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原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中国鲎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试剂成为了紧俏资源。
作为一个注射剂制药企业的QC,不得不考虑以后怎么来应对,除了采用减少鲎试剂的用量外,可选择重组鲎试剂或采用重组C因子法,但结果的等效性研究这个拦路虎很难打到。
百无聊赖就翻开了《中国药典检测分析指南》2017年版的热原检查法,开卷有益,该版指南对人员检查的基本原理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现将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1、热原相关的定义及来源1.1 相关定义热原是注射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后,能导致其体温升高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可以直接导致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外源性热原,由外源性热原引起体内产生的致热物质称为内源性热原。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PS)。
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内毒素。
LPS是高分子量的脂多糖。
思考:以上定义解释了注射剂为什么要进行热原检查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1.2 热原的致热原理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作用到单核细胞系统,刺激其分泌内源性致热原[主要有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IN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提问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调,造成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人体发热。
思考:干扰素、抗肿瘤药物等是否会影响热原的检查?1.3 外源性热原的来源1.3.1 外源性热原中微生物来源的包括:a) 革兰氏阳性菌细菌成分(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蛋白、热休克蛋白A、脂磷壁酸等);b) 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成分(脂质A、外膜蛋白、膜孔蛋白、陪伴蛋白等);c)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细胞表面蛋白、菌毛、脂肽、脂蛋白、肽聚糖、胞壁酰二肽等);d)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外成分(毒素、超抗原等);e) 非细胞性微生物(活病毒、真菌、酵母、疟原虫等)。
微生物产生的致热物质中,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致热性最强,其次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致热作用较弱,真菌、病毒致热作用更弱,因此,细菌内毒素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强致热原。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热原检查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它基于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检测。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靠等优点。
下面将从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热原检查法是通过测量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检测的。
该方法主要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热电偶或红外线传感器对微生物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实时监测。
当微生物数量较多时,其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增加,从而能够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二、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按规定方法处理后,制备成适宜的试样。
2. 检测设备准备: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设备,并连接好电源和计算机。
3. 仪器调试:按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调试,并进行空白测试和标准曲线建立。
4. 样品检测: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检测仪器中,按要求设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检测。
5. 结果分析:根据仪器显示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优缺点优点:1. 灵敏度高:热原检查法对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
2. 快速: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检测结果,适用于快速筛查大批量样品。
3. 可靠性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不受环境影响。
4. 适用范围广:热原检查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样品,包括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
缺点:1. 无法区分微生物种类:热原检查法只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以及其数量,并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 对温度要求高:该方法对温度要求较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温度控制以及时间控制等参数。
3. 不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由于热原检查法只能检测到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热量,因此不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
四、应用热原检查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肉制品、水产品、奶制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
在水质领域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自来水、污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
mat法检测热原
mat法检测热原
《mat法检测热原》
热原是指能够散发热量的物质或者能够引发自然生物体内产热的因素。
检测热原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医学领域中用于检测炎症、感染和肿瘤,工业领域中用于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等。
而mat法则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热原的方法之一。
mat法是一种基于热原料的浓度与其发热速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热原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它常常基于热梁原理,通过测定物质的发热速率来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mat法的原理简单易行,操作仅需一台称净器和一个微热仪即可。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检测物质的发热速率,对于寻找未知热原物质十分有效。
除此之外,mat法还有着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它对样品的物质形态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对液体、固体和气体样品进行检测;同时,mat法还能够对大部分热原物质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总的来说,mat法作为一种检测热原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快速、准确、通用性强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热原检测领域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热原检查方法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设备或系统中存在的热源。
热源是指能够产生热量的物体或系统,常见的热源包括燃烧炉、锅炉、发动机等。
热源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热源检查的步骤热源检查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热源:首先需要确定热源的位置和类型。
可以通过查看设备的技术参数或者进行实地勘察来确定热源的具体情况。
2. 检查外观:对于可见的热源,可以通过外观检查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观察燃烧炉的火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
3. 检测温度:使用温度计等工具对热源进行温度检测。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热源存在问题的表现。
4. 检查燃料供应:对于燃烧炉等需要燃料的热源,需要检查燃料供应是否正常,例如燃料是否充足、燃料是否完全燃烧等。
5. 检测排放物:对于烟囱、尾气等排放物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6.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噪音、振动、漏水等方面,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7. 检查安全设施:检查热源周围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例如防护罩、防火墙等。
二、热源检查方法的应用热源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热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热源进行定期检查,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2.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热源检查可以用于检测供暖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能源行业:对于能源行业来说,热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
通过对热源进行检查,可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浪费。
4. 环境保护:热源排放物的监测和控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热源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热源排放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热源检查的意义热源检查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热源检查的几个重要意义:1. 安全保障:通过热源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热原的检查方法有
热原的检查方法有热原的检查方法可以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情况。
根据具体的疾病状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体温测量:体温是热原的最直接表现。
医生通过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来了解体温是否升高,从而判断是否有热原存在。
2.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是否升高,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热原。
此外,还可以检查血液中的病原体抗体水平,以判断是否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热原。
3. 尿液检查:尿液中含有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物质或细菌的存在来检查热原。
例如,尿液中白细胞或蛋白质的增多可能表明尿路感染。
4. 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身体内部器官的图像,通过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异常来判断热原。
5. 头颈部CT和MRI:对于存在发热的头颈部疾病,特别是颈部肿块、颌面部感染、鼻窦炎等患者,可以使用CT和MRI检查来确定热原。
6. 心电图检查:对于发热伴心悸、胸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观察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神经系统的反应来确定热原。
例如,脑脊液检查可以观察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炎或其他神经系统感染。
2. 支气管镜:对于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观察支气管和肺部情况,以确定热原。
3. 腹腔镜和胸腔镜:对于存在腹痛、腹胀、肺部感染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腹腔镜和胸腔镜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腹腔和胸腔内部情况,查看有无异常表现来确定热原。
4. 骨髓穿刺:对于发热伴有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骨髓穿刺。
通过观察骨髓中细胞的组织学结构,检查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异常,以判断热原。
5. 淋巴结活检:对于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以进行淋巴结活检。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药检文摘日期:2004-8-11热原检查法1绪言热原也称为发热性物质(日本药局方)''英文叫做Pyrogen,即能够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与注射剂有关的发热性物质研究可追溯到16世纪。
直到18世纪丹麦生理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发热物质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来的一类物质,而且微量静注后就能引起高热反应”。
1923年,Seibert肯定地证实了所有注射剂的发热原因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一种可滤过的高热稳定的热原污染结果。
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进一步强调避免细菌污染的重要性。
之后的共同研究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水中致热物质的方法。
这个结果导致了官方的重视,20年后,美国药典于1942年USP12)进行了收载''其后,各国药典相继收载,CHP→1953年''BP→1953年''JP→1951年第6版药局方''半个多世纪来,热原检查法在保证注射剂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热原与热原反应热原即发热性物质,目前普遍认为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广义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
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
热原反应是指临床输液反应,如果将携带超量热原物质的注射液静脉输入人体,通常在05-2h 内引起机体严重的临床反应。
表现为:机体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温通常可上升至40℃左右。
3热原的本质在自然界,热原分布很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于热原本质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二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热原的本质就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就注射剂来讲,其输液反应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
热原是一种致热物质
热原是一种致热物质,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来自生产环境的污染程度,即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这种致热原可用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检测出来;而另一种致热原则来自于材料,材料对人体的致热程度是无法用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检测出来的,必须用家兔法进行检查。
所以,你的产品如果是首次注册,材料中的致热程度还不明确的时候,不能只检测细菌内毒素,也需要用家兔法检测热原。
如果你的产品重新注册,材料中的致热原已经被排除,那么只需检测细菌内毒素就可以了。
个人观点,供参考。
1.1热原的本质M.Thm as等[1]指出,热原(Pyrogen)又称内毒素(Endotoxin),产生于革蓝氏阴性(Gram-nagative)细菌的细胞外璧,亦即细菌尸体的碎片。
它是一种脂多糖物质(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其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根据产生它的细菌种类而定。
在水溶液中,其相对分子质量可为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最近已揭示了类脂A (Lipid)也是热原物质,构成为危害人体的内毒素,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0。
永田彦等指出[2],发热性物质即热原有两类:一类是低相对分子质量发热物质(Pyretice),另一类是高相对分子质量发热物质(Pyrogen),它们统称为内毒素。
一般认为热原是指细菌发热物质,它由革蓝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的外膜构成。
更进一步分析其主要成份是脂多糖(LPS)及类脂A,是热原的活性部分。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万~2.5万,在水溶液中形成缔合体,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0万~100万。
这类物质具有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被除灭。
1.2热原的定量表示热原可以用浓度来定量标度。
文献大都以每毫升克数为浓度单位,一般单位为ng/ml,即10-9g/ml,或pg/ml,即10-12g/ml。
也有采用EU/ml为热原单位。
我国1998年药典确定用EU/ml为热原单位。
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比较复杂,因为来自不同种类细菌的热原毒性表现不尽一致。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药检文摘日期:2004-8-11 热原检查法1绪言热原也称为发热性物质(日本药局方)''英文叫做Pyrogen,即能够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与注射剂有关的发热性物质研究可追溯到16世纪。
直到18世纪丹麦生理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发热物质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来的一类物质,而且微量静注后就能引起高热反应”。
1923年,Seibert肯定地证实了所有注射剂的发热原因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一种可滤过的高热稳定的热原污染结果。
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进一步强调避免细菌污染的重要性。
之后的共同研究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水中致热物质的方法。
这个结果导致了官方的重视,20年后,美国药典于1942年USP12)进行了收载''其后,各国药典相继收载,CHP→1953年''BP→1953年''JP→1951年第6版药局方''半个多世纪来,热原检查法在保证注射剂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热原与热原反应热原即发热性物质,目前普遍认为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广义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
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
热原反应是指临床输液反应,如果将携带超量热原物质的注射液静脉输入人体,通常在05-2h内引起机体严重的临床反应。
表现为:机体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温通常可上升至40℃左右。
3热原的本质在自然界,热原分布很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于热原本质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二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热原的本质就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就注射剂来讲,其输液反应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
热原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原的概念及危害。
2. 掌握热原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3. 学会使用热原检测仪进行实验操作。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耐热性,可引起人体发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
本实验采用凝胶分散法检测热原,原理为:热原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与凝胶介质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发生凝集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胶颗粒,从而检测热原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药物样品- 蒸馏水- 生理盐水- 热原标准品- 凝胶分散剂- 凝胶介质2. 实验仪器:- 热原检测仪- 移液器- 电子天平- 烧杯- 恒温水浴箱-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药物样品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将生理盐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标准曲线绘制:- 将热原标准品用蒸馏水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 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凝胶介质中,在热原检测仪上检测,记录凝胶颗粒形成时间。
- 以凝胶颗粒形成时间为纵坐标,热原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检测:- 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凝胶介质中,在热原检测仪上检测,记录凝胶颗粒形成时间。
- 将样品检测数据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热原含量。
4. 结果分析:- 比较样品检测数据与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热原的含量是否符合规定。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检测:- 样品溶液在热原检测仪上检测,凝胶颗粒形成时间为(XX±X X)min。
3. 结果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样品中热原含量为XX IU/ml,符合规定。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凝胶分散法检测热原,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掌握实验操作步骤,避免误差。
- 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家兔热原检查法原理
家兔热原检查法原理
家兔的体温调节机制是通过调节新陈代谢速率和表皮血流,以维持体
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家兔的体温在38.5-39.5°C之
间波动。
当家兔感染了热原菌,其体温会出现异常变化,常表现为体温升
高或下降。
热原感染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体液传播等途径
进行传播。
当家兔接触感染源时,热原菌会进入家兔体内,并在体内繁殖。
热原菌的繁殖会引发炎症反应,使家兔的新陈代谢加快,导致体温升高。
在进行家兔热原检查时,首先需要选择一批健康的、未曾感染热原的
家兔作为对照组。
然后,从需要检测的动物体内采集样品,如血液、组织
和体液等,将这些样品分别接种到对照组的家兔和待测试的家兔体内。
经
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对照组的家兔不会出现体温异常变化,而待测试的家
兔则会出现体温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通过记录家兔的体温变化,可以评估感染热原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
感染程度越轻,体温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同时,家兔的
体温变化会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减退、虚弱和异常行为等。
这些症状的
出现也可以作为评估感染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总之,家兔热原检查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家兔的体温变化来评估病原体
感染的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了解家兔热原检查法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检测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辅酶Q10注射液热原标准的研究
辅酶Q10注射液热原标准的研究简介辅酶Q10(CoQ10)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三环类化合物。
它在体内起到重要的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保健品和药物等领域。
辅酶Q10的不足与人体多种疾病相关,如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等。
经临床研究,辅酶Q10注射液已被证明具有多种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由于辅酶Q10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生产技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质量,同时还会对产品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热原标准作为衡量辅酶Q10注射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辅酶Q10注射液的热原标准及其研究进展,为读者提供对辅酶Q10注射液质量评估的参考和启示。
热原标准的定义和意义热原是指辅酶Q10注射液在40℃下的沉淀现象。
热原标准则是指辅酶Q10注射液在40℃下存放一定时间后的外观和理化性质的评价标准。
热原标准的重要作用在于表征辅酶Q10注射液的热稳定性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热原标准通常是通过测定辅酶Q10注射液在40℃下保存的时间和沉淀现象来表征,其评价标准通常以外观、透明度、酸碱值、溶解度、微生物限度等方面进行衡量。
辅酶Q10注射液的热原标准通常是生产商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的,作为一种标准测试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直接影响着辅酶Q10注射液的使用效果和质量。
热原标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辅酶Q10注射液的热原标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热原标准方法改进目前,常用的辅酶Q10注射液热原标准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经典法、流变法、超声波法和图像处理法等。
针对不同的辅酶Q10注射液制备工艺和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人员对不同的热原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和修改,以提高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热原标准的标准化为了统一辅酶Q10注射液热原标准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指南和规范,以规范化辅酶Q10注射液质量检测和管理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药典规定的检测热原质的方法
药典规定的检测热原质的方法
中国药典《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检测热原质的方法如下:
1. 使用原料重量计算热原质的含量:取指定数量的原料,将其称量,根据热原质的含量与总重量的比值提出热能值。
2. 采用TT热量计法测定热量:采用预定数量的原料制备滴定液,将滴定液室内温度稳定后,使用TT热量计用水和饱和溶液分别作为常温热容和滴定热容,测量两测量间温度变化,从而推算出热容及热量。
3. 采用微量热容计法测定热量:取指定数量的原料,放入小容器中,室内温度稳定后,使用微量热容计测量溶液公分母的温度的变化,从而推算出溶液的热量。
4. 运用全热分析法测定热量:将指定数量的原料制备成气悬浮液,在室内温度稳定后,使用全热分析仪测量悬浮液热容,然后推算出迭热及热量。
热原检测的新时代
热原检测的新时代
王宏卫
【期刊名称】《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年(卷),期】2002(025)003
【摘要】热原是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生物源性物质。
研究最深入的热原是革兰阴性
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LPS,亦称内毒素),内毒素是普遍存在的致病分子,对制药
业和医学界是一种热原。
基于鲎变形细胞裂解物(LAL)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已在注射
制剂和医疗器械质控中应用达25年之久,但鉴于该方法本身的缺点及鲎来源有限,亟需一种替代热原检测方法。
重组C因子(rFC)开创了热原检测的新时代,其机理
是内毒素激活rFC酶原,活化的rFC水解合成的底物,生成可检测的产物(产物的
量与内毒素成正相关),从而定量内毒素。
【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王宏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
【相关文献】
1.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与家兔法同步检测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热原的比较 [J], 王明乐;刘俊芳
2.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与家兔法同步检测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热原的比较 [J], 王明乐;
刘俊芳
3.细菌内霉素检测法与家兔去检测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热原的比较探讨 [J], 曹阳春;史玉梅;朱云;庞雅君;韩明香
4.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与家兔法同步检测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热原的比较 [J], 王明乐;刘俊芳
5.三效热原灭活剂灭活热原效果检测 [J], 赵慧莲;张秀英;黄冬梅;郑晓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原检测及其消除方式讨论
热原检测方法及其消除方式目录热原及其本质 (3)定义 (3)本质 (4)二、热原发热的机理 (4)三、热原的检测方法 (5)1.家兔法 (5)2.细菌内毒素检测法 (6)3.单核细胞激活实验法(检测疫苗类生物制品) (7)4.白细胞系法 (7)(1)THP一1细胞法 (7)(2)MonoaM一6细胞法 (7)(3)28SC细胞法 (8)5.体外人全血法 (8)四、热原消除方式 (8)1.蒸馏法去除热原 (8)2.离子交换法除去热原 (9)3. 酸碱处理法除热原 (9)4高温法 (9)5.活性炭吸附法 (9)6.超滤法 (9)五、结论 (10)热原检测方法及其消除方式讨论[摘要] 本文较深入探讨了热原的本质及其作用机理,由此对多种检测方法和消除方式进行分析。
其中,检测方法有家兔法、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单核细胞激活实验法、白细胞系法和体外人全血法;消除方式包括蒸馏法、高温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超滤法。
新老方法并存,每一项检测方法和消除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陷。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热原的种类和作用机理将被研究清楚,而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消除方式也将得到更新和升级。
[关键词] 热原;检测;消除100多年前,即研发了注射剂之后,非肠道医用制品中的热原对人体的危害即热原反应已经人所共知;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如下症状有:发热,寒颤,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并且,热原能够导致机体发热、腰及关节痛、肤色灰白、白细胞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强,严重者造成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为此,凡非肠道使用制品包括药品、生物制品(包括基因工程产品和基因治疗相关产品)和医疗器械装置(体内使用者)都应进行热原检查。
1总之,为了达到药品的安全效果,对于药品的热原检测和消除是及其重要和必要。
热原及其本质定义热原(pyrogen)系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目前,对于热原国内外仍未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但从国内外文献报道中普遍认为:它是指细菌内毒素的脂多糖。
浅谈热原监测方式体会
浅谈热原监测方式体会许慧琴,田祝娇,黄旭真,李惠刁【关键词】热原监测;方式;体会热原监测是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与微量细菌内毒素起胶化反映,从而检测微量内毒素的一种实验技术。
此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观性好等优势。
我院自1990年开展热原监测工作以来。
通过了反复实践,每次实验检查都能取得了一次性的成功,提高工作效率,经检查过的无菌物品及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血器及其他物品等,发出各临床利用至今未显现过因一次性输液器及其他物品有菌而引发反映,有效地操纵院内感染,受到各临床科室较好的评判,连年来被评为先进科室。
现将咱们在检测进程中必需注意的几方面做法介绍如下。
1 保证无菌物品灭菌,去热原阻碍鲎实验进程的诸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物品灭菌、去热原,提供一份无菌,无致热质的物品,是做实验必备的首要条件。
做法是:1.1 注射器,针头的清洗采纳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清洗—蒸洗五个环节。
“针头可用超声清洗机”超30 min后,再用针头机逐个冲洗。
1.2 合理包装装入包装盒里的物品不宜放置太久才高压灭菌,一样不能超过2 h,以避免细菌繁衍,从头产生热原。
1.3 物品的消毒灭菌咱们经常使用的一样高压灭菌,只能杀死细胞,不能破坏已有热原,因此必需注意几点:灭菌物品的体积大小要适宜,放置要合理,包与包之间应留有间隙,有利于蒸汽渗透,炉内物品的总量不超过85%;操作进程要正确,排冷空气要完全,压力、温度、时刻达到所需指标;天天早晨采纳B D实验,每一个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成效;炉内物品必需烤干,避免由于物品潮湿而阻碍灭菌质量不合格。
灭菌后物品应有消毒灭菌日期和标志,并寄存在无菌室内,有效期为1周。
2 鲎试剂用物预备将预备好的用物放于红外线烤箱180 ℃ 2 h即可,用物的预备是不可轻忽的问题,咱们实践过去几回破坏性实验,在鲎实验的其他方面不受的条件下,用物放入红外线烤箱180 ℃ 1 h,160 ℃ 1 h,所取得鲎实验结果均为阳性。
热原检测方法
热原检测方法
热原检测那可太重要啦!到底咋检测呢?先说兔法,把兔子当小卫士。
给兔子注射可能含热原的东西,然后观察兔子的反应。
这就像派个小侦探去查案,兔子要是不舒服了,那可就有问题啦!注意啊,兔子得照顾好,可不能马虎。
这检测安全不?嘿,只要操作规范,一般没啥大问题。
稳定性嘛,也还不错,毕竟兔子的反应比较稳定呢。
那啥时候用兔法呢?制药的时候可少不了,得保证药安全呀!优势就是比较直观,能直接看出兔子的反应。
就像有个小信号灯,亮了就知道有问题。
比如说有个药厂,用兔法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不合格的药流出去。
再说说鲎试剂法,这就像个神奇的魔法棒。
鲎试剂能检测出热原,超厉害的。
步骤呢,把试剂和要检测的东西放一起,看看有啥反应。
这可得小心操作,不能乱来。
安全不?放心,只要按规矩来,很安全。
稳定性也不错,结果比较可靠。
啥场景用呢?各种药品、医疗器械检测都能用。
优势就是快速准确,就像个超级神探,一下子就能找出问题。
有个医疗器械厂,用鲎试剂法,快速检测出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
热原检测方法很重要,得认真对待。
操作规范,保证安全稳定,才能让我们用上放心的东西。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应用进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应⽤进展临床经验药品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时保证药品安全的重要检验项⽬。
家兔法(PT 法)检查热原的⽅法因耗时长、不经济、难以标准化等很多局限性使越来越多品种的热原检查项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 法)所取代。
BET 是⼀种体外热原实验法,该法因其快速、灵敏、经济、重现性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泛的应⽤。
因此检测细菌内毒素在药品质量控制、制药⼯艺和临床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就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其应⽤进展作⼀综述。
1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国内外发展简述BET 最早由美国学者Dr.Levin 和Bang ⾸先建⽴,作为法定的检查⽅法。
1968年Dr.Levin 和Bang 发现阿⽶巴样⾎细胞含有⼀种物质,当和极⼩量的内毒素混合时就变成胶质,这个发现发展⾄今形成了现在的鲎试验法。
最早在1980年被美国药典20版(USPXX )第⼀次正式收载,随后EP (1987版)BP Ⅷ1990年增补本,JP1991年改正版相续收载了此法。
到USPXXⅣ(2000版)已有580多种注射⽤药品采⽤了此法,仅有30余种药品因⼲扰因素难以排除⽽采⽤传统的热原法。
与国外相⽐,我国在这⽅⾯的研究还存在着较⼤的差距,发展较慢。
最早于1988年卫⽣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鲎试剂标准,中国药典(1995版)正式收载,规定13个品种使⽤BET 法。
到中国药典(2005版)细菌内毒素检查品种增⾄168种,BET 法正式收载光度测定法。
随着2010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和实施,它将被更⼴泛的应⽤于各种药品的质量控制。
2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法2.1鲎试验法鲎试验法⽬前有凝胶法,浊度法(⽐浊法),显⾊基质法(⽐⾊法)2.1.1半定量测定-凝胶法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法,是⼀种限量法,是各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选⽅法。
此法操作简单,经济,不需要专⽤测定设备,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其缺陷为特异性不强,精密度、定量性较差,不能直接反映药品中内毒素量值。
浅析体外热原检查法(报告基因法)及其应用
浅析体外热原检查法(报告基因法)及其应用
王灿;王自强;曹琰;赵雄;邵泓;陈钢
【期刊名称】《中国药品标准》
【年(卷),期】2022(23)2
【摘要】报告基因法是目前发展的热原检测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使用动物、检测热原谱广,可对热原进行定量等优点,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制品热原检测。
2021年10月《体外热原检查法(报告基因法)》在中国药典委网站公示,为更好地理解该公示稿内容,推动该方法的实施,本文以HL60-pNL3.2报告基因热原检查法为例,介绍该公示稿框架和内容,对报告基因法在生物制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准确应用该方法控制相关产品的质量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48-151)
【作者】王灿;王自强;曹琰;赵雄;邵泓;陈钢
【作者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1.2
【相关文献】
1.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热原检查法的比较
2.热原检查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联合应用进行大输液热原检查
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热原检查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原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春雪
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05期
摘要:目的:对热原物质及其检测方法进行阐述。
方法:通过对热原物质本质的分析,总结药典要求的家兔热原检测法和内毒素检测法的优缺点,并根据两种常用检测方法使用存在的局限性,简要介绍新的热原检测法-细胞检测法。
结果与结论:家兔法和内毒素检测法的影响因素限制了检测方法的使用范围,新的检测方法拓宽了检测范围,实现标准化,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论证,故需要进一步完善热原检测方法,实现药品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热原物质热原检测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热原在韦伯斯特字典中曾被定义为致热剂,是指由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时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包括内毒素,革兰氏阳性细胞碎片、真菌和病毒等。
目前普遍认为热原所引起的发热反应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引起的,因其存在的普遍性、稳定性和相对的致热性,内毒素的检测又可以保护人和动物避免发生有害反应(败血症),故FDA和USP指南要求所有非经肠道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终产品都要做内毒素检测,使产品不因内毒素而效力降低[1],但是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结构,所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热原的检测方法已经从动物试验、定性试验发展到定量试验,也已经从广泛应用鲎血细胞检测发展到利用人源细胞检测。
1 热原的定义
在 15至16世纪,实验医学界充满着关于静脉注射疗法的诸多报道,起因于许多病人经静脉注射后都伴随着发热反应,直到18世纪丹麦生物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引起这种发热反应其实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由来的一类物质,微量注射后就可引起高热反应,1923年至1925年美国科学家Florence Seibert证实了所有的注射发热反应都是由可过滤、热稳定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物质造成的,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共同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稳定生产静脉注射液的方法。
细菌内毒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细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他细胞时才表现出毒性,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其水溶性好,耐热性稳定,核酸多糖的高分子结构也不易被破坏。
在机体水平上的活性主要表现为发热性、致死毒性和血小板减少等。
热原即发热性物质,广义上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其实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他种种发热物质,所以,所有可以引起热原反应的物质都是热原检测的范畴
2 热原的检测方法
2.1 家兔热原检查
家兔热原检查法是1942年首次被收载于《美国药典》12版,半个世纪以来也一直作为法定热原检查的权威标准为各国药典所采用,该方法是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此判定供试品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该方法优点是家兔与人类所引起的发热反应的最小内素素几乎相当,并且家兔还具有繁殖容易,使用、注射方便等特点,该方法不但能检测出细菌内毒素的致热原,也能检测出非细菌内毒的致热原[2],并且适用于检查较多种类的热原物质,仍是目前我国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评价中常用的方法。
同时该方法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家兔体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是家兔检测热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受到饲养环境、实验环境、家兔个体差异和种属差异的影响,家兔的体温很维持在所需要的范围内,此外,使用活体动物费用较高,重复性差,应用范围有限,也不符合3R原则[即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和优化(refinement) [3],该方法本身又是一种不能定量的限度试验,因此建立一种准确、规范的定量检测热原方法势在必行。
2.2 细菌内毒素检测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法(Bacterial Endotoxin Test,BET)是由美国科学家Drs.Frederick B.Bang 和Jack Levin创建的,于1980年被正式收载于《美国药典》20版,也被称作鲎试剂检测法,鲎试剂是使用美洲鲎的阿米巴细胞的溶胞物质制备的,因此取名为Llus Amebocyte Lysate (LAL),BET是基于鲎试剂与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形成凝胶或显色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是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靠,灵敏度较兔法高10倍以上,试验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细菌内毒素标准品(Endotoxin Standard)对供试品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检测,应用范围广泛。
但是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只能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此外,由于鲎资源有限,鲎试剂又易受外界条件干扰,如PH值,温度等,发生假阳性的几率较高,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家兔检测法。
2.3 细胞检测法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新生物材料及中药注射剂等新制品的不断增加,家兔热原检测法和BET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研究新的热原检测法是一种趋势。
研究发现外源性发热物质能刺激免疫细胞分泌一些与发热有关的细胞因子,通过酶联免疫法对相关细胞因子进行定量检测就能确定外源性热原的存在与否及存在含量[4],这是进行新方法研究的依据,根据细胞的不同来源和种类可分为三大类:人来源血液或细胞法、其他动物来源血液或细胞法、细胞模型。
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新的检测方法具有BET高灵敏度和家兔法宽检测谱,检测费用更加低廉,更能反映人体对不同种热原的反应,填补了传统方法的空白,更大程度的保证了人体临床用药的安全。
尽管目前已经有7中新检测方法得到欧洲权威机构,英国国家生物制品检定所得正式验证和推荐,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细胞产生
毒副作用或增值抑制作用的药物,对细胞因子有干扰作用的制品等,因此,新热原检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利用细胞检测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检测是国际研究热原物质的必然趋势,新检测方法的进一步论证与家兔法、细菌内毒素法的逐步改善必会更加完善热原的检测方法,使其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秦媛媛,吴彦霖,刘倩,等. 三类体外热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事,2012,26(5):507-512
[2 ]沈娟,武向锋,王文俊,等. 家兔细菌内毒素致热的灵敏度变化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25(5): 441-443.
[3 ]Thomas Hartung,Ingeborg Asberge,Susanne Berthold,etal. Novel pyrogen tests based on the human fever reaction the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of ecvam workshop[J]. Alter Lab Animals,2001,(29):99-123.
[4]谭德讲,任珺,杜颖,等.热原和热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6):653-659。