传体、日记和私小说的形式,探索着人的内心世界。

她在作品中写她的父母亲,记录她的童年,描绘她与情人之间的爱恨情愁,反映其堕胎和与整个社会的决裂的经历,披露她的婚姻,热恋,嫉妒、耻辱以及那些轻易就会被忽略的社会记忆等。

一、小说《地位》简介《地位》是安妮・艾尔诺于1983年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作品,一经出版,即创造了销量五十万册的好成绩,引起了法国社会及法国文学界的极大关注,并于1984年获得法国文学最高荣誉之一的雷诺多文学奖。

艾尔诺的作品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还被选入了法国的中学教科书。

这部作品讲述了她的父亲——一位生活在法国中下级阶层的普通小商贩平凡的一生,通过描写父亲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和自卑心理,向读者展示并反映了丰富且引人深思的社会内涵。

艾尔诺在作品中化身为故事的叙述者,从她获得中学教师资格开始写起,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叙述了父亲卑微、艰苦且平凡的经历,以及在她进入上层社会之后与父亲产生的不可修复的隔阂和代沟。

在父亲去世后,这种隔阂和代沟使得作者在心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从而用写作的方式,把父亲含辛茹苦的一生写出来,作为对父亲的报答,和对自己的救赎。

作品取名为《地位》,画龙点睛地暗指了文中所叙述的一切,都与“地位”有关,不论是父亲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还是在女儿心目中的地位,都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

在文末又通过对市政府广场和市立图书馆的描写,实现了作品对“地位”和“广场”(法语都为place)的一种双关扣题。

二、《地位》中的经典分析在作品的扉页,艾尔诺引用了让・热内的一句话:“我试图去做一种解释:写作是背叛之后最后的解救。

”众所周知,让・热内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非常典型的一个分支。

艾尔诺扉页引用热内的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自己,且将其他作品中的文本借用到自己文本中,是一种互文手法,使得两个文本在相似的语境下构成了互文性的关系。

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出,艾尔诺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行文之风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叙述人在进入上层社会后,与父亲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家庭裂痕和感情鸿沟,她不愿重蹈自己父母的覆辙,一心想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叙述人希望争取个体自由,摆脱束缚的心声,正是自由主义提倡的反对一切强制,追求自我的核心精神价值。

而法国后现代文学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反映了人在当代社会中的“异化感”,以人性的尺度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揭示,以形象的方式彰显个体的人的作用。

在此意义上说,这正是艾尔诺的自由主义思想在后现代文学中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地位》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虽然艾尔诺在文中一直用“je”来叙述,但是全文始终都是从侧面客观描述父亲的一生,他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和生平大事,都不掺杂任何自己的主观情感,叙述者与女主人公合二为一。

阅读艾尔诺的作品,让读者觉得发生的仿佛都是与作者息息相关的真实故事。

从艾尔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叙事风格始终平淡无奇,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姑且称之为中性写作手法,即客观性写作手法。

这种手法拒绝主观意识,而借助于一些客观的信息反映给读者,留给读者无限的空间去评判、去反思,类似于法国后结构主义领袖人物罗兰・巴特提出的“零度写作”。

在现代写作中,现代语言是独立、静止的。

在现代小说中,语言变成了一场临时性的大集合,可以随时分化、排列组合,构成新的文本,语言本身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也暗示了当时资产阶级一直标榜的秩序、公正、理性现实的虚妄性。

罗兰・巴特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艾尔诺深受此人的影响,在行文中也带有后现代主义文学倾向。

为了叙说服从于生活所必需的一生,我便没有权利去首先考虑艺术,尽力书写一篇“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东西了。

我要把我父亲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生平大事以及我也一齐参与度过的他一生中所有的客观踪迹汇集起来,写成这本书。

没有任何回忆的诗情,也没有任何嘲讽和揶揄。

平淡的文字自然涌上笔尖,我从前给父母写信告知他们一些重要消息时就是使用的这种文笔。

120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以上节选是叙述者在正式开始讲述父亲的一生之前所写的文字。

艾尔诺在作品中化身为叙述者,以一个叙述者的视角将父亲的生平以及她也亲历的“所有客观踪迹”,运用平淡客观的语言汇集成书,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艾尔诺行文所使用的中性写法和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作品在写作手法上看似平淡无奇,不露声色,透过文字仔细体会仍可感受到一种追求理想的意念。

作品中时而夹有议论,更体现了渴望自由的主观愿望,这与自由主义提倡的个人追求既定目标时的主动性在精神上颇有契合。

写作就是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行走的,不仅要为一种被视为低等的生活方式平反,又要为伴随着的异化现象加以揭露。

因为这些生活方式是我们原来所拥有的,甚至是一种幸福,但是它又是我们生存条件的一个令人感到耻辱的屏障(意识到“我们家不够好”)。

我想说,这既是幸福,又是异化。

更确切地说,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对矛盾之间游离不定。

作者一直在幸福和异化的矛盾中游离不定,这种矛盾体现在字里行间,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批判。

而扬弃、自我批判皆为后现代文学的特征。

全文通篇的排版,有多处是不规则的留白,这也是艾尔诺在叙事形式和排版结构上的自由主义的真实体现。

艾尔诺在《一个女人》中的最后一段如是说:“这不是一部自传,也不是一部小说,可能是介于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之间的什么东西吧…… 我必须将她的故事写出来,为的是让我在这个掌握语言和思想的环境里不觉得太孤独和虚假。

”不难看出,艾尔诺的文学创作追求的正是一种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在文学形式上不拘泥于类型,既像自传、又似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别出心裁,用平实的中性写法记录社会历史真实的一幕。

平淡中却给人无限深思,这部获得雷诺多文学奖的作品,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借鉴了后现代叙事策略,确实为上乘之作。

三、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首先,虽然自由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始终在变,但自由主义思想家大多会认同和主张一些基本的原则,其中“自由”就是这种思潮的核心原则或首选价值。

后现代主义虽无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但也推崇“自由”,提倡 “差异”,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

由此可见,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把“自由”当成最高的社会价值和终极的理论与实践追求。

再者,在现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亦有“兼容并包”的特性。

因此,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种思潮之间实质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互扬弃和相互超越的态势。

其二,中外学界一般认为,自由主义是一种理性的学说,而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文学则崇尚非理性。

然而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是辩证的,后现代文学中除却非理性因素之外亦含理性的成分;理性虽有其特定的品格,但其形态本身却因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

例如,安妮・艾尔诺的文本在反映法国社会生活的时候也表现出一种极为清醒的理性,这种理性与自由主义奠基其上的理性一脉相承。

其三,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基本倾向体现为力图摆脱传统文学的清规戒律,提倡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不受束缚的自由,其中一些主题、原则、观念、手法如荒诞、变形、错位、悖谬、夸张、隐喻、自由联想等等,都承袭了文学自由主义的创新精神。

譬如,在艾尔诺的另一部作品《悠悠岁月》中,艾尔诺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中性写作手法和互文性手法,通过描写小女生的记忆碎片,反映了现实生活,折射并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而且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体现了作者敢于打破传统束缚,追求属于自己人生幸福的自由主义精神。

艾尔诺的写作中运用到的中性写作手法,以客观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向读者展现一幅幅活生生的记忆,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的主观能动性随之体现。

作者欲以通过写作“重建一个共同的时代,从很久以前逐渐改变到今天的时代—以便在个人记忆力发现集体记忆的部分的同时,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

”可以说,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

自由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既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内涵,同时又为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四、结语作为近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思潮,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在不同时期赋予的学科领域是不同的,但他们在某一情况下可以达到一致,那就是反传统,反对社会的不公平。

安妮・艾尔诺在写作过程中,直接关注小说创作本身,运用不确定性、中性写作、互文性等后现代文学表现手法,客观描述一些发生过的事情,通过引用和一些碎片性的记忆图片,再现当时的场景,激发读者的认同感,给文本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进而消解了中心结构和确定意义,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艾尔诺试图通过写作来“拯救”自己和读者,在文学体裁、艺术形式和写作手法上契合了文学自由主义的创新精神,并通过后现代的写作形式表达了某些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以此来实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

而艾尔诺后现代文学观对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批判和反思,对于多视角、多元化方法的推崇,对于异质文化和不同学科相互融合的倡导,都存在着诸多合理的成份,也值得我们从中获取相应的启示。

探求和揭示法国后现代文学与自由主义思潮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法国后现代文学是自由主义在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也丰富了现当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艾尔诺通过写作,将自由主义与法国后现代文学有机结合,在艺术形式上破旧立新,追求无拘无束的写作方式,同时“兼容并包”,注重文学形式、审美理念和写作技法的借鉴和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