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震知识.doc
地震知识考点汇总
地震知识考点汇总地震是由于地壳的破裂和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对于地震的了解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地震知识的一些考点:1.地震的定义和原理:地震是指地球上因地壳发生破裂和运动,导致地表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主要原理是地壳板块的相互作用,包括板块的碰撞、剪切和拉伸等。
2.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地震的震级是用于衡量地震强度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矩震级等。
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深度,通常分为浅震源、中震源和深震源。
3.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产生的振动波动,主要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与地球内部的物质特性有关。
4.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地震的破坏力取决于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以及震中距离等因素。
地震可以引起地面晃动、土壤液化、山体滑坡等灾害,对建筑物、交通设施以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地震带和地震活动性:地球上的地震并不均匀分布,而是沿着一些特定的地震带集中发生。
地震带是指地球板块相对运动导致的地震密集区。
不同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不同,有些地区经常发生地震,有些地区则较为稳定。
6.地震预测和预警:地震预测是指根据地震前兆和历史地震数据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推测。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波传播到人们所在地之前,通过监测仪器提前发出警报,以便人们有时间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地震安全措施和应急响应: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地震安全措施,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地震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等。
在地震发生时,需要迅速组织应急响应,包括逃生、救援和物资供应等。
8.地震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地震常常会引起其他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同时,一些地质灾害也可能导致地震,如火山喷发、洪水侵蚀等。
地震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于人们的安全意识、灾害防范意识以及科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震基础知识
一、地震基础知识1、什么是地震?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它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几乎和刮风、下雨一样寻常。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2、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3、天然地震有哪几种?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4、什么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5、什么是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把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6、地震常发生在多深的地方?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20公里这一深度内,当然也有较浅或较深的。
根据震源深度,将地震分为以下三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世界上一年中85%的地震为浅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此次四川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9公里,属浅源地震。
7、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一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二是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三是西北地区,主要是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麓;四是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五是东南沿海,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而导致的一种地表震动现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当地壳岩石承受不住内部应力力量时会发生破裂,导致地震释放大量能量。
二、地震的分类1.按照地震发生的深度可以分为浅震、中震和深震。
2.按照地震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人工地震。
三、地震的影响地震会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建筑物倒塌、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四、地震预警和预防1.地震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预警公众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2.地震预防主要是指建设抗震设施和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减少地震影响。
五、地震的测定和观测地震可以通过测定地震波和观测地震仪来确定地震的发生地点、震级和震源深度。
六、地震的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包括躲避危险区域、避免室内物品伤人和火灾等。
七、地震的常识地震在地球表面由于振动引起的各种现象。
八、地震的预报地震预报是指通过对地震前兆现象的监测和分析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九、地震的灾害地震会引起海啸、地质灾害等各种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十、地震防治地震防治是指建设抗震工程、进行地震科普宣传、加强地震监测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十一、地震与环境地震在地球壳、大气等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影响。
十二、地震的危害和预警地震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地震预警是非常重要的。
十三、地震的预警机制地震预警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监测地震前兆并发出警报。
十四、地震与建筑物地震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以及建筑物防护措施。
十五、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农业、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影响。
十六、地震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地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障,以及地震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十七、地震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各种灾害。
地震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震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了解地震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篇文章将总结地震的常识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地震的发生。
1.地震的来源
地震的来源主要是地壳中的断层运动,当两块地壳板块相对位移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造成地震。
2.地震的分类
地震可以根据震源深度分为浅震、中震和深震;根据地震烈度划分为强震、中震和弱震;根据持续时间划分为短周期地震和长周期地震。
3.地震带来的破坏
地震带来的破坏主要有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垮塌、水塘溃坝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地震的预测
地震预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提前发现和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的工作。
目前地震预测尚未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但是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5.地震的防范措施
在地震发生前,人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比如加固建筑物、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制定应急预案等,以减少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
6.地震的应对措施
一旦地震发生,人们应该知道如何应对,比如在地震发生时躲到桌子下等结实物体旁边保护头部,迅速逃生到安全地带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7.地震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对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比如会导致土地沉降、地表裂缝、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等,这些都会对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了解地震的常识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人们对地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应对地震的发生。
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
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1.地震,俗称地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
顾名思义,体波指在地球内部传递的波。
面波指沿地球表面传递的波。
体波主要由两种波组成,即横波和纵波。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而横波的振动方向则与传播方向是垂直的关系。
因而,纵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而横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从速度上说,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要快,因此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纵波与横波之间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差。
一般来说,造成地面左右晃动的横波是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
3.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4.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5.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7.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8.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9.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10.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地震常识
滑坡、塌方造成房屋破坏
砂土液化:饱和砂土在地震作用下丧失 抗剪承载力,一般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 砂层埋深较浅的沿海或平原地区。
(2)工程结构的破坏
地震对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按
破坏机理划分,主要表现在承
重结构强度不足、结构 丧失整体性和地基失效
等方面。
承重结构强度不足致房屋倒塌
唐山地震中桥 梁结构破坏
M 0 .5 8 I 0 1 .5
式中 I0——震中烈度。
震中烈度I0与震级M之间有如下关系。
震级 M 震中烈度 I0 2 1~2 3 3 4 4~5 5 6~7 6 7~8 7 9~10 8 11 8以上 12
五、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 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包括:体波(纵波和横波)+面波(地 面附近传播)
(二)我国地震活动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 亚地震带之间,多发地震。
世界地震主要分布
欧亚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右图为我 国历史上 震级大于 6级的地 震活动分 布图,地 震活动呈 带状分布 。
四、地震震级与烈度
(一、)地震震级
(1)定义 地震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等级,其 依据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中国上一个世纪发生破坏性地震3000 余次,其中6级以上500余次,8级以上9 次。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的8.5级地震造成20多 万人死亡。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的7.8级地震造成24万 人死亡,重伤36万,倒塌民房630万间,整个城市 毁于一旦,损失百亿,重建百亿。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7.3级,经济损失967亿美 元,死5413人,伤3.5万。 1999年土耳其地震7.2级,经济损失约100亿美 元,死亡近万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造成69227 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地震相关知识
一、成因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二、分类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构造地震(最多)、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最多,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三、地震带世界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发生最多)、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中国五大地震区:台湾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华北地震区、新疆中北部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区(华南地震区)。
此次甘肃地震就属于青藏高原地震区。
四、传播方式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左右摇摆)。
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五、相关名词解释1.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2.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3.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4.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5.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6.震级: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7.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
通常的情况是一次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
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上百年。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这次小编要为大家提供的是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对照例题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地震相关知识解读一、定义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地震的危害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三、其他相关概念(一)震源震源即为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
(二)震中地震发生时,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位置,也就是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称为震中。
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越大,烈度越高。
(三)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一般为破坏性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由于地震波以扇形的方式波及)。
(四)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
纵波(P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S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因此地震发生时一定要注意纵波,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五)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
(六)烈度地震对地球表面影响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地震常识知多少,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
地震常识知多少——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震常识知多少——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伤痛还没有完全散去,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距九寨沟县39公里、距松潘县66公里、距舟曲县83公里、距文县85公里、距若尔盖县90公里,距陇南市105公里,距成都市285公里。
人员伤亡、通讯中断、美景破坏......这是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在众多科研工作者全力攻关预测地震这一世界难题未果之际,普通市民当地震到来时,如何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是所有人应该掌握的常识知识,为此,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的广大考生,在备考中一定不能忽略这部分知识。
地震发生时处于楼房内。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其次,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保持头脑冷静,在地震的间歇期,尽量转移至室外宽阔地带。
地震发生时处于商场、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
要保持镇静,尤其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寻找时机转移至室外宽阔地带,在外逃时,如有相关工作人员现场指挥,一定听从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地震发生时处于街道上。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路口铁板、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
公考地震知识点总结
公考地震知识点总结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和断裂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它却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地震的了解和研究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地震知识,以提高我们对地震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震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地震的定义和成因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和断裂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地壳和地球圈层内部发生变动时所伴随的振动。
2.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主要成因是地球内部板块的运动和断裂。
地球的外部被分为数块大大小小的板块,它们之间相互摩擦和挤压,由于地球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和挤压力,导致板块运动和断裂,从而引起地震。
此外,火山喷发、地下岩石断裂、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地震。
地震的分类地震按照发生的地点、深度和时间等不同条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 按照地震发生地点的不同,地震可以分为陆震和海震。
2. 按照地震震中深度的不同,地震可以分为浅震、深震和中震。
3. 按照地震的发生时间和活动频率,地震可以分为常震区和罕震区等。
地震的波及范围和影响地震在发生时会造成强烈的震动和振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地震的波及范围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建筑和设施。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包括倒塌、倒坍、裂缝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2. 伤害和死亡人数。
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包括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3. 导致地质灾害。
地震会引发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4. 产生次生灾害。
地震会引发次生灾害,包括火灾、水灾、气象灾害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困难。
如何预防和应对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预测地震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地震,以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地震知识doc
一、地震前的预兆大地震发生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人们把观察到的那些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二、地震逃跑的十大法则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地震逃跑的十大法则,第一为了您和自己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下面。
第二,摇晃的时候立即关火。
第三,不要慌张向户外跑。
第四,把门打开。
第五,户外的场合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避开危险的地方。
第六,在百货公司和剧场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第七,汽车要靠路边停车。
第八,千万要注意山崖落石。
第九,避免的时候要徒步,携带的物品在最少的限度。
第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三、学校人员如何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2019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常识:地震
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常识:地震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按成因天然地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②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一般都发生在活火山地区,震级不大;③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如喀斯特地形、矿坑下塌等)引起的地震,其破坏范围非常有限;④诱发地震是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地震防范知识总结
地震防范知识总结一、地震基本知识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层的突然破裂或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地表发生振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地震的破坏力地震的破坏力根据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等因素而异,可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严重后果。
3. 地震的频率和分布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为微震,约10万次为有感地震,约1000次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全球板块边界地带。
二、地震防范措施1. 建立防震意识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范方法,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包括紧急疏散路线、避震场所选择、物品准备等,并进行演练。
3. 物品准备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水、干粮、急救包、保暖衣物等。
同时,确保家中电源、煤气等设施的安全。
4. 建筑加固对房屋进行抗震加固,如增设抗震墙、加固梁柱等,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5. 关注预警信息关注地震预警信息,掌握所在地区的紧急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在地震发生时,遵循“防护-掩护-固定”原则,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避震措施。
6. 公共场所防范在公共场所,遵循安全指示,保持秩序,避免拥挤和推搡。
同时,了解公共场所的紧急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7. 开车时的防范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震,应立即停靠路边,远离桥梁、隧道、高架桥等高风险区域。
在停车场等地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避免掉落物伤人。
8. 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关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的地震相关信息,以便获取最新的预警和疏散指示。
在地震后,保持冷静和警觉,防止余震造成伤害。
公考常识--地震相关知识点
【公考常识积累】地震相关知识点及练习题一、地震基础知识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一)震源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二)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
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二、而地震的分类(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地震基础知识.doc
地震基础知识:个人如何避震与自救互救1、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來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耍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冇毒的工厂或设施。
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 有序撤离。
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
2、自救与互救据统计,唐山大地震,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左右。
一般來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口救:它要求被埋压人员(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來,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4)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口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等待救援。
互救:应注意以下几点(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地震知识文档
地震时怎么逃生★、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避震逃生冷静应对如何安全度过地震当地震还在持续时,将你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周围某个安全地点几步以内,在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离开室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
震知识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公共基础知识指南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震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一、地震分类: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分为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脉动;
(三)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四)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 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 以上)。
二、地震分布: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
3.大洋中脊地震带。
三、传播方式: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四、其他常见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
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
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五、世界地震之最:
1.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3.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啸:八重山海啸,1771年4月24日发生在日本琉球群岛中的石垣岛(估计巨大海浪的波峰高达8
4.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将重量达850吨的整座珊瑚礁抛出2.092公里以上。
这次海震所击起的海浪,据测它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788.557公里)。
4.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智利地震(8.9级,因计算方法不同,也有9.5级的说法)。
5.世界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1976年的中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6.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记年》,书中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
通鉴外记注引随巢子汲冢
纪年云: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
太平御鉴引此云:三苗欲灭时地震坼泉涌。
帝舜时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7.西方记载最早的地震灾难:1755午葡萄牙里斯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