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4-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限时规范训练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案单元整合提升7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案单元整合提升7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 。
(2)该城市规划在甲处建设热电厂,请评价其布局的合理性。
(3)乙处新建高档楼盘,请你为该楼盘设计广告词,以体现其区位优势。
试卷讲评
批阅1:回答较好,理解三种主要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批阅2:回答不够全面,读图不够细致,忽略了河流。
批阅3:答案把握不到位,广告词吸引力不强,内容挖掘不够。
答案(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2)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3)广告词应体现出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如“上风上水之地,学府文化名邸”。(体现出三方面即可)
增分指导
城市功能区布局示意图的判读:一是要根据位置、地形、河流、交通及周围其他突出环境等信息判断功能区的类型及其布局的合理性与否;二是要注意隐性信息的挖掘,全面、细致地分析图文信息与问题信息的关系。
答卷投影
规范审答
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规范审题
(1)根据信息1,结合三种功能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特征,很易确定其主要功能。(2)根据信息2,热电厂大气污染、水污染较严重,且需要燃料输入,由甲处与河流、盛行风、公路、铁路的关系入手分析。
(3)根据信息3,乙区依山傍水,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植被较多、交通便利、靠近高等院校。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4-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4-1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B.大气降水较多C.纬度和海拔都高D.土壤发育程度低2.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答案 1.D 2.A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4.下列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解析第3题,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4题,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3.D 4.A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6.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②B.③C.④D.⑤解析第5题,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大洲,一一对应后可知C项正确。

第6题,七大洲中,赤道穿过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亚洲的北部又有北极圈穿过,该洲对应于图中的④点。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习题】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区域差异性B.区域整体性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河南省西南部某山村因山韭菜经济效益高,农民在山上大肆开垦坡地种植山韭菜,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下图为该村山韭菜种植与生态问题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村因过度种植山韭菜,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坡地土壤肥力下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区域性C.稳定性D.差异性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地表的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流石滩是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

我国西藏、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流石滩地貌。

下图为我国某地流石滩景观。

据此回答5~6题。

5.判断流石滩地表岩石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B.冰川侵蚀C.物理风化D.风力侵蚀6.流石滩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日温差大,风力强B.云雾缭绕,光照弱C.地势陡峭,多砾石D.植被稀少,多冻土下图是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4-2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4-2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2题,图中的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因此有机质分解得较快、积累得较少,从而形成了较贫瘠的红壤。

答案 1.A 2.C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B.⑥C.⑦D.⑧解析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

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第4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 3.A 4.B(2013·南京学情调研)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6.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不同的自然条件反映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2-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2-1

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发育了大量的沟谷,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第2题,黄土高原上小流域众多,并且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产生水土流失的完整系统,从小流域综合整治入手,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1.D 2.B(2013·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蚀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C.c地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堆积;③处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开始堆积,即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第4题,a地位于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

b地水分条件比a地好,应退耕还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荒漠化扩大。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单元整合提升1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单元整合提升11
答卷投影
规范审答
下图为“我国一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规范审题
(1)由信息1知,煤泥、混煤、煤矸石可用于发电,粉煤灰可制作建筑材料。(2)由信息2看出,资源综合பைடு நூலகம்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1)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E: ;F: 。
(2)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试卷讲评
批阅1:第(1)题,工业生产知识匮乏,不知粉煤灰用于建材制造。
批阅2:第(2)题,要点遗漏,缺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答案(1)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2)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增分指导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优势、意义类问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做答: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第三、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3-3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3-3

第3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3·广东深圳二模,)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盛行下沉气流解析图中明显看出,太阳直射点位臵变化要早于赤道低压带的位臵变化,故C项正确。

赤道低气压带在3月份开始北移,9月份开始南移,故A错误;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位于北半球,故B项错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故D项错误。

答案 C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3.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2题,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压带,可能是副高或极地高压带;若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正确,A不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高,故也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则B不正确;由于没有明确该图所示的半球,则D选项也不能确定。

第3题,若甲、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高,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故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从而不能确定甲、乙哪个是信风带或西风带,故A、B、D都不能确定。

答案 2.C 3.C(2013·南师大附中冲刺卷)下图为“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垂直分布状况,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副热带高气压带B.②——极地高气压带C.③——副极地低气压带D.④——赤道低气压带5.《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1-2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1-2

第2讲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右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1~2题。

1.右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2013·江苏省盐城市摸底)读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工业园区产业链模式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的含义分别为()。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B.供气、液化气站C.供水、农田灌溉D.钢材、轧钢厂4.该园区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厂的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A.近煤矿B.近市场C.科技发达D.交通条件好5.该园区采用这种模式发展,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公平性B.持续性C.共同性D.阶段性解析第3题据图①和②箭头是从热电厂出来的实线,表示的是生产线,是生产的延伸,具有上下游关系,只能是废物的再利用。

第4题该工业园区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靠近京津唐工业区,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厂产品接近市场。

第5题该园区经济效益显著,废物得到回收利用,对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显著,又有对城镇的供热等社会效益,属于生态园区,体现持续性原则。

答案 3.A 4.B 5.B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5-2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5-2

第2讲中国地理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解析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 1.C 2.B近年来,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读新疆主要红色作物分布及种植面积(单位:万亩)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面关于新疆红色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盆地边缘和山麓地区B.河谷地带和盆地内部C.山前洪积平原和盆地内部D.盆地边缘和山坡上4.新疆红色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

①冬季寒冷,病虫害少,不需要使用农药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沙质土壤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是水源。

盆地边缘多山麓洪积扇,土壤较肥沃;山麓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源较充足。

第4题,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所以新疆红色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答案 3.A 4.C读“某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X2-3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X2-3

第3讲保护海洋环境与维护海洋权益1.(2013·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2010年1月以来,环渤海海域海冰范围迅速扩大,最大海冰覆盖范围曾达渤海面积的45%。

渤海海域罕见海冰已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图甲为渤海2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

图甲材料三图乙为国家海洋预报台2010年1月27日发布的海冰警报示意图。

图乙(1)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监测发现,2010年渤海海冰面积比正常年份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海冰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海洋资源利用方式所受影响较大。

(3)近年来渤海海域海平面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图示海域海水温度从南向北递减,从近海向外海递增,主要是由于纬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第(2)题,温度低是海冰大的原因,它将影响海洋运输和海洋渔业的发展。

第(3)题,海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造成海水倒灌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的威胁等。

答案(1)从南向北递减;由近海向外海递增纬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冷锋活动频繁(或亚洲高压势力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偏低海洋运输海洋水产养殖与捕捞(3)淹没沿海的低地;影响港口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的威胁;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坏,水位上升等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山东半岛的威海是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近年来中韩两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于是人们开始构想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修建中韩海底隧道。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6-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6-1

第1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江苏无锡市期中)下图为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D图类似“金字塔型”,近年人口增长很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第2题,从图中读出30~39岁人口数量,注意横坐标的数量大小,从少到多依次是②④③①。

答案 1.D 2.B(2013·江苏省盐城市摸底)阅读下表回答3~4题。

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4.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B.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解析第3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10年增长率5.84%,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第4题,从受大学教育人数明显增加说明人口素质提升明显,从15~59岁的人数比例增加,说明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从城市化水平增加,说明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答案 3.D 4.C(2013·北京西城模拟)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中国()。

A.人口增长速度减缓B.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6.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自然增长率由1953年的24‰,降低到2010年的5.7‰,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减缓;其他信息读图可判断。

第6题,由东部三个年份的人口比重与该年全国人口总数的乘积,可计算出三个年份东部总人口,可发现东部总人口是持续增加的,则东部人口密度在持续增大。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2-3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2-3

第3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南京模拟)读“某日晨昏线图”,图中表示一根完整的晨线或昏线,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大,回答1~2题。

1.此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70°B.50°C.30°D.10°2.此日,北京的昼长时间大约为()。

A.9.5小时B.10.5小时C.12小时D.16小时解析第1题根据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大,说明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由于甲位于70°N,可知太阳直射20°S,可以计算出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

第2题根据上述分析,北半球应该是昼短夜长,甲地以北有极夜现象,北京位于40°N附近,即是丙的位臵,昼长时间大约为9.5小时。

答案 1.C 2.A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3~4题。

3.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4.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臵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

第4题,依题意,图中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

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答案 3.C 4.D(2013·江苏省泰州市学情调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5~6题。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3-4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3-4

第4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河南适应性测试)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面1~3题。

1.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A.甲B.乙C.丙D.丁2.如果戊区域为阴雨天气,则等压线a的值最可能是()。

A.1 002.5 hPa B.1 005 hPaC.1 007.5 hPa D.1 010 hPa3.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向北移动,那么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南亚进入旱季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我国东部普遍受寒潮影响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解析第1题,甲为高压脊、乙为低压槽,低压槽部位易形成锋面而出现降水;依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可知丙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丁处为高压脊,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第2题,若戊区域为阴雨天气,说明该处为低压中心,则a值与两侧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即1 005 hPa。

第3题,依据位臵和甲为高压脊,可判断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且向北移动,说明副高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答案 1.B 2.B 3.B(2013·连云港模拟)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4~5题。

4.该天气系统是()。

A.南半球气旋B.北半球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为暖锋B.M处雨后气温上升C.N处为冷锋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解析第4题,图中气流逆时针辐合运动,说明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即北半球气旋。

第5题,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或依据锋面气旋图中“左冷右暖”规则,可判断M处为冷锋、N处为暖锋。

暖锋过境多出现连续性降水,故D 项正确。

冷锋过境后受冷空气控制而出现气温下降现象。

答案 4.B 5.D(2013·盐城市调研)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8-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8-1

第1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解析第1题,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C、D;而珠三角的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所以排除A;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所以选B。

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的种植结构由原来的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蔬菜、花卉为主。

结合所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决定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故选A。

答案 1.B 2.A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第3题,受地形坡度影响,在不同的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所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4题,就单位面积产值而言,菜地花圃>鱼塘>果园>稻田。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土地价格上升。

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城郊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用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低的农业用地面积降低。

故本题选A。

答案 3.C 4.A(2013·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天然橡胶树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的橡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

橡胶树在种植了5~7年后即可采集胶乳,天然橡胶的开割、停割时间因地而异。

读天然橡胶开割、停割时间图,完成5~6题。

5.影响天然橡胶种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市场6.全球天然橡胶在一年中产量最低的时期一般出现在()。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二)人文地理的原理和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下面是浙江省部分地市近两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人口增幅:温州>宁波B.人口再生产类型:宁波过渡型,舟山现代型C.年均自然增长率:衢州<丽水D.年均增长率:嘉兴<杭州2.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201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B.温州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吸引大量外来人口C.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D.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最小,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承载力无关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年均增长率在2%以上的城市:温州<嘉兴<杭州<宁波。

第2题,温州经济增长模式是民营“草根经济”,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

答案 1.D 2.B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区域发展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附近建设港口B.山区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C.西南沿海建设化工基地D.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4.关于该区域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甲的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大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丙解析第3题,西南地区为盐田,可以以盐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丙地附近是沙质海岸不适合建设港口;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合发展亚热带水果;该地区有河流经过,而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一侧,水资源丰富,且海水淡化技术成本较高,所以该沿海地区不适合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

第4题,甲城市比丁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要多于丁城市;甲城市位于地势平坦的河流交汇形成的冲积平原上,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小;丙的旅游功能可能超过甲;丙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丁。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综合仿真冲刺练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综合仿真冲刺练

综合仿真冲刺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厦门(北纬24°27′,东经118°06′)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8:05鸣枪开赛。

图为201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

当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

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A.20°33′S B.23°26′SC.11°52′S D.23°26′N2.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A.4时03分24秒B.3时50分24秒C.4时07分36秒D.4时02分36秒解析第1题,当该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

从而可以推测比赛全程都是在上午进行,且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

由比赛日期和厦门纬度可知太阳直射在20°33′S。

第2题,当地经度为118°06′E,与北京经度差值为1°54′。

2°时间差8分钟,6′时间差24秒。

则厦门与北京时间差值为7分钟36秒。

当厦门当地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时7分36秒,减去出发的8:05得出:4时02分36秒。

答案 1.A 2.D(2013·江苏盐城中学月考)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

读图,完成3~4题。

3.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4.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单元整合提升14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单元整合提升14

单元整合提升
近几年高考命题多以区域图为背景来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和规律,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掌握世界大陆、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分布,然后抓住区域内的重点问题和区域内的突出特点加以研究分析。

重点把握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关键是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材料二俄罗斯东、西部地区部分指标比较示意图
(2)俄罗斯将交通运输的重点放在发展东西向的铁路运
(3)说说俄罗斯怎样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均衡发展。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0-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0-1

第1讲区域与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江苏省盐城市摸底)读我国沿北纬38°部分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属于不同的自然区域,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B.热量C.降水量D.流域2.图中乙地农业发展的方向合理的是()。

A.种植业B.牧业C.林业D.农、林、牧业综合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图显示的信息,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的差异。

第2题,据图,乙地区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宜于农、林、牧业综合发展。

答案 1.A 2.D(2013·南通调研)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开放性B.差异性C.整体性D.联系性4.图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迁移方向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解析第3题,图中主要反映了江苏三大区域之间人口、面积、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第4题,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降低,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按此方向梯度转移。

答案 3.B 4.B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5~7题。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花质量较优解析第5题,甲国为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案限时规范训练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案限时规范训练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经纬网格①与⑤之间的纬度差最大约为()。

A.10°B.20°C.30°D.40°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均位于中纬度地区B.实际区域面积最大的是经纬网格⑤C.经纬网格②③之间的东西最大直线距离超过1 700千米D.经纬网格④⑤都处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解析第1题,我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为海口,它与北京的纬度分别约为20°N和40°N,图中两者之间有4个间隔,由此求出每个间隔为5°,①与⑤纬度大约相差4个间隔。

第2题,五个经纬网格中,⑤的纬度位置较低且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其实际区域面积较大,经纬网格④的纬度位置在30°N~35°N之间,大部分位于我国的暖温带地区。

经纬网格②、③之间的东西经度间隔最大为15°,按最大长度每差1°经度的纬线长度约111千米计算,也不超过1 700千米。

答案 1.B 2.B(2013·北京东城模拟)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石油主产区B.重要城市带C.主要工业区D.主要森林带4.图中城市()。

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解析第3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北部阴影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赤道地区共有三个区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图中阴影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

第4题,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60°区域,图中显示城市主要位于这一区域。

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是以两点间劣弧来确定的,⑤与①之间经度差大于180°,所以⑤在①的西方。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5-1

2014版(鲁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 限时规范训练15-1

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3·泰安模拟)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B.②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④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A.①B.②C.③D.④3.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②为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2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源头和黄河的源头打通,必须经过巴颜喀拉山。

第3题,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答案 1.B 2.C 3.A(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读我国局部图,回答4~5题。

4.A、D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四川盆地、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横断山区D.三峡地区、江南丘陵5.结合R区附近某地的局部图(小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

A.条件不足,无法判断B.自西向东流C.自东向西流D.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解析第4题,根据对图中的经纬度、地形和交通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A城市位于四川盆地,D城市位于云贵高原。

第5题,从R区等高线和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流经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故R区附近东侧的地势比西侧的高,河流应自东向西流。

答案 4.A 5.C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B.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7.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点等值线的数值是()。

A.50 B.200C.400 D.800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准确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2题,图中的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因此有机质分解得较快、积累得较少,从而形成了较贫瘠的红壤。

答案 1.A 2.C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C.③ 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C.⑦ D.⑧解析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

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第4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 3.A 4.B(2013·南京学情调研)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6.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不同的自然条件反映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答案 5.A 6.C(2013·扬州市期中检测)下图中虚线表示某次汽车拉力赛线路,读图完成7~8题。

7.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8.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特点,可以看出是欧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西北部地区,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景观。

第8题,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大雾主要是沿岸寒流降温,空气遇冷凝结成雾形成的。

答案7.C 8.A(2013·江苏无锡市期中)读图,回答9~10题。

9.以下最适合图的图名是( )。

A.区域差异性示意图B.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C.区域整体性示意图D.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10.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区域整体性。

第10题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气温日较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的积累造成的。

答案9.C 10.C“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⑤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⑥和⑦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①和④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②和③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12.下列与“喀斯特”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第11题,由岩石状态可知,该处并没有断层发生,A、D两项错。

①为峰林、④为溶洞,由流水侵蚀形成;⑥为钟乳石、⑦为石柱,为流水淀积作用形成。

第12题,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11.C 12.C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3~14题。

1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14.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阶段类似的是( )。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解析第13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①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②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

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

第14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迎风坡,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

答案13.B 14.D(2013·江西八校联考)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

一旦我们能够确定树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5年重合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16.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D.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解析第15题,树木的年轮能反映当地的气候信息,甲乙两图能反映的年代约从1837年至1911年,共约75年,故C项错误。

树木年轮越宽,说明气候条件越好,树木生长越快;图中显示1860年前树木年轮较宽、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窄,则A选项正确。

第16题,气候湿润的年份,利于树木生长,而形成更宽的年轮,故D选项正确。

我国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主要是水分条件影响树木的生长,故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小,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匀称,故B错误;干旱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量明显要多于背风坡,所以迎风坡树木生长快而年轮更宽,故C错误。

答案15.C 16.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13·江苏省镇江市模拟)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温度10℃的等值线相吻合。

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

完成17~18题。

A.自南向北递增B.自西向东递减C.自南向北递减D.自西向东递增18.我国境内不同地区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及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林线高——下垫面热量充足B.青藏高原林线高——距下垫面热源近C.东北山地林线低——迎风坡降水丰富D.西北山地林线低——降水少光照充足解析第17题,根据经纬度和林线高度的海拔情况分析,低纬度高,高纬度低,东部较低,西部较高,再结合所给选项得出答案。

第18题,江南丘陵林线高是因为气温高,青藏高原林线高是因为海拔高,东北山地林线低是因为气温低,西北山地林线应该高,因为低处降水少而高处降水多。

答案17.BC 18.AB(2013·淮安市第四次调研)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B.导致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水分及其组合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且有凌汛现象D.可能位于陕西省南部或其以南地区20.该地的主要农作物可能是( )。

A.水稻B.大豆C.甜菜D.油菜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等高线分布,不同高度出现不同的植被特征,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显示垂直地带性现象,山下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地区,由此可以判断正确选项。

答案19.BD 20.AD三、综合题(共40分)2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6)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为材料考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与对应植被和气候类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

只要掌握其内在关系,即可顺利解答问题。

答案(1)整体(2)西风带西南风。

(画图略)(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6)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22.(2013·南京学情调研)南京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次考察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