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的概念及倾向

合集下载

民粹主义通俗理解

民粹主义通俗理解

民粹主义通俗理解
民粹主义是近年来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以民众利益为中心的政治思想,强调政府应该代表民众的利益,而不是代表政治精英或寡头利益。

民粹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视为右翼保守主义的一个子集,但也有左翼民族主义的例子。

民粹主义者常常声称代表“普通人”的利益,对现有制度的挑战和抗议行动。

对于拥有较低收入和较少政治权力的人们,民粹主义常常非常具有吸引力。

他们常常会批判少数精英统治,并主张通过直接民主的方式来打破精英的垄断。

然而,与其它政治主义相同,民粹主义也有它自身的弱点。

一方面,不同的民粹主义政治团体往往代表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益,他们常常在争取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民粹主义者通常很少提供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方案,而更多是以简单粗暴的口号和党徽来代替。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在执政后难以实现其承诺。

对于民粹主义的赞成者和反对者来说,只有理解其核心意识,并掌握其优缺点,才能为我们之后的政治决策提供更好的方向。

而对于一般公众而言,应该了解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其背后的意图,将具体问题与政治目标联系起来,更好地为自己和社会的利益发声,并向高层发声与对话,以推动社会更为和谐的发展。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当前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粹主义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民粹主义思潮兴起于对现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在一些情况下,民粹主义思潮也受到某些政治人物和媒体的煽动和利用。

本文将从民粹主义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当前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进行浅论。

一、民粹主义的概念和特征民粹主义起源于拉丁语“populus”,意为“人民”。

在政治哲学中,民粹主义强调对广大群众的声音和利益的关注,主张以民众的意愿和要求为中心开展政治活动。

民粹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精英阶层的反对:民粹主义者常常将社会中的精英阶层视作剥削者和压迫者,主张打破现有的权力和利益结构,让普通民众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权益。

2. 情绪化和简单化:民粹主义思潮容易受到情绪化和简单化的影响,民粹主义者倾向于用简单、直接、情绪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立场,而忽视复杂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3. 对“他者”的排斥:在特定情况下,民粹主义者还可能表现出对“他者”的排斥和歧视,试图将他们排斥在社会的边缘地带。

二、当前中国的民粹主义表现形式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媒体上的民粹情绪: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民粹主义情绪传播的重要场所。

一些激烈的言论、情绪化的表达和极端的观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极端的民粹主义言论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舆论风波。

2. 某些公共事件和舆论热点的民粹化: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公共事件被民粹主义情绪所席卷,理性和客观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言论中。

3. 某些政治人物和维权人士的民粹主义倾向: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政治人物和维权人士也会利用民粹主义情绪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或者社会目的。

民粹主义思潮的兴起和蔓延,可能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1. 损害社会稳定:民粹主义的情绪化和极端化很容易引发社会冲突,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下的发展、表现和影响在2014年的互联网调查中,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几大思潮中,民粹主义占第八位,在2013年的调查中占据第七位。

2012年也是占据第八位。

可见民粹主义思潮在我国占据一定的位置。

一、民粹主义1.民粹主义作为一个思想史范畴,民粹主义起源于法国,命名却在俄国,19世纪中期以后,在俄罗斯知识界盛极一时,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赫尔岑等是其代表性人物,他们中有人提出“到民间去”口号,主张知识分子走向乡村,发动农民以反抗俄国的资本主义化;有人则提出平民主义要求,认为知识分子必须向农民学习,走身份同化的道路,而不是向农民说教,延续了十二月党人的做法,“从来都是鞋匠们造反,要做老爷;当今却是老爷们造反,为的要做鞋匠”。

朱学勤先生指出,“可以肯定的是,民粹主义的始作俑者是卢梭,不是俄国那批‘要做鞋匠’的青年军官和平民知识分子。

法国人说,谁也没有像卢梭那样,给穷人辩护得那样出色。

”20世纪初,列宁在与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进行思想论战的过程中对俄国民粹派的观点体系进行了这样的概括:(1)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西欧病”,竭力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强调俄国传统的经济制度有独特性,特别是俄国农民及其村社、劳动组合等等有独特性,把农民村社看作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好的东西。

(3)把知识分子看作超越阶级利益的自主阶层,能够领导农民避开或者说跳过资本主义,在村社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列宁不仅概括了俄国民粹主义的特征,还揭示出民粹主义的普遍实质是一种在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小农、小手工业者的破产情绪和落伍者的哀鸣。

这种思潮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病,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同对资本主义以前的制度的虚构加以比较,企图凭借他们浪漫化了的小生产的传统来对抗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按照他们“选择”的道路进入“理想社会”。

2.民粹主义以“俄国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席卷了整个世界,我国不可避免的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但是,客观而言,政府在反日示威中的角色 确实微妙和尴尬。一方面,政府在此类对外抗 争中,需要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来笼 络和聚集民意,为自己增加正当和合法性;另 一方面,民众的爱国行为超出一定限度,又可 能会损害国家利益,造成外交被动。这期间的 拿捏平衡很难把握。在当下社会不公和矛盾已 达极限的情况下,一个对现况不满的人,随时 可能借反日爱国的“话语正当性”和“政治正 确性”向政府发难。

中国激进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根
源,是政府为重塑合法性而长期进行失
真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现代化冲击
所引起的民众渴求民族归属感的心理变
化,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本质,以
及中国“复兴想象”与现实张力所造就
的民众心理状态,都会激起民众的这种
民族情感。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所谓民粹主义,指的是一种极端平民化 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实际是 社会底层、农民和城市无产阶级工人 (即社会上利益相对受损的群体或大众) 等——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 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 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 展。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目前,网络民粹主义 行动主体许多是高度情 绪化的“草根”民众。 这股力量虽未形成比较 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 形成系统和规模化的领 导与组织体系,离社会 运动可能还比较远,但 网络民粹主义的文化、 符号、组织资源与社会 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很多社会群体性事 件多半有民粹网民支 持,而许多突发事件 或早或迟都会被网络 爆炒。人数巨大的 “网络水军”,背后 就有相关利益团体操 纵,他们犹如历史上 的“流民”一般,其破坏 性不容忽视。
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爱国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爱国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11物理一班 1130060011 苏韦东民粹主义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

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

1980年以后,大部分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

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民粹主义是指一种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理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本特征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非常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

民粹主义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基本权利的观念。

民粹主义者崇拜的是“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

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

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由于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民粹主义概念是模糊的。

民粹主义价值观

民粹主义价值观

民粹主义价值观
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强调代表人民的领导者应该优先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反对“精英阶层”和“特权阶层”的统治。

民粹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反精英、平等、民主、民生等方面的理念。

1. 反精英
民粹主义倡导普通民众的参与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反对政治精英阻碍民主进程。

他们
认为,政治精英会滥用权力,侵害普通民众的权益。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把权力发还给人
民来防止统治精英。

2. 阶级平等
民粹主义强调阶级平等和经济公正。

他们反对富人和特权阶层的统治,主张保护和支
持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

把社会福利的责任和义务放在政府的肩膀上。

他们强调自由市场
竞争所造成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并且希望通过调节经济以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和改善生
活质量。

3. 民主
民粹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力应当转移给普通民众,并且政治代表应该更好的反映人民
的愿望和把握民意,充分发挥政治代表的作用。

他们主张反对专制政权的打压和查询制度,支持普选,这样能够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参与。

4. 民生
民粹主义者更注重保障人民的民生福利,对精神与物质的需求给予重视。

如教育、卫生、住房、社会保障和文化等方面的投资,以保护和改善民生,使国家在艰难险阻的道路
上有更广泛的合作,并以此加强内部团结和稳定。

总之,民粹主义的理念主张政治参与平等、经济公正、社会福利公平、民主权利得以
保障,反对精英主义和对普通人的压迫。

它强调应将政治权力归还给人民以实现普遍幸
福。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中,伴随着每位网民的日 常生活.将大多数人无关痛痒的快感建设在 少数人隐私权遭破坏的基础上,折射出我们 的网络生态依旧停留在民粹主义阶段。对 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不能听之任之,需要每 一个人坚持不断地自省和自律。我们每个 人,在心中存留着一个小小的天平,它时刻提 醒我们应如何在极度狂热与极度理智之间, 寻找无害的平衡点。
网络民粹主义兴起的成因分析
网络群体事件中民粹主义思潮的涌动,必然有其 深刻的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等原因。 ①社会深层原因从社会转型来看,现代化进程不可 避免地带来社会的转型, ② 文化内因。网络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有深厚的 文化基础。 ③心理动因。人们一旦处于无人监管的环境,便会 回归自我,释放自己真实的一面。网络恰好给人 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真实自我的后台。 ④技术因素。从社会意义上看,媒介的发展对整个 心理的和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最后,网络民粹民族主义的躁动。民族主义指的是对一个 民族的忠诚和奉献,是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例如,中国 渔民在捕鱼时与韩国海警发生冲突并导致一名韩国海警身 亡,这一事件迅速通过网络媒体报道,引起中韩双方网友 的强烈关注和讨论。由于韩国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煽情 炒作,韩国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急剧飙升,在网络上强烈 指责中国渔民及中国政府,呼吁政府采取强硬手段予以应 对,要求抵制中国产品,甚至鼓动众多韩国民众上街游行 示威,围攻中国驻韩大使馆。针对韩国网民的激烈言辞, 中国网民的回应中也充斥着谩骂对方国的非理性极端言论 总之,网络民粹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将不利于国与国之 间关系的正常发展,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并应当加以疏导。
网络民粹主义的技术支持
第一, 群起而攻之。网民数量的巨大优势, 压 倒了权威的话语优势“尤其是在网民能够自由 发言的领域, 诸如网络论坛、博客等; 第二, 另类话语权.“在网络这种领域,很高的 社会身份与其说是优势, 不如说是弱势"更有 甚者, 面对着权威,一些网民还采取非正常但 却能引起注意的途径予以挑战"诸如网络恶搞, 在非理性面前,理性的言论如同遭遇秀才见到 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

否定民粹主义
列宁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 反动思潮,阻碍了俄国社 会主义革命的发展。
强调阶级斗争
列宁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 发展的动力,而民粹主义 忽视了这一点。
主张暴力革命
列宁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 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
批判的方式与手段
理论批判
列宁通过撰写文章和著作,对 民粹主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批
头脑,坚决抵制西方思潮的不良影响。
05
CATALOGUE
结论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总结回顾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是基于对俄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深 刻分析。
列宁认为,俄国民粹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 的利益,并试图通过欺骗和操纵农民和其他下层阶级来实现自身利益。
列宁的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民粹主义的本质,也为我们理解俄国历史和 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具有重 要的启示作用。
对于未来的研究,建议进一步深入探讨列宁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如何将列宁的理论与现 代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相结合,以产生更为深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同时,对于列宁思想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拓展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视野,尤其是对于那些与俄国 历史和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借鉴列宁的理论来研究和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批判对后世俄国政治的影响
促进了俄国政治的转型
列宁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加速了俄国政治的转型,推动了俄国政治体制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
为后世俄国政治提供了经验教训
列宁的批判为后世俄国政治提供了经验教训,提醒人们要警惕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思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 民群众的利益。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要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民粹主义,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又称平民主义,强调老百姓的价值观和理想,依靠老百姓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政治改革。

它反对贵族政治和精英政治。

它与马列主义所倡导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着根本的区别。

民粹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沙俄,列宁主义诞生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这种思潮首先在欧美萌芽,随后在中国出现。

它是现代化的产物。

那么就不难理解互联网民粹主义了。

实际上是民粹主义在网络上的表现。

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暴力是网络民粹主义的一种具体而极端的表现。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之前我在b站看到一个游戏解说视频,视频的中间这位UP主给我们讲了一个事,那就是他在某音刷到一个视频,里面的男子将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吸到嘴里然后一颗颗吐到地上,而且看得出来这是在一个饭店里拍的。

这位UP主觉得这很违反社会公德,也给饭店的清洁人员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于是他在评论区留言对此行为表示批判。

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评论区的人们非但没有表示赞同,反而口径一致、集中火力向他开炮,说他“多管闲事”、“圣母”之类的。

而当UP主在视频里说完他的这段经历时,弹幕区又一边倒地支持这位UP主的做法,说他是正道的光。

仅仅从道德方面来讲,这位UP主的做法与三观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件事情真正耐人寻味的地方是,为什么在某音上人们一水地骂他,b站上人们又一边倒地支持他,难道两个社交娱乐平台上的人来自完全不同的素质阶层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正是网络民粹主义。

身处网络民粹主义之中的人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当一个趋势形成,他们就会无条件依附于趋势,成为它的一部分,而不去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与法律,有道是“法不责众”。

那么这种社会现象和思潮是如何形成的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逐渐解冻,社会变得愈加复杂、多元,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

民粹主义的名词解释

民粹主义的名词解释

民粹主义的名词解释民粹主义是当代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着广泛的含义和解读。

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最初是指捍卫普通民众利益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政治运动。

然而,如今,民粹主义的意义已经扩展,并且具有突破性的冲击力,引起了学者、政治家以及公众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民粹主义这一复杂的现象,我们需要了解其核心概念和主要特征。

首先,民粹主义强调代表性和直接民主的原则。

它主张政府应该回归人民,并通过人民的直接参与来决定国家事务。

这一理念使得民粹主义与传统政治模式中的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产生了冲突。

其次,民粹主义在政治上强调民众的意志和利益应该占主导地位。

民粹主义政治家常常以民意为核心,承诺为普通民众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权益。

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一些群体感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对传统政治精英的失望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从而催生了民粹主义的兴起。

此外,与其他政治运动不同,民粹主义常常具有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色彩。

一些民粹主义者利用国家认同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将外来群体和国际贸易等因素视为威胁。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常常带有情绪化和根深蒂固的情感,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分裂和紧张。

然而,民粹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变种。

例如,欧洲国家中的民粹主义多数集中在右翼政治运动,强调民族主义和反移民的立场。

而在拉丁美洲,民粹主义则更多关注社会主义和社会经济问题,并与反贪腐、反不平等等议题紧密结合。

此外,在亚洲和非洲,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民粹主义类型,其表现形式与地区文化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民粹主义的兴起和流行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辩论。

有人认为民粹主义是对现行政治体系的一种批判和回应,反映了人民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渴望。

他们认为,政府应当倾听民众的呼声,并采取措施解决现有体制中存在的不平等和问题。

然而,也有人将民粹主义视为一种危险的政治力量,它可能对民主制度产生不利影响。

他们担心,民粹主义政府可能过度集中权力,削弱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媒体自由,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民主退步。

夜莺文化对“民粹主义”的哲学思考

夜莺文化对“民粹主义”的哲学思考
“精英主义”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在整体性发展框架下,任何一种客观层次上都存在着相对应的“平民”关系或“精英”关系。对此,“精英”关系与“平民”关系都反映出一种个性化发展状态,即主观规则对其客观基础发展的带动状态。但是,“精英主义”将主观带动绝对化,而“民粹主义”则将平民利益绝对化。因此,二者所形成的主观规则精神都不具有整体性。由此可见,不论是“精英主义”,还是“民粹主义”都有悖于整体性发展规律。对“平民主义”而言,其“平民”关系不具有整体性,因此,“平民主义”的思想观念因缺乏客观基础性,必然无法形成对现实整体性发展的带动性,从而表现出某些极端性或盲目性的特征。根据整体性发展规律,个性化发展的本质是由客观基础发展所决定的主观规则进步过程,由此决定了任何一种整体性精神规则只有满足其客观基础一切客观层次对整体性发展的共同要求,才具有其正义性。显然,“民粹主义”并非是对个性化发展主观规则精神影响力的绝对化,而是对自身整体性发展关系影响力的绝对化,即对自身利益的绝对化。由此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整体性发展环境中,才能形成全社会不分阶层、不分等级的整体性发展客观局面。因此,坚定不移地走以整体性发展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光明的未来。总之,“民粹主义”是个性化发展自身整体性发展关系影响力绝对化的表现形式。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书上定义〉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社会党国际的声明说“社会党人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新法西斯主义”,可以看出民粹主义已经和其它几种主义并列为欧洲左派的巨大威胁。

的确,民粹主义的复兴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突出的意识形态现象。

它的崛起启示我们要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去重新思考历史上的民粹主义。

有人认为,民粹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狭义的曾经在俄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现象,不能把它泛化。

其实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并不是俄国独有的景观,而是一种与现代化进程中自上而下的不公正的转型过程密切相连的大众化运动。

因为在上层主导的追赶战略中,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而大部分民众承担改革的代价,这样一来原来的束缚—保护功能被打破,罩在个人头上的传统法规消失,独立无助的人群又无法在新环境下获得安全感,因此社会情绪中就会涌现出对改革的抵触和对过去非现代化社会的追念之情。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社会公正缺位、贫富分化严重、中下层上升的道路受阻,以及民族的外部条件受到刺激,在民众中孕育的强烈不满便会爆发出来。

不管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有几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1、农民国家在不公正改革中刺激起的平等情怀,打出在崇尚人民口号下的整体主义的旗帜。

2、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把外部世界妖魔化,以此而衬托出一种前体制的“内部和谐化”气氛。

3、反感西方、厌恶资本主义,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对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对立、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对立、共同体的内部和谐与阶级社会对立。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

浅论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在中国社会中开始流行,并且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民粹主义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力求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前中国民粹主义思潮的特点和影响。

一、民粹主义的概念民粹主义,原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欧洲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指的是一种崇尚平民大众,反对精英统治,并强调民众权利和利益的政治倾向。

而在中国,民粹主义指的是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对于民众利益和诉求的关注,以及一种强调平民权利和诉求的社会思潮。

当前的中国社会,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差距扩大以及民众利益受损等问题,使得民粹主义思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愈发蓬勃。

二、民粹主义的特点1. 强调民众利益和诉求民粹主义强调对民众利益和诉求的关注,特别是对于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注。

民粹主义者认为社会精英的统治和政策安排带来了社会不公平,使得底层人民的利益受损,因此需要关注和重视这一部分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2. 批判精英统治民粹主义者对于社会精英的统治持批判态度,认为精英们只关心自身利益,忽视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需要逐渐打破这种精英统治,实现更加平等的社会秩序。

3. 威权主义倾向在一些情况下,民粹主义还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威权主义的倾向,即寻求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强调领袖的个人魅力和权威性,这与民粹主义本身所倡导的平等和民主理念有所背离。

三、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1. 社会运动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是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

这些运动往往是由底层民众发起,旨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意愿。

2. 舆论引导在互联网时代,民粹主义思潮在中国还表现为在公共舆论中的引导。

一些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关于民粹主义话题的讨论,有时候还可能衍生出一些极端和极端化的言论和行为。

3. 社会思潮民粹主义思潮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进入了社会各个层面。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

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

1980年以后,大部份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

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书上定义〉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里,“民粹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社会党国际的声明说“社会党人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与新法西斯主义”,可以看出民粹主义已经和其它几种主义并列为欧洲左派的巨大威胁。

的确,民粹主义的复兴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突出的意识形态现象。

它的崛起启示我们要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去重新思考历史上的民粹主义。

有人认为,民粹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狭义的曾经在俄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现象,不能把它泛化。

其实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并不是俄国独有的景观,而是一种与现代化进程中自上而下的不公正的转型过程密切相连的大众化运动。

因为在上层主导的追赶战略中,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而大部分民众承担改革的代价,这样一来原来的束缚—保护功能被打破,罩在个人头上的传统法规消失,独立无助的人群又无法在新环境下获得安全感,因此社会情绪中就会涌现出对改革的抵触和对过去非现代化社会的追念之情。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社会公正缺位、贫富分化严重、中下层上升的道路受阻,以及民族的外部条件受到刺激,在民众中孕育的强烈不满便会爆发出来。

民粹主义什么意思

民粹主义什么意思

民粹主义什么意思
民粹主义什么意思
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大众主义、人民主义,意指平民论者所拥护的政治与经济理念。

该理念拥护平民掌控政治,反对精英或贵族掌控政治。

在标榜人民主权的政治体制中,政治家总是声称“代表”人民,因而从这个最基本的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民粹主义者”。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

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

[1]与此同时,超出收入
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希腊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民粹主义的言论集中在互联网。

什么是民粹主义 最权威的答案

什么是民粹主义 最权威的答案

什么是民粹主义最权威的答案
民粹主义(populism)指的是一种极端的平民主义、大众主义,它极端强调平民大众的价值和利益,反对精英政治,将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一切政治活动的落脚点。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

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

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控制当地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

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

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

民粹主义陷阱名词解释

民粹主义陷阱名词解释

民粹主义陷阱名词解释一、民粹主义的概念民粹主义,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个响亮的口号。

它的核心是把“人民”放在首位。

说白了,就是强调普通民众的声音。

很多时候,民粹主义者会把自己塑造成人民的代言人,仿佛那些在高层决策中的人都是“空中楼阁”,与老百姓无关。

让我们想想,很多政治人物通过煽动情感,抓住了大众的不满。

这种做法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振奋,但有时候也让人心里一阵发毛。

1.1 民众与精英的对立这种现象很明显。

民众感觉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精英们则坐在高高的台子上,俯瞰着下面的“草民”。

这种对立,一方面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会制造分裂。

民粹主义者善于利用这种对立,强调“我们”与“他们”的区别。

简单来说,民众被描述成正义的化身,而精英则是一群只为自己利益而活的人。

1.2 情感与理性的博弈情感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民粹主义者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愤怒和不满。

比如,他们会提到失业、贫富差距,或者移民问题,这些都是大家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听起来他们的话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能瞬间让人兴奋。

但是,问题来了。

这种激发情感的方式,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容易让人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

二、民粹主义的影响民粹主义在许多国家都发挥过影响力。

有些地方,它帮助了人们找到共同的目标。

但在另一些地方,它却让社会更加撕裂。

2.1 政治上的影响民粹主义的崛起,常常意味着传统政党的衰落。

很多选民开始转向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候选人。

这些候选人往往不具备传统政治家的背景,他们直接向民众诉说自己的想法,抓住人心。

说实话,政治的规则在这时被重新定义。

传统的智慧和经验被抛到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说你听”的风格。

2.2 社会的撕裂民粹主义虽然在选举中屡屡获胜,但它也在社会上制造了紧张和对立。

人们开始用极端的方式看待问题,社会的包容性逐渐下降。

比如,移民问题就常常被夸大,导致一些人抱有偏见。

那些本该团结在一起的人,反而成了互相攻击的对手。

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思潮

民粹主义的内涵
• 学术界对民粹主义没有统一的定义。 • 不少学者认为,民粹主义一词从本世纪60年代后便走出学 术领域而成为一个通俗的术语,关于民粹主义的讨论已经 超出了学术领域,民粹主义成了一个万能的术语,它无所 不包,可以用以指各种不同的现象。 • 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 种政治策略。
三、民粹主义的特征
•三、情感至上、缺乏理性 •民粹主义用的是道德主义而非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 而运用这种以道德伦理为标准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后 果就是缺乏理性的集体行为。
四、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事件
• 著名的网络民粹事件之一:2004 年上半年的“富人原罪 论”。 • 这一年,互联网热炒私营企业主的“原罪”,引发激烈 争议。原罪是指一些私营企业主“第一桶金”来路不明。互 联网论坛给私营企业家的原罪画出了众生相:利用价格双轨 制牟利的倒爷,倒卖农地的影子老板,强制拆迁的恶霸,上 市圈钱坑害股民的财富枭雄,官媒勾结的黑心老板,黑白两 道的刘涌式企业家,赖昌星式走私巨富。
五、对民粹主义的点评
• “民粹主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有左的一面, 又有右的一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有先进 的一面,又有落后的一面。它有民主的内含,但最终极可 能走向专制独裁;它有爱国的情调,但常常导致极端的民 族主义;它反对精英政治,但结果经常是个人集权;它貌 似激进,但实质上经常代表保守落后的势力。因此,民粹 主义对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来说,或许是福音,但很可能 是祸害。” 引自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 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 的方式。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 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 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 百 11 4 7
再次 ,民粹主义常常借助于某种公共事件 ,在对公共事件的分析中把情绪宣泄在对 权威 的批 评 上 。打着 “ 人 民群众 是历 史 的创造 者 ” 口号 ,大兴 民粹 主义 之实 。民粹 主义 肯定 了人 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整合 了弱势群体的力量而制衡 了 日 益强大的资本 、权力的 力量 ,在保持社会均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是很 明显的,它激
发 了 民众 的非 理性 情 绪 ,影 响 了社 会秩 序 ,干 扰 了政 府 的正 常决 策 ,等等 。
( 摘自 《 福建行政 学院学报》2 0 1 7 年第 1 期 ,原文题 为 《 论新媒体公共领域 中的民 粹主 义》 ,郭彩 霞/ 文 ,作者 单位 :福 建 省委 党校科 社 与政 治 学教 研 部 )

中 ,谁 能 获得 基 层 选 民 的选 票支 持 ,谁 就 有 当选 执 政 的机 会 。所 以 ,角逐 权 力 的 政 客 们 ,必然 要 去迎 合 选 民 ,或 者 提 出诸 多 “ 空 头支 票 ” ,或者 提 出 激化 矛盾 、撕裂 社 会 的
政 治 议题 ,导致 民粹 主 义 的极 端 主 张 泛 滥成 灾 。三 是 批判 性 ,民粹 主 义对 不 合 理 的社 会 现 象进 行 尖 锐 的批 评 ,对社 会 发 展 有 一定 镜 像 意 义 。其 批 判 的 问题 十分 广 泛 ,包 括
资本寡头攫取超额利润 、代议政治 的僵化失灵 、官僚体制 的无效率等 。四是合 法性 , 与 传 统 的革 命 党 人 不 同 ,现 代 的 民粹 主 义 主 张 合 法 的 “ 议 会 道路 ” ,通 过 选 举 走 进 政。
( 摘自 《 人 民论 坛 ・ 学术 前 沿》 2 0 1 6 年第1 0 期 ,原 文 题 为 《 当代 世 界 的 民粹 主 义 : 四种 类型 》 ,郭 正林 、李镇 超 / 文 ,作 者 单 位 :香 港 中联 办深 圳培 训调 研 中心 )
首先 ,民粹主义极端强调 民众的价值 ,崇 尚、信仰 “ 人 民” ,并将 民众和精英对立
起 来 。实 际上 民粹 主义 所崇 尚的 “ 人 民 ”也 只是 一个 抽象 概 念 ,它们 处处 打着 抽象 “ 人 民” 的幌 子抢 占道 德制 高点 ,以 “ 底 层 民众 ”代 言人 的身 份 自居 ,对各 种权 威 、精英 甚 至 体制 指 手划脚 。民粹 主 义在 西方更 多 地强 调全 民公 决权 、全 民创 制 权等 内容 ,比如英 国脱 欧 事件 就有 着浓 厚 的 民粹 主义 因素潜 藏其 中。 其 次 ,民粹 主 义具 有泛 道德 倾 向 ,在很 多 问题上 它往 往 以道德 制 高点 自居 ,并 以此 煽 动 民众 的非理 性情 绪 ,利 用 民众 的情感 掀起 排 山倒海 式 的轩然 大 波 。
民粹 主义 的概念及倾 向
总体 上讲 ,民粹 主义是 一 种极 端强 调 民众 价值 的 ,泛道 德 、泛情 感 的 ,甚 至是 反 理 智 的 、极 易煽 动 民众情 绪 的 、立场 多 变 的社 会 思潮 。 自由主义 、老 “ 左 ”等 思潮 常常 被 民粹 主义 当作 理论 立场 和工 具 ,民粹 主 义常 常表 现为 如下 几种倾 向 :
当代 民粹主义 的特 征
当代 民粹 主义 延续 了主 张地 方平 民权利 的传 统 ,又 突 出 了 以下 四个 特 征 。
是平 民化 ,民粹主义的基本 主张是伸张平 民权利 ,捍卫地方利益。他们对政治 权威 、社会精英 、经济寡头 、文化 霸权存在天然的抗拒 ,对社会平等有一种天然的追 求 。在不公平 的制度环境 中 ,他们化身为革命 道德 的象征 ;在 基本公平 的制度 环境 下 ,他 们 又 可 能被 视 为 社 会 的 不 稳 定 因素 。二 是 极 端 化 ,民粹 主 义 的 地 方 性 和 草 根 性 ,决 定 了它 的 政 策 主 张 必 须 迎 合 大 多 数 群 众 口味 和 利 益 。在 一 人 一 票 的选 举 政 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